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营销公司营销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营销公司营销计划范文1
本文主要讲述某广告公司运用万维网作为其营销工具的潜在可能。以下内容主要回答两个问题:为什么和如何运用万维网作为本公司的营销工具?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讨论,最终作出决策:某公司是否应该在万维网上创建网页?
二、公司简介
某是一家国际性的广告商,它可为世界范围内的大小公司开展广告和营销业务。本公司已成功地为北美的企业服务了20年,为欧洲的企业服务了15年。最近10年,本公司又将业务范围伸展到亚洲和澳洲。
1.公司业务简介
(1)为企业进行营销、广告策划;
(2)制作各类广告,包括印刷、电视、广播、pop、网络等;
(3)媒体计划和购买服务;
(4)促销活动策划:直邮、商展、赞助等;
(5)公共关系服务:新闻等;
(6)企业管理:标志设计、年度报表等;
2.营销服务宗旨
为客户提供营销机会和方案,带领他们攀登成功的巅峰,通过前卫而富于创造性的营策划使我们的客户和他的消费者关系更为亲密。
3.目前公司广告业务
迄今,公司已开拓了下列媒体中的广告业务:
(1)印刷类型广告:杂志、广告牌等;
(2)直邮;
(3)广告推销会(advertisingpitches);
今后发展方向的一种选择是进入万维网。
首先,须考虑以下问题:
(1)进入万维网对本公司意味着什么?
(2)我们为什么要进万维网?
(3)我们如何进入万维网?
进入万维网对本公司意味着什么?
对某广告公司而言进入万维网就是在网上创建公司的站点,向访问者三维地展示公司状况。
(1)在网上寻找广告的客户能详细地了解本公司情况及本公司的业务;
(2)可作为网络论坛(forums)存在,供广告专家们在此碰头、讨论;
(3)有利于形成一个营销人组成的圈子,他们将某视为榜样、成功的象征;
(4)能成为一个强有力的营销工具,更好地完成营销任务。
目前,internet宣称自己拥有9500万用户,且以每月100万的速度增长。以前,从来没有一种媒体能实现厂商与顾客之间如此高程度的对话和交流。进入万维网可使某成为一个更易接近的商,使更多的客户享受它的服务和质量。
这种新的媒体正在成为服务行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鲁莽的推销观念从来不能真正起到促销作用,30秒钟的电视广告也很难提高公司的知名度,我们更不指望pop能吸引多少潜在顾客。然而,万维网上生动丰富的页面却能深深吸引那些正在寻找像我们一样的广告商或想更多地了解我们公司状况的客户,我们能帮助他们作出明智的购买决策。
(1)增加客户
通过开发创造性的、充满智慧的、信息丰富的、吸引力强的网页才能够吸引更多的顾客。因为他们对广告也有同样的要求。通过网页的设计水平,他们能推测公司的广告制作水平。
(2)展示本公司的历史
向访问者展示公司的成功历史,证明本公司在营销业务上的实力。网络不会强行地向访问者灌输这些内容,只有访问者对这些信息感兴趣时,才会自己打开有关页面阅读。
(3)投资者感兴趣的信息亦可在网上公布(如年度财务报表、证券的有关数据等)
(4)促进公共关系
可利用网络工具进行本公司的新闻等。
(5)可利用网络工具招聘新的人才
同时我们利用网络工具还能组建一个围绕本公司的"网络社区"。
如今公司不论大小都纷纷进入网络,企业实际规模的大小在网上无关紧要,关键是企业提供服务的质量。一些新兴的网上企业可能只是几台电脑、几个雇员和一间房子,许多案例表明有些类似企业的发展远远超过预期的想象。这些企业都可能成为本公司的潜在客户。但我们要记住的是,像其他成熟的媒体广告一样,网络上的广告终有一天会形成自己的广告法则。
网络是一种能遍及全球的媒体,某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广告公司,理应成为正在悄然形成的全球性的网络文化的一部分。
三、如何进入网络?
在后文中将提出网页的详细内容。但要保证网络营销的成功,首先要:
(1)公司所有标志物、印刷品上均应印有公司的网络地址
(2)须在至少两个以上的搜索引擎(sdearchengine)上注册网址:yahoo!和infoseek等;与本公司的广告、营销、成功事例、创新、新闻等有关的词)的目的;
⑶在相关的国家、地区举行新闻。
1.费用
2.竞争者
本公司的一些竞争者已在网上创建了成功的站点。
(1)yahoo和infoseek各月都有100多个广告商登记;
(2)有不少站点充满智慧、富于创造性;
(3)有专题讲座和邀请专家讲座时,闲谈室(chatrooms)总是挤满了访问者;
3.竞争者的网址
(1)(2)
这些网址是充满智慧、富于挑选性、信息丰富的设计范例。
四、某广告公司网页设计框架
本框架仅说明网页设计应包括的基本内容:
1.首页:
(1)公司
(2)服务内容和顾客
(3)公司介绍
(4)请与我们对话
(5)娱乐
(6)投资者信息
(7)人才招聘
(8)交通图
在本页中应包括公司的标志、营销宗旨、以及一个能贯穿整个网址的创造性的主题。
2.公司:
(1)我们是谁?
欢迎信
公司历史
主要人员(附上主要成绩)
(2)我们能做什么?
