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实验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实验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实验报告范文1

日期:2020.12.4

学号:

姓 名

成绩

班 级

指 导 教 师

课程名称

计算机网络基础

学时

2学时

设备型号及配置

DELL

地点

目的 :

1、了解RJ-45接口标准;

2、理解直通线、交叉线使用场合;

3、掌握双绞线的制作规范、制作步骤;

4、掌握剥线钳、压线钳的使用;

5、掌握双绞线网线连通性的测试方法。

步骤 :

1、先用双绞线剥线器将双绞线的外皮除去3厘米左右。

2、4对芯线(颜色各不相同),将绞在一起的芯线分开缕直,按照T568B的标准 ( 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 排列好。

3、把线理直整齐,将裸露出的双绞线用专用钳剪下,只剩约1.4厘米的长度,并剪齐线头。RJ-45插头的弹簧卡朝下,然后将正确排列的双绞线插入RJ-45插头中。

4、确定双绞线的每根线已经放置正确,并查看每根线是否进入到水晶头的底部位置。

5、将插入双绞线的RJ-45插头插入网线钳的压线插槽中,用力压下网线钳的手柄,使RJ-45插头的针脚都能接触到双绞线的芯线。同样完成另一端的接头。

6、使用测线器对网线进行测试,如果8个绿色指示灯都顺利闪过,说明制作成功。

结果 :

1-8指示灯依次亮起。

计算机实验报告范文2

实习内容:JSP

实习目的:通过JSP的学习,可以独立的编写留言板、上传规格、考试系统、连接SQLserver数据库、以及怎么样配置运行jsp服务器

实习要求:懂得什么是JSP,运行原理,它的基本语法,内置对象,服务端的输出缓冲区,文件流的读取,jsp数据库如:jdbc、odbc、mysql、oracle等,jsp与javaBeans,javaServlet等

JSP是JavaServerPages的缩写,是由Sun公司倡导、许多公司参与,于1999年推出的一种动态网页技术标准。JSP是一个建立安全的、夸平台的先进动态网页技术。

一、JSP工作原理

在一个JSP文件第一次被请求时,JSP引擎把该JSP文件转换成为一个servlet。而这个引擎本身也是一个servlet,在JSWDK或WEBLOGIC中,它就是JspServlet。JSP引擎先把该JSP文件转换成一个Java源文件,在转换时如果发现jsp文件有任何语法错误,转换过程将中断,并向服务端和客户端输出出错信息;如果转换成功,JSP引擎用javac把该Java源文件编译成相应的class文件。然后创建一个该SERVLET的实例,该SERVLET的jspInit()方法被执行,jspInit()方法在servlet的生命周期中只被执行一次。然后jspService()方法被调用来处理客户端的请求。对每一个请求,JSP引擎创建一个新的线程来处理该请求。如果有多个客户端同时请求该JSP文件,则JSP引擎会创建多个线程。每个客户端请求对应一个线程。以多线程方式执行可大大降低对系统的资源需求,提高系统的并发量及响应时间.但应该注意多线程的编程限制,由于该servlet始终驻于内存,所以响应是非常快的。如果.jsp文件被修改了,服务器将根据设置决定是否对该文件重新编译,如果需要重新编译,则将编译结果取代内存中的servlet,并继续上述处理过程。虽然JSP效率很高,但在第一次调用时由于需要转换和编译而有一些轻微的延迟。此外,如果在任何时候如果由于系统资源不足的原因,JSP引擎将以某种不确定的方式将servlet从内存中移去。当这种情况发生时jspDestroy()方法首先被调用,然后servlet实例便被标记加入"垃圾收集"处理。jspInit()及jspDestory()格式可在jspInit()中进行一些初始化工作,如建立与数据库的连接,或建立网络连接,从配置文件中取一些参数等,在jspDestory()中释放相应的资源。

%!

publicvoidjspInit()

{

System.out.println("jspinit");

}

%

%!

publicvoidjspDestory()

{

System.out.println("jspDestory");

}

%

二、服务端的输出缓冲区

缺省情况下:服务端要输出到客户端的内容,不直接写到客户端,而是先写到一个输出缓冲区中.只有在下面三中情况下,才会把该缓冲区的内容输出到客户端上:

该JSP网页已完成信息的输出

输出缓冲区已满

JSP中调用了out.flush()或response.flushbuffer()

输出缓冲区的大小可以用:或response.setBufferSize()设置,

设置输出缓冲区的大小为1KB。或response.setBufferSize(1);

设置输出缓冲区的大小为0,即不缓冲。或response.setBufferSize(0);

用response.getBufferSize()或out.getBufferSize()可取的输出缓冲区的大小,单位为字节.用response.isCommitted()可检查看服务端是否已将数据输出到客户端.如果返回值是TRUE则已将数据输出到客户端,是FALSE则还没有.

三、服务端输出重定向

有以下3种方法可以做到输出重定向:

RESPONSE.SETREDERECT("URL")该方法通过修改HTTP协议的HEADER部分,对浏览器下达重定向指令的,使浏览器显示重定向网页的内容.response.sendRedirect("localhost:7001/index.html");

下面的方法也能改变HTTPHEADER属性,它的原理和1是一样的.

