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理念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微课理念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微课理念论文

微课理念论文范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2012年4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手术的30例胃肠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范围为19-61岁,平均年龄为32.1±5.16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护理组和快速康复护理组,每组均15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存在可比性。

1.2方法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方法如下:传统护理组护理方法:(1)术前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介绍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及护士基本情况、告知患者手术注意事项及应采取的;耐心解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消除其心理恐惧。(2)术前营养:护理人员告诉患者家属患者应采取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3)术后营养:患者经术后,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腹胀及胃肠减压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肠内营养。(4)营养液输:对患者进行输注营养液时,营养液的温度应接近人体体温,以免刺激患者胃肠道,导致患者不适。快速康复组护理方法:(1)术前准备:在手术前对患者肠道进行清洁,确保术中视野清晰,减少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2)饮食:让患者术前24h不禁食,3h饮用糖水,术后在患者者体内不放置胃肠减压管,等到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后,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饮食,给予患者温开水,一小时一次,直至患者肠鸣音恢复后,指导患者进食,若患者不适可使其食用流质饮食,慢慢过渡到普通饮食。(3)术后活动:护理人员在术后应与患者进行交谈,询问患者身体状况及心理状况,并鼓励患者建立自信,指导其进行适当活动,促进康复。

1.3观察指标在两组患者经过手术之后,我们观察了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并观察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如胃出血、胃排空障碍、吻合口瘘。

1.4统计学方法在对两组患者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后,我们采用SPSS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并作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与传统护理组相比,快速康复组的护理效果具有明显优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与传统护理组对比,快速康复护理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更低。具体结果见表2。

3讨论

微课理念论文范文2

关键词:微课;计算机基础;教学资源;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4-0203-02

Abstract:Microlecture as a new type of education resources, more and more get the favour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Microlecture and emerging background,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omputer basic teaching,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applied in computer Foundation teaching, and in the form of case Microlecture make concrete steps is give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Finally, practice shows that Microlectur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Microlecture; foundation of computer; teaching resources;application research

1 微课概述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便捷移动式学习日益成为学习者新的需求,微课在此背景下产生,同时“互联网+”时代以开放、共享为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所带来的颠覆性冲击,使得“微”教学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蓬勃发展。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它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在10~20分钟的时间内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有别于传统的教学资源主要体现在,微课教学过程不仅仅包含知识导入、讲授,巩固练习等教学环节更重视运用多媒体技术,融合PPT、音频为一体,内容精炼、主题突出,形象生动再现知识点。微课学习内容的短小精悍和富有针对性也能很好的解决学习者的认知负荷问题,微课视频及辅助学习资源总容量有限也有利于网络传播,特别是通过移动设备观看。

2 微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用的可行性

作为高校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由于授课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原有知识积累各不相同,教师比较难兼顾个体的差异。而以短小视频为特征的微课在兼顾个体差异上有技术方面的优势,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视频,无论学生的接受能力如何,都可以提供满足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时间,也都有充分的学习时间。这对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整体计算机水平,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工作环境都是极具意义的。

计算机基础课程应用操作性强,课时有限但技能点多,可以先将复杂的技能点进行科学的拆分,拆分出来小的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化的组织与建设,制作成微课,众多讲解小知识技能的微课进而形成微课程。短小的微课视频有利于学习者保持注意力,也有利于使用者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有选择有重点地碎片化学习。

通过微课在课程的应用可以满足学生的差异化、自主化学习的需求,体现了“掌握学习”的教学理念,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使用微课是可行的。

3 微课在计算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作为一种碎片化的学习资源,在设计时要遵循认知负荷理论,以联通主义为指导设计有效的框架,以使用者设计理论为依据设置学习路径,引导学习者有效利用微课资源进行学习。微课教学资源是半结构化的,在设计时应该依据拆分重构的策略,以构建主义为指导,伴随着教学需求的变化、资源应用的开展、学生学习的反馈而不断的修改完善。

