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素质训练体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素质训练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素质训练体会

大学生素质训练体会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教育部根据(教高〔2011〕6号)和(教高函〔2012〕2号)文件在“十二五”期间实施的全国性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了郑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工作。本文结合笔者指导交叉学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践,探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体会及感想,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一、多学科交叉是教育新常态的必然需求

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是人才的发展,而学科的交叉有利于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正是新时期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高校教师应该以培养交叉学科人才为己任,使学生尽可能的锻炼和培养创新意识,形成一种学科交叉融合的文化氛围,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潜力,全面提升高校的创新能力。材料与力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大工程背景下学科交叉的典范,郑州大学微纳成型技术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郑州大学工科领域力学、工程、材料等一系列的交叉学科发展迅速。中心以交叉学科为背景,注重实践创新,提供力学、材料、制造、数值模拟等领域全方位的交叉学科训练机会,在锻炼大学生的同时,着重提高动手能力,为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教育的发展应该注重能力的提升,素质教育已经历了多年的长足发展,讲究质量,注重内涵的新常态教育已经越来越提上日程。要以更高水平,更要要求,更宽阔视野去面对新常态下的教育问题。转变模式、优化结构、发挥优势、创新驱动已成为教育新常态的客观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训练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多学科交叉的框架下,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主动成为创新的参与者,让学生在项目的进行中有充分的自由度。

二、交叉学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反思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本质上是一次大学生能力的蜕变,一次升华,真正将课本上,教科书式的内容以一种可视化、可体验的方式为大学生所接受。笔者所指导的是工程力学专业大学二年级大学生,开展的是力学与材料交叉学科的科研项目研究工作。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充分调动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将自身知识充分融入课题,多次组织跨学科的交叉思维碰撞交流。笔者认为,这是一次交叉学科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尝试,同时也是学校在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创新型大学建设的迫切需要。在指导过程中有一些体会值得反思,以期能更好指导项目顺利进行。

(一)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交叉科学的创新性实验对于单学科背景的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需要付出较多经历补充所需学科知识。郑州大学在该方面早作安排,以导师研究方向为导向,提前安排大学生进行相关课程和材料的预先学习,从最初的文献查找,图书查阅,文献检索的技能入手,让大学生尽快找到获取知识的途径并尽快融入交叉学科的研究中。

(二)如何高效开展训练活动?

时间管理是大学生的必修课,而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时间的合理安排存在误区,尤其对于交叉学科训练的大学生,在时间的合理安排布局上需要定期指导。这本身也对导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工科教师通常担负一定的科研任务,在教学之余的时间还要分配硕博士研究生指导,因而如何安排足够精力给大学生提高能力需要慎重思考,同时也是一种挑战。

(三)如何检验训练成果?

交叉学科的复杂性使得成果的检验具有一定难度,不能以单一学科的标准去验证所获得的成果,尤其对于大学生而言,与研究生相比缺少的是足够多的科研实践投入。但是大学生富有激情和想象力,所以在对最终成果的判定方面应该结合多方面的标准,而不能仅仅以可以量化的科研成果作为判断。笔者建议组成交叉学科评定委员会对项目完成结果进行判定,这一点可以参考大学的教授委员会或者学术委员会。

(四)如何将效果最大化?

综合性大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平台,同时也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摇篮。然而近年来大学越来越被冠以象牙塔的称谓,突显了大学的封闭性。人的社会性决定人的行为的社会性也应该在各个方面得到体现。大学应该兼容并包,并且积极的引进来和走出去。中心是河南省首家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机构,较早的与美国、法国、加拿大、爱尔兰等国的学术研究机构建立了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在博士、硕士、本科等多等次的人才培养方面都有所建树。项目中大学生通过与交叉学科的国际化导师的沟通与合作中,充分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真正的实现了学科的交叉融合和素质能力的提升。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一个培养多学科交叉综合性创新人才的有益尝试,也是新常态下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学校、导师、学生共同努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主动性,助力项目的顺利开展,以期推动高校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孙真荣. 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全面提升高校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3,1:27-29.

