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业导师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业导师工作计划范文1
为进一步规范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的安全使用条件,建立健全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安全,有效防范和遏制使用危险化学品引发的各类事故,结合街道建筑工地和城镇燃气行业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全街道建筑工地和城镇燃气行业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行动,与“三年大灶”有机衔接、同步推进,全面开展建筑工地和城镇燃气行业危险化学品使用环节安全的大排查、大整治,切实防范风险和治理隐患,促进全街道建筑工地和城镇燃气领城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二、主要任务
1、全面摸清涉及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现状。全面摸清相关单位使用危险化学品的现状,掌握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品种、用途、使用方式、使用和储存数量等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督促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开展安全生产自查自改,全面辨识使用环节存在的安全风险,建立风险档案并采取有效管控措施。
2、全面整治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存在的隐患问题。在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隐患自查自改的基础上,按照“三管三必须”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要求,开展监督检查,强力推动相关使用单位开展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突出整治重大事故隐患,将事故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全面强化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主体责任的落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要求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对照《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重点事项清单》,严格落实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对危险化学品的布局、储存和使用条件进行规范,提升全行业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加强督查管理,充分运用社会信用体系和联合惩戒机制,压紧压实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
4、全面遏制使用危险化学品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督促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强化“防事故、保安全”的责任意识,着力管控使用环节安全风险,健全完善应急预案或处置方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通过强有力的监管执法,倒逼使用单位提升危险化学品使用环节的事故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有效防范事故发生。
三、整治重点
1、加强建筑工地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管控。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工程参建单位认真落实危险化学品的采购、储存、维护、使用等管理环节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重点排查乙炔等易燃易爆品,以及油漆、涂料等有毒有害材料在储存、使用、废弃处置等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和隐患,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污染,防范火灾、爆炸、中毒等安全事故发生。
2、加强城镇燃气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管理。全面管控城镇燃气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和废弃处置等各环节的安全风险。建立城镇燃气安全风险分布档案,全面提升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水平,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建设,实现燃气经营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的规范化。建立安全风险管控制度,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危害辨识,针对特殊场所和岗位,加强动态分级管理,落实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实现可防可控,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针对燃气企业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及危害,制定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和成立应急救援队伍。严格事故信息报告,接事故报告后,及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积极响应、组织抢险救援,防止事故扩大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重点排查本行业涉及危险化学品的重大危险源,具体包括:建筑工地储存量达到或超过1吨临界量的乙炔气,储存量达到或超过30吨临界量的液化石油气。并相应建立本地区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实时动态监控管理,并按要求进行备案。完善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加强人员培训,保障设备、器具完好,落实各项应急处置措施,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四、时序安排
从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1、动员部署阶段(2020年2月底前)。按照国家、省、市、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总体部署要求,根据任务分工,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职责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全面部署开展全街道建筑工地和城镇燃气行业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行动。
