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才培养工作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才培养工作方案范文1
关键词:方案;工作过程;职业;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02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而更强调是一种职业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就业。这就决定了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也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技能。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应该更要体现出这种职业教育的特点。本文就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理念、流程和内容、课程体系等进行了探讨。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理念
(一)明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由知识、能力、素质三大结构构成。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在不同时代、不同行业、不同社会有不同的回答。其职业性决定了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因些在人才目标定位上,高职应把握好人才培养的总体品质与规格,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在高职培养目标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重视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职业能力更强调是综合职业能力,是指为了完成某一种职业所必须具有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要能够适应职业环璄的变化,同时又能在这种变化的环境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这点对于职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正是为了培养学生这种综合的职业能力。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现代企业所需的人才
学习过程即为工作过程,“工作过程”是劳动组织中旨在实现其确定目标的全部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1]。也就是指在企业里为了完成某项工作或任务所要做的整个过程。工作过程中的知识在现代企业生产经营中显得更加重要。工作过程知识是在工作中获得,也是在工作过程中直接需要的。工作过程知识与实践知识、理论知识的关系。(如图1)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步骤与内容
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从企业岗位要求出发,围绕“岗位、能力、课程体系、培养途径和方法、考核评价”等五大要素,归纳总结出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步骤与内容。(如图2)
三、按职业成长逻辑规律序化学习领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工作方案范文2
面向高职院校的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应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支持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结合高等教育规律和行业企业标准,研究制定各类应用型专业、应用型课程、应用型教师队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参考其他高校的做法[1,2],本文设想在本校开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一、建设基础
1.学校基础。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省示范高等职业学校,具有61年的办学历史,是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安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拥有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三甲附属医院。2011和2012年度连续两年荣获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2013年荣获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校。2012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安徽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2―2013年度荣获“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称号,2013年度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4年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5年学校立项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2016列为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2.专业基础。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我校的老牌特色专业,其传承了当年中等卫生学校的优良教学传统。近年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先后成功申报并建设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省级特色专业》、《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检验技术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免疫学检验省级精品课程》和《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在研项目有《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改革》、《临床检验基础》省级MOOC示范项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省级教学团队》、《省级医学检验骨干专业》和《医学检验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项目。获得《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和《医学检验综合实训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临床检验基础》省级多媒体(网络课程)竞赛三等奖。校内建立医学检验仿真实训中心,实现职业能力与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的有力保障;校外建立包括附属医院在内的省内外二级甲等以上30多家医院和8家独立实验室作为实践基地。
二、总体目标
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按照“岗位引领、任务驱动、需求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以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为核心,进一步改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精心设计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优化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机制,通过师资队伍“双师”结构和素质水平的提高,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及运行机制保障的完善推进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卓越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
三、实施步骤
