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环境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环境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工业企业;环境保护;制度;应用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 A
1、工业企业环境责任的涵义与识别
传统观点将工业企业的环境责任笼统地理解为,工业企业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责任或义务,包括环境法律责任与环境道德责任。这种伦理学或社会学意义上的责任认知不利于对工业企业的环境行为效应做出综合评价。责任认知不利于对工业企业的环境行为效应做出综合评价。在工业文明时代,我们将生态环境视为一种稀缺经济资源,从环境资源配置与使用关系社会福利动态增减的视角下,认识与测度工业企业环境责任行为。工业企业环境责任是指工业企业优化环境资源,比如碳排放权的相关配置,在综合平衡工业财富与生态财富增减意义上,推进社会总福利水平提升的行为责任。
工业企业的环境责任在本质上讲并非是“不排污”或者是“少排污”的责任落实,而是在具体的工作中更加经济地使用相关的环境资源的责任落实。工业企业创造物质财富除了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外,也离不开一定的自然资源消耗和工业排污。由此,工业企业除了要承担雇员责任、股东责任,也要承担环境责任。工业企业环境责任不完全等同于“节能增效”的经济责任,更应是避免,违反环保法规、不计成本排污等等的相关社会现象。工业企业环境责任是一种由社会或政府主导的,激励与约束工业企业,使之追求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融合的公众利益诉求。
2、工业企业的环境责任具体落实为责任分析
2.1、遵守环保法规的责任
在具体的工作中,这是一种义务性、强制性的环境责任,也是最基本的责任。比如说工业企业要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若违法将承受法律责任,2013年10月环保部公布了72家环境违法企业名单。
2.2、缴纳排污税费或接受环境管制的责任
在具体的工作中,这也是一种被动性、强制性的环境责任。比如工业企业排放污染物超过法定排放标准,依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负责治理,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赔偿损失。
2.3、节能减排,降低环境成本的责任
在具体的工作中,节能减排,降低环境成本的责任是一种具有市场激励性质的主动性、自愿性责任。比如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进行清洁生产可以降低能耗成本和治污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2.4、打造低碳或绿色
在具体的工作中,打造低碳或绿色品牌,多行环保慈善行为的责任,是一种具有市场回报激励的自我责任。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某些汽车制造企业的环保责任履行明显增进了品牌效应。
2.5、在特定条件下,工业企业参与环境权利交易的责任
在特定条件下,工业企业参与环境权利交易的责任主要表现在:在具体的工作中,比如在某地区碳排放权市场中,工业企业积极参与,碳排放权,开放易,遵守交易规则,促进环境权利的最优化配置与使用。
3、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以及应用分析
3.1、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首先是在具体的工作中的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制度,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制度主要是指在具体的工作中根据政府的相关总量控制要求,相关的工作中人员建立一定的环境污染物的总量台账管理制度;其次就是在具体的工作中,对于相关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以及相关工作的考核、监测体系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行,其主要是指在具体的工作中对全部耗能的相关企业单位以及环境的污染源实行相关的调查分析,比如在具体的工作中建立健全相关的企业生产以及销售区域间的相关能源的利用效率指标以及相关的调查体系。再者是在具体的工作中对于相关环境统计管理制度的制定以及应用,其主要指的是相关的环保部门按着环境统计的相关要求,在具体的过程中对节能减排方面实行合理的投资,制定出相关的环境统计管理制度。除此之外,还包括有:在具体的工作中对相关污染源的台账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应用;在具体的工作中对于相关环保设施台账管理制度的制定以及应用;在具体的工作中对于相关的环境监测计划管理制度的制定以及应用,其主要是在具体的工作中为落实岁相关企业废水、废气以及噪声的污染防治工作等等。
3.2、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应用
3.2.1、首先是在具体的工作中对于相关的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制度的应用监督减排实施方案的落实,主要是在具体的工作中认真核算各生产车间核算期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相关的人员要根据国家环境统计报表的相关制度规定,在具体的工作中做好相关数据以及统计报表的核算、以及衔接审核的具体工作,以此有效的确保在具体的工作中相关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可比性,最终有效的促进在具体的工作中对相关污染物总量的有效控制。
3.2.2、节能减排、考核以及监测体系制度的应用
在具体的工作中,实施企业和生产车间能耗指标的核算制度,实施环境监测作业管理制度和监测手段。主要是在具体的工作中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生产车间综合评价体系。在具体的工作中对于各生产车间的相关指标计划的完成,协同公司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实现相关项目的改造,以此有效的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总量排放。
3.2.3、环境统计管理制度的应用
在具体的工作中,为及时准确地完成各种报表的填报提供了基础的数据。在具体的工作中监督管理各生产车间负责本单位新、改、扩建项目的环境保护投资、环保设施的运行费用及其他环境保护有关的数据统计和上报。
3.2.4、污染源台账管理制度的应用
在具体的工作中详细记录生产单位名称,污染源名称,污染物产生的环节和部位,相关能源的消耗状况等因素,比如:炉窑所用燃料,排气筒材质,污染因子;生产废水的排放渠道、走向;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治理措施等等。
3.2.5环保设施台账管理制度的应用
在具体的工作中通过环保设施台账管理制度掌握生产过程原材料的消耗、废水处理量、进出口浓度、效率等主要参数。及时掌握运行及检修情况。建立岗位责任制,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和维护,降低运行成本及维修费用。
3.2.6、环境监测计划管理制度的应用
在具体的工作中准确掌握污染物监测点位、监测因子、监测周期、监测频率。环境监测站按监测计划实施监测,重点监督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并将监测数据按照时一间节点对各单位进行告知。同时对违规行为进行通报并重金处罚。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具体的工业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及应用工作中,要注意从源头消除有毒有害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保证了污染物总量控制。通过对相关技术工艺的改造,有效地削减了新鲜水和废水的使用和排放量,最终实现相关节能减排既定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赵黎,贺立龙,靳慧.基于环境资源配置的工业企业环境责任评价――以河南省为例[J].软科学,2014,02:74-78.
