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教学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方课程教学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地方课程教学计划范文1

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会计实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向地方中小企业输送人才的地方院校,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还存在脱节的现象,改革势在必行,通过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地方经济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为此,本文调研了山东省内多家企业和济南及周边多家高校,对调研情况分析如下:

一、市场调研分析

1.调研企业的规模及性质分析

本课题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服务地方中小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在选取样本企业时着重选择了中型以下企业,具体情况如下:本文调研的120家企业中,严格按照划型标准的规定,大型企业有5家,占总数的4%,中小企业共有99家,占比82%,微型企业数为16家,占比14%,由此可见,此次本文调研的主要对象集中在中小企业及小微企业。

2.企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学历需求

为了充分了解目前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现状,我们翻阅了大量企业的招聘信息,相比外企与大型国企对学历以及工作经验的高要求,中小型企业才是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的首选,这也是调研组在选取样本企业时最重要的一条参考。

3.中小企业岗位划分及各个岗位的能力需求分析

会计岗位是所有企业必须设立的岗位之一,一般来讲,企业从有利于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会计岗位进行划分,因此,每个企业的划分情况不尽相同,但是中小企业的会计岗位总体上包含财务主管、会计主管、出纳、销售会计、工资核算、成本会计、稽核岗位、固定资产核算等。

二、高校调研分析

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尽管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缺乏具体的或者可以量化的标准,这就使得许多地方院校是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某些地方院校仍就摆脱不了对自身办学层次的盲目追求,虽然喊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经济输送应用型人才,突出地方办学特色的口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走的却是研究型大学的路子。

2.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在调研的地方本科院校中,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大都类似,即第一学年为公共课,第二学年、第三学年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第四学年为毕业设计。在这些课程体系中,理论课所占的比重略大,所有课程的总实践学时大约只占到总学时的20%左右,这种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不符的。

3.师资队伍较为薄弱

调研组调研了20家地方本课院校的62名《会计信息化》课程的任课教师。20所院校中,有14所院校专门设有会计电算化教研室或者会计电算化教研组,另外6所由于会计专业招生人数较少,没有单独设置会计电算化专业或者教研室,但是平均每所院校至少有2-3名专任教师担任《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工作。

“双师型”教师8名,只占总人数的2%,其余教师均为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虽然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真正的专业实践,缺少从业经验,这对打造一直高水平的会计信息化教学团队无疑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三、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信息化课程改革的构想

1.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导向,改革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目标

以地方经济发展对应用技术型人才需求为目标,现阶段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信息化理论基础,掌握财务软件的应用原理与操作技巧,重点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处理会计实际业务的工作能力,增强学生用会计软件或其他信息化手段处理经济业务的信息化意识。

2.以岗位适应能力为导向,改革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体系

第一,会计信息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知识更新快,因此教学内容要具备前瞻性,以满足不断变化更新的岗位职责对人才的需求。第二,要精心设计实验材料,模拟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财务部门,模拟职业环境与实际工作岗位,营造仿真的实验环境,缩小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差距,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彻底解决毕业不能马上就业,就业不能马上上岗的难题。

地方课程教学计划范文2

关键词: 房地产估价;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学习领域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302-02

0引言

世界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于促进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其中,德国实施的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已成为课程改革的新参照系[1]。在借鉴和学习国外成熟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姜大源研究员创新性地提出了适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房地产市场的改革、房屋私有化程度的提高,以及频繁的房地产交易,房地产估价变的越来越重要。房地产估价课程是高职高专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是典型的工学结合型课程。房地产估价是高职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涉及到土地管理制度、住房制度、金融、税法、证券、财会、工程造价、项目管理等相关学科知识,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艺术性强的特点。传统的房地产估价教学多注重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过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少量课时的室内实训无法满足房地产估价岗位对学生的要求,这种教学方式显然割裂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工作过程知识的内在联系。因此,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要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调查基于职业岗位或工作任务的社会需求,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求。基于此,来设计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房地产估价课程教学体系。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课程的改革。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设计,是将工作过程作为知识序化的一种新的参照系,并提出了课程设计的一个新概念――载体,突显了职业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征[1]。我国高职教育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路径、步骤、原则与方法,已经比较成形[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房地产估价课程设计如下。

1房地产估价课程开发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职业教育具有能力本位的职业性、工作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迁移的开放性特征。房地产估价课程的组织原则是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标准为依据,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1.1 课程体系构建在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学习规律进行排序时,必须考虑前导、后续和平行课程的设置及关系,以使教学资源得以科学、合理的综合应用和配置[3、4]。房地产估价专业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客户心理与沟通、公关礼仪、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法、建筑制图、房屋建筑学、工程造价、房地产会计、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平行课程有房地产投资分析、房地产金融、房地产项目与合同管理等,后续课程有房地产估价实务、房地产项目可行性分析实训、顶岗实习、职业素质综合实训、大学生就业指导等。