%

response.setStatus(HttpServletResponse.SC_MOVED_PERMANENTLY);

StringnewLocn="/index.html";

response.setHeader("Location",newLocn);

%

采用JSP:FORWORD该方法是利用服务器端先将数据输出到缓冲区的机制,在把缓冲区的内容发送到客户端之前,原来的不发送,改为发送该页面的内容,如果在JSP:FORWORD之前有很多输出,前面的输出已使缓冲区满,将自动输出到客户端,那么该语句将不起作用,这一点应该特别注意.如下面的例子中(1)会输出index.html的内容,2不会输出index.html的内容,而是输出out.println("@@@@@@@@@@@@@@@@@");中的内容,并且在服务端会抛出:java.lang.IllegalStateException:Responsealreadycommitted异常,但客户端没有任何错误输出。

(1)

%@pagebuffer="1kb"%

%

longi=0;

for(i=0;i10;i++)

{

out.println("@@@@@@@@@@@@@@@@@");

}

%

jsp:forwardpage="./index.html"/

(2)

%@pagebuffer="1kb"%

%

longi=0;

for(i=0;i600;i++)

{

out.println("@@@@@@@@@@@@@@@@@");

}

%

说明:

1.方法(1),(2)可以使用变量表示重定向的地址;方法(3)不能使用变量表示重定向的地址。

Stringadd="./index.html";

jsp:forwardpage=add/

无法重定向到index.html中去

Stringadd=localhost:7001/index.html

response.sendRedirect(add);

可以重定向到localhost:7001/index.html中去。

2.采用方法(1),(2)request中的变量(通过request.setAttribute()保存到request中的值)不能在新的页面中采用,采用方法(3)能.综上,我们应该采用(1),(2)重定向比较好.

四、JSP基本配置:

第一步:下载j2sdk和tomcat:到sun官方站点(java.sun.com/j2se/1.4.2/download.html)下载j2sdk,注意下载版本为WindowsOfflineInstallation的SDK,同时最好下载J2SE1.4.2Documentation,然后到tomcat官方站点(apache.org/dist/jakarta/tomcat-4/)下载tomcat(下载最新4.1.x版本的tomcat);

第二步:安装和配置你的j2sdk和tomcat:执行j2sdk和tomcat的安装程序,然后按默认设置进行安装即可。

1.安装j2sdk以后,需要配置一下环境变量,在我的电脑-属性-高级-环境变量-系统变量中添加以下环境变量(假定你的j2sdk安装在c:\j2sdk1.4.2):

JAVA_HOME=c:\j2sdk1.4.2

classpath=.;%JAVA_HOME%\lib\dt.jar;%JAVA_HOME%\lib\tools.jar;(.;一定不能少,因为它代表当前路径)

path=%JAVA_HOME%\bin

接着可以写一个简单的java程序来测试J2SDK是否已安装成功:

publicclassTest{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System.out.println("Thisisatestprogram.");

}

}

将上面的这段程序保存为文件名为Test.java的文件。

然后打开命令提示符窗口,cd到你的Test.java所在目录,然后键入下面的命令

javacTest.java

javaTest

此时如果看到打印出来Thisisatestprogram.的话说明安装成功了,如果没有打印出这句话,你需要仔细检查一下你的配置情况。

2.安装Tomcat后,在我的电脑-属性-高级-环境变量-系统变量中添加以下环境变量(假定你的tomcat安装在c:\tomcat):

CATALINA_HOME=c:\tomcat;

CATALINA_BASE=c:\tomcat;

然后修改环境变量中的classpath,把tomat安装目录下的common\lib下的servlet.jar追加到classpath中去,修改后的classpath

classpath=.;%JAVA_HOME%\lib\dt.jar;%JAVA_HOME%\lib\tools.jar;%CATALINA_HOME%\common\lib\servlet.jar;

接着可以启动tomcat,在IE中访问localhost:8080

如果看到tomcat的欢迎页面的话说明安装成功了。

五、JSP与SQL的调试

JSP用Jdbc与SQL数据库连接

安装JSP访问SQLServer2000的驱动程序:

从微软的网站上下载驱动程序:SQL Server 2000 For JDBC 驱动程序,在百度中随便搜索就有。

然后将它安装好。(比如安装目录是D:\SQLDriverForJDBC。)

然后必须将安装目录中的lib目录下三个jar文件:

msbase.jar,mssqlserver.jar,msutil.jar拷贝到Tomcat目录下common\lib目录下,之后,修改环境变量中的CLASSPATH,把SQLServer2000ForJDBC驱动程序安装目录下的D:\SQLDriverForJDBC\lib\msbase.jar;D:\SQLDriverForJDBC\lib\mssqlserver.jar;

D:\SQLDriverForJDBC\msutil.jar;追加到CLASSPATH中去。

必须重新启动Tomcat!这样做的目的是,jsp页面在编译过程中不会出现找不到sql server driver类库的问题。

写一个简单的用来测试连接SQL Server 2000的JSP代码

%@ page import="java.lang.*, java.io.*, java.sql.*, java.util.*" 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gb2312" %

html

body

% Class.forName("com.microsoft.jdbc.sqlserver.SQLServerDriver").newInstance();

