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报表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报表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报表分析

会计报表分析范文1

【关键词】 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报表分析

一、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

1.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被称为会计报表第一表,提供了编制单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全貌。一般来说,资产负债表分析可以从结构性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和资产负债变动情况分析三个方面展开,力求全面、系统地利用好这一张财务报表所提供的相关财务信息。

2.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对利润表的分析,一般要结合资产负债表,对企业获利能力和资产的营运管理能力进行分析。通过不同行业企业盈利情况的横向比较,可以分析评价企业的价值。对利润表的分析,还应注意利润表的纵向比较;通过分析企业不同时期的利润增减变动和费用的支出情况,来评价企业管理当局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对利润分配表的分析,主要分析企业的股利分配和盈余情况,主要是通过计算有关股利分派的比率、企业盈余构成以及在此基础上分析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风格,有助于股票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分析、评价企业股票在市场上的价值定位。

3.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的流入与流出,表明企业获得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可以了解企业本期以及前期的现金流入、流出及节余情况,正确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发现企业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正确评价企业利润的质量,科学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报表进行分析时,要注意多份报表的相互结合,要观察同一企业相同时期的多份报表,不同企业同一时期的同类报表,还要分析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同类报表,提供尽可能详实的财务资料。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会计政策必将与国际接轨,将会有更多新的东西要求我们去学习掌握,作为经济通用语言的会计报表分析也不例外,将会产生出更多新的、先进的科学方法,其重要性也将愈来愈高。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特征

财务报表分析是就是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采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适用的分析方法、遵循规范的分析程序,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重要指标的比较分析、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及效绩做出判断、评价和预测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1.财务报表分析是在财务报表所披露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和采用财务信息。财务报表分析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进行的、从提供财务信息的角度看、它是在财务报表所披露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和利用财务信息,是财务报表编制工作的延续和发展。

2.财务报表分析是一个判断过程,通过报表信息了解发生变化的原因、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出判断:在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再做出评价和预测。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也就是比较分析、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效绩做出判断、评价和预测的过程。

3.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适用的分析方法是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手段。财务报表分析要清楚地反映出影响企业情况,以及效绩方面的分析与整体分析相结合。由此可知、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适用的分析方法在财务报表分析中

有着重要作用,既是分析的重要手段、也就是做出判断、评价和预测的基础。

三、会计报表分析方法

1.比率分析法。是根据会计报表有关项目之间的内在关系 ,计算其数值,借以衡量和评价企业财务各主要方面能力的一种方法。根据反映财务信息的不同,比率分析可分为偿债能力分析、资金运营能力分析和获利能力分析。

2.比较趋势分析法。是采用比较的方法对若干期间的财务报表按时间序列做出分析,以便找出其发展趋势,为规划未来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若干期的财务报表以第一期(或另选某一期)为基期,计算每一期间各项目对基期同一项目的变动绝对数或相对数,使之成为一系列具有可比性的数值,以显示其在各期上升或下降的趋势。

3.结构分析法。是以会计报表上某一关键项目为基础,将其金额作为100%,其他有关项目的金额均按关键项目换算为百分比,以发现报表上的重要项目,并分析其变化的一种方法。资产负债表常以资产总额为100%,损益表常将销售收入作为100%,现金流量表常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作为100%。

4.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和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常用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比较。如世界闻名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采用“杜邦图”,将企业权益报酬率与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四大财务比率按内在联系排列,以体现企业权益报酬受后三者乘积影响的程度,从企业销售、资产利用和举债经营三方面综合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

四、用“比率分析法”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

1.偿债能力比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偿付债权人债务的能力,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

(1)流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其公式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速动比率:是从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部分,再除以流动负债的比值。其公式为:速动比率=(流动资产- 存货)÷流动负债。

(3)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它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也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其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资产管理比率。是用来衡量公司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效率的财务比率。包括应收帐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

(1)应收帐款周转率。是年度内应收帐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它说明应收帐款流动的速度。用时间表示的周转速度是应收帐款周转天数。其公式为:应收帐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应收帐款周转天数=360÷应收帐款周转率。一般来说,应收帐款周转率越高,平均收帐期越短,说明应收帐款的收回越快。否则,企业的营运资金会过多地呆滞在应收帐款上,影响正常的资金周转。

(2)流动资产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全部流动资产的平均余额的比值。它反映全部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其公式为: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3.盈利能力比率。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它关系到所有者能否获得股利,债权人的债务能否清偿,是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主要有资产净利率,净值报酬率等。

(1)资产净利率。是企业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的百分比。指标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说明企业在增收节支和节约资金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公式为: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2)净值报酬率。是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的百分比。它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其公式为:净值报酬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100%。