2、排查整治阶段(2021年6月底前)。通过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主动上报、线索跟踪摸排、群众监督举报等方式,开展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大排查、大摸底。在全面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紧盯所监管地区、行业、企业和相关单位、场所危险化学品使用情况,推动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全面开展自查自改、边查边改。
3、集中攻坚阶段(2021年12月底前)。督促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认真组织开展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在使用单位自查自改的基础上,通过集中开展专项治理,部门联动开展督查检查,“四不两直”开展随机抽查的方式,对重点单位重点企业和重要场所、重要环节安全风险隐患进行深入细致的排查治理,建立问题隐患清单,逐条逐项整改闭环,确保专项治理行动取得实效。
4、巩固提升阶段(2022年6月底前)。总结推广专项治理行动中好的制度措施,梳理典型经验做法,推荐示范单位和先进典型,及时在全街道范围内推广借鉴。要做好全面总结,充分挖掘制度措施、治理方法等方面的成熟经验,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成果,并提炼转化为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导。由建设环保服务中心负责人任组长、安全员等组成专门工作班子。落实责任,精心安排,认真部署,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综合治理取得实效,保障全街道建筑工地和城镇燃气行业涉及危险化学品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学业导师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成长导师制;素质教育;导向
为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使教师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更好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全面成长,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国际教育学院作为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分院于2012年3月探索建立《成长导师制实施办法》,并在先后在2010级中英合作学生,2011级中加合作,2012级全体中外合作办学共140名学生中试行实施成长导师制,并在此对国际教育学院实施成长导师制做一分析研究。
一、 成长导师制的基本情况及实施办法
成长导师制,为提高学生素质,教学质量,结合中外合作的教学模式,以咨询和指导为核心,兼具管理职能,试行期导师队伍由管理人员(3名)及专任教师(3名)共同组成,在全体学生间随机分组,每位导师指导10至13名学生。所承担职责:在学生成长期间,导师通过谈心,座谈,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习目标规划,专业指导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方面进行施导。导师采取以个别指导为主,个别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导师不定期,不定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导师的指导工作要填写导师工作志,学期初要制订指导工作计划,对指导活动做好记录。学期末要有指导工作总结。实施具体方法:
(一)做好宣传工作,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
1.召开会议进行宣传动员,进行“导师”选聘工作。把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师德修养,学识广博、身心健康,具备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能力的教师定为导师。
2.对全体“导师”进行集中培训,制定工作计划。
3.确定受导学生:通过辅导员摸底,对全体学生总结归纳,着重把家庭贫寒、学习困难的、 行 为有偏差的、家庭教育背景不良的、心理有障碍的、以及各科各类的特长生等确定出并分组。有助于导师的快速切入,全面了解受导学生,有的放矢。
4.师生结组,一名导师带一组学生,一组数量根据情况而定,一般10至13人。
5.导师履行职责。 按照对学生“导向,导学,和导心”的要求,导师需承担相应职责
要求导师建立:
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每2周至少谈心辅导一次,并记录辅导内容,学生定期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
个案分析制度――每月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必要时对重点案例进行集体会诊,提出解决办法。
(二)召开辅导员会议,落实辅导员做好“搭桥”工作
1.辅导员要明确导师制,使导师制成为有效的补充
2.让辅导员明确导师制,并不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泛泛施教,这会缺乏针对性、实效性,而是有特定的受导对象。而这些受导对象必须由辅导员了解、确定,由辅导员做好受导学生思想工作的基础上,联系导师进行“搭桥结对”,同时与家长进行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二 、成长导师制的初步成效
成长导师制的实施,是国际教育学院将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风建设,全面育人深入进行的重要措施。总的来讲,通过导师制的实施,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了解合作院校及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发展动态、社会需求,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进行学习进程和学习安排,出国,专升本,就业的学生都能够明确目标,明确该做什么,如何做。并且导师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所指导的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鼓励并引导他们,并当好学生深造就业的参谋,指导学生,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做好毕业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导师全面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具体表现为:
1.使学生有了归属感和学习导师。在人生道路与学习中有了方向感,利于其身心与能力的健康发展。导师的实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学院以及中外合作的项目,通过引导学生及家长对学院的信任、理解增强;学生普遍由受导前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自信,到制定了短期、长期目标。出勤情况,上课纪律,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心都得到提高。
