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队伍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辅导员队伍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队伍建设范文1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一支特殊的队伍,与学生联系最多,相处的时间最长,接触的机会最频繁,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扮演着指导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特殊角色,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是做好高职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证。

一、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必要性

1、高职院校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趋势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是国家近几年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资金投入,使得高职院校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春天。《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辅导员作了明确定义: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高职院校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机构,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抓住机遇把自身做大、做强,就必须加强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提高育人和管理水平。

2、促进高职生成长成才的需要。高职类院校的学生层次比较复杂,招生分数线普遍比较低,普遍缺乏成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高职生存在的各种问题,不仅对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更严峻的挑战,而且使辅导员在学生发展与培养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和突出,辅导员队伍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高职生能否健康成长,也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目标。

3、统筹高职院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需要。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打好基础,就要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真正抓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前,高职院校内各种影响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学校管理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因安全问题、生活问题、心理问题引发的事端时有发生,社会上各种矛盾也会反映到高职院校里来。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最能贴近高职生的情感,从而能够更好地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方面的问题,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维护校园和谐、安定与稳定,促进高职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现状

1、辅导员队伍不稳定。辅导员的工作任务重、责任大,而待遇比专任教师要低,主要体现在福利待遇、职称职务、发展前途等方面。此外,由于辅导员平时工作量大,使他们没有时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和科研活动,因此在评定职称的过程中,往往因科研成果少,没有兼课或兼课学时不足,而影响了职称评定,这从客观上进一步降低了辅导员队伍的待遇水平。因此。很多辅导员并不能安心工作,一有机会就寻求转岗,辅导员岗位就成为一个跳板。在现有辅导员队伍中,大部分是中青年辅导员,部分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本科生,他们借辅导员作“跳板”的多,长期稳定的少。

2、辅导员队伍的质量和数量有待加强。从现有的高职院校辅导员来看,人员素质总体上同要求存在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招聘的辅导员大多数来自于高校,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短期内难以取得工作实效:二是由于一些高职院校对新任的辅导员缺乏比较系统全面的上岗和岗后培训,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直接让新任的辅导员仓促上阵。导致了学生管理水平和质量不能很好地提高;三是人员结构比例不合理。目前,高职院校的专职辅导员多数是刚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学历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相对较少:年龄结构单一,没有形成合理梯队;职称层次偏低,以初级职称为主;知识结构不合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的辅导员较少,多数缺乏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四是部分辅导员缺乏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身份缺乏认同感。敬业精神不足,工作缺乏主动性,得过且过。此外。辅导员数量配备不足,根据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指示精神,学校必须按师生比不低于!:200的比例配备专职辅导员,而多数院校达不到这个比例。因此,辅导员队伍质量和数量都亟待提高。

3、辅导员职业定位不准确。不少高职院校不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在辅导员的岗位设置上比较混乱,尚未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整体规划和具体计划。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纷繁而复杂,被赋予的工作角色过多。许多辅导员出现“双肩挑”、甚至“多肩挑”现象,在有的学校,辅导员成了管理员、服务员,既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又要承担其他一些行政事务,往往疲于应付各个工作部门之间,使得他们感到精力分散,疲于奔命,对职业没有荣誉感。

4、辅导员管理机制不健全。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在管理上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管理机制不完善。现在辅导员管理虽大多已实现院系二级管理,但辅导员实际上在学校处于“谁都管,谁都不管”的地位,许多辅导员搞不清谁才是真正的直接领导者。多头领导问题存在,直接导致工作关系的混乱,导致辅导员对工作的盲目性:二是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缺乏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理论研究,导致了辅导员队伍在定位、操作、评价等诸多环节中不合理、不科学:三是缺乏严格的业绩考核机制和完善的评价激励机制。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不能量化,“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5、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道路任重道远。长期以来,辅导员队伍建设一直没有突破非职业化和非专业化这两个制约辅导员队伍建设长远发展的瓶颈,难以吸引相关专业人才长期投身于学生工作事业,从而影响正常工作的有序开展,制约了队伍专业化的提高。教育部曾明确规定了从事辅导员工作需要具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接受过系统的上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而在辅导员选聘过程中,学校过多地注重辅导员的学历层次、政治素质以及品德方面的考察,容易忽视辅导员专业背景,有的高职院校对于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往往是开开会,学学文件,并没有从专业化方向的角度安排专业培训时间和内容,以至于辅导员难以提高工作的专业水准,导致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水平较低。