参考文献

会计报表分析范文2

一、研究性教学时间安排及课程选择

在当前从上至下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若不结合不同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学时条件的约束而不加选择地要求所有课程都采用研究性教学,未必能取得预想的效果。

(一)研究性教学时间安排 研究性教学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仅注重已有知识转移和承载的特点,指导学生选择和确定与本学科或本课程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和主动实践,从而提高其主动应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能力的一种教与学的互动过程,而能力的培养必须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作铺垫。因此,并不是大学本科所有阶段、所有课程都适合采取研究性教学,应选择在第6~7学期的相关课程中展开,因为在第3~5学期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已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即具备了进行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条件之一。之所以要对学期安排有所选择是因为目前研究性教学的尝试大多是在不改变现有教学计划及培养方案的前提下进行的,必须要考虑课时的限制和约束。因此,选择第6学期较为适宜,因为第8学期主要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而第7学期(尤其是后半学期)大多数同学都在为找工作、进一步深造进行准备,无心与老师配合认真完成研究性教学中“学生”应积极“扮演”的角色,往往应付了事。

(二)研究性教学课程选择 《会计报表分析》是财务管理、会计学、金融学等专业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后均需开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分析使用会计报表的能力,即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及其发展趋势等方面做出分析评价和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参与企业财务决策或作出信贷决策,该课程的性质和目标与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条件比较吻合。从学期安排来看,有的专业安排在第6学期,而有的专业安排在第7学期,从尝试推行研究性教学的效果及学生的积极配合情况来看,去除其他各外部因素(包括平时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水平和要求等)后发现,前者践行研究性教学的成果及完成情况和及时性均比后者好得多。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也发现第7学期备战找工作和考研等的压力确实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此外,对本课程而言选择在第6学期进行还有另一独特好处:因为年报报出的法定期限是次年4月30日,因此每届学生都应将最新年报包括在其研究分析对象之中,既避免分析数据陈旧,又可从客观上避免学生直接照搬或抄袭网上公布的专业分析师分析过往年报成果的现象发生。

二、研究性教学组织与实施

当教师准备在某门课程中尝试采用研究性教学时,首先应根据课程性质和目标设计相应的教案,在教案中要明确具体的实施步骤及应注意的事项,以减少研究性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的随意性。笔者在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第一年,要求每4人一组,每组选定1家上市公司3~5年的年报进行分析并制作PPT,但仍没有取消传统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结果发现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由于分析报告和PPT占总成绩极小比例,调动学生投入其中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有的小组内部存在搭便车现象,小组内部分工有余、交流协作不够。在总结第一年经验的基础上,实施《会计报表分析》课程研究性教学的第二年,笔者在本课程考核中,改变传统的“一卷定全局”的终结性评价模式,实行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模式,加强对学生的过程指导,并配以中期检查。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组织实施:

(一)事前明示要求及考核评价办法 为了让学生对课程结束时的考核评价办法有合理的预期,在本课程开始之初就将考核评价方法公开告知学生,让学生知晓并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及时了解自己在运用知识体系中的成绩和不足,使考核评价变成鞭策学生学习和不断进步的动力。在本课程开始的两周内即要求每位学生各自选定一家上市公司最近3~5年的年度财务报表作为该课程分析和研究的对象,要求学生随教师授课进程进行分析并制作PPT,在课程进行到50%时进行中期检查,课程全部结束后两周内上交最终研究分析报告。成绩构成如下:出勤(10%)、课堂发言(10%)、中期分析报告(包括PPT,下同)(20%)、最终研究分析报告(包括PPT,下同)(60%)。

(二)中期督促与检查 为了防止学生将在传统考核方式下进行“考前突击”变成另一种形式的临时抱佛脚,按照事先所明示的那样在课程进度进行到50%时即要求学生先上交已完成部分的分析报告和PPT,并采取自愿、选优及随机选择相结合的方式请3~5位同学将自己的成果进行课堂演示,由任课老师及时作出点评并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释疑、解答并提出改进建议,并适当评出好、中、差三个档次,让学生对评价的标杆有切实的了解。从中期检查中发现那些存在懈怠的同学,对其及时重点提醒并要求其补足和赶上。

