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员工履职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铁路员工履职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铁路员工履职报告

铁路员工履职报告范文1

摘 要 针对高铁项目生产规模的不断加大,资源不足与安全生产隐患增多,安全管理难度加大的矛盾形势日趋严峻,积极组织广大职工群众在生产一线、在作业班组、在重点岗位严查安全隐患,充分调动群众安全监督员的主动性、积极性,营造“人人懂安全,个个抓安全”的氛围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结合济南至青岛高速铁路工程(以下简称济青高铁)管理实际,谈谈群安员工作的一些好的做法。

关键词 群众 安全生产 监督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是施工企业永恒的主题。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济青高铁施工5标,长22.494公里。由于工期紧张,加上施工行业的特殊性、工作环境的恶劣性、安全环境的多变性等诸多方面的不利因素影响,安全生产责任重、压力大。作为在施工生产现场肩负着群众安全监督工作的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如何才能发挥好安全监督的作用,及时发现和消除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当好广大职工的安全卫士呢?笔者结合济青高铁项目,谈谈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工作的一些好的做法。

一、严抓教育培训,理论知识扎实

(一)开展岗前集中培训

项目部分别于2016年2月、2016年4月、2016年6月,举办了三期群安员培训班,培训群安员120余人次。项目部工程部、安质部针对项目施工桥多、高空作业多、邻近既有线施工安全风险大等特点,认真编写了《桥涵作业指导书》、《既有线施工作业指导书》、《隧道作业指导书》、《路基作业指导书》、《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等13套培训教材,并在股份公司安全教材库中下载了30多个安全教育视频,培训内容包含各工序作业标准、安全技术控制要点、施工现场风险源、安全防护措施、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红线、既有线施工三有九不准、安全生产常识等。通过统一、系统地对群安员开展岗前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了群安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应知应会能力。

(二)开展工地学校培训

项目部充分利用工地学校加强对全员的安全知识培训。工地学校总部设在项目部,在架子队下设4个分校。工地学校统一配置了教学用黑板、课桌、电视机、投影仪、台式电脑等教学设施。项目部给给劳务工制作了作业要点卡片,发放了《桥梁工程施工标准化作业工艺流程》、《涵洞工程施工标准化作业工艺流程》等图文并茂的宣传册,由各工地学校单独组织学习。采用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项目部还为劳务工发放了《安全漫画扑克牌》。自进场以来,项目部工地学校共计举办培训班21期,发放教材300多册,培训职工及农民工2100余人次。工地学校培训为群安员工作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开展专项安全培训

项目部对群安员划分了责任管段,根据施工进展情况和责任管段的工程特点,对群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不断提高群安员的业务素质。项目部积极支持临淄梁场群安员杨都的工作,该梁场场长、全国劳动模范张成充分利用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个平台,经常为他“开小灶”,传帮带地教会了该群安员掌握了模板打磨拼装质量控制要点、混凝土浇筑振捣控制要点、梁体自动喷淋养护操作要点等,如今群安员杨都成长为了“五小”发明家和标准化管理岗位能手,在5月份,被评为“济青(群安员)之星”荣誉称号。

(四)开展应急演练培训

2016年6月1日下午,项目部在临淄梁场举行了1次消防应急演练和1次安全生产咨询活动,近100人(包含群安员)参加了此次演练。防洪应急演练模拟临淄梁场宿舍发生火灾,由一名群安员扮演险情报告人向总指挥报告。现场随着警报拉响,全体工作人员进入警戒状态。保卫警戒组、抢险组、救护组、后勤保障组的人员、车辆、设备迅速集结完毕,赶往“事发”地点,分工合作组织人员火场逃生,火灾扑救。通过演练,检验了应急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提高了一项目部的应急救援处置能力,也为群安员在面对突发灾情时的应急救援实战积累了经验。

二、严抓业绩考核,工作作风务实

(一)考核隐患查找情况

编制了《群安员工作简明手册》,对群安员查找隐患后的处理程序进行了规定,要求群安员对排查的小隐患,立即进行现场整改处理,同时要对整改处理进行合格验收,并填写隐患排查表,上报项目部首席群安员。对于群安员在工地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不能处理的,有权要求立即停止作业,上报架子队长、项目部首席群安员,直至项目部主要领导,并下发定期整改通知单,跟踪整改处理情况,与项目部安质部统一进行合格验收,实行安全隐患排查处理的程序闭合。在每月对群安员工作进行考核时,考核组将群安员查找隐患情况和隐患整改关闭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以此督促群安员积极主动开展工作。

(二)考核岗位履职情况

项目部专门下发了z2016{26号文《群安员考核管理办法》,成立了由项目部工会、安质部、架子队书记、安全员、协作队伍负责人共同组成的考核小组。项目部针对群安员建立了专门的管理卡,60名群安员一人一卡,并将群安员的基本信息、教育培训情况、考核情况、获奖情况在管理卡上动态登记。考核小组每月组织一次群安员履职情况的考核,内业资料方面包含群安员的《工作记实本》记录、《查找隐患表》记载和检查隐患查找报告排除情况、检查履行职责和作用发挥情况。此外,对群安员的11条岗位职责情况的履行,通过调查了解,现场询问的方式进行认真检查,确保对群安员岗位履行情况进行全方位、实事求是地掌握。