[2]张晓晶.浅议工业企业的环境影响后评价[J].青海环境,2014,01:28-31.
企业环境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企业 环境管理 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a)-0165-01
在我国工业化的过程中,工业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加强企业环境的科学管理,做好企业环境污染的综合整治,对改善我国环境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然而目前我国企业的环境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企业对环境管理认识不足,理念落后,仍然把追求近期利益放在第一位。(2)企业对环境保护不够重视,环境管理工作执行不到位,“未批先建”、不执行环保“三同时”政策的现象时有发生。(3)企业环境管理的方式落后,仍在采用传统的污染治理模式,即“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企业越来越不能忽视环境给其带来的巨大影响,一方面,国家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政府对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另一方面,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逐渐增强,而且公众对企业环境形象声誉以及产品环境友好性的态度直接影响企业利益。种种变化都表明了我国企业已经处于环保压力影响企业发展生存的新形势,其关乎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企业更有必要加强内部环境管理要,以应对环境给企业所带来的影响。笔者认为企业内部环境管理主要要做好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健全企业环保管理体系,细化环保管理制度
企业要适应新形势下的环保压力,必须要建立完善的企业环保管理体系及相关环保管理制度。企业的环境管理应建立由厂长(总经理)总负责,生产副厂长(副总经理)具体负责,职能机构为环保部,环保部的主要职责可以概括为规划、管理、组织协调、监督、考核、统计。要设置监测机构,负责生产装置的排放监测和厂区的环境监测。企业分厂的厂长兼管环保,车间设有专职或兼职环保员。此外,还要加强企业环保管理制度的建设,如企业排污的管理、企业污染物防治设施的管理、企业危险废物的管理,企业职工的环保职责以及企业环保责任追究考核等等。企业还需要结合当地政府环保机构和企业自身特点制定企业近期或长期环保管理目标与计划,由企业专门的监督检查机构监管。通过企业完善的环保管理体系及管理制度,加强企业职工对环保的重视程度,增强职工的环保素质,规范企业的环保行为,达到最大限度生产经营活动给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2 加强企业环境风险管理
近几年,国家突发环境事件频发,紫金矿业污水渗漏、大连海洋石油污染、吉林化工桶被冲入松花江、南京栖霞区化工厂爆炸等等,其不同于一般的污染事故,它总是突然发生,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处置难度大。在这些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过程中不仅给地区环境带来严重危害而且也给企业造成了经济利益与信誉的巨大损失。因此,企业加强环境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是现代企业环境管理的核心。
笔者认为加强企业环境风险管理,首先要做到对企业的突发环境事故正确处理。这就要求企业首先要按照突发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标准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并纳入当地政府的应急管理体系。应急预案中要明确应急组织机构、报告方式、联系组织方式等。其次,企业应急物资要储备充足,有专人负责。对于应急物资的使用、应急处置、人员疏散要做好培训,并定期组织演练。对突发环境应急事故要科学处置,在污染区域要设置警示标志,对在事故处置过程中产生的“三废”要严格控制,并要加强对污染区域的监控,防止发生二次污染。另外,企业还要与当地环保部门加强信息的互通,及时披露相关情况。总之,企业要全面地考虑到由环保方面带给企业发展的种种不确定性,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对策,进一步以较少的环境成本获得更全面的安全保障。
3 持续推进清洁生产
现在企业管理者不理会环境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由于我国环境管理的落后,大部分企业的环境管理仍然采用末端治理的方式,随着国家污染减排与防治工作形式的日益严峻,末端治理的潜力已经非常有限,因此企业要积极开展进清洁生产工作,实现从源头减少消耗,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通过清洁生产对企业的现状进行一次全方位的诊断,了解企业目前所处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利用的水平和状况,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对本行业的各种技术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搜索和论证,为企业的发展和技术升级指明方向,同时进行相应的技术方案的储备,依靠改进工艺技术、实施精细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杜绝各种浪费等措施,使企业降低成本,减少污染,从而未达到经济与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双赢”模式。
4 加强同当地环保部门的联系
地方政府环保部门是环保法规、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机构,它对企业的环保工作行使监督、检查、指导和支持职能。企业的环境管理部门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区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企业同地方政府环保部门加强联系可以及时了解到当地省、市、地区的环保法规的最新动态,有利于企业较好的开展环保工作。地方政府环保部门对企业的例行监测数据为企业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可有针对性的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风险隐患。另外,加强同地方政府环保部门的联系,在其指导下进行政策扶持的环保工程项目建设,可申请环保项目专项补助资金,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
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发展必然趋势,企业也将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面对更大的环保压力,这就需要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利用新的理论方法进行充实和完善,让企业在新形势下能够更主动、更积极、更正面的应对环境所带来的压力,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榕.加强企业环境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企业管理,2007,8:42-43.