(3)列出服务内容
列出公司各部门
(4)我们在哪里?
地址和地图
3.服务内容与顾客:
(1)服务内容列表
各项内容举例
各类服务联系人(e-mail地址)
(2)顾客表
(3)公文
分国别
分语种
4.公司介绍:
(1)新闻
(2)成功事件
奖励
扩展
(3)新顾客
5.请与我们对话:
(1)建议
(2)评论
(3)聊天室,其中包括:
有创造力的广告热衷者
营销、广告策划人
广告专家
国际分部(欧洲、亚洲、澳洲)
6.娱乐:
(1)滑稽的广告故事/笑话
(2)可下载的jingles
(3)可下载的最受欢迎的广告
(4)竞争对手创作的受欢迎的广告
(5)你最喜爱的广告
(6)广告抢答、竞争
7.投资者信息:
(1)年度财务报表
(2)华尔街新闻
营销公司营销计划范文2
虽然我们的第二季度营销状况不是很好,但是马上迎来的第三季度将是我们业绩上涨的最佳时期,这是我们在分析了市场的销售效果后做出的决定。特此制定第三季度的工作计划,希望能够实现公司业绩的大提升:
一、总体目标
1、在基础材料方面进行适当升级。
2、重新整合品牌资源,适应新的市场竞争态势。
3、定位高端,打造与之相适应的资源配置,提高核心竞争力。
二、竞争态势
1、 上半年竞争烈度明显减弱,金融危机产生两极分化,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上半年与对手间的竞烈度相对较校各竞争对手均在想方设法应对 疲软的市场,开始显现两极分化迹象,以拜占庭,东易、好易居三家公司较为稳定。策略得当、根基稳固应是根本原因。
拜占庭是同行业里面最强劲的对手。其竞争优势主要表现为:
品牌美誉较高,口碑较好;
定位高端,口号鲜明
材料使用有鲜明的卖点
工程一直保持高质量
工地管理、包装、售后一直能维持较好状态
设计师善于将自身鲜明的卖点与对手比较
2、新的竞争对手
与往年不同的是,新业态的加入使经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上半年市场更加雪上加霜。如百安居的“包清工”、“一条龙”的模式吸引了大批客户的目光。其月产值均能在200万—300万之间。百安居的市场定位明显较低,其主要目的是销售材料,多属中低档装修。但在初期的市场作为中,作为一种新的模式,对高端客户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三、营销策略
1、新材料的引进和适度推广,新材料更多是一种放心和信心的保证。对基础板材适当升级,提供给客户更多选择,并进行适度的推广,形成差异化卖点。
2、架构新的品牌梯队,形成以a6工作室为标志的高端设计实力。成立a6工作室,以适合青岛的模式进行运作,以a6作为着力点,通过对a6的市场推广,提高品牌含金量,打造高端设计实力的象征。
四、市场分析
金融危机将得到有效控制,下半年市场将有所回暖,但总体市场空间并未达到理想状况。房地产业经过一年的调整期,一批新盘在下半年开始动工,但对今年的装饰市场影响不大。尽管如此,大波次的集中签单行为并非不可期待,因金融危机而暂缓装修的业主将积累至8月份左右而能形成相对集中的签单高峰,并有可能提前来临。
五、分阶段计划
1、9月为传统旺季,适度进行系列促销活动,整体活动以“东易家装节”贯穿。主要活动有:优秀作品巡回展,设计咨询,户型,家装讲座,样板间活动等。家装节期间推出新材料工地参观、展示,a6高级设计师咨询等活动形式,同时推出适当的优惠项目。
2、7月份扎实做好客户资源储备工作,利用看房活动、小区咨询等方式增加咨询量。着手新材料的引进和试用,做好相关培训工作。进行a6模式探讨,架构定型。7月营销主题为:夏日精品家装游,我到工地看一看,主要推广手段为:
推出精彩工地系列软文
在6月户型设计的基础上,将热点小区完工样板间进行推介。
仍采用软文+新闻的形式,新闻主要从品牌建设的角度进行采编。
工地参观活动,大量使用价格低廉的栏花广告,看工地活动。
各大报纸均推出数目不等的栏花广告,品牌和一句话活动信息。
在都市报家居版推出小版块工地查询列表:“东易精彩工地搜索引擎”,预约选择小区工地参观。
3、8月份做好迎接小旺季的准备,主要是针对上半年因非典暂缓装修的客户。
启动a6推广,并进行新材料的相应推广。
结合a6,注重品牌形象的推广,为旺季储备品牌张力
8月中旬后举行一些促销活动,以设计咨询为主。看工地活动照常举行。
主要推广手段为:
软新闻,对a6、新材料的适当炒做。软文精品样板间推介。
结合a6的品牌形象广告,促销活动信息。
营销公司营销计划范文3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使企业在竞争立于不败之地,企业之间的横向联合越来越普遍。通过横向联合,组建企业集团,一方面可以使企业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保持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这也正是企业集团相对于单独的企业所具有的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组建企业集团也具有税收收益,即从集团的全局出发,通过对集团整体的经营战略进行系统的筹划安排,减轻集团总体税收负担,增加集团税后利润。
集团公司的营销活动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关系到公司产品最终价值的实现,不同的销售策略会导致不同的税收负担,因此公司在选择销售策略时,必须考虑纳税因素,只有这样公司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一、营销渠道选择的筹划
集团公司的产品销售需要建立全国性的独立的营销网络。在设计营销网络的过程中,税务筹划先期介入,研究在外地设立分子公司的利弊。研究前提:在外地设立经贸公司属于公司的对外销售机构,盈利前景较好,但可能出现亏损。具体筹划如下:
(一)分子公司设立的法律政策分析
当一个集团公司要进行跨地区经营时,常见的做法就是在其它地区设立下属机构,即开办子公司或分公司。所谓子公司是指被母公司有效控制的下属公司或者是母公司直接或间接控制的一系列公司中的一家公司;所谓分公司是指作为公司的分支构而存在,在国家税收中,它往往与常设机构是同义词。分、子公司存在很多不同点,如表1。
