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移动支付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移动支付调查报告范文1
为了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抢占先机,在从2009年到现在的短短两年时间里,中国移动所做的战略性尝试似乎比过去十年都要多。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无线城市、移动商务、SNS……其中移动支付是中国移动最关注的战略性业务之一。
移动支付被称为互联网的新起点,它蕴藏着巨大的市场商机。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移动化是必然趋势。移动支付不仅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它还是商业价值的创新。中国移动的介入,有可能动摇传统支付方式。因为无论是从技术、资金、网络,还是用户基础、可信度方面来讲,中国都有着巨大的优势。如果移动支付被人们接受,它将伴随人们生活的分分秒秒。它为中国移动创造的价值,也将是之前任何业务无法比的。
据权威市场研究机构的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手机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98亿元,比2009年增长308%。由于3G网络发展及整体支付环境的改善,手机支付在未来两年将迎来爆发式增长,2012年交易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中国移动的手机支付试运营已经有了数年历史,2010年又加大了投入力度。2月6日,中国移动北京公司与物美集团联合宣布,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的2000万客户当日起可在物美和美廉美的门店刷于机结账。尽管在中国移动的大力推动下,移动支付产业出现了一个较好的发展势态,市场上关于移动支付的声音也越来越多,但从目前的产业市场现状来看,移动支付的广泛普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影响中国移动“支付”梦落地的主要原凶有以下几点。
一、移动支付技术。移动支付业务对数据的安全性、准确性都有着较高的要求。移动支付需要一种既操作简单,又安全、准确的可靠验证机制。但中国的市场环境比其它任何国家都要复杂,移动支付技术引入后的本土化工作任重道远。
二、安全性。移动支付安全性问题与上面所讲的移动支付技术有一定的交叉。之所以把它单独提出来讲,是因为安全性在移动支付领域是一个关键性问题。移动支付要想有所发展必须在安全性、可信性方面有所突破。
三、 深度合作。中国移动要想做好移动支付,必然要与各大银行、银联等金融机构合作。而中国移动在金融领域涉足较少,进入金融市场后的新做法、新规矩都需要从头学起。
移动支付调查报告范文2
论文关键词:移动支付;计划行为理论;移动终端;产业价值链;应用模式
0引言
移动支付对于国人已不是一个新概念了,早在2000年初便得到移动运营商的大力推广。但当时技术、政策、商业模式都处在萌芽阶段,并没有条件投入大规模商用,只是尝试性的测试,小范围内试运行,且也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几年过去了,国内的移动支付依然是不温不火地发展。而欧美,特别是日韩的移动支付已发展地如火如荼。移动支付是否能推广关键在消费者手里。因此研究消费者如何评价这几年的国内移动支付技术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很重要。
1潜在的巨大国内市场
1.1巨大的手机用户群体
gsm协会于2008年4月16日在网上的最新调查报告称,全球已有超过30亿的手机用户数量。
gsm协会指出全球最大的gsm市场在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己达5亿9000万,并且每月增加700多万新用户,对这第3个10亿的贡献为14%,毫无疑问2008年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量必将突破6亿。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1.2巨大的银行卡持有量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地方金融十一次论坛上,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介绍,到2007年9月底,中国银行卡发卡量超过13亿张,发卡机构达到183家。可见银行卡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而手机与银行卡合二为一也成为一个大趋势。