企业环境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日本企业管理;环境保护机制;环境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DF4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01
日本企业管理体系中主要是以环境保护为主,坚持以企业与环境为生存为目标,以环境管理体系为标准,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主要分析日本企业管理中的环境保护内容及特点,研究其如何实现高效生产与环境保护两者的协调。
一、日本企业管理体系中环境保护机制的内容
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环境保护的国家,政府也制定了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及政策,日本企业为了能够满足日本政府及日本群众消费的需求,实现商品生产、环境保护、节约能源三方面的协调,也制定了企业环境管理机制,以达到此目的,实现平衡生产。
1.确定企业环境管理方针
企业环境管理中的方针应以企业健康发展及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地球环境的变化与企业管理环境的变化为基础,制定的企业未来的发展途径及目标。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如何使企业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变化,从而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开辟出新的业务,不仅能够有效避免环境风险,还能使企业具有环境保护形象,使社会对企业认可。
2.制定环境管理体系
首先,规划环境管理机制。企业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的发生,将环境保护及治理加入了企业长期发展计划中,制定出了完善的环境管理机制,内容包括:企业发展、环境目标、共同发展指标。其次,创建完善的环境管理措施。企业在执行环境管理措施的过程中,要求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具有环境保护理念,使环境保护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企业的责任,将环境保护理念渗透到企业中每个工作人员心中。最后,制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管理。企业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应以绿色设计为主(要求见图1),在对产品进行清洁和采购过程中,按照国际制定的环境管理标准,以降低环境负荷的材料及设备为主。企业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使用的是对环境没有危害的工艺及设备,利用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技术,尽可能地减少产品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及环境的伤害。
日本环境厅了环境保护的分类。(见图2)
3.采用企业管理环境披露制度
企业管理环境披露制度是以执行企业环境会计工作及环境报告书来开展的。企业环境会计工作主要是企业对环境保护采取的措施中的投入资金及效益,并对此进行计算、分析及报告。环境报告书主要是企业将环境管理中的目标及成果,通过报告文书的形式进行发表。[1]
二、日本企业管理体系中环境保护机制的实施措施
1.以行业为本
日本企业中的环境保护机制已经被运用到各个行业中,包括建筑行业、制造行业、金融行业、运输行业等大大小小的企业,都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及环境保护的特点,制定了多元化环境保护机制,通过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以此来提高自身企业的经济效率及行业竞争能力。比如资源的循环再利用、环保技术的研发、环保方面的信息交流等等。
2.使用高科技
日本企业通过研发环保的高科技,不仅降低了环境负荷,改善了环境现状,还为企业开创了全新的领域。目前很多日本企业都有自己研发环境技术的机构、研发环境技术的团队及研发环境技术的场所,所以环境污染及预防对日本企业来说,还是一种商机。据调查,目前日本企业正在研究海外环境技术市场的开发,以提高日本企业的经济效益。
3.高标准的管理制度
日本政府提出了在21世o中,要创建节能、消费、循环利用的模式,使日本的整个社会生活都可以循环持续的发展。在这一目标中,日本的许多企业都将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为企业目前的重点内容,以实现零排放的目标。[2]
三、结束语
日本并未强制性的要求企业公开环境问题,但是目前已有超过10%的企业都发表了环境报告。90年代之后,日本政府也创建了实现21世纪资源循环再利用型的社会发展目标,日本企业通过实施绿色设计、采购、清洁及生产等运行方式,努力的朝着这个目标发展。在此过程中还存在多多少少的问题,但是通过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中环境保护机制也在不断的完善,企业经济及环境保护平衡的目标也在不断实现。
参考文献:
企业环境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 环境审计; 推动; 企业社会责任; 履行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已经与科学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密切相关。所以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必须关注获取利润的方式,承担社会责任。
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基础,也是维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这关乎老百姓的身心健康和根本利益,也关乎企业的健康发展和长远利益。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是资源的利用者,也是污染物的产生者和排放者。切实保护环境和推行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政府承担的责任,更是企业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
企业环境审计是促进企业承担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社会责任的有力手段,可以引导企业更好、更有效地履行社会责任。开展环境审计既是评价、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要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就必须引入环境审计;要全面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就必须引入环境审计。
一、企业环境审计的内涵
企业环境审计是通过对企业的环境报告以及经营管理情况的环境影响评价,监督其环境保护和管理责任的履行,并对其环境保护和管理责任的履行状况进行评价和鉴证,同时对其提出的有关环境管理问题提供咨询,从而实现对其环境保护和管理责任履行过程进行控制的一种特殊的控制活动。它的目标是“确保受托责任主体环境保护和管理责任全面有效地履行”,以“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共同维护人类与自然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理想环境”。
二、企业环境审计的内容
(一)审查企业环保专项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
主要审查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环保补助和造育林费等专项资金的筹集是否足额到位,是否用于环境治理项目和环保设备设施。比如是否用于建设矿场扬尘筒仓或防风抑尘网、污水处理厂以及设备改造,是否进行矿山植树造林等。
(二)审查遵守国家环保政策法规情况和企业内部环保管理制度情况
主要审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按照规定采取了环保措施,环保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或行业的标准,有关建设项目是否遵守了环保登记等制度。审查内部环保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是否设立环保组织机构,是否配备环保专业人员等。
(三)审查环境会计资料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
环境的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的环境活动,都会形成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必须对环境活动的会计处理进行审查,以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主要审查:环境活动会计估计的正确性及其会计估计变更所产生的影响,环境管理费用支出会计处理的正确性,环境税费计提缴纳的会计核算,违反环境法规支付罚金的会计核算,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等。
(四)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真实性
环保法规要求,一些工程项目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并向环境管理部门提交报告。审计环境报告主要是验证报告中有关内容的真实性。比如审查环境报告的编制是否符合有关规定,验证环保投入的资金是否足额到位,环境管理措施是否已实施,环保工作是否取得了预计的效果,环境报告中所列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是否真实等。