(三)后期检查与评价 要求学生在本课程全部结束后两周内上交人手一份的完整分析报告及最终制作的PPT。分别根据最终研究分析报告内容的完整性、科学性、合理性(35%),表达的流畅性、排版的美观性及PPT的丰富性、精美性、生动性(各占5%,共25%)进行评价。对最终研究分析报告不合格者一律退回重新完善,直至达到最低要求,但仅限重新完善两次,若仍未达到最低要求即视为不合格。这样可杜绝学生“蒙混”过关的想法,端正其态度,最终起到切实提高其分析财务报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传统的考试方式,学生对于简答题甚或论述题的回答照搬老师课件中的提纲、要点而不作任何展开阐述的现象比比皆是,那些具有短时强记优势的同学往往在考试中占据上风。考试获高分甚至成为学生学习的“最高目标”,考后即忘也成为学生见怪不怪的常态。这种“一卷定全局”的考核模式不仅挫伤了那些平时学习用功学生的积极性,更抹杀了主动思考和探索的积极性。改变传统考核方式是践行研究性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否则,必将回到传统教学模式的老路上去。为了增加学生对最终评价标准和结果的信服度,将选择具有典型性的好、中、差三个档次的研究分析报告在本课程最后一次课上汇报演示,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及讲演能力,又能使得每位学生对自己的研究分析成果在心中有把参照的评价尺度。值得注意的是,在汇报演示各档次研究分析报告前,事先并不告知学生各份研究报告的评分结果,而是在演示结束后由学生共同参与讨论,评出各份研究报告的长处及需要完善之处,并给出各自的评分结果。

三、研究性教学有效开展的关键:师生转型

研究性教学的开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加以实施, 从宏观层次来讲需要创造良性的外部环境,需要教育评价体系的根本改变、 各级主管部门的配合及社会强有力的支持。在此, 笔者仅从本课程尝试研究性教学的实践经验出发, 从教师、 学生等微观个体角度分析其在有效开展研究性教学中应实现的转型。

(一)任课教师应完成的转型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任务是授业解惑,而研究性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讲授知识还在于组织教学本身,通过有效组织课程教学过程,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任课教师首先应该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教学方法的训练。其次,作为研究性教学践行者的任课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意愿。因为研究性教学毕竟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灌输”,又没有适用于不同课程的“统一”研究性教学模式和步骤,在没有外力推动必须强制执行的情况下,主要靠任课教师的自愿尝试和摸索,这需要其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意愿;或即使上面有强制要求,而教师缺乏创新精神和意愿,也只会使得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流于形式。最后,任课教师还必须具有教学创新的实践能力。教学创新的实践能力主要来自于其丰富的科研实践,没有教师的研究实践,对学生的研究性培养只能成为空谈, 一个乐于讲课而不在学术研究前沿的教师可能可以高效传递现有知识,但对于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往往难以胜任,这也印证了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的道理, 也是世界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因为教师通过丰富的科研实践, 不仅能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和能力,而且能够拓宽研究性教学平台, 为学生设计出更多的“研究”主题。

此外,作为主管教学的领导除了要倡导教师尝试研究性教学外,还应在实施和落实等环节上予以更多实际支持。研究性教学往往会采取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期末统一出卷考试的方式,但要经得起上级的教学评估和检查,各门课程都要留下能证明教学成果及学生成绩考核的“文档”证据。各校对于试卷早已形成一套规范的操作流程,教师只要负责出卷就行,而对于研究性教学下教学成果应如何归档、采取何种介质、有何要求、费用如何解决等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目前均由任课教师自行解决,建议主管教学领导对之引起重视,否则研究性教学的推行要么是虎头蛇尾,要么是教学评估时临阵突击补齐,难免造假之嫌。

(二)学生应进行的转型 “教”与“学”只有双向互动才能取得教学的良好成效。同样,在研究性教学中,在强调教师转型的同时,要想使研究性教学真正有效实施并发挥作用,必须改变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被动接受、缺乏质疑、考前突击的学习心理和习惯。在研究性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按照老师布置的课题,在各环节上都能与老师的要求积极配合,才能达到良好效果。这一方面取决于学生对研究性教学的目的和成效的认可,另一方面还取决于考核方法对其的引导和约束,正是出于此目的笔者在课程开始时就向学生们明示该门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法。而学生对研究性教学的成效往往不是老师说说就能让其信服的,研究性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往往会通过上一届学生的切身感受和体会一届届传达下去,因此,任课教师尤其要注意在学生中形成良好反响,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来自研究性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收获。从《会计报表分析》课程中已经实施研究性教学班级所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普遍认为在该教学模式下所花费的时间、精力比期末复习迎考要多得多,但同时都感受到在以下方面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解读和分析会计报表的能力;研究分析报告的写作能力;运用Excel计算及制作图表的能力;制作PPT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等。

参考文献:

[1]赵洪:《实施研究性教学的难点与重点》,《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第19期。