1.2 课程内容编排课程内容的编排需要学习情境来实现,通过学习情境获得完整的工作过程知识,进而掌握“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这一“普适的”工作过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房地产估价课程内容的编排按照房地产估价工作过程来展开,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学习,通过步骤的重复掌握房地产估价专业技能。根据房地产估价工作岗位需要选取并编排课程内容:主题学习单元一房地产估价基础知识、主题学习单元二市场比较法、主题学习单元三收益法、主题学习单元四成本法、主题学习单元五假设开发法、主题学习单元六房地产估价文书写作。

1.3 课程载体选取所谓课程载体,指的是源于职业工作任务且具有典型的职业工作过程特征,并经过高于职业工作过程的转换所构建的符合教育教学原理,能传递、输送或承载有效信息的物质或非物质的形体[4]。在设计学习情境时,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房地产估价课程载体形式为案例,载体的内涵为产品。载体是写实的、具体的,承载者将房地产估价工作过程知识和理论教育教学知识相整合的形式。

2房地产估价课程开发设计的步骤

房地产估价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展教学,按照每个估价项目的操作程序组织教学过程:获取房地产估价业务、明确估价基本事项、接受并签订房地产估价委托合同书、制定房地产估价作业方案、搜集整理估价资料、实地查勘估价对象、选择房地产估价方法、分析测算判断房地产在特定目的下于估价时点的客观合理价值、撰写并提交估价报告、估价资料归档。

2.1 典型工作筛选以房地产估价师工作岗位为出发点,分析其工作任务,采用案例分析法,确定其典型工作任务。

房地产估价师的岗位描述:能够独立、熟练地撰写房地产估价报告;对所承担项目的报告质量、进度、评估合同履行全面负责;开拓房地产估价业务市场,维护客户关系和公司形象,提供房地产估价咨询和技术;负责对评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人员配备、各种资源的整合、各种关系的协调、项目风险控制,向上级报告项目进度、成本控制、合同履行及估价资料归档、项目总结等工作。

房地产估价师的岗位要求:熟悉房地产市场行情及国家经济形势、房地产法律法规、房地产调控措施;洞悉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热爱房地产评估事业,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沟通表达能力强,有房地产估价业务市场开拓能力;责任心强,具备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

2.2 典型工作整合房地产估价的业务范围:①企业改制、上市、资产重组、联营、兼并、合并、破产清算等各种经济活动中涉及的房地产估价;②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③司法仲裁或诉讼中有关房地产价格评估;④征地和房屋拆迁补偿评估;⑤房地产转让价格评估;⑥房地产租赁价格评估;⑦房地产分割、合并估价;⑧房地产拍卖底价评估;⑨房地产课税价格评估;⑩房地产保险评估;{11}其他目的的房地产评估。基于对房地产估价业务范围的归纳(即典型工作归纳分析),形成行动领域,行动领域体现了工作岗位对房地产估价师的要求,社会对房地产估价的需求。

将房地产估价课程划分为如下主题学习单元:①主题学习单元一房地产估价基础知识;②主题学习单元二市场比较法;③主题学习单元三收益法;④主题学习单元四成本法;⑤主题学习单元五假设开发法;⑥主题学习单元六房地产估价文书写作。

2.3 课程体系构建课程由职业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实践理论综合的学习时间(基本学时)三部分。课程体系构建必须遵循认知学习的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并结合企业经营目标。

房地产估价课程的学习目标为:能适应房地产估价工作岗位的要求,熟悉房地产估价业务流程,洞悉房地产市场行情变化,不断拓展房地产估价市场业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积极进取,能够做不同目的的房地产估价项目。房地产估价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论,房地产估价课程理论和实训部分各占1/2。理论学习和模拟实训在课堂上进行,仿真实训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其余实训部分可以采取“引企入校”、“办校进厂”、“企业办校”、“校办企业”、“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半工半读”、“学徒培养”等多样化的校企合作实现方式。

2.4 学习单元设计学习情境即是在课程框架内构成的多个“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学习情境的设计也要遵守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具有典型的工作过程特征,要凸显不同职业在工作的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和环境上的六要素特征;二是实现完整的思维过程训练, 要完成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六步法训练[5]。

主题学习单元一:①房地产估价的理论基础;②房地产价格的类型;③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④房地产估价的原则与程序。主题学习单元二:①市场比较法的原理;②搜集并选取可比实例;③统一房地产范围;④交易情况修正;⑤交易日期修正;⑥房地产状况修正;⑦求取比准价格;⑧撰写并出具估价报告。主题学习单元三:①收益法的基本原理;②收益法各种情形的公式;③净收益的确定;④资本化率的确定;⑤求取收益价格;⑥撰写并出具估价报告。主题学习单元四:①成本法的原理;②重新购建价格的确定;③估算建筑物的折旧;④撰写并出具估价报告。主题学习单元五:①假设开发法的原理;②假设开发法的计算公式;③假设开发法案例;④撰写并出具估价报告。主题学习单元六:①房地产估价报告写作的基本要求;②房地产估价报告的构成要素;③房地产估价报告常见错误分析。