三、开展企业环境审计的必要性
(一)企业环境审计是确定和解除企业环境责任的需要
首先是社会环境责任。企业的生产活动导致的环境污染,由此对社会生活和生产环境产生了危害,应承担环境污染治理责任。其次是法律环境责任,企业在生产和其他活动中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法律要求企业应承担治理污染、恢复生产环境责任。再者是经济环境责任。企业在追逐利润的最大化下,对环境资源造成的破坏和居民造成的损害,应承担赔付、处罚以及治理花费方面的责任。
(二)企业环境审计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内在需要
越来越多的企业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环境形象和环境业绩,并且在积极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否则任何一项或几项环境决策的失误,都可能给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带来危机,引起财务失败,严重地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和清算。重视环境并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和保护,才能使企业获得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维护企业经营持续发展。因此,企业生存环境就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企业管理当局关注自身生存的根本原因,也使企业环境审计有其内在的动因。
(三)企业环境审计是提供企业环境经济活动信息的客观需要
企业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而发生环境费用支出,治理产生的污染物而支付环境直接费用和环境教育宣传费用;或企业积极参与治理环境污染而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环境经济收益。这些环境经济活动势必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现金流量。审计企业环境经济活动,对企业的财务报告的完整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可为企业环境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四)企业环境审计是企业管理审计的重要内容
管理审计是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影响企业管理效率和效果因素的分析和评价,借以提出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和改善管理措施的审计意见和建议。环境审计是通过定期开展对企业环境管理活动的监督和评价,分析产生影响企业管理效益和效率的环境因素,健全环境管理控制系统,提高环境管理质量,促使企业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环境,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因此,开展企业环境审计就成为企业管理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企业环境审计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贡献
环境审计为保护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恢复和治理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所以企业进行环境审计意义重大。
(一)有利于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一方面生产产品,另一方面也消耗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污染物,导致环境污染。这不利于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必须开展环境审计,促使企业考虑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人民群众的利益、自然环境承受能力和社会的利益,促进企业及其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企业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开展企业环境审计可以监督企业遵守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可以对企业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提供有效建议和改进措施,所以对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三)增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环境的影响,资源的约束。特别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道路,越来越走不通。开展环境审计,尽早发现和揭示资源环境可能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重大隐患,防范资源环境风险,保障资源环境安全。推广企业环境审计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五、开展环境审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了更有效地检查、监督和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开展企业环境审计必须关注五点:
(一)关注环保管理部门是否设立
环境管理部门统筹负责企业环境管理工作,负责组织本企业环保工作的管理、监察和监测任务。负责组织实施企业环保规划、参加项目环保设施的竣工验收,提出环保意见和要求。组织企业内部环境监测,掌握原始记录,建立环保设施运行台账,做好环保资料归档和统计工作。可见环保管理部门的职责特别重要,如果没有环保管理部门,企业的环保工作将无人问津,环保工作将无法开展,企业就没有环保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督,环境审计人员也获取不了有效的环保资料信息,环境审计将不能有效进行。
(二)关注资源开发设计的科学性、设备的先进性
开发设计的科学性、设备的先进性,是决定资源是否节约、是否合理利用的先决条件。科学的开发设计、先进的设备使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减少浪费,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从而减轻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三)关注资源环保制度的健全性,制度执行的到位情况,各项措施实施情况及其效果
资源环保法规制度是企业履行环保责任的外部动力和法律保障,企业内部健全的环保制度是执行国家资源环保法规制度的保证,这样企业内部形成的环保制度化、长期化的体制,有利于各项政策措施的执行及其效果的实现。
(四)关注环境会计资料的健全性、真实性
环境会计资料是环境审计的重要对象。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中没有必须向社会披露有关污染信息的规定,更没有对污染的记录、计量的具体标准,这给环境审计增加了难度。企业的环境会计资料提供越完整、越健全,审计结果就越可靠,越能有效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在环境审计时,应特别关注企业的内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和外部节能减排资金、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环保补助、造育林费等专项资金的会计信息是否健全、真实;这些专项资金是否用于污染治理项目和环保储备项目以及使用金额多少是否合理。
(五)关注周围相关环境实景
切身感受周围环境是获得环境审计的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手段,其作为直接证据最为可靠。因此要实地考察当地的空气质量如何,山林植被是否保持,是否适度合理地造育林,河水是否污染严重还是水质较好,地面是否塌陷,周围居民的房屋建筑是否受到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损毁等。
六、结语
环境审计固然在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我国开展企业环境审计的经验缺乏和理论研究有待完善,因此有赖于权威部门的规制和指导以及广大审计工作者的研究和实践。同时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普遍不强,因此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的意识,充分认识环境审计的重要性,特别是国有大型资源类企业要勇于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积极开展环境审计,履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相信,未来企业环境审计将会普遍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将会得到有效履行,为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济建,张为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探析[J].财会通讯,2010(11):102-103.