1.项目规划。成立项目建设领导组,制订卓越人才计划工作方案,建立良好的实践教育基地,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为卓越人才培养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主要工作任务是落实合作企业,成立项目建设领导组,制订卓越人才计划工作方案,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修订卓越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标准,制定卓越人才培养学生选拔标准与方法、课程体系和内容组合指导意见,优化现有实践教育基地资源,建立良好的实践教育基地运行机制,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2.项目建设。修订卓越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标准;重构卓越人才计划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优化实践教学方案;实施校内教师临床实践锻炼,企业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情景式案例教学法案例编写与应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课程体系构建和内容组合,组建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实验班,安排卓越人才班级学生暑期见习。
3.项目评价。开展卓越人才培养评价,总结经验,反馈性调整,完善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专业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标准、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基地、卓越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机制等,进行项目推广。
四、建设内容
1.制定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工作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标准。成立由校系主要领导和合作企业高层组成的?目建设领导组,系部设立项目工程实施办公室,全面负责项目工程的申报和工作方案的制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按照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培养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工作适应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适应医疗卫生行业需要的医学检验技术卓越技能型人才为宗旨,制定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专业培养方案和培养标准。
2.探索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教育培养的新机制。(1)建立卓越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行以检验工作岗位项目引领,早期接触临床的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认知见习―项目实训―岗位见习―顶岗实习”一贯式[3],强化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重构课程体系,遴选教学内容,重视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增加情景式案例教学案例。形成一套完整的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标准、课程教学体系。(2)形成校企合作新机制。校企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共同评价培养质量的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机制。建立学校与行业、企业、院所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共同评价培养质量的新机制。
3.改革?n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立研究卓越人才计划实验。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每级学生随机分班,确定一个班为卓越计划人才实验班,进行特殊的专业思想教育和专门的教学计划。由指定的专业带头人和辅导员管理该班级,全程负责卓越计划的实施。每5―8人为一组,学生与专业教师互选,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教师负责专业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实习就业方面的指导。
人才培养工作方案范文3
[摘 要]作为
3 打造职业技能竞赛实践平台,构建物流师职业资格培训基地
为了促进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实际需求的有效衔接,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践教学、技能竞赛已经逐渐成为学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以赛促学”便是其中一种有效的创新与实践模式。在基地建设实践中,高度重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从组织机构、经费投入、制度建设三方面给予保障,积极营造爱职业、学技术、练技能、比本领的职教氛围,形成浓厚的竞赛文化。强调学生的职业能力教育和动手能力培养,按专业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参加各种竞赛,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彰显了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在实践过程中,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保障激励制度,修订各类竞赛活动奖励办法,制订重大竞赛的工作方案。不仅为参赛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竞技的机会,而且挖掘和培养出了一批优良师资。职业技能竞赛,已经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推动器。每年的职业技能竞赛,均围绕市场发展的紧缺职业进行,紧密联系市场上人才的需求,为学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前瞻性的思维视角。通过这一建设性实践,大力促进了各教学单位对技能培训的重视,培养了一大批社会急需的技术人才,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升了学校的美誉度。近年来,学校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技能竞赛硕果累累,除了校内举办的各种职业竞赛外,获得2009年重庆市物流技能大赛第三名、2009年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西部地区半决赛第二名、2009年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2010年重庆市物流储配方案设计大赛第四名。与此同进,协同
人才培养工作方案范文4
关键词:卓越计划;人才培养;工程教育;实践教学;平台构建
教育部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工程教育改革项目。该项目启动以来,已先后有两批共194所院校入选教育部试点高校。可以说,“卓越计划”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问题,其实施的成效直接影响着高校改革发展的成效。郑州轻工业学院作为一所具有轻工行业特色的地方高校,行业特色优势传统及“卓越计划”的实施为学校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遇与空间。
一、行业特色优良传统奠定了实施“卓越计划”的坚实基础