三、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和管理

1、健全保障机制,稳定辅导员队伍。辅导员队伍保障机制是否健全,直接影响辅导员工作队伍的稳定和良性发展。应为辅导员量身定制与其工作特点相匹配的职务序列和考核评价体系,将辅导员的岗位津贴等纳入学校内部分配体系统筹考虑,确保辅导员的实际收入与

本校专任教师的平均收入水平相当。把辅导员的培养纳入高校教师学位提升计划,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博士培养工程。创造条件让辅导员上形势政策、思想品德和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为他们评定职称打好基础。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支持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开展科学研究。在职称职务评聘时,要对辅导员实行双重身份管理,辅导员既可作为教师又可作为管理干部,既可以按照辅导员职称评审标准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也可以同时根据工作年限和实际表现晋升相应的职务。优化辅导员任期届满的分流,对于本人适合并愿意继续从事学生工作的,学校应把他们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加以培养;对愿意从事教学科研的,可以通过“两课”和相关专业教学让其尽快成为教学科研骨干。对于工作成绩特别突出的辅导员,学校应把其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

2、改善队伍结构,建设“专兼结合”的辅导员队伍。做好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专职、兼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随着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而受编制限制,各高职学校都不可能给予专职辅导员足够的编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即使专职辅导员编制不受限制,也很难完全承担起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任。因此,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既要重视专职队伍的建设,又要重视兼职队伍的建设,要做到专兼结合,把那些善于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又乐于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吸收到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来,共同做好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建设好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辅导员队伍,优化结构是关键。在坚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前提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辅导员攻读相关学位和参加业务进修,致力于较长期、稳定地从事辅导员工作。同时,还要尽量丰富兼职辅导员的来源。如可以从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中青年教师中选聘兼职辅导员。又如,为鼓励青年教师做兼职辅导员,可以规定青年教师在晋升高级职称或职务前,必须担任两年以上的辅导员,同时提高兼职辅导员的青年教师在岗位聘任、工资津贴等方面相应的待遇。

3、明确定位,分清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应按教育部的要求,明确辅导员队伍“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再在这个基础上分清辅导员的岗位职责,量化岗位要求,让辅导员从学生“超级全能型保姆”的尴尬角色中脱离出来,避免辅导员多头管理、角色不清的尴尬局面,让辅导员能专心工作,最终保障工作质量。

4、加强技能培训。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对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学校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制定培养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坚持业务知识与培训内容相结合,坚持在职培训与日常学习相结合,坚持普遍提高与重点培养相结合,有目的地组织辅导员到其他院校学习和考察,从而借鉴其他高校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工作方式,不断提高整个辅导员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战斗力。对新上岗的学生辅导员,除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外,还要进行工作技能、网络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5、健全严格的辅导员考核和评价激励机制。制定切合实际的辅导员管理条例,有预见性地对辅导员工作进行指导,合理规划,切实解决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不适合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的规定,使辅导员队伍的管理“有章可循”,能与时俱进。制定科学、规范的考核标准,把考核结果和辅导员的工资待遇、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等挂钩,并根据考核结果对辅导员进行奖优罚劣。对考核优秀的辅导员在转岗分流中给予优先照顾,对于考核不合格的辅导员,及时调离岗位或让其直接下岗,从而优化整个辅导员队伍。

辅导员队伍建设范文2

关键词:辅导员 思想政治 境况

人的现代化是一切现代化的基础,实现人的现代化,说到底就是要培养具备适应社会发展以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现代人格为根本内核的现代人,而这必须以发展现代化的教育作为支撑。然而,我国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知识掌握为导向,教学中强调单纯灌输,忽视了学生公民人格的养成。公民意识的养育,在既定的中小学教学模式中,目前很难凑效和改变,公民文化的教育自然会落到大学校园,如今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能否能胜任?

