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范文1

英语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在我国农村小学中的需求表现的尤为突出。目前我国农村小学英语课程资源总体开发利用效率非常低,主要为一本书、一张嘴和一块黑板。同时,英语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得不到农村小学校内的有力支持,与之相配套的英语教学设备与书籍资料配备不足。对于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师,虽然他们已经意识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但是因为教师数量匮乏,导致他们工作精力有限、压力过大,参与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积极性并不高。此外对于学生,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导致他们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造成学生生成性课程资源的缺失。因此,农村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农村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英语教学资源的不足

由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当前所利用的教学资源大多只是教科书、教参、录音机、挂图、简笔画等,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也只是单一局限于英语课堂听讲和机械性地做练习、连对话、背课文和抄写单词等。同时,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创设的情景也一般是缺乏生动性,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这既不能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增强学生的理解性。

(二)教学、学习时间资源的匮乏

一般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一周课时为五节,课时量较少,同时还会受到其它如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的影响,这就使得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师往往无法按时按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此外,由于受到农村生活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学生在放学回家后都无法及时地完成课后英语学习任务,而是暂时放下书包帮助父母做农活,或是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

(三)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的缺失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资源不但不足,而且也无法做到创造出更多的有利条件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目前,有很多的农村小学缺乏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工具和方法。比如,许多农村小学虽然连接了因特网,但电脑设备已经陈旧过时或是损坏未修,这就使得多媒体教室形同虚设,英语教师在网络上下载的优秀课件,生动先进的学习资料都无法向学生们展示。

三、农村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在新课改下的对策探析

(一)充分利用和丰富校内资源

1.加强教师认识水平和自身素质培养

在农村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教师资源占据了主要的位置,应该受到高度的重视和充分的利用。每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必须提高课程资源意识,增强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同时,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本人,都要极度重视英语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具体表现在:在周末、假期时间对英语教师进行培训,可以邀请特级教师或相关专家来开设讲座,也可请外教进行专门的语音训练或口语强化培训;对教师的培训必须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与英语教学的特点相结合确立相关课题,通过组织教师共同研究总结,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教学素质;学校还可以尽量创造条件给英语教师开方便之门,鼓励他们继续进修深造,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历和专业技能。

2.大力开发学生的认知潜力资源

对于农村小学学生来讲,其实没有好生差生之分,他们各自都有各自的优点,都有着宝贵的学习潜力资源。比如,英语教师可以经常根据教学要求,让擅长绘画的学生画一些图画,用以创设情景。学生的画比起教学挂图、幻灯片更能符合他们同一年龄段的心理特征,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认知潜力。同时,对于英语学习认知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根据教学情景设计要求,让他们在课前练习并在课上表演情景对话。这种情景对话表演,能充分解决实物和图片教学单一、静态的难题,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理解。

3.有效开发班级环境文化资源

班级环境文化资源的能否得到有效的开发,最主要的是教室环境的建设是否完善,这也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来源。首先,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室里的一切物品都能够成为学生们口语的最佳练习对象,也更能激发他们用英语说话的兴趣;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创设英语公告栏、英文版黑板报、英语宣传画、英语图书角、英语学习角等,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习英语的地方;最后,英语教师还可以在课间或午休时间,给学生播放英语歌曲、诗歌片段,让学生们彻底地融入英语的生活中去。

(二)积极开发和引用校外资源

校外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平时如何注意收集、积累校外所有存在的英语资源,例如校外马路上随处可见的英语广告牌、电视上的英语广告词、商品的英语说明书等。当学生们接触到一些陌生英语单词或词组时,英语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查阅英语词典自学,找一个记录本每时每刻将这些单词记下来,然后再询问老师,并定期在班级交流。

学生家长也是农村小学英语课程校外资源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当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新的英语单词或是学会新的英文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向家长展示,这样学生不但在课后能再一次巩固当天所学的英语知识,家长也能开心地看到孩子在英语方面的发展,从而会在物质、精神上支持和鼓励他们继续学好英语。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范文2

