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典诵读教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典诵读教学论文范文1
一、 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一个民族的历史,以及这一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既属于知识和学问的范畴,更属于道德和价值的范畴,它凝结着一个民族世世代代的情感与理想,是标识民族身份、维系民族认同感的最终依据。要发挥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语文教师必须首先悉心学习古典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学史的经典文化著作《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应成为每个语文教师枕头、案边常备必读之书。只有当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的时候,学生才能受到真正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点点滴滴的积累,潜移默化的渗透使学生精神得到贯注,思想随之净化,行为获得矫正,文化得以熏陶,人文素养才能提高。
二、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
从识字课、阅读课、综合性学习课等几方面,采用适合的方法,弘扬传统文化。
1.在低年级识字过程中,弘扬传统文化最合时宜。根据科学家研究,人的记忆力在1-13岁最强,在1-13岁是开发儿童记忆力的最好时期。而新课标对识字教学的要求是多认少写。只有在提前认读,扩大识字量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谈阅读理解与写作。传统文化中的启蒙教育的经典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是提前认读的最好教材。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把传统经典制作成视频动画,让学生反复诵读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我对一年级新生实施《三字经》的经典多媒体诵读,每周读两次,每次10分钟。一个月后,多数学生能背诵《三 字经》的前四课,学生在背诵表现得特别认真,特别有兴趣。最重要的是在诵读过程中,据研究可以开发学生的右脑。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许多字从外形上看可以知道它的大概意思。比如“日”形状像太阳,“月”形状像月牙。日和月都有光,两个合在一起更亮,这就是“明”。汉字的这个特点使它很容易受到人们主观意识的影响,因此,从汉字可以了解到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观念。
2.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一方面许多课文体现了中华的优秀文化,例如古代诗词、寓言、传说、神话、古典名著;另一方面有许多课文负载了中华的传统文化。如世界遗产。因此,它本来就内含文化的精华来到课堂。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力求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应有的甜味与魅力,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课文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韵,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中国文化浓浓的鲜活的血液。如何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美、求智慧。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从课文注释、引语入手,挖掘有关民族文化信息。
②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部)著作的文化内涵。
③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
④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文化背景、哲理境界。
⑤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入手,挖掘文化意趣。
3.利用传统节日进行教化。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但如今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这些洋节却在中国大行其道,它们其实是西方文化乘着商业载体的扩散。我们可以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佳节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比如九月开学不久就是中秋节。每届学生我都会让他们课外收集有关月的古诗文,专门开一节专题课进行赏月品诗,接受一次优美诗文的熏陶;并让每位学生寄一张贺卡给父母,让他们懂得感恩,理解象征合家团聚与和美时刻的中秋节的内涵。
三、在各种各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继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
1.搜集文化名人故事,定期进行讲故事交流比赛。
2.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并定期进行诵读比赛。
3.开展“寻访家乡传统文化”语文实践活动,继承和弘扬本土文化。
四、重视课外文化阅读,强调大语文教育
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喧哗浮躁的时代,他们面临着太多的诱惑。但是,不管生活怎样地热闹,一个纯净的心灵世界,一种对书香气息的天然热爱,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都是一个生命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不管社会怎样变迁,不管科技怎样进步,不管教育怎样改革,我们都必须让学生们在人生记忆力最佳的时期,诵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让文化经典占据他们的心灵,让他们的阅读从一起步,就直抵经典。要注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提高阅读能力。
五、利用阅读积淀语言文化
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诗文之后,在运用时会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写到时间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写到学习会深有感触地想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写到春雨会情不自禁地想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到白雪会触景生情地想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对民族经典,特别是传统文化作品的重视,已经成为语文教育专家们的共识,每个学子应该从小受到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语文的外延就是进入更广阔的文化空间,汲取更丰富的营养,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做好文化传承的桥梁,为发扬中国的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经典诵读教学论文范文2
学校要发展教师得先要发展,要提高教学效益,就要先提升教师专业化。所以,在本学期,我校教研工作的发展水平以学校工作要求为方向,紧紧围绕“教研兴师、教研兴校、教研促教”的主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课题研究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师培训为突破口,进一步提高了教研工作实效,提升了学校的教研工作水平和教师的教研能力,使我校初步构建了符合学校实际的教研机制,保证了学校教学教研工作平稳、有序顺畅开展,为了使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明显得到提高,现将本学期的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强化管理,提高教研管理实效。
本学期开学伊始学校积极搞好教研组织的健全,学校设立语、数、外等12个教研组,每个教研组再分年级组建3个备课组,确保了教研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同时也让愿吃苦、肯干事、有能力、有进取心、有组织、领导能力的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不断地充实到学校管理岗位上来锻炼。
二、重视研讨,改革方式,全面推进课程改革。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它时刻提醒我们管理的目标就是发展,而发展就要有根基,根基来自于扎扎实实、点点滴滴的积淀。而课堂教学是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师生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治标要先治本,提高教学质量要从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出发。本学期在校领导的支持下我校开展“五步教学法”,教研室以“精彩四十五,展示在课堂”为行动,大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1.“五步教学法”显特色
利用开学初一个月的时间,随时跟踪教师课堂,教研室组织交流课大60多节次,完善了教师“五步教学法”的实施,并根据课堂出现的问题及时召开课堂实效分析会、讨论解决,保证了“五步教学法”课堂的顺利进行。
2.公开教学展风采
本学期各教研组的公开课教学紧紧围绕“精彩四十五,展示在课堂”这一主题积极展开,通过各教研组每周安排交流课推选优秀教师,全校开展公开课,例如政治教研组的***老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运用新的课改理念来设计教案,并能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做到了理念新、方法活、效果好,课堂上,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既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又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在整个活动中,全体教师全程参于了自己教研组的听课、评课活动,他们听得认真、投入;评得准确、恰当。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研讨氛围正在悄然形成,教师的上课、说课、评课能力也在逐步提高。本学期组织了****老师参加了全县语文优质课竞赛,并分别获得二、三等奖。
3. 校际交流
为不断提高我校的课堂教学水平,本学期教研室在欧校长的率领下,组织全校教师到刘化中学听课观摩学习。在这次校际联研活动中,我校教师认真学习了兄弟学校同仁们优秀的教学技能并应用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取得了良好地效果。
4.教师论文获奖接二连三.