3房地产估价课程的设置

3.1 课程性质房地产估价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专业核心课程,是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专业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开发的改革试点课程,是典型的工学结合课程,是房地产估价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核心课程。该课程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课程共同构成房地产估价行业中相关岗位就业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房地产估价系统地讲述房地产估价的各种理论与方法,对培养学生的专业估价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精神以及独立进行估价作业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为技能服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达到掌握房地产估价实务技能的目的。

3.2 课程作用房地产估价课程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房地产估价业务、接受房地产估价委托、签订房地产估价委托合同书、制定房地产估价方案、实地查勘、选择房地产估价方法、分析测算判断房地产在特定目的下特定估价时点的客观合理价值的方法。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根据客户委托完成特定的估价作业的能力。

3.3 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职业教育具有能力本位的职业性、工作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迁移的开放性特征。房地产估价课程设计的理念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技能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主导、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国家执业资格为标准的教学模式。房地产估价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校企合作的基本思路,为房地产估价行业培养综合型的高技能估价人才,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3.4 学习目标及考核房地产估价课程理论教学目标是系统地讲授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房地产估价的原则和程序、市场比较法、收益法、成本法、假设开发法、房地产估价报告撰写等内容。实训教学目标为学生能够熟悉房地产估价机构的内部组织机构及运作情况,掌握房地产估价业务的操作流程,从接受估价委托到撰写估价报告,内部审核并出具估价报告。

传统教学以考卷定成绩而未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这样就很容易导致理论知识和实践相脱节,不能达到预期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生毕业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教学评价以行动能力为核心,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技能,在职业情境下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行工作。摒弃单纯以考卷定成绩的做法,以理论考试、课堂提问、课下作业、模拟实训、顶岗实习、市场调查及分析能力、估价报告撰写等环节综合考评。

4教学方法与手段

4.1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本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和工作过程结合在一起,建设“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情境,开发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课程。教学采用估价业务导向教学法,估价业务采用“十步”工作教学法:获取房地产估价业务、明确估价基本事项、接受并签订房地产估价委托合同书、制定房地产估价作业方案、搜集整理估价资料、实地查勘估价对象、选择房地产估价方法、分析测算判断房地产在特定目的下于估价时点的客观合理价值、撰写并提交估价报告、估价资料归档。

教学过程采用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课程理论教学、校内实训与企业顶岗实习一体化规划,教师赴估价机构顶岗实习、学生赴估价机构实习,并与房地产估价机构共同设计和开发课程,多层面全方位实现工学结合。

4.2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精选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搜集的优秀估价案例,通过复印成册、幻灯片、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呈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工学结合学习过程中对房地产估价岗位职责有一个直观、客观的认识。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建立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4.3 教学方法房地产估价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而开发,是典型的理论和实践高度结合的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是根据工作需求来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并为实现任务目标而按完整的工作程序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课程开发上以情境性原则为主,把教学融入到职业情境之中,让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获得知识、积累经验、提高执业技能、培养职业情趣和职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十步”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培养方法能力。

4.4 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探究性学习比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的材料量更大,种类也更丰富多样,对教学环境也提出更为丰富的要求。网络技术是双向交流的一种媒体,网络提供了海量的知识资源,提供了逼真的仿真教学环境,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很好的交互手段,为构筑开放性学习环境、为提高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

网络教育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网络以提供资源丰富和信息传输方便见长。这不仅为学习者提供很多的学习机会,也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学习的便利,还可以提供自我评价和与他人交流、评价他人的环境,而且随着学习的进展,不断积累的学习者的资料也将成为新的宝贵的资源。在网络教学过程中通过导学模式、探究模式、交流模式三种模式进行辅教学。

5结语

传统的高职高专房地产估价课程教学和普通高等教育教学相混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高专房地产估价课程教学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在调查社会行业需求和分析岗位责任、典型工作任务的前提下,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认知学习的规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开发课程,建立真实的校内外实习实训情境,学生实行双证毕业,推行双师型教师,教师积极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基本定位是就业导向的目标定向、校企合作的办学形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始终处于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它必须为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的应用性高职人才服务。因此,研究适合高职高专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房地产估价课程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基于教育类型定位的中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究.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1-2.

[2]姜大源 .论 高 职 教 育工作过程系 统 化 课程开发 . 徐 州 建 筑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2010,(10)1:1-6.