(三)考核作用发挥情况

项目部提倡一名群安员通过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起到带动影响身边一大批人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真正实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管理目标。为此,为进一步抓好群安员的工作,项目部定期对群安员责任管段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对于安全质量始终保持得好的工点,考核评价群安员工作效果好,作用发挥好。自进场以来,临淄梁场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始终走在前列,多次获得各级检查组的一致好评。经过调查发现,该架子队安全员与群安员均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主动意识,专职安全员张如、群安员杨都、文伟经常就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经验交流,实现了工作的互动。由于对安全管理工作兢兢业业,劳务工找到了好的榜样,形成了时时讲安全、事事要安全的作业意识。

三、严抓队伍建设,体系运转牢实

(一)规范管理体系建设

一是抓好群安员制度建设,下发了《群安员管理实施细则》、《群安员标准教材》、《群安员简明工作手册》,并将群安员职责纳入项目部规章制度,为群安员开展工作提供制度保证。二是建立群安员工作通报制度,要求项目交班会项目部首席安全监督员要通报群安员安全隐患排查情况,群安员参加各架子队的安全生产会,项目部组织的安全大检查,项目部首席安全监督员和架子队群安员都要参加。三是建立“三个结合”制度,将群安员工作与大干120天劳动竞赛结合,与党工团共建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与安全生产我在行动相结合,进一步发挥群安员作用,促进项目部安全生产。

(二)规范推荐聘用程序

规范群安员的推荐选聘程序,由架子队按照5%的比例,择优推荐工作认真、业务水平过硬、工作能力强的职工或劳务工名单到项目部工委,工委收到报告后对名单成员进行考察,考察通过后进入培训和聘用程序。在聘用前,要求每个群安员上岗前必须经过20小时以上的岗前统一培训,考试合格,再统一举行证书发放和履职上岗仪式,正式聘用为群安员,发放黄马褂和工作记录本。各工点,对于聘任的群安员实行挂牌公示,将每个架子队的群安员的姓名、电话、照片、工作职责等信息在醒目位置进行公示,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规定群安员上岗必须随手携带“三宝”(工作手册、工作记实本、整改通知书),佩带统一的臂章,身穿统一制作马夹,统一隐患处理流程,明确群安员重点监控部位,责任到人。

铁路员工履职报告范文2

【关键词】安全事故;预防;事故分析;对策

事故分析是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一种方法,是为了防止事故重复发生,以消除事故或减少事故为目的,事故是具有规律性,可以把握规律,超前预防预控。2013年公司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与2012年相比,事故总数成上升趋势,为了在2014年有效的控制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从事故类别、事故成因及受伤害人员的成分等方面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并针对具体原因制定今后预防、控制事故发生的具体措施。

一、公司及工伤事故基本概况

北营公司成立于2002年4月,现有在职员工2.4万人,拥有矿山、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铸管、发电、公路、铁路运输完善的钢铁工业生产系统,现已具备年产生铁800万吨、钢坯850万吨、钢材1000万吨、球墨铸管5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是全国第一大拉丝材生产企业、第二大球墨铸铁管生产企业,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建筑材生产基地。由于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料、中间产物、产品及催化剂,很多具有有毒、易燃、易爆等危险性,生产过程具有高温、高压、生产管线长且复杂、立体交叉作业等特点,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有些事故造成的后果引起的社会效应往往超过了事故本身。

据统计,2013年1~12月,公司共发生各类人身伤害事故30起,伤亡33人,其中轻伤事故26起、伤29人;死亡事故4起、死亡4人(临时工2人),同比事故增加3起,死亡人数增加3人。

二、工伤事故统计分析

1.按事故类别统计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现对公司2013年类别统计如下:

由上表可见,在事故总数中,中毒和窒息事故最多,占25%,主要是煤气、氮气所致;其次是其他伤害(员工在行走中,上下楼梯发生的扭伤,跌伤及犬类咬伤),占事故比例24%;第三是物体打击伤害、车辆伤害各占事故比例15%;第四是机械伤害占事故比例12%。综上所述,控制人员的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车辆伤害等事故是今后安全管理中事故预防、控制的重点,起重、高处坠落伤害事故也是我们注重防范的事故类型。

2.按事故原因统计

事 故 原 因 事故数量 事故比例

人的不安全行为

57.6% 注意力不集中,操作时心不在焉 6 18.2%

缺乏安全知识、经验缺乏 2 6.1%

违反操作规程 7 21.2%

蛮干、忽视安全 3 9.1%

生理缺陷或迟钝、体力不足 1 3.0%

物的不安全状态 设备、安全设施损坏或有缺陷 4 12.1%

管理上的缺陷 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和指导 5 15.2%

物质堆放、整理不规范 1 3.0%

其它 意外 4 12.1%

由表可见,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发生的占事故总数57.6%;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导致事故发生的也占较大比例。