注重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的提高,可以说是“卓越计划”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学校立足“轻工”,强化特色立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强化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逐渐形成了“厚基础、精专业、重实践、多课堂”的人才培养理念,毕业生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学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热能与动力工程、艺术设计等专业,尤其是获批教育部“卓越计划”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烟草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三个专业,在河南省均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和特色。郑州轻工业学院建校30多年来,面向行业,紧跟时代步伐,踏踏实实地走出了一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道路,为“卓越计划”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1.从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秉承严谨求实、追求卓越的校风,坚持“以人为本、崇尚学术、注重质量、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扎扎实实做好教学工作。通过增加见习实习、确保实习时间、严格规范毕业设计等环节,不断完善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设立课外学分制度,加强第二、三课堂建设,把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成果与学分挂钩,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之中;积极探索尝试组建本科教学实验班,试行以两大一小为特征的“三学期制”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学校坚持和发扬工科院校面向行业、重视实习实训的教学传统,不断加强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校内实习基地等硬件平台建设;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并借助于学校构建的机构创新实验室、电子创新实验室、IT创新工作室等平台,给学生提供自主设计、自由探索的机会,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条件,设有专项资金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实验活动提供经费保障。
2.从校企产学研合作提供良好保障
学校非常注重校企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源于轻工、服务轻工的优势,利用与企业长期在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中形成的“亲缘”关系,与红塔集团、河南中烟集团、上海中烟集团、海尔集团、美的集团、新飞集团、许继集团、宇通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合作建立了一批稳定的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基地。并尝试与企业联合培养,进行“订单式培养”、“无缝对接”等多种工程教育改革实验,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平台和通道。学校不断完善学科性竞赛管理办法,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性竞赛活动,通过资金支持、对获奖师生奖励、开设竞赛选修课等方式激励师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这些措施使学生在全国“挑战杯”、“数学建模”、“智能车”、“节能减排”、“广告艺术”、“电子设计”等各级学科竞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学校实施“卓越计划”的探索实践
自教育部启动“卓越计划”以来,学校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结合学校自身的特色与优势,积极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1.通过各类专题研讨会,明晰思路,完善方案
为了深入了解“卓越计划”的意义、内涵及相关核心问题,从学校和相关专业两个层面派出人员,连续参加教育部组织召开的三期全国高校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专题研讨会,尤其是在第三期专题研讨会上,学校作为被推荐的3所高校之一,立足于“学校整体工作推进”层面在大会上作了题为“扎实有效推进‘卓越计划’,着力彰显工科教育特色”的主题发言。通过参加国家级专题研讨会,学校对“卓越计划”的发展方向、建设思路、标准体系、整体方案、专业培养方案及申报程序等核心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此外,学校通过召开专题会、研讨会、汇报会、评审会等多种途径与方式,对学校“卓越计划”的工作思路、进展情况、难点问题等进行了梳理和谋划,对学校相关政策制定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分析,对“学校工作方案”、“专业培养方案”、“公共平台建设方案”、“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方案”、“企业培养方案”、“专业平台建设方案”、“学生遴选方案”和“试点班运行方案”等进行了反复地论证和研讨,为学校“卓越计划”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2.广泛深入开展调研,借鉴经验,查找不足
为了更好地推进“卓越计划”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对外出调研工作统筹规划,针对不同阶段不同任务分批次安排学校相关人员有针对性进行。学校获批教育部第二批“卓越计划”试点高校后,学校教务处及“卓越计划”相关专业负责人,对同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5所第一批“卓越计划”试点学校,就“卓越计划”工作方案当中涉及的校企合作、实验平台建设、试点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及专业培养方案的体系构架等进行了调研学习;学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烟草科学与工程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三个专业正式获批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后,主管教学的领导、教务处及“卓越计划”相关专业人员,分三批次赴广东、武汉、南昌、西安等地考察,紧紧围绕学校“卓越计划”工作实施方案、专业培养方案、公共实践平台建设、校企联合培养方案、学生遴选方案、课程架构等具体实施问题,对广东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昌大学等10多所第一批“卓越计划”试点高校深入调研学习。通过实地参观、集中访谈、个别交流、收集材料等多种方法,获得了较多真实有效的第一手资料,为学校“卓越计划”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政策保障,稳步推进
学校高度重视“卓越计划”工作,专门成立了学校、院(直属系)两级领导机构,统筹负责“卓越计划”的试点工作。学校设有专项经费,用于支持与“卓越计划”相关的各项改革措施。为确保“卓越计划”的稳步实施,学校相继出台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管理办法》、《关于教师进企业从事工程实践的暂行规定》、《外聘企业教师暂行管理办法》、《本科学生创新学分实施办法》、《关于加强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等,从机构设置、平台构建、过程管理、师资队伍等各方面全方位保障了“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
4.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创新模式
产学研结合是工程教育的客观要求,“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是“卓越计划”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反映了行业企业在“卓越计划”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学校紧密结合“卓越计划”要求,在与现有企业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合作企业和延伸合作项目,先后与许继电气集团公司、河南中烟许昌卷烟厂、许昌帝豪实业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863软件孵化器有限公司等20多家知名企业正式签订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校企合作协议。学校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2011年,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烟草专卖局签署共建郑州轻工业学院协议,学校进入了省局共建行列,跃上了新的发展台阶。学校也将在长期致力于国家和河南省烟草行业的人才培养、在烟草行业人才支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烟草及相关学科和专业的内涵建设,扩大与全国烟草行业企业的战略合作,努力挖掘特色、创造特色、放大特色,全面提高烟草及相关学科人才培养质量,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家和河南省烟草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三、行业特色地方高校实施“卓越计划”的思考