3.1 教学设计

微课的教学关键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我进行有深度的学习才是教学的核心。在这里我们选择“使用word进行小论文的编辑”作为此次应用的选题,一方面论文的编辑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另一方面通过这个选题能够很好地巩固字体格式、段落格式的设置等技能点及掌握对论文格式规范的熟悉。在教学设计上,根据此次教W任务,设计论文编辑的微课程情境。接下来带领学生熟悉小论文的结构构成及格式要求,针对具体的格式要求分析使用Word的那些功能才能达成效果,然后操作演示整个小论文的排版过程,最后进行简短总结。

3.2 微课视频资源的制作

本文中微课程的学习资源的主要呈现形式是微视频,微视频要按照教学设计和学习者的思维类型进行组织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以问题引领学习路径,以问题来推动内容讲解,有助于学生引发对所学内容的思考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在视频画面上要美观大方,符合学生的审美,结构设计上有创意最好,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此次选题的讲解涉及微情景引入、PPT播放及技能点讲解、软件操作演示,故采用“微电影+录屏”的方式比较合适。微视频的开头采用微电影的引入方式时间控制在3分钟,小张同学面临毕业苦于论文格式的编排遂到办公室向老师求助,老师拿出规范的已出版论文带着小张一起分析格式要求。接下来展示PPT授课课件介绍此次微课涉及的技能点并打开论文原稿进行排版演示,在PPT播放和操作演示环节采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进行录制,其中技能点介绍控制在2至3分钟,操作演示控制在10分钟左右,整个微课视频不超过20分钟。在整个录制的过程中有几点需要注意,微电影环节采用手机录像的方式,主要拍摄时画面的稳定性及镜头的组接。录屏环节要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及音量,打开PPT讲课界面准备开讲后再点击“录制”按钮,录完后在使用软件对教学视频进行必要的剪辑和美化。

3.3 反馈与辅助资源的完善

微课视频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采用“反转课堂”的模式,课前通过课程的微信教学平台微课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反馈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课堂上教师应注意与学习者的交流,了解学习者的疑问和需求。教师应该明确微课视频仅仅是一种教学资源,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必须配套学习指导方案、练习题目、学习测试,并伴随着学习者的需求而不断完善。学习者通过指导方案更加有效地学习,通过练习题目进一步巩固知识点,通过学习测试了解自己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复习已学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从而营造一个正循环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4 结束语

通过实际课堂教学和学生技能水平测试的反馈并综合调查问卷情况的分析,都表明微课有助于学习者理解和深化知识,提高其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大多数学习者经过反复学习能完全掌握技能点,进而验证了微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用的可行性及实用性。微课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改进教学方式,在后期继续对微课及辅助资源的设计开发并进行及时的跟进和修改,不断的实践和创新,满足教学的需求。将微课的引入教学符合“互联网+”时代碎片化学习的需求,给传统的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微课的学习方式下学生也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非常可贵的。

参考文献:

[1]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 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 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2] 钟琦,武志勇.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 现代教育术,2014(2):26-33.

[3] 余毅. 基于微课程模式的资源共享课建设探讨[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5):34-35.

[4] 董黎明,焦宝聪.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应用模型研究[J]. 电化教育究,2014(7):108-113+120.

微课理念论文范文3

1.就业方向和岗位预期是学生在校期间课程设置的依据

该校金融与证券专业学生的就职方向主要包括证券公司、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投资咨询类机构、信托机构、期货公司等,岗位主要集中于基层业务人员,包括客户经理、产品销售人员、客服人员、前台操作类人员等。课程的设置中:专业理论课包括金融基础、证券基础、银行基础知识、保险基础等;专业实践课包括证券交易、投资理财、信托与租赁、期货交易实务、外汇交易实务等;专业辅助类课程包括公共关系、办公自动化、沟通技巧、营销基础知识等。这种课程设置基本上能够满足用人单位对基础性金融岗位的业务需求。