2.强化了导师育人的责任感,并在指导工作中促进了自身的整体素质与业务能力的提高。同时,还密切了师生关系,利于师生在深入交流中相互促进。 导师认真工作,深入实际履行导师的义务、职责,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规划,专业指导,指导学生拓宽视野,利用课外时间辅导学生拉近了师生间距离,增进师生感情,从而提高了学生培养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意识。
3.密切了教与学的关系,落实了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以及发展要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把教育从批量化培养转变为个性化教育;针对不同学生通过导师的指导和示范作用,使学生在原来基础上进步和提高,并“以身示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专业兴趣,通过对学生个性化培养,实施“精英教育”,为学有余力的同学和优秀拔尖人才进行正确的引导和个性化教育。为学生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使同学们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加速同学们的成才的进程。在同学走出校园时,能够具备成为精英人才的基本素质和条件。
4.在指导过程中细化方案,根据不同需求学生,分析,制定引导的方案,所需达到目标,在采用的方式上多样灵活,抓住导向的关键点,注重过程检查。使素质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导师制存在一些问题及不足
通过总结发现在今后施导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导师不仅要做学生自主学习的服务者,还需在指导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寻找方法,有效解决。
抓住关键点和时机。作为导师应有的心态――亦师亦友、亦教亦学、寓教于学。抓住关键点,注重于学生心灵的沟通,才能事半功倍。
3. 搭建不同角度的教育平台;注重学生立志、立品问题,情操、思想问题;拓宽教育渠道,灵活的教育方式。
四、深入开展成长导师制的建议
(一)充分认识实施成长导师制的意义
将导师制实施好,提高教师对导师制意义的认识致关重要。要使大家认识到实施导师制首先有利于引导、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弱点,使学生的适应能力增强,提高了人际交往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导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逐步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解答他们在各个方而遇到的困难和疑问,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指导他们的学业,帮助他们处理好各种关系,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其次有利于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由于导师和学生的交流增加改变了传统的单向教学形式,让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导师和学生既是师生又是朋友,形成了一种默契、和谐和互信的良好关系。这种情况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又有利于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第四有利于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进一步提高导师的素质,明确导师职责=
导师制是否能够顺利的实施,取决于导师本身的素质。作为导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水平,还要热爱教书育人工作,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治学态度方面有良好的素养;能够充分认识到实行导师制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更有利于教学相长、师资队伍的优化。同时,学校也应该对导师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更进一步加以明确的规定,使导师知道应该“导”什么以及如何去“导”。
(三)建立对导师工作合理的激励和考核机制
导师制的实施,无疑需要导师在完成应有的工作任务之外,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同的导师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存在差异,但在实践过程中,这种差异又往往因无法量化而难以衡量,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起相配套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提高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在导师自评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前提下,对考核优秀的导师给予奖励,并且在职务晋升、评优评先上优先考虑;而对那些考核不称职的导师,应通报批评并取消其来年的导师资格。
(四)改革导师制的实施方式
学业导师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研究生学业预警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0-0098-02研究生培养预警就是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施有效危机管理的重要举措。进行预警的目的在于使培养工作中的各主体要素(学校管理部门、培养单位、导师和研究生)及时知晓危机的存在和危机产生的根源,确保各培养环节的顺利开展。研究生培养过程监控和预警机制的建立是顺应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完善教学管理和提高培养质量的客观要求。
一、研究生培养预警机制的建立
(一)合理设计培养预警机制操作流程
预警机制的操作规定与具体流程具有特异性,与高校现行的培养方式、过程特点和评估体系相关。实施预警应注明具体环节和详细事项、适用规定和处理办法,并及时以合适方式分别通知到研究生本人、导师和培养单位。各责任方在收到通知后,应对所警示事项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引起高度重视。研究生必须根据所警示事项积极进行改进,定期达到目标;对于学生改进和完成结果,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最初预警通知中所约定的处理办法执行。
学业预警机制预警的对象是学校全体学生,重点是学业不达标的学生。高校学业预警机制流程直观地呈现预警操作的全过程,它应按照高效、科学、优化的评价标准,制定最佳流程。每个学校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流程图。
(二)严格制定各培养环节标准