一、有关我国小学英语课程发展的规定

(一)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教学安排

依据教育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要求,小学英语课程开设的起始年级为三年级,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应遵循长短课时结合,高频率的原则,保证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活动,三、四年级以短课时为主;五、六年级长短课时结合,长课时不低于两课时。

(二)关于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国家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首先,在小学英语课程设置内容方面,根据《课标》要求可以按照话题、功能、任务、结构这条主线设计,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歌谣和歌曲的输入以及TRE、游戏、对话等多种语言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自然真实的语境中感知、模仿、体验、习得英语单词和句子,以完成规定的课程之后获得基础性的语言知识,形成正确的文化意识与价值观,最终激发和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智力。另外,《课标》对教师的课程观念、教学目标与方法、教育角色、课堂管理、教育评价以及指导学生学习策略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重庆市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落实情况的调查结果与讨论

(一)小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状况

我国小学英语课程设置在宏观上体现了课程的合目的性、合科学性以及合发展性三大特征。合理的课时设置与科学的学程安排是《课标》得到较好实施的主要环节之一。国家课程计划,但城市与农村在课时设置和课程开设年级上体现出明显的差异。

分析与讨论:

首先,城乡小学英语课程设置两极分化严重课时不足,教学安排不合理。表1的调查情况显示了重庆市农村学校每周开设英语课为两节的学校比例为54.60%,高于城市学校的比例,而开设3~5节英语课的学校比例是29.13%,明显低于城市的比例,可见农村的小学英语课时设置相对不规范,近一半学校的周课时数低于三节,完全没有达到国家课程关于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时数的规定。农村地区课时设置不规范的状况使得英语课程开设流于形式。教学时数低频率以及不合理教学安排使得小学生低频率接触英语,同时语言知识低频率的重复不符合小学生的记忆规律,影响了英语课程的学习效果,这就违背了小学英语高频率教学的原则。

其次,课程设置的起始年级不一。重庆市农村一年级开设学校比例仅为1.42%,与主城区的开设学校的比例形成鲜明的对比。不规范的英语课程设置起始年级导致了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也使得小学与初中的英语教学严重脱节。调查发现,师资紧缺和学校领导对英语的重视度是小学英语课时设置不合理的主要因素。而师资匮乏的状况与学校领导对小学英语课程领导意识的模糊成为了各地规范合理的课时设置的最大障碍。

调查结果:重庆地区小学使用的英语教材种类单一,课程内容的设置不符合当地教学情况,忽视了学生自身的语言水平与心理水平。

分析与讨论:

首先,学校教材选用的种类单一,教材内容不具有生活化特征。

重庆地区小学使用的英语教材种类单一,各区选用一种教材的学校比例占67%,而同时使用两种教材的学校比例占4%,另外没有选择固定教材的学校比例为29%。而教材种类主要限定在PEP教材、新标准英语教材、重大教材版这三种。在课程内容设置价值取向上倾向于对小学生基础性知识的训练,忽视了对小学生智趣性和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另外,多数学校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发现材料选择不具有生活化特征。内容难度太大,教材编排体系不合理,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水平与发展顺序。

其次,课程内容的设置与编排体系不符合当地学生的语言水平与心理发展水平。在对重庆市24个区县的调查中发现41.7%的学校选用的教材不符合学生的真实语言水平,不切合当地的实际教学状况。大部分教材难度过大,超越了小学生自身的语言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而语言材料选择的难度与教材编排体系的复杂性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繁重的课业负担。同时,各年级教材跨度较大,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并且随着教材跨度的扩大,这种两极分化在各年级形成恶性循环。

(二)教师对《英语课程标准》的执行状况

教师是执行《课标》的主体之一,肩负着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的重任。直接影响国家课程计划的落实。本研究主要从教师对《课标》的课程目标的关注、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指导、对学习评价的实践三个方面进行调查以了解教师执行《课标》的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教师对《课标》的具体课程目标的关注有所转变,但是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严重缺失,教学评价方式与手段单一,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与兴趣。

分析与讨论:

1.教师对《课标》的课程目标的关注度失衡。 《英语课程标准》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清晰地阐述了小学英语课程的目标,为教师指明了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通过访谈发现,从重庆市小学英语教师对课程目标的关注点在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上,较少关注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88.8%的教师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过程。