2.教材的选用和教学硬件的配备应以学生为本

教材的选用和教学硬件的配备应以学生为本,最好自行编写与教学改革相匹配的校本教材。金融专业各科课程的校本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对现有的内容加以删减:基础理论部分应保留针对性较强的知识点,同时增加与实践类课程相匹配的理论介绍,减少宏观分析和公式推导;应用类知识应改变原有教材的讲述立场,尽可能以实务操作流程进行介绍或者以其他容易被接受的方式进行阐述;辅助类课程的教材应尽可能以案例或者场景演示的方式展现知识点,淡化概念,强化应用,让学生在应用中体会概念。

3.改变课程考核方案

变传统的期末考试定成绩为完成任务累计积分定成绩。学生在平日学习中要完成教师布置的若干任务,各项任务得分相加确定每个学生的期末总成绩。任务的构成可以多样化,例如投资理财课的任务可以包括连续一个学期记录个人消费流水账或学生为某个特定客户出具一套理财计划等。教师根据任务难度和完成情况给出得分。该课程总积分少于300分为不及格,不及格则该门课程不通过,学生需要完成新的任务或者重修此课程来取得课程的通过。为了与考核方案相匹配,在校本教材的编制过程中需要增加任务设置环节。

4.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要细分知识点

微课程与多媒体的应用使得课程内容被细化,教材的编写也要注意与微课程知识点相匹配。还可以根据微课程编写“知识点学习单”,并把学习单穿插于校本教材之中。

二、系统知识化整为零———微课程的设计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来记录教师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例片段,是对课程系统的一种化整为零。这种形式的授课思路比较适合成人教育的教学。因为大篇幅的金融理论讲授是十分枯燥的,如果能够分步介绍,或者简化理论知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也在实践中得到了证明。但微课也是“课”,如果只是简单地把授课内容进行分段,把四十分钟的课变成4个十分钟的课,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需要对每个“十分钟”进行再加工。教师可以引入动画、视频、音乐等元素,但这仅仅是体现在形式上的新颖,真正内容上的创新才是关键。在这里我们效仿了美国的社区学院,设计出游戏环节和游戏化的课程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人教育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只要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当然可以把游戏的理念引入课堂。游戏化课程具体可以分为课程体系游戏化和课程内容游戏化:

1.课程体系游戏化是指模仿游戏的某种规则来设计课程体系

例如,可以在每一段微课程之后设置得分题目,学生答题以累积分数,当分数累积到指定值时,可以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同时,每学期设置一定次数的开卷考试,每次考试之后要进行论文写作和答辩。开卷考试和论文答辩的成绩加总作为期末总成绩。这里的开卷考试不同于以往的考试,是在未进行学习之前进行的考试。在没有进行全面学习之前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答卷,答案的内容在事先录制好的微课中,考试过程中允许学生用手机或平板电脑在答卷过程中观看微课。考试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考试内容和相关论文要求写出若干字的论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论文答辩。之后,进行补充式的教学活动,把学生不懂的知识点通过课堂面授进行强化。再如,可以设立虚拟“微货币”,对在微课学习中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奖励,这些微货币可以在学生中间进行流通,可以用来购买其他同学的学习资料或者其他。

2.课程内容游戏化是在录制微课的时候进行游戏化的加工,也就是对授课内容进行游戏化

有一些知识点本身可以被设计成小故事、脑筋急转弯。如在金融基础课程中,有一个“信用”的概念。这里的信用是指一种借贷行为,如何理解呢?这里可以借用一个脑筋急转弯:一群孩子到老爷爷那里买杏子吃,老爷爷许诺三个杏仁可以换一个杏子,一颗杏子卖3毛钱,聪明的孩子们用3元钱吃到了15个杏子。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吗?答案是孩子们在最后剩下2个杏仁的时候,向爷爷借了一颗杏子吃掉,然后还给他三颗杏仁。从而引出信用的概念———借贷行为。具体操作中可以以动画的形式体现这里的人物和情节,而且答案可以不在微课里公布,引人入胜。当然,更多时候,理论性的内容是不容易被改编成小游戏或者小故事的。这种情况下,应尽可能地使用拟人化和大众化的口吻来描述理论,目的是使之通俗易懂。也可采用图表法、思维导图的形式来进行归纳,目的是使之一目了然,便于记忆。方法很多,只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适当地突破传统教学的桎梏,微课程的魅力就会逐渐凸显出来。