String url="jdbc:microsoft:sqlserver://localhost:1433;DatabaseName=pubs";

//pubs 为你的数据库的

String user="sa";

String password="admin";Statementstmt;

Connection conn=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url,user,password);

stmt=conn.createStatement(ResultSet.TYPE_SCROLL_SENSITIVE,ResultSet.CONCUR_UPDATABLE);

String sql="select job_id,job_desc from jobs";

ResultSet rs=stmt.executeQuery(sql);

while(rs.next()) { %

您的第一个字段内容为:%=rs.getString(1)%br

您的第二个字段内容为:%=rs.getString(2)%br

% } %

% out.print("数据库操作成功,恭喜你"); %

% rs.close();

stmt.close();

conn.close();

%

/body

/html

将上面的JSP代码保存为sql_test.jsp,放在/Root目录下。

Servlet/JSP配置详解

首先下载驱动程序:

然后就是安装JDK,我是把它装到从c:\JDK目录下面。

然后设置CLASSPATH的问题了:

正如操作系统利用PATH来搜索可执行程序一样,Java运行环境也会遍历CLASSPATH来查找类,即便是HelloWorld这样简单的程序,JVM也会遍历CLASSPATH定义的每一个路径,直到找到相应的文件为止。

相信大家用的系统不是2k就是XP,然后就应当如下设置Path:

我的电脑->属性->高级->环境变量

然后在环境变量的Path后面追加:C:\JDK\bin;.;C:\JDK\lib

也可以这样配置:C:\JDK\bin;.;C:\JDK\lib\dt.jar;C:\JDK\lib\tools.jar

记住:环境变量中的.切记不能少,它表示当前路径,如果少掉出现的错误等会就说!

dt.jar是关于运行环境的类库,tools.jar是关于一些工具的类库

如果没有配置:C:\JDK\bin,则会出现“javac’不是内部或外部命令,也不是可运行的程序或批处理文件。”这样的错误。

下面我们就写一个示例程序:

打开Editplus,新建一个Java文件,请照着如下输入,要一字不漏,并且分清大小写:

publicclassHelloWorld{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System.out.println("Hello,World!");

}

}

然后把这个文件保存(ctrl+s)到HelloWorld.java,Java是分大小写的,所以大小写一定要分清,是HelloWorld.java不是helloworld.java或者其他。

运行:开始->运行->cmd

在控制台中把目录切换到当前目录:

javacHelloWorld.java

javaHelloWorld

你就会在控制台上看见输出的Hello,World!

javac是编译命令,它把HelloWorld.java编译成HelloWorld.class

java就是解释命令,JVM把HelloWorld.class解释执行.

在这个时候:

1、如果出现Exceptioninthread"main"java.lang.NoClassDefFoundError:HelloWorld

那就是你在环境变量中没有加上那个.(dot)

2、如果出现Exceptioninthread"main"java.lang.NoSuchMethodError:main

或者HelloWorld.java:1:Publicclasshelloworldmustbedefinedinafilecalled

"HelloWorld.java".

那就是你没有分清大小写的写入这个HelloWorld,或者保存得时候没有保存为HelloWorld.java。这个名字一定要跟publicclass的名字一样

对于环境变量的问题就说到这里,下面我先所说怎么在Editplus里面编译和运行,在Tools->参数设置->配置用户工具

1.添加工具(添加应用程序)

菜单文字:CompileJavaProgram

程序:C:\JDK\bin\javac.exe

参数:文件名称

初始目录:文件目录

2.添加工具(添加应用程序)

菜单文字:RunJavaProgram

程序:C:\JDK\bin\java.exe

参数:文件名称(不含扩展名)

初始目录:文件目录

工具组名称可以随便添,比如DebugJavaProgram。

然后在Tools的下拉菜单中,你就会看见CompileJavaProgram以及RunJavaProgram这两个选项,以后你就可以利用ctrl+1编译和ctrl+2运行程序了

下面我们讨论Servlet的运行环境:

要运行Servlet,则需要JSP/Servletcontainer,我用Tomcat。

cvs.apache.org/builds/jakarta-tomcat-5/nightly/jakarta-tomcat-5-bin-20030725.zip

然后把这个压缩包解压到:

C:\Tomcat

然后再配置环境变量;添加三个系统变量:

JAVA_HOME:C:\JDK

TOMCAT_HOME:C:\Tomcat

CLASSPATH:%JAVA_HOME%\lib;%TOMCAT_HOME%\lib

Tomcat的环境变量就配置完毕了,下面检验Tomcat是否能够运行:

在控制台中转到C:\Tomcat\bin这个目录,运行startup,然后回出现一个窗口,连跳一大串东西,最后表示Server已经运行。

在浏览器中输入localhost:8080,出现欢迎界面,则表示Tomcat没问题了。然后和上面一样,写入你的第一个Servlet。

importjava.io.*;

importjavax.servlet.*;

importjavax.servlet.http.*;

publicclassHelloWorldextendsHttpServlet

{

publicvoiddoGet(HttpServletRequestrequest,HttpServletResponseresponse)throwsServletException,IOException

{

response.setContentType("text/html");

PrintWriterout=response.getWriter();

out.println("<html><head><title>");

out.println("ThisismyfirstServlet");

out.println("</title></head><body>");

out.println("<h1>Hello,World!</h1>");

out.println("</body></html>");

}

}

然后照样用javacHelloWorld.java来编译这个文件,如果出现无法importjavax.servlet.*

那么就是应该把C:\Tomcat\common\lib里面的servlet.jar文件拷贝到C:\JDK\jre\lib\ext中,再次编译,就没有问题了!