[2]刘智运:《论高校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第2期。

会计报表分析范文3

1、流动性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1)流动比率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企业为了减少财务费用,加强资金调度,均有短期借款长期滚动使用的倾向,从而加大了流动负债,由于流动负债较大,因此造成企业的流动比率偏低。所以在分析企业的流动比率时应结合行业特点,企业的筹资能力等自身情况具体分析该项指标。

(2)速动比率计算中存在的问题。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该指标在使用中对速动资产的界定不十分明确,往往导致比率计算口径各有不同,影响速动比率指标的可比性。企业在计算该指标时,一般将应收账款包括在速动资产中,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很多企业应收账款很多,回收期较长,根本不是速动资产,这样,将所有应收账款都包括在速动资产中,计算出的指标值偏大。另外,由于各企业应收账款收账期不同,有的甚至较长,所以,该指标值在企业间也不是完全可比的。

2、盈利能力和利润质量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1)总资产报酬率指标。总资产报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表示企业包括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内的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这里的报酬总额不包含利息支出,但包含所得税,而企业总资产中的负债由债权人提供,债权人获得的利息收入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利息支出,企业总资产中的净资产是股东的投资,股东分红相对应的是企业的净利润,不包含所得税,而不是利润总额。所以,把总资产报酬率计算公式中的分子改为净利润加利息支出更趋合理,改进后的计算公式为:总资产报酬率=(净利润+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

(2)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表明企业净资产的获利能力,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获利能力越强;该指标值越低,表明企业获利能力越弱。但企业有时会出现已形成了净利润额,但款项并未收到,未发生现金流入,形成该指标值很高,但企业资金很少,周转困难。所以,利用该指标进行分析时,应结合现金流入量的指标。

(3)净利润保证率。在评价企业实现利润的质量时,人们通常用这个指标,并将这个指标定义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之间的比率”,认为这个指标可以评价利润的可信程度,指标值越高,利润真实性越大,其实也不尽然。因为企业存在折旧、摊销等非付现成本和费用,这些成本和费用并没有发生实际的现金流出,但是这些成本和费用却是该指标的分母净利润的减少因素,因此造成实际计算出来的“净利润保证率”指标数字较高。如果以1作为衡量该指标好坏的标准,认为只要该指标达到1,则企业利润转换为现金的能力就较强,做出企业利润质量较好的判断,就可能产生错觉,使报表分析者进入了财务判断的误区,甚至做出相反的分析结论。

(4)每股收益是指净利润扣除优先股股息后的余额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的平均股数之比,其计算公式为: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息)÷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公式中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由于上市公司中,有些公司的权益结构比较复杂,除了包含有普通股之外,还发行一些特别股如优先股等。优先股一般是按固定比例,在支付普通股股利之前支付股息,因此在计算普通股股本所能享有的收益额时,应将优先股股息扣除。利用该指标进行分析时应注意两点,第一,该指标在不同公司间是不可比的,因为其一:分子中净利润的计算与公司选择的会计政策相关,不同公司可能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这样,计算出的净利润各公司间不可比。其二:分母为股份数,而不同公司因为股票发行价格不同,所以造成同样的股份数取得不同的资金,从而获得不同的利润,而该指标的分母是股份数,不是取得的资金数,所以,该指标在不同公司间是不可比的。第二,该指标在同一公司不同时期也是不可比的,其一因为该指标的分子净利润的大小与公司不同时期选择的不同会计政策相关,不同时期公司可能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所以,不同时期计算的净利润不可比,其二,该指标的分母为股份数,同一公司流通在外的股数,在不同时期可能进行股份分割、股份合并或股票股利分配等,若发生了这种情况,只是不同时期股份数发生了变化,资金并没有发生变化,若不进行计算调整,计算出来的数值就不可比。

3、偿债能力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1)指标重复使用的问题。资产负债率=负债/总资产、权益比率=股东权益/资产总额及负债与、股东权益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三个指标具有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作为衡量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时,说明同一个问题即负债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因此选取一个指标使用即可。

(2)利息保障倍数。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它是衡量企业支付全部借款利息能力的指标,它不能反映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因为利息费用中包括短期借款利息,因此不能用它来衡量企业支付长期负债利息的能力。

(3)长期负债比率指标。反映企业长期负债在负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可是该指标值为多少才能表示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强, 多少表示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弱,没有一个合理的标准和比较值,使分析者计算出数值后无法作出判断。