高校大学生大多处于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人一生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辅导员恰恰是他们学习生活上接触最多也最依赖的人。因此,在这一时期,辅导员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工作、择业、恋爱等等方面的指引者和咨询者。《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中也明确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也就是说,辅导员要担负起学生人生导师的职责,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灯塔。

当前,特别在我国高校里,大多数辅导员、班主任也是硕士、博士文凭,理应是高校辅导员的中坚力量,但这些教师只愿意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而不愿意从事辅导员工作。即使有的教师从事了辅导员工作,也是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不得已的选择,并且对这一工作认识的深度不够,没有做到一个辅导员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目前我国各类高校都在扩招,学生越来越多,对从事专职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质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严格要求,加强辅导员的选聘和配备,科学合理地配备素质高、理论强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在选聘时要保证辅导员的能力和素质,使之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这只是问题的一个层面。问题的另一个层面,部分高校自身出了问题,为了保护既得利益或维护由于扩大新区建设教师工资待遇,宁愿少招专职辅导员保留既定的编制,从已有的教学队伍中抽取部分教员兼职辅导员,本身这些教员的主旨不在于此,他们背负着科研压力还要完成所谓基本课时量,也就是很难有更多的精力从事对学生心理或人文的关怀,以自己的前程为中心疲命奔跑!即使部分从事政工的人员,他们亦大呼“累”也,若给重新选择的机会,他们下辈子打死也不从事这个职业(吃力不讨好的活)。若真的仔细分析,他们是有苦衷的:

一是配备人员不够,工作量超负荷。按照教育部有关政策和精神,要求“高等学校总体上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才能保证相应的空间促成教师与学生深入沟通和教师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而现实有些高校配备比例远低于这个比例,甚至达到1∶1000,若大家仔细算算,这在我们身边真的发生,那些所谓的“肉食者”,你们按照指示的“精神”做了吗!

二是效率低下,文山会海。本身多搞些有益的活动对学生的身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都是无可厚非的,而现实中烦琐文件和“三天”一小会,“七天”一大会,让那些由于热情而突显的“学生干部”放下书包,投身社会实践!为了贯彻“上面”的精神,能够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任务,那些政工们由“疲倦”到“怠工”直到应付了事,当年的“激情飞扬”,而现在只剩下的几分“无奈”!

三是“身份”弱化,待遇低下。他们是高校里身份尴尬的一群,既非教师,又非行政干部,倒是成为所谓的“二等人”。所以,在有些单位、部门,在年终考核时,他们是教学、科研教师的百分之几十的比例折算。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辅导员队伍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是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力量。面对当前辅导员两难抉择的境况,这就要求有关决策部门不仅要出台应对法规和政策,而且要责令有关执行部门贯彻落实。

一是必须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原则,选拔政治思想过硬的优秀人才加入到辅导员队伍中来,以保持学生政治辅导员队伍的先进性。根据这一原则,要做好辅导员的选聘工作,严把入口关,按照师生比为1∶200的比例配备辅导员,最终保证专职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是坚持培养和使用相结合。对政治辅导员不能“重使用、轻培养”,培养是使用的基础。根据这一原则,学校要坚持选拔、使用、管理、培养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学生政治辅导员的教育、培养。

三是坚持政策保障。要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和爱护辅导员,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根据这一原则要为辅导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解除辅导员的后顾之忧;要解决好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问题;要注重对辅导员的激励,重视对优秀辅导员的表彰;要为辅导员的工作提供信息、渠道、制度保障。

辅导员队伍建设范文3

关键词:辅导员;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一、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传统的辅导员工作往往是“保姆”式的关照学生。在职业院校中学生大多在学校住宿,辅导员要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检查学生宿舍安全、卫生等相对琐碎的小事。辅导员常常变成了一个如影随形的“妈妈”。学生从辅导员口中听到的除了日常生活细节的督促,几乎没有从辅导员的言行中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和人生道理。这样“保姆”式的辅导员在学生中的评价也不高。特别是在职业高校中,学生的年龄可能偏小,受教育程度可能也相对偏低,家庭状况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学生的情绪可能波动较大,加之青春气盛的年龄特点,不恰当的管理方式甚至有可能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心还处在不断完善的时期,在职业院校里,脱离熟悉的环境独立生活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心智,进入职业院校后却发现自己并不能独立自主生活,自己进入的是一个大型“寄宿学校”,这与学生新的生活预期和学校的教学目的严重不符,对双方来说都是损失。所以在职业院校建设中,首先就要改变辅导员的“保姆”倾向,让学生感受到自由,实现我的青春我做主。学校要明确辅导员的职责,把辅导员的政治、思想作用提到管理学生吃、喝、住、行之前,让辅导员成为学生的朋友,成为能给学生在精神上有辅导、指示功能的人。将辅导员队伍在学生的思想中扎根,成为学校和学生都能依靠的坚实后盾。

