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建设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网建设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网建设论文

电网建设论文范文1

一般情况下,城市高压配电网指的是110kV配电网,现在经济发展的非常快,电力需求在不断的增加,电网发展也非常的迅速,110kV电网已经慢慢的成为了配电网,保证110kV网架运行的灵活性、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对城市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一)有意识的增加一些220kV的变电站布点

在城市中进行高压配电网建设的目标是将220kV作为骨架,而110kv线路则深入到城市用电负荷中心中去。若是经济条件比较好,那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的进行220kV变电站布点的增加,更好的对110kV供电网络结构进行优化,这样能够给城市供电提供更可靠的支持。

(二)根据需要对110kV网络结构进行调整

以往城市中的110kV供电网往往是环形的,而在110kV变电站之间还存在电能转攻方面的功能,这也导致了保护配置非常的复杂,进行运行操作的时候也非常的频繁,电网本身的可靠性没有保证,而将220kV电源点增加进去,能够更好的帮助110kV网络结构进行调整,以往的变电站进线可以进行一定的调整,而新建的变电站可以根据终端型进行考虑,保留以往存在的一些联络线路,做到开环运行。根据需要对110kV的网络接线进行一定的简化,将以往的环形网络结构,调整成星形,这样能够增加配电网的灵活性和可靠性。此外在进行110kV线路接线的时候,最好不要选择“T”接的方式,这样若是出现问题,很容易导致大面积停电情况的出现。

(三)选择合适的设备

现在人们和社会对电力的要求在不断的增加,人们用电也越来越多,对电力的可靠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应该根据需要进行110kV变电站布点的增加,保证供电的可靠性。此外,为了更好的满足城市建设变电站小型化的需要,在进行设备型号选择的时候应该尽量选择Pass或者GIS的配电装置,对于那些关键设备,也应该选择可靠性有保证,科技含量比较高的设备,若是经济条件比较好,则可以选择那些合资品牌或者是进口品牌。

二、对中低压配电网进行建设和改造

(一)对供电范围进行明确

在城市中,中低压配电网应该根据负荷情况、变电站分布情况以及管理运行的需要,进行分区配电网的设置。而分区配电网的供电范围也应该明确,并且在增加了变电站点之后,应该及时的对配电网络进行调整,在调整的时候重视中压配电网供电半径的控制,根据需要对中压配电网本身的覆盖范围进行扩大,而配电变压器则应该呈现布点多,容量小的特点。

(二)根据需要进行中压配电设备

以及网架结构的选择中压配电网应该尽量的形成环形网络,运行的时候也应该是开环运行,这样能够在出现事故或者进行检修的时候进行部分负荷的转供,从而减少停电的范围,这便要求中压配电网还应该有备用容量,从而更好的满足“N-1”的需要。

(三)保证架空线路绝缘化以及中

压线路电缆化实现平衡现在,城市建设速度在不断的增加,在用电的时候对电缆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增加,但是在进行电缆建设的时候,投资比较高,并且建设的时候还会受到城市规划的影响,所以应该根据城市电网的规划,将电缆建设加入到城市建设统一规划中去,一步一步的进行电缆建设,避免因为重复投资而导致资金浪费。在进行电缆建设的时候应该将共用架空线路利用进去,并不断的对其进行完善,逐步的实现其规格化和绝缘化,从而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保证其可靠性和安全性,并且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改造,若是有条件,那么应该重视电缆网络的发展。特别是在进行老城区改造的时候,更应该重视大架空线路绝缘化进度的提高,在老城区中,街道一般比较的狭窄和弯曲,地下的管线也比较的复杂,在那样的环境中,很难进行电缆的铺设,并且城市供电安全和10kV架空裸线之间的矛盾非常的尖锐,很容易导致线路问题,从而造成人员伤亡,而进行架空导线的绝缘化是非常好的一种问题解决办法。

(四)低压配电网

在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在接线的时候比较的简单,并且安全性也有保证,所以应该重视低压配电网电压质量的提高以及线损的降低。低压配电线路一般情况下是将配电变压器作为中心,结构则是放射式,对其供电半径进行控制非常重要,此外,在公用配电变压器中,应该将无功补偿装置考虑进去。