2引进计划行为理论剖析移动支付遇到的瓶颈
2.1计划行为理论(tpb)
根据tpb理论,人的行为模式受到3项内在因素影响:
(1)个人行为态度:个人对自己行为可能出现的结果的一种看法和观点。
(2)主观规范:对他人的标准化行为模式的主观性感知。
(3)知觉行为控制:对于促进或阻碍行为效果的相关因素的认知。计划行为理论模式图如图1所示。
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是决定行为意向的3个主要变量,态度越积极、重要他人支持越大、知觉行为控制越强,行为意向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2.2建立移动支付tpb模型
计划行为理论是从信息加工的理论、以期望价值理论为出发点解释个体行为一般决策过程的理论。由于移动支付是一种个体理性行为,它不但受到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与外界的客观环境等条件相关。所以本论文根据tpb理论,从个人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来分析影响移动支付的行为,如图2所示。
2.2.1影响移动支付的内部因素分析
tpb认为个人的行为意向是预测行为的最佳变量。在实际控制条件充分的情况下,行为意向直接决定行为。对于移动支付而言,个人想要使用移动支付的意向越强,代表他越可能从事该行为。
(1)移动支付的态度倾向
个人进行移动支付的态度倾向是个体对执行该特定行为喜爱或不喜爱程度的评估。例如,用户在面对新的支付方式时,首先要先主观判断要不要更换手机,安全性如何,支付程序是否复杂,若不使用以后消费是否会不方便。这就涉及到移动支付中消费者比较关心的安全问题和成本问题。
安全是制约移动支付发展的关键因素。资金安全永远是银行考虑的第一要素,也是影响消费者体验的首要障碍。目前,我国手机支付实现技术主要有基于短信、wap、brew等技术,由技术原因造成的数据传输中的加密性和数据的实时性、完整性不够,使得支付面临安全隐患。手机由于携带的随身性,其丢失和损坏造成个人信息泄密的概率较高,这也是手机支付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forresterresearch调查公司做过一份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消费者认为信用卡安全是最大的问题。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手机支付的成本过高,支付程序繁琐。这也是消费者比较关心的一方面。成本包括直接交易成本和使用支付服务的固定成本,还有技术上基础设施的成本(例如用户可能需要购买新的移动电话)。而新的支付系统需要新的硬件设备来支持这是必需的。
支付程序繁琐一方面是由移动支付的产业链分工不明确,产业链效率低造成的。手机支付是个复杂的产业链,涉及银行、信用卡组织、移动运营商、手机终端厂商、手机支付平台提供商、商业机构、内容和服务提供商、用户等多个环节,需要各个环节的联合启动推进产业发展。从而造成产业链协作效率低下。无论对于运营商还是银行来讲,做手机支付都需要重新对自有的网络进行技术改造,并提供相应的额外服务。而对于银联来讲,受制于自身的体制限制,业务创新和市场反应能力也相对较差。
(2)移动支付的主观规范
移动支付的主观规范是指个体在决策是否使用该服务时感知到的社会压力,它反映的是重要他人或团体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
移动支付的一方:年轻人喜欢追求时尚,易于接受新事物,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移动运营商应该注重推广用户体验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
移动支付的另一方:商家。如果商家不支持移动支付方式,当客户要求使用移动支付时,商家也会面对社会压力和需求压力。
(3)移动支付的知觉行为控制
移动支付的知觉行为控制是指个体感知到执行移动支付难易程度,它反映的是个体对促进或阻碍执行行为因素的知觉。个人认为自己承担起移动支付带来的成本压力,或者是移动支付的资源或机会越多时,则他对执行该行为的控制知觉越强。移动支付的资源是指移动支付工具越来越电子化和移动化。移动电话、网络、信息技术通常会加速移动支付的发展。使用移动支付的机会有很多,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坐公交车刷卡,在商场买东西刷信用卡等。越来越多的场合都会用到移动支付。而此时消费者就会比较容易接受移动支付。
2.2.2影响移动支付的外部因素分析