[3]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开发案例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地方课程教学计划范文3

摘 要:水平教学计划是当前课程教学计划体系与结构的首要计划,不是可有可无的。缺失,使人的发展,偏离了课程要求,也使得课程各水平段间教学衔接无从与出现教学幼稚、简单重复化现象等。缺失的主要原因是认识因素、技术因素及其他因素。当然,有的可能是其一,有的可能是其二,有的则可能是多种。在课程改革下,教师应重构自己的知识、能力等,适应课程与教学发展的需要,分析与落实措施,使计划完善,使教学以课程要求为主线,形成“段段”相接,系统有序。

关键词:水平教学计划;缺失;危害;成因

中图分类号:G807.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2.016

一 前言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实施是基于课程要求(如目标、理念),依地方意见(如省、市),按学校情况(校园体育文化、课程资源、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等)在计划制订后进行的,即一水平段各水平目标的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1]和地方意见、学校情况等水平教学计划单元(或模块)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大家皆知,这是实施教学的基本要求。或者说,没有计划的教学是绝对不允许的。但从多方面了解如观摩活动、调研、访谈、检查等获知,当前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各水平教学计划存在较大范围缺失的情况。此况令人不安,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 缺失的危害

课程与教学是系统一体的,水平教学计划是体现课程要求的首要计划,是课程走向教学实施的首步。水平教学计划的缺失,实质上就是课程要求与学校实际教学之间出现了系统性重大断裂。或者说,课程要求没有在学校教学层面上得到基本性的全面落实与延续。其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造成人的发展偏离课程要求

凡是在一水平段中没有制订相应水平教学计划的,或者说该水平段教学计划制订直接是从单元(或模块)教学计划开始的。对于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有两个问题无法回答:一是学期单元(或模块)教学目标是怎么确定的?另是在完成了一水平段学期单元(或模块)的教学后,课程要求达到了吗?因没有制订水平教学计划,各学期单元(或模块)教学目标的确定就是从教学内容功能为出发点来确定的,亦有随意凑合而成的,这样就不能确定一水平段学期单元(或模块)教学完成后是否完成了课程必须要完成的要求如目标。作为发展人的学校课程之一,这种行为,严重地偏离了课程对此方面的基本要求。这种不确定是教学所不允许的。

(二)使水平段间教学衔接无从

当前课程在“三级管理”下,各水平段的水平教学计划就是基于课程要求,根据地方实施意见,体现学校实际情况的一份工作文件。因没有这,造成一水平段教学结束后,各水平段间的教学无法实现基本衔接,如初中无法与小学教学实现基本衔接、高中无法与初中教学实现基本衔接。教学中“你怪我、我怪你”之声不断。无课程要求的主线贯穿于中小学教学过程之中,这种危害,让人觉得体育与健康教学有杂乱无章与随意之感。

(三)水平段教学尤其是高水平段的教学,幼稚、简单重复化现象较为普遍

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水平教学计划制订就是体现一水平段教学应要达到课程要求。因缺失,使得一水平段的课程要求都没有达到,那么后一水平段的教学就难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梯度发展,那么只好退而求次,有的还出现放任自流。如此,后面的教学特别是高水平段的教学,幼稚、简单重复化现象就较为普遍。多年下来,高中毕业的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技能?水平又如何呢?……实际上,这是不正常的。这种危害,让人觉得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程就是可有可无的及什么人都可以上的了。

三 缺失的主要原因

水平教学计划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其一,认识因素;其二,技术因素;其三,其他因素。

(一)认识因素

水平教学计划的缺失,从认识而言,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不知或不清其含义;另是不明其重要作用。

1、含义不知或不清

课程改革至今,说对水平教学计划含义一点都不知的,虽然有些夸张,但确有其人。对此含义存在认识不清的也不是少数。如此,那么不制订就是正常的了。

水平教学计划是指在一水平段中,依各水平目标的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及其特征,据地方意见,并结合学校情况,将这些水平目标的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用目标陈述拆(或切)分安排到2年(或3年)4个学期(或6个学期或11个模块)中并预设达成所需课时数的一种教学文件。

清楚了是什么,这是制订的首要。

2、作用不明

在教学实践中,一些人认为水平教学计划是很虚的,可有可无。这种认识是严重错误的。水平教学计划是一水平段目标达成的首次教学规划,不可或缺。重要作用有三。

(1)保证了一水平段各水平目标的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达成有序

水平目标的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是学生在一水平段中所要达到该水平目标的基本要求。按此来讲,各水平目标的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是否达成应到这一水平段结束时再作评定应是最合理的,但仅从这一角度来看,所有水平目标的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达成都到该水平段结束时再作出评定,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此外,教学是通过一个一个课时来进行的。对于一水平段水平目标的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达成而言,有的需要课时数很少,有的需要多些。还有,有的安排在水平段前期进行比较适合,有的安排在后期则比较妥当,还有的需周期性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据此,将水平目标的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达成在一水平段中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成为了必须,也十分必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水平段水平目标的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有序达成。