(五)实现配电网的自动化

想要真正的实现配电网的自动化,涉及的方面比较的广,并且工程集成本身的难度也比较的大,在实现其自动化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到配网自动化的目标,并且也应该真正的认识到投资比较的大,技术方面影响因素也比较的多,并且还应该进行管理机制的改革,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做好配网自动化工作,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电网建设论文范文2

(一)缺乏后评估基础数据后评估的基础是整体把握已经发生的情况,因此执行评估的关键是搜集历史数据资源。后评估所需要的项目资源通常包含了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方案、验收报告、投产之后的运行数据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些资源不够全面,其内容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例如在对未来电力市场规模与用户数量缺少科学的预测方式,对电网项目建设与运行风险缺少详细的考虑等,这些问题带来的结果通常是不能确定后评估的标准与基点。造成后评估在分析偏差方面大打折扣,甚至不能贯彻落实,进一步对评估的效果造成了影响。

(二)电网企业建设项目投资效率低下第一是项目管理薄弱。电网企业建设项目范围程序、项目设计缺乏深度,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法、监理工程制度普遍欠佳;第二是出现了严重的超预算问题。电网企业建设项目普遍产生投资膨胀,交付使用固定资产效率低问题。另外,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投资失误,也对建设资金进行了大量的浪费。由于电网建设项目具有较高的要求,对国家投入依赖性较大,相对来说保证了筹集资金,这样就促使电网企业对建设项目工作缺乏重视,控制成本缺乏积极性,进一步造成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少强大的监督。第三是由于传统理念造成的影响,企业出现了尽管投资资金,审核报表等现象,但是对使用项目资金效率和投资效益怎样,通常缺乏管理。企业投资责任虚化,缺乏确定的责任约束以及必要的制约方法,造成决策工作容易受到局部短期利益的影响。

(三)缺少量化评估,结构应用单一在电网企业建设项目的后评估报告中,存在较多的定性描述,而对量化分析进行支持的理论很少。在一定程度上后评估无法为项目后期投资提供充分的决策支撑。此外后评估并不是最终的目标,而是一种管理的方法,只有当后评估中的有利信息对企业的投资决策、内部管理等充分体现,才可以真正落实后评估的功能,也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而电网建设项目后评估结果具体用用是为决策部门提供评估报告,使管理者对项目建设与运行状况积极了解,之余今后怎样做出决策,缺少有效的制度与方法。

二、电网企业建设项目后评估问题成因

第一,目前电网企业建设项目管理部门采用的矩阵式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存在的不足在于,管理者拥有审批计划权、签订合同权、批准付款权、审批决算结算权、审批工程分包权等,可以认为是较为集中手中的权力。对建设项目全部业务流程都拥有权干涉与决定。

第二,虽然电网企业监审人员也会参与项目建设全过程,但是由于缺少管理经验,特别是工程技术以及预决算方面的致使,从中发挥的作用仅仅是形式超过内容,无法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各种舞弊行为。

第三,电网建设项目缺乏外部审计,而内部审计、会计以及建设部门都同属一个机构,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三、解决电网企业建设项目后评估问题的措施

(一)对建设项目管理过程有效规范电网企业建设项目后评估关系到项目周期各个阶段,从流程上确保顺利实施项目后评估,首先需要明确项目周期中后评估的位置,将其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之中。为了方便评估者在实施项目过程中重视搜集资料,最早在项目前期就地后评估积极确定,这样能够有效降低搜集后期数据的难度。此外构建项目管理信息能够最大程度便于开展后评估工作。电网企业建设项目的计划、设计、实施各个过程通常都是分散的文档,属于各个部门,并且没有搜集到一些过程数据。假如这些资源可以与存储在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势必提高后评估收集信息的效率。