然后在Tomcat目录里面的C:\Tomcat\webapps\ROOT里面按如下的文件结构:

ROOT\index.html

ROOT\welcom.jsp

ROOT\WEB-INF\lib\MyServlet.jar(如果你的servlet的.class打成了.jar文件,则放在lib下面)

ROOT\WEB-INF\classes\HelloWorld.class(把上面生成的HelloWorld.class文件放在这个里面)

然后在浏览器中输入localhost:8080/servlet/HelloWorld,于是Server众望所归的报错了:Error404--NotFound

出不来,然后继续弄下面的

Servlet必须使用C:\Tomcat\webapps\ROOT\WEB-INF这个目录下面的web.xml文件进行注册,用EP打开这个web.xml文件,在里面加入:

<servlet>

<servlet-name>HelloWorld</servlet-name>

<servlet-class>HelloWorld</servlet-class>

</servlet>

<servlet-mapping>

<servlet-name>HelloWorld</servlet-name>

<url-pattern>/servlet/helloworld</url-pattern>

</servlet-mapping>

这样的结构

<servlet>

<servlet-name>HelloWorld</servlet-name>

<servlet-class>HelloWorld</servlet-class>

</servlet>

表示指定包含的servlet类。而以下的结构:

<servlet-mapping>

<servlet-name>HelloWorld</servlet-name>

<url-pattern>/servlet/HelloWorld</url-pattern>

</servlet-mapping>

表示指定HelloServlet应当映射到哪一种URL模式。

在修改web.xml完毕过后,重新启动Server,然后再输入localhost:8080/servlet/HelloWorld,那么偌大一个Hello,World!等着你呢。

六、JSP和Servlet的区别:

SUN首先发展出SERVLET,其功能比较强劲,体系设计也很先进,只是,它输出HTML语句还是采用了老的CGI方式,是一句一句输出,所以,编写和修改HTML非常不方便。后来SUN推出了类似于ASP的JSP,把JAVA代码嵌套到HTML语句中,这样,就大大简化和方便了网页的设计和修改。ASP,PHP,JSP都是嵌套型的SCRIPT语言。一个分布式系统应分为三层: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存取层,在J2EE体系结构中,SERVLET用来写业务逻辑层是很强大的,但是对于写表示层就很不方便。JSP则主要是为了方便写表示层而设计的。ENTITYBEAN实现数据存取层,SESSIONBEAN实现业务逻辑层。如果是简单的应用系统,可采用JSP+BEANS的结构进行设计,JSP中应该仅仅存放与表示层有关的东西,也就是说,只放输出HTML网页的部份。而所有的数据计算,数据分析,数据库联结处理,统统是属于业务逻辑层,应该放在JAVABEANS中。通过JSP调用JAVABEANS,实现两层的整合。实际上,微软的DNA技术,简单说,就是ASP+COM/DCOM技术。与JSP+BEANS完全类似,所有的表示层由ASP完成,所有的业务逻辑由COM/DCOM完成。为什么要采用这些组件技术呢?因为单纯的ASP/JSP语言是非常低效率执行的,如果出现大量用户点击,纯SCRIPT语言很快就到达了他的功能上限,而组件技术就能大幅度提高功能上限,加快执行速度。另外一方面,纯SCRIPT语言将表示层和业务逻辑层混在一起,造成修改不方便,并且代码不能重复利用,采用组件技术就只改组件就可以了。对于复杂的应用,应该采用ENTITYBEAN实现数据存取层,SESSIONBEAN实现业务逻辑层,用JSP来调用SESSIONBEAN,由SESSIONBEAN调用ENTITYBEAN。即采用JSP+EJB来构建一个复杂的分布式系统。它比JSP+BEAN具有更高的吞吐量,可靠性,安全性。综上所述,对简单应用,可采用JSP+BAEN,对复杂的应用系统,应采用JSP+EJB,SERVLET变的无足轻重。用JSP完全可替代它。

实习心得:

JSP是一门新技术,他基于JavaServlet以及整个java体系的Web开发技术。从网上得知Java的中文问题历史悠久,连绵不绝,至今也没有完全解决,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们总是有办法搞定它的。跟Java相关的中文问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编程的问题,涉及到I/O,内码转换等。第二类是Java运行环境的配置,涉及字体,属性配置等。觉得很有必要给自己写个备忘录之类的。