研究生培养是一个系统整体的过程,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环节标准是进行过程监控和预警管理的前提,在阶段考核中必须严格按照环节标准执行。研究生在正常的学习过程中出现较大问题,使其工作进展受到阻碍、无法顺利进入下一学习阶段,进而影响到个人整体培养进度。
(三)明确培养预警界限标准
研究生培养过程由多个系统关联的学习环节有机构成,旨在加强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预警的工作范围应是培养过程中的各个具体环节,不仅指理论学习,更包括科研工作、实践锻炼、学位论文进展以及思想道德素养等。
在进行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的具体工作中,实施预警的目的并不是预警本身,而是要通过这样一个有效的具体措施来完善管理过程和监控体系,有助于对研究生起到积极的提醒和督促作用,不断实现其个人健康发展和成长,从而确保整体培养质量。
(四)建立培养预警信息平台
严格按照培养环节标准执行,客观上要求学校管理部门必须对各类培养信息准确掌握、整理分析以及及时处理和反馈。良好运转和切实有效的预警机制需要建立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时段的研究生学业综合信息动态收集库,需要建立研究生个人动态的、连续的档案资料,信息收集要迅捷、翔实和可靠,形成合力,共同对研究生学习态度进行有效规正,并对学习方法进行必要指导。
适时引入网络管理平台,实现研究生培养信息化管理,让管理工作能够在随时全面掌握动态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的基础上开展,从而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对于适应高校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研究生培养预警机制的实施
(一)建立预警工作层级管理制度,明确其位置和职责
高校研究生培养工作应紧紧围绕研究生个人学业进展情况开展,相关工作部署和实施必须有计划、有保障地进行。在此过程中,学校管理部门处于主导地位,肩负着教学计划制定和执行、培养质量监控的重要职责;研究生导师和所在学院是直接承担相关培养教学工作的责任方,对于研究生学习和科研工作的开展起着主要的教育和指导作用。
在研究生培养预警工作中,核心问题是制定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机制,在涉及各方面研究生学业信息的整理、共享、反馈和执行的基础上,明确各方职责和具体工作内容,同时必须确立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按管理流程开展工作。
(二)建立过程化的动态管理机制
动态管理就是在管理过程中,在对监测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和预期发展判断的基础上,持续对被管理对象进行外部干预和有效规正,对管理方法和手段进行适时调整和修改,即在管理上必须对环境变化做出迅速反应,以适应变化,不断保持内在规范性。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高校管理部门应对的不仅是一个年级研究生培养环节教学的连续过程,而且随时处于几个年级不同环节的培养管理中,建立动态的管理机制有助于对各类不断变化的过程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和判断,对问题做出及时处理,同时关注发展变化。
研究生培养评估与预警机制应贯穿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必须是随时都处于运行状态,持续实施动态监控和状态评估,以达到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和任务完成情况,在对研究生任务完成情况做出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决定是否进入预警程序。
(三)建立督导制度,监督预警工作的实施
研究生教学督导主要有两层涵义,从狭义上看,是对研究生培养过程进行全程督导,重点是对课堂教学、开题工作、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以及学位论文等具体环节进行检查,落实各项培养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从而对研究生课程教学和科研指导起到必要的督促作用;从广义上看,它是指对学校整体研究生培养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反馈、咨询、指导,其重点是就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进行辅助管理,对学风、教风、校风建设进行检查,以便为校领导和职能部门提供决策信息与咨询。
教学督导本身就是一个信息反馈系统,具有信息搜集、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等功能。在实施预警管理中,充分利用教学督导的信息反馈功能,作为获取研究生培养信息的辅助手段,一方面有助于预警工作开展得更加全面和细致,另一方面对于监督和落实预警管理的实施及之后所警示问题的改进,起着有力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四)建立动态的跟踪―转化―反馈机制
建立和实施研究生预警管理档案制度,对每名被执行预警的研究生建立个人档案,详细记载具体培养问题,以及附有后续具体学习要求和时间安排的说明,不定期了解学生表现和相关学习工作进度,对主要和重点情况进行跟踪记录。
学院和导师作为直接培养单位和主体,应积极配合学校管理部门,随时了解学生日常表现、学业进度和预期发展情况,并及时反馈和沟通,形成三方合力,始终保持对学生有效的约束和不断规正,确保其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三、研究生培养预警机制的实施效果
(一)及时向各方反馈了研究生的培养实时状态
研究生培养预警系统的建立,使研究生培养管理部门、研究生所在学院、导师及研究生本人及时地掌握研究生培养进展状况,更好地对各培养环节进行了监控,及时评判其各项工作进度是否正常、还存在哪些具体问题,并对相关研究生实行重点管理,长期保持适度关注,根据其发展演变不断主动去干涉、调整,确保各项指标合格,从而保障培养过程的顺利开展。
(二)促进了优良学风的形成
实践证明:执行培养预警能起到必要的警示和督促作用,预警能让研究生对自身学业产生必要的紧迫感,引起足够警惕,积极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尽快解决所存在的问题,使都能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规定的程序达到预期目标,不能正常毕业的学生明显减少,研究生学风、教师教风明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四、结语
作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的一项具体措施,预警机制是顺应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保证和提高培养质量而出现的,具有深刻务实、可操作性强、简单有效的特点,可起到防微杜渐之功,大幅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实现整体宏观管理和个人重点关注相结合。预警机制具有制度性、时效性和全局性的基本特征。制度保证是预警措施能够得以顺利实施和坚决推行的基础;时效性要求所警示事项的工作计划和时间安排必须科学合理,一环紧扣一环,操作步骤严明;全局性深刻体现在研究生培养中研究生个人、培养单位和学校之间的整体关系。
[参考文献]
[1]金丽,万洪英,刘海清等.研究生培养过程监控和预警应用系统初探[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6).