二、建立公平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

辅导员在职业院校工作中一般不参与具体的教学工作,所以对辅导员的能力和业绩很难做出客观、公平、科学的评价。由于业绩不能及时得到肯定,所以一些辅导员可能在开始的工作中满怀热情,但是由于评价体系的落后、不完善等因素,辅导员的积极性也可能随之减退,特别是在职业高校中,教师的薪资待遇相对偏低,升职空间也比较有限。在学生工作中如果缺乏积极性、责任心,那么学校的政策方针也就不能明确细致地传达给学生,造成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受阻。辅导员就像电话线,电话线被路断裂,话筒两端的人就无法正常有效地沟通,有问题得不到沟通和解决,长此以往学生和学校必然脱节,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和学生的学习生活都带来麻烦、困扰。所以,学校方面不能仅凭具体的教学成绩来评估教师,而忽略辅导员在教学工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职业院校应该建立起全方位,多角度的辅导员业绩评价体系,既是保证辅导员的利益,也是为学校和学生负责。职业院校可以让学生进行民主不记名的辅导员业绩测评,让辅导员在学生的激励、鼓舞下更有热情,更有信心地工作。

三、加强多层次的互动交流

辅导员的日常工作相对繁杂,涉及的范围也十分广泛,但是辅导员的工作也比较容易陷入一种程式化模式。例如:每年的开学季,辅导员都会负责接待新生和新生的家长,为学生和家长讲解职业院校生活中的乐趣,为家长和学生吃定心丸。在职业院校的教学活动中,学校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能够谋生的一技之长,更要让学生学到为人处世之道,在社会交际中实现自我价值的认可。辅导员正是给学生以人生指导的重要人物。基于辅导员的特殊教育角色,职业院校应该连接起普通高等学校,进行辅导员之间的不定期交流座谈,针对辅导员在具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成果进行科学地分析,促进辅导员下一步工作的有效进行。各院校辅导员之间多层次的交流有助于学校之间联合、协作了解和处理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校之间也可以分享各自的教育成果,将有效、高效的教育方式发扬传承。辅导员多层次的互动交流对学生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强化,院校的长足发展和整个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结语

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特别是职业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更是任重道远。所以职业院校不要急于求成,应该耐心地根据学校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辅导员的工作要求来制定长效机制。首先明确辅导员在院校中的地位和职责,让辅导员安心负责地工作。其次,要建立公平、合理、科学的辅导员业绩评价体系,使优秀辅导员的工作得到肯定和鼓励。最后,学校应该为辅导员队伍素质的提升提供交流平台,使辅导员队伍站在新的高度,为高校和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赵凤桐.高度重视 强化建设 扎实推进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J].北京教育(德育),2011(06)

辅导员队伍建设范文4

关键词: 高校公寓 管理 岗位设置 辅导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中原来学生管理的基本元素――班级的概念正在逐渐淡化,学生公寓化管理的普及使学生宿舍成为大学校园中最基本的“单位”,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许多学生管理中的重点也逐渐地向学生公寓转移。而过去学生宿舍宏观、粗线条的管理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公寓管理的需要。思想政治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置,在公寓内配备专职辅导员,是新形势下解决大学生深层思想和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1.设置专职公寓辅导员的必要性

1.1设置专职公寓辅导员是高校管理工作适应时展趋势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和文化趋于多元化,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活跃度增加,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他们追求自由,张扬个性,人生观、世界观差异性日渐增大。因此,高等教育管理必须改变传统的做法,从生活、学习、交往、心理等多方面进行管理工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1.2设置专职公寓辅导员是高校管理工作适应学生管理工作场所转移的需要。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张,多数高校教学资源相对紧张,各高校纷纷加大对学生公寓硬件建设的投入,学生在宿舍的生活、学习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一方面是固定教室的普遍紧张,另一方面是宿舍条件逐渐改善,越来越多的学生被动或主动地选择在宿舍学习。在宿舍安排上,有些高校推行打破专业、多专业多年级融合的安排方式,同宿舍的学生往往不再是同班同学,班集体的概念逐渐淡化。因此,高校管理工作的重心应适时地由教室向公寓转移,把学生公寓作为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1.3设置专职公寓辅导员可以有效填补传统辅导员管理的空白。长久以来,大学生的管理工作主要由高校学生处领导下的各学工办开展,具体由辅导员实施。辅导员身兼数职,既是学生学业的导师又是生活的“保姆”。高校扩招之后学生数量显著增多,而辅导员的数量明显紧张,根据教育部规定,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应该达到1∶200,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大多数高校的比例在1∶300―1∶400之间,有的辅导员还承担一定的教学、科研任务,因此一有突发事件,辅导员往往疲于奔命。在辅导员的8小时工作时间内,学生没有固定教室,往往要跑班上课,没有事情很少与辅导员碰面;8小时之外,学生住得相对分散,辅导员很难再有时间、精力深入到每个学生宿舍去了解情况。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学生和辅导员的交流减少,出现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从这个角度来看,传统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空白,尤其是公寓内的学生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