3.按事故发生的时间统计

从表中可以看出,事故发生主要集中在三个时间段:上午7:00~8:00、上午10:00~11:00和下午15:00~16:30。经分析,①7:00~8:00为交接班时间,接班后事务多,工作精力不集中,现场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薄弱;②10:00~11:00处于员工工作任务收尾,临近午饭时间,员工的精力分散,工作急躁;③14:30~16:00维修人员急于下班洗澡、赶车,不能专心工作,安全意识有所放松;而生产岗位也受维修人员活动影响,情绪波动,不安心工作。这三个时段是日常现场安全管理的控制重点。

4.按发生事故所在工种统计

工序 岗位名称 受伤人数 百分比

生产工序 轧钢工、放灰工、主控室、司机等 21 64%

维修工序 钳工、焊工、起重工 12 36%

从上表看出,生产工序工伤事故是维修工序的二倍。主要原因是作业环境复杂,危险因素多,人员大,年轻人比重大,安全意识低,经验不足等因素造成。

三、预防事故控制措施

为了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和“零事故,零伤害”的安全管理理念和目标,认真落实全员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的管理原则,努力提高安全生产履职能力,注重在人和物两方面管理,可采取如下措施:

1.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和教育,加快提升员工安全素养。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要素,在日常的安全培训工作中,一些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力度不够,培训经费和时间没有保障,培训质量不高、效果不佳,因此各单位需要定期组织开展员工安全知识、危险源辨识及安全操作技能的安全培训,也要将临时工纳入到正常管理,提高安全准入门槛,使员工熟知岗位危险有害因素。人事、工会、团委等部门也要积极开展的相应的活动,定计划、严落实,而且要求必须常抓不懈。

2.狠抓班组安全管理,重点在于基层。抓住员工的 “五态”,抓牢作业前的“五确认”,抓实设备设施危的险源辨识和专项排查,抓紧措施落实和隐患整改,班组这个“点”落的实,作业区的 “线”画的直,厂的这面安全大旗才能屹立不倒。实行员工标准化作业卡制度已经开展多年,但随着工艺、设备的逐年完善和改造,还存在作业标准和工序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完善标准化作业需要向岗位和工序延伸,通过细化工序标准,达到明晰岗位标准,使员工自进入工作岗位开始,一举一动都有标准可依,够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操作。以岗位应知、应会、应作为重点,依据每个岗位的工序和流程特点,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岗位和工序规范操作的标准流程,直接告知员工上岗后必须执行的动作要领和操作步骤,具体到每一道小工序的工作内容、使用的材料工具、相关的图形尺寸、质量要求、安全确认事项,才能实现规范管理和规范操作。

3.做好风险管控,强化专项检查。结合2013年的事故发生规律,针对容易发生事故的有毒有害气体作业、有限空间作业、检维修作业等危险作业及关键环节,重点排查事故隐患,对薄弱部位实行风险防范,针对问题和隐患强化闭环管理。各单位不仅认真落实公司每月的专项检查,同时还有根据本单位的生产工艺特点,制定安全检查工作计划,细化每项检查标准,落实责任人,查清事故隐患的存在的深层次原因,避免安全检查月月查,同类事故还时有发生。安全管理人员坚决杜绝浮躁思想,平时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检查、监督,掌握第一手的、真实的、全面的现场信息,对现场安全防范措施是否准确有效,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进行深入细致研究。

4. 加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层层分解。要明确规定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和各岗位的安全职责与责任。要做到职责清晰、责任明确;使每一名干部、职工都明确自身所肩负的安全责任,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层层有专责。领导干部分片安全承包的职责明确写入安全生产责任制中。同时还要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要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各单位要成立监督检查小组,要定期对各级、各部门和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履行情况进行检查,提出整改意见和要求,加强监管和考核。使安全生产责任真正落到实处。安全生产责任制要体现权、责、利的统一,更要体现出考核的严肃性。对履行职责好的要在各方面给予表扬和奖励,对未能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行为要建立约束机制、严格考核。对发生的各类事故要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铁路员工履职报告范文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大宗商品企业与其它国家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企业的运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1],既充满着发展机遇,又面临着诸多挑战。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已经成为当前学术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在大宗商品企业中[2],内部控制审计在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3]。因此,将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审计方法引入到大宗商品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的应用价值。

二、在大宗商品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中引入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1)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大宗商品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自身的内部控制就会出现综合性的风险,但若将风险原因归结为某一部门,就难以从根本上控制风险。因此,企业需要对风险进行理性的认识,并需要多部门共同配合,采取综合性措施才能有效控制风险。而内部控制审计部门则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采取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法进行审计,并提出可信的内部控制改进建议,从而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降低企业运行中风险,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帮助企业提高内部控制审计的可信度。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审计能够帮助企业重点关注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对于内部控制的风险能够及时分析风险出现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内部控制建议,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可信度,增强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3)帮助企业提高内部控制审计效率。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审计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开展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工作,并能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来确定内部控制审计的侧重点,提高风险应对决策的科学性。

三、开展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审计的路径

大宗商品企业开展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审计应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内部控制的防范风险为目标,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贯彻执行。