影响移动支付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人自身的因素和政策环境的因素。本节以tpb理论的外部变量为基础,来分析影响移动支付的主要外部因素。具体包括:
(1)用户年龄:据中国信息产业部于2008年1月28日的最新统计显示,截止2007年末,中国手机普及率已达41.6%。而据“2007中国首届城市移动信息化创新论坛”上公布的数据,目前我过城市移动电话普及率为93%。而在年轻人当中这一数据更高。所以移动支付的用户群还是集中在20—30岁之间的年轻人,他们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2)受教育程度:由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调查报告称,受教育时间越长的人,获得就业和高薪的可能性越大脚。而这也直接关系到他们接受和使用移动支付的程度。
(3)使用手机或网络的技巧:年轻人更倾向于使用多功能手机,包括听音乐,手机上网,拍照等。而老年人只局限在打电话或发短信等简单的功能。
(4)政策环境因素: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不够健全。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信用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信用作为一个文化问题,它的培养是需要一个很长周期的,需要一个真正完善和深入人心的漫长过程。根据调查显示,国内的手机用户中有超过90%的曾经收到过欺诈短信,更有半数以上的用户对通过手机进行支付的安全性抱有怀疑态度。
3移动支付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根据以上的分析,一下就手机终端的改造,支付的安全问题,支付的程序方面提出3个解决方案:
3.1手机终端的低成本改造方案
移动运营商和手机厂商定制合作是日本手机市场的通行法则。这一模式目前已相继被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运营商所借鉴。目前,主要的移动设备制造商,诺基亚、索尼一爱立信、西门子、摩托罗拉等提出了各自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同时移动支付应用也对移动终端提出了特殊的功能要求。图3就提出了一种移动支付手机终端改造方案。
rf_id(radi0frequencyidentiifcation)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一个显着特点是它可以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此技术已上公交卡业务上广泛应用。
在手机主板上嵌入rfid模块,只需对手机做些小的改动,就可以实现此功能。ic卡嵌在手机背壳上,ic卡是独立的,该卡既可以接受rfid读写模块的操作,又可以接受商户终端的操作。rfid读写模块主要作用是修改ic卡上的金额,比如用户消费或充值时。ic卡的独立性保证了ic卡发行方的利益和积极性。
3.2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安全问题是最大的隐患之一。安全包括数据的完整性、用户身份的认证、验证、数据的保密性、交易的不可抵赖性。具体讲就是消费者认为,数据从手机向销售点读卡机传送过程中,无论其传递途径是移动网络、红外线技术或是蓝牙这类无线网络,都有极大的可能被拦截“。此外,手机被盗或丢失同样也带来安全隐患。我们就其中一个重要的交易环节来说明。手机支付过程如图4所示。
此交易过程有几个关键点:敏感数据从手机向读卡机传送,携带银行账号及支付密码的数据向银行或第三方传送及其返回过程都存在着安全隐患。
解决方案:要制定更高的技术安全规范。我们可以借鉴韩国sk电信公司的monet业务方案,当使用支付业务时,设置个人认证号码(pin)、账户密码和保安卡等,采用三重安全防卫。保安卡的功能类似副卡,一旦手机丢失或被盗就可以使用副卡。而当用户输入密码时,若超过规定次数,就自动锁住,避免用户手机丢失时他人的恶意盗用。
3.3成本、过程繁琐问题及解决方案
造成支付繁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支付产业链涉及众多角色。用户使用支付业务时要通过各方验证,输入各种验证信息,这导致了支付过程的繁杂和效率低下。本论文提出了一种优化的手机支付应用模式。如图5所示。
此种模式是采用银行与运营商合作的方式。而这种方式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对银行而言,其机会与挑战就在于将其现有的服务连接到移动装置上去。银行拥有以现金、信用卡及支票为基础的支付系统,并在重要的相关服务中占据着垄断性地位。而在中国移动运营商是不可能绕开银行系统而自立门户,主管用户账户的鉴定、清算等敏感业务的。