大学生素质训练体会范文2

大学生是一类特殊的群体,一般的年龄在18~22岁左右的年光,换句话说,大学生正好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也是人生的旺盛时期,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学生的心理更加的微妙,处于由幼稚到成熟的重要时期,其心理素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可塑造性。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紧紧抓住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对大学生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文中主要研究体能教学课中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方法,探讨体能教学课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方面提供借鉴。

1 体能教学课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经验,对于体能教学课有着丰富的经验,也有着自己的认知,笔者认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体能教学课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表现力提升。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可以看出,学生的态度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学生由原来的怕锻炼到后来的积极锻炼,他们的表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这就是体能教学课的重大作用,学生由当时的不敢到现在的积极参与,这绝对是一种超越。

第二,自信心增强。体能教学课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体育课程,一般的体育课程由于趣味性不强、枯燥,很多学生很不愿意参与,但是体能教学课则不同,它不仅需要老师在理论上进行引导,还需要老师在实践中进行指导,使得学生不仅仅懂得锻炼的意义,而且还能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掌握科学正确的锻炼方法,从而使学生在实际的锻炼过程中,不断增强自信,提高对自我的认知。

第三,自觉性增强。大学的体育在于增强学生的健康,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我们的大学生以健康的体魄迎接社会的竞争和挑战。增强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和使他们获得终生体育的关键在于正确的引导。从学生体能的增强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出发, 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锻炼,从胆小拘束到投入热爱而获得认同,达到自觉,使他们真正体会到锻炼的价值。

2 体能教学课中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方法

2.1 强调表现力的培养

在进行体能教学课训练之前,老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思想灌输,让学生在思想意识上认识到体能教学训练的重要性,从而使得学生认识到体能教学训练的作用,进而更加专注地做好体能训练教学训练。体能教学训练不仅仅是简单的身体训练与简单的发展体能,更为重要的是身体素质的培养,还有就是意志品质的培养。在实际的体能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注意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很多学生心理素质不是很高,老师需要抓好对量和度的把控,逐步加强量和度的把控,从而使得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增强自己对体能训练课的认知,从而从心理上建立起良好的锻炼动机。

2.2 强调自信心的培养

心理素质锻炼的一大重要方面是关于自信心的培养,可以说自信心是大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重要目的。在实际的大学生体能训练过程中,老师需要将大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与大学体能训练课程相结合,更加地体现出体能训练课程对于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作用。一般来讲,在体能教学的初期,大学生在慢慢地接触大学体能训练课程的过程中,在与课程训练的磨合过程中,就已经慢慢地建立起了初步的自信。通过初步自信的引导,老师可以在逐步的训练过程中,加大负荷,提高量度和力度,从而使得学生慢慢地感受自己的潜力,从而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3 强调自我意识培养

体育教学的目的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在体育锻炼的实践基础上,提高自身体育锻炼认知,通过体育锻炼实践和认知的统一,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体能训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地形成锻炼的习惯,形成体育锻炼的愿望和兴趣,即使在平时,学生也会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从而形成主动锻炼以及终身锻炼的意识。另一方面,加强体育教学环境的塑造,体育教学环境对于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以及锻炼质量都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更加有助于大学生心情的培养与保持,在愉快的心情下,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培养体育意识。

2.4 提供心理稳定能力控制的训练机会

在实际的大学体能训练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注意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稳定能力控制的训练机会,这样可以最大限度以及最快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训练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分组练习以及预测、补测的方式,在循序渐进中,使得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最大限度的锻炼,对于那些表现良好的学生,老师需要注意给学生最为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而对于那些表现一般的学生,老师也需要鼓励,同时对于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原因与根源,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的积极性,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与水平。

大学生素质训练体会范文3

拓展训练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德国教育学家所提出的一种创新性的教育方式。拓展训练将自然或者非自然的条件,经过精细设计每一个环节,比如野外训练、场地训练、水上训练等方式挑战大学生的极限,使得大学生在学会这些冒险克服障碍等技能的同时,也学会了互帮互助,相互协调合作的团队精神。像场地训练,就是利用各种攀岩、障碍、下滑等设施,展开训练。这些项目中有个人的,也有集体的。个人训练就要发挥自己的潜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相应的任务,这些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集体训练要求的是团队的合作,相互之间的信任,彼此之间的默契来完成相应的任务。

一、拓展训练在高校中的运用

(一)体验感受

在训练的最初阶段,每个学员在团队建设中都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和角色。真正的做到自己亲身体验每个难关。这些难关都能给学员带来心理上的压力,有了压力,有了学员们互相的支持和鼓励,才会有动力。这不仅仅纯粹的是寻求刺激和冒险,而是能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并得到自信心。挑战自我,激发斗志。