[2] 刘长翠,陈增雷.企业社会责任初探(上)[J].山东经济,2006(4):117.
[3] 胡玲敏.略谈企业社会责任与环境审计的协调[J].财会研究,2006(6):69-70.
[4] 侯利强.我国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7(12):61-62.
企业环境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企业环境管理;自组织机制;环境政策;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中图分类号]F4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4)01-0036-04
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 一定的效果,但远没有真正实现环保机构成了当前我国企业环境管理的宏观背景。政府管制与市场激励是当前内化环境外部性问题的主要方式,尽管取得了
制的内生化。课题组将企业环境管理自组织机制定义为企业在非特定外界干预及外部环境互动影响的作用下,以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自主创新地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来内化企业环境外部性问题并节约资源,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理。范阳东、梅林海(2009)基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模糊性等特征,提出要实现环保机制内生于企业,必须要依靠企业环境管理自组织机制的培育。范阳东、梅林海(2009)指出,企业环境管理自组织机制的创建,需要内外因素的强力驱动。范阳东、李瑞(2010)在描述和评价当前国内几个典型企业环境管理动力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内外驱动因素,构建了企业培育环境管理自组织动力理论模型。范阳东、梅林海(2010)指出,发达国家环境政策演变过程,既是适应社会进步与环境问题演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其与企业互动发展,不断综合化的过程。环境政策体系综合化发展既是适应企业环境管理差异化的需要,也是培育企业环境管理自组织机制的需要。根据企业环境管理自组织水平,相机抉择地实施不同环境政策,才能实现政策的有效。
一、对我国企业环境管理自组织机制培育动力的思考
综合我国企业环境管理自组织机制培育现状与企业环境管理自组织动力模型进行思考是有必要的。该模型以竞争与协同作为自组织机制培育的原动力,以企业内部四大动力子系统为内部驱动力,融合严格政府管制、金融与风险管理市场、投资者及供应链相关者、消费者与环境主义者、人力资本市场等外部驱动因素综合构建。企业内部四大动力子系统分别是:文化动力子系统、制度创新动力子系统、技术创新动力子系统和环境因素经济动力子系统。
(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制约了竞争与协同的原动力作用
我国经济体制与国有企业改革在不断深化,但国有经济原有的弊端还继续存在,市场行业垄断问题突出,市场经济尚未成熟。这使得我国市场经济的企业竞争不充分、不完善,市场无序竞争还很突出,企业间有序竞争与相互协同面临障碍。竞争的存在和结果可能造成系统内部或系统间更大差异、非均匀性和不平衡性。从开放系统演化角度看,这种竞争一方面可造就系统远离平衡态的自组织演化条件;另一方面,可推动有序结构的演化。竞争对于企业系统负熵的产生有着积极的作用。知识的创造、传播与创新的出现都会促进企业系统内外要素的互动,促进更多负熵流入系统内部,从而促进企业朝向自组织化方向发展。协同会促使系统各子系统和各组分在非平衡条件下使子系统中的某些运动趋势联合起来并加以放大,从而使之占据优势地位,支配系统整体的演化。协同有内部协同与外部协同之分,企业环境管理自组织机制的培育取决于企业内部协同,但也离不开企业外部协同作用的发挥。协同正在成为管理魔法中一种越来越重要的方法选择。企业要实现零污染、零缺陷、零库存,没有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各员工间的协同合作,是万万不行的。竞争与协同一旦难以发挥作用,那自然影响企业组织机制的演化发展。当前的国内市场,竞争与协同作为企业环境管理自组织机制培育的原动力还严重不足。
(二)外部软驱动力的强化是当前我国企业环境管理自组织机制培育的关键
企业环境管理自组织机制培育的外部驱动力可分为硬驱动力和软驱动力,政府强制管制属于硬驱动力,而其他大部分属于软驱动力。软驱动力是当前我国培育企业环境管理自组织机制的“短板”,单靠硬驱动力事实上是很难抑制我国生态与环境继续恶化趋势的。而我同环境强制管制这一硬驱动力之所以缺乏效率,效果不佳,原因也与软驱动力培育不足相关,导致硬驱动力缺乏社会基础,难以有效实施。其外部软驱动力不强的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环境非政府组织发展滞后。我国环境非政府组织普遍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带有明显的“官民二重性”,组织活动经费普遍不足,其组织深层发展能力弱,组织动员能力不强。其次,公众环境意识不高,绿色消费偏好不强。公众环境意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保护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据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的调查,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仪为57.05分,环保行为得分为55.17分,都未过及格线。到2010年,全球绿色需求在l万亿美元以上,而我国绿色产值仅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消费者绿色需求严重不足,绿色市场的开发严重滞后。第三,企业利益相关主体绿色偏好不强。企业利益相关者是促使企业强化环境管理的外部驱动因素之一,其中资本市场和投资者是企业密切利益的主要相关者。目前,仅上海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等签订了《银行界关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尚未有同内商业银行加入赤道原则。资本市场及投资者绿色偏好欠缺,自然难以通过利益相关者链条向企业施加压力。政府环境管制只有与社会其他软驱动力相互配合,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积极培育企业外部环境软驱动力是我国环境管理的关键。
(三)企业内部动力子系统尚难构建,内生动力难以产生