2.教师对学生学习策略指导的缺失。《课标》在二级目标里对小学生基本学习策略进行详细的阐述,要求教师从这些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在此方面的调查中,数据显示了教师进行策略指导的百分比:“经常”占30%,“有时”占55.4%,“偶尔”占13.7%,“从不”占0.9%,可见50%以上的小学英语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缺失,这表明了大多数学校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使得教师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势必造成各类学生学习过程的异步现象和学习效果的偏差,促使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

3.教学评价手段与方式一成不变。《课标》对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评价做出了说明,要求教师在不同学习阶段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对重庆市

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评价过程的调查中发现,99%的教师采取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铺的评价方式,评价活动包括平时测验、日常家庭作业、教师课堂观察记录、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生日记等。这些方式与活动反映了评价的单一性。其最终产生的效应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启示

调查结果显示了重庆市小学英语在课程设置和教师执行相关规定方面与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存在很大的差距。该市各地今后在落实课标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以下两点:

(一)遵循儿童认知阶段性特征,设置合理的课时与课程内容

人的认知过程、心理发展需求与其直接经验相关。“学校的课程应该以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和特征为基础,以追求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课程应使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发展。”学校课程的选择与设置要关注的是学生直接经验与认知、情意的和谐发展,因此学校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从儿童的经验和能力出发,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考虑儿童的兴趣、需要和经验。布鲁纳提出,“课程设计、编写教材应重视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或原理的连续性”。这说明课程编制既要符合知识的逻辑顺序,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因此,学校在语言材料的编排和选择上应当认清儿童认知阶段性特征,遵循小学生心理逻辑顺序,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可接受性的原则来进行设置内容。各地各校还有待于加强对课程内容的设置进行规范管理,以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管理体系。

(二)教师要正确理解《课标》,准确执行相关的教学规定

教师首先应当认真解读《课标》,处理好语言、文化与情感三者之间的关系,课程观念要逐渐从以往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转移到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相结合,从重视机械的语言基础知识输出与操练转移到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跨文化意识;其次在指导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形成一套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训练与指导的科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另外教师应当扩大评价活动的范围,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如:讲故事、表演、墙报设计、演讲、教师课堂观察记录、学习档案、学生日记、课堂学习活动评比、日常家庭作业以及期中期末考试等以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范文3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要创设良好的英语课堂氛围,教师首先要有较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在教学中用流利的英语进行教学,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英语教师其实也是艺术的化身,在教学中运用丰富的表情动作和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听、说、做、唱、玩、演。例如在教学“happy\sad\tired\angry”几个单词时,教师做出相应的表情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很快地领会它们的意思。在教学韵句和歌曲时把准节奏、配上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课堂气氛便不知不觉地“活”起来了。此外,游戏、讲故事、表演、竞赛等方法也是有效的教学途径,使学生处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刺激的氛围中,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大大加强,学到的知识记忆得特别牢固,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二、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是“任务型”的教学途径,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运用任务的:在教学Greetings和Introductions这两个模块时,我除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已学的句子和同学打招呼、互相介绍之外,还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看有关电视学习。在教学“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 ?”这两个句型时,我让学生列了一个调查表,利用课余时间去询问他人的姓名和调查他人的年龄。一段时间后,我发觉孩子们都很热衷于这项活动,而且每次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有时还会给我带来意外的惊喜。实践证明,任务型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是可行的。它能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真实的任务中去,让学生在用中学,从而使学生在做事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英语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英语课也变得实而不浮了。