学业导师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 ;高等教育
本科生导师制最早源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是牛津大学津津乐道和引以为傲的标志之一。随后仿效该制度的美国大学更是大大受益,本科生导师制也在世界各高校中得以广泛推广。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高校的数量、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毕业生人数等都有了爆炸式的增长,师生比例严重失调给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也对高校的精英人才培养提出了客观要求;实施以优秀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满足社会经济多样化需求为目标的精英人才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精英人才培养是一种以培养各阶层精英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进行分类型、分层次培养人才的选择和趋势。本科生导师制作为精英人才培养的一种全新模式,对于增强学校的精英人才培养能力,对于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化教育理念,有着切实的意义。
一、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的调研及分析
为全面客观地了解当前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和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笔者在浙江工大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3份,回收率为96.5%,其中有效问卷173份,调查结果有效。问卷的主要针对学生在选导师前、选导师过程中、选导师过程后3个不同阶段所面临的不同困难和困惑进行调研和分析,通过对比选导师前后学生们期望值差异的,并从学生和导师多角度出发分析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一)在选择本科生导师前
调查结果显示,在本科生选择导师前,71.67%的同学只是稍微阅读了导师的个人资料,6.02%的同学没有认真了解过导师的资料,而只有22.23%的同学是很认真、很详细地了解过导师的资料。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选导师的重视程度不高,且获得相应信息的渠道比较狭窄,不全面,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导师制实施的效果。
(二)在选择本科生导师时
选择导师是导师制实施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调查显示很多同学对导师的选择过于随意。11.18%的同学为了进一步增加对导师的了解,会多次与导师会面交谈;53.42%的同学在选择中仅与导师进行一到两次会面;35.40%的人在选择导师时,甚至完全没有与导师接触过。分析得出结论,选择导师随意,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个是主观因素上:学生不够主动积极、不够充分重视,他们不愿意主动找导师了解相应的资料,从而做出合适的选择。另外一个是客观因素上:能为学生提供的资源有限,渠道单一,从而造成不便。另外,调查结果也可以发现,在选导师的时候,有53.8%学生们关注的是导师的研究方向;20.11%的人更注重导师的性格,16.85%比较在意导师的职称和知名度,剩余9.24%的人则是凭主观意愿进行选择。同学们关于选择导师的关注点不同,也反映出大家对未来就业方向,学业发展规划等不同。
(三)在选择本科生导师后
在选择导师过程后,调查结果发现双方的交流互动相对较少。25.63%的同学表示是导师主动联系自己,30.63%是学生主动联系导师,双方都积极互动的仅占29.38%,另外还有14.38%表示彼此从未联系过。这里也可以看出,本科生导师和学生的交流意识双方都比较淡薄,没有特别积极的互动。仅11.80%的同学表示经常与导师联系,58.39%偶尔与导师联系,还有29.31%基本不与导师联系。缺少联系、缺少沟通、双方互动性不强,这个是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现状所面临的一大问题。关于与导师交流的内容,大多同学都比较注重科技立项、课外拓展以及考研就业等方面的问题,这也就对导师的专业能力和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关于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具体措施
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前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面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实际实施情况,在学生日常管理中,我们针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
(一)建立健全导师的考核激励机制,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制度包括导师制实施方案,这里要明确实施导师制的目的、导师的任职条件、工作职责、聘任与安排、考核与待遇等;还包括导师工作规程、导师年度或学期工作计划、导师工作日志、导师活动调查表以及导师考核档案等有关材料。此外,应建立导师评价激励机制,根据导师指导的学生数、学时数、成果及评价等内容,以折算成计酬业绩点、工作量的方式,纳入导师的年终工作考核范畴,调动导师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完善各项考评监督制度,加强对导师实践教学、科技竞赛、就业指导、毕业设计等主要环节质量的评价与监控。充分发挥导师内在驱动力,营造导师间良性竞争氛围,调动导师工作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实施过程中采用 “双向选择”,增强师生的交流互动