(2)切实完成学期(或模块)教学目标的明确及达成所需课时数的预设

水平目标的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是国家对课程一水平段的基本要求,在水平教学计划制订中应以此为基准,并结合地方、学校情况等进行具体明确及达成预设所需课时数。如果水平教学计划只是体现学期(或模块)教学目标的拆(或切)分安排,这是不彻底的,须有拆(或切)分安排后对目标达成所需课时数的预设。这样,学期(或模块)教学目标预设有哪些及达成所需的课时数就一清二楚了。

(3)保持计划体系与结构的完整性

本次课程改革后,水平教学计划是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体系与结构的首要计划。缺少了水平教学计划,显然是不完整的,且存在极大的危害。

(二)技术因素

当前课程在“三级管理”下,每一级的目的与要求是不一样的,或者说要各尽其职。学校就是要基于课程要求,据地方意见,依学校实际情况等对教学计划作出制订并实施。在《教学大纲》下,学年教学计划规定了每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及时数。该计划大家都比较熟悉,所体现的要素也一目了然,尤其是经过了几十年的实践已相当完善,各地更有很多此方面的教师用书可参考。因此,计划制订起来要相对容易得多。事实证明,《教学大纲》下的各校教学计划制订还是全面的,水平也是较高的。但至今,仍有不少教师不知“如何制订水平教学计划”。没有掌握“技术”或提供一定“技术支持”是难咎其职的。这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计划制订的难度大幅提高了,而教师相应的知识、能力没有得到重构与发展

水平教学计划体现的主要要素是学期单元(或模块)所要达成的目标及时数。《教学大纲》下的学年教学计划体现的主要要素是学期教学内容及时数,而且这主要是由国家规定的。教师不必为此多去考虑。由一水平段各水平目标的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到水平教学计划的完成,至少涉及两大块面的事:这些水平目标的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怎么拆(切)分到学期(或模块)中去?哪些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要预设达成所需要的课时数?这两大块面问题若解决不好,水平教学计划制订的质量就会不高,甚至会出现很多问题,乃至束手无策而放弃。然而,这里面需要很多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能力及经验等,有的还很深奥,有的更需学习与研究。殊不知,在《教学大纲》下,很多知识一般的教师是不具备或略知一二,那时拥有的一般都集中在单元与课时教学计划制订等方面。一下子,仍用这点知识去处理相对较难的事,就相形见拙了。不同课程要求下,教师的知识、能力等要得到相应的匹配,这样才能胜任。否则,就无法进行下去了。但知识、能力等重构与发展,一需要明确即哪些需要新学?哪些需要在过去的基础上改进、补充?哪些需要摒弃?另需要时间。仅从至今水平教学计划缺失情况来看,教师知识、能力能否适合课程改革的要求还很难说。从乱象环生的教学来看,很大一批人没有得到重构与发展。十多年下来了,仍是这样,这是很值得深思的。

(2)有关这方面的教师参考资料也少,大多仍是理论层面的指导

当前有关教学计划制订这方面的教师参考资料实在太少,特别是系统的校本案例更是难得一见。大多资料仍是存于理论层面的指导,或偶有不成系统的几例。此形下,教师能或多或少地从中汲取一些思想,不能从中得到具体的制订借鉴。这可能认为,教学计划制订现在是每一学校的事,大家特别是课程改革的引领者不必亲力亲为了;另是可能所订计划水平太差了,无法拿出来交流与学习。本次课程改革,高估了教师是一大不足。对于擅长模仿与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以适合自己教学来说的教师,就是一种缺憾了。要把大多数教师培养成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路还是漫长的。

(三)其他因素

本次课程改革从开始至今,一直都存在质疑的声音。不同模式的课程建设,有其优点,也有其不足。这是正常的。但一旦选择了,大家应努力把它做好,而不是说三道四,更不应该成为不订计划的借口。

四 结束语

水平教学计划是课程教学计划体系与结构的部分,是链接课程的首要,不可或缺。缺失则危害极大。有的可能是这个原因导致的,有的可能是那个原因导致的,有的还可能是多个因素。

在课程改革下,教师应重构自己的知识、能力,以适应课程发展的需要,并针对具体情况分析与落实措施,使计划完善,使教学回到课程要求的这条主线上来,形成“段段”相接,系统有序,为人的发展服务。

注释:

①义务教育课程改称了“课程内容”,而普通高中课程中仍称“内容标准”。本文中故这样称。

参考文献:

[1]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地方课程教学计划范文4

关键词 旅行社经营管理 实践教学 教学环节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xplore 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travel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take college of tourism management, he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ye haiya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ezhou university, hezhou, guangxi 542899)

abstract strengthen the "travel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practice teaching curriculum training needs of the target, and the ne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e need to increase student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this paper first describ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travel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course teaching practice, followed by hezhou university tourism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for example, talk about the teaching problems of "travel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course, finally put forward four measures and recommendations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 with a view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of "travel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courses in college of tourism management of hezhou university.

key words travel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practice teaching; teaching parts