本学期教研室组织教师积极总结教学经验、踊跃撰写教学论文、课件并向县、州教育部门上报多篇,获得较好的名次,其中***老师撰写的《论***民俗变异中方言变化所起的作用》,在***所发起的***年学前教育及中小学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5.加强教研工作,提高业务水平
(1)、定期召开教研会,要求教研组长认真作好记录,同时要求各位教师根据教研会议拟定的主题,自行完成教研内容单页记录。教师是教育行为中的核心问题,也是基本的问题,所以每位教师都积极参加教研,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集体备课。每周周二要求教师集体备课,做到教案统一,重难点统一,步骤统一。做好对上一周授课的反思,力争每一节课效果明显,学生学习效率高,并通过随机听课,对全体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检查,及时了解教学进度和教师课堂情况以及学生学习情况,同任课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和科学指导,想方设法提高教学成绩。
三、加强研修,提升理念,优化教师队伍素质。
为迅速提高学校教研整体水平,力争使学校教研质量上个新台阶。本学期教研处以“着眼教师成长,促进全员发展”为目标,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努力为优化教师队伍素质搭建平台,提供条件,创造机会。
1.以自主学习的形式提升教师理论素养。
“要做教书人先做读书人”,教研室积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甘肃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和国培学习,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的资源优势、互动优势,进行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和专题研讨,使远程学习、网络教研逐渐成为教师提高专业水平的桥梁。
2.以外出学习拓宽教师教学视野。
教研室配合学校继续努力创设机会,让更多的教师走出去,开扩眼界。派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外出培训,老师都积极认真地完成了规定的培训任务,不迟到,不旷课,认真听讲,记笔记、考核成绩优秀。受到培训教师和教研室的表扬和好评。其中有*********等老师参加了学习培训后把更多的先进理念、教学方法、研究成果带回来,加以融合、内化、吸收。从而使教师的教研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跟上了新课程标准的步伐。
四、开展听课评课、比赛活动
(一)本学期,教研室采取听评课方式,第一轮听评交流课,第二轮听推门课。教研室配合校级领导带领中层领导及一线教师,认真听课、检查教学内容、导学案准备、授课效果、有无候课等、及时评课,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听评课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最经常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原方法和手段。听评课是教师互相学习、切磋教艺、研究教学的重要措施,也是教育业务部门特别是学校领导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的方法之一。为了查清教师教学质量一直很差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去听课,在评课时,对课做出综合分析。分析过程中,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问题。要对教师钻研教材、处理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教学程序的设计诸方面做一透视,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具体改进的意见。这是一个"诊──断──治"的过程。
(二)为了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岗位练兵的积极性、提高个人教学基本功,为优质高效课堂夯实坚定的基础,学校于11月在会议室更是经过层层选拔推选出9名教师举行了教师粉笔字书写比赛。要求全体教师在规定的时间里,书写自己抽到的一首古诗。真是"一分耕耘,一份收获"。 比赛中,老师们写得端正大方,舒展有力,形体美观。在随后的课堂基本功大赛中教师们展示出了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地教师素养,更难得的是,每位老师的态度都极其认真,令人惊喜。
通过比赛,促进了各学科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从一定层面上切切实实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对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苦练教学基本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规范板书设计等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到的一定的实效。
在12月15日在阶梯教师举办了“未来之星”历史组知识竞赛,通过10个代表队紧张激烈的角逐,最终有九年级8班取的冠军,同时观众同学们也踊跃参与,现场气氛非常热烈,通过比赛既加强了知识的巩固、又培养了同学们之间的团队合作,本次活动受到了校领导及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五、丰富活动,培养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的素养养成得益于课内,形成于课外,本学期我们继续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素养在丰富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让我们的孩子喜爱阅读,让我们的孩子有书可读,这将是我们能给予孩子最好的,也是最圣洁高尚的恩惠!”让学生在“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读书活动中,学会读书、学会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本学期,在语文教研组的的精心组织下,每天10分钟的 “诵读国学经典美文,传承华夏文明古风”为主题的诵读国学经典展示活动,各个年级别具一格的精彩诵读,从不同侧面全方位展示了我校学生的素养。这种诵读既弘扬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又使全体师生在诵读中享受了中华经典诗文的优美,同时还起到了修养身心、净化心灵以及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培养集体荣誉感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六、加强教研管理,力争管理规范
学校领导经常通过一听(现场听课)、二查(查教学教研常规落实情况)、三谈(与授课老师和听课老师座谈交流)、四问(随机抽取学生问卷调查)的方式,就学校教学教研管理工作认真进行全面认真的检查,并与师生亲切互动。在检查中,充分肯定了教学教研工作好的做法,对授课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仔细点评。这种活动,对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让教师们受益非浅。使我校教研工作资料齐全,管理有序,教学教研成绩有了长足发展。
七、寻找差距,改进措施,让教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教研之路本来就是一条铺满荆棘的艰难之路,特别是在新课改浪潮的冲击之下,我们的教研理念有待更新,教研水平殛待提高。今后应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强化与完善。
1、教研成果质量有待提高。在教师取得的各级教研成果中,在国家、省、级权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有待突破。
2、要进一步规范教研行为,制定更完善的教研制度,促使教研活动正常有序进行。激发全体教师的参研意识,力争把教研当作一种自觉行为。
经典诵读教学论文范文3
一、传承经典,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一)师道传承,学习国学文化
生之有礼,取决于师。故此,传承经典,须由师开始。为提高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我们在2015年10――12月,先后三次邀请“甲骨文”博士、国学专家田伏礼老师到校,对教师举行“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讲座。讲座中,通过田老师的讲解,使老师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优秀而博大的华夏文化,了解到我们华夏先祖“礼之兴邦,邦国之强盛”及先祖“待人之仁德、做事之诚信”,从而感悟到作为今天之师,亦需有“仁德之心,诚信之行和待人之礼”。