三、新型知识传输载体———信息技术的应用

微课理念论文范文4

1.1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调查发现,75.1%的读者选择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作为查找资料的主要渠道,但是56.3%的读者认为其搜索结果庞杂无序,无法迅速甄别和选择所需信息;42.1%的读者知道图书馆有哪些电子资源,但46.3%的读者对其使用方法却所知甚少;24.2%的读者不了解图书馆的数据库培训讲座,35.7%的读者虽然有所了解但从未参加过。这些数据表明学生们信息知识不足,信息检索能力不强,在利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中存在不少障碍,因而无法充分地利用图书馆的信息平台和文献资源。我校图书馆的读者在使用图书馆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如表2所示。

1.2信息道德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应用覆盖了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代,62.8%的读者表明“侵犯个人隐私”是违反道德甚至法律的;82.6%的读者能自觉抵制网上不良信息,但是部分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学术规范素养较低,信息道德的范畴不明。2013年我校图书馆通过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PMLC)对部分院系的本科毕业论文进行,结果显示33.64%的学生论文率超过30%,未能通过检测;其中8.96%的学生论文率竟然高达50%以上。大部分学生表示,他们直到撰写毕业课题时才对参考文献的引用及著录等学术规范略有了解,但仍然无法明确自己的行为是合理引用还是学术侵权,是参考还是剽窃。

2文检课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一直十分重视信息素质教育工作,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总则中明文规定,“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是高等学校图书馆五项主要任务之一。我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途径主要有新生入馆教育、文检课、专题讲座、网络课堂等。其中,文检课是目前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文检课旨在通过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检索和利用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和网络学术资源的能力,便于在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中快速准确地获取有价值的文献信息,为将来的学习、科研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我校2013年度图书馆网上问卷调查中,约82.6%的读者认为信息素质教育非常必要,46.9%的读者希望通过文检课了解图书馆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3文献检索课程的改革

一直以来我校对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工作都非常重视,开设有《医学文献检索与利用》《文献检索与利用》《信息检索与档案管理》等文检课。其课程性质几易变迁,由最初的“小范围授课”演变为“选修课”,及至今日的“综合教育必修课程”。近3年来,本馆授课教师20余名,年度授课120余班,约4000余学生,总课时超过700学时。但是我校大学生的信息素质现状仍然不太乐观,信息意识不强,信息能力偏低,信息道德淡漠的状态急需改变,文检课的教学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

3.1深———深化教学理念文检课是按照学校“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而开设的课程,其宗旨是通过检索技能的提高和信息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但是,文检课不仅是检索实践操作的技能演示,而且是学生利用信息资源,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培养。因此,笔者认为在学生信息素质普遍较低的现实环境下,必须认真分析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信息需求,培养大学生主动发现信息、搜索信息的习惯,从而深化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教学理念。习惯的培养一般是以兴趣或需求的产生为前提。学生对文检课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学习生涯密切相关。所谓“生涯”是学生当前的学习阶段及之后的多个阶段,如毕业、就业、考研、创业等连续发展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信息需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例如,毕业———如何选择和确定毕业论文(设计)的课题,资料如何搜集;就业———如何搜集求职行业或企业的发展动态,正确评价和预测其发展前景;考研———选择哪个院校、专业、导师或者研究方向;创业———如何发现和把握商机和市场。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涯合理设计教学计划,调整教学内容,远比按部就班地依据教学大纲授课效果更好。课时有限,学习无限。当学生主动发现自己的信息需求,自主地搜索有用信息,并能有效运用时,他们已经逐渐养成了良好的检索习惯和严谨的检索思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信息素养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2009年,我校80后校友,商学院2007届毕业生刘鹏飞的创业事迹受到各大媒体关注,他通过网络搜索、信息分析进行市场调查,果断选择了孔明灯项目。然后,他利用电子商务等手段成功地将中国的“孔明灯”推向国际市场,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成为百万富翁,被大家称为“小孔明”和“义乌最牛80后创业大学生”。其创意独特、思想独特、模式独特、精神独特为大家交口称赞。刘鹏飞校友的成功正是开始于他对孔明灯的网上信息检索,来源于他自身的信息素养。