在创新人才个性化培养运行中我们始终坚持“学生是主体,导师为主导”的原则,导师与学生关系的确定方式,采取“双向选择”。一般来讲,对于符合导师任职条件的教师,应当将其照片、情况简介及科研情况向学生公布,学生自愿填报志愿,学生管理部门根据学生填报志愿情况协调推荐,确定导师。双选前:充分发挥导师主导作用,通过开展“导师见面会”等活动,与本专业的每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深入交流,让每位导师分享成长历程、研究心得,展示导师风采,加深学生印象;双选后:完善二次选择和淘汰机制,允许师生在经过一定时期的导学,加深了解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师生互选。在实际运行中我们发现学生进行科技活动参与的兴趣点(需求)和学生所处不同的学习阶段而不同,在低年级学生入门阶段他对导师的要求不高,当随着步入高年级学生需要努力的方向更加明确,学生对导师的确定上更具挑战性和选择性,指导范围涉及到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的训练。
(三)以课外科技为主要抓手,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学术创新水平
以学校、学院的课外科技竞赛为创新平台,大力开展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科研活动,与导师共同探索学术前沿领域。导师指导学生课外课题研究的选题、立项,组织课题讨论会,吸收学生充当科研助手,在自主学习与合理引导、合作交流中探究、创新,在实践中锻炼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针对高年级学生,此时导师的任务是使本科生在巩固专业知识、熟练专业技术的同时,以提升学生学术追求和学术创新水平为目标,强化高年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根据高年级阶段学生的个性化特点,通过科研和其他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从业务知识、能力培养、科学道德、考研深造、就业等方面进行指导;在此基础上,强化对学生考研、出国、就业等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导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学业发展和职业规划结合的程度,并适时加以引导,从而形成不同的精英人才培养方案。
学业导师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医学本科生 导师制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59-02
1 引言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九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1]。
导师制从制度上规定教师具有育人的责任,使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以外,将对学生进行学习、科研、思想、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作为其工作的另一部分。要求全体教师关注学生从入学至毕业整个教育过程和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教育环节,对学生的教育要有整体性和一贯性的观念,自始至终和任何环节都不放松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2]。
医学生是特殊群体,特别是医学生必须有临床实习阶段,而临床实习是培养医学专业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医学导师制有益于抓好毕业临床实习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 医学导师制的实施目的
2.1 帮助学生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学生到医生的转换,明确学习目的、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尽快适应临床环境,指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人临床实行计划”。
2.2 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和实践能力。导师制互动教学,共同发展达成共享、共识、共进目的,提高医学本科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导师结合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特点与特长,对学生学习各个环节进行指导,指导学生正确进入临床。
2.3 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正确的处理学习、工作、考研、就业心理之间的关系,有效的安排学习时间。处理好师生关系、医护关系、医患关系等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导师与学生在长期交往中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通过以身作则的行为示范以及及时、有效的交流、引导,使学生接受制度化、规范化的医疗工作,严格执行医疗管理制度,防范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的发生,增强自我管理意识从而适应实习工作融入临床实习生活,找准自身定位。帮助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3]。
2.4 构建新型的学与教的关系。因材施教的教学培养模式,使因材施教的原则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临床学习兴趣,兴趣教学是学生学好临床学科的关键,确保了教学质量,使学生拥有收获感,充分体现了教学价值。
3 实施方法:
3.1 导师的确定
每名学生由一名具备相应资质的临床教师担任导师,导师可以为副高以上主任医师或高资专科住院医师,导师聘任采用本人自荐与教学单位聘任相结合的办法,任期两年。
3.2 导师的职责