2.设置专职公寓辅导员制的优点分析

设置专职公寓辅导员,使辅导员队伍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他们同样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他们既不是一般意义的宿舍管理员,又不同于一般的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公寓辅导员不再以专业、年级来划分和管理学生,而以公寓或宿舍为单位来划分和管理学生。

2.1设置公寓辅导员可以弥补院系辅导员、班主任在思政工作方面的空白或遗漏。公寓辅导员与学生同吃同住,有更多的机会和学生交流,能全面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就业、心理等状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时,公寓辅导员能第一时间掌握信息,到场处理,最大限度减少事故发生。公寓辅导员保证公寓区的卫生、纪律、安全稳定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兼顾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两个方面。

2.2设置公寓辅导员有利于形成一支由公寓辅导员组建的学生自我管理队伍,充分调动学生中的优秀骨干和积极分子,实现管理资源的充分利用,并且能把公寓区内的学生干部、学生党员都包容进学生自我管理队伍中去,树立典型,突出重点,形成公寓管理中心―公寓专职辅导员―学生自我管理队伍―公寓区内学生的层级管理模式,环环相扣,将公寓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把公寓建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场所。

2.3设置公寓辅导员可以进一步改善高校管理和服务模式。公寓辅导员从细微处入手,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由于和学生朝夕相处,更能以兄长的身份和学生交心,处处关心,时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做到以言传情、以情动人,因此在要求学生如何做的时候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4公寓辅导员在对公寓进行净化、美化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公寓内各种文化宣传设施宣传优秀人物事迹,系统介绍社会资讯,利用重大节假日开展教育活动等;还可以以寝室为单位开展阅读、写作、书画等兴趣小组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公寓精神文明建设。

2.5设置公寓辅导员有利于发现公寓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安全信息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加强事前矛盾纠纷排查调研工作,杜绝一切可能诱发事端的苗头和隐患,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和治安案件的发生。

3.专职公寓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公寓辅导员的定位问题。他们是教师还是职工,是教学人员还是教辅人员,是属于学校编制还是属于社会编制,他们今后的职称之路该走哪条路线,他们是否和院系辅导员享有同样的待遇问题等还需进一步明确。

3.2高校扩招后,学生数量激增,大学生公寓规模也随之增大,公寓辅导员的师生比例该如何配备也在探索之中。如果要适应这种形势,就需要一定规模的公寓辅导员队伍,由此也会促使学校经费的增加,所以不仅要考虑学校的规模和管理需要,而且要注重投入和产出比。

3.3公寓辅导员和院系辅导员、班主任之间的工作关系容易脱节,可能出现各做各的事和重复工作。分工不明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踢皮球”、互相推诿的现象。

3.4公寓辅导员的职能权限问题。学生工作部、院系该下放多少权力给公寓辅导员也值得思考。根据试行学校的经验,公寓专职辅导员的权限远远不如院系辅导员的,比如评奖评优、违纪处分、党员考察等,导致相当数量的学生对公寓专职辅导员不屑一顾,毫不在意。

4.加强公寓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4.1配置公寓辅导员,是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也是高校稳定和发展的需要。因此不能把公寓辅导员当作公寓工作的“消防员”,只有在出问题时才重视,而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其岗位的重要性,在各方面注意公寓辅导员的选拔和培养,使公寓辅导员这一新岗位切实发挥作用,成为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4.2重视公寓辅导员身兼服务和管理的双重身份,综合其所管理公寓内住宿学生的人数、年级、专业等多方面因素,适当给予专门的岗位补贴。也可实行一人多岗制,一人可身兼公寓辅导员、公寓内党支部负责人、公寓维修负责人等多个岗位,根据岗位适当调整工资待遇。

4.3多方面拓展公寓辅导员的发展渠道。选拔人才是搞好公寓内学生管理和德育教育的首要前提,重视公寓辅导员,为其提供广阔发展空间是做好公寓工作的长远保证。鼓励、支持公寓辅导员提高理论和学术水平,攻读在职相关的硕士学位;设立公寓辅导员年度考核小组,由公寓管理中心专门负责对其工作进行专项考核,对考核优秀者给予一定的奖励。

参考文献:

[1]郭玲玲.高校大学生公寓文化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高教论坛,2006,(2).

