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傣族泼水节的来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傣族泼水节的来历范文1
节日清晨,全村男女老幼盛装到佛寺拜佛,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人们围塔而坐,聆听僧人念经和讲解历史传说。中午,妇女们各挑一担清水泼到佛像身上为佛洗尘。接着,男女老少提着水桶,端着脸盆,互相泼洒,互相祝福,认为这样可以消灾除病,平安吉祥。成千上万的人随着优美的傣族音乐翩翩起舞,边跳边呼喊“水!水!水”,喊声动地,鼓锣之声响彻云霄,场面十分壮观。
泼水节还要举行划龙舟比赛,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聚集到澜沧江边,观看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劈波竞进。
放高升和孔明灯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人们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放河船,跳象脚鼓舞、孔雀舞,斗鸡等活动,也是泼水节中人们欢聚的娱乐项目。
泼水节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早以前,傣族地区有个法力无边、无恶不作的魔王,他霸占了七个美丽的姑娘,后来聪明的七姑娘用计谋勒下了魔王的头,但从魔头上滴下来的血却变成了熊熊大火。姑娘们赶忙抱起魔头,地上的火也就熄灭了。可一放下,火又重烧起来。于是七个姑娘轮流抱着魔王的头,其他的人则用清水朝她身上浇泼,一直坚持了九百九十九天,才把大火扑灭,乡亲们从此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人们为了纪念这七位姑娘:于是在每年扑灭邪火这天互相泼水,以洗去一年的疲劳和污秽,相互恭喜祝福,迎接新春来临,从而形成了泼水的习俗。
链接
傣族泼水节的来历范文2
2、传说释迦牟尼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地为之震动,九龙吐水为之沐浴。现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佛教徒常以浴佛等方式纪念佛祖诞辰。
3、浴佛又称灌佛,在古印度佛教中即为一种重要仪式,其源则在释迦降生的历史记载之中。据《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所记载,摩耶夫人怀胎临近产期之时,路经蓝毗尼园,行至无忧树下(亦称婆罗树或波罗叉树),诞生了悉达多太子,此时,难陀和优波难陀龙王(另一说有九龙)吐清净水,灌太子身。这一历史传说在古印度时即已流行,近代在印度鹿野苑和阿摩罗伐底出土的佛传雕刻,都有反映这种情景的构图。后世浴佛是在佛陀诞生之日举行。
4、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印度,有一个富庶的迦毗罗卫国,国王称为净饭王。净饭王有两位妻子,一曰摩耶夫人,次曰摩诃波波提。净饭王仁慈和善,善理国政,只可惜多年没有子嗣。有一天,摩耶夫人梦见有一匹六牙白象进入她的身体,随后就有了身孕。当时的印度有一习俗,女子在生产之前要回到娘家去。摩耶夫人也在此时动身回家。当她走到蓝毗尼园婆罗树下时,心中异常欢快。这时,摩耶夫人突觉腹痛,随后太子降生。小太子生下来就会走路,双脚各踩一朵莲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惟我独尊。”这一天适逢中国农历四月初八,即为佛诞日。是日,各地佛教信徒均云集庙内,参加浴佛。在佛殿上,供奉着太子佛像,四众弟子顺序用小铜勺盛满香汤浴灌太子佛。在此前后还举行相关的法会,称为“浴佛节”。
傣族泼水节的来历范文3
开展语文实践,让情感融入教学中,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在一年一度的“即墨田横祭海节”期间,老师带领学生去现场观看,通过交流,该老师系统地说了一节课,课后及时练写,学生兴趣很高,有的学生成功地尝试运用了“我联想到了”等语句,有的学生用到了一些没有学过的词语等。因此,在低年级的说话写话中,可从学生感兴趣的事,如一些大型节日、外出活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等入手,低年级学生作文如同婴儿牙牙学语,最需要的是教师心领神会的鼓励和表扬,在这阶段,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激励、唤醒、鼓舞,以达到小学生“易于动笔”,对作文“有兴趣”的目的。
一、引领学生情感,需要教师自身情感的注入
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多有这样的体验:学生喜欢某一教师,而对其所教课程产生兴趣,并努力学好。对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情感的这一特点,为教学开辟一条“以情育情”的通道,用教师的自身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由此可见,教育工作者应该全身心地培养自己对学生的情感基础,使情感成为教和学的联系纽带,在生活和学习中培养情感。
第一,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信任感。实践证明,教师越是对学生理解、尊重、信任,他就能通过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老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自然没有学习热情。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转来的学生,他因为在原来学校经常与语文老师发生矛盾,导致语文成绩一落千丈,一上语文课,他就感觉头疼。来到我班后,我细心找他了解情况,给他讲了一个寓言故事。他没有想到老师还会给他讲故事,认真听后,启发很大,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此爱上了语文学习。
第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如教一年级上册《升国旗》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研究:我们什么时间升国旗,升国旗时我们需要怎么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理解、学习课文,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第三,老师要有快乐的情绪。教育者的责任就是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与健康的心理情绪影响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反映。如果教师的情感投入太少,则不能打动学生的心,很难引起他们思想上的共鸣,上课就会牢骚满腹,怨声不断,导致学生、家长意见很大,后果可想而知。
第四,情感投入讲究适度和方法。有的教师精力非常充沛,对学生疼爱有加,可长期一味地给学生翻来覆去地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才能有好的成绩”等,有时候恰好起反作用,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希望越高,失望越大”。
二、陶冶学生情操,发挥优秀教材图书的作用
教材,特别是好的教材,不仅为学生提供大量认知信息,还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隐含丰富的情感信息,这些情感,我们可以把其细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审美的情感,包括愉快、悲哀、热情、憎恨、喜悦、神往等。如二年级上册《夕阳真美》这篇课文,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再如一年级上册《秋姑娘的信》这一课,通过“秋姑娘”对好朋友的关心,让学生体会到她对朋友的热情,从而激发自己的情感,关心周围朋友。