应根据学校要求和学生特点,制定导师工作计划,每周必须与学生交流1~2次,了解情况具体指导。熟悉本专业的培养计划及我校教学管理的有关情况制度,结合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特点和特长,指导学生科学合理的选择专业方向及考研指导等。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主动获取 、掌握技能的能力,为在学习过程中和不同学习阶段提供咨询和指导。坚持教书育人,在对学生进行临床指导的同时,注意对学生品德和思想的教育,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4]。
负责大学生创新学分的考核、记录,并填写导师工作手册。
4 导师制的作用
4.1 是引导学生转型。对学生加强从学校到临床阶段过渡的学习方法及心理调适的指导,帮助学生培养专业兴趣,帮助学生了解学科及专业情况。对学生专业学习提出明确要求;详细介绍研究方向,并根据培养方案,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制定培养计划,根据学生的自身特长和志趣,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发展方案。
4.2 是辅导学业。对学生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和撰写文献综述、翻译外文资料、完成课题研究论文等科研素质训练。为学生讲授专业课程或开设反映当前本学科发展前沿的专题讲座。对学生报考研究生、毕业设计(论文)、就业发展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3 是指导科研。导师加强对学生教学实验、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指导,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吸收学生参与自己主持课题的研究工作,积极为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发表科研成果创造条件。
4.4 拓展学生的视野。导师通过对本专业领域的了解,为学生提供专业前沿书籍、文献、科研动态等,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4.5 教学相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导师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能够以学生为镜子,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缺陷,将临床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不良习气杜绝在临床教学工作中,真正体现教学相长。
5 实施后的效果
5.1 加快学生适应临床实习生活的速度。由于在学校阶段的学生大多数处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态,进入临床阶段,在学习方法、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疑惑,好像失去了前进的方向。特别是针对现在的大学生已进入独生子女阶段,自理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题日益凸显的现状,导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了解,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更快的适应临床实习生活。
5.2 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操作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导师系统的、全面的评估学生的整体素质、理论水平以及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责任心及沟通能力;能够更及时的发现学生在临床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提出实习效果反馈、整改意见,督促学生改正,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
5.3 学生的思想教育有了进一步提高。通过经常沟通与交流,导师成为学生的朋友,及时排解学生心理矛盾和烦恼,将学生的消极心理及时疏导消除,把学生的精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5.4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导师组织所指导的学生成立了讨论小组,针对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课外讨论与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发掘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习更有积极性。 6 结语
医学本科生导师制注重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与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真正实现了教书育人、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创新,也是新时期学生工作有效实施的强大保证。而本科生导师制在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5]。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导师制,使其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我们更加任重道远的不断尝试与革新。
参考文献
[1]齐皓. 美术专业本科导师制的探索和思考[J].职教探索2010.11(2).
[2]李双喜,佟矿.基于医学八年制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导师制探索[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4).
[3]刘桂芬,覃丽燕. 本科生导师制――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有效探索[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28(6).