从法律上讲,子公司属于独立法人,而分公司不属于独立法人。它们之间的不同在于:一是设立手续不同,在外地创办独立核算子公司,需要办理许多手续,设立程序复杂,开办费用也较大,而设立分公司的程序比较简单,费用开支比较少。二是核算和纳税形式不同,子公司是独立核算并独立申报纳税,当地税务机关比较喜欢,而分公司不是独立法人,由总公司进行核算盈亏和统一纳税,如有盈亏,分公司和总公司可以相互抵扣后才交纳所得税。三是税收优惠不同,子公司承担全面纳税义务,分公司只承担有限纳税义务。子公司是独立法人可以享受免税期限、优惠政策等在内的各种优惠政策;而分公司作为非独立法人,则不能享受这些优惠政策。如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的“两免三减半”、“税收优惠税率”等优惠政策,则只能适用于独立法人企业。
(二)具体方案设计
方案1:当外设公司出现亏损时,设立分公司和子公司的利弊比较。
当外地公司发生亏损时,设立分公司比设立子公司整体纳税水平低。假设:集团公司在外地设立甲、乙两家公司,2005年公司集团公司母公司实现利润1000万元,其甲公司实现利润200万元,乙公司亏损300万元。测算祥见表2。
如表2所示,甲、乙公司设立分、子公司。假设该集团母公司和分公司企业所得税率为33%,则该集团公司在2005年度应纳税额=(1000+200-300)×33%=297(万元)。如果上述甲、乙两家分公司换成子公司,总体税负就发生了变化。假设该集团母公司和子公司的所得税率仍为33%。集团公司母公司应纳企业所得税=1000×33%=330(万元),甲公司应纳企业所得税=200×33%=66(万元),乙公司由于2005年度发生亏损,则该年度不应交纳企业所得税,那么,集团公司2005年度应纳企业所得税为:330+66=396(万元),当外设机构出现亏损时,设立子公司比公司整体多负担税金99万元(396-297=99)。但如果总公司与子公司所得税适用率不同,则上述情况又会发生变化。
方案2:当外设公司盈利时,设立分公司和子公司的利弊比较。
假设:集团公司在外地设立甲、乙两家公司,2005年公司集团公司母公司实现利润1000万元,其甲公司实现利润200万元,乙公司盈利实现利润30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33%。总公司规定,子公司税后利润的80%汇回总公司,20%自己留用。测算祥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当外地经贸公司与集团母公司税率相同且盈利时,分子公司的税负相等。
方案3:当外设公司盈利时,税率与集团母公司有差异时,设立分公司和子公司的利弊比较。
假设集团公司在外地设立甲、乙两家公司,2005年公司集团公司母公司实现利润1000万元,其甲公司实现利润200万元,乙公司盈利,实现利润300万元,母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3%,外地公司所得税税率为15%。总公司规定,子公司税后利润的80%汇回总公司,20%自己留用。测算祥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当外地设立甲、乙子公司,其中,集团母企业所得税率为33%,分、子公司均为15%。2005年度公司本部实现利润1000万元;甲、乙子公司分别实现利润200万元和300万元。总公司规定,子公司税后利润的80%汇回总公司,20%自己留用;则2005年度集团母公司应纳企业所得税=1000×33%=330(万元),甲公司应纳企业所得税=200×15%
=30(万元),乙子公司应纳企业所得税=300×15%=45(万元),子公司汇回总公司利润额=(200-30)×80%+(300-45)×80%
=340(万元),汇回利润母公司应交纳所得税=340×(33%-15%)=61.2(万元),集团母公司总体应纳税额=330+30+45+61.2=466.2(万元)。若将上述两家子公司改成分公司,则集团公司整体应纳税额=(1000+200+300)×33%=495(万元)。那么,当外设机构盈利且税率不同时,设立子公司比公司整体节约税金28.8万元(495-466.2=28.8)。
设立子公司和分公司各有利弊。由于法律上认为子公司和母公司不是同一法律实体,因而子公司的亏损不能并入总公司账上;而分公司和母公司是同一法律实体,其在经营中发生的亏损可以和总公司相抵。因此,当企业扩大生产经营需要到国外或外地设立分支机构时,可以在进入地的初期,针对当地情况不熟、生产经营处于起步阶段、发生亏损的可能性较大的情况,考虑设立分公司,从而使外地发生的亏损在总公司冲减,以减轻总公司的负担。而当生产经营走向正轨,产品打开销路,可以盈利时,应考虑设立分公司,可以在盈利时保证能享受到当地税收优惠的政策。
二、营销方式选择的筹划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销售产品的方法多样,但无论采取什么方法,都要涉及税收问题。在比较各种方法后,为简便操作,满足用户需求,与用户形成长期稳定、互利共赢的供需合作关系,公司制定了钢材定点定量的价格折扣优惠办法。
折扣销售的节税效应。折扣销售是指销售方为达到促销的目的,在向购货方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时,因为购货方信誉较好、购货数额较大等原因,而给予购货方一定的价格优惠的销售形式。根据税法规定,采取折扣销售方式,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体现,那么可以以销售额扣除折扣额的余额为计税金额;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不在同一张发票上体现,那么无论企业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将折扣额从销售额中扣除。采取这种方式销售时,可能会减少厂家的利润,但由于折扣销售可以节税,实际减少的利润比人们想象的要少。
案例:集团公司于市场出现低潮时,采取折扣销售方式,在此期间对公司滞销商品的价格按原定价的95%计算。在折扣期间,集团公司取得2000万元销售额(含税)的销售业绩。集团的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为33%。试分析折扣销售产生的节税效应对弥补集团公司让利损失的作用。分析:集团公司让利=2000/0.95×0.05=105(万元),不让利应纳增值税税额=(2000+105)/(1+17%)×17%=305(万元),折扣销售后应纳增值税额=2000/(1+17%)×17%=290(万元),折扣销售后共节约增值税=305-290=15(万元),折扣销售后共节约企业所得税=(2000+105)/(1+17%)-2000/(1+17%)×33%=30(万元),集团公司实际让利=105-15-30=60(万元),由此可见,集团公司的折扣销售,可以节约增值税15万元,节约企业所得税30万元,节约的税金可以减少集团公司折扣销售的利润损失。