[2]蔡海江,杨晓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的理论探索[J].台州学院学报,2004,26,(1).

[3]杨泽勇.高校公寓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岗位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9,(10).

辅导员队伍建设范文5

论文关键词:辅导员队伍建设;有效途径;大学生

在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才人强国的今天,高校毕业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应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才能在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建设中做出应有的贡献。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辅导员队伍建设状况直接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落实和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因此,重视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对一个高校的学生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部2004年16号文件使得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应及时予以解决和完善,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辅导员队伍遇到了新的挑战,主要是工作量增加,工作难度增大,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加重。目前辅导员队伍面临着精力不足、数量紧缺,动力不足、队伍不稳定,定位不明确等问题。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分析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加强和改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多数高校把与学生相关的事情都列为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上面千条线,下面辅导员一根针,结果是辅导员整日疲于应付永远也打发不完的琐碎事务,心力憔悴,根本无暇顾及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的提升,久而久之,辅导员热情和责任心减退,不能安心工作;部分高校仍没有辅导员序列职称评定、待遇、出路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导致辅导员对自身职业发展和前途缺乏信心。

(二)辅导员流动性大。辅导员流动性大是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家庭背景不同,受教育背景不同,不少“90后”特显其“非主流”特征,这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工作中日常事务多,过于繁琐,工作难度、工作强度、工作复杂程度都在增大,这使得一些辅导员难以承受沉重的工作压力而离职。其次,辅导员在职称和待遇上没有和专业教师平等起来,被别人称作是学生的“保姆”,这使得一些辅导员产生自卑感,看不到个人发展的前景,最终离开辅导员的岗位。再次,一些招聘进来的高校毕业生把辅导员工作作为跳板,以考取更高学历或公务员,或找到自认为更好的工作就离职而去,很多高校都存在“进得来,稳不住”的现象。因此,如何让辅导员“进得来,稳得住”就成了学校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接下来要探讨的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

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中坚力量。专业化已成为辅导员队伍发展的必然趋势,各高校应对其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和政策上的倾斜,使其把辅导员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做,从而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科学化发展。

(一)认识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高等教育中,辅导员是我国高校特有的角色,首先,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管理的主要力量,是最直接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学校和学生之间工作的衔接纽带,是学校和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其次,辅导员是学生“成人”教育的引路人。长期以来,高校在重视学生“成才”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成人”教育,致使社会出现对大学生“高分低能”和“素质低”的看法。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由过去的只重个人学业成绩向兼顾个人综合素质转变,学生教育正由过去的只重“成才”教育向兼顾“成人”教育转变,这种转变在警示我们学生的“成人”教育该重视了,同时,也给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的“成人”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时期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辅导员的思想素质和人格魅力在与学生长时间及近距离接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人”教育无疑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辅导员首先要认识到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意义之所在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二)进一步明确高校辅导员的定位和岗位职责

高校要从思想上提高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明确辅导员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明确职责,理顺关系。辅导员是按照学校党委、行政的部署在从事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思政工作者,而非一般的管理行为和教学行为的服务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高校首先要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把辅导员从学生“保姆”的角色中解放出来,使辅导员从日常繁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如客观的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辅导员负责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侧重学生的思想辅导和日常管理服务,理顺辅导员与学校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坚持各部门分工合作的原则,减少辅导员的盲目奔波,使辅导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情况进行研究,总结工作经验,从而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保证辅导员的工作方向和工作效果。

(三)进一步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辅导员明确角色定位、确立个人愿景,加强个人学习,不断创新总结、自我超越,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完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辅导员走入工作岗位需要快速成长,自身的专业背景与辅导员工作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工作经验缺乏,心理素质、工作技能、处事能力等多方面素质有待提高。学习,是成长的重要手段。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办公处理软件、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虚心求教有经验的老辅导员,弥补工作中的不足,掌握工作的方法,利用现代化技术(例如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网站,开通辅导员个人微博,可以增强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可以掌握学生工作中的工作技能。加强个人学习,促进团队学习,可以提升辅导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工作和思想教育的工作力度,使辅导员工作真正起到思想教育学生、管理服务学生的作用。个人学习是辅导员自身成长的必经之路,是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构建的重要途径。