尽管我国有个别企业通过突变得以形成环境管理自组织机制,但外部环境的非适宜,使得大部分企业内部动力子系统尚难构建,从而影响内生动力的真正产生。企业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六个方面。一是可持续发展企业文化普遍缺失。当前我国企业的状况和公众的状况有着相同的特征:有想法无行动,有意识不参与。二是企业环境管理组织基础薄弱。部分企业无明确环境管理目标,特别表现在我国中小企业身上。企业环境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难以将环境管理职能落实到基层单位。三是企业环境技术创新严重不足。技术不是万能,且技术本身是一把“双刃剑”,但不可否认,技术对企业污染控制与预防还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企业的原始环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且环境技术创新也主要以短平快为主,难以有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四是企业环境管理价值创造能力弱。企业环境管理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是企业环境管理自组织机制持续运行的前提。而我国企业环境管理价值创造能力弱的现实,使得企业内部环境因素经济动力子系统难以构建,从而难依靠内部经济驱动力推动企业环境管理自组织机制培育。五是企业环境意识不高。杨沛霆(2008)曾指出,环境意识决定组织命运。企业环境管理过程中的民主意识不强,内部环境信息不通畅,难以调动企业员工全体参与环境管理,激发全体员工实施环境创新行为,员工在T作中其环境行为相对比较被动,这都制约了企业环境管理创新行为。六是企业环境管理对外合作与协同能力差。我国早就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也积极培育发展生态工业同,但效果却并不太好,这与企业本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密切相关。企业内部各动力子系统之间既相互竞争,也相互协同,企业环境管理自组织机制的培育可能靠其某一子系统实现突破,但其机制的巩固与发展一定离不开各动力子系统的共同作用。不同的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突破策略,一些企业以环境技术创新作为构建内部动力子系统的开始;一些企业以塑造企业可持续发展文化作为构建内部动力系统的开始;一些企业以组织变革与管理制度创新作为构建内部动力子系统的开始。应该说,环境因素经济动力子系统是其他三个动力子系统综合作用后的结果,然后再进一步推动各自动力子系统的深化发展,继而促进企业环境管理自组织机制的培育。
(四)生态与环境价值观的塑造是当前我国社会的迫切需求
我国社会从政府到企业,再到公众都迫切需要塑造生态与环境机制观。生态与环境价值观贯穿于企业内外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我国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需要它去让政府部门做出正确的决策;企业环境与经济目标的冲突也需要它去让企业家重新考量环境价值;公众的消费行为和其他社会行为同样也需要它去让大家做出改变。通过它可以有效提升我国各社会主体的理性水平。当前,我国社会各主体生态与环境价值观的缺失,是阻碍各主体行为改变的思想根源,是其主体理性不足的根源,当然也是我国企业培育环境管理自组织内外动力不足的思想根源。因此,积极塑造和提升我国社会各主体的生态与环境价值观,对于培育我国企业环境管理自组织机制非常重要。
从我国企业环境管理基本现状及自组织动力情况来看,我国企业环境管理自组织机制的培育尚处于外部驱动为主导的初级阶段。此时,政府环境管理政策和社会大环境的孕育最为重要。通过适宜外部环境的孕育,逐步激活企业构建内部各动力子系统,推动企业培育环境管理自组织机制,实现我国企业环境管理总体趋势由背向自组织环境管理向朝向自组织环境管理的转变,最终实现我国生态与环境趋优。
二、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对比思考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mwe,EKC)假说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随着收入增加环境质量将不断恶化,当收入越过某一特定的“转折点”(turning point)后,环境质量将得到改善,即“污染—收入”之间存在一种“倒U”型的发展轨迹。一些学者认为,EKC是对经济自然演进规律的一种描绘,即经济发展需要经过“清洁”的农业经济、“污染”的工业经济以及“清洁”的服务型经济三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活动中的规模效应(scale effects)、结构效应(composition effects)和技术效应(technological effects)对“污染一收入”之间的“倒U”型关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宏观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生态环境的转变,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微观主体身上。企业作为主要的污染源,它们的经济行为汇总综合后,将促成这一结果的最终发生。
尽管有诸多学者在考证我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否存在时提出了反对意见,但它作为统计数据的经验总结还是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认可,有一定的合理性。对比我国的企业环境管理整体组织状态(见图-1左图,该图是根据我国当前企业环境管理自组织总体状态粗略绘制的,即他组织环境管理企业占较高比重,自组织环境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占很少比重。)即可发现,我国企业环境管理自组织整体处于以外部驱动为主的初级阶段与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左边是相吻合的。我国目前的环境形势表明,我国仍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左边,环境污染与经济产出之间仍处于同向变动位置,尚未跨越环境污染的最高点。这与我国企业环境管理整体组织状态朝向他组织,背向自组织是相吻合的。因此,可以进一步思考,当我国企业环境管理总体组织状态朝向自组织时,意味着我国社会经济可能就已跨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最高点,进入曲线的右边,环境污染与经济产出之间变成反向关系,即环境污染趋于减少,经济产出保持增长。