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学习国学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以校长为主持人,申报了“国学经典”研究的广州市课题,并开展了该课题的相关研究。
(二)生承国韵,诵弟子规
1. 开展国学知识讲座
为让孩子们了解我国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邀请国学专家郭川一老师到校,对一年级的学生及家长进行国学知识讲座,让家长和学生了解国学的优秀文化,懂得“礼仪敬人、孝顺父母、诚信做人”的道理。
2. 开展经典诵读《弟子规》活动
《弟子规》成为学生待人与行事的准则。为此,我们组织全校学生开展诵读《弟子规》活动。每周安排一个早读时间,组织学生读诵《弟子规》。
3. 组建国学班
通过家长、孩子自愿报名的方式,组建了国学班,邀请国学义工老师上课。经过一个月的国学、礼仪学习,国学班的孩子在学习习惯、承担家务等方面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礼仪教化,培育贤子
(一)新生入学,首行开笔礼
从2013年开始,我们对每届的一年级新生,举行开笔礼,对其启蒙开智。在每年的8月29日,我们组织一年级新生到余荫山房,举行简单而隆重的开笔礼。通过“学生开笔、点朱砂、敬师茶”等活动,让一年级的学生在心灵上播下“尊师、重道、守礼”的种子。
(二)尊师鞠躬问好礼,教化学子存敬心
为表学子对师长之恭敬,我们教育学生,遇到师长,需行鞠躬礼,并通过行鞠躬礼,让学生放下自以为是的心。当前,许多孩子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娇宠惯养,娇气、傲气,更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这种以自我为中习的思想,往往е潞⒆幼运阶岳,自以为是。为了打破孩子这种“自以为是”,我们要求每个孩子,见了师长,均行鞠躬礼,让学生低下头、弯下腰来行礼。学生的腰弯下了,头低下了,傲气就消了,恭敬之心就来了。恭敬心来了,心中就有他人了。这是我们教化兰惠学子之基石。
(三)启导同窗相敬让,携手互助共勉勤
专门设立班会德育课,课中启导学生,相互礼让,互相帮助,并引导学生成立互助成长小组。互相帮助,互相勉励,共同进步。德育课中,启导学生学会孝顺,懂得孝敬父母;学会感恩,感恩祖国和平,感恩天地的阳光照明、雨露滋润和师长的辛勤教导;学会爱人,关爱和帮助同窗,使学生在心灵上得到启蒙。
三、习学识艺,练就能才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除了引导学生懂仁德、晓礼仪、立远志,更要指导学生学习,让他们习学知识,练就才能,为未来打下基础。
(一)贤雅课堂诠释道,后教策略促研行
在番禺区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中,我校响应教改之精神,以顶层设计、行政推动、全足参与的方式,创设了“自主・趣学”贤雅课堂中,我们将课堂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通过小组合学、教师点导等方式,让学生去学习、探索知识,让学生有趣地学习,从而提升了课堂教育效果。学年检测,学校16个级科均达到区I档,曾秀喜、郑洁纯、李红菲等多位老师“研学后教”课堂教学论文在市级教育刊物发表。
(二)四大活动广铺开,兰子习学练技能
关注兰子技能的提升,将“读书活动、科技活动、辩论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开展。在每个学期初,我们四大活动的负责老师均制定好工作计划,并定期开展活动,期中或期末开展比赛、展示和小结,使学生们有参与、有训练、有展示、有提高。如科技活动,我们一方面设立“科技周”(科技周内组织全体学生动手制作小发明或小制作,然后学校组织评奖,再将优秀作品校内展示),另一方面组成科技小组,常规开展科技训练。本学年,我校科技小组同学参加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比赛,获得一等奖8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22项。四大活动的铺开,使学子的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
(三)丰富社团共修学,体艺德馨养雅品
组建丰富多样社团活动,让他们参与学习和训练。开设了民族乐器、粤剧、拉丁舞、足球、书法、美术、南家拳社团,其中粤剧和南家拳社团,不但社团的成员参加了训练,而且学校的全体师生都参加了训练。如在武术南家拳(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训练中,师生们凝神聚气、推拳出击,力度刚猛而门户闭紧,攻守兼备而克敌制胜,既练武强身又习修武德。学习南家拳,既修养了师生谦让敬人之武德,又提振了学校师生的精气神。在艺术方面,我们民族乐器、拉丁舞、书法、美术社团,均注重队员的基本功训练,使他们的艺术素养日臻渐进。
丰富的社团活动,拓展了兰子技能,形成了雅品。
(四)搭建平台圆兰梦,成就学子甘为梯
学生的成功,需要教师的付出。只有教师辛勤的付出,才换取学生的收获。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甘为梯的精神,离不开教师助人成功的善德。我校教师团结协助,共筑学校培兰梯。在筑梯的过程中,我们搭建一个又一个的平台,让学子迈上成功,圆就梦想。
四、生命教育,贤雅前行,兰花绽放
生命教育,是为孩子其提升生命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架起生命的护航栏。
1. 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引导学生以阔达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
经典诵读教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学校文化 生命自觉 魅力校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A-0053-03
南宁市奥园小学没有悠久的历史,也没有华美的外饰,更没有辉煌的成绩。学校启用于2013年9月,三年来,在南宁市经开区管委会、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经过全体师生的努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已步入良性轨道,以纯正的校风、优美的环境、先进的管理、扎实的教学影响和培育莘莘学子。
学校围绕“让儿童的世界充满魅力”的教育理想,践行“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的办学理念,把学校办成品位高雅的书香校园、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家园、学生学习求知的智慧乐园与强身健体的运动奥园。为使学校持续发展,我们始终追寻教育梦想,探寻教育真谛,由此走出了一条“育生命自觉,创魅力校园”的学校文化建设之路。
一、打造锐意创新的魅力团队
(一)首抓师德师风建设
我校结合南宁市教育局工作精神,开展师德师风系列教育活动,倡导“敬业乐教、博学善导”的教风,开展“魅力育人先进团队”评比活动,用以扬正气,立新风,求合作,谋发展,营造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合作竞争的校园文化,人人自觉形成“奥小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共识。
(二)强化学校管理团队的服务意识
全体行政人员团结一心,通力合作,时刻牢记“学校管理,师生为本”的服务宗旨,思师生之所虑,急师生之所需,以真诚的心态对待人,以公正的态度看待人,以宽厚的胸怀理解人,用人格的魅力感染人,用渊博的学识引导人,用充沛的精力带动人,用踏实的作风影响人,努力把我校中层管理队伍建设成一个讲奉献、淡名利、重大局的充满朝气的魅力管理团队。
(三)重抓教师专业发展
我校教师队伍年轻化,其中33%的教师刚大学毕业不久,31%的教师为高中、初中教师甚至教师以外行业人士公考进校,大部分教师缺乏小学教育教学经验。面对这样的情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校从最基本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与辅导等常规教学管理工作开始,采用“先行课”的集备方式备课,组织多种形式的示范课,开展“一对一”的帮扶活动。将说课、评课、朗诵等教师基本功训练常态化,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比赛、读书活动、沙龙研讨等行之有效的活动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经验共享、教学方法共享等,建立一支有终身学习理念、善于行动研究、学会教学反思、做到同伴互助、有着专业引领、能做课题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教师队伍。