(二)分享交流

进过前期的训练,自身的体验感受,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个参与的大学生进行分析交流。这是拓展训练的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若没有这样的交流,前期的训练也就只能是流于形式,达不到更佳的效果。这需要老师积极引导,对于一些不善言辞,不喜欢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学生也是一种考验和挑战。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地产生情感上的共识,才会让大学生们得到深入的思考。反思今后的生活,这是训练的价值所在。

(三)激发潜能

拓展训练最终是要将训练的体会和收获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经过前一阶段的交流和体会,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吸取别人的长处。将自己在训练中所收获的良好品质运用到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中,拓展训练的真正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经过调查显示,1980年心理存在问题的大学生达到了两成左右,并且数据不断上升,最近的一些大学存在这样问题的学生已经达到了三成。在给10万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时发现,有20%的学生存在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

在北京的七所大学中,调查的学生有27%具有心理问题。其中,因为心理原因而退学的占总数的65%,因为心理原因而休学的占总数的38%。大学生当中,女生的心理问题要普遍的差于男生,而高年级的学生心理问题要普遍的好于低年级的学生,同样,来自农村偏远地区的学生心理问题也要比城市里的学生差。近几年报道大学生因为琐事而自杀或者伤害他人的事件屡见不鲜,心理问题是大学生教育需要重视的。

(一)心理意志薄弱

大学生和高中生之间的教育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从硬性教育过度到自我的管理学习的方式,这种教育方式的变化让学生很难适应。这就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引导。现在大学生的心理意志非常薄弱。尤其是现在高校提倡大学生恋爱,出现的问题会逐渐增多。在面对困难时,大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解决,更容易走向极端。这样的心理意志很难适应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

(二)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在如今的社会团队精神至关重要。但是当代大学生中,很多的学生都属于独生子女,往往都没有团队意识,以自我为中心,将自己的利益摆在首位,不会全面地为大家为全局着想。再加上大学活动中集体活动也相对较少,更多的是给学生们自由分配时间。所以团队意识也非常薄弱。这在今后的工作中也是非常吃亏的。

(三)缺少自我挑战精神

现如今的大学生遇到问题不能勇敢地面对解决,缺少这样的自我挑战的精神,没有勇气迎接未知和挑战,这是非常致命的弱点。因为大学生都处在一个安逸的环境中,不想尝试更多的新鲜事物,也就缺少挑战的精神。

三、拓展训练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认识信任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相处很重要的因素,大学生在不久之后就会接触社会,但是他们之间的相处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信任对他们的合作意识,集体精神,人际交往的和谐建设有显著的帮助。

在训练的过程当中,大学生首先需要相互了解,彼此之间敞开自己的心扉,完全的相信和信任彼此,同样也需要默契配合,尤其是在前期的阶段,大家都还没能够彼此的磨合,这是团队建设非常重要的阶段。比如在一个信任背摔的环节,就是要充分地信任自己的同学,真实地感受同学的存在价值。类似这样的活动就是在慢慢地培养信任感和互相的依赖。

(二)学会合作

在当今的社会,合作意识必不可少。但有很多的调查显示,大学生们普遍反映合作意识很差,更多的是希望突出自己的价值,并不会更多地为团队着想。但是只突出个人价值,而忽略团队意识,任何的企?I都不需要这样的人才,即使是学历很高,也不会很好地融入社会和集体当中。所以团队建设至关重要。拓展训练也正是针对了大学生这样的心理问题展开全方面的培训。

(三)激发潜能

拓展训练需要不断地挑战自己,是对自身各方面的考验。在这样紧张充满刺激挑战的环境中更能激发自己潜在的能力。拓展训练就是要让大学生们挑战不可能,不断地克服心理障碍,完成任务,不断突破自己。每当他们完成自己原本认为很困难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就会有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这种不畏艰难的品质有利于成就一个更加完美的自己,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四)适应社会

心理学的研究表示,人在很大程度上行为方式取决于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能力。拓展训练就是使大学生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能够不断地沟通,互相配合,团结合作,互相信任,努力朝着目标前进,学会面对困难解决问题,这些特征都是在社会中必不可少的能力,有了这样的提升训练,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相处融入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五)完善人格