(四)积极为辅导员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现今社会知识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辅导员所面对的是一个高智商而又充满好奇心,思想活跃的大学生群体,滞后的教育理念无疑妨碍了对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实现辅导员管理的专业化,学习上级单位和兄弟学校先进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是非常有重要和必要的。建设一个学习型辅导员团队势在必行。每学年抽出一定的时间鼓励辅导员走出去,“拿”进来的方式,学习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为辅导员队伍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管理。

(五)提高福利待遇“留住人”

辅导员队伍建设范文6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instructors currently face that, for the school, they are servants, for students, they are nannies. How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skills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related to the role transformation of every higher vocational instructor. This paper combines with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Jiangxi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refers to the opin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instructor team put forwar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combines with the management methods of excell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study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instructor team and it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Higher vocational instructors should be the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with High education background and skill, and also be the lecturers and technicians.

关键词:辅导员;定位;高职教育;学生管理

Key words: instructor;orientation;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tuden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1-0212-03

0 引言

近年来,为了适应现代化高职院校的建设,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与其他高职院校一样对学生管理实行辅导员制。学生管理实现了专业化与职业化,学生出勤和纪律性方面有了极大的改善。但是随之而来的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没有跟上改革的步伐。

本文从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出发点,制定辅导员的任职条件,细化辅导员的工作,健全辅导员的工作机制,对辅导员进行职业能力培训,引导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这五个方面进行研究和阐述,并以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为例,对该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进行研究。

1 当下高职辅导员的现状分析

1.1 大多数高职院校至今仍沿用“中职”式的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管理与对辅导员进行考核,管理机制的落后极大的挫伤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

辅导员在院方无非是学工处指令的执行者:考勤、体检、参加各类临时性的活动、搞卫生;教务处日常工作的执行者:收学生证、上传网上个人信息;还有各类任课老师的通讯员:换教室通知学生、换课通知学生。辅导员要每天疲于奔波各种职能部门下达的各种繁多的、重复性的工作,在工作中接受多头领导,与上级领导工作关系可谓“剪不断,理还乱”,这是辅导员作为佣人的真实写照。而在学生面前,辅导员要24小时在学校值班,早上叫学生起床,晚上督促学生就寝,半夜还要处理突发事件,平时遇到节假日还要批各种学生假条,并且督促学生及时返校像是一名合格的学生保姆。佣人和保姆戏剧性的概括了如今的高职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1.2 当下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模糊和队伍不稳定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有着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双重身份,一个辅导员往往带了150人以上的学生,高职学生自律性较差,辅导员既要从事各种行政工作又要教育学生,工作任务繁重,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也慢慢渐行渐远造成了心里恐慌,同时又对辅导员的前景不明朗,对职业身份缺乏认同感,所以多年轻人大多数都是以辅导员作为跳板,最后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与此同时,院校的有关部门往往会忽视辅导员的人员素质要求,将许多不适合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增加到辅导员的队伍当中,有的是政治素质偏低的,有的是年龄偏高的“万金油”,其结果可想而知。

1.3 目前高职辅导员的考核机制落后 辅导员现在的考核制度,在很多高职院校的每学期结束的时候都会有,但是实质上仅仅是停留在形式上的,缺乏健全综合的考核辅导员的制度,辅导员的激励机制不明显。

2 高职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中央十六号文件”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1]。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指出: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辅导员、班主任的选聘工作,必须坚持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标准,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中来。要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专业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2]。

所以说,辅导员在职务上属于管理岗位,但是角色与教师相比可以说是同等重要,是大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辅导员还需要做到公平公正,要关注贫困学生,及时要关注学生动态,了解学生为什么旷课、迟到,及时发现,并且排除,尽量做到“以人为本”服务学生。

辅导员要培养高职学生在校有个积极向上的态度。高职学生基本上属于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失败者,高职院校要转变他们在大学期间对学习的态度,难度可想而知。辅导员在新生进入大学校门开始就要做的职业引导,新生对大学充满了憧憬,一切都是新鲜的,没有一个朝气蓬勃的辅导员引领是带不好学生。

辅导员作为现在高校的一个高素质的群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他们的学历要求是仅次于教学一线教师的,而且高职辅导员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德育、素质教育,还要有“专业引导、技术指点”,所以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还应要大量引进有工厂实际工作经验的年轻高学历的工程师发现学生特长,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高职辅导员必须转变工作观念,要由管理型向多层服务型转变,学生工作者必须面向每个学生,尊重、关心、教育、引导好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3]。