同时,我们通过专业培训、外出学习、网络平台交流、自我研修等多种形式,定期聘请各学科专家进校进行专业教学理论、教学技能等主题培训活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外出观摩,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使得我们的教师队伍更有活力、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学生发展更有潜力。
二、丰富文化内涵,彰显魅力德育
德育是智育的前提,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体现在学业上,更体现在生活中。学校依据实际情况与学生成长的需要,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与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开展系列体验式德育活动。
(一)让每个主题德育活动都充满灵动感
学校充分利用节假日、少先队活动等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如“我的活动我参与”“我的旗台我做主”“我的农场我播种”等活动,以晨会、课程、传统节日、主题班队课、劳动体验等形式,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起学生对自我的生命自觉,点燃教师教育火花,创新德育模式,让育人更“生态”。
(二)让每个专题教学活动都乐开怀
学校定期开展学科活动月,在语文活动月开展每日诵读一首经典诗词、听写词语比赛、背书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领略到祖国文化的魅力;在英语活动月开展英语歌谣比赛、制作圣诞贺卡比赛、圣诞Party等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活动中感受英语的魅力,了解西方文化;在数学活动月开展数学智慧乐园、计算、实际解决问题等活动,通过说、唱、玩、跳、演、画、书等方式,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提高学习质量。
(三)让每项礼仪教育都有效
学校从“走好路、写好字、唱好歌、扫好地、排好队、做好操”等小事做起,以“开笔礼”“小脚丫”“轻声慢行”、师生约定、有序路队、“向阳花开”擂台等体验活动为突破口,教育和引导学生做一名“德馨学实、阳光智慧”的魅力少年。
(四)让每个家庭资源共享
学校加大家长W校建设力度,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学校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引导家长正确而又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从而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有效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有效整合学校、家庭与社会的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五)让每位班主任做到润物细无声
良好的班风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我校班主任队伍非常年轻,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班主任班级管理培训上,常态化地开展与专家面对面的班主任理论学习、校内交流、组内研讨、班内实践、走出去拓宽视野等活动,切实抓好青年班主任班级常规管理工作,要求每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都能做到润物细无声。
(六)让每个演练都入心
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孝敬教育等活动常规化、日常化,时时讲安全,处处有平安,周周有教育,月月有演练。如开展“消防安全”“防恐防暴”“防拐防骗”“应急疏散”等安全演练,做到专项活动精练有效,专项技能掌握牢固,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学生、家长的安全、健康意识,共同提高师生应急避险等能力。
三、教研相长,提高教学质量
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技能和素质,破解我校面临的师资队伍结构困境,我校主要从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扎实开展课题研究等方面着手,教研相长,提高教学质量。
(一)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制定“人本化”教学管理制度,制定“人本化”的学校业务素质规范标准,建立健全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为教师创造一个超越昨天的工作环境。教师要成长,离不开目标的引领。学校做好引领示范工作,教师个人做好成长规划,明确奋斗目标及努力方向,引导每一位教师不断前行和自我完善。
2.构建“魅力”课堂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求教师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技能,关键点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因此,我校把教师的课堂教学作为主阵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创建“三课制”:新进教师亮相课、青年教师展能课、资深教师示范课。将“三课制”常态化、制度化,结合学科特点,进行魅力课堂范式的研究,通过示范引领课、课堂大比武、先行课等教学活动,构建学生喜欢的高质量魅力课堂。
3.扎实开展教研组研讨活动
一是创新“先行课”的集备方式,精心备好、上好每一节课,扎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二是研新课程标准,聘请专家进行新课程标准专题讲座,开展教研组集体研读新课程标准活动,然后自我内化,达到“人人会背新课标,人人会用新课标”的目标,按新课程标准要求指导教学。三是要学会学习,做有心人,努力提高教研活动效率。要求教师注意搜集个人在教学中常遇到的典型问题,在学科教研会上组织教师开展研究、探讨活动。通过教研会议这一平台,教师将本人平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明显成效的做法分享,以集体的智慧提高教科研活动的整体水平。
(二)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提高学校办学品位
1.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着眼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惑,问题即课题,做到研究一个课题,解决一个问题,为全面提高教师课题研究能力和教学质量打下扎实的基础,以研促教。
2.扎实开展已有的课题研究活动。学校认真组织开展已有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把课题研究融入教育教学工作,在实践活动中开展研究活动。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各教研组长通力协助,为教师的课题研究搭建平台。
3.认真组织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学随笔。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教学随笔评比、教育教学经验分享等活动,激发教师写作兴趣,鼓励教师积累素材。
(三)推进魅力课程建设,打造特色品牌
1.魅力体艺
推进魅力体艺特色课程,实施体艺“2+1”项目。为此,我校在认真扎实上好每一节体艺课的基础上,开展好“小主播”、舞蹈、合唱、古筝兴趣小组活动,增设“兰亭序”书法班,开展“大课间”活动,扩大学生选择课程自利,朝着“让每一名学生都有两项体育技能、一项艺术特长”的目标努力。开展多姿多彩的体艺活动,创设魅力张扬的平台。每学期创办一次主题体艺实践活动,展示体艺成果,实现“人人享有艺术,人人拥有健康”的体艺培养目标。
2.魅力书法
书法教学课程化。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坚持做到“每天一写”“每月一赛”相结合,引导孩子“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在写字训练中领悟做人真谛。所有老师齐抓共管,所有学科的书面作业都要督促学生写好规范汉字,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落到实处。
3.魅力晨诵
编制校本晨诵内容,制作课件,每天早晨让学生诵读经典美文,以此开启学生新一天的学习生活,以经典文化熏陶学生。