三、合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

在国家新颁发的《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小学英语教学应尽量采用多种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录音机、VCD机、广播、电视、网络等设备和技术,创设良好语言环境和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可以促成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如:用计算机播放伴有声音的动画:场景一――天空晴朗,阳光明媚。How’s the weather today? It’s fine today.场景二――外面下着雨,行人都打着伞。How’s the weather today? It’s rainy today.计算机动画创设的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其学习的趣味性。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还可以比较容易地突破教学中存在的重难点,例如“Shall we go out for a picnic ?”这一句是整个教学的难点,教师讲授“picnic”一词若用英语解释为“a pleasure trip in which(cold)food is taken to be eaten somewhere in the country”更是难上加难,而用体势语也难以释解。这时我们运用多媒体设计制作了这样一段动画:在一个天空晴朗、阳光明媚的日子里,Kate 对妈妈说:“Shall we go out for a picnic ?”妈妈回答说:“Yes,why not?Let’s go and tell your Dad.”而后全家乘车来到郊外,在草地上野餐。这样,学生很快就明白了“picnic”的意思,教学难点就迎刃而解,给学生的印象也非常的深刻。因此,我认为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全面提高小学生英语能力的有效手段。

四、注重评价方式和技巧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评价也是一门艺术,好的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更能积极大胆地活跃于课堂。评价的方式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与他人、小组评相结合、等级与评语相结合等,在教学中要灵活的使用。这样,对学生的评价才是全面的、合理的。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范文4

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版》),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科课程的性质、学习内容和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所应达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学习策略、文化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体现了国家对中小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的要求。

《课标2011版》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从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四年级完成一级目标,六年级完成二级目标。这样的要求只是概括地陈述了学段目标,并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对各年级学业水平的具体需求。北京市海淀区作为课程改革试验区,在2001年就开始从一年级开设英语课程。《课标2011版》及其相关文件中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一年级起始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应如何设置各学段的课程目标,使得海淀区各小学对低年级开设英语课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直没有政策性的依据。此外,《课标2011版》对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等目标的描述比较粗略,缺乏具体内容的体现,教师难以把握,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容易被忽视。因此,学校、教师和教研部门在课程改革实验的推进中,一直存在着对英语课程标准如何进一步深入理解、细化研究与执行的问题,亟须对基于区域实际的学生学业标准的研制。

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解决学科基础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北京市教委在2014年11月和2015年7月相继颁布了《北京市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改进意见》(以下简称《改进意见》)和《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以下简称《课程计划》),再次彰显了“优质、均衡、公平”的北京理念。为了引导和帮助学校和教师准确领会文件精神与理念,切实保障英语教学改革理念的落实,海淀区从区域层面也需要结合实际制定落实方案。

综上所述,海淀区基于区域教学实际,对国家课程标准进行细化研究,制定《海淀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英语学科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以下简称《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是非常必要的,是有关教研部门非常重要的职责所在。

二、学业标准研究的意义

学业标准是对学生在不同学段所应学的内容(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进行描述,涵盖了学习内容标准和学生表现标准,它明确地告诉教师,学生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之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够做什么。学业标准是从学生健康发展和成长的角度制定的,因此,研制学业标准首先要研究学生。研制学业标准有助于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更顺应学生的成长规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科学、健康地达到标准,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推进学科素质教育。

《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的研制借鉴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基于《课标2011版》理念的指导,对课程标准内涵进行解读、丰富和细化,使之具有区域本土特色,贴合实际教学情况,从而能真正地服务于学校、学生、教学,使教师教得明白,学生学得明白。

《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的研制为海淀区的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具体依据,对教师日常教学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也为评价海淀区小学生的英语学业水平提供了可借鉴和参考的标准,促进了海淀区小学英语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及教学反馈系统的进一步完善。

此外,在研制和实践《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的过程中,许多学校和教师参与其中,他们全面、细致、深入地研究课程标准、学生的发展、学科教学本质,通过实践验证理念与理论,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锻炼出了一个个精于学科教学的教研团队,确保了海淀区的教育优质化。

三、学业标准研制历程

《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的研制是基于《课标2011版》、北京市《改进意见》和《课程计划》等有关文件,参照海淀区各小学所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一年级起点)》(以下简称人教版《英语》)的教学内容,依据海淀区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有文献和有实证依据的调适。

