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文1

【关键词】高一物理 学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26

物理课程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理科学生来说更是重要的科目之一,其在理综考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故此,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学好物理是学好理科课程的基础和前提。而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打好高一物理基础课程更是极为关键,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面对高一物理在学生高中物理学习中的重要地位,物理教师更应该重视高一物理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研究,切实做好高一物理的基础教学工作,为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面对新课改的要求,物理老师如何开展高一物理教学工作?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一物理课程对学生物理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高一阶段的学习既继承了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又开启了学生高中后期阶段的学习,因此,高一在连接学生初高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高一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想引领学生开启高中物理学习良好的开端那么就需要全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带动下,学生能够进行认真地学习甚至是主动的学习。高一阶段对学生进行课程兴趣的激发是十分必要的,那么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个较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最近几年我国在科技上的进步是瞩目共睹的,因此物理教学的课堂上永远不缺最前沿的案例,故将科研实例与物理原理结合起来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法,将我国科研成果与课堂知识充分结合起来,在新技术的讲解下密切联系课堂知识,帮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掌握物理原理,学习物理技能并充分感受物理这门学科的魅力,同时,借助生活科技,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的认识,引导学生学会将课本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于知识中观察生活,体会物理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学生对生活物理兴趣的浓厚必然有助于其物理学科的学习,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物理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可以将理论与科技结合起来,借科技激发学生兴趣。

二、注重基础教学

高一物理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阶段,此阶段与高三总复习阶段是有明显差别的。高三总复习要求学生对高中整个阶段所学习的物理原理和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运用,但是高一阶段并不对学生进行知识综合应用的训练,高一阶段只是要求学生掌握每一章节的基础知识,记住每一个公式,并学会将公式运用到习题的解答中即可,因此,对高一学生物理学习的要求即是要求掌握基本的知识。众所周知,高中学生的学业面临升学的压力学业负担重,而某些老师比学生的压力更大,其在日常的教学中忽视学生基本能力的掌握而过多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对学生采取揠苗助长的教学方式,往往导致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综合能力从而无法得到提高。因此,物理教师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应该注意基础知识的讲解,将公式推导过程与运用详细讲解给学生并结合具体的习题演练公式的运用,真正帮助学生掌握基础原理的内容。

三、重视实验操作

物理是一门与实验紧密同步的学科。在每一个知识点的原理下都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或通过实验来总结规律。可是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实验的作用,而在高一打基础的阶段是不能忽视实验的作用的。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书本知识进行验证,而且还培养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现实是某些学校没有自己的实验室,有些学校即使有实验室,可是只是一个摆设,设备落后,仪器短缺,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动手操作的需求。高一物理课程中不论是力学还是电学的知识原理都可以在实验室通过设备来验证书本里的理论或是通过实验让学生总结规律。学生通过实验亦能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降低其物理学习的难度。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全面的了解书本知识,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我求证,自我发现的良好习惯,而这种动手求证和动手操作的习惯为学生自主创造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一物理的教学中,物理老师应充分重视实验的作用。此外,针对学校实验室设备不完善或是物品短缺等方面,教师应该负起责任,主动与教学主任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条件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科学进行习题练习与测试,及时反馈与总结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文2

在上高一物理课的时候,课堂笔记内容应该记什么,要怎样做好笔记才好?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物理笔记记什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高一物理笔记记什么

1.记好物理知识的提纲

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那么多,全部记下来没有必要,上课时又疲劳又紧张,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老师讲的问题,其实提纲是一堂课的骨架和脉络,它反映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结构、系统和要点,老师一般都要板书出来,记提纲可以条理知识,巩固记忆、笔记时要边记边体会,力争不重不漏。

2.记录物理实验现象及其本质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这些实验能直观地反映物理规律,因此,观察并认真记录实验中的正常现象,有助于迅速正确地理解物理规律。当然,实验中的意外现象也不可忽视,它或许是你迸发灵感的基点。同时,力求认识现象的发生本质,沟通和理顺各现象间的联系,明确记录其实验结论。