学习了JSP,感触很深,这一技术是需要有一定基础、而且动手能力强的学科。书上也强调一点是:要想真正地掌握JSP技术,必须有较好的java语言基础,以及HTML语言方面的知识。想想的确对啊。

计算机实验报告范文3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硬盘保护卡;基本功能;应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3.117

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深化发展,推动力高校实验室建设工作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实验室管理与技术维护工作的难度加大。管理人员需要面临很多新问题,需要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才能有效控制计算机病毒的入侵和传播,保障电脑系统的安全。在新形势下,实验室需要根据计算机课程要求对各种应用软件,系统软件进行更新,需要在实验室内安装硬盘保护系统,使用硬盘保护卡以提升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质量,保障实验室设备的安全使用。

1 硬盘保护卡及其基本功能

硬盘保护卡也可以称之为还原卡,通过其应用,使用者在每次开机时,都可以使硬盘免收恶意破坏,也可以应用还原卡对硬盘中部分或者是全面分区进行恢复,对原来的内容进行还原处理,通过这种方式保护硬盘内数据信息的安全性。目前,硬盘保护卡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应用功能和作用是巨大的。硬盘保护卡之所以有如此功能主要是因为,在硬盘保护卡中有个核心部分,这个核心部分内设的有一片有指令的芯片,这种芯片能够实现备份恢复程序的功能。另外,硬盘保护卡采用了假写的工作原理,这种假写功能能够使计算机在重新启动后,使期硬盘能够恢复到初试的状态。具体而言,硬盘保护的基本功能如下:

(1)实现数据的还原。如果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计算机系统受到黑客的攻击或者是被人为破坏,就可以利用硬盘保护卡对被保护的硬盘分区数据进行还原恢复。管理员可以利用硬盘保护卡在2秒钟时间内,使计算机系统恢复到最佳状态,为计算机系统的正常使用提供支持。

(2)实现计算机实验室数据信息的同步更新。硬盘保护卡可以对比总服务器的硬盘和指定客户端的硬盘上的数据信息,然后通过网络系统,将修改完善的硬盘数据信息同步传输到学生所用的计算机上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计算机实验室数据信息的同步更新,为学生便利学习提供支持。

(3)实现机房系统的保护。实验室内管理者,可以在一个硬盘上同时安装多个独立引导的系统,这种系统对于对计算的计算机系统进行保护,系统之间相互保持独立,互不影响,同时,实现对多个分区进行的保护。在系统中安装硬盘保护卡,可以使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可以减少硬盘空间,避免操作系统重复安装,提升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效率。

(4)实现远程管理学生机的功能。硬盘保护卡还可以实现远程管理学生机的功能,通过硬盘保护卡的应用,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计算机进行网络远程控制,可以通过这种应用实现流量程序限制,端口控制,唤醒操作等多种操作,其适应范围广泛,应用价值巨大。

2 硬盘保护卡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中的应用

目前, 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电脑中安装的基本都有硬盘保护卡,硬盘保护卡的应用能够有效对计算机硬盘上的数据信息进行保护,对于提升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质量,提升计算机维修工作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硬盘保护卡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中的具体应用表现如下:

(1)利用硬盘保护卡根据需要对资料盘进行设置。硬盘保护卡具有五中应用模式,每次复原模式、每日服员模式、每周复原模式、每月复原模式和手动复员模式。应用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硬盘保护卡的具体复原模式对资料盘进行设置。比如,应用每次复原模式进行设置。这种模式适用于较为稳定的计算机系统,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对这种模式进行随意修改,在每次开机的时候,应用每次复原模式,资料盘会自己复原。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关操作,在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多使用的是每次复原模式。而每日每周每月复原模式指的是计算机资料盘复原的时间分别为每日、每周和每月。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式,这三种模式在使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临时修改,但不能修改C盘内容,另外,还必须定期复原为初始状态。而手动复员模式是每次启动系统时,用户对系统用户对系统只是做了暂时的修改。用户需要应用到手动复员模式进行资料盘的恢复。在复原资料盘时,用户需要对资料进行备份,然后进行复原。手动复原模式通常应用于考试系统中。

(2)应用硬盘保护卡实现对硬盘的分区的规划。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中硬盘配置相当,基本上选择的都是500G的硬盘,这种硬盘基本上能够满足系统分类安装各种软件的需要。在硬盘使用中,可以应用硬盘保护卡对硬盘分区规划。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把硬盘进行分区设置,可以设置为各个操作系统的启动盘,用于存放所用软件的各种数据的专属盘,用来存放学生实验数据信息的系统共享盘等。另外,还可以应用硬盘保护对共享盘共享操作系统进行设置,以存储各种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的不同实验结果。用户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隐藏数据盘,专门用于考试需要。

(3)应用硬盘保护卡进行网络拷贝。硬盘保护卡还可以实现网络拷贝的功能。用户将计算机实验室中的一台预装系统的电脑设置为发射端,而实验室中的其他电脑可以作为接收端,通过这种设置实现系统信息的传送。在这个过程中,要保障实验室内局域网的畅通,启动发射端,开启接收端就可以实现网络拷贝。启动发射端,开启接收端后,接收端会自动登录到发射端上,并进行必要的设置后,选择一个分区或者是选择多个分区进行数据的传送,通过数据传送实现网络对拷操作 ,完成网络拷贝。这种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机房管理人员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数据信息拷贝。

总之,新时代,对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升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工作的效率 必须要注意应用硬盘保护卡,硬盘保护卡是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中不可缺失的技术性管理应用工具。随着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各种设备的不断更新,对硬盘保护卡技术要求也更高了,因此,作为管理人员深入研究硬盘保护卡的各种功能和作用,根据其功能实现其有效应用。这是开展计算机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叶成景.硬盘保护系统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0(04).