4、营运能力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

某些情况下,过高的存货周转率也不一定代表公司的经营出色。例如,过高的存货周转率可能是由于太低的平均存货水平引起的,而太低的平均存货有可能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的影响。原材料存货不足会使生产出现停工待料现象;在产品存货太低有可能使生产过程不能连续进行;产成品存货短缺可能会失去良好的销售时机。如果平均存货低到影响其发挥正常的功能时,很高的存货周转率恰恰反映出公司经营管理上存在着漏洞。因此,任何公司都应努力在保证存货能够发挥必要功能的基础之上,加速存货的周转。

另外,不同企业的存货周转率也存在不可比的情况,因为其分母平均存货的数值大小要看企业的规模,企业规模大平均存货多,周转一次需要时间长,存货周转率低;,企业规模小平均存货少,周转一次需要时间短,存货周转率高;但这不能就说规模大的企业的营运能力不如规模小的企业。所以应避免不同规模间企业存货周转率

的比较。

二、有关会计报表分析的思考

1、对流动性指标的改进。为了较客观地评价速动比率指标反映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用企业的货币资金、短

期证券、应收票据、信誉好客户的应收账款或账龄小于1年的应收账款,若企业的产品比较畅销,还可加上存货中的产成品等作为速动资产,也就是该指标的分子,来计算企业的速动比率指标,则能更加准确衡量企业资产快速变现的能力。

2、对有关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的补充。现有的盈利能力指标分析大多都是从损益表分析的,而损益表中的数据有人为粉饰和调整的情况存在,有时会造成指标分析失灵。现金流量表的出现成功地弥补了这一不足,以下几个指标是经过实践检验比较有效的指标。

(1)净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净资产。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流入量-经营现金流出量,该指标是对净资产收益率的有效补充,它更注重现金流量,也更真实可靠。可以防止企业提前确认收入。通过对比净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现金回收率,就会发现净资产收益率的不足。可能有人为粉饰的情况。

(2)主营业务收现率=销售商品、提供劳动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该指标是评价企业销售质量的指标,企业利用应收账款虚增收入的现象经常存在,该指标正是为了检验企业收益质量而设置的,用来分析主营业务收入有多大比例转换成了现金,又有多少以应收账款的形式存在。

(3)现金毛利率=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流入。该指标同净资产现金回收率一样,更注重现金概念。对于通过夸大利润率的不良现象,该指标可以立即识破。

(4)每股收益指标。不同公司间该指标值进行比较时,其分子分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同一公司不同时期进行比较时应注意,该指标其分子的计算应掌握统一的会计政策,若遇会计政策变更应将不同年度的净利润在统一政策下调整。其分母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若遇股份分割、股份合并,股票股利分配时,应调整以前各期股数,重新计算各期每股收益。因为进行股份分割、股份合并或股票股利分配,公司收入并无增减,所投入资本总额也并未发生变化,仅仅是普通股股数发生变化,没有任何经济意义上的实质变化。所以,在将本期每股收益与以往各期的每股收益比较时,为了具有可比性,应对前几期作相应的调整。另外,上市公司也有股票股利分配的情况,这种情况只是增加了股份数,并没有增加资金,也需要计算调整后的每股收益,才可以使同一公司不同时期的每股收益可比。

3、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的改进

(1)长期资产负债率指标的改进。如果说流动资产是偿还短期债务的物质保证,那么长期资产就是偿还长期负债的物质保证,所以我们可以用可偿债长期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投资)除以长期负债所得的商来衡量企业对长期负债的清偿能力。暂且把这个指标叫作长期资产负债率,其计算公式是:长期资产负债率=长期负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这个比例多大合适为好,因为长期资产占用资金时间长,资金回收速度慢,因此一般应主要用所有者权益购置长期资产。用负债购置部分一般应在30%以下,以不超过1/3为宜,最高不超过50%。如果这个指标超过50%,说明用长期负债购置的长期资产占比重太大,长期负债偿债能力会产生问题,财务风险较大。

(2)对利息保障倍数的修正。企业偿还利息最终需要用货币资金,并不是息税前利润,因此用经营现金净流量来测算则更加可靠,利息现金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利息费用。该比值的结果反映以公司的现金偿还债务利息的能力,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用现金偿付利息越有保障。

会计报表分析范文4

关键词:会计报表 利润 真实性

会计报表是企业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是企业向外传递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 会计报表是根据日常会计核算资料定期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总结性书面文件。以便利益相关者客观地了解企业,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但企业管理者为了达到获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而蓄意粉饰会计报表,通过各种方法来进行利润操纵。

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利润分配表和其他有关附表。只要我们能够发现财务指标异常的规律,分析会计报表项目金额的异常情况,就可以快速地判断企业利润是否真实,是否有操纵利润的行为,从而提高分析的效率。

在企业会计中对会计报表实际操纵利润的几种手段:

一、操纵收入

(一)虚增收入

低水平的虚增收入方式,包括白条出库,对开发票、阴阳合同虚开发票等。这些明显的违法之举在日益发展的资本市场环境下已经逐渐消失了,而更高级,更隐蔽的虚增方式正在为一些公司所采用。如企业自己或利用控股子公司按市场价销售给第三方,确认了销售收入,在由集团或另一关联公司从第三方手中购回,避免了在合并报表时集团内部交易必须抵消的约束,确保了合并报表中确认收入和利润,达到了操纵收入的目的。

(二)少计收入或不及时确认收入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一些企业采取少计收入或不及时确认收入的方式,来达到操纵利润,减少税金支付的目的。由于销售交易形式的多样性,企业在进行销售收入确认时拥有较大的空间。在房地产和高新技术行业,提前确认收入的现象非常普遍。主要有几种情况:一是存在有重大不确定性时确任收入,二是完工百分比法的不适当运用,三是在仍需提供未来服务时确任收入,四 在销售交易未完成的情况下提前开具销售发票。这种手法一般在企业当前收益较为充裕,而未来收益预计可能减少的情况下时有发生。

(三)调整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

应收账款对收益的影响极大,企业为了虚增销售收入而虚列应收账款,通过虚假销售,提前确认销售或有意扩大赊销范围等方法调整利润总额。当企业出现这种现象时,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增加,应收账款周转率减小。如果这种方法成为企业普遍采用的调整利润的方法,这类企业的应收账款占用流动资金的比重就会高于一般企业,而应收账款周转率则会低于一般企业。由于“应收账款”科目导致的利润操纵要引起特别的注意。

其他应收款比应收账款更具有隐蔽性,使用该账户进行利润操纵的单位越来越多。有些单位故意将其核算内容扩大,致使该账户的核算内容越来越多,进行操纵利润的余地也越来越大。

二、挂账处理

(一)待处理财产损失

待处理财产损失是由当期原因造成的,应在当期处理。但在会计处理中,企业为了当期能有客观地利润,故意对待处理财产损失不做账务处理,使当期费用减少,从而达到虚增利润的效果。

(二)预收、预付账款

企业为了延迟上缴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故意将预收账款挂账,致使当期利润减少。在当今信用制度不够健全的经济环境下,预付账款经常发生,但是企业很快就会收到货物,使该账户发生结转。一般而言,预收账款长期挂账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预付账款的货物(或劳务)已经收到(或接受劳务),企业为了少摊费用,没有及时入账;二是预付账款无法收到货物,款项又无法收回,变成了坏账,当事人为了逃避责任,不进行有关的账务处理,使当期利润增加。

(三)在建工程

企业在自行建造固定资产时,常常运用外部借款融资。借款利息在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应予以资本化,之后的利息予以费用化。企业将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在建工程不结转固定资产,利息计入在建工程,使当期财务费用减少;同时固定资产不增加,又可以少提折旧减少费用,这样就从两个方面虚增了利润。

三、其他方法操纵利润

企业还常常通过计提折旧、存货计价、资产减值准备等跨期摊派项目来调节利润。

对报表使用者的建议:企业有充分的空间来操纵利润,对于会计报表使用者来说,不仅要看利润的数量,而且要看利润的真实性及质量。在实务中除了对财务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外,我们可以通过企业会计信息时间序列来发现企业是否有操纵利润的行为。

利润操纵是利用了会计核算权责发生制的特点,但在较长时间内,有些利润操纵手段将失去效用。如推迟确认费用必然引起下期费用升高;提前确认收入(或虚增收入)和利润就会引起下期收入和利润降低;费用不摊销,则其有关的对应的项目不发生变化等。因此扩大信息观察的时间范围就能发现企业是否有利润操纵。

会计报表分析范文5

关键词:会计报表 编制 分析

一、会计报表的内涵

会计报表是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实用会计资料的搜集、归纳、加工与汇总而成的系列报表,是反应企业在某一阶段时期的运行财务状况或某一会计时期的经营效益以及其现金流量分布情况的资料文件。常规的会计报表编制频率可分为年度编制、半年编制、季度编制或按月编制等。按月或按季度编制的会计报表主要指在月末或季末为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而半年度会计报表则指在每个会计年度的前六月结束后企业对外部提供的会计及财务报告,同理,年度会计报表主要指在每年终了时企业对外部提供的会计财务报告。

二、会计报表的科学编制

为了令企业管理者、决策者能深入、清晰的了解会计报表中所反映的企业各类财务状况、经营管理效益与现金流量动态变化情况,在编制会计报表时我们应充分遵循科学的要求与原则,令会计报表的编制质量切实提升。