3.记录物理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每节物理课都有学习的侧重点、难点和疑点。因此,应注意老师的启发诱导、分散讲解和设疑讨论,根据教师的阐释和板书,有条理、有针对性地整理在课堂笔记中,同时,要把课堂上一时没听清或没听懂的内容记下来,课后和老师商榷,这将有利于拓宽自己的思维空间。

4.记录物理中注意、说明和要思考的内容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常会说“注意”,提醒学生易上当、易错、易误解和易产生错觉的问题,通常用“说明”二字交待特殊形式和现象、特定条件和结果、特别问题及原因,以及以课外作业的形式留给学生讨论、思考、观察的问题,这些都是透彻理解和全面掌握物理规律的关键点。

5.记录思路、方法、小结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会不断地介绍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技巧。笔记时要侧重记下分析的关键依据和思路、解答的步骤,并归类掌握,使解题有“规” 可循,有“法”可依,便于总结各知识点、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使知识、思维网络化,这对综合复习、提高解题能力大有益处。

除了以上几点外,同学们还应提高自己的笔记速度,学会用最简单的缩略句表达一个复杂的内容。一堂课后,抽一点时间整理一下笔记,该补充的就及时补充,该提炼的就写上批语,这对强化当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及时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

高一物理必修一笔记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1、参考系: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①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②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③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注】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

(1)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2)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3)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4)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

(1)若a 与V方向相同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增大。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文3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7-023-01

高一学生第一学期对物理普遍感到困难,觉得和初中学习反差很大,甚至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学习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直接影响了物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究其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一高中物理逐渐从初中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越来越弱,造成学生理解的困难,例如加速度概念的建立,相对于路程速度等概念在学生生活中遇到的要少的多,再如静摩擦力的接触已经不再显性、直观,使学生缺少相应的生活经验支撑,而对力和运动的关系,更需要推理得到,与生活中的感受似乎相反,往往难以理解。二数学知识的大量运用,使学生感到运算困难,例如三角函数、正余弦定理、矢量的运算缺少相应的铺垫,应用不熟练,造成困难。三是习题缺少相应的分层和归类,题型难度、跨度较大,有时把高三复习的一些习题不加选择的放在高一,无形加重了学习的难度。同时涉及同一知识点的方法可能千变万化,感到无所适从。四是学习方法及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仍依赖于老师的讲解,缺少独立思考的习惯,总想死记一些现成的东西,不善于分析推理,一遇到困难就浅尝辄止,同时对学过的东西缺少回顾,导致一听就懂,一放就忘,一做就错,一见就怕。结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要化解上述困难,也需要打一套组合拳,综合治理,具体做法如下:

一、尽力丰富对物理学习的直接体验,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理解力

创设问题情境,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其中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遭遇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同时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包括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

二、高一学习要放慢节奏,低起点,小步子,勤反馈,多总结

高一教学,在运动学一章,学生对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掌握,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对每一个公式,要搞清来龙去脉,先分类训练,再综合应用,要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尤其要注意教学的层次性,区分高一和高三对能力的不同要求,逐步深化,要善于取舍。切不可一步到位,让学生无所适从,在一开始就失去对物理学习的信心。同时加强规范性要求,如写好已知,注意矢量的正负,单位换算等。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做适度的补充和练习。例如图象的斜率、截距、面积代表的意义,矢量运算等可和数学老师商量通过专题加以强化。对习题加以归类,既要有以知识点为基础的归类(此类适合基本概念的理解),又要有以方法为基础的归类。例如整体法和隔离法,临界问题,极值问题,图像问题等,使学生做题时一用就灵,增加其自信心和探究的欲望。

三、要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关键是要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踏实的学习作风