拓展训练需要学员自己亲身去参加体会的训练方式,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不断地感受体会,在训练结束后,学生们需要总结这次训练所带来的成果和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这需要学员们不断地交流心得。正是这样的交流方式,才能不断的认识自己的价值,反思自身的不足,控制自己的不当情绪。这样才是人格的不断完善。人格的完善情商才能得到提高。大学不仅仅是只注重智商,情商往往被人忽视。情商的提升是展现更完美人格的体现。

(六)建立自信

在特殊的环境中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适应的能力,在拓展训练中,很多环节充满了压力和挑战,这些压力是良性压力,大家都说挑战是克服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当学生克服了拓展训练中所带来的压力也就会获得自信,这样的自信不是盲目的自信所能代替的。这是经过自己努力取得的自信。这样的成就感能够一直伴随你。在今后遇到困难时也能够像拓展训练一样自信从容地克服一切困难。这是拓展训练所带来的自信心的提升。

(七)启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拓展训练不像传统训练那样单一,枯燥。他突破了传统模式观念的束缚,将教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更加开阔。这种方式培养学生们主动地探索寻找未知的乐趣。这样更加有效的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今的中国需要创造型人才。不断地解决一个又一个未知的难题。这样社会才会不断进步,大学生才能与时俱进。

四、拓展训练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用中的思考

第一,高校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将素质拓展课程纳入选修课程或者必修课程。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心理状况开设不同的教学模式,拟定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的。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拓展训练,将心理教育的方式更加多样化。

第二,可将拓展训练跟体能教学体育课程相结合,互相吸取各自的优势。拓展训练对场地的要求不是很高,一般的高校都有这样的能力建设这种训练的场地。其实一般的拓展训练可以利用很多自然的条件来完成。现在高校建设,环境都很好,广场、草坪这些地方都可以进行。

第三,其实拓展训练的最关键核心人物就是训练中的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必须要积极组织,引导学生,具备各个方面的教学能力,比如领导能力,管理能力。要懂得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以及医学的一些常识,防止学生在训练中发生突发状况,懂得合理采取措施去处理。所以,对于拓展训练的老师来说,这也是一种挑战。因此,应该将训练的老师进行相关的培训,才能确保课程的顺利高效的进行。

第四,拓展训练是挑战自我极限的训练,所以在训练中一定要确保的是安全因素。必须要建立一个比较健全的安全管理系统,任何的事情都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去完成,否则都是空谈。所以安全的保障很重要。

大学生素质训练体会范文4

关键词 素质拓展训练 河南工业大学 职业发展教育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在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鉴于大学生自我认知不清,对自身兴趣、性格、价值观等不够了解,以及求职观念、能力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知识的匮乏,造成了大学生自身的职业规划模糊以及就业难等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充分表明了在高校开展职业发展教育课的必要性,各大高校纷纷开设职业发展教育课程。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培养21世纪新型全面人才的需求,因为这样既不利于大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因此,亟待根据现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课程改革,制定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

在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中发现,素质拓展训练能够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心理素质的协调发展。因为这种“寓教于乐的先行后知”教学方式是以大学生为中心,以体验学习为主,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今的素质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心理测试、素质拓展小游戏、分享交流等系列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给予及时的启迪、引导与帮助。

2011年《河南工业大学学生工作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实施包括职业发展教育工程、健康成长工程、就业工作六个一工程以及辅导员素质提升工程等在内的战略措施。为了更好地提高职业发展教育课程的实用性,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本文以河南工业大学职业发展教育实施过程为例,将素质拓展训练相关内容融入职业发展教育课堂进行深入探讨。

1 高校职业发展教育课的开展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中的作用

大学新生怀揣着对生活美好的愿望步入象牙塔,但由于缺乏职业规划理念教育,往往会处于对前途的迷茫状态。他们职业目标模糊,不能将自己的兴趣、特长与所学专业合理结合,普遍表现为随波逐流,漫无目的地参加社会活动,盲目地培养知识与技能,甚至有些学生颓废地转向虚拟的网络世界耗费青春。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唤醒教育至关重要。

1.1 职业发展教育通过“通识为本、专识为末”提高大学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

大学教育是专业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做人做事能力,但是存在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的不足;而职业发展教育可以通过“理论加实践,四年不断线”的方式,结合市场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指导,以通过教育的身份弥补专业教育存在的不足,使之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提高大学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

1.2职业发展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就业和职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

首先,职业发展教育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目标,从而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其次,引导学生跳出就业误区,培养其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动态就业观。再次,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最后,强化学生的就业自主意识,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业,增强自己在就业以及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