(二)构建与电网企业适合的后评估模式

1后评估指标系统与关注点应当按照项目不同的类别与评估目标实施构建。电网企业的建设项目根据专业特点积极划分,这些项目在投资原因、运行特征和建设目的上形成了较大差异。考虑到不同项目的具体特点,需要对项目实施准确、客观进行评价,必须个性化处理不同项目的评价指标。

2从设置岗位上确保后评估工人员配置。后评估与企业投资原理、财务管理活动相同,需要拥有规范的制度与操作过程。由于这一工作还关系到多个单位部门,所以要确保科学与客观的评估,必须通过专业人员协调实施,并且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具有较高素质。3规定后评估结果的应用方式。为了真实表现后评估结果支持管理与决策的作用,电网企业在建设项目对应工作过程中确定后评估的应用机制。

(三)拓展后评估发挥作用的空间1参考投资决策。后评估中的相关分析与结论为以后的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例如通过后评估提供的用户需求信息、财务效益信息、分析电网企业其他业务的影响,可以帮助电网企业寻找投资方向、投资结构中产生的问题,及时优化调整。2参考项目管理过程。后评估对建设项目管理作用其一是有利于开展当前项目,表现在及时发现实施项目运行中产生的问题,提出完善措施,帮助项目尽快达到预期目标,更好的发挥效益;其二是有利于将来开展类似项目。

3绩效考核的根据。为了提高后评估结果的可用性,彻底发挥其监督功能,可以联系后评估中的部分指标,如此能够利用后评估结果反馈各个部门在项目决策执行阶段提高投入配置资源的效率,帮助有关部门找出建设项目管理差距成因,加强基本管理以及提升经营效益。

电网建设论文范文3

国网湖北公司围绕依法治企能力的提升,积极推进审计工作创新,探索构建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的内部审计新模式,建机制、抓执行、控风险、增价值,认真履行审计监督的确认和咨询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保障公司健康运营的“免疫系统”和“造血系统”的双重功效。国网湖北公司构建了“省—市州—县”三级公司“三位一体”的电网建设项目内审价值增值体系。2012年—2013年,该公司电网建设项目投资过百亿元,完成数以千计的内部审计项目,内审增值价值增收占比2.48%。国网湖北公司将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全面贯彻于电网建设项目体系中,通过企业资源系统(ERP)可靠对接、电网建设项目信息共享、内审资源集约配置、技术专业集成内审,突出了内部审计在电网建设项目领域的价值增值功能。内部审计在提升企业依法治理能力、推进管理价值增值、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电网建设项目内审增值是对电网建设项目的投资方向、目的进行确认和咨询,以ERP信息系统的内审子系统和基建工程子系统的实时对接为平台,系统化、规范化地审查和评价电网建设项目投资的业务活动,有利于保证信息的质量,深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升和完善电网建设项目的治理能力,增加投资价值和实现投资目标,确保投资人的权益和投资安全。电网建设项目内审增值的特色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电网建设项目包括电网特高压、超高压输变电工程(简称主网工程);城市电网输变和配电工程(简称城网工程);农村电网输变电和配电工程(简称农网工程);专项技术改造工程(简称技改工程)、工业土木建筑(简称小型基建)。国网湖北公司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对电网建设项目的经济意义,把握电网建设项目内审的规模和范围,以受托责任理论和系统管理理论为基础,分类实施工程项目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演进,以受托责任支配内部审计向电网建设项目价值增值方向发展。内审行动主体即公司治理决策当事人的预期治理目标是内审增值能力演化推进的重要驱动力。该公司以确保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个增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国有电网资产、电网建设投资等“三个安全”为电网建设项目内审风险管理的治理目标。