(一)前后统一、科学一致

在会计报表的编制过程中,其会计计量及会计填报的方式应确保前后的统一与一致性,不能不经审批便随意变动,应切实加强在各个会计期间会计报表的可比效应。例如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方式、企业存货的计量计价方法与企业投资成本的分配、归结方法等必须保持前后一致。当企业经营环境或情况条件发生变化时,会计报表编制方式的变更则体现了必要性与合理性,在这一时期我们可以将会计报表编制方式进行变更,但同时必须在报表中附带说明其产生变更的具体原因以及在发生变动后对相应企业经营项目的影响情况。

(二)会计编制开展应客观及时、促进会计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的协作联系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信息化社会的持续发展令各企业的经营体制发生了根本变革,在这一时期深刻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会计信息必须赶上企业经营市场的更新速度。因此在进行会计报表的编制时,我们必须完全依照科学的规定期限、规范的编制程序进行综合、及时的编制,并履行高效的报送程序。基于以上目标,企业会计部门应合理、科学的组织会计日常核算工作,并着重促进会计部门与企业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联系,令会计部门开展的日常会计核算工作做到均衡、高效、有序,切实保证会计报表的合理编制与及时报送。

三、会计报表的细化分析

顾名思义会计报表的分析主要是以会计报表为对象依据,展开对报表反应的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管理成果进行综合的评价、科学的预测与细化分析的丰富业务手段。科学的会计分析应包括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与事后总结分析等,而会计报表分析则属于后一种类型。

(一)会计报表分析的科学目标与具体内容

企业会计报表分析利用其资产的负债情况与利润情况报表进行对企业各项经营现状的研究与分析。而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抱着各自不同的目标希望从中获取对企业经营决策有帮助的各项信息。因此在报表分析阶段我们应依据企业上级主管单位、有关国家经营管理部门、企业投资方、债权人以及其内部的不同管理需求进行充分考量,令分析内容事项丰富广泛,体现分析行为对会计报表使用者的总结、评价帮助,同时为其展开的企业经济预测与决策管理行为提供可靠、全面的参考依据。笔者认为科学的会计报表分析内容应涵盖广泛,充分包括对企业资产的分析、负债分布及构成动态变化情况总结、对于负债情况偿还能力的评价、对企业制定计划完成情况与盈利情况的变动分析与预测评价、对企业现金流量动态增减的原因分析、对企业现金流变化情况的评价以及付现能力的综合分析、对企业保全资金及其增值、财务状况的分析等。

(二)会计报表的适应性分析方式

基于会计报表的项目构成情况,我们应科学依据企业的经营指标,选择合理的分析方式,对会计报表中包含的数字变动情况与潜在的数量关系进行细化分析,常用的分析方式包括比较法、比率分析方式、因素替换方法等。如果想要揭示会计报表中各项数据存在的差异情况,寻找企业的整改潜力与前进方向路线,那么我们可科学的采用比较法,进行各项企业经济指标中不同数量的比较。比率分析方式是比较法的合理补充,当某些条件下一些经济指标不可比较时,通过比率分析法可将其数值变为相对数从而计算出各类不同比率,最终使之变为可以进行比较的指标,便于各项会计报表比对分析的顺利进行。因素替换法又可称为连环替代方法,主要用于对会计报表中几类相互关联因素对企业经济指标产生的影响程度的分析。在应用因素替换法进行会计报表分析时,我们应主要依据企业各经济指标的科学形成方式、过程特点,核查出该类经济指标会在哪些因素的影响下产生变动,从而有效的依据企业相关经济指标及各类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科学建立标准计算分析公式。

四、结语

会计报表是会计核算的最终结果,是综合的、清晰的反应会计财务主体信息的主要形式与重要手段,也是为企业管理部门制定投资决策、信贷管理与履行其他经济管理事务的重要支持。因此,我们只有在深入了解会计报表编制的内涵原理与正确分析方式的前提下,依据企业的经营特点、发展需求展开综合、完善、一致、适应的科学编制与分析,才能最终令企业在科学的财务、会计管理方式中实现健康、稳定与全面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会计报表分析范文6

一、会计报表附注概述

(一)涵义

会计报表附注主要就是对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列举项目的文字描述与明细资料,同时也会对未列举项目予以相应说明,以此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与使用这些会计信息。会计报表附注作为会计报表的主要构成内容,是对会计报表自身无法充分表达项目与内容的补充与详解。