4 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对策

新形势下,辅导员和学院管理部门之间,如何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如何保障教育质量,如何建立一种高效的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和辅导员考核管理体系,能让辅导员发挥其应有的职责,建设一支专业化与职业化的队伍。

4.1 细化辅导员工作 按照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把辅导员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辅导员和职业规划专业辅导员。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交给生活辅导员,而专业辅导员可以专心的辅导学生的专业指导和就业指导,避免由于单个辅导员工作范围过于宽泛,而无法准确进行角色定位。

4.2 健全高职辅导员的工作机制 高职院校要依据中央有关规定,健全工作机制,增强辅导员对本职业的归属感和认知感。把辅导员的思想政治,职业发展标准,任职资格条件,激励机制建立在“以人为本”上,建立健全辅导员的考核评估体系。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薪酬考核体系仅仅与学生上课出勤率挂钩,而没有一套完整公开的考核体系,高职院校一定要构建合理的辅导员薪酬制度,使辅导员的收入与付出成正比。对于学院领导一定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做,使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趋于科学较强的制度化、规范化、制度化[4]。

4.3 积极组织辅导员参加辅导员培训班,对辅导员进行职业能力培训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参差不齐,而学院又无法在短时间内招聘到符合要求的辅导员,所以如何培训现有的辅导员成为重中之重。

4.3.1 加强学院内部辅导员之间的交流 比如,每周二、周五下午为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各部门集体学习的时间,各系部一般会利用这个时间开系部大会,而各系部辅导员除了每月由学工处开展的月度工作总结上碰头,很少交流,基本上辅导员与辅导员之间很少有相互学习的机会。所以,笔者认为系部大会可以选择在周二下午举行,而学工处可以组织辅导员周五下午进行学习和交流工作作风,经验方法,对好的方法进行推广和应用。

4.3.2 为辅导员提供各种学习和深造的机会 组织辅导员参加省内每学期组织的辅导员短期培训班,和省内的各大高校的辅导员相互交流和学习,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辅导员外出挂职锻炼,在其他示范性的高职院校交流中,开阔视野,学习优秀的管理学生经验。并且鼓励年轻优秀辅导员提高自身业务和专业修养,对考取在职研究生的本科学历辅导员给予奖励和支持,以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和归属感。

对于新辅导员还要对其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系部党支部培养其政治素质,院学工处培养其学生管理能力,院团委培养其社团组织能力。

4.4 引导辅导员规划职业生涯 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决定了这支队伍是否健康,所以要切实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必须在辅导员的职称评定,业务晋升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①以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现任辅导员为例,有来自一线教师的讲师,有来自实训教研室的技师,有来自学工处的干事,更有来教务系统的工作人员,他们是否能一直从事辅导员工作,学院领导应让其从事两年之后,了解情况,及时做好排查和沟通,与辅导员商议是否继续留任,还是返回原有岗位。

②经过学工处与系部考察,对一部分适合长期进行辅导员工作的人员进行一个长期的辅导员职业规划。允许辅导员进行参评教师职称评定,制定标准,鼓励辅导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投入到相关的专业教学教改工作中去,甚至可以兼少量的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

③学工处要设置科研经费,鼓励辅导员申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教学教改课题的立项工作。既促进了学生管理工作,又使辅导员的教科研水平得到大大的提高,使辅导员作为一名高职教师具有持久动力。

走专业化和职业化道路,是辅导员的必然趋势,从普通辅导员队伍中选拔优秀的进行全面培养,再从中选拔骨干辅导员担任专业带头人,甚至是学生管理领导,从而实现辅导员的可持续发展。

5 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成果

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萍乡校区,辅导员一共5人,机电工程系2人,能源工程系1人,经济管理系1人,计算机系1人。表1从五个方面来说明研究成果。

6 结束语

高职辅导员不是佣人和保姆,应该是讲师和技师。高职院校辅导员应该说最理解也是最了解学生的上课情况,任课老师有任何学风和班风问题会第一时间和辅导员沟通,所以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了解,莫过于辅导员24小时的陪伴了,如何教学?如何教改?如何推进就业?莫过于有着企业经验和课题经验的高学历辅导员最有说话权了,所以高学历、有着一腔热情的年轻辅导员参与进行教学改革应该会成为高职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国发[2004]16号)[Z].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