综合以上分析,折扣销售商品,使得同样销售量的销售额下降,但同时流转税也会相应地减少,随着销售收入的减少,所得税也相应地减少。因此,折扣销售一方面会产生减少利润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又会产生促销和节税的正面效应。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薄利多销效应,但是随着薄利多销效应的逐渐增强会逐渐抵消降低销售和折扣销售的节税效应。
三、营业收入确认的筹划
企业营业收入的确认,既影响企业所得税也影响流转税。一般情况下,企业应该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选取推迟应税收入确认的会计处理方法,但是在企业所得税的减免期也要考虑提前确认的必要性。比如企业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捐赠收入金额较大,并入一个纳税年度缴税确有困难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可以在不超过5年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如果在正常的纳税期,企业将非货币性资产捐赠收入均匀计入5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可以推迟税款的缴纳,以获得时间价值;如果在免税期,企业应该将非货币性资产捐赠收入一次性计入当期所得,以避免递延到正常纳税期后为此缴纳税款。
我国《企业增值税法暂行条例》规定,企业采用现销方式,收到货款或是取得索取货款的凭据的当天确认销售收入;企业采用托收承付或是委托收款方式,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确认销售收入;企业采用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确认销售收入。因此,企业可根据企业产品销售策略选择适当的销售收入确认方式,尽量推迟确认销售收入,从而推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四、营销费用的筹划
营销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费、运输费、装卸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应付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
根据现行税法规定,销售费用一部分为据实扣除项目,另一部分为按标准限额扣除项目。企业如果能合理地划分两部分扣除项目,用好限额扣除的政策,企业所得税后列支的销售费用就会转化为税前扣除;否则,税前列支项目可能成为税后列支项目。具体如表5。
在实际工作中,要认真研究各项费用的性质。取得的凭证必须真实、合法,可据实扣除的费用尽可能单列,严格据实扣除,不过多占用按标准扣除项目的扣除限额。
营销公司营销计划范文4
一、引言
财政公共性作为财政的基本属性,凸显了政府的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职能,表现为政府实现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稳定、提供社会公众所不愿提供、无力提供或不能有效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活动的相应财政支出,要求政府政策考虑国民利益,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正是强调了加强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建设的重要性,客观上要求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有更大的作为;与此同时“大部制”的实行彰显了政府机构精简的决心,追求政府规模的控制。政府规模怎样影响财政公共性?怎样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本文尝试通过对20年统计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财政公共性的研究较早,也较深入,近年来,随着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目标的提出,财政公共性的研究再次成为理论热点。李一花(2000)[1]通过对财政阶级性与公共性的分析认为,应在承认财政是两者对立统一的基础上,淡化财政的阶级性,强调财政的公共性,并指出应解决好财政支出的“缺/越位”问题,以有利于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建立。崔潮(2009)[2]在分析了财政公共性公共指向、时空依赖、整体性下的层次性等特征的基础上,指出财政支出“越/缺位”现象是财政公共性不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表现,主张推进财政公共性与市场经济有效结合。张映芹(2009)[3]指出财政公共性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与国民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促进中国公民社会的建立。主张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认为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就是财政公共性的基本价值理念.