目前在日韩用卡支付已成为主要的支付手段。电视购物、网络购物、移动购物等日益成为流行的消费及购物方式,这导致了传统的银行业务不足以满足消费者对消费自由度、便利以及节约时间的需求。国内的银行应有危机意识,要重视消费者的需求。
对移动网络运营商而言,应尽快开发出能增加消费者使用量及建立忠诚度的业务,而只靠移动运营商来开展移动业务是不会一帆风顺的,而很可能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在这个领域银行拥有移动运营商所缺少的东西:现有支付体系的入口、精确的信用管理技巧以及消费者在进行支付时所信任的品牌名称。
移动支付调查报告范文3
近日,由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举办的“第十届中国电子银行年会暨中国移动金融发展论坛”在京举行。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在论坛上还同时了《2014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下文简称《报告》)和《互联网金融研究报告》。从与会嘉宾的演讲和讨论中不难发现,移动金融或许正在重构电子银行发展格局。
《报告》显示,2014年移动金融势头发展迅猛,移动支付用户比例成倍增长,尤其是在远程支付方面,2013年的远程支付的用户比例为13.3%,2014年则达到了37.8%。
这也显示出了手机银行业务的巨大发展潜力。该报告预测,2015年个人手机银行将出现爆发式增长,用户比例将达24%,超过4成的用户将通过手机银行购买理财产品。
该报告还指出,中国电子银行业务连续五年呈增长趋势,2014年个人电子银行用户比例为43.1%,同比增长7.2个百分点。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总经理季小杰认为,2014年电子银行领域最突出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网络金融高歌猛进,直销银行陆续上线,银行系P2P逐渐被大众认可,微信银行服务深入人心,创新型产品不断涌现,移动金融快速发展,电子银行业正在进入精细化客户管理时代。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指出,一年多来,金融领域最引人瞩目的话题是互联网金融,其中包括互联网支付、P2P网贷、股权众筹等各种新业态,在业界讨论得广泛热烈,实践得红红火火。经过充分的讨论和实践,虽然有关各方分歧依然不少,但共识越来越多。其中主要的共识之一,就是无论在哪种业态下,都必须最大限度地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显然,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资金安全是金融行业的职业操守和准则。然而,无论是从用户的体验还是系统的设计方面,安全和风险控制仍然需要引起相关机构的关注。《报告》显示,有72%的用户认为网上银行仍然是最安全的电子银行渠道,远高于其他电子银行渠道。
移动支付调查报告范文4
[关键词]移动电子商务;可用性;启发式评价
[中图分类号] F713.36 [文献标识码]B
一、引言
移动互联网是一种新形式的互联网络,由于它的方便快捷、无所不在的特点,使当今移动网络购物蓬勃发展。智能手机和3G/4G网络的普及推动着移动电子商务市场进入爆发期,2013年第一季度电子商务网站流量中来自智能终端的比例已达到21.02%,其中来自平板电脑的流量比为10.58%,来自智能手机的流量比为10.44%。随着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份额的逐渐扩大,移动电子商务用户规模接下来有望达到3.52亿人,交易规模可突破2500亿。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弥补了传统互联网的不足,在移动互联网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很多传统互联网业务也开始向移动互联网靠拢,推动着移动电子商务的前行,这足以表明移动电子商务的潜力巨大。
二、移动电子商务的可用性内涵
可用性(Usability)是交互式IT产品,系统的重要质量指标,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可用性就是对用户来说有效、易学、高效、好记、少错和令人满意的程度。国际标准化组织1997年在ISO/DIS9241-11标准中定义:可用性是产品在特定环境下为特定用户用于特定用途所具有的有效性(Effectiveness)、效率(Efficiency)和用户主观满意度(Satisfaction)。可用性所指出的指标同样适用于移动电子商务。