1.增强对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视度

(1)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部门要借助企业的各种媒介向广大干部职工大力宣传内部控制审计的意义和作用,提高企业各级领导和员工对内部控制审计的关注度。(2)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经营的范围和管理情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审计制度。(3)企业应该保证内部控制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内部控制审计的核心功能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本质上是参与治理、参与监督,规避风险。因此,应该确保内部控制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有效发挥内部控制审计部门的功能。(4)提高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的素质。内部控制审计部门要想准确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准确评价内部控制的风险、提供准确的内部控制建议,都需要专业素质较强的内部控制审计人员来完成。因此,必须加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能充分掌握专业的审计知识、专业的工作素养,并掌握风险控制、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2.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流程

内部控制审计流程的规范程度,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审计的可信度。因此,大宗商品企业要不断规范和完善内部控制审计的流程,切实提高内部控制审计的质量。(1)做好审计前的调查,重点关注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类风险源。大宗商品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涉及到经营的各个方面,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需要掌握企业内部控制在一定时期内有效运行的证据。因此,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需要提前做好调查工作,以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为中心,明确审计的重点,通过走访调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法来收集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类风险源。(2)做好企业风险源的识别。在识别风险源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否与企业的资源配置相一致,重点关注企业内部控制结构是否存在盲区或者交叉;对企业人力资源结构进行关注,判断其是否合理,是否建立职工培训、评价、轮岗等机制;关注企业是否建立了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审计风险识别时,重点关注其是否建立了风险预控机制;在进行企业的控制活动风险识别时,重点关注其在经营、资产、科研、采购等重要事项的决策是否按照内部控制制度来执行,关注企业领导干部的履职情况,特别是要关注企业内部机构是否有重大调整、是否有重大人动、是否有重大政策或者制度的推出等情况。(3)对内部控制审计的可行度进行有效评价。大宗商品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要从组织层面和业务层面这两个层面入手,积极收集审计资料。对各类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作为判断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合理的依据。对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进行评定分级,并责令相关部门限期整改,若内部控制存在严重的缺陷,应及时告知企业高层管理。(4)审计结果的后续跟进。对于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及时整改,若整改到位,则予以表扬肯定;若整改不到位,则企业须采取必要的手段督促其整改。对于一些基于成本或者其它因素无法及时整改的项目,需要向企业高层出具书面报告,待满足整改条件时再整改。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真正为增加企业的价值提供服务。

3.构建企业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审计评价体系

大宗商品企业风险控制的内部控制审计的核心,在于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因此,构建完善的大宗商品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有助于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合理性、有效性做出评价。大宗商品企业内部控采购商务平台的方式,实现与供应商的实时沟通和有效对接。企业须全面加强合同索赔制度的构建,在合同中明确规定逾期交付的各种处罚收费条款,这样能够在出现问题之后,及时追究相关个人或者单位的责任,并严格根据法律制度和合同规定进行扣接货款或者索赔等操作。

三、结束语

在企业物资采购的实际流程中,相关人员不仅要根据使用要求和标准选购具有较高品质的物资,同时也需要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全面的了解,尽可能地选择信誉较好的供应商提供物资,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供应的商恶性竞争,而避免物资质量问题上升、延迟交货的现象出现。此外,企业须进一步提升整体的管理控制力度,严格根据生产和工程的要求进行物资供应的调整,尽可能避免由于物资存在的问题而造成整体经济效益难以提升的现象出现,为物资采购过程控制和物资供应规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永猛.关于强化采购供应全流程监管实现物资管理安全规范高效的思考[J].经济师,2017,(11):262-264.

[2]仝玉强.试谈加强物资采购管理降低物资采购成本[J].现代商业,2017,(12):126-128.

[3]剡政瑜.如何控制物资采购成本[J].化工管理,2016,(19):190.

铁路员工履职报告范文4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6-0114-0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臻完善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使企业经营的环境日益复杂,影响其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企业要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二是如何协调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是建立在内部协调性的基础之上,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最基础性的工作,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本文从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涵义、目的,以及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内部控制现状等不同角度,阐述和说明我国企业如何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适应应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日趋完备、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带来冲击的能力。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涵义及其分类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者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的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信息与传递以及自我检测等方面,从总体上透视了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其有效实施无疑会促使企业生产管理登上一个新台阶,促进企业经营流程的合理化和正规化。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两大类。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例如,企业单位的内部人事管理、技术管理等,就属于内部管理控制。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例如,由无权经管现金和签发支票的第三者每月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就是一种内部财务控制,通过这种控制,可以提高现金交易的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企业单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目的在于:保证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当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大型企业单位一般都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基本业务内部管理可谓有章可循。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个体合营企业对内部控制存在许多误解,甚至概念模糊,治理结构先天不足,使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经济业务随意性大,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主要表现在:业务决策人员与经办人员没有很好地分离制约,存在业务授权(管理职能)、业务执行(保管职能)、业务记录(会计职能)、业绩检查(监督职能)兼容现象;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执行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无标准操作现象;财产清查没有制度,“家底”不明确:内部审计没有制度,该设的内审机构不设,该配的内审人员不配等,使得管理力度层层递减,管理效应层层弱化,从而造成企业竞争力降低,经济效益下滑。总结起来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不够完善,内容不够完备。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或内部控制制度有关内容不够合理;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轻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把已订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遇到具体问题更多的是强调客观原因,有章不循,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滞后,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体制的需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暴露出制度体系不完善、控制内容不完备、可操作性不强、监督不得力等一系列问题。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各职能部门之间比较重视对行业“条条框框”的管理与指导,而对部门之间的相互衔接重视不足,形成“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尴尬局面。