(二)内容

通常而言,会计报表附注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企业一般状况,主要是企业概况、企业结构、经营范围等。二是企业会计政策,主要是现行会计制度、计价基础、利润分配方式等。对需要编制合并报表的企业而言,还要对其合并报表的编制方式予以说明;对企业会计政策变化而言,需要明确其变更对企业财务情况与经营的影响。三是会计报表主要项目附注,主要是报表项目详解,比如,分析应收账款账龄、报表项目异常变化等。四是分行业资料。倘若企业经营涉及其他行业,并且行业收入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10%,需要提供分行业的相关数据。五是重要事项揭示,主要就是对承诺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关联方式交易等予以揭示。

(三)编制形式

常见的会计报表附注的编制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尾注说明,主要适用于解释内容较多的项目。二是括号说明。此种形式主要穿插在会计报表主体中,对相关信息予以说明,由于其直接编入会计报表主体,相较于其他形式而言,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但是其涵盖内容较少。三是附加账户与备抵账户。在会计报表中,需要单独列出附加账户与备抵账户,可以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四是脚注说明。主要是在会计报表下端予以说明。五是补充说明。对一些无法列入会计报表的数据、资料予以说明。

二、财务分析概述

(一)涵义

财务分析主要就是以会计核算、报表资料及有关资料为依据,运用专门分析方法与技术,对企业筹资活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分配活动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增长能力、偿债能力等予以评价、分析的经营管理活动。其主体主要有权益投资人、经理人、债权人、政府机构、其他和企业相关的人士。

(二)分析方法

企业财务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比较分析法。主要是通过两期或者连续数期财务报告中相同指标的比较,明确其增减变动情况,以此判断企业财务与经营状况趋势的一种方式。在运用比较分析法时,主要有三种形式:重要财务指标比较、会计报表项目构成比较、会计报表比较。二是比率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各种比率指标的计算,对财务活动变动程度予以明确的方式。比率指标类型主要包括三种:构成比率、相关比率、效率比率。三是因素分析法,主要是根据分析比较和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在数量上明确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方式,包括差额分析法与连环替代法。

三、会计报表附注对财务分析的作用

(一)对变现能力分析的作用

反映变现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在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中,这些指标为主要分析对象,也是财务分析的常用指标,比率越高,表示有更多的速动资产、流动资产、现金资产可以为还款提供保障,也就表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在分析速动比率与流动比率时,还要考虑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主要是对流动负债的现金保障程度予以体现,该现金与现金流量表的现金涵义相同。因为现金为偿债的最终手段,如果现金不足,就会导致企业无法偿债,进而破产。除此之外,因为非现金流动资产中的存货、应收账款等相对复杂,并且易出现损失,所以,在分析速动比率与流动比率时,还要考虑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这样才可以保证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确切、可靠。在这些指标中,均涉及流动负债,然而在会计报表中并未提及流动负债内容,只是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揭示,为此,在财务分析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二)对资产管理分析的作用

资产管理比率是指企业衡量资产管理效率与资产合理运用情况的财务比率,主要包括存货周转率、营业周期、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具体分析如下:

存货周转率是营业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值,企业营业成本与平均存货情况与存货计价有着直接的联系,只有对存货周转率用个别计价法计算,才可以确保存货周转率正确,但是因为企业存货实物流转和价值流转并不相同,加之存货进出较为频繁,无法对存货价值予以个别计价法核算,只能运用存货流转假设方法予以核算,其主要就是运用一定的技术方式在销售成本与期末存货间予以分配,最后计算结果必然会对存货周转率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会对企业资产管理效率评价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存货周转次数越多,存货周转也就越快,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利润与存货管理水平。

营业周期为存货周转天数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总和,只要对存货与应收账款进行分析,就可以明确企业营业周期长短与资产管理水平。

应收账款周转率为营业收入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值。营业收入指的是利润表中扣除折扣后的营业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是未扣除坏账准备初期的应收账款余额与期末余额的平均数。根据收入准则规定对收入确认方法予以明确,确保应收账款周转率具有人为调节性。因为收入确认是会计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必须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揭示,为此,在分析会计报表时,一定要参考会计报表附注,从而确保财务分析更加全面。

(三)对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的作用

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是产权比率与资产负债比率。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两个指标是相同的,在总资产中充分体现了负债筹资与资金筹资的比例,能够对企业清算中债权人利益的保护程度予以衡量。同时,这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产权比率更加重视财务结构的稳健与偿债风险承受能力的分析;资产负债比率更加重视物质保证安全性的分析。

因为或有负债的存在,导致资产负债表无法完全体现企业负债总额。所以,在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时,一定要重视会计报表附注中揭示的有关信息。倘若分析者没有考虑或有负债,就会导致产权比率、资产负债比率偏低,进而夸大长期偿债能力,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对盈利能力分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