对于政府规模的数量方面衡量指标的选取,国内学者的大多意见统一,王波(2009)[4]认为有政府财政开支占GDP比重、行政机构数量和公务人员占总人口或就业人口比重三个基本指标,认为在市场经济下,不能盲目提倡小政府,应找到使市场与政府作用得到最大发挥的平衡点。吕炜,单双(2009)[5]则构建了人员规模和资金规模两种新指标,运用1997-2006年21个代表省市数据运用CLS计量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政府规模与公共服务水平正相关的结论。
目前对于政府规模对财政公共性的实现及变动的影响的分析较少,本文想以全国各级政府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实证分析,希望得到有效结论。
三、模型构建
由于财政公共性概念的抽象性,目前并无一致认可的衡量指标,考虑到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是财政公共性的实际表现,而前者的获得又是通过财政支出中相应项目形成,因而本文采用将每年政府(各级政府,包括中央和地方在内)财政支出中用于国防、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加总作为一个指标来衡量公共支出水平,用公共服务支出表示,该统计指标取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家财政主要支出项目中社会文教费(具体包括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教育费附加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和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国防费和行政管理费这三个指标值的总和。同时考虑为避免价格因素对数据造成不必要扰动,把以1978年价格为基期水平,对其余年份进行平减后的数据作为模型数据;对于政府规模,在数量指标的衡量上可以采用行政机构数量、政府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比重和政府财政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等标准。本文采用政府(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总)消费支出占当年GDP的比例衡量,并免于受价格水平影响,用消费支出/GDP表示。其中政府消费支出这一统计指标取自《中国统计年鉴》,是指政府部门为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和免费或以较低的价格向居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净支出,前者等于政府服务的产出价值减去政府单位所获得的经营收入的价值,后者等于政府部门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居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减去向住户收取的价值。
表一公共服务支出及政府消费支出比重(单位:亿元)
年份
公共服务支出
价格指数
平减后公共服务支出
gdp
消费支出
消费支出/gdp%
1978
359.64
100
359.64
3645.2
480
13.17
1980
554.91
109.5
506.77
4545.6
659
14.5
1985
931.75
131.1
710.72
9040.7
1184
13.1
1990
1646.54
216.4
760.88
18718.3
2252
12.03
1991
1823
223.8
814.57
21826.2
2830
12.97
1992
1983.49
238.1
833.05
26937.3
3492.3
12.96
1993
2293.91
273.1
839.95
35260
4499.7
12.76
1994
2967.93
339
875.5
48108.5
5986.2
12.44
1995
3456.81
396.9
870.95
59810.5
6690.5
11.19
1996
4101.7
429.9
954.11
70142.5
7583
10.81
1997
4733.7
441.9
1071.22
78060.8
9007.32
11.54
1998
5723.6
438.4
1305.57
83024.3
10041.42
12.09
1999
6905.22
432.2
1597.69
88479.2
11263.46
12.73
2000
8291.85
434
1910.56
98000.5
13375.82
13.65
2001
9729.49
437
2226.43
108068.2
16154.77
14.95
2002
11947.57
433.5
2756.07
119095.7
18218.72
15.3
2003
13124.25
438.7
2991.62
135174
20971.82
15.51
2004
15315.45
455.8
3360.13
159586.7
24358.69
15.26
2005
18111.9
464
3903.43
184088.6
27092.29
14.72
2006
21793.71
471
4627.11
213131.7
31930.41
14.98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年鉴2006》收集整理,由于文中公共服务支出这一统计指标是新构建的,现有数据资料不能提供相适应的价格指数,暂使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代替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20年全国时间序列数据运用OLS法进行回归分析。实证分析得到公共服务支出与政府消费占GDP比重成正比,表明财政公共性水平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当期政府规模。同时我们注意到,该模型不能用政府消费支出占GDP比重解释公共服务支出的全部变动,这说明不能一味靠增加政府消费、扩大政府规模来提高财政的公共性水平,这就为当前的政府机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建议可以阐述为以下几点:
1.加大对目前财政支出“缺位”领域的公共服务支出。所谓“缺位”,是指按照财政公共性的要求,应该但尚未发挥应有作用的财政支出项目。虽然自1990年以来我国财政支出以平均每年约为17%的速度增长,但基础性科研、基础教育,社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投资比重仍不足,这就要求政府在这些公共服务领域扩大消费规模,以实现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合理,同时也将提高财政的公共性水平,有助于关注民生的“服务型政府”的建立。
2.逐步消灭财政支出的“越位”现象。与“缺位”相反,在某些领域财政支出干预市场起到了负面作用,即对竞争性领域有较多参与,政企不分的现象仍然存在,对于这些领域,财政支出应有所限制,以免干扰我国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职能的顺利实现。
3.政府机构改革“精简”的基础上更要“增效”。诚然冗员的机构导致行政管理费的无谓扩张,造成资金使用的低效率。“大部制”的改革自实行以来,已取得很好的反响,但改革仅停留在精简机构、裁撤人员上远远不够,盲目追求政府规模的减小更不可取。由以上模型分析我们得知,财政公共性水平的提高有赖于政府规模,盲目“减员”不但不能“增效”,反而会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背道而驰。所以明智的政府机构改革需要在把人员编制控制在合理水平的基础上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4.合理利用政策滞后效应,提高财政支出资金利用效率。单纯根据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而忽略以往政策的滞后影响制定的政策,可能会在政策实际执行中产生偏差,达不到预期效果或者“过犹不及”。通过对政策滞后效应的研究,掌握其规律,更恰当的安排财政支出,不但可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还能实现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这对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和财政支出的绩效提升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一花.试析财政的公共性和阶级性[J].东南学术,2002(2).