第二类为道德的情感,包含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正义感、责任感、同情感等,其中爱国主义情感更是著名诗人艾青作品中一个永远唱不尽的主题。如一年级上册《我叫“神舟号”》一课,让学生知道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第三类叫做理智的情感,包括求知欲、好奇感、兴趣感等。这样的文章,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可以说是举不胜举。如一年级上册《怀素写字》、二年级上册《他得的红圈圈最多》和二年级下册《要好好学字》这几篇课文,让学生知道要每天不断地练习,才能写一手好字,激发孩子努力练字的意志。再如二年级上册《小鹰学飞》和二年级下册《蜗牛的奖杯》这几篇课文,让学生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骄傲,教会学生脚踏实地地学习。
三、呼唤学生情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傣族泼水节的来历范文4
关键词:识字教学;识字记忆;心理学;建构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3-0077-01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笔者作为语文教学一线工作者,在识字教学中总感觉学生识字慢、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累,识字、阅读、写作往往互相脱节,识字低效成为儿童进入早期阅读的瓶颈。因此,笔者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索字词识别的规律,剖析儿童识字的能力,力图使识字教学达到高效。
一、挖掘儿童识字心理学建构过程
汉字是音、形、义三个因素构成的方块图形符号。儿童掌握汉字,既要认识字形本身的结构关系,又要建立它与音、义之间的统一联系,当感知字的任一因素时,能准确地再现其他两个因素,即见形而知音、义,或闻音而知义、形,或表义而知形、音。如果要形成汉字音、形、义统一联系,就要通过下列两个方面来实现:第一,利用儿童生活经验中已有的音义联系与字形建立新的统一联系;第二,生字的字义为儿童所不熟悉或较抽象的,则要先帮助儿童建立新的音义联系,然后在此基础上与字形建立统一的联系。
二、探究多种识字教学法的心理学建构过程
(1)趣味识字教学法。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设法把汉字分析得生动、形象些,通过示范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感知每个汉字独特的美学特征,引导学生认识汉字的审美价值,使学生对写字充满浓厚的兴趣。欣赏生字“聪”的教学片断:师:(黑板上写“聪”字),你们想做聪明的孩子吗?生:想!师:怎样才能使自己变得聪明呢?(生沉思)师:(师指了指黑板上的“聪”字),在字里寻找答案。生在老师的启发下,相继在字里找到了“耳”“口”“心”。师:“总”字上的点撇像什么?生:人的眼睛。师: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才能越学越聪明。在以上的识字教学中,教者将汉字的特点和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把抽象的汉字,通过几个部件巧妙地联系起来,用生动形象的故事引导孩子们快乐识记,激发了孩子识字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
(2)汉字溯源法识字教学。溯源是将某字的古文字形呈现给学生看,利用其形象性强、理据显明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识记。在苏教版低年级的课本中,有好多象形字,如日、月、山、田、土、火、鱼、燕等。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像,认识事物特点,再从汉字的发展变化来看,了解这些字的来历,这样,就能牢牢地记住这些字形。看以下教学片段――教学新部首“日、目”。出示古时候的“日”字,说明外面这个圆就是太阳的轮廓,里面一点就是太阳的光。所以,日字里面只有一横。再出示古时候的“目”字,说明外面是眼眶,里面是眼睛的瞳仁,所以目字里面是两横。这样,学生就能很清楚地分清了“日”和“目”。
(3)集中识字教学法。集中识字的教学方法是以形声字归类为主体,辅之以基本字带字、偏旁部首识字、形近字对比、反义词对比等多种形式的归类识字。如在苏教版一下语文教材中,学习了以“也”作为声旁的一组形声字――池、地、池、他。根据阅读认知心理的研究成果分析证明,集中识字教学法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识较大量的字,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集中识字教学法容易加大别字的错误率。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集中识字过程中,形旁、声旁、部件和作为构字成分的简单字,被视为一个心理认知单元,在单位时间内得到了有效重复,容易产生过度学习。因此,对具有一定言语水平但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小学生来说,字形的学习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难点。
(4)随文识字教学法。斯霞老师主张“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分散识字教学法符合儿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规律,注重儿童思维的形象特点,符合人类语言认知的一般规律,便于儿童在新旧知识经验意义之间建立联系。以下是《欢乐的泼水节》教学片断:师:傣族人民是用什么“灌”的?生:瓢。师:(出示“瓢”),瓢字右边是什么字,为什么是个瓜字旁?生:因为瓢是用瓜做成的。师:因为原先就是用匏瓜一切两半,变成两个瓢,一起读读这个字。生:瓢!这节课中,教师巧妙地运用随文识字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具体、形象、规范的语言环境。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过分把识字限制在阅读的框框里,使识字教学不能采取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束缚了识字教学活动,就无法使识字教学高效进行。
三、强化识字记忆的心理学建构过程
在识字教学中,要提高识字效率,还要遵循记忆规律。美国心理学家乔治・A・米勒提出了“魔力之七”或“怪数七”的记忆理论,告诉我们多于7项内容则记忆效果不佳。比如,一节课学习了很多生字词,若按一个相关词串为一组记,则记忆单位就减少很多,就会提高记忆效率。德国有一位叫艾宾浩斯的著名心理学家得出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教师可以在学完生字后的第一天进行第一次复习,三天后再复习一次,下一次的复习则安排在一周以后,以此类推。不管间隔时间多长,总之,要在发生遗忘的时刻及时复习,克服遗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识字教学要以心理学为依托,依据儿童思维水平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汉字固有的字理特点,走不懈追求的探索之路。
参考文献:
[1]董蓓非.语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