(一)以人为本的政治安全是内审定量确认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受托人行为是否合法合规最直接的人性关怀,是对公司无形资产最直接的增值方式。国网湖北公司通过增值型内审为公司各级领导直至最基层农村供电所负责人在电网建设项目领域的政治安全服务。(二)在企业面临风险普遍增大的外部政治经济环境压力下,企业多样化发展的战略拉长了控制链。对内部审计而言,明确内审增值目标,必须关注风险主要方向,帮助企业管控风险,实现内审增值。该公司内审从制度基础审计转向风险导向审计,主要的审计职能是提供确认和咨询双重服务。(三)该公司通过治理目标激励,完善内部审计的治理环境,发挥内审在公司治理模式中的基础作用。内部审计部门从企业管理管控的视角审视内审的组织结构、人员素质结构和服务实施的效果,不断优化内审服务,确保公司内部良好的监督管理和层级间的有效沟通,并且为外部审计提供必要的咨询帮助,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该公司拓展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突出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全面落实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以风险管控为基础,做到内审增值制度建设的“三个结合”:风险管控的战术动作与依法治理的战略发展紧密结合;经济责任内审的确认服务与咨询服务的防疫功能紧密结合;内审定量确认的科学工具与制度改进的定性导向紧密结合。

(一)高度认识制度体系化建设2012年8月国家电网公司党组审议通过《国家电网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建设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任务。11月,国网湖北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实施细化方案出台,并在第一时间成立了以公司总经理和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和各专业内部控制项目推进小组。该公司遵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规定,以整合提升为主要手段,梳理分析现状,对比查找管理差异,整合各业务内部控制建设成果,健全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推进内部控制由多标准多形式管理向统一规范管理转变,建立覆盖公司省、市、县三级的全业务、全流程的内部控制体系。(二)创新建设推进机制化运作通过紧抓“组织保障、工作协同、质量检查、监督考核”等关键环节,构建涵盖财务、物资、营销、电网投资、工程、科研、信息、电力交易、合同等9个专业的内部控制标准流程。一方面,领导带动、项目组推动、业务组联动,强化组织管控。内部控制建设启动后,在成立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和各专业内部控制项目推进小组的同时,按业务横向分工,按专业纵向拆解,无缝对接,为全面深入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另一方面,通过集中办公、集中质检、集中培训的方式有效地保障了办公、质检和培训的高效协同运行。实行国网湖北公司本部和地市公司各专业部门骨干力量在线集中办公,强化跨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整体“一盘棋”的格局。(三)注重制度执行实效化应用突出制度执行实效,加深对内部控制建设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2013年底,全面开展内部控制标准流程执行自查工作,省、市、县共收集6995个流程样本,运用穿透测试等手段检验标准流程的执行情况,针对发现的缺陷逐一整改落实。2014年,风险管控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内部控制执行在线评价,为检验执行效果提供了信息化支撑。

(一)创新资源配置,聘用外部专家辅助内审国网湖北公司将外部审计专家的聘请与公司内部优秀专家人才管理相结合,印发《湖北省电力公司内部审计外聘专家管理办法》,形成内外结合开展内审增值的常态工作机制,拓展电网建设项目内审服务领域,有效缓解内审资源“结构性”缺员的瓶颈制约。2012年聘请专家参与大修项目及农网技改工程交叉内审,确认资金13.9亿元,内审覆盖面63%,查出21类共性问题,下达14份审计整改意见书,增收节支效果显著。(二)确认行为定责,促进内审工程项目增值国网湖北公司下属某公司审计部全面统筹任期审计行为责任定责与基建工程行为责任定责相结合的工作方式。该公司通过同步开展任期审计与集体企业经营管理专项督察审计,帮助集体企业解决了当前经营运作过程中存在的近30项管理问题,促进了公司全方位依法经营。截至2013年底,开展城网工程审计项目32个,促进增收节支效果显著,审计发现问题全部整改落实。(三)利用协同平台,推进落实审计成果运用国网湖北公司下属某公司充分利用监察审计融合优势,通过协同监督平台督促审计成果处理和整改,提高了审计成果落实的效果和效率,实现了威慑增值。该公司内审增值联动,实施多个部门协同机制,联合人力资源部、发展策划部、财务资产部等部门,按照归口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联合履行监管职能,充分体现了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四)定量确认风险,及时管控关键控制点国网湖北公司运用内部控制标准流程对容易出现的高风险点进行梳理确认,对关键控制点进行严格管控。审计部对新建住宅供电配套工程流程进行全面诊断,找出断层和难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基层实际问题。同时,积极完善相关工程结算和物资招标资料,降低了工程造价,保证工程资金真正用于工程建设和生产维护。(五)创新网络模式,强化工程项目内审增值能力国网湖北公司下属某公司通过创新审计资源集约化管理机制,优选内审专、兼职人才队伍建设路径,创新地市级电网企业内审队伍模式,将内审资源管理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贯穿始终,创新构建跨单位、跨部门、跨专业的6名专职、11名兼职内审队伍网络模式,实现从传统的纵向直线型内审结构向内审队伍网络型转变,强化电网企业的治理和增值能力,体现“整体设计、分层布点、业务囊括、专业分类、科学编组、在线内审、协同行动、有机融合、依法治企、增加价值”的实践特色。(六)构建内部审计“三化”,支撑工程项目内审增值能力建设该公司推进落实审计工作标准化、审计手段信息化、审计资源集约化建设。内审信息网络模式以ERP审计业务系统和审计综合管理系统为审计手段信息化的两大抓手,对接“三集五大”体系SAP各专业集成模块,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实现审计项目数据库与基建工程ERP、人力资源HR、财务FICO、物资MM、营销SG186、生产PMS(设备PM、大修项目PS)管理系统各内审资源分库线内审信息共享。