[2]崔潮.论财政的公共性及其演进[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5).
[3]张映芹。民生本位时代的财政公共性——基于公共福利价值目标视角的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营销公司营销计划范文5
关键词:跨国公司;独资化;技术溢出效应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6)06-0040-04
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方式主要有开办合资企业、合作企业和独资企业。从1986年到1996年,合资企业和合作企业先后占主导地位,1997年独资企业首次在项目数量上超过合资企业。现在,开办独资企业已成为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主流方式,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呈现出明显的独资化倾向。
一、技术溢出及途径
当今社会,技术不仅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决定因素,而且它已经成为跨国公司进行全球经营,实现资源互补、利益互惠、功能互动的重要物质载体。因此,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利用其资金优势和东道国投资环境的区位优势,以控制核心技术为筹码实现技术投资的当地化。在跨国公司进行资本输出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技术溢出。所谓技术溢出是指跨国公司在实现技术的当地化过程中通过技术的非自愿扩散,促进了东道国技术和生产力的提高,而跨国公司又无法获取全部的收益,它是经济外在性的一种表现。技术溢出是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行为中的副产品,无论技术拥有者是否愿意,这种经济行为都会输出技术,产生技术溢出效应。
跨国公司技术溢出的实现途径主要有:(1)通过东道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前后向关联实现技术溢出。后向关联是指由东道国企业为跨国公司子公司提品生产制造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或各种服务。跨国公司子公司与东道国供应商之间的接触与信息流动,使东道国企业有可能从跨国公司子公司获得先进的产品、工序技术或市场知识,从而产生技术溢出效应。前向关联是指由东道国企业为跨国公司提供的成品市场营销服务,半成品、零部件或原材料的再加工和各种服务。前向关联有助于尽快形成东道国的生产体系,促进东道国研究与开发。(2)通过人力资本的流动产生技术溢出效应。跨国公司向东道国子公司进行技术转移是一个系统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包括母公司向子公司提供机器设备、专有权、管理人员及技术专家,而且还要对子公司所雇佣的当地员工进行培训。当跨国公司培训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被东道国企业雇用或者自办企业时,将把技术、营销、管理知识扩散出去,实现技术溢出。(3)通过市场竞争产生技术溢出效应。由于跨国公司向子公司转移的技术比向公司外转让的技术先进得多,对东道国竞争者产生了示范作用。从长期来看,当跨国公司子公司和东道国企业以同等规模针对同一个市场产品而相互竞争时,东道国企业有一种逐步采取与跨国公司相似的生产技术的趋势。跨国公司所带来的竞争效应导致东道国企业竞争加剧,东道国企业被迫更有效地使用现有技术和资源。为保持现有的市场份额,东道国企业不得不引进新的生产技术。通过与东道国企业、研究机构的技术合作产生技术溢出效应。如合作研究中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可以用于合作各方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由此获得的利益即为技术溢出效应。
二、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独资化对技术溢出效应的正面影响
1.可以加快对我国的新技术输出。在合资与合作企业中,跨国公司带给我国企业的通常是食品、生活日用品以及一般家电产品方面的技术。我国利用外资的实践表明,越是高新技术领域,跨国公司的控股欲望越强烈,越想采用独资的形式。在许多属于成熟先进技术领域的中外合资或合作企业中,如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由于担心技术的保密问题,跨国公司不愿意把高新技术、关键技术提供给合资或合作企业。而通过独资,跨国公司在我国兴办了一大批以IT产业和石化产业为代表的大型高新技术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也大幅度增加。例如,近几年由于独资企业在全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所占比例逐年提高,带动了中国出口产品结构的改善。在实际操作中,跨国公司投资的独资企业技术的先进程度总体上优于合资和合作企业。跨国公司独资化不仅带来数量众多的技术,而且这些技术的先进程度较高,提高了技术溢出的质量。因此,随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独资化的发展,跨国公司加快了对我国新技术的输出。
2.增加在我国R&D机构的建立与投资。跨国公司独资化使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R&D机构大量增加。近年来,随着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的发展,R&D中心在跨国公司全球网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拥有强大的R&D能力,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跨国公司十分注重R&D能力的培育。如英特尔公司在上海设立实验室,投入资金1000多万美元,公司的目标是协助中国软件开发商接受英特尔不断更新的产品。为鼓励使用英特尔最新产品,公司的R&D成果基本上无偿提供给了中国软件开发商。近6年来,公司完成R&D项目近100项,研究成果全部推向市场。商务部外资司的统计显示,迄今为止,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的R&D中心总数超过690家,累计投入研发经费4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医药等行业。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的建立与投资所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十分明显,加快了我国技术进步的步伐。