2.思想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目前,一些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两种倾向:一是一部分人习惯于甚至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认为只要能够规范化操作就行,不必考虑是否先进。二是虽然意识到改革的必然性,但片面强调改革组织机构的重要性,忽视控制方式的跟进和强化。这就使企业改革与微观治理机制相脱离,阻碍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和完善,对企业的发展不利。根据有关抽样资料统计,在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中,100%为内部董事的公司占有效样本数的22.1%,50%以上为内部董事的公司占有效样本数的78.2%,董事长和总经理一人兼任的公司占总样本的47.7%。由此可见,公司董事会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内部人手中,作为所有者产权代表的董事会,既不能充当所有者的“守护神”,又不能代表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大多数管理者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无法以身作则带头严格遵守内部控制制度,逾越控制,,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3,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素质较低。财务与会计合署办公,这种机构设置使财务部门工作质量不高,服务对象不明。财务监督的服务对象是企业的所有者,它的具体运作和操纵是企业内部事务,而会计监督的服务对象是企业内、外部利害关系人,其提供的公开化会计信息必须体现“真实公允”的原则。将服务对象灵活性程度不同的两项工作合并一处,导致了服务对象模糊,而且财务的灵活性干扰了会计的公允性。由会计人员兼做财务,会计人员力不从心,既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又导致财务管理乏力,财会部门的工作质量也随之下降。另外,会计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据统计,在我国1 200万会计从业人员中,受过大学专业教育的不及10%。在素质相对较高的国有企业、县级以上集体企业的600万会计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者也只有18.21%,有会计师资格的仅8.45%。

三、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1.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遵循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应注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包括经营管理的理念、方式和风格,组织机构,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管理控制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实务,外部环境的影响等。只有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才能保证制度的真正落实,才能真正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2.加强内部牵制制度建设。内部牵制是指对具体业务进行分工时,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由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工作进行正确性检查。它由适当授权、不相容工作的责任分工、凭证和记录、接近控制、独立检查等环节组成。这种制约包括上、下级之间的互相制约、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如会计信息收集、归类过程中,除了制单外,必须有复核并由财会主管审批;又如现金流转业务中,现金收支的审批、收入和支出、印鉴的保管、记账等业务应分工管理,互相牵制。在内部牵制中,必须采取工作轮换制,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牵制的效果。工作轮换制是指根据不同岗位在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程度,明确规定并严格控制每一员工在某一岗位的履职时间。对关键岗位应频繁轮换,次要的岗位可少一些。从轮换中暴露出存在的问题,揭示出制度的缺陷、管理的缺陷。

3.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建立科学、严密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安全、有效的财务管理的基础。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抓好关键人。如分支结构负责人和财会部门负责人;(2)把握关键部位。如审批程序、资金调度、交接手续、电脑操作密码等;(3)管好关键物件。如重要的发票、银行票据、印鉴等;(4)控制关键工作岗位。如现金、银行出纳、收支事项及凭证的核准、实物负责人等。

4.加强企业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切实加强企业对内控的认识。企业的一些高级管理人员认为,稽核部门不能创造效益,还要占用人员编制,增加经营成本,因此对其并不十分重视,这一观念应立即更新,并切实加强考核、监督、制约机制,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将内部审计人员从会计、财务人员中分离出来,直接对董事会负责,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内审人员的作用,监督和保护企业的资产、财产安全,监督企业朝着合理、合法的良性方面发展。

铁路员工履职报告范文5

(一)工作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安全生产有可靠保障的基础上;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健全规章制度,提高企业安全技术水平,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坚持依法依规生产经营,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为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实现我市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安全生产保障。

(二)工作任务。以道路交通运输、消防安全、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水上交通及渔业船舶、特种设备、雷电防护等行业和领域为重点,全面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要通过更加严格的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采取更加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政策措施,集中整治非法违法生产行为,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要尽快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在高危行业强制推行一批安全适用的技术装备和防护设施,最大程度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技术装备全面达到国家和行业标准,提高我市安全生产技术水平;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重点行业的企业重组和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彻底淘汰安全性能低下、危及生产安全的落后产能;以更加有力的政策引导,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三)工作目标。经过努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明显下降,较大以上事故得到有效防范。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严格企业安全管理,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四)进一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企业应当具备法律法规和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依照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证照,否则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必须加强对生产现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