3.2精———精简教学内容理论知识要精简。目前我校文检课包括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两部分,二者比例为1∶1。课堂授课时一定要精简理论知识部分,结合信息检索实践讲授理论,结合本校文献资源实际讲授课程。例如,通过期刊数据库里论文全文信息页面的显示,介绍期刊论文的著录格式,特别是对摘要、中图分类号、关键词、参考文献等的讲解,既可以普及学术规范知识,又突出了重要的“检索途径”,与文检课理论知识环环相扣;利用PPT电子课件,简练表述课程大纲、授课思路,避免页面文字的大幅堆砌,采用明晰醒目的页面标题,提取精华,突出重点;站在章节高度串联知识,站在课程角度串联章节,指引学生利用配套教材、电子课件和课后习题等自学消化知识。实践操作要精练。利用各种检索工具获取利用信息的实践技巧是教学内容的重点。同类检索工具有些共性的功能和特点,对于类似数据库,关键在于向学生“授渔”,紧扣学生的专业与实际需求,通过一两个有代表性数据库的学习,和同类数据库的比较,让学生见微知著、举一反三,从而掌握此类数据库的操作要点,而无需反复赘述多个数据库的操作。如检索中文期刊论文,学生可以利用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我们可以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例,精选数据库的操作要点,选择规范又兼具代表性的实例,重点讲授该库的文献检索与期刊导航功能,同时将3个类似中文论文数据库的收录范围、文献类型、特色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

3.3新———创新教学方式创新合作教学。图书馆员与专业教师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文检课教学。在专业信息检索方面,图书馆员与专业教师具有各自优势。前者熟悉学科信息资源体系,具有较高的信息检索专业素养,却对专业内容较为陌生,与学生的专业学习脱节;后者熟悉本学科专业内容,但对学科信息资源体系和图书馆信息服务不甚了解,信息检索技能有待提高。为了发挥两者的优点并弥合其不足,提高教学效果,采取“馆员—教师”的协助教学模式十分必要,能实现信息素养教育与课程学习的有机融合。两者可以共同制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制定考核标准以及评估课堂效果等。创新在线教学平台。利用新型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网上自助教学、网络教学和远程教学,结合面授,有利于缓解课堂上教师学生比例超负荷的矛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信息能力的实质性提高。例如,建立“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展示“课程设置”“教学日历”“教学大纲”等课程信息;电子课件、课后作业、期末试卷等资料;实行网上在线考试,系统自动阅卷;还可利用Web2.0技术,以QQ群、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为基础,搭建虚拟学习社区,与学生实时在线沟通,答疑解惑,提高文检课的教学效果。

3.4博———加强师资建设“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是文检课教学中最具主观能动性的因素,为了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准备“一桶水”;而且“餐人以鱼,其食一饷;授人以渔,其食一生。”作为授人以渔者的我们,其自身渔技也必须提高。博,知识渊博。作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引路者”,文检课教师必须具有全面、合理、持续更新的知识结构。以图书馆而言,应定期选派教师外出进修学习,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来馆讲课,将图书馆工作与素质教育目标统一起来,并贯穿于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中,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机制和文明氛围;以教师个人而言,应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积极利用自学、业务培训和外出进修等机会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主动参加教学观摩会、讲课比赛等活动,提高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信息技能。

微课理念论文范文5

微生物、微循环、微电子,早已是成熟的科研领域,微信、微博、小微企业在快节奏的当代社会,正铺天盖地盛行不衰,眼下微课题又应时而生,如襁褓之婴,出土之苗,感觉焉得不新!