环境经济学在寻找如何跨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这一“高山”的对策时,具体提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能源战略调整和技术创新等基本建议。课题组则从自组织理论视角,提出了内化企业环境外部性问题,破解环境困局的基本路径应是培育企业环境管理自组织机制。企业是污染产生的主体,也是治理污染的主体,同时它们也是影响消费者行为最为重要的组织。通过积极培育企业环境管理自组织机制,实现我国企业环境管理整体朝向自组织,将实现企业环境外部性问题的基本内化,扭转当前我国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继续恶化的不利局面,最终破解我国环境污染困局。这也意味着我国跨越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这一“高山”。与环境经济学家跨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这一“高山”的基本主张相比,基于企业环境管理自组织机制培育,既重视政府管制的硬约束,也重视市场机制对企业环境管理的激励与软约束,又从企业本体出发,以激活企业自身的潜力和自我环境管理为目标,最终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持续发展。从自组织视角研究企业环境管理机制,实现了复杂问题与综合、系统处理方法的结合,其思路甚为新颖。
三、与环境绩优国家企业环境管理自组织机制培育的对比思考
Tomer和Thomas(2007)全面评价并论述了当前的环境绩优国家企业环境管理现状。将我国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宏观背景与企业环境管理现状,与环境绩优国家的同类进行对比时,两者之间企业环境管理整体组织状态存在显著差异(见图一2)。我同企业环境管理整体组织状态背向自组织,朝向他组织,而环境绩优国家企业环境管理整体期向自组织,背向他组织。要区分企业处于他组织状态还是自组织状态,可以通过其组织的整体状态来初步划分,当然也可以通过测量其环境管理系统的具体熵值来进行精确判断。当前,我国企业大部分仍处于他组织环境管理状态,其企业所占比重高,所以曲线左边较高,这与我国中小企业环境管理制度普遍缺失,多数企业环境策略完全被动、投机的状况是一致的。当然,我国有少部分企业目前也已进入自组织环境管理状态,有的自组织程度较高,成为国际环境创新的先导企业,但所占的比重太低,所以曲线右边是无限接近横轴。
企业环境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企业管理;环境管理;对策分析
一、企业环境管理概念的形成及内涵
企业环境管理既涉及宏观层面的即社会层次的内容又涉及微观层面的即企业层次的内容。一方面是企业作为管理的对象而被国家的环保部门所管理;另一方面是企业作为管理的主体对企业自身内部实施环境管理。国家的宏观环境管理与企业的微观环境管理之间具有互动的内在协调性。只有有效实施企业的微观环境管理策略,才可能达到国家宏观管理的目标要求,只有建立完备的国家宏观环境管理机制,才能对企业微观环境管理的工作加以推动并保障。
本文所论述的企业环境管理是基于微观层面的内容,是指企业把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为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使环境保护和企业发展融为一体的企业经营活动。它要求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和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和基础,通过实现污染物零排放和资源循环利用,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经营活动带来的环境损害问题。这一概念的核心,是把环境保护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在环境保护基础之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二、加强企业环境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重视企业环境管理将为企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企业界必须认识到在环境保护方面肩负的道德义务和社会责任,要预见到市场的变化和巨大需求,逐步转变观念和发展模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走在时代前列的企业已不再是被动接受政府的管制和社会的监督,而是主动承担保护环境的义务和责任,这种带有深远影响的变化,将为企业同政府及社会间在保护环境、促进持续发展方面建立一种新型的相互信任和合作的关系,能够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企业环境管理将为企业带来更为巨大的经济效益。虽然企业实施环境管理将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才力,对企业造成一定程度的负担,但是相对于产生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是暂时的、次要的。从长远来看,实施环境管理有助于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环境意识,改善企业形象,减少法律纠纷和环境投诉,便于申请银行贷款,降低保险费,改进工艺,提高技术水平,节能降耗,减少排污收费,避免环境事故和环境处罚,遵守环境法律法规要求,通过环境方面的竞争优势来赢得客户,消除绿色壁垒提高国际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等,最终转化为企业巨大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目前我国企业环境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企业对环境管理认识不足,经营理念相对落后。我国企业对实施环境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表现在大多数企业至今尚未确立企业环境管理观念,仍然把追求近期利益和微观利益放在第一位,对眼前利益考虑得多,对环境保护和社会长远利益考虑得少。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经营理念是以资源无限为前提的,认为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不可兼得的,从而把保护生态环境与解决贫困与经济增长对立起来,没有站在一个战略高度来认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同时,在许多企业的经营理念中,企业经营目标仍然停留在追求产品数量的增加而忽视产品质量和公共利益的粗放型经营阶段。甚至还有些企业的经营理念认为,企业自身尚不能很好发展,更没有精力考虑环境保护。