计算机实验报告范文4

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基础上,用供试肥料100ml兑水30kg,于小麦抽穗期、灌浆喷施,共喷2次,与同期喷施等量清水相比,增加了株高、茎粗、穗长、穗粒数和粒重,平均亩增产31kg,增产率为5.74%,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

【关键词】

小麦;肥效试验;含氨基酸水溶肥料

按照农业部《肥料登记管理办法》、《肥料登记指南》和《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NYT4972002)的要求,为验证“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在河南省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并为其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特安排本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4年4――6月安排在虞城县利民镇李寺庄村于新民的责任田里。供试土壤类型为潮土,质地为壤土,高产田,肥力均匀,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试验田耕层土壤养分为:有机质18.2g/kg,全氮0.96g/kg,有效磷18.6mg/kg,速效钾128mg/kg,PH7.8。前茬作物玉米,亩产550kg。供试作物为小麦,品种为周麦24号。供试肥料为“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氨基酸≥100gL,Zn+B≥20gL)由延津县正道生物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1.2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方法,设三个处理,重复三次,小区面积30。

处理1:常规施肥+用供试肥料100ml兑水30kg,于小麦抽穗期、灌浆喷施,共喷2次;

处理2:常规施肥+与处理1同期喷洒等量清水;

处理3:常规施肥。

试验在当地常规施肥的基础上进行。常规施肥为:整地时每亩底施45%的配方肥(25128)50kg,2月22日亩追施尿素16kg,2月23日浇水一次。试验田小麦于10月10日播种,亩播量12.5kg。按试验方案的要求处理1分别于4月20日、5月5日喷施供试肥料,同时处理2喷施等量清水,6月12日收获,收获前对各小区进行田间调查与考种。试验除按方案要求喷肥外,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2结果与分析

2.1喷施“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对小麦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喷施“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改善了小麦的生物学性状。由表1可以看出,喷施“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的处理1与对照处理2、3相比,株高平均增加0.9cm、1.1cm,茎粗平均增加0.01cm,穗长平均增加0.2cm、0.3cm,穗粒数平均增加1.1粒、1.2粒,千粒重平均增加1g、1.1g。说明小麦喷施“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可增加株高、茎粗、穗长、穗粒数和粒重。

2.2 喷施“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喷施“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由表2可以看出,处理1与处理2相比,平均亩增产31kg,增产率5.74%;处理2与处理3相比,亩增产2kg,增产率0.37%。对各处理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见表3),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采用PLSD法进行多重比较(见表4),处理1与处理2、处理3之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处理2与处理3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3结论建议

3.1 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基础上,用供试肥料100ml兑水30kg,于小麦抽穗期、灌浆喷施,共喷2次,与同期喷施等量清水相比,增加了株高、茎粗、穗长、穗粒数和粒重,平均亩增产31kg,增产率为5.74%,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

3.2 本次试验结果仅对由延津县正道生物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在小麦上的供试样品负责。

试验承担单位:河南省土壤肥料站

试验实施单位:虞城县土壤肥料站

计算机实验报告范文5

关键词: 虚拟实验室 虚拟实验 体系结构 功能 功能模块

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和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我国高校普遍陷入了实验教学的困境,主要表现在硬件设施不足、教学时空受限、教学方法和内容落后。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的虚拟实验室成为解决这些现存问题、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选择。

1.虚拟实验室的功能

1.1教育功能

让学生通过使用虚拟或真实仪器、装置或系统的模拟装置来熟悉实验过程,掌握相关技术:能满足不同知识背景学生的要求,根据其能力、实验经验等调整资源模块,保证学生在单独使用模拟环境时能进行各种实验操作。

1.2辅助设计功能

例如现代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是运用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下,在EDA平台上进行设计、下载、综合、仿真,然后在实际条件下进行测试。EDA模拟软件将仪器、仪表、模拟器件、数字器件等直观地反映在计算机屏幕上,可灵活地改变电路结构和参数,反复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动态显示电路的波形。

1.3协同实验和研究功能

虚拟实验室利用当前网络技术和设施,使参与试验的人员在远程相互合作,进行试验研究,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提供共同从事一个项目的分布式问题解决环境。

2.虚拟实验室系统体系结构及功能

2.1系统体系结构

组装计算机虚拟实验室的设计应遵循开放性、交互性、安全性、易于维护等原则。构建一个完整的虚拟实验模型,是开发虚拟实验的重要环节。根据虚拟实验室必须完全网络化的要求,以及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特性及课程的教学要求,我们设计如图所示的计算机硬件系统虚拟实验室体系结构。