所有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利用教师、社区与家长资源,打造能胜任特色课程教学的教师团队。通过多元的课程与评价,让学生拥有自己的精彩。
四、氛围营造,文化浸润
学校文化是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所具有和共享的信念、价值观,这种信念、价值观是学校发展壮大的原动力。对学生影响最大、最长远的不是某一门学科、某一种知识,而是学校的文化,一种逐渐形成的思想品质、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对教师影响最大、最长远的不是某一项制度、某一种外在约束力,而是学校的文化,一种逐渐形成的价值理念、心智模式与行为方式。所以,我校以校园环境为载体,营造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氛围,滋养学生的心灵。
(一)营造具有“生命自觉”的校园环境氛围
要想凸显“育生命自觉,创魅力校园”的学校核心价值文化主题,让环境来说话、用环境滋养心灵是重要的一步。我校校园文化从班级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两方面进行打造。
1.班级文化建设
创建文明和谐的班级乐园,是我们的目标。每年十月是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主题月,每次班级文化建设都会精彩纷呈,在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建设下,带来一份份惊喜。人文班级、生态班级、文明班级和“会说话的班级”,正投射出“奥小人”的气韵与魅力。
2.校园文化建设
让学校每个角落充满魅力,以环境文化熏陶人,夯实育人物质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引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以“六个一”(即建设一面墙、一个花圃、一堵围墙、一个通道、一个井盖与一个农庄)为载体,把学校建设为品位高雅的花园。
(二)文化浸润生命,打造魅力人生
校园文化应为学生展现生动活泼、健康和谐的自由灵动天地,而且让他们的能力和人格在这个天地中得以提升。让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挖掘学生潜能、特长,不仅可以为学生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搭建平台,更能让学生深切地感受校园文化的内涵,提升自己的境界,以文化浸润生命,打造魅力人生。学校通过艺术节、英语节、体育节、读书节、语数英活动月、少先队活动、安全活动月等,营造高雅、文明、安全、和谐的校园文化。
(三)营造魅力“悦”读的书香校园
我校全方位做好“悦”读的服务工作,让书香在校园中飘荡,让生命在阅读中精彩,让学生发自内心喜欢阅读。
首先,建设开放性的图书馆、校园“魅力书吧”,全天候开放,学生可以随时到阅览室阅读。其次,每个教室都设有书橱,形成开放的班级图书角,学生课余随时阅读,班与班之间经常交换图书,营造一个随处有书阅读的氛围。再次,每年开展一次读书节,读书节上开展图书交换、阅读卡评比、读写比赛、手抄报比赛等活动。第四,开展“好书推荐”活动,引导学生在六年时间内阅读100本书,让经典美文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生命境界。最后,学校指导学生学会读书,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教学内容主要是阅读指导课、自由阅读课、读书汇报课等。此外,开展“每天三读”活动,每天早读课教师引领学生诵读经典美文,每天下午14:30为全体学生读读写写时间,每晚开展一次15分钟的亲子阅读。
没有奢华的装潢、生硬的警句、固化的装扮,只有理念的润泽、课程的灵动、真实的表达、生命的记忆,师生在此可以挥洒,可以对话,可以融入,可以亲近,学校成为师生共同生活的精神家园。
经典诵读教学论文范文5
我们的生活已经步入小康,但我们比以前更快乐,更有智慧了吗?很多调查得出的答案都令人沮丧。原因之一就在于随着现代化的推进,我们一度与饱含中华民族智慧的中国传统文化渐行渐远。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宣言》中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 500多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另有报道说,我国政界、军界和工商界对《孙子兵法》的重视还赶不上日本。直到最近,我们才算真正开始重视国学。
要想搞好国学教育,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国学素养?在几度经历“国学热”之后,他们实际的国学素养又处于一个什么水平?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全国中学语文优秀教师王瑞刚进行了采访。
《中国教师》:王老师您好,我特别想听听您对我国国学教育的总体评价。
王瑞刚: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国学涵盖了我国几千年来以儒学为主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影响深远,博大精深;作为一种价值体系,国学对国民精神的引导、安顿作用是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绵延千年而不绝的关键。但是,我们却曾几度以自杀式的行为斩断与它的联系。例如,我国历来号称“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但在当今这个经济与技术至上的时代,教育却过多地注重魔鬼式的应试训练、技术训练,轻视人文素养的培养,导致部分国人信仰大厦倾颓、精神家园迷失、价值观沦丧,危机重重。
好在近年来教育部一直积极倡导国学教育,社会各界也在积极响应、踊跃实践、勤奋探索。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孟宪实曾指出,中国未来十年一定会是传统文化大发展的时代。而且中国的各个阶层也都已经意识到没有国学的中国文化不是完整的中国文化。
国学的传承与发展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而传授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之道又是语文教师的根本任务所在。然而我国大陆的语文教师的国学素养还比较弱,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国学方面的内容还很欠缺。相比之下,我国台湾省的高中课本中至少60%的文言文比例令我们汗颜;台湾高中生要用文言文写作,而咱们大陆高中生即使是阅读浅显的文言文也困难重重,以至台湾学者感慨我们大陆学者的国学功底浅薄。因此,尽管国学教育难以一蹴而就,但我们中学语文教师作为与国学教育关系最为密切的教育工作者,仍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弘扬国学的历史重任,大力提升国学素养,将其融入语文教学,语文教师应成为普及国学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执行者,以改善国学教育的尴尬现状。
《中国教师》:社会上对国学的定义五花八门,有的人认为国学就是儒家思想,就是四书五经,我们究竟应该怎么理解国学?
王瑞刚:1840年我国在经历失败后,进入西学东渐、文化转型时期,张之洞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后来,“中学”一词演化为“国学”,曹聚仁认为是由留日学人将日语的“支那学”“汉学”转译而来,即“中国学术”之意。近现代学者大都用“国学”指称中国固有之学术文化,如章太炎编著《国学概论》《国学略说》,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创办《国学季刊》,影响都很大,“国学”逐渐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继晚清时期民族主义色彩浓郁、科学主义特征明显的两次较大规模的国学浪潮之后,20世纪90年代又开始了第三次国学浪潮,这次的国学浪潮则凸显出鲜明的人文化、大众化与市场化倾向。概括而言,“‘国学’一词就是在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主要是指参照西方学术对以儒学为主体,包括儒、佛、道及各家各派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
中华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积淀而成,她犹如一片深沉丰厚的大海,历朝历代的思想之流不断汇聚其中,既凝聚了历代中国人的智慧精华,但也不免掺杂着糟粕渣滓,形成了泥沙俱下的国学之海。因此,面对“国学”这个任何人即使穷尽一生也难以说得尽、道得清、钻得透的话题,我们中学语文教师既要努力提升自身国学素养,积极践行国学教育,更要不断增强去粗取精的思辨力。
《中国教师》:那么国学在语文学科中、在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中该是一个什么地位?