作者:汪安民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

电网建设论文范文4

智能电网是指以电力系统中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及调度等环节做对象,并不断研发新的控制、信息及管理技术等,且使以上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发电到用电等环节信息的共同交流,最终实现电力生产、输送及使用等方面的优化。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提出了构建坚强智能电网的目标,通过以特高压电网作为主要网架,使各级电网共同发展,从而实现我国电力系统“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为一体的智能电网,对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及降低能耗、提高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2建设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关键技术

2.1网络拓扑技术

作为未来智能电网建设的基础,灵活、坚强的电网结构是建筑智能电网的关键。由于我国能源分布和能源需求分布失衡。因此,不管是考虑当前,还是考虑未来要满足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都需要走大规模、远距离的输电道路。通过特高压输电,能有效提升输送容量及降低损耗,对节约投资、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如何优化特高压线路及对各级电网的规划、特高压电网和各级电网之间的衔接及一次、二次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2.2通信系统集成技术

智能电网必须具备可靠的监视及系统分析能力,也就是具备对故障早期征兆的识别、预判能力及对存在扰动发出信号的能力。智能电网也必须要进行不断的整合与集成,以为电网规划、建设及运行等方面提供实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因此,在智能电网建设中,要全面运用电缆、光纤、无线通信及电力线载波等宽带通信网。通过进行系统集成技术,是保证电网的正常、安全运行的关键。

2.3高级计量体系及需求侧管理

智能电网需要全方位掌握用户的实际用电规律,以进行有效的规划,保证需求与供应之间的平衡。由于智能电表与其相连的通信系统可组成一个先进的计量系统,能实现对用户的远程监测、用户侧管理及分时电价管理,其需求侧管理目标如图1。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电表除了原有的电流计量功能,还可作为互联网路由器使用,使电力部门能以智能电表的终端用户作为前提,从而实现通信及宽带等整合。

2.4智能调度技术

智能调度是指对当前调度控制中心功能的有效扩展,该技术也是智能电网未来的发展方向。智能调度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基于广域同步信息的网络保护系统及一体化技术,以起到协调电力系统保护控制、稳定控制、紧急控制、解列控制及恢复控制等综合防御体系。智能调度的重点就在于实现实时的决策指挥,其目的是为了预防电网出现大面积的故障,避免出现大面积停电现象。智能调度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系统快速仿真与模拟技术;(2)智能预警技术;(3)调度决策可视化技术;(4)智能数据挖掘技术;(5)预防控制技术;(6)优化调度技术。而且,应急指挥系统与配电自动化等技术也是智能调度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5电力电子设备