有的同学不拘“小节”,轻视解题规范,不肯画受力分析图,不肯写分析物理过程文字,对数学解不加讨论,符号乱用等等;有的同学轻概念重计算,把物理题做成数学题;还有的同学不重视实验,不重视联系实际的物理问题……,有的同学平时不爱动脑筋,动不动就问人家,甚至抄别人的作业,长期下来,脑筋就像生了锈的机器似的无法开动;有的同学片面理解“减轻负担”,浅尝辄止,容易满足于一得之功、一孔之见,怕攀高峰,胸无大志;这些都是学好物理的拦路虎,不克服不良习惯就无法具备良好的物理素养,缺乏坚强的信心和顽强的毅力是无法攀登科学高峰的。教师要给学生做好示范,指导学生认真审好每一道题,把题目中的文字表述准确,迅速地转化为物理图景,认真画好每一个受力分析,能把较复杂的过程分解为几个简单的过程;认真对待每一次错误改错,在做完一道题后,想一想在思路上、解法上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和其他习题有什么共同的规律,有哪些不同之处;能否一题多解,这样才能防止低效率的重复。注意复习回顾,温故知新,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初始学习知识遗忘很快,短时间经过重复,可以达到长时间记忆的效果。因此形成良好的复习习惯,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使学生有机会思考,鼓励学生自己去找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味的贪多求难,而是要创造机会,让学生思考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

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注意非智力因素的调动和培养,树立自信心,克服畏难情绪,排除自卑心理。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一方面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不够,把失败归因于努力因素,同时还要对他们的努力给予反馈,使他们不断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教师也可以讲述一些勤能补拙的物理学家的故事,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总之,尽管高一物理学习难度较大,但切不可指责学生,题海战术,而应认真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坚持引导,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文4

1 把握初、高中教材的特点,进行新旧知识的顺利的同化

初中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教材编排了很多观察与实验的内容,并配用具体而有趣的插图,对物理现象和规律一般只做定性说明.而高中物理教材所用的语言较抽象和复杂,以叙述为主,兼有议论,实验,并配以阅读,思考,练习,形式相对简单枯燥.且高中物理每节的内容较多,描述方式有文字法、公式法、图像法,它们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对同一物理现象或规律从多个侧面观察它、研究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式的要求大大地提高和加宽,对它们的理解需要学生高度的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学生就会因为难于理解而丧失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其在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中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

2 加强直观性教学、尽量把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生活化

针对学生在学习的内容、容量、思维和学习方法上感到不适应,建议要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离开了实验必将寸步难行,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实验教学,特别是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课本中有不少的探究性实验.这些探究实验要充分重视,让学生先做实验,然后共同讨论,从分析实验数据入手,寻找物理规律,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教师应自觉地进行“角色换位”,扮演学生角色,多用学生的心态和眼光去审视所学内容,与学生一样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将物理知识的学习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是鲜活的,从而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形成间接经验,达到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互促进的效果.如摩擦力方向的判定是高一物理教学的难点之一,分析在骑自行车时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时,我让学生体验,将自行车前轮支撑离地后只剩下后轮,用力蹬脚踏板,后轮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学生轻松地得出答案并深刻掌握住了.再比如讲绳子上力的分解时,教师能让所有的同学都按照课本P66页图2-6-12(教科版)这样的图示亲手做一做,估计这个难点再也不会困住学生了,同时还加深了对力的作用效果来分解力的理解.如果我们平时都能多将一些复杂、抽象的问题化为简单、直观的,那么这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感觉物理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而是有趣有味的了.这也是发挥高一学生形象思维优势,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3 数学能力要求的提高和相关知识的补充