王瑞刚:语文和国学关系最为密切,首先,学国学有助于实现新课程的教育培养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学生如果不能对自己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所理解,有所体悟,就像一个人不知道自己家里有哪些卓尔不群的家人,有哪些价值连城的物品。如果不知道如何去发扬光大这些闪光的精神以造福生活,何以引导他们深深地热爱这个“家”呢?汲取国学的精神文化营养,以文为鉴,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修养与精神情操;而以史为鉴,则可以明确国人的历史使命与方向;以哲为鉴,可以锻造国民面对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
其次,学国学也有益于塑造语文教师的优秀精神品质。浸濡国人两千余年的儒学既注重个人修养,也强调有益社会,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品行,赞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君子精神,主张“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为师之道。在接触蕴含着丰富思想与情感的国学经典方面,语文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时常含英咀华,滋养其中,必然有助于成为奉行“仁义礼智信”的谦谦君子、“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儒雅之士、畅享“悠然见南山”之趣的生活达人,有助于成为秉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精神的忠诚国民。
最后,语文教师学好国学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孔子在《学记》中指出“亲其师,信其道”,而要想让学生“亲其师”,教师首先必须得有渊博的学识、灵动的智慧、儒雅的风度。深厚的国学素养非常有助于培养咱们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智慧,同时还有助于引导学生接近国学、热爱国学,使其成为具有扎实国学功底、高度民族自豪感和浓厚人文精神的真正中国人。
《中国教师》:我国中学语文教师的国学素养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他们的国学素养能否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王瑞刚:国学的传承与发展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而传授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之道又是语文教师的根本任务所在。因此国学教育的普及有赖于中学语文教师的积极参与,而教师国学素养的高低又关系到国学教育普及的程度。然而,正像前边讲得那样,我国大陆的语文教师的国学素养还比较弱,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国学方面的内容还很欠缺。除了在大学学过的一些经典篇目和教材里的篇目,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阅读过的国学经典少得可怜,很少有人完整地阅读过一本国学经典名著,以至于他们对国学知识和内容的理解层次也很浅。我曾问及本市的同行为什么“论语”的“论”字读作“lún”,儒家的“中庸”是什么意思,几乎没有人能做出合理的解释,甚至有一位大力倡导学生读《论语》的教师也没能回答出来。对于课文涉及的古代作家,多数语文教师都停留在文学常识水平的了解上,处于只知道某些“鸡名”“蛋名”,却没有亲自品尝过其美味的人云亦云的阶段。部分语文教师理解语言文字的水平不尽如人意,在古典诗文教学中习惯于按照教参照本宣科。他们只能算是教参的传声筒、试题的卫道士,缺少深入探究的思辨意识。除非万不得已,很少有教师能主动写作(包括教学论文),具有较为扎实的古典诗文写作水平的语文教师更是屈指可数。多数中学语文教师对于国学中的道家、佛家的相关知识更是少得可怜,甚至完全不感兴趣。
可喜的是我们的语文教师普遍对国学持肯定态度。我经常会去了解语文教师对弘扬国学的看法,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都认为非常必要。这主要是因为职业性质、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是与国学距离最近的教育者,较其他学科教师在大学教育中受国学影响更多,而且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文部分就是国学中的精华部分。而另一方面,尽管肯定国学的价值,但绝大多数教师不愿主动地强化国学教育,仅关注语文教学成绩的变化,强化国学教育的意识不强。究其原因,一是对国学的价值认识不够;二是自己在求学阶段就没有培养起对国学的浓厚兴趣;三是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家庭负担等使他们无暇顾及国学素养的提升;四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文篇目一再减少,尽管人民教育出版社为高中选修课编排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选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国民俗文化》等国学教材,但因为要备战高考,这几本教材基本没人使用;五是教学评价体系中没有对国学素养提出明确而有效的考查要求。另外,个别教师对国学虽有着深厚的理解与认同,但悲观地认为弘扬国学的大环境缺失,贫瘠的土壤、稀薄的空气使其无法进行国学的复兴。应当说,作为弘扬国学的一支主力部队,中学语文教师队伍的国学素养的确乏善可陈。尽管从全国范围内来看高考命题尚未向国学经典的考查倾斜,教学评价体系也不突出对国学素养的考评,但语文教师仍然要对国学教育有决心、有热情,要积极提升自己的国学素养。
《中国教师》: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国学素养?又该如何有意识地加强自身国学素养的提升呢?
王瑞刚:一是要慎思明义,树立正确的弘扬国学教育的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人类要发展,一方面要面向未来,另一方面要回到人类的源头,向我们的先辈汲取智慧。”国学教育的用意就在于以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使学生通过国学经典的学习,体悟我国古人的智慧,继承并发扬国学的精华,获得人生智慧的圆满,成为经世致用的一代新人,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二是要勤思明辨,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学向以“少慢差费”备受诟病,至今仍无实质性改善,主要在于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的陈旧落后。黑格尔有句名言“熟知并非真知”,枯燥的讲解、机械的记忆和教学的索然寡味,都源于师生均未达到“真知”的境界。真知利于牢记,牢记有益活用,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是要博观约取,要加强国学经典著作的学习。《学记》说得好:“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语文教师要想加强、改进国学教育,那自己就要先成为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典范。教师远离了“昏昏”之态,方利于学生“昭昭”之得。
《中国教师》:世界的文化遗产可谓浩如烟海,依据不同标准可以分为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学、欧美文学、亚非拉文学等,语文教师不可能也没必要都成为国学大师。国学经典汗牛充栋,那么意趣所在和学识水平各不相同的教师该如何确立自己学国学的目标?