1 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能掌握旅行社相关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熟悉旅行社工作流程以及熟练掌握实践技能。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更为直观地认识旅行社经营的运行模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尽快地进入职业角色,缩短学生由学校进入旅行社后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使学生增加对旅行社行业的认知度。同时,实践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岗位操作水平,缩短旅行社企业培训时间,降低培训成本。因此,实践教学得到学生、学校和旅行社三方的高度认可,学生期望通过实践教学得到实质性的、与旅行社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学校期望通过实践教学,及时调整教学模式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企业则期望通过实践教学降低培训成本,得到符合需要的专业人才。

2 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设置课程教学计划时,几乎忽略实践教学环节

由于专业发展的历史原因,贺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基本默认两个专业方向,即导游方向和酒店方向。课程教学计划在设置时,教研室成员对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的理解和定位有所不同,在设置教学计划时又采取的是集众人之力的方式,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教学计划设置的专业性,这样每位教师提出的教学计划只反映出其研究领域的需求,而无法从专业的角度做到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同时,在课程教学计划学时设置上采取的是2.5理论教学学时+0.5实践教学学时。即一学期授课为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40学时,实践学时为8学时,更多时候8学时只用作实验学时,实践环节就此搁浅。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实践学时几乎是忽略不计的,课程体系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尤其是实践学时比例较少,没有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环节。

2.2 实践教学设施不完善

由于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目前,贺州学院没有专门的旅行社实验室和旅行社实训室,校内实践活动的开展仅仅依赖于酒店模拟实验室和导游模拟实验室的相关软件,无法满足旅行社实践教学的要求。校内实践设施的缺乏,使得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无法完成。

2.3 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难以解读教师授课精髓

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被定为专业必修课,属于考试课范畴。因此,学生只重视考核结果,忽视课程学习过程。对于需书面考核的内容认真对待,否则敷衍了事。课堂上主要以讲授

学为主,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2.4 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困难重重

截至2013年7月,贺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校外的旅行社实践实训基地仅为1家。由于旅行社是生产运营型企业,不可能完全按照学校的要求接收大批学生进行实训,学校若同时安排大批学生到旅行社进行实践教学,必定要同时联系多家旅行社方能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要求。然而,学校与旅行社双方就如何建设实践实训基地还未达成共识,校外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都存在很大的困难。  3 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措施与建议

3.1 落实课程实践教学计划,以学分要求体现实践教学环节

设置课程教学计划时,集研究旅行社领域的教师之力进行制定,分别注明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理论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计划的学时和考核方式。由于本课程的专业性较强,建议加大实践教学力度。譬如,增加实践教学学时,由原来的0.5学时增至至少1学时。此外,考核方式上除采取闭卷进行理论课考试外,对于实践教学内容应采取指导教师和企业人士进行双考核方式,切实落实学分制,体现实践教学环节。

3.2 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软件的使用率

在原有实验室的条件下,各学习小组将课前收集的资料,小组所设计的旅游线路或产品成本核算等输入旅行社软件中,然后针对不同模块进行旅行社前台、计调和外联等练习操作,进一步提高旅行社软件的使用率。另外,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设施是非常必要的,譬如,建立旅行社实训室,校内产、学、研相结合的旅行社等。

3.3 培养集理论和实践于一身的双师型高校教师

贺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主要以硕士研究生为主,大多数教师都在经历来自学校再走向学校的过程。这些教师理论知识基础非常坚实,但是由于缺乏在旅行社企业的学习和锻炼的经历,对企业的操作知识一知半解,所以,课堂讲授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不是易事,教师讲起来费劲,学生听起来费解。因此,培养集理论和实践于一身的双师型高校教师是专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将在企业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堂上去,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更贴近现实。或是邀请企业人士到学校开展定期讲座,将企业前沿知识带进课堂,丰富学生的校园课堂内容。

3.4 加强学校与政府的沟通,推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仅依靠个人或个别组织是难以完成的,必须得到政府的支持与帮助。譬如,学校与旅游局就旅行社实训基地建设的沟通与交流,旅游局委托当地旅游机构将学校推荐给各个旅行社企业,有针对性地解决学校的实训问题。譬如,课程实践教学计划中涉及到组团模块时,将学生引荐到组团业务能力强的旅行社进行实训等。

基金项目:2011年广西贺州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服务地方经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个案研究(2011hz xyjg1005)、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贺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平台+模块”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2013jga245)

参考文献

[1] 曹华盛.“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性探索与实践.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9).