一般的可用性概念主要是从用户角度出发,各项指标都应以用户为中心,其各项功能都为用户满意而服务。移动电子商务主要针对特定的移动网上用户,这些用户具有一定的消费期望和浏览目的,与其他传统的用户有一定的区别。移动电子商务的可用性是指移动网站有效、高效提供给顾客满意的交易或电子服务。当越来越多的零售商面临网站优化的挑战时,伴随而来的是移动网络的可用性挑战,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网站来达到期望的移动设备可用性。
三、移动电子商务网站可用性的度量
对于可用性的研究,依赖系统、设计目标以及用户满意度等因素而有不同的重点,尤其是移动电子商务网站作为电子商务的一种特殊形式。
ISO可用性概念强调了有效性、效率和用户满意度。有效性是指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电子商务网站顺利完成交易商品的任务或是浏览和搜集信息的任务。效率是指用户通过移动电子商务网站能快速完成自己的任务。满意度是指用户使用网站进行交易时应该觉得舒适而满意,用户方便、快捷地在网站中完成了目标任务。Jakob-Nielsen从用户满意度出发,认为可用性维度包括效率、易学性、可记忆性、满意度、容错性等五个要素。这其中,有效性、效率、满意度等都需要进一步分解成可以直接度量的指示变量。微软公司开发的微软可用性指南(MuG)包括:内容、定制服务、易使用性、促销和情感因素,形成了对移动电子商务网站进行启发式评价的基础。而且,这5个指标还可以进一步分解成几个小指标,当然,每个指标的权重是不一样的。
结合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网站的特点和消费方面的因素影响,对这几个指标进行了细化的归纳和总结。上表列出了MUG指标、Nielsen可用性维度、ISO可用性之间的联系。从表1可以看出,MUG指标基本包含了Jakob-Nielsen可用性维度和ISO可用性的涵义。
四、移动电子商务可用性的特点
(一)移动电子商务的时刻在线
众所周知,市场推广一般是通过单独的渠道进行,如邮件或离线文件,现今的移动应用程序需一直在线。移动用户的长期在线对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程序产生重要的影响。他们更多的是根据用户间接活动,如登入或访问一个网站,并非依赖于用户的直接行动来提供优惠和价值服务。通过移动电子商务,用户可随时随地地获取所需的服务、信息和娱乐。
(二)移动电子商务的整合
现代移动电商应用的关键是整合各种资源为客户提供价值服务,网页和移动解决方案的无缝链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想社会网络那样整合前端,或者在后端提供优惠、进行促销等,都不尽人意,但这对移动电商应用程序的成功起到关键作用。也就是说我们的商业社会的生活把过去的营销、购买、服务通过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变化将这些流程紧密的整合到一起,同时移动电子商务能为客户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合作伙伴,不必像过去那样交流。
(三)移动电子商务的大众化
现代电子商务应用程序被写入移动设备应整合具有营销和促销活动特性的社会化媒体。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领域,通过创造性的方式使消费者和他们的网络系统参与进来,允许用户成立小组进行分享与协作。
(四)移动电子商务的游戏化
手机游戏收入在增加,它能发挥电子商务产品的巨大潜力,但竞争也在加剧。手机游戏收入翻番的同时,游戏商也增长5倍。如果不算专为海外制作产品的开发商,国内至少5000家游戏公司在争夺手游市场。2013年的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形成产品上线密集期。
(五)移动电子商务的语境意识
也许手机比起个人电脑和桌面浏览器最持久的优势是它具有在用户操作过程中提供语境的能力。不管是通过用户登录跟踪他们的位置,还是根据用户的喜好传递动态的自定义菜单,或是简单的将用户行为与相对流行的产品相混合,在用户使用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程序时,对消费者语境的理解和采取的行动,是其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六)移动电子商务的多样化终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突破以及政策环境的优化,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入口将更加多元化,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各种终端设备都有可能成为用户下单的入口,各种终端购物模式也逐渐趋向融合。实行多样化终端是移动设备繁衍发展的开始,即各式各样的设备,在不同平台运行,在传统电子商务之外开阔更广阔的的空间,使很多电子商务不敢想象的事实变成现实。