王瑞刚:的确,古今中外的语文经典美不胜收,提倡学国学也不能要求每位语文教师都要把国学放在首要地位,更不能将所有语文教师推进经典研读的大海饱受煎熬之苦,那是不切实际的,而且也会使语文教学减色不少。在此我建议教师根据自身的志趣和原有基础,按照四个层次去确立学国学的目标,去阅读相关的国学经典。
最基本的层次是要研读教材文本。语文教师最低限度的研读是要保证吃透教材里的古典诗文文本:初中有70余篇(首);高中必修的有42篇(首),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文散文欣赏》有48篇(首),《先秦诸子选读》26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52篇(则)。其中《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是涉及面较多的国学经典读物,九个单元中既有经、史、子、集四部经典,又含儒、释、道三家著作,时代跨度由先秦到清末,还配有相关知识短文,对于较为全面地了解国学中的各家各类著作很有帮助。出于提高教学效果的考虑,阅读这些教材文本时,应该注意不仅要弄通字面义,尽量多地熟读成诵,还要深入领会、欣赏其思想感情的内容,最好再阅读一些名家评析类的文章。
在研读教材文本的基础上,最好是再找些与教材文本相关的国学经典全本拿来读一读,以便较为全面地了解作者的思想。我们不妨制订个读书计划,至少将四书、五经、《说文解字》《古文观止》《史记》《战国策》《左传》及一些古代名家的诗文集读一读。哪怕只是走马观花,也要遍览。朱自清先生说得好:“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还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一番经典,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
对国学有较浓厚兴趣的教师,那就应有更广泛的涉猎,近代的梁启超、、朱自清乃至现代的葛兆光等诸位先生都曾开列过国学经典阅读书目,既包括儒释道三家,也包括史学、小学。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各有其独特之处,对此,南怀瑾形象地比喻为“佛家开的是百货店,道家开的是药店,儒家开的是粮食店”,而中国人民大学宋志明教授则将其概括为:儒家教人“拿得起”――有为,道家教人“想得开”――无为,佛家教人“放得下”――解脱。值得注意的是,在阅读时要结合现代生活,以辩证的眼光去粗取精。在现实生活中,有了儒释道三家的精神滋养,便可像东坡居士一样,拥有了“进可攻、退可守”的人生智慧。
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一两位古人的著作适当下点钻研的工夫,这就有点国学研究的味道了。在这种精研中,或许能够寻找到不厌百回读的经典作品,从而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走进国学研究者的行列。有“最后一位国学大师”美誉的钱穆就是由小学教员通过自学而成为一代国学大师的。如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所言:“‘你的’经典作品是这样一本书,它使你不能对它保持不闻不问,它帮助你在与它的关系中甚至在反对它的过程中确立你自己。”
《中国教师》:我国古代涌现出了很多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您最推崇的有关教育的国学论著有哪些?
王瑞刚:我认为教师不管处于哪个阅读层次,都要认真地读一读《大学•学记》。这部教育理论著作成书于公元前四至三世纪,既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的宝贵文献,也理应成为我们在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必须学习的圭臬之作,堪称每位中国教师必读的“教育圣经”。《学记》既是儒家经典中的大经,也是历代统治者设学施教、“奉为法戒”的教育经典之作。此书语言精辟,言简意赅,涉及教育目的、尊师重教、学校管理、教师素质、教育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等多方面的问题,即使是在21世纪的今天,其中很多深刻的教育阐述仍然能够为我们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指导。
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成长、发展,国学教育的目的在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符合时代特征的国民精神与国民形象。“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传统思想启示着我们语文教师要以“承传国学,功在千秋”的历史使命感在中小学扎实推进国学教育,并且要将其辩证地彰显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做到知行合一,决不能只顾简单的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国学指导生活、启迪人生的实用价值。
《中国教师》:知识离不开语言,国学就更是如此。谈国学不能不提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化,您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怎样从语言文字这方面提高国学素养?
王瑞刚:在语言文字方面,关键是要重视“小学”,要能够体会神奇的汉字表意形象的特点。所谓“小学”,即文字学,分文字、音韵、训诂三类。它是一切有关语言文字的学问中最为基础的一门,也是研究国学的必修课。汉字的形、音、义具有神奇独特的韵味,形音义相结合,既有利于品悟汉字之美,也易于牢记运用。起源于象形的汉字,其字形、词语还具有独特的形象表意特征,往往借助于景、物、人、事之貌表达社会人生之理。比如“林”“森”表示许多“木”(树),“淼”表示水大,“华”的繁体字形“”的下部分约略像一支抽象的花朵样子;以“河清海晏”形容天下太平,以“江河日下”比喻情况日益糟糕;以“万马奔腾”形容气势浩大、场面热烈;以“万马齐喑”比喻人们的沉默。
在熟知汉字的人眼里,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独特、微妙的思想与情感,一字之易,往往便意味着思想、情感甚至意境发生了变化。古人赋诗作文极为讲究炼字之妙、音韵之变,所以才会有“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和“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苦吟佳话。章太炎先生的国学研究最重视“小学”,陈寅恪甚至认为:“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曾说:“古之知道者,未有不明于文字者也,能文而不能知道者或有矣,乌有知道而不明文者乎?”“今日欲明先王之道,不得不以精研文字为要务。”周作人在《汉字》一文中说:“在大学不必说了,就是在中学也当注意文字学,明汉字形体的大概,不但可为将来专攻的基本,对于文字构造感到兴趣,也有利于学习文章。”
为加强“小学”知识的积累,教师可阅读《说文解字》《文字学概要》(裘锡圭著)《中国文字学》(唐兰著)等书籍,还可在以下三个方面多做尝试。
一是抄写古籍。抄写是一种深入领悟汉字的好办法,既可练习书法,又可在凝神敛息中感受汉字字形之美、字义之趣。每日抽出15分钟即可抄录一段,贵在坚持与领悟。任继愈先生曾提出“认繁用简”的主张,所以也不妨抄写一下繁体字片段,或许会有另一番妙悟。我曾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深感疑惑,如何理解学习的喜悦呢?在用繁体字抄写这句时,忽生一悟:“习”字繁体为“”,“羽”为鸟儿的翅膀,每日里雀跃嬉戏、追捕觅食、仓皇逃生,随时都要依赖翅膀来完成,故而可引申为“时刻运用”。故此可知,“不亦说乎”的并非学习,而是学习之后“时刻运用”的活学活用啊!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二是涵泳诗文。汉字虽有表意形象的特征,但今人读书多心浮气躁、囫囵吞枣,很难透彻理解词语内涵。宋代大儒朱熹认为:“读书须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这“涵泳”的本领真是个慢活儿,古人读书时摇头晃脑的形象常受今人嗤笑,殊不知正是这“轻摇慢晃”才能将汉字里的妙趣摇匀、晃出。现在有很多教师一味要求学生背熟诗文,但学生朗读、背诵时的速度犹如念绕口令,这种走马观花般的诵读方式,只得其声,未得其韵,更无法得其要旨精髓,以致念诵得快,忘记得也快,不得不在以后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学习。教师首先要学会这“涵泳”的慢功夫,然后指导学生在“缓视微吟”“口诵心惟”中增强理解、品悟与记忆,如此方能更好地领悟古诗文的文质兼美。长久积累,既可广积文章范式,悟出作文之道,又可真正获得思想情感的熏陶。