(一)学习与调研

在课题组整体的安排与统筹下,小学英语子课题组进行了文献资料的梳理和学习。课题组再次深入研究了《课标2011版》、北京市《改进意见》和《课程计划》等文件,认真学习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和儿童心理学等理论,调研海淀区不同区域教学的实际情况,收集来自一线的教学经验与案例,梳理人教版《英语》教材的体系与内容,并搜集国内外与英语课程标准、学业标准相关的资料(见图1),为《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的研制提供了素材与参照。

(二)设计总体框架

在历经多次对标准维度、结构及重点内容的调研和集体讨论的基础上,课题组确定了《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的总体框架,以课程标准解析、学业标准、教学关键问题及指导、教学案例四部分作为突破和探索的核心内容(见图2)。

(三)学业标准研制思路

1. 着力体现能力进阶,增强学业标准的可操作性

海淀区小学英语学业标准的维度与《课标2011版》的目标维度一致,即:学生基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综合发展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其中,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四个方面,在结合海淀区实际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将课标的一、二级目标细化为六个年级目标,提出具体年级要求。课题组对学习能力水平分层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尝试。通过明确学生学习后形成的能力表现的行为动词和针对具体教学设定学习任务的方式,着力体现学生学业水平的进阶,增强学业标准的可操作性。此外,学生有效学习策略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因而,学习策略发展目标以学段制定,即:将课标二级的学习策略目标细化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目标。

以阅读能力为例,《课标2011版》对“读故事”的目标描述为:

<一级>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

<二级>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表1呈现的是《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中各个年级对“读故事”学业标准的进阶描述。

2. 全面体现英语课程价值导向,强调人文性课程目标的落实

《课标2011版》指出,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性质,强调了除英语语言能力之外,学生的思维能力、文化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策略等也是英语学业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无论是国家课程标准还是北京市的相关指导意见,均还没有明晰的、显性的、依年级或关键年级呈现的人文目标标准。《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在此进行了探索和突破,通过年级学业标准、教学关键问题及指导、教学案例等予以重点强调,帮助教师将人文性课程目标落实在日常教学中。

(1)年级学业标准

融合语言知识、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维度,与具体教学内容无缝衔接,以话题形式呈现内容标准,并渗透跨学科能力、学习策略和方法,使英语学习切实融入学生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避免人文目标“空、泛”的问题,便于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落实(见表2)。

(2)教学关键问题及指导

在教学关键问题与指导部分,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人文性学科特征”作为首要关注的问题,分别从“加强自身修养,注重人文素养的提高”“转变观念,教学目标要指向教学内容的人文价值”“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要关注人的发展”“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尊重差异,多元发展”等方面探索人文性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和方法,力求引领教学改进方向,实现课程目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转变。

(3)教学案例

在教学案例部分,借助插评和评析对如何关注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如何通过有效设问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或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如何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等进行标注和深度解读,以指导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因材施教,推进学科素质教育,切实减负。

3. 具有鲜明的小学英语学科特色,充分发挥学业标准对于教学的指导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应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础能力,所以,“遵循儿童语言学习特点和规律,明确反映英语学科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中的作用”始终是《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研制的基本出发点。基于此,课题组组织一线骨干教师结合所研制的学业标准,又研究了教学关键问题及指导、课堂教学实例和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为教师转变理念、落实标准、践行北京市《改进意见》和《课程计划》等提供方法指导和参考(见图3、图4)。

四、学业标准后续研究与修订方向

学业标准的研制是为师生教学实践服务、为学校教学管理服务、为区域教育教学科研服务的,其研制的过程绝不能是一蹴而就的短期工作,而是要经历“思考―实践―反思―总结提升―再实践”循环往复的周期性工作。目前《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的研制还处于初级水平,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予以检验和完善,针对此,课题组制订了后续研究计划(见图5)。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范文5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课堂;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落实,越来越多的教师就如何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目前,纷纷涌现的教学创新理论和教学方法为实现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作者在借鉴诸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如何提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提出了以下策略:

一、潜心钻研教材,为有效教学打好基础

虽然教材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教学过程却是教师对教材和课程进行优化改革并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与传统的固定模式有着本质的不同,无论是内容的多样化,还是涉及面的广泛化,都是传统教材不可比拟的。