感触发端于经历。退休前的半个世纪,教研之声不绝于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听斯基诺夫的哨音迈步,以汤姆约翰的理论为靶,“精雕细刻,循序渐进”的M幅醒目于墙。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双高课”(高速度、高质量)蔚为时尚,启发式大行其道。偃旗息鼓一段后,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成为强音,再后是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是目标教学,等等。跟在主流声音之后听鼓划桡,每期回顾,每年总结,后又改称教研论文且评优奖励。程序完成,差事已了,少者论文成叠,老者著作等身,精品肯定不少,赝品应在多数,一次次热闹之后,恐怕大多已付诸薪火,投诸溷藩,或成了再生的纸浆。究其实,并非教研名目不科学,而是教师没有完全处在教研的主置,响应多、贯彻多,主动少、挑战少,时间久了,难免茫茫然。

微课题研究不同。

顾名思义,微课题本身不是课题。从管理者方面看,是一种理念,发挥群体效能;从教师方面看,是一种视角,微处着眼,自身着手。只有当它也成为研究对象时,如怎么组织、怎么实施之类,才能进入课题。

微课题既微,就无须建旗立帜,明诏大号,可以一个人或几个人针对一个问题私下进行,一期两期甚至一年两年地探索,必然会弄出些动静。结题时也不必神情严肃地摆出写论文的架式,不一定追本溯源构建缜密的理论框架,不一定写提要列关键词,只要源于实践,内容实在,哪怕随感而发,缘事说理,微到千儿八百字亦未尝不可。“微”比“小”更小。

当然,首先得有课题。课题者,教研项目之谓也。微课题是项中的一个个小目,要在实践中提出问题,有指导再实践的预期和科学性。上面派发大课题是必要的,引领全局,影响全体,形成大的教研气候。然而,大课题虽大,未必全员参与;大课题虽响,不可能是为每校每人量身制作。而且,个别地说,特殊地说,极端地说,万一某几个专家教授只是从书本、进口理论中弄出个什么课题,还真得当心会不会短斤少两或者水土不服。看看那些拔地而起、灿若星辰的实验中小学是否都名至实归,就知道这点担心并非完全多余,尽管教育的实验性的确很强。微课题不然,出自自已的一亩三分责任田,接地气,有生命力,是土特产。微课题研究是地道的原生态教研园地。

责任田里怎么长出课题?至圣先师早有明示,一个字:困,“教然后知困”的“困”,就是困惑。“困”必然在“教”之后,实践之后。一个教师从大学出来,经过了资格评审,知道怎么从教,然而,大学并未给你铺就一条宽阔平坦、可以一走到底的为师之路。社会一天天进步,教材一次次更新,学生一茬茬变换,你不可能有包治百病的万应灵丹,你必然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问题和困惑是“正相关”,问题越多困惑越大,“知困然后能自强”,课题也就孕育出来了。金辉校长举了个体育的例子,而体育往往处在教研的边缘。他说:雨天体育课怎么上?是否只能下棋、看书?冰壶是怎样的运动项目?看北京冬W会冰壶赛要作什么准备?这就是对生成课题的点拨。再生发一下:NBA、CBA是怎么组织的?世界杯足球赛有哪些新闻趣事?体育新闻可否师生合讲?高中生的知识面可否延伸到上述这些?高中毕业生应该有怎样的体育常识?体育常识和运动习惯的养成有怎样的关系?面对这些问题就会有困惑,困惑乃课题之母。

学人做研究,要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路径。“是什么”是提出问题,“为什么”是分析问题,“怎么样”是解决问题。有人反向对应提出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本科生重在知道“怎么样”,这是前人的研究成果,写在教科书上;硕士生要分析“为什么”,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还能怎样;博士生则要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课题。微课题研究既然要自定课题,要做好这些应该是博士的事业,惟“微”而已,不可小觑。

微课题的研究成果也许青涩,不足发表,然而绝对滋身养体,有益成长,那些教师出身或终身事教的大教育家如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最初也应该是从微课题发轫起步,他们的有些论著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可看成是微课题研究成果,只是当时无此提法罢了。

微课题研究是教研史上的一次否定之否定,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次螺旋式超越。所以,微课题是大课题不可或缺的补充。如果说大课题是命题作文,微课题就是自主习作;大课题是主食,微课题就是果蔬;大课题是明月,微课题就是捧月的众星。大课题一马当先,微课题万马奔腾,有此局面,则教研有望,学生有幸!