经典诵读教学论文范文6
教育的根本是育人,渝水一小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注重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实现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现在塑胶跑道铺设好了,看到孩子们无论晴天雨天都可以在操场上开心地玩,我们真的很开心。”在最近的一次退休老师聚会上,该校熊金波老师与老同事们聊起了学校近年发生的巨大变化,那份自豪写满了脸庞。
渝水一小地处老城区,校园面积虽然不是很大,但精品化打造的校园处处体现了规划者的教育思想。2006年9月,学校全面改建完成后,不仅见缝插针地用绿色装点校园,还在4栋教学大楼的每面墙壁悬挂各种书画。学校专门启用了一个120平方米的大教室作为阅览室,添置了标准化的桌椅,每个班级和办公室都添置了图书橱。地面的行为规范提示,花草树木上挂着的简介,橱窗中的读书内容展示,楼梯、走廊文明标语的张贴以及随处可以听到的悦耳的读书声和红领巾广播,让师生沉浸在浓郁的书香校园环境中。
除了校园硬环境,人文软环境对学生道德习惯的养成,更具有重要的熏陶作用。2011年1月7日,当该校校长将广大师生的1.2万余元捐款交给符建华的家属时,伴着《爱的奉献》动人的旋律,小建华在募捐现场哭了:“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以优异成绩报答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原来,小建华因父母相继去世,那些天10岁孤儿想“家”的模样被班主任施永平老师看到,在了解情况并向校领导汇报后,随后便发生了这感人的一幕。
近年来,渝水一小不定期组织教师向爱心基金捐款,鼓励学生捐出自己的玩具、课外书等,开展爱心义卖,并呼吁社会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让这份爱心绵延流长,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并提升互助、关爱、奉献的品质和情感。该校党支部书记廖菲菲动情地说:“为了让每个孩子享受快乐的教育,今后我们将继续为特困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们体会到学校这个大‘家’的温暖。”
2011年9月,全省《品德与社会》说课竞赛在吉安举行。渝水一小青年教师唐芬沉稳大方,声情并茂,用出色的京剧演唱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精彩演绎了《认识京剧》一课,获得了一等奖。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渝水一小把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锁定在课堂教学,把推进素质教育的着力点聚焦于提升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该校制定规程,在鼓励教学创新的基础上,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除定期对教师的常规教学月查外,还不定期地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以及批改学生作业等情况进行抽查,杜绝教师上课照本宣科、下课拖拉、搞题海战术和其他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提倡“新颖、快乐、高效”的课堂教学。
为教师创设提高素质的条件,激励教师与时俱进,渝水一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学习机会。该校每年都组织30%以上的教师到外地学习观摩、专业培训,不断积蓄教学改革的动力。同时,还不定期聘请专家到校讲学,为教师传递教育教改的最新动态,激发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热情。该校坚持开展“三课”活动,要求每位新教师上好达标课,中年教师传授示范课,青年教师展示优质课。通过对教师长期的培养,对教职工考核、评比制度的完善,该校教师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涌现出了一大批教学能手。
2007年4月,渝水一小李咏梅老师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代表新余市参加江西省科学优质课比赛获得二等奖。从南昌载誉归来的李老师在一次常规校本教研上动情地说:“这次我能有幸代表新余市参加江西省科学优质课赛并获得二等奖,这得益于学校倡导我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构建了以人为本的学习组织,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学校教研组的全体老师对我这次参赛都给了很多的指导和帮助,是集体的智慧让我实现了教学生涯的一大跨越。”
说起自己的专业成长,同样深有感触的还有敖飞燕老师。初出茅庐的她刚调进学校一年,便在全校一次青年教师优质课赛上拔得头筹。“这次教学《丑小鸭》的反响这么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刘琼老师对我的指点和帮助。”她在比赛后的总结里写了这样一句话。原来,该校从2008年9月起创新教学比赛模式,变以前的“单兵作战”为“师徒合战”,以比赛促结对,以结对促提高,发挥优质师资的示范带动作用,真正实现“师徒结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建设高素质队伍的目标。目前,该校已涌现出全国优秀辅导员1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个人1人,省级语文骨干教师2人;教师学历不断提升,本科学历已占教职工的75%;该校教师撰写教学论文300多篇,其中公开发表的有26篇。
2012年6月1日,渝水一小二(3)班黄璐尧与其他同学在学校过六一儿童节有所不同,她是在省电视台的舞台上度过的。当晚,渝水一小舞蹈队带着新创编的《我什么都知道》舞蹈参加了由江西电视台承办的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综艺晚会。
“有点紧张!这可是我第一次登上这么高级别的舞台演出,而且还是领舞。这要在以前,说什么我都不敢登台表演。但在学校舞蹈队的这两年,有您的细心指导和不断鼓励,自信心提高了很多。”刚从台上表演下来的黄璐尧面对带队的毛小青老师的提问带着一脸的稚气说。黄璐尧的父母一直鼓励并支持她练习舞蹈。当看到黄璐尧第一次在省电视台舞台上的出色表演,她的妈妈高兴地对老师们说:“我们本来住在城北,不属于渝水一小的学区范围,但听说学校的艺术教育很有特色,特别是舞蹈教学很有名,考虑再三还是舍近求远到渝水一小读书,现在看来接送小孩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近年来,渝水一小高举素质教育的旗帜,发展学生艺术特长,艺术教育取得了可喜成绩,尤以舞蹈最为突出:2008年,该校编排的童话音乐剧《鼠们与猫》参加江西省第四届“金色童年”六一少儿汇演获表演特等奖和原创节目奖,并于2009年6月亮相于央视少儿频道。2010年,重新编排的少儿舞蹈《同桌的你》参加全省第六届“金色童年”六一少儿文艺晚会,喜获一等奖,成为全省四个荣获一等奖的节目之一。2012年6月又从南昌传来消息,《我什么都知道》舞蹈再次获得一等奖。至此,该校参加此项赛事共获得两个一等奖,一个特等奖,成为全市获奖最多、获奖级别最高的学校。
像黄璐尧这样慕名而来求学的还有曾寒颖。2008年8月,渝水一小乒乓球队参加全省乒乓球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七名,曾寒颖获女子个人项目第二名。原来,该校还是江西省比较早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1988年就被授予江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以乒乓球队为重点,抓好特色运动项目和特长生的培养。为做大做强乒乓球特色,2007年,该校投资50万元重新装修了乒乓球训练馆,设施堪称全市一流。乒乓球比赛成绩在兄弟学校中也一直处于比较领先的水平:2003年8月在宜春举办的省体育传统学校乒乓球赛中获团体第一名,2004年8月在宜春举办的同类赛事中获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名、男子团体总分第二名。“小小银球大作为”,该校多次被授予“省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称号。前不久,江西教育电视台还在渝水一小拍摄了乒乓球和阳光体育的教学活动,并制作成专题片在《冠军的摇篮》栏目中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