(五)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按照法律法规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落实安全生产保障措施,加强企业职业健康和劳动保护工作,消除事故隐患,努力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六)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企业应当根据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按照不的岗位及工艺分别制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在生产条件发生变化时及时组织修订。对实施动火、受限空间、爆破、临时用电、高空、水上、吊装、检修、安装使用特种设备等危险性作业要制定专项安全技术作业规程、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保障措施,实施作业许可管理制度。

(七)强化生产过程管理的领导责任。企业应当建立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现场轮流带班制度,加强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安全检查,并做好带班检查记录。对该带班而未带班的,对有关责任人按擅离职守处理,时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发生事故而没有领导现场带班的,对企业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并依法从重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八)企业必须保证安全投入。企业必须依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提取必要的安全费用,在年度财务预算中确定必要的安全投入,并确保专款专用。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危险物品生产、道路交通运输等高危行业企业必须足额提取安全费用。

(九)全面排查治理各类事故隐患。企业应当经常性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对排查出来的事故隐患要按照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的要求,及时整改到位,并建立以安全生产专业人员为主导的事故隐患整改效果评价制度。重大隐患要按照规定向企业所在地区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对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治理进度、结果等情况。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造成事故的,依法追究企业和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对停产整改逾期未完成的不得复产。

(十)强化职工安全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参加培训并取得安全资格证书;从业人员必须全部经过培训合格后上岗,新员工上岗和转岗员工必须落实岗前安全操作技能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凡存在不经培训上岗、无证上岗的企业,依法予以处罚,企业用工要严格依照《劳动合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合中应当载明职工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十一)全面开展安全达标活动。企业要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要求,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机械制造等行业企业应在国家规定的期限内实现安全标准化目标。企业应当加强消除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期火灾能力、组织疏散逃生能力、消防宣传教育能力“四个能力”建设。非煤矿山和危险化学品企业未在规定期限达标的,要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对整改逾期未达标的,提请区级以上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三、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推进“科技兴安”步伐

(十二)加强企业技术管理。强化企业技术管理机构的安全职能,按规定配备安全技术人员,切实落实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负责制,强化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技术决策和指挥权。鼓励、支持、推动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安全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和新装备、新工艺、新标准。因安全生产技术问题不解决产生重大隐患的,要对企业主要负责人、主要技术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给予处罚;发生事故的,依法追究责任。

(十三)强制推行先进适用的安全技术装备和措施。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旅游包车和三类以上的班线客车要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于年底前全部完成。重型载货汽车、半挂牵引车、出租汽车、校车要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于2012年底前全部完成。在危险化学品槽车充装环节推广使用万向充装管道系统,涉及危险工艺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当安装自控联锁、自动报警和紧急停车装置,于2012年底前完成。非煤露天矿山全部实行液压锤二次破碎和机械铲装作业,适宜采用中深孔爆破的非煤矿山实行中深孔爆破。冶金煤气企业、大型起重机械要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44.1千瓦(60马力)以上的渔船(船舶)要安装防撞自动识别系统,于2012年底前全部完成。

(十四)加快安全生产技术研发。进一步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加大对高危行业安全技术、装备、工艺和产品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展安全科技研发。

(十五)应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事故防控能力。加快“金安工程”建设步伐,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系统和基础信息数据库,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和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促进安全生产关键技术装备的改造与升级,引导高危行业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水平,提高事故防控能力。

四、强化“一岗双责”,严格落实安全监管责任

(十六)严格落实各级政府及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一岗双责”规定,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加强对企业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监督检查,建立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和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督促、指导企业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工作措施和责任。加强对境外中资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和管理,严格落实境内投资主体和派出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

(十七)加大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力度。各有关部门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等行为,以强有力的措施查处、取缔非法企业。凡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的,要责令停产停工整顿,并对企业和企业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要依法严肃查处运输车辆超员、超载、超速等违法行为。对非法生产经营建设和经停产整顿仍未达到要求的,依法提请区级以上政府关闭取缔;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按规定上限予以经济处罚;对存在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单位,依法责令停产整顿,并严格落实监管措施;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八)建立重大隐患治理逐级挂牌督办和公告制度。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企业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下达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提请政府挂牌督办,督促企业及时整改,并按属地原则实行公告。企业对实行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整改不力的,要依法依规从重处罚;拒不整改的,由区级以上政府依法予以关闭。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重大隐患挂牌督办落实情况加强综合监督检查。

(十九)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属地监管。各级政府及其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对当地企业包括中央、省属、市属企业实行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管理。要建立企业等级评定滚动机制,继续按照A级抓巩固、B级抓提高、C级抓整改、D级挂牌督办的要求,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状况等级评定,评定结果向社会公开,并向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担保业等主管部门通报,作为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依据。确定为C级的,有关部门要督促企业制定整改方案,并暂缓其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审批,取消其评优评先资格;确定为D级的,由所在地区级政府挂牌督办整改,相关部门暂扣相关证照,取消所有项目审批及评优评先资格,责令停产整顿,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依法予以关闭。