2.2系统功能

2.2.1网络管理平台

2.2.1.1用户管理子系统。从安全性角度考虑,按权限由高到低将用户分为管理员、教师、学生和普通用户4个等级。管理员可对整个实验室的各个子系统进行控制管理;教师能够编写、修改和更新实验教学材料,确定实验报告提交的具体事项和修改实验报告,网上与学生交流,等等;学生能进入各子系统,能设计实验项目;普通用户仅能进行网上讨论、仿真运行已有的实验和浏览系统的教学资料。

2.2.1.2教学管理子系统。包括实验选择、实验报告管理、师生交互等。实验选择子项包括实验教学内容浏览,实验项目选择。实验报告管理子项包括实验报告的上传,教师对实验报告的批阅,学生下载批阅后的实验报告。该子项可确定实验报告的内容、提交的时间,并对报告提交进行时限管理。师生交互子项主要实现师生和学生之间的网上交流,并可通过电子邮件和BBS的方式实现。

2.2.2虚拟实验平台

虚拟实验平台主要用于实验项目(计算机硬件系统电路)的设计和仿真运行,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

2.2.3数据库

根据虚拟实验室性能要求,设计的系统数据库有:元器件库,设备库,实验项目库,用户库,实验报告库。

2.3系统功能模块

系统功能模块共分为七大模块。

2.3.1实验管理模块

由学生管理、教师管理、仪器管理和学生成绩管理等组成。在学生管理方面,学生通过浏览器进行注册登录,登录成功后可浏览实验项目,查看实验的详细资料,预约实验项目及做实验的时间,在线发送和接受消息,进行问题讨论,进行实验登记,实验完成后可通过网络写实验报告并提交报告。教师管理方面,可对实验内容添加、修改、整理、删除,对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列表,批改实验报告,填写评语和成绩,提交批改结果,与学生进行讨论。仪器管理方面,对新设计开发的虚拟仪器上传并进行分类整理,以便实验使用。成绩管理方面对学生的实验情况(实验次数、实验报告,以及完成情况)给出成绩,并进行统计分析与提供查询,等等。

2.3.2安装过程演示模块

对虚拟实验室可用虚拟元器件、虚拟仪器设备分门别类地进行管理,以图形的方式直观呈现出来。

2.3.3实验指导模块

包括实验介绍、实验方法、实验项目的重点及难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准备、实验任务、实验过程、实验报告的要求及实验应注意的事项等。

2.3.4实验报告模块

主要对学生完成实验后,提供相关的实验报告模板,供学生下载,由学生填写相关内容以及实验的结果,完成后上传电子版实验报告,由教师进行批阅,并进行记载。

2.3.5实验答疑模块

由专业教师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及时解答,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实验。同时了解学生对实验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反馈、调整教学。

2.3.6论坛交流模块

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论坛进行充分的交流,学生可以将实验中的收获、经验和体会及问题到论坛上,教师可以将一些典型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探讨。学生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下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从中可以得到及时的实验教学反馈信息。

2.3.7虚拟实验模块

该模块是虚拟实验室建设的重要部分。学生通过该模块进行虚拟实验,以达到巩固强化知识的目的。模块内容根据学习的具体情况及实验建设条件,可不断增加。

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室的建立,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硬件设备跟不上实验的要求、学生实验时间不够用等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具体应用中还要注意处理好“虚拟实验”和“实物实验”的关系,不能一味地强调虚拟实验,要“虚实”结合,既相互补充,又各有侧重,这样才能取得很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同时,在虚拟实验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一丝不苟的科学实验作风。

参考文献:

[1]朱凤,王汝传,王海艳等.基于VRML室内虚拟环境构建的研究与实现[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2004,24,(4):80-85.

计算机实验报告范文6

[关键词]实验教学;网络;实验模式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672-5905(2009)01-0054-02

1 前言

目前计算机课程已成为大中小学的基础课程之一,计算机课程相对其它课程而言最大特点就是它必须和实验相结合。随着计算机应用范围的日益广泛,做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基础课程,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方法和各种应用程序的操作才是关键所在,因此如何改进计算机实验教学也就成为众多教学研究者的研究目标,计算机实验教学也将提高到重要位置。

2 目前计算机课程的实验模式和弊端

2.1 实验环境的分析

实验实验环境可分为两方面:

(1)硬件环境

计算机实验的硬件环境主要包含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目前的计算机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一般高校的计算机都是5年更新一次,计算机性能越来越好,所能讲授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加上网络速度的提高,千兆网络的接入比比皆是,为计算机的教学和管理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空间。

(2)软件环境

随着计算机课程的改革,计算机实验从以往的单一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编程到现在的商务网站的设计、3D动画设计、Flas设计、游戏制作、CAD建筑设计等等五花八门,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可选择性增加了,在目前就业竞争日益扩大的情况下,学好一门计算机课程对提高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很有帮助。此外计算机实验室网络化管理的出现也为进一步的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2.2 传统实验方式的实验过程