地方课程教学计划范文5

关键词: 校园网络系统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设计

一、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校园网络已经在各校园陆续建立,给学生生活带来很大的变化,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课程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在课堂上广泛使用网络技术,让网络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已经成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课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提出了要“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在校园网上,建立虚拟空间,形成一个个虚拟社区,提供一个网络上的公开的虚拟空间,提供给大众表达自我、交流经验的虚拟环境。随着信息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广泛应用,虚拟学习社区在内容呈现、知识管理、协作讨论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远程教育的热点之一。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丰富的网络空间学习环境,使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成为可能,创造科学、合理、易用、有效的校园网学习环境对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做好课程教学计划,设计丰富课堂内容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总体设计思路上,也就是在课程教学计划设计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应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在校园网上建立计算机学习平台,将课程学习的进程和学习资源呈现在校园网精品课程资源平台上,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校园网覆盖的地方,就可以学习。这满足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堂教学法上,发挥校园网的作用,教学时充分利用网上的图书馆资料和服务器上的学习资源,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同时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的问题。由于本校教学采用大教室教学,一共可容纳200名学习同时学习。为了让大多数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我们在机房内建成了局域网,通过共享资源等方式,达到学习目的。

三、搞好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设计活跃课堂气氛

为了活跃计算机课堂学习气氛,在教学方法上,注重采取网络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愉快学习。本校教学系统中安装有相关的在线互动软件,可以组建小范围的局域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比赛、相互讨论,也可以进行师生交流,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如为了培养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范围的打字比赛,看看谁能最终胜出。再如,可以进行PPT教学内容与制作的展示,让学生做裁判员,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都参与其中。

四、利用考试测试方法设计促进学生学习

考试是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环,不仅是因为要给学生一个可信的成绩,而且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考试测试的方法上,利用网络进行精心设计,也能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在设计上,采用校园网提交作业方式,让学生完成平时作业,记为平时成绩。在教室内,通过考试系统随机抽题,让学生现场答题,保证学生考试的公平性,因为这样做,尽管相邻两位同学坐得很近,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答题,但是由于是随机抽题,考试内容是不一样的,避免相互抄袭的情况发生,让学生考出真实的成绩。

五、结语

笔者分析了强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果的各种课堂设计,在实际应用中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其实,计算机网络这种教学手段在计算机教学中还有更多更广泛的应用。笔者只是基于个人实践,给出了一些经验和案例,以供大家讨论,从而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张立国.从“教学结构”到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对教育技术理论建构的哲学思想[J].电化教育研究,2006(6).

[2]胡钦太.关于虚拟学习社区的几个问题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5(6):26-29.

地方课程教学计划范文6

当前,以普通高校为对象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轰轰烈烈,而高职高专由于其学习任务、学习目标以及学习环境的不同,在英语课程改革方面必然有其不同于普通高校的特质。因此,作为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和管理改革的重要方面,高职高专课程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已形成以体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充分体现个性化教学的特色。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处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属于一所地方性高校。地方高职院校培养的实用英语人才既要能用英语进行交际,又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职业技能。如何适应市场的需要,进行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调整,以适应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实用英语人才的办学需要,适应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实用为主”的教学思想,培养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性人才。在2006年12月起,外语系应用英语专业成为桂林师专首批重点建设专业。在相关领导及同行的努力下,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本专业改革和建设已见成效,专业特色也初步形成。

1 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课程教学改革,首先要弄清问题及目标,存在的问题是改革的出发点,而目标是改革的归宿点。

1.1 纯粹的英语人才压力大

现在,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工具,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运用自如。教育部在《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实际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1998)中指出:“当前我们应该清醒地面对一个事实:由于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已呈多元化趋势,过去那种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市场对单纯语言文字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正逐步减少。我国每年仅需少量外语与文学、外语与语言学相复合的专业人才从事外国文学和语言学的教学研究工作,而大量需要的则是外语与其它学科,如外交、经贸、法律、新闻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是社会主义市场对外语专业提出的要求,也是新时代的需求。”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一所地方性高校。首先,桂林是一个国际旅游名城,每年出入境游客达100多万人左右。在桂林的外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也有近百家,以2006年1至7月为例,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4家,利用外资6300多万美元。外商投资者主要来自英国、荷兰、丹麦、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因此本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学校能够输送具有坚实英语语言基础及具备旅游、经贸、文秘、外事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在桂的这些企业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面积实训岗位,并吸纳部分毕业生就业,学校也可根据企业人才需求订单,调整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源源不断地为企业输送后续人才。其次,广西南宁市是东盟博览会永久性会址,每年东盟博览会给广西带来很大的商机。

1.2 无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不受欢迎

据有关人才交流中心的统计,90%的招聘单位都需要熟练工作者,至少也需要有从事三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尤其是外企。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毕业生之前,普遍缺乏工作经验。因此,缺少工作经验也成为应用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的一大压力。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各方面形势对〈应用英语〉专业人才提出了几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方面。学生要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语言技能,并在此基础上的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第二,在资格证书方面。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涉外文秘资格考试、旅游饭店职业英语等级考试、全国四、六级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书和技术等级证书。