电力电子技术能在智能电网中的发电、输电、配电及用电等环节中发挥作用。目前,电力系统所采用的电子装置都为全控型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高性能的大功率变流器拓扑及DSP全数字控制技术等。通过应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大大推进我国电力系统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

2.6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

分布式能源可划分为分布式发电与分布式储能,在一些发达国家得到全面的运用。其中,分布式发电技术还涉及到以下技术:(1)微型燃气轮机技术;(2)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3)燃料电池技术;(4)风力发电技术;(5)海洋能发电技术;(6)生物质能发电技术;(7)地热发电技术等。而分布式储能装置则涵盖蓄电池、飞轮及超导储能等。随着现代电网中的风电接入量越来越多,风力发电厂对电场的动态模型及计算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风能、太阳能等分布式能源均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与间歇性,容易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可靠供电。

3智能电网的建设策略

3.1全面发展储能技术

对于智能电网建设而言,全面发展储能技术能有效促进其发展。在传统电力系统中,其模式是一种从生产到传输再到使用的单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在智能电网建设中,通过应用储能技术,以增设一个电能的“存储”环节。通过应用该存储技术,能有效提高电网的使用性能,而且还对可再生资源与分布式发电的全面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既可以起到技术支撑的作用,还可以增加电网的技术应用选择。同时,在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其对储能装置的要求比较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响应速度要快;(2)能量密度比较大,即可以以较小的体积提供比较大的能量;(3)功率密度较大,即可以为系统功率出现突变时提供的补偿功率;(4)耐温性能较好,可以很好地适应一些高温、低温等复杂环境;(5)储能效率比较高;(6)储能量比较大,即可以满足峰谷的调节及有效适应可再生能源在短期性与昼夜变化的相应要求。

3.2全面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

分布式智能电网是指靠近电力用户构建的一种小型发电机组、微型电网及储能系统,且能实现和外部电网的有效互联。而且这部分小型发电机组可以是各不相同的,能有效运用太阳能、水能及风能等可再生资源。在接入分布式电源后,原有的配电网结构还可保持不变,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输、配电网运行及升级时所需要的投资成本。另外,通过接入分布式电源,还能有效改善电网的供电质量及运行可靠性等。因此,通过全面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不仅能有效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能有效提高电网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稳定及可靠性。

4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还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对电力装机设备的需求量还非常之大,且由于我国资源的分布与消耗呈现逆向形式。因此,在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如图3所示)的建设中,其发展的目标如下:(1)优化我国的资源配置,有效解决能源资源分布与消耗呈现逆向的问题;(2)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3)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提升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4)有效满足用户的需求,提升服务质量;(5)促进经济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经明确,将加快对特高压骨干网架的全面建设,在促进各级电网共同发展的前提下,同时就发电、输电、用电及调度等环节进行智能化的建设,并分阶段进行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预计在2020年,在我国将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

5结束语

电网建设论文范文5

1.1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智能电网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从而提高电网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降低智能电网建设的投资成本,提高电网的经济效益。

1.2实现环保的目的

智能电网的建设可以保证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从而避免传统电网建设中对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电网建设对环境的污染。

1.3保证网架的强硬度

网架的强硬度决定了电网系统的承受能力,而智能电网可以保证网架的强硬度,从而保证电网系统在建设和日常运行中的安全性。

1.4全面实现自动化

传统的电网建设对自动化程度并不是很重视,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当电网系统在日常运行中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采集到相关数据,更无法自动对故障点的数据进行分析;而智能电网由于采用了大量的自动化技术,所以当故障出现时,可以在第一时间对相关故障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为故障的后期处理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促进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1.5提高市场的认同感

智能电网避免了传统电网中的一些问题,使得整个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有了保证,可以为用户提供稳定、高质量的电力,同时,也可以对突发故障及时响应。这些优点会提高市场和用户对电网系统的感知度,从而提高对电力系统的认同感。

2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主要涉及到发电、输电、配电、变电、调度、用电等几个方面,并与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电子工程等有所融合,所以智能电网的建设也将会带动能源、信息、电子工程等产业的发展。但不论是哪种技术的参与,智能电网建设的基础还是电力工程技术。以下从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出发,分析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2.1发电环节