(二十)加强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强化项目安全设施核准审批,加强建设项目的日常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审批、监管责任。建设项目核准(审批)部门要督促企业落实安全设施“三时”制度,将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审批情况及时通报级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应包括安全监控设施和防有毒有害气体、防尘、排水、防火、防爆、防雷、防静电等设施,并与主体工程时设计、时施工、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新建的铁路、高速公路、城乡道路,港口、码头、渡口及其他重点建设、基础设施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有效落实“三时”措施。建设项目施工单位要按照设计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严禁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特种设备进场作业。安全设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未做到时设计的一律不予审批,未做到时施工的责令立即停止施工,未时投入使用的不得颁发证照,并视情节追究有关单位负责人的责任。严格落实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监管等各方安全责任。对项目建设生产经营单位存在违法分包、转包等行为的,立即依法责令停工整顿,并追究项目业主、承包方等各方责任。

(二十一)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作用,依法维护和落实群众对安全生产的参与权与监督权,鼓励职工举报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各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进一步畅通安全生产的社会监督渠道,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建立值班制度,及时受理查处各类安全生产隐患举报,并对举报有功人员进行奖励,举报奖励经费由各级政府负责落实。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舆论反映的客观问题要查明原因,切实整改。

五、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二十二)建设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各级政府应当制定本行政区域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资源普查、登记、建档等工作,做好必要的应急装备和救援物资保障,加强综合应急救援能力的建设。年底前建立健全市、区二级生产安全应急管理体系,依托市灾害救援中心等专业救援力量,建立危险化学品市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骨干队伍,2012年底前在非煤矿山和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集中的区建立满足需要的区域性应急救援队伍。建立企业应急救援物资储备调用制度。加快全市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2012年底前完成市及重点区应急救援平台建设,2013年实现市、区应急信息平台互联互动。

(二十三)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预警机制。企业应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发现生产安全事故征兆,立即预警信息,落实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企业要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建立重大危险源动态、实时监控和管理系统,实现与所在地区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联网。重大危险源评估结果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报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备案。涉及国家秘密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二十四)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企业应做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和备案,并定期进行演练。非煤矿山、危险物品等高危行业企业应当依法建立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装备;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应指定兼职应急救援人员,与专职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赋予企业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因撤离不及时导致人身伤亡事故的,要从重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因下达停产撤人命令所造成的损失,企业不得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六、严格行业安全准入,把好安全生产源头关

(二十五)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技术标准。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督促企业认真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执行高危行业从业人员资格标准。

(二十六)严格安全生产准入前置条件。新、改、扩建设项目可能影响周边相关单位或设施安全的,应当主动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在实施城区地面挖掘作业时,施工企业要全面摸清项目涉及区域地下管道、线路的分布和走向,制定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安全。把符合安全生产标准作为高危行业企业准入的前置条件,实行严格的安全标准核准和高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新建危险化学品企业必须在依法规划的化工园区或工业集中区内建设,加快推进安全距离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步伐。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评价和安全条件论证,严把安全生产准入关。凡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违规建设的,立即停止建设,情节严重的,依法由本级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实施关闭取缔。降低标准造成事故隐患的,追究相关人员和负责人的责任。

(二十七)发挥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建立完善市、区安全生产专家队伍。依托科研院所,结合事业单位改制,推动安全评价、技术支持、安全培训、技术改造等服务性机构的规范发展。加强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监管,保证专业服务机构从业行为的规范性、专业性、独立性和客观性。专业服务机构对相关评价、监测检测、鉴定结论应承担法律责任,对违法违规、弄虚作假的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降低或取消相关资质。

七、加强政策引导,增加安全生产投入

(二十八)制定促进安全技术装备发展的产业政策。加强安全科研和安全生产基础学科研究,推进安全生产方面的产、学、研结合。鼓励和引导企业研发、采用先进适用的安全技术和产品,鼓励安全生产适用技术和新装备、新工艺、新标准的推广应用。用好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有关政策,把安全检测监控、安全避险、安全保护、个人防护、灾害监控、特种安全设施及应急救援等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的研发制造,作为安全产业加以培育。大力发展安全装备融资租赁业务,促进高危行业企业加快提升安全装备水平。

(二十九)加大安全专项投入。各级政府要扶持非煤矿山安全技改建设,加大安全专项资金投入,落实地方和企业配套资金。支持有效消除重大事故隐患的技术改造和搬迁项目,对因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的化工企业的搬迁在有关政策上给予扶持,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

(三十)制定并用好安全生产经济政策。依法加强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建设,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的奖励与补偿机制。制定非煤矿山等高危企业安全风险抵押金与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相结合的制度,积极推行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与领导年薪及员工绩效工资挂钩制度,加大高危企业相关人员的奖惩力度。

(三十一)执行工伤事故死亡职工一次性赔偿标准。从年1月1日起,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对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职工死亡,其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调整为按全国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计算,发放给工亡职工近亲属。时,要依法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确保工亡职工一次性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及时发放。

八、淘汰落后安全技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十二)制定落实安全生产规划。各级政府要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总体布局,步制订“十二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明确和落实安全生产重点建设项目。企业在制定发展规划和年度生产经营计划中要突出安全生产,把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实在企业发展和日常工作中。