当然,这些新的变化对早已习惯使用传统教材的教师而言,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基于此,要想为实现新课程标准下的有效教学奠定良好基础,教师必须对新的教材进行更为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替换和改编,对其内容或顺序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调整。比如,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既可以有针对性地将pairwork与其他相关联部分有机结合在一起,也可以在阅读理解部分穿插一些语法,这样就能够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为实现有效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改变教学模式,实施“愉快教育”

作为现代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愉快教育可以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高中英语的学习中。比如,在“Body Language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一课中,其主要内容为不同的肢体语言所表达的信息也各不相同,并且对肢体语言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阐述。

针对本课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事先通过互联网或其他途径准备一些与肢体语言相关的图片。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对这些图片信息进行理解和猜测,然后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即一个学生用肢体语言将其所看到的图片信息表达出来,其他同学则根据这个学生的动作猜测与之相对应的单词。通过此种教育模式,不但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还能够使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获得明显提高。

三、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经验不断升华的过程,即由最初做的经验向观察的经验过渡,最终转变为抽象的经验,如果能够在学生学习期间为他们提供更多观察经验,必然会促进学生的学习。而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包括文本、图像和声音等在内的各种经验,使抽象具体化,令想象直观化,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抽象经验的形成,进而化难为简,使学生的学习难度明显降低,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提升。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事先制作好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声音等英语课件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创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例如,在进行Module 1 Europe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演示文稿PowerPoint设计三组与欧洲相关的问题,同时利用Word文档制作一张示意图,然后让学生利用英语进行看图说话活动,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又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已掌握的知识,并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先学后导,问题评价

所谓“先学后导”教育,指的是培养学生事先预习的好习惯。该教学模式的核心是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期间,事先发现问题,并通过小组学习和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样对学生掌握并巩固新知识大有帮助。单词回生是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现象,而学生在进行预先阅读时,也会发现很多生词,通过查阅词典等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生词的含义,从而顺利完成阅读。

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内容,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向老师请教。而老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每节课的问题,并对学生预习效果进行有效评价。与此同时,老师应鼓励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踊跃发言,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和成绩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老师应引导并帮助学生制订好复习计划,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从而推动学生不断进步。

有效课堂教学是基于新课改的背景下,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在借鉴传统教学优势并结合教学实际的基础上,与新颖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方法。以学生为教学核心,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

参考文献: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范文6

关键词:小组活动;过程;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0-0070

一、引言

小组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自觉实践、在动中学(learning by doing)、在学中用(using while learning)。《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积极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中的小组活动主要是以异质小组为主。异质小组通常是由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认知水平等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合作学习小组要求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每个小组都应是全班的缩影或截面。“小组合作学习”是英语课堂的主要组织形式。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活动中学生运用英语进行理解、交际,从中体验语言,感悟语言。其最大特点是使学生的注意力逐步从语言形式转向语言意义和内容。

二、小组活动的操作过程

1. 小组活动教学的组成形式

小组活动教学是以一定形式进行的,在组成形式上首先是人数组合,小组活动通常以2人或4人为宜,由同桌或前后排两张座位组成。每组选一名英语成绩好、性格开朗、有一定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学生任组长,或者按学生的兴趣爱好来配组;或安排性格外向型与内向型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在小组搭配中,还应注意学习能力之间的搭配。总之,小组的配制要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最基本的组织保障。在小组活动中,为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活动形式要做到:有利于增强学生间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信息反馈;有利于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又为每个学生发表意见提供机会,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抒发己见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学生高效学习,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有利于创设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机制。

2. 小组活动教学的基本原则

在小组活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必须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1)明确目的。要求教师设计可供操作的任务,通过完成任务,学生学到新的知识,巩固和消化正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

(2)组内互助。①交流。在小组活动中,可以采取一人问,其余人答,然后交替回答的办法。也可以在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采取互对答案、相互介绍解题方法,消除解题障碍的办法,互促互进,共同提高。②帮差。由于教师采取的是小组计分,所以组内每个学生的成绩好坏直接影响该学习小组的整体成绩。因此,提高后进生的成绩既是其本人的愿望,也是组内优秀生的希望,这就促使组内成员团结协作、共同提高。③演示。新教材中安排了很多交际性活动,如:信息交流、猜谜、扮演角色、做游戏等活动。运用小组演示法,设置情境,让组员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在课堂上演出,促使学生预习、排演、进行语言交际。