郑州轻工业学院作为轻工行业特色明显的地方高校和教育部第二批“卓越计划”试点高校,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对行业特色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及“卓越计划”实施工作提出了几点思考。
1.更新工程教育理念是前提
“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卓越计划”强调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是造就具有创新能力,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其中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三种类型,这就无疑打破了传统观念中对工程技术人才的狭隘理解。因此,“卓越计划”的实施,高校必须增强办学理念的创新意识,增强观念更新的能力,不断地与时俱进,以工程教育理念变革为先导,打破之前狭隘的工程教育观,树立大工程教育理念,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办学特色的工程教育培养模式。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核心
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是办学指导思想和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目前,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普遍存在着片面追求“高、大、全”、定位不明、目标趋同、面向工程实践不足、缺乏特色等问题。“卓越计划”试点高校必须认真审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严格执行“卓越计划”本科试点专业校企联合“3+1”培养模式。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按照教育“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要求,参照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或专业认证标准),科学制定各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将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标准细化为知识能力大纲,依据知识能力大纲构建课程体系,将知识能力大纲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卓越计划”的主要特征是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高校与企业可以考虑以重大合作项目为依托、企业委托定向培养学生、依托学科性公司培养学生等方式或途径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
3.搭建实践创新平台是保障
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工程实践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观念,启迪创新思维,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高等工程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工程素质的培养有赖于工程环境的熏陶和工程实践,要使学生能获得较全面的工程素质,就必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工程环境和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一是要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在实习基地的建设上,从布局到使用的设备、提供的场地、加工的材料、指导实训的教师等方面要充分考虑如何贴近生产,实习基地建设要讲经济效益,采取合理的措施提高建设效益。二是要建好学校的公共实践教学平台,以实现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三是要建设好学科竞赛平台。学科竞赛是实践教学环节的一种主要形式,以其特有的组织方式,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协作能力等方面都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四是要建好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卓越计划”所提出的工程教育目标无法通过单纯的课堂培养达到,必须实施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突出工程特色,注重市场需求和技术水平领先,以培养现代工程师为主要目的,进一步加强工程实践的训练,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
4.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是关键
实践教学环节是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进一步巩固所学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基本操作程序和方法的必须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和积累实践能力的过程,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背景下,只有不断加强实践教学,进行工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才能推动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确保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一是要构建开放式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行业特色地方高校应积极构建集实验、实习、设计、社会实践于一体的,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注重能力培养和创新意识教育的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二是要打造“创意工厂”、“模拟工厂”等亮点。创新能力就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所产生的结果在本质上是新颖独特、前所未有的,并有一定社会价值,能够促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出台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
意见[N].中国教育报,2011-02-20.
[2] 李培根.未来工程教育中的实践意识[J].高等工程教育
研究,2010,(6).
[3] 赵晓闻,林健.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
[4] 林健.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 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J].中国高等教育,2011,(6).
人才培养工作方案范文5
20*年8月29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制定工作方案,正式启动了《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工作。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按照国务院部署安排,我省与国家同步启动规划纲要起草制定工作。20*年10月,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成立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的通知》(豫政文﹝20*﹞196号),制定了规划纲要工作方案和调研方案,从全省抽调精干力量,成立11个重大战略专题调研组开展了调研工作。为了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努力制定一个让人民群众满意,符合我省省情和时代特点的高质量《规划纲要》,在前一阶段征求专家及有关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即日起向社会各界开展第一轮公开征求意见工作。