计算机实验过程的学习,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部分,这部分的知识大多是课程的基础知识;另一部分是设计性、创新性或综合性实验,这部分主要注重于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方面。因此一般说来计算机实验分为两步,第一步要先完成基础知识内容,下一步就是完成设计性、创新性、综合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负责对学生实验进行指导和解答,并同时充当导学、互学的角色。实验完成后。学生要求提交实验报告,教师需要进行批阅总结。

2.3 传统实验方式存在的弊端

传统的计算机实验教学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1)验证实验较多,有效提高学生素质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少;(2}实验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呆板,缺乏灵活性和弹性,难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更谈不上因材施教,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实验教师在实验指导过程中,重复劳动多,工作强度大;(4)学生自由度大,学生迟到早退现象较多,而且难以控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造成许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做与实验无关的事;(5)实验结果统计分析困难、不准确。而且由于实验结果可复制,结果往往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3 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方式的改进

目前大多数计算机实验室的计算机都已联网,关键是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来改进计算机实验教学的状况。为此我们可根据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所存在的弊端进行针对性改革。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引入网络化的实验管理,实现考勤自动化、实验行为规范化、实验报告电子化、实验效果分析自动化、实验解答网络化、实验资料共享化等措施,力取在各方面对现行的传统实验过程进行改革,在提高实验效果的基础上达到同时减少教师劳动强度的目的。

3.1 计算机实验教学网络化管理的意义

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在于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集中起来,实现各种信息的共享和,目前网络的兴起所引起的一系列的信息化革命就充分说明了网络存在所带来的新天地。网络教学、网络考试、网络实验室等和教学相关的各种研究成果一一呈现出来,如果能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用好用精这些研究成果,对计算机教学来说无疑是一大进步。

3.2 实验过程改进的具体措施

这里我们经过研究自行开发了一套专门用于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软件系统,利用这套系统我们实现了以下的一些功能:

(1)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系统框架按如下模块进行组织。

图1计算机实验过程控制系统

(2)实验课程自动考勤的实现

以往的考勤工作是由教师或学生干部来执行,一个大班100人左右的话,考勤一遍需要近半个小时,后来进行改进,采用固定座位的方式进行考勤,哪位同学没有到倒是一目了然,但是如果临时调整上课地点,固定座位的方式也就失效了。解决这个问题,用软件系统来实现非常容易解决,我们采用学号加密码的形式来进行记录,学生上机时用自己的学号和密码登录,然后再上机做实验,计算机就会自动记录上机时间。学习做完实验下机时再注销,系统记录下机时间。需要的时候,教师可以按照给出的时间段统计学生的出勤情况。用来做平时成绩的评分依据。这样一来不论学生到哪个机房上机都可以自动记录下所有上机的情况,简化了教师的考勤工作,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指导学生的实验工作上来。

(3)利用上机管理软件实现实验行为的规范化

止禁功能可以根据用户所使用的程序窗口内容、程序名称或程序特征码来识别是否充许使用的程序。如果不是充许使用的程序,学生一旦使用,该程序就会自动关闭,杜绝了学生玩游戏或是看电影的念头,好一心一意做实验。止禁系统关键就在设置好合适的止禁数据库,而且数据内容应该可以更改,以适应不同的实验课程的要求。同时系统加入消息处理功能,若发现学生玩游戏或是其它与系统匹配的禁止行为,立刻发消息给教师机,提醒教师注意并适当做出处理。

(4)加大实验内容的灵活性

由于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平,有的同学已学过,有的没有学过,因此合理地设置实验项目的内容,也是本系统的优越之处。我们设计时,将一些最基本的内容做成必做实验,另外还设计了一些创新性、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基本实验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一些难度较高的实验,以免完成基础实验后无所事事。全部实验完成后需要打包的实验数据或结果就压缩上传到服务器,可以直接评分的当场给出实验正误结论。所有这些过程系统都将记录在案,教师以后随时都可以查阅检查。

(5)实验报告无纸化的实现

以往在实验完成后学生都要写实验报告,教师还要进行批阅,因此实验报告的保管存放是一个问题。通过使用计算机系统实现无纸化实验报告后。学生的实验过程已记录在案,实验结果也当场进行了统计,学生的实验总结被系统记录下来。但对于设计性、创新性、综合性实验来说,还需要教师进一步查阅来评定。在需要的时候,还可以随时打印存档,大大减少了实验报告的管理存放工作。

(6)实验效果分析自动化的实现

实验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指导学生的实验过程,还要从学生的实验报告中发现问题,做到及时辅导。这里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的统计功能自动分析学生实验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统计学生的学习情况。比起利用手工的方式来得及时准确、快捷,方便做到针对问题解决问题。

(7)实验指导网络化的实现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问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我们发现,很多问题都是重复的,甚至都已在课堂上演示过了,这些问题在传统的实验过程中可以边指导边收集,然后再找时间补充解决。利用计算机系统后,我们可以做成类似论坛的形式,学生将要提的问题提交,教师当场解答,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看到、查询,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学生的程度,还减少了教师的重复劳动,使教师更有精力对付其它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