学业导师工作计划范文6
新学期,英语系学生工作将在总结过去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按照院学生处制定的学期工作要点,紧密结合本系实际,按照系主任的要求,开拓思路,大胆创新,积极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尝试服务学生、管理学生的新手段,新方法,全面推进我系学风建设。丰富校园生活,活跃学习气氛,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全面提高我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继续努力工作,逐步建立起与我系学生特点相适应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系学生工作将转变思想观念,把学生工作范畴进一步延伸与拓展,优化以往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对原来的系级学生会进行调整,实现系学生会和班级学生干部紧密合作,实现我系学生自我教育管理。拿出更多的时间来做好学生党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业指导等工作,提高学生工作的效率,效果、
二、认真学习,明确目标,与本系各位班导师一起努力提升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水平。
学生工作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要上水平,要有新的突破,要实现质的飞跃,我们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必须加强。我们将逐步开始进行主题班会课的备课,备课采取个人收集资料,集中备课的形式,力争开好每一次主题班会,力争做到每一次主题班会都能够取得显著的教育效果。加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力度,充分挖掘具有育人功能的资源与载体,促进优良学风,班风的形成。新学期的学生工作将从原来的主要是学生管理到教育管理并重,逐步加强思想教育。为此,本学期我系将加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力度,突出教育效果,狠抓学风建设。让学生工作能够实现如下两个目标:
(一)根据学生的思想现实状况,加强工作的的针对性,探索新途径,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1、分层次,分阶段开展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通过班导师例会进行交流总结,提炼出当前本系中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了解掌握学生的真实想法,为有的放矢的思想教育夯实基础。
2、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主题教育活动。请系主任多安排与我系专业相关的学术讲座营造浓浓的育人氛围,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从中受到教育。本学期拟举办一次高水平的学术讲座活动,本系各班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当前大学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选择主题开展至少一次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班会活动。/转载请保留
4、配合招生就业办公室做好就业指导工作,落实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各项工作。着手酝酿开展各非毕业班的就业指导工作、通过教育,逐步使学生增强危机感,逐步树立目标,为将来个人的发展积累资本,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专业学习增长才干上来
(二) 抓住学风建设这一中心,确保优良学风的形成
1、配合任课教师组织好课堂教学是系学生工作和班导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加强和本版教师联系,齐抓共管,确保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保障课堂教学的效果。
2、继续搞好学风建设活动。在以往活动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不断丰富其内涵、逐步形成包括宣传动员,氛围营造,表彰先进,经验介绍等在内的一系列学风建设活动。
3、细致做好学生评优,评奖工作,弘扬先进,鞭策后进、
4、根据专业特点,认真组织好本学期大学英语四,六级,专转本以及计算机等级考试,尤其是xx的辅导和督促工作。
5、做好本系的每周教学反馈和期中教学检查工作,深入分析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反映强烈,意见突出的问题、
6、加强对学习态度不端,目标不明,成绩差的少数学生的分析研究,探索转变后进生的有效方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7、重视学生的考风教育、考风是学风的反映,全系各班要强化对学生的考风教育,同时严明考试纪律,杜绝学生考试违纪。
三、继续推行学生德育考核制度,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管理的成效。
1、我系将在原有的管理方案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完善,使之更能体现分类指导,分层次管理以及各具特色的特点,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满足绝大部分学生需要的前提下,逐步关注学生个体的需要,适当拓展部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另外,根据我系各专业的特点,进行改革试点,使英语学习全面化,如增设口语角,播放视听材料,读背英语等活动,使常规管理丰富多彩,更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2、探索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全面推进学生自我督促,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加大对学生干部的选拔,使用,考核力度,使他们健康快速成长,使他们尽快在学生工作中能起到独当一面,无法取代的作用。计划设立副班导师制,强化学生自律部的作用,使学生自我管理能收到明显的成效。
3、动员全系各班积极投入到创建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活动中来,通过创建活动逐步产生积极向上的~效果,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扩大先进的辐射效果,同时加强对问题生,问题班级的诊治,提高系学生工作的整体绩效。
4、严格执行学院有关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学生走读管理,违纪学生的处理等规定,建立学生违纪检讨,学生处分公示等制度,严明纪律。
四、做好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发挥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的榜样示范作用。
五、高度重视当前部分学生中存在的突出困难 ,切实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