2.企业环境管理的方式落后,水平较低。在企业环境管理的方式上,我国大多数企业仍在采用传统的污染治理模式,即“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治理的目的是污染物的达标排放,只关注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在污染物达标排放后,即使环境质量仍趋恶化,企业也不关心。这种模式只重视末端治理,既忽视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污染控制问题,又忽略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这种环境管理方式已经十分落后。在企业环境管理的水平上,我国大多数企业环保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
3.企业环境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不足,环境管理工作很难开展。在企业组织机构上,部分企业专门设有环保部,对企业的环境保护进行统一管理;部分企业设有安全与环保部或质量安全与环保部,行使环境管理职能;还有部分企业没有环境管理职能部门,而将环境管理的职能自然落到基层单位。组织是环境开展的保证,由于企业在环境管理组织机构设置上的缺位和不足,导致环境管理职能难以落实。特别是不少企业的领导对环境管理不够重视,因此无暇顾及,这往往使得企业环境保护的许多工作根本无法正常进行。
4.政府对企业环境管理的支持力度不足。环境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对协调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效益都有重要作用,但它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扶助,政府应为企业环境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和外部政策环境。尽管近年来我国政府在环保上也很下功夫,但由于没有一个权威性的统一组织,零星、分散的环保措施显得乏力。而且我国的环保措施实质上是通过颁布环保法规、具体采用经济手段或行政干预手段来保证环境目标的实现,但在执行过程中,经济手段标准模糊、收费不清,同时拖欠、拒交现象严重,行政干预手段也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四、加强企业环境管理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1.应具有前瞻性思维,要正确认识实施环境管理对发展企业的重要意义。企业要树立起重视环保有益于经济的观念,摒弃“环境保护不见经济”的成见,从而在可持续发展中并非简单被动地适应环境,而是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由被动走向主动,由消极转向积极。企业要把环境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制定企业环境管理战略,认识到实施环境管理将是企业发展的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必将给企业带来机遇和挑战。企业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实施企业环境管理是发展的需要,是对人类生存的环境负责,是对子孙后代负责,是对整个社会负责。
2.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真正做到把环境管理纳入企业管理轨道。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环境要求企业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企业环境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随着企业管理的深入必须进一步加强;而企业环境管理的不断加强,必将促进企业管理的深入发展。一个无污染或少污染的企业,反映着资源能源较大限度地利用,这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标志之一。所以,将环境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建立健全环境管理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并纳入企业日常管理之中,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贯穿于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
3.要积极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规范企业环境管理。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保护全球环境,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针对全球各类企业、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和其他组织而制定的系列环境管理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公布之后,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企业若能通过ISO14000,获得国际认可,就等于取得了一张国际贸易的绿色通行证,就可以打破发达国家正积极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ISO14000系列标准将企业的管理体系从原材料来源的环境影响,到生产过程的节能、将耗、减污、乃至污染物的治理和综合利用,尽可能多的开发低污染和无污染的产品。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不但可以提高组织的环境管理水平,还可以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企业竞争力,增进获利能力,提升企业形象。
4.实施企业环境管理依赖于整个社会。一方面,目前环境污染相当多的原因是管理不善造成的,要有效地控制和解决这些问题还有赖于政府的干预作用,法制的规范作用和标准的引导作用。政府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有利于规范企业的环境行为,改进环境保护工作,提高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对企业环境管理的推动力或许不明显,却是根本性的。目前,我国大多数消费者还限于关注产品本身的环保功能,缺乏对整个企业的生产运营行为的监督意识,随着国际绿色消费时尚的兴起,消费者会以越来越挑剔的眼光审视企业的环保品行。
作者单位: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成金华,谢雄标. 我国企业环境管理模式探讨[J]. 江汉论坛,2004,2:47-50.
[2]刘晓伟,刘莉莉,梅丹.我国企业环境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4: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