能源危机使得全世界都在对新能源进行不断的研究与探索,比如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这些新能源的开发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清洁、高效的能源,但同时也对现有电网也提出了并网的要求。新能源本身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地域性、季节性、发电的不稳定性等。在这种情况下,相关学者要更多地研究如何高效、安全地与这些新能源实现并网,降低新能源对现有电网的影响,使新能源能够高效、安全地接入现有电网。

2.2输电环节

我国的电网建设有着自身的特点,最近几年,国家电网提出了“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基本方针,特别是在电网的整体规划中提出了建设华东电网、华中电网、华北电网三大交流电网的规划,并着重提出了这三大电网之间的直流互连。我国的电网建设正稳步向着特高电压、大容量、交直流电互联的时代迈进,但由此也带来了一系统的问题,比如,电网的结构日益复杂;所使用的技术越来越高端,越来越趋于自动化;各大电网之间的互联给电网本身的稳定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智能电网在输电环节上使用的是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该技术与其他技术最大的不同在于系统中间没有落点,所以这种技术适合远距离的输电,而对于交流电网之间的互联,该技术有着其他技术所不具备的特点。所在在由交流与直流所组成的特高压输电网络中,使用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可以保证整个输电系统的稳定运行。电力工程技术在此输电环节上所使用的技术主要是对电网整体系统运行的监控、对运行状态的检测、对运行故障的管理和应急等。

2.3变电环节

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在变电环节中最大的不同就是变电站的智能化建设,这是对传统变电站或者说是对传统电网的一次突破,也是智能电网智能化、自动化发展的最好体现。在变电站的智能化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表现在很多方面。变电站的智能化建设就是对变电站中的物理结构、网络设计、信息的采集、通信协议等进行统一的设计和管理,使变电站的各个环节实现互联,实现信息的共享,从而实现变电站系统的智能化运行、自我诊断与恢复。这其中涉及到计算机网络的建设、高速传感器的使用等电力工程技术。

2.4配电环节

配电环节是整个电网系统内直接接入用户的一个环节,在智能电网中,这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根据智能电网的总体规划,配电网还要承担各类中小型新能源的接入工作,这就对配电网的稳定运行和故障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配电环节中,所使用的电力工程技术主要有:配电自动化技术、智能充电技术(主要是指电动汽车的充电技术)、智能化的高级储电技术和高级的检测技术等。

2.5用电环节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市场也在日趋市场化。在这种情况下,电能市场供需双方的互动越来越频繁,对于用户来说,需要稳定、可靠、便宜的电力能源;而对于电力企业来讲,则要实施精细化的管理,以最大程度地实现经济效益。智能电网的建设对智能城市和智能小区的建设都有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使用到的电力工程持术有:智能化的测量技术、高效的用户用电信息采集技术以及智能电表等。

3结束语

电网建设论文范文6

1.1项目建设工期短,施工缺陷容忍度低

配电网络建设工期一般都比较短,最短几天,最长也只是持续数周,有的甚至要少于施工的前期准备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时间。所以在通常情况下施工现场鲜有监理专属办公区,监理人员每日的工作一般是巡视检查各个施工现场,耗费的时间较长,交通成本较高。其他的工程项目如果发现施工中存在质量问题,监理都会要求停工整改或返工返修。但是配电网络建设项目,特别是电网改造项目,由于其特殊性决定了施工后就要立刻投入使用,即为千家万户送电。所以监理人员应该在审查前期施工准备资料和监督施工过程中,应该以自身的专业技能进行及时准确的判断可能存在的供电质量上的问题,一旦发现应告知施工单位进行处理,如果延误,只能停电才可修复,不仅损失了供电部门的经济效益,也不利于树立良好的供电企业形象。

1.2影响施工进度因素多,进度控制难度大

施工中可能出现天气变化、施工受阻、停电计划与区域保电发生冲突等客观因素,导致施工进程受到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监理对于施工进度的把握难度增大,也容易造成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之间产生纠纷。