通过调研,我们看到,应用英语专业方面的人才应该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既懂外语,特别是双外语又具有一定的商务、旅游、教育等相关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国内同行已就高校外语专业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研究(秦秀白,吴古华:1999;刘润清,戴曼纯:2003),其结果显而易见:高校英语专业要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是“近20年来,我国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中持续最长影响最大的课题。”(胡文仲,孙有中:2000)

2 课程改革的内容与措施

2.1 建立科学合理的应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优化整合可以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应用英语专业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从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出发,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在课程结构整体优化的前提下,进行课程体系的调整、合并、重组,加强课程与课程之间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更新课程的教学内容。

着眼于培养现代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的目标,结合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通过对应用英语专业学生需掌握的整体知识和能力构成的调查分析,确定了“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为核心,以培养英语交际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线,对课程进行合理整合,优化整体结构”的课程体系设计与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构建了以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选修课、及综合技能训练必修课四大模块的课程体系,保证学生英语语言能力、语言应用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按照“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学以致用、讲求实效”的原则,合理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并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理论教学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做到“必需、够用”;实践教学以专业核心能力为基点,集中时间训练,并针对不同需求,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

2.2 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核心,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社会对应用英语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应用英语专业调整实训课程,明确实践性课程的实训项目,力图使每一门实训课程都针对某种重要技能进行操练,实训课程成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巩固和延伸。同时,对实训课程进行目标定位,规范实训要求,实施实训课程改革。使本专业的实训课程实现从以前笼统、模糊到目前清晰、具体的转变,强化实训课程的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估,初步形成一套切实可行又有实效的实训方法,解决应用英语实训难的问题。 实训课程与考证结合,让学生在完成学业取得学历的基础上,可根据自身的爱好和特长灵活选择“技能证”,针对几个相关的核心技能,安排相关的技能证书培训,结合教学和就业需求,设定了多个与应用英语相关的证书,供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合理选择。

2.3 完善教学计划,整合优化科目课程

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充分吸收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准确分析专业所对应的就业岗位或岗位群及其与之相关联的职业能力结构,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教学计划的调整坚持课程的优化整合,体现应用性、专业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其能够贴近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使同类课程紧密配合,避免分割过细、脱节或不必要的重复。依据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对部分课程从内容和体系上进行整合,删除比较虚泛的课程,代之以具体、实用的课程,构建知识技能贯通、紧密配合的有机整体。在课程时间序列安排上,围绕能力模块展开教学,实行逻辑性与灵活性的综合,初步形成全新的促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实现课程内容结构与职业能力结构、综合素质结构的衔接对应。并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其他课程的发展与建设。

2.4 以教学基本文件建设为基础,规范课程教学

应用英语专业严格按照新的课程体系,编制完整的教学大纲、实训大纲和实训指导书,基本满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需要。为强化技能训练,保证实训课程的实训效果,建立系列的技能测试题库,并针对各实训项目所规定的重要技能进行测试,有力地推动了实训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5 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海默斯(DellHumes)认为:外语学习者仅仅获得“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是不够的,他们还必须获得交际能力(Comm unicative Competence)。目前人们普遍认为交际能力有四个主要部分: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的应变能力。通俗一点讲就是通过英语教学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程度上运用准确、流利、得体的英语传达信息、沟通思想。(左焕琪:2002)因此,我们要改革语言类课程教学方法,重视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开展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实践类课程的、实用性和实效性,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实现“会说、会写、能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用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工具从事商务、旅游、饭店等涉外活动等的人才。例如,在语言基础课中强化听说技能的训练,以迅速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为突破口,带动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

2.6 注重产学研结合

2.6.1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根据市场定位及产业特点,设置、调整专业和教学内容,成立应用英语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形成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轴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行业企业积极参与专业建设的机制。专业教学指导委员将会参与教学计划的讨论和制定,对于应用英语专业发展和改革的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技能训练、校外实习、教学计划等问题献计献策,使应用英语专业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与相关产业相结合,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应用英语专业将采用各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广泛接触企业,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充分挖掘各种社会资源力量,了解行业发展、企业人才需求、了解学生在就业和发展中的瓶颈、反过来改善应用英语专业以企业参与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6.2 建立实践实训基地

主动与市内行业企业联系,争取企业的支持,搞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是实训课程的重要平台,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校内实践教学的延伸,我们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加快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产学合作增加了社会和企业对学校和学生的了解,增强了社会对学院理念的认识以及办学质量的信任,为招生和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好的社会条件。至今为止,应用英语专业已建立校外正式实训基地5个及合作企业若干个。

2.6.3 聘请校外专家

做好校企人员互兼互聘方面的合作,我专业邀请企业专家担任本专业客座教授或承担部分课程教学。他们以丰富的社会阅历及工作经历给学生直接接触到生产的第一线,为专业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指导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以及与企业人员互兼互聘是校内实践教学的延伸,我们将继续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加快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产学合作增加了社会和企业对学校和学生的了解,增强了社会对学校及我系办学理念的认识以及办学质量的信任,将会为招生和学生就业提供更好的社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