近年来,全球移动支付市场呈现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全球移动支付收入自2004年起实现成倍增长,从2002年的55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近20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超过100%。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移动支付业务,我国移动电子商务近些年来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具体数据由如下图所示:
五、移动电子商务可用性研究案例
(一)研究背景
根据《中国互联网热点调查报告》和《2013年移动互联网蓝皮书》的分析得知:移动电子商务的魅力正在日益呈现;年轻用户的很大一部分购买力,或将通过移动电子商务来完成;移动设备上,更多的是冲动消费。
目前,智能手机虽然发展很快,但手机性能、屏幕尺寸和联网速度都制约着用户购物体验,局限的小屏幕和多变的消费场景不适合做复杂的购买决策。我们针对移动电子商务的特点,结合启发式评价方法研究移动电子商务体验活动的行为。
(二)测试用户的选取
我们通过专业调查网站设立问卷的方式选取了60人进行问卷调查,受试者需要有移动网络购物的经验。同时要求被调查者登录指定的网站,填写调查表,并在指定的时间之前收回调查表。
(三)问卷设计
在启发式评价中,利用“清单”(checklist)进行移动电子商务的可用性评估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它通过清单设定的基准,来检查评估其可用性问题。此问卷设计采用清单式的形式,一般采用李斯特5等级度量法,即将各基本要素对网站可用性影响的重要程度从1到5分为无影响、影响较小、影响一般、比较重要、非常重要。调查的内容包括用户的基本信息、使用移动网络的影响因素。
(四)调查结果
在对问卷进行筛选后,得到53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86.7%。其中包括下列标准的问卷判定为无效:被调查者无通过移动网络购物;问卷填写不完整;整份问卷的选项相同。
初步分析问卷,有效问卷回答者平均年龄24岁,选取样本全部有过移动网络购物,因此可以认为他们能对移动电子商务的可用性作出正确的判断。
(五)结果分析和建议
通过移动电子商务的问题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几个结论:目前移动电子商务的可用性存在着很大的改进空间;大多数的用户完成任务的准确率、完整性和满意度不是很高;网站应注重网站建设的可达性设计,方便消费者快捷的到达网站的任意界面;移动电子商务网站的设计,其目的是方便消费者进行购物,所以网站的设计应考虑易读性;网站应尽可能的让用户迅速掌握使用方法。
六、结语
本文采用启发式评价方法,对移动电子商务的可用性进行分析。我们的研究限于能力、时间、成本以及其他资源有限,需要在未来加以改善,但至少可以发现:移动电子商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可用性问题有待提高。另外,本次研究为下一步开展这方面正式的工作做了准备。通过研究我们认识到应该对构建一套完善的移动电子商务可用性评价体系进行深层的研究。
[参考文献]
[1]SpoolJM.“Web situsability:A designers guide.User Interface Engineerillgt”.North Andover.USA.1997
[2]张洪梅,吴帅,曲俊杰.电子商务网站可用性研究扩展式评述[J].经营与管理,2008:3-9
[3]李箐,赖茂生.信息空间构建相关问题探讨―体验和系统可用性[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3(1):8-13
[4]Jakob Nielsen,Usability engineering.Boston:AcademicPress,1993:13-20
移动支付调查报告范文5
移动终端成黑客攻击新目标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和云存储等各种云应用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根据360安全中心的《2011年上半年中国手机安全报告》,2011年上半年,无论是手机木马种类、数量,还是感染手段的多样性与感染用户数,都呈现出几十倍的增长。国内新增手机木马和恶意软件2559个,感染手机用户数高达1324万。
苹果操作系统和软件历来被认为是最不容易被攻击的对象。而2011年11月,苹果iOS也被发现存在安全漏洞,黑客可能利用它通过一些恶意软件在消费者的苹果产品上悄悄安装程序,进而窃取数据、发送短信息或销毁信息,让不少“果粉”感到失望。