2素质拓展训练引入职业发展教育课教学的优势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通过对完成一些特定任务或活动的实施,并随参与者对完成项目事件、过程和结果的完成情况进行考察,同时提出问题、反思、再制定方案,最终归纳提炼的体验式培训。素质拓展训练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得到广泛的认可。

2.1 素质拓展训练的引入是一种互动式的创新教学模式

素质拓展训练打破了传统灌输式课堂的教学模式,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拉近了师生距离,降低了交流成本、提高了教学效果。互动式课堂采用“寓教于乐、先行后知”的体验式教学使学生获取丰富的知识和人生的启迪,很好地将职业心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职业发展教育教学中。这不仅丰富了职业发展教育课的内容、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还拓宽了该课程的功能,利于他们将来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优秀的职业人才。

2.2 素质拓展训练的引入可以提高学生职业心理素质

高校职业发展教育课立足于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合理运用已有资源与环境,采用专业且有针对性的素质拓展项目,对入校新生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唤醒教育,因人制宜、与时俱进地帮助更多学生提升心理素质。通过素质拓展训练使大学生了解健康的职业心理知识,积极开发心理潜能意识,提升职业规划能力和职场应对技巧,健全大学生的心智并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2.3 素质拓展训练的引入更好地实现了学生的“体验―反思―交流―分享―提升”过程

素质拓展训练主要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它贯穿于整个职业发展教育课堂,通过设计与教学理论内容密切联系的各种情景与游戏创造愉悦氛围,让学生置身于和教育目的相一致的模拟情境中,真正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体验、反思、交流、分享与提升”过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社交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素质、团队协作能力、创造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等;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素质拓展训练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亲自参与的热情,让课堂不再枯燥,更加激发了学生对自我认知、职业认知以及人职匹配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探索。

3 素质拓展训练引入职业发展教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本研究共设计1份调查问卷,经过专家咨询以及问卷信度与效度的验证后发放给相应的调查对象,首先获取专家和相关人员对问卷设计合理性的建议,通过专家调查法和有效回收率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本研究方法的适用对象:一是接受将素质拓展训练融入职业发展教育课程近三年的河南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1350名学生,其中发放问卷1350份,回收1350份,其中有效问卷1350份;二是全校不同院系抽样调查曾参加过拓展训练的2100名学生,其中发放问卷18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50份。

3.1 素质拓展训练引入职业发展教育课对课堂设施的要求

素质拓展训练培训主要采用场地、水上和野外三种方式。高校的教室、体育场和活动室均能作为培训场地。高校优美的校园环境拓宽了素质拓展训练的渠道,使素质拓展训练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3.2 素质拓展训练引入职业发展教育课对任课教师的要求

这种综合型教学模式对任课教师要求更高,不仅是停留在纯理论教学上,还需要多与师生沟通,依据心理学、社会学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所学专业进行大胆合理的探索与创新,设计出更适合大学生需求且令学生感兴趣的模式;同时也在对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处理课堂突发事件以及推动教学进程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4 课程效果与反馈

由训练的大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填写自编的职业素质拓展训练体验调查表。该问卷共有15个问题,主要包括参加大学生经过素质拓展训练后的收获和体会、心理素质提升、对未来职业指导以及职业发展教育课程效果的改善状况等各方面进行评价。

对训练效果的总体感觉调查结果:非常好、好、有些作用、一般和没有作用所占比例分别为88%、7%、5%、0%和0%,得出大学生对训练的总体满意率高达95%,这种体验式教学展现了师生积极的参与性,更好地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训练中,大部分大学生将“分享交流”作为自己最喜欢的环节,分享交流、热身游戏、心理测评、理论授课和其它分别所占比例为42%、28%、26%、4%和0%,这也充分说明素质拓展训练的引入达到了课程的预期目的,使大学生通过体验、反思、分享以及交流得到了身心素质的提高。

5 结论与展望

通过素质拓展训练以及相关的心理测试等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大学生进行客观的自我剖析与认知,更好地明确“我是谁”、“我需要什么”以及“我能做什么”等实际问题,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帮助大学生进行更科学、更理性的生涯决策。素质拓展训练作为新兴事物引入到职业发展教育课教学环节中,实现了以热身游戏为导引,以分享交流为重点,以完善人格为目的,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现代的教育理念,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学校应重视素质拓展训练对学生发展的意义,支持其在学生中的实施。

将近三年的教学模式探索,让我亲自感受到了将素质拓展训练引入职业发展教育课的魅力,因为师生零距离的沟通、更加自由愉悦的课堂氛围以及教学相长的优势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下,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思考、整合、反思、交流与分享,这让师生之间更好地产生共鸣,拉近了师生间心灵的距离,建立了和谐、轻松、友好的师生关系,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根据现代高校学生的特点以及教育现状,结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校的教育目标,将素质拓展训练引入职业发展教育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抗挫败能力,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佳瑶,葛利云.浅论大学生进行素质拓展训练的必要性[J].考试周刊,2012(14).