(三十三)淘汰落后安全技术产品。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要求,对不符合有关安全标准、安全性能低下、职业危害严重、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予以强制性淘汰。在政府扶持企业技改的资金中,对符合安全产业政策导向的项目予以资金倾斜,遏制安全水平低、保障能力差的项目建设和延续。对存在落后技术装备、构成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要予以公布,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依法予以关闭。

(三十四)加快产业重组步伐。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导向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大对相关高危行业企业重组力度,进一步整合或淘汰浪费资源、安全保障低的落后产能,提高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九、严格安全目标考核,强化安全责任追究

(三十五)健全并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管理,健全完善全市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体系和考核指标体系,加大较大以上事故的考核权重,严格落实定期分析、预警通报、约谈诫勉、督查考评、履职报告点评等制度,将落实安全生产工作情况纳入领导干部年度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实行评先评优“一票否决”。合理保障安全生产工作奖励经费,对实现年度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的地区和单位给予奖励,强化安全生产约束和激励机制。

(三十六)加大对事故企业负责人的责任追究力度。企业发生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追究事故企业主要负责人责任;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事故企业主要负责人或企业实际控制人的法律责任。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除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实际控制人责任外,还要追究上级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企业实际控制人和上级企业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对重大、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负有主要责任的企业,其企业主要负责人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对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负有主要责任的企业,其主要负责人二年内不得担任本行业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对非法违法生产造成人员伤亡,以及瞒报事故、事故发生后逃逸等情节特别恶劣的,要依法从重处罚。

(三十七)强化生产安全责任事故问责制度。各级政府要按照有关规定和“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组织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一次死亡3—9人的较大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在报市政府批复前应先征求省政府安办的意见,经市政府批复结案后,于10日内向省政府安办备案。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的,根据情节轻重,追究负有责任的镇(街)政府和区相关部门的领导或主要领导的责任,后果严重、影响恶劣的,追究区级相关领导的责任。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要根据情节轻重,追究负有责任的区政府及市相关部门的领导或主要领导的责任;后果特别严重、影响特别恶劣的,追究市级相关领导的责任。发生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三十八)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信用挂钩联动制度。对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或一年内发生2次以上较大事故的企业,以及存在重大隐患整改不力的企业,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有关部门向相关区政府和发改、经贸、国土资源、建设、工商、金融证券部门通报,一年内严格限制企业新增的项目核准、用地审批、证券融资等,并作为银行贷款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十九)对打击非法生产不力的地方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在所辖区域对群众举报、上级督办、日常检查发现的非法生产企业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查处,致使非法生产企业存在的,对区、镇(街)政府主要领导以及相关责任人,根据情节轻重,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四十)建立事故查处督办制度。对事故查处落实情况实行各级安委会层层挂牌督办制度,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生产安全事故的挂牌督办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落实;一般死亡事故由市政府安办挂牌督办。事故查处结案后,较大事故由市政府安办予以公告;一般死亡事故由区政府安办予以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十、提高安全监管执行力,服务跨越发展

(四十一)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安全生产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时部署、时检查、时考核,将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定期研究、部署、检查落实本地区安全生产工作,支持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区、镇(街)两级政府安委会主任要逐步调整由政府行政正职领导担任。要加强区、镇(街)两级领导干部和市安委会成员单位分管安全生产领导的安全培训,保证安全生产分管领导的专业性、连续性,提高基层政府的安全监管能力。

(四十二)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队伍建设。各级政府要按照机构编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队伍建设,健全执法机构,充实加强人员力量,配备与安全监管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人员。镇(街)应当明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配备与当地安全监管任务相适应的专职监管人员,确保必要的经费、装备及其他工作条件。村(居)应当确定安全协管员,其待遇不低于计划生育和综治协管员的水平。

(四十三)加强安全监管执法能力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大安全生产专项经费的投入,提高安全监管执法水平。2012年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完成安全监管监察执法车辆、事故抢险指挥车辆和专业救援队伍应急救援基本装备的配备以及现场检测设备、现场调查取证与分析设备、办公设备和个体防护装备的配备。

(四十四)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方式。积极开展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工业园区创建活动。各类工业园区、开发区要明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对园区内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检查、管理和指导,安全管理力量不足的,可通过服务购买等方式,与安全技术服务机构签订安全管理协议,由其代为履行部分工作。各类工业园区、开发区的企业,其安全管理人员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应当与安全技术服务机构签订安全管理协议,由安全技术服务机构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并明确双方的相应责任。

(四十五)建立安全生产奖励制度。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安全生产奖励制度。对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参加事故抢险救援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以及长期从事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并在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或取得显著成绩的个人,给予表彰奖励,成绩特别突出的给予荣誉称号,按照规定享受相关待遇。

(四十六)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开展多种形式安全宣传活动,依托企业“职工书屋”、“农家书屋”、镇(街)文化馆、学校图书馆等,建立“安全书屋(书柜)”。认真开展安全社区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工作。有关部门应当主动协调或组织新闻媒体,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公益宣传。探索建立安全生产领域对台交流合作机制,拓展闽台安全生产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