微课理念论文范文6

一、为什么要写教学微博

1.思考和创造的源泉。教师精心组织的课堂必然有精彩之处,有时学生激情洋溢,发言积极,思维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提出独特的见解和创造性的问题,给课堂增添新的光彩,有时教师设问精妙,师生共鸣异乎寻常。在教学“学弈”这篇短小的文言文时在学生充分理解了:“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这句话的基础上,我笑着抛出了疑问:不是智力的原因,那一定是老师的原因?学生自然可以从文中找到答案。我顺势和孩子们一起总结:“非是其智弗若与,非是其师弗若与,而是其态度弗若之矣”。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孩子们已了然于心,把像这样迸发着学生智慧火花的片段记录下来,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了解,而且能有效弥补教师在教学上的不足,拓宽教学思路,深入思考,使教学过程更加完善,天长日久,便凝结成智慧,积累成教学经验,有效避免教学过程的盲目性和曲折性,从而使感性的经验不断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形成新的教育思想。

2.优秀论文的重要来源。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做到文武全才,不仅要在基础知识的传授上得心应手,在教法上能够不拘一格,在理论修养上也要有一定的钻研和思考,能把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有用的建议用文字表现出来,做到资源共享。那么,这些文字从哪里来?我们不妨从课堂上找素材,如:因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没有准确预料,致使有些教学步骤无法按时完成,或者某些教学设想根本无法实施,从而给教学带来失误。为了达到课堂教学的即时效应和可持续效果,我们需要记下课堂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教案与教学之间在理念和实践上产生的差别,以充分弥补教案的不足,使之成为优秀的典范,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资料,这些看似毫不连贯的片断,将会是我们的论文最珍贵的第一手材料。

二、教学微博记什么

1.记教学得失。当教师上完课后,或多或少会对自己的课做出客观的分析,肯定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成功经验。如:新颖精彩的导言、恰当的比喻、简明的板书、巧妙的设问、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成功的临场发挥、瞬间产生的灵感、直观教具的合理使用等。这些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用具使用等方面的独到之处,都是促成教学成功的因素,我们应该趁热打铁记下来。当然,再完善的教学设计也可能有疏漏失误之处,课后冷静思考、仔细查找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及时总结并做好记录,成为以后所应吸取的教训,并在以后教学时改进和纠正,达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效果。

2.记突发奇想。灵感是稍纵即逝的,在它掠过脑海的那一刹那,我们就可以将它作为教学微博记录下来。譬如一个新的教学方案,先不要理会它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我们可以先将它记录下来,然后不断修改,直到比较合理时再将它付诸实践,如果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再将它不断完善,不断实践,甚至升华到理论。再如,学生们某些不经意的话语或动作有时候也对我们有一定的启发性,我们不妨把它们记录下来,再结合实际加以扩展,然后运用到教学上来。我带领学生积累带有方位词的成语时“( )顾( )盼,( )倒( )歪,( )腔( )调,( )来( )往,……”一下子出示二十多个类似的成语,让学生自由读背。看着孩子张着嘴巴,闭着眼睛,直着嗓子,我知道又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了。准备喊停时一个左摇右晃的身影映入眼帘。对呀,既然是方位词,为什么不拿出手来比画呢?在一双双小手忽左忽右、忽上忽下的指示之后二十多个成语不费吹灰之力就记下了,这也让我明白有时肢体语言比有声语言更加具有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