3.优化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产生技术溢出。跨国公司独资化使跨国公司与我国企业建立联系过程中具有更多的主动性和选择权,对我国企业的要求更高。从静态角度分析,这将减少跨国公司与我国企业的联系。但是,从动态、发展和竞争的角度分析,跨国公司独资化将有力地促进我国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挑战欲望的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联系。跨国公司在华独资的R&D机构对我国技术创新产生了积极的技术溢出效应,这是通过向当地供应商和客户提供技术支持或技术援助体现出来的,包括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两种形式。通过前向关联,与跨国公司售出产品相关的维修与操作等技术,将向我国企业转移,有助于我国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企业购买并使用跨国公司高质量的产品,可以促进自身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并经由售后服务和培训产生技术溢出。如IBM公司很早就从事语音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设立中国研究中心以后,着重对汉语语音识别和输入技术进行研发。目前,公司研究的语音识别技术已被许多公司采用。又如宝洁、通用汽车、摩托罗拉、三菱电机、联合利华等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各地建立R&D中心。这些R&D中心都不同程度地与我国的科研机
构和高校建立了联系,通过技术交流和人员流动,技术溢出效应非常明显。此外,还提高了有关的服务关联机构的服务质量。因为跨国公司采用的技术标准往往高于我国的企业,所以迫使我国的技术机构,如质量监测部门、技术监测部门采取更高的标准,提高相应的服务水平,从而产生技术溢出效应。通过后向关联也可促使技术与知识从跨国公司流向我国企业,这是因为跨国公司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需对我国的企业提供技术培训与指导,提高相关产品的质量。如上海大众有许多协作厂,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桑塔纳基本型轿车,其国产化率已达到88.56%;天津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夏利7100轿车,国产化率已达到89.23%;北京吉普有150多个工厂直接与其配套。通过与跨国公司子公司的关联,中国汽车工业的整体水平大幅度提高。
4.示范、模仿效应更加显著。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我国,产生了技术和知识聚合的效应,这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说意义重大。跨国公司R&D机构为我国企业近距离学习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会,因为这些知识是很难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来获取的,只有通过知识基础上的紧密合作,通过各种方式进入研发网络,才有可能获得这些专门知识。与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较低。通过示范和模仿,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必然会促使我国产业不断升级,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如在短短的几年里,由于跨国公司的参与,中国轿车工业的技术水平从20世纪50年代被带入到80年代,中国电梯工业从手工控制一步跨入电脑制动的90年代水平。
5.加速我国人力资本开发。在独资方式下,跨国公司愿意更充分地实施培训计划,跨国公司在华独资R&D机构大都从事前沿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具备优越的工作环境和薪金水平,不仅能够抑制科技人才的外流,而且能够吸引海外中国留学生和华人学者回国从事科研工作,增强我国对人才的吸引力。同时,跨国公司在华独资R&D机构为我国的科研人员提供了较多到国外接受培训和参加台作研究的机会,有效弥补了我国科研人员国际交流的不足。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活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在华独资R&D机构与我国高校的合作。从1994年北方电讯公司与北京邮电大学共建的当时国内最大的一家联合研发机构――北电电信研究开发中心开始到现在,跨国公司在华建立R&D机构更倾向于与我国的大学进行合作,这已经成了跨国公司在华进行R&D合作的最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一种方式,先后已经建立了上百个类似的研发机构。比如;IBM公司与清华大学软件技术中心共同建立了北京鼎新信息系统开发中心;福特汽车与复旦大学联合建立了汽车电子技术联合研究所;摩托罗拉与清华大学合作建立了摩托罗拉北京亚洲制造研究中心;贝尔实验室与北京大学建立了软件技术联合实验室等等。另外,跨国公司与我国大学之间研发合作规模、合作领域及方式也都在逐渐地扩大,与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合作从资金、设备和技术上大力支持和赞助我国高等学校的教育和科研活动,弥补了教育经费的不足,从硬件上改善了我国高校的教学条件。这些又促使国内企业对人才的尊重逐步到位以及人力资源激励制度的不断完善,加盟中国企业的人才不断增加。经过技术培训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将来一旦由跨国公司流向国内其他企业或自主创业时,其在跨国公司受雇时所学的各种技术也随之扩散,并成为推动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三、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独资化对技术溢出效应的负面影响
1.使直接引进技术减少。跨国公司是世界领先技术的代表,我国向跨国公司开放市场的目的之一就是想要直接获取他们的先进技术,因此设立中外合资企业是我国首选的引资方式。我国对跨国公司的直接技术转让有一些强制性的要求,在对跨国公司项目进行审批的过程中,有些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很不情愿,但迫于我国的压力,还是转让了一些先进技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对跨国公司独资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取消了对股份额的限制,开放了很多新的投资领域,简化了审批程序,特别是对原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做了修改,其中很多强制性的措施被取消或变成了鼓励性的措施和条款。因此,大量的跨国公司在华兴起了开办独资企业的热潮。但通过独资方式,跨国公司把先进技术转让给子公司,从而避免对我国进行直接转让技术,导致我国直接引进技术的减少。
2.引发技术安全与技术依赖。跨国公司在华独资R&D投资带来的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是技术安全问题。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很不健全,随着科技机构与跨国公司交流的加深,国内技术的保密将越来越难。因为国外的R&D机构进来的时候,因其研究环境和薪金水平都远远超出国内的科研机构,吸引了中国的顶尖科技人才。因此国内人才积累了许多年的经验可能被国外机构以很小的代价获得,这对我国的科技积累是一种损失,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极为不利。此外还有自主研发问题,这主要表现为可能导致我国R&D与技术创新活动对跨国公司的依赖。目前,发展中国家的R&D投资仅占世界总投资的6%,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依靠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获取新技术,我国也不例外。事实证明,越是依赖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技术的来源越集中,本国技术战略的主动性就越差,即使是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其R&D活动也被限定在跨国公司产业链的某个层次上,从而产生了技术锁定现象。因此,进口的技术不仅无法为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动力,反而抑制了它们的技术创新,产生严重的技术依赖。