社会各界可围绕下列问题积极建言献策:1、改革开放30年我省教育发展的成就和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经验;2、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及国内教育发达省市对我省教育发展的启示;3、我省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4、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方针与战略目标;5、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与实施途径;6、加强和改进我省德育工作;7、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8、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与制度;9、我省义务教育的巩固和提高;10、我省如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11、如何发展学前教育;12、如何发展特殊教育;13、如何发展农村教育与农民工子女教育;14、如何发展职业教育;15、如何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与培养模式改革;16、我省高等教育如何发展与改革;17、如何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18、研究生教育如何发展与改革;19、我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如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20、如何改革考试招生制度;21、如何发展继续教育;22、我省发展继续教育的制度政策保障;23、我省如何促进教育公平;24、如何促进教育协调发展;25、我省如何支持民族教育发展;26、如何改革教育体制;27、如何进行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建设;28、如何发展我省民办教育;29、如何建设教育法制;30、如何推进我省教育对外开放;31、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32、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33、如何实现教育家办学与教师教育创新;34、如何完善加强我省教育投入保障机制;35、如何进一步做好教育信息化建设;36、如何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各界人士可通过电子邮件和来信来函等形式提出意见和建议。电子邮件发至*来信来函地址:郑州市纬五路21号《规划纲要》意见收集组。邮编:*,请在信封上注明“纲要征求意见”字样。
特此公告。
人才培养工作方案范文6
关键词:国内;煤炭经济管理;现状;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01
我国煤炭资源的储量十分丰富,煤炭资源的开采以及煤炭行业的发展是国内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石。但是煤炭行业的发展却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煤炭资源发展状况与国内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是有相似性的。2013年随着煤炭“十年黄金周期”的结束,国内的煤炭经济彻底陷入了低迷的状态。面对这样的现状除了依靠相关政策的调整与扶持之外,煤炭企业也应该认识到过去自身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煤炭企业经济管理需要面对的问题
1.供需相关宽松,市场需求增长放缓,价格不断下滑
从2014年开始,全国各地暖冬的现象频频出现,所以说供暖方面的煤炭的消耗量不断减少。再加上水泥、钢铁以及化工等企业因为受到政策的影响,不断的在节能减排,所以煤炭行业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在近几年有所放缓。2013年,国内的煤炭市场出现了短暂的回暖现象,很多煤炭企业对这一现象进行了错误解读,一味的开足马力进行生产,其实更加重了煤炭库存的积压。再加上进口煤在价格上的优势,一直在不断冲击着中国本土煤炭市场,这其实更加剧了国内煤炭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需要应对的困难。
2.煤炭企业管理仍较粗放
所谓管理仍粗放,主要体现在精细化管理不到位,开采机械化程度较低等方面。而且当前煤炭行业一线工人的人均工资也很成问题,部分企业管理的创新意识不强,这其实已经成为了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职工队伍的素质不高,新技术的贯彻与应用不到位,很多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习惯于超负荷开采,这其实就在无形中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目前很多煤炭企业的规章制度其实都非常不健全,这种粗放式的管理其实给国内煤炭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问题。要解决这部分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
二、完善国内煤炭经济管理的重要措施
1.重视煤炭行业人才培养
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是制约煤炭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应该是人才的竞争。要重视煤炭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通过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来促进煤炭行业的发展,这样也能够对煤炭企业的管理与经营带来新的动力。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说,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也同样是实现煤炭开采机械化的重要前提,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开采效率如果能够提高,那么与之相对应的配套的管理措施也能够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要做好人才培养的工作,对企业一线员工要做好必要的知识以及技能的培训,特别是一些矿井防灾以及遇险自救方面的知识,推广员工执证上岗制度,才能够有效的降低相关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对这部分工作,煤炭公司的管理层应当形成完善的工作方案,制定出更合理的薪酬制度以及激励制度,吸引具有高技术水准的专业人才加入到煤炭行业之中,能够为这一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如果煤炭行业能够及时补充或者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那么一定会有效的降低经济管理的难度。
2.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想要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稳定煤炭开采企业的收益,首先需要在日常的开采工作中树立起足够的安全意识。因为很多安全事故都是因为一线工人的麻痹大意造成的,其次要通过制度的约束,做好安全事故的行为预防工作,开展安全标准化开采工作的建设,实施安全预控管理。保证相关的安保设施以及器具能够及时到位,这些细节的工作能够在危机发生时挽救工人的生命。当然如果有必要可以根据市场的情况来组织生产,合理的确定开采的进度,这其实也是安全生产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3.强化煤炭企业经营管控
从煤炭行业的总体性质来说,从预算管理方面的工作入手,提高资金的流动速度,能够为企业的经营营造一个良好的局面。可以尝试盘活闲置资产,集中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要强化煤炭质量的管控,稳定出产的煤炭质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煤炭企业的收益。要充分贯彻国家的相关政策,及时关闭落后煤矿,净化行业环境。可以尝试发展煤炭集团业务,从开采、运输、销售一直到煤炭的深加工,都能够有效的改善当前煤炭行业的实际状况。要把煤炭的深加工以及其衍生品的深加工当成企I经营战略的一部分,推动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传统煤炭行业粗放式的管理其实造成了很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还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这样的状况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面对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带来的考验,今后相关的煤炭企业必须要认识到过去煤炭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类问题制定出完善的工作方案,这样才能够实现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煤炭经济管理一定要发挥优秀人才的作用,发挥优秀员工的首创精神,借助于技术创新的优势为国内煤炭行业的发展营造一个宽广的平台。
参考文献:
[1]王美玲.国内煤炭经济管理现状及问题浅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