1.3工程协调难度较大

有的投资建设方之所以出资对电力设施进行搬迁,主要是为了清理建设场地,有的投资建设方是遵从政府的有关规定把已经建好的电力设施移交给当地供电部门,意在方便管理和维护。所以项目的投资建设方和业主使用方往往是两个机构。建设方是以工程项目的投资和进度为工作重点,使用方主要把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放在工作的首位。而投资建设方虽然是配电项目监理的委托方,但业主使用方也应该被看作是委托方,所以监理在工作中还应该协调处理好各方的关系,力求达到各方满意的基础上,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点,以便使得工程能够顺利发展。

2配电网络建设监理的应用

2.1监理在配电网络建设前期工程中的应用

事前控制和主动控制是监理的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此,在工程的前期准备阶段,监理在对设计资料进行审查和施工现场的技术交底时,就要对整个工程的施工情况进行一个整体把握,这是做好监理工作的第一步。然后进行《监理规划(代监理实施细则)》的编制工作,以便于监理工作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可操作性更强的完成,最大化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以前,必须向监理人员提出申请,经过审查合格后,方可施工。施工单位的施工条件是否在标准的范围内是监理应该检查的。有关于施工的各项方法措施的编制情况是重点应该检查的方面。内容的完整度,是否有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的审查签字,现场工作人员是否达到任职资格,健康状况是否良好。另外,还要检查施工设备、检测仪器、绝缘工机具校验资料是否达到标准。

2.2监理在配电网络建设施工中的应用

工程周期短、规模小等客观因素决定了配电网络工程的施工现场不设置监理部,巡视监理是主要的形式。

2.2.1加强工程的施工监理工作

在铁塔、方杆等深基础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有相关的防护措施,监理的重要工作就是负责监督。开挖完成后还要对实际的地质条件进行核查,进行开挖尺寸的验收工作。关于施工材料的质量、钢筋绑扎的距离、焊接工艺、模板支护牢固程度是要在浇注前需要进行检查的。在浇注过程中应有专人在一旁进行有效监理。有些时候两个建设单位同时为一个电力线路改造项目工作,包括施工阶段和监理工作,其中进行土建施工的单位要移交和验收施工工序,要准备好相应的材料。要拿出所有具有说服力的施工合格的材料,如果有所缺失,即可能造成电力安装施工的不安全因素。

2.2.2注意设备材料的进场验收

配电电力设施的材料往往是整个工程造价的大部分,所以监理在施工现场要以设计资料为基础,逐项的核对设备材料的规格型号,这也是控制质量和资金投入力度的有效措施。

2.2.3做好资料收集整理

全面的对施工现场的各个环节进行有力监督和检查是监理工作的重要职责所在,但除此之外,监理还要做好工作笔记和收藏好有关的施工图片,以便降低监理风险的重要方面。

2.2.4推广的施工经验,提高施工水平

每个监理每年和配电网络建设的施工单位打交道是很多的,在这其中监理获得的施工经验是极为宝贵的,也是值得广泛推广的。监理在与众多施工单位接触的过程中,也成为了它们之间经验交流的媒介。监理在发现某一单位施工存在问题的情况下,会将其他单位的成功经验传授给他们,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力施工水平。

2.3监理在配电网络建设竣工验收阶段中的应用

由于人们生产生活用电的紧迫性,一般的配电网络建设都采取当日完工,当日送电的工作模式,有的问题是需要在送电前就要进行有效处理的,这就需要监理能够对发现的问题有一个明确的划分,严格要求施工单位对送电安全问题进行整改,其他问题可以在送电后进行整改。要做到这一点,监理必须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经验。

2.4竣工资料的审查和监理资料的归档

施工单位编制的竣工资料,应该以此项工程竣工时的实际情况为准,要真实、客观,也是电力运行部门管理电网的参考依据。由于配电网络建设工期短,工程的验收时间可能提前进行,要早于竣工资料的编制时间,各项要求达到标准是监签署竣工资料的根本原则。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