(3)组间竞争。组与组都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有利于开展竞赛。教师可以采取必答题、选答题和抢答题的形式,也可以采取故事接龙的形式开展比赛。教师对每次学习小组的答问、活动、作业、预习、检测、竞赛等进行评分。每次按得分多少评选出优秀组、达标组和未达标组,以此唤起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竞争和合作意识。

3. 小组活动的实施过程

英国教学法专家J.Harmer说:“最好的教师应该是那些仔细考虑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做什么及如何组织教与学的人。”所以,英语教学是让学生高频率地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设计能实现某些特定学习目标的任务,组织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去实际运用英语,形成交际能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课堂主体,而对学生人数超过四十人的班级来说,小组活动无疑是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实用的方法和途径。这种方法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

(1)听力教学中实施小组活动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获取口头信息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课内外听力材料,在听前或听中适当安排讨论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中“热身”和“预测”。这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而且会拓宽学生听的输入渠道,并能有效地排除某些信息给学生的听力理解所造成的障碍。

(2)阅读教学中实施小组活动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讨论的内容通常是文章的主题、作者的观点及读后所获得的启发等。

①阅读前的小组讨论活动。阅读前的讨论内容是围绕即将阅读的材料提出问题和任务。例如,在教学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Unit 1 Section2 While you read之前,教师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这样一个问题:“Do you think we’ll have our own robots?”由于学生对“robot”很感兴趣,因而讨论得非常热烈。讨论时学生的意见会产生明显的分歧,此时,教师再引导辩论双方分别说出各自的理由。讨论后,教师再让辩论双方各选一个代表总结。这样的课堂组织形式不仅能唤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对所要阅读材料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还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得到了语言实践的机会。

②阅读中的小组活动讨论。进入课文教学后,开展小组活动讨论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可利用提问、给出语言知识线索,分别把课文的主干和枝叶材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树和认知结构。

③阅读后的小组活动。学生通过阅读后的讨论可以就所学的内容进行交流,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文章的内涵。例如,在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 13 SectionA 3a Restaurant science教学中,教师让各组学生分别讨论以下问题:“How do restaurant owners make more money by using restaurant science?”阅读后的讨论是较高层次后的语言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

(3)在写作教学中实施小组活动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是学生运用书面文字表达思想,它与听、说和读的能力密切相关。它不仅涉及谴词造句,而且涉及语篇结构分析;既包含语言训练,又包含思维训练。小组活动用于写作教学主要指写前的口头表达。口头表达是书面表达的基础。在写作教学中开展小组讨论活动能使学生懂得该写什么和怎么写。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借鉴,这就降低了写的难度,使学生对内容单一的材料也觉得有话可说、有句可写。

三、小组活动的实践效果

1. 小组活动教学唤醒并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识起源于活动,活动在个人智力和认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个体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之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在异质学习小组中就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开展活动,进行互帮互学,这有利于开展课堂中的人际交往资源,有利于建立全面完整的教学交往结构,使学生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就得以彰显。同时,教师在小组活动学习中设计了编对话、作调查、猜谜语、记者采访等带有竞争性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课堂气氛充满激情和自由,而且学生同伴群体的资源也得到了充分开发。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体验到实现自我价值的自信。正如合作学习倡导者们所说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其他任何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

2. 小组活动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克服了以前教学的覆盖率不高,学生的实践机会不够多、训练不够充分的缺点,逐步改变了学生懒于开口,过分依赖教师被动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之间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相互沟通,相互认同,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种学习方式解决了个别差异,缩小两极分化。例如,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地处农村,学生绝大多数是外来员工子女,他们在小学里几乎没有接受过英语教学,英语基础薄弱。于是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机地使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合作交流。如今,笔者所任教班级庾别班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均衡”。一个教师在教学上难以对待众多学生之间的差异,而小组活动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不足,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