[2]尧国靖,刘桂芬,农乐颁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放式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J].校园心理,2011(4).

[3]郭志峰,谷力群.对高校开设心理素质拓展课程的实效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9(4).

大学生素质训练体会范文5

关键词: 高职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 项目实践与体会

根据2007年1月与2月《教育部财政部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作的意见》与《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明确提出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支持优秀学生进行创新性试验,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江苏省随后启动了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高职院校大学生也纳入其中。笔者积极参与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与实施,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一、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意义

人才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源泉,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自2007年起,教育部财政部为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开展了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申报与遴选工作。

针对全国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目的就是在推动高等教育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促进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目的是希望通过项目的实施,让大学生们在大学期间就能够参与科研、所在专业的技术开发,并能够积极地进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去发现、去创新,让对专业充满兴趣的大学生,有一个实现自己创新梦想的平台,从而更好地调动他们对专业学习的主动参与性、积极探索性和无限创造力,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通过创新可以很好地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今后创新创业奠定基础,并形成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意义深远,对于我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全民创新都大有裨益。

二、创新创业项目实施过程

1.项目的申报。

在撰写项目申报书时,首先要研读申报指南,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主要是注重实践创新,申报此项目的大学生团队要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确定基于自己专业特长和兴趣的选题项目,鼓励跨专业与学科组建团队。

可以选择申报的项目范围包括团队指导教师科研与技术开发课题中的子项目,发明、创作、设计等制作项目,开放实验室、实训或实习基地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与训练项目,专业性研究及创新项目,创业计划与职业规划创新项目,社会调查项目,以及其他有研究与实践价值的项目。

申请人为在校大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项目主持人最多2人,要求主持人学业优秀,有创新意识,有探索精神,能够独立思考,具备开展科研项目的基本素质与能力。项目成员要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或专业背景,并且要分工明确。

所申报的项目要明确项目研究的背景、目标与主要内容,要有详细的研究计划,研究的技术路线与研究进度要做到切实可行、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实施条件要可靠,经费预算要合理。

2.项目的实施。

项目申报成功后,项目团队成员要能够自主完成项目过程的设计,以及实验设计与实施过程,并独立进行相关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最后要能根据实验情况撰写总结报告。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团队成员的自我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

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鼓励项目团队成员结合学科专业及自己的兴趣与特长,按照项目的分工开展探索、研究、实践,能够提出自己的实践观点与研究见解。在此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根据团队研究的需要,提供指导工作,指导教师要放开手,让团队成员充分自主地实施项目,提高他们的独立创新、实践能力。

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把握时间进度,项目的研究时间是固定的,一般1-2年,因此要尽量在进度之前完成规定内容,否则会造成项目的延期。

项目实施结束后要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如发表研究论文或申报专利等,同时要提交项目结题报告。

三、创新创业训练实施体会

大学生的可塑性与潜力是巨大的。在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指导实施过程中有以下一些心得体会。

1.兴趣是大学生最好的老师,实践才能出真知。

参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团队成员一般都具有专业知识背景,平时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喜欢思考,一般在他们参加暑期实践过程中开展过一些调查研究,他们通过接触社会、接触真实的专业面向的岗位,能够了解行业发展方向和需求,在实践中产生了很多的体会,这些体会对于一个项目的构思与实施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因此,对大学生来讲学习专业知识一定要有兴趣,有兴趣后才爱实践,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团队团结很重要。

大学生素质训练体会范文6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 拓展训练 意义 对策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需要大量的综合性人才。大学的教育质量越来越重要,大学教育就需要与时俱进,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新世纪的复合型人才。拓展训练是让学生进行体验的教学方式,所有的课程都是经过专门设计的,通过各种经典的场景和活动的形式,学生通过一连串的考研和磨砺,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1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扩展训练的原因