3.削弱我国企业的竞争力。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R&D投资规模和管理水平都存在很大差距,表现在R&D投资占销售收入的比重、R&D投资的绝对额和从事R&D工作的人员数量都远不及同行业的跨国公司。过去,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主要限于制造的本地化,技术来源主要是国外技术的汉化或改进,我国企业还可以凭借对本国市场的熟悉与跨国公司竞争。而跨国公司在华建立独资R&D机构后,加大了针对中国市场研发的力度,实现了销售、生产和技术在内的所有经营活动的本地化,使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显著增强,削弱我国企业的竞争力。一旦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获得了某种集中或垄断优势,使我国企业沦为依附,我国企业要在国内市场上求生存发展,就必须下更大的功夫创造自身的竞争优势。
营销公司营销计划范文6
我们知道收入分配水平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我国基尼系数自2000年越过0.4的警戒线,2001年加入WTO后更是明显加速扩大。2010年,相关人士判断我国的基尼系数实际上已超过了0.5。而事实也表明,我国收入最低的20%的人群,只拥有4.66%的收入份额,收入最低的40%的人群,也只拥有13.6%的收入份额。因此对我国加工贸易收入分配效应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意义的建议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加工贸易对我国收入分配影响的实证检验
1.模型设定。
lnGINI=G0+C1lnX1+C2lnX2+C3lnX3+C4lnX4+C5lnX5+ε其中,指标GINI表示基尼系数,X1表示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X2表示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X3代表加工贸易进口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X4表示加工贸易增长率,X5代表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亿美元)。ε表示满足经典线性回归假定的随机项。为消除宏观经济数据异方差,本文对模型中各变量取对数研究。
2.实证检验结果。
利用Eviews5.0软件,进行OLS回归结果如下:lnGINI=-0.0056+2.5586lnX1-1.4035lnX2-1.7452lnX3+0.1845lnX4+0.1045lnX5由表中R2为0.956调整R2为0.936(拟合较好),DW值为2.185(基本无自相关),总体检验F值为47.818相应概率为0(模型整体上建立不错)。
3.实证结果分析:
3.1从回归结果看,加工贸易占全国进出口总额比重与基尼系数正相关,说明加工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比重越高,国内贫富差距越大。在我国加工贸易受政策扶持和优惠,生产产品进口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都免征关税和增值税。但加其分布的区域性相当于只给一部分地区政策优惠,由此加剧了直接生产出口产品的行业和地区与其它行业和地区间的贫富分化。可见,中国加工贸易总额的扩大,总体上恶化了我国收入分配。
3.2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比重与基尼系数负相关,表明增加加工贸易的出口有助于改善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现状。由于劳动力要素是我国密集型资源,建立在此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加速了城市化和经济发展,还有助于改善城乡间、地区间和居民间的收入分配差距。
3.3加工贸易进口额占全国进口总额的比重与基尼系数负相关,表明加工贸易进口额占全国进口总额的比重越大,越有利于改善分配状况。进口优惠为我国贸易复出口提供成本优势,间接促进贸易繁荣。由"微笑曲线"分析产业链环节知中国绝大部分加工贸易产业链恰处于弧底部分则为成品装配和低端产品为主的制造业,技术含量低、产品增值少。因此现阶段加工贸易对劳动力素质没有过高要求,只是熟练不熟练的问题,乡镇居民民可以获得跟城市居民差不多的工作机会和工资水平,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
3.4加工贸易增值率与基尼系数正相关,总的来说加工贸易的增值越快,贫富差距就加大。在我国加工贸易存在明显的地区分布、行业分布、政策倾斜等特征,其增值越快,从事贸易行业人员的工资会相应加快增长速度,从而扩大与其他地区、行业比较的收入差距。
3.5外商直接投资,在增加就业、改善部分人生活条件上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外资往往集中在可贸易品部门,在我国更尤为突出表现在加工贸易上。它在改善熟练劳者的就业和工资时,也就可能扩大熟练与不熟练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加工贸易集中区域和稀少区域的收入差距。
三、加工贸易政策建议
加工贸易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我国的贫富差距,它是一把双刃剑。因此,我国在保持对外开放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同时,应采取措施改善收入分配状况。
1.提高劳动力素质。我国目前劳动力素质低,创新能力不够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只能走低附加值道路。企业要利用先进技术改造现有生产方式,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以培养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的工人。这样才能广泛的提高该行业工人的工资水平,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2.发展新型加工贸易提高加工贸易附加值,实现调整贸易产品结构和调整国内产业结构的相互促动。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改造我国中间品产业现有生产方式,增加对国产料件企业的R&D与人力资本投入,给予投资中间品的外企以政策优惠等措施来提高国产料件的质量和技术含量。这能有效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在国际贸易分工中的地位和话语权,还能有助于我国出口的持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