初中物理只需要简单的四则运算,而高中物理运算方式多样,例如s-t图象和v-t图象中斜率的概念、矢量的合成分解问题中经常用到三角函数,力的平衡问题中经常用矢量三角形,直角坐标系和方程.高中的物理规律除了用数学公式表述外,还很偏重于用图象来描述.如运动学中就常用到s-t图象和v-t图象,虽然很直观但学生对此一时很难适应,并且对于这两种图象的图线的理解容易混淆.尤其让高一新生难以理解的是极限思想,例如瞬时速度的定义和矢量正负号不代表大小而是代表方向,这些知识高一学生尚未学习,所以对他们来说很难真正理解.针对高中数学知识的内容没有跟上高中物理新课程学习的需要,存在脱节的现象,建议进行知识上的复习与补充,让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4 加强学法指导,减少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常常是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解题就错.做错物理题可能原因是:粗心,概念混乱,考虑问题不周全或者是拿到一道题根本无从下手.而学生最怕的就是拿到一道题不知从哪入手,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同学们在紧张而又浮躁的学习过程中仅仅注重公式的记忆和简单的套用,而忽略知识点之间内在的联系,其导致的结果就是同学们虽然会做题,但是对知识似懂非懂,一旦遇到复杂的问题,或者对能力要求比较高的题目,则显得力不从心,无以为继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减少他们各自的学习的差异性.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阅读物理课本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挖掘提炼,包课本中的图象、插图.阅读材料、注释也不放过,更重要的是阅读教材时,要边读边思考,对重要内容要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

指导学生听课.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听教师的讲解,听同学的发言.要听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听公式、定律的适用范围,听解题的方法和思路.自己懂的要耐心听,不懂的要仔细听,还要动手做好笔记.对于女同学要经常提醒多动脑,多抬头听,而男同学则是多要动手记.

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如果课后不及时总结,掌握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的,就不会形成“知识串”,且容易遗忘.总结也有多种方法,如每单元总结、纵向总结、横向总结.不论哪种方式总结都要抓住知识主线,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

指导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和方式.平时作业当中会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做的目的不言而喻,就是为了学以致用,对知识加深巩固.作业上每一题都要认真做,而且要尽全力将每一道题做会,这样能培养学习的自信心,自信的积累是源于将一道道题攻破之后的瞬间的成就感.做题时不要担心做错,物理习题最怕的不是做错,最可怕的是错了以后,还不去解决,只要学生认真解决习题中出现的问题,那就是进步.所以对待每一份作业都要态度认真,无论是简单的,还是难的,通过作业来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作出改进这是才最关键的.

对于基础较差、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我们教师平时应多一些关心,多一些鼓励,作业评讲多一份细心,对他们进行个别的查遗补漏,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进步的成就感.

5 调动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文5

在现实中,许多学生不重视习题课的学习,而有的教师也不注重习题课的教学,把习题课当成了对答案,这样就失去了习题教学的功能,浪费了学生的时间。而习题教学又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中,没有把握好习题教学,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会得到提高,达不到查漏补缺的反馈目的、巩固旧有知识、深入理解、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的效果。

一、物理习题的选择

为了发挥出物理习题在教学中的作用,怎样选择恰当的习题是首要的工作。在具体选择习题时应依据:教学的需要,教学原则和练习的目的。而且,所选择的习题应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1.典型性。从发展学生智能的需要出发,典型性的问题应在内容上或方法上都具有代表性,应能反映重点概念和规律的本质及其特征。在保证基础知识覆盖率和重点知识重复率的前提下,遵循“少而精”的原则要对各种类型的题目进行严格筛选;适当控制题目的数量和难度。

即让学生逐步建立物理模型,将一个题解会了就可以完成一类题;形成模型化的解题能力。如高一物理的平衡问题中在竖直墙壁上挂一个球,分析它所受的力并计算。这道题我们就需要运用受力分析,正交分解,列平衡方程求解。而对斜面上的竖直挡板挡住小球、三角支架等三力平衡问题都可以举一反三,让学生触类旁通。

2. 启发性。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培养定势思维的同时,更要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为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让学生在知识点和思维方法上,都有所启迪。只有这样,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才会有整体性提高。

3.实效性。习题的选取和讲解都需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找出易错点。针对教学和学生实际,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通过习题加以训练。

在运动与力的关系中,学生不自觉的就会被一些错误观念所牵引;如一物体以初速度V0滑上反向以V运动的传输带,物体沿原来的方向飞出离开传输带,现在增大传输带的速度V,则物体离开的速度会怎么变化?