1.1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大学生虽然具有严密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是他们往往过分的依赖教师。在体育课程中在完成基本的体育知识与技能之后,能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很好的评价,大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拓展训练正是针对大学生这种心理进行量身定做,对体育运动的原理进行仔细剖析,将相关的社会现象与问题进行融合,以此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1.2传统体育教学具有缺陷

虽然传统的体育教学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紧缺型人才,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还存在明显的缺陷。由于传统体育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仅仅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单方面沟通,最大的缺点就是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输,把教会学生传统知识技能最为教学目标。虽然一直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实际上还是传统的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育模式。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将知识的传输和人的精神培养全部割裂开来,还区分了社会角色的指定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这样的教育模式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极为不利。

1.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高效体育教学改革具有时代性,是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之上所进行的大胆改革。在授课内容上,需要对传统项目进行改造,还要适当的引进新的体育项目,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各类高校的体育教材一般都是活动类的人选教材,这类教材具有灵活性,更加符合大学生继续发展的需要。但是目前各大高校都在不断的扩招,学校的体育场地与设施就成为了体育教学的瓶颈,有的高校在资金方面也十分紧张,这就导致了体育设备也是十分短缺的,所以就常常会选择那些简单的拓展训练和教学内容。在教学方式上,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单单是过去那些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要创作出主动参加、乐于实践的教学环境。

2高校体育教学中进行扩展训练的重要意义

2.1完善传统体育教学方式,进行素质教学

素质教育立足于社会的长远发展和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对象是全体的学生,根本目的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拓展练习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能够体验到在学习的莫大乐趣,拓展训练能够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加拉近,站在共同的立场上,共同学习与进步,因此,拓展训练能够完善传统并死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己的行动过后学到新的知识,进而推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2.2激发大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的创造力是判断科技人才的主要衡量标准,拓展训练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拓展学习中的特定环境之中,完成既定的任务只能依靠学生自己的头脑和双手,拓展训练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作思维的空间。

2.3提升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在家里都是养尊处优的少爷、小姐,来到大学这个陌生的环境之中,每天同不同的人打交道,难免会有些困难,在拓展训练中学到了要想获得成功就需要大家的齐心合力,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要积极的参与和默契的配合;为了保证身边同学得到更好的学习,学生们也都在慢慢的适应,学着去理解别人、关心爱护别人、体谅别人、原谅别人。

3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扩展训练的对策

3.1建设强大的师资队伍

优秀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课堂的拓展训练需要专业的体育教师来施行。当前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师都缺少拓展训练的经验,甚至是不曾知晓的,所以国家才安排体育院、系建立拓展训练专业,为国家培养专门的人才,不断向高校的体育教师队伍传送新的人才,各大高校也都安排许多在职的体育教师进行在培训,让体育教师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和手段,通过熟练的掌握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加上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产生浓厚学习氛围,专门探讨拓展训练教学。各大高校间还通过研讨会、专题报告、讲座等方式进行交流合作,推进了高校体育拓展训练的顺利进行。

3.2设计健全的场地设备和项目内容

由于许多高校都缺少专门的拓展训练课程,所以对于拓展训练教学不管是软件配备上还是硬件配备上都缺少实战经验,因此当高校在开展拓展训练时,要对学校的教学机构、师资力量、课程设计、管理方式上进行充分考察,来保证拓展训练课程的有效开展。拓展训练的项目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基本素质训练。该训练目的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提升学生的自我挑战能力,不断的冲击自身的极限,培养团队精神,主要以户外训练为主;其次,是综合素质训练主要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交流与协调能力,锻炼学生的组织与管理能力,主要是以室内和野外为主,充分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场景与气氛,让学生在室内进行分组讨论,之后到野外去完成任务。

3.3进行资金投入和管理工作

杜宇拓展训练所投入的资金并不是十分庞大,高校科研根据自己院校的情况进行资金投入,首先要有必要的启动资金,之后训练设备的选定与购买是依据项目内容来确定的,一般都是户外场地项目,学校来购置相应的器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进行野外或者水上项目,这些拓展项目还可以对社会开放,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的效果,还可以让投入的资金回笼,既“育人”又服务了社会,还可以为拓展训练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资金。

4结语

拓展训练是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改进与创新,不但充实了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更增加了体育课程的实用性,最主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我国将来发展储备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润桃.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拓展训练的理性思考[J].科教文汇,2013,(6).

[2]黄晶晶.高校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运用与效应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