我们要让学生明白物体速度是因为什么原因变化的,其决定因素是什么;在实际事例中,摈弃错误认识,达成正确的概念和认识。

4.实用性。习题的选择应该从实际问题出发,要注意把理想化模型同实际问题密切联系,理想化过程与实际物理过程有机结合。只有这样,物理问题才更有实际意义,学生才不会觉得枯燥乏味。

二、如何上好物理习题课

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在处理例题和习题时,切不可把其简单化。不能就题而题,养成学生只求答案,只知道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也不去问为什么的错误做法。而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以课本例题为主,并在其基础上,使之延伸、拓宽或加上辅的问题。只有深入挖掘出教材例题和习题的潜在功能。因此在讲解具体例题时,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基础,讲求方法。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能够完成基本的练习;应该在现实掌握基本概念、规律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训练,让学生明确:任何一个概念,一条规律在运用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要确定问题的研究对象和抓住物理过程的基本特点。要让学生明白,物理很简单:就是画一画,写一写,算一算。

2. 培养思维,形成思路。运用思维变式解决问题,主要表现为探索多种方案或寻求多种途径。其显著特点就是求异性和多样性。

(1)多角度地处理问题能促进思维变式的发展。运用多种规律处理同一问题是培养思维变式的有效手段。例如,一个滑雪人从静止开始沿山坡滑下,山坡倾角是30°,滑雪板与雪地的滑动摩擦系数是0.04。求5.0秒内滑下的路程。该题可以采用多层次处理。而且,不同层次处理应遵循着相应的思维程序。

第一个层次,讲新课后,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第二个层次,学完动能定理后,再用动能定理解答。第三个层次,学了动量定理,再应用动量定理重解此题。第四个层次是复习时的综合性应用。

通过三种规律分为四个不同层次的运用,沟通了前后知识,发现了其间的内在关联,也就培养了学生选择和总结一般的解题策略和思路。这样,既可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信息大量增殖,又可开拓思路,有助于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思维习惯。学生善于运用思维变式去分析和研究问题,从而形成正确的解题策略与思路

(2)逆向思考问题有利于思维变式的深化。需要运用不同手段进行操作,通过比较不同方法的共性与特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从而使思维变式进一步深化。

(3)类比方法的运用加速思维变式的升华。借助物体在重力场中的运动,类比带电粒子在静电场中的运动。发现两者可归结为同一物理模型。因而,就使学生对这两种场中的运动本质特征的认识有了新的高度。通过类比,比出运动特征;通过类比,比出运动规律;通过类比,比出分析和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3.有目的地进行规范化训练。从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往往只急于寻找答案,缺少必要的物理理论依据的思考,忽视了解题思路与要求的规范。从而出现各式各样的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不习惯于分析问题的物理图象或缺少有序地规范化训练。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文6

关键词 物理 教学 反思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

我觉得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

一、对高一新生学习物理概念引导的反思

高中的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同时高校要求选考物理学科的专业占的比例相对较多固然是个有力条件,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客观地分析,教学的起点过高,“一步到位”的教学思路是导致学生“物理难学”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高一年级的物理教学首先是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这个大的台阶,其次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如果我们作为引路者有意识的降低高中物理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哪怕先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好学”的假象,我们都是成功的。

二、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时,如果对 “相对”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错误的现象;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物理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第二,学生的参与意识强,主体作用明显,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物理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

四、对训练方法的反思

第一,解题要规范

物理是有着严密逻辑体系的学科。解题(特别是计算题)需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对高一的新生一开始就要特别强调并逐渐养成解题的规范性。

第二,训练贯穿教育全过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对于物理,习题教学是学习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加深对所学感念,规律的理解和记忆的不可或缺的步骤,也是深化知识,构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的重要途径,是促成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必经之路。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由原来的覆盖题型、重复不断的模仿练习转到以问题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渗透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抛弃“填鸭式”,创设一种问题情景,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或实验中的问题切入,吸引学生去思考,以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对问题的初步分析,“发现”新的知识,产生新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教师代表不了学生,学生的能力必须在亲身的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

第三,训练扎实,具有基础性、针对性、典型性和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