艾瑞咨询近日的《手机安全产品研究报告》显示,90.8%的智能手机用户曾遭遇过安全威胁或病毒威胁,恶意扣费、垃圾短信及窃听窃取用户隐私成用户手机面临的主要威胁。而受访者中近六成表示在使用手机银行、移动支付时最担心手机安全。
此外,手机木马的传播途径正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2011年发现的“X卧底”木马,是一款黑客间谍软件,它不仅回传受害者手机短信,甚至还能任意监听其通话。360安全中心的《2011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显示,随着移动终端和应用商店的发展,木马传播的途径正在由传统的WAP/Web下载转向水货存储卡、ROM预装、应用商店、手机下载站及手机论坛等。
360:全方位应对手机威胁
如何才能有效阻击手机恶意软件?怎样才能让用户的移动终端免遭病毒侵害?360安全中心给手机用户提出了四个安全建议:从正规渠道购买手机、从大型可信站点下载软件、安装软件时注意观察软件权限、安装手机安全软件保驾护航。
除此之外,一款强大的、功能更全面的手机安全软件也必不可少。当前,各个安全厂商都推出了移动终端安全防护软件。根据艾瑞咨询近日的手机调查报告,2011年,360手机卫士以60.4%的市场占有率,领跑手机安全市场。据360公司介绍,360手机卫士的骚扰拦截功能,在2011年为用户拦截了超过100亿条垃圾短信。在PCSL 2011年进行的手机安全软件查杀率测评中,360手机卫士以94.02%的恶意软件检测率荣膺榜首。
移动支付调查报告范文6
关 键 词:移动金融;手机银行;非洲;经验
中图分类号:F8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5)06-0039-04
引言
移动金融是以智能手机、无线POS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为载体,依托移动通信、近场通信等移动互联技术开展转账、支付、信贷等金融活动。移动金融于20世纪90年代诞生于捷克,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在众多国家和地区得以推广和发展。移动金融主要为那些能够使用手机的人们提供金融服务(Donner,2008;Johnson,2012;Allen,2013;Jack,2010)。[1-4] 它具有许多传统银行所不具备的优势,打破了地域限制,体现了极强的金融包容性,惠及到更多的偏远贫困人群(Johnson,2012;Allen,2013)。 [5] 通过发展移动金融,可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提升家庭福利、 分散风险, 等等(Jack,2014;Mbiti,2011;Munyegera,2014)。 [6-8]
近十年,非洲移动金融业务得到快速发展, 几乎遍布非洲各国, 先后推出了包括M-Pesa、Wizzit、MNT、celpay等多种移动金融服务系统。非洲发展移动金融的经验特别是肯尼亚的经验对发展我国的农村移动金融、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很有借鉴意义。
一、非洲移动金融的主要发展模式
移动金融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银行主导型、非银行主导型和移动运营商主导型。[9] 银行主导型模式需要有相应的银行分支机构和网点的支持,这种模式多在发达国家和地区采用。 作为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落后、金融网点不足,银行主导型模式在这些地区并不适合。 部分银行尝试推出移动金融业务,几乎没有成功的。 [10] 移动运营商主导模式中, 银行机构仅作为资金的存放处,对于移动金融的基本业务如开户、存取款、贷款等,不产生任何影响。 非洲发展移动金融主要采用移动运营商主导模式和银行与国际组织合作模式。
(一)移动运营商主导模式
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 以移动运营商主导的移动金融模式能够有效克服传统金融物理网点不足等问题,并得到各国的青睐,先后推出M-Pesa、MNT、ZAP等移动金融业务。在众多国家和地区中,肯尼亚M-Pesa的发展最为成功,接受度最高。在肯尼亚已有70%的成年人使用M-Pesa,3/4的家庭中至少有一人使用M-Pesa。 本文主要对肯尼亚M-Pesa和乌干达MTN进行研究。
1. 肯尼亚M-Pesa
肯尼亚M-PESA(M-Moblie,pesa is Swahili for money),是2005年10月,英国国际开发署(DFID)帮助提供启动资金, 由英国电信公司沃达夫公司(Vodafone)与其在肯尼亚的附属公司萨法利和肯尼亚政府合作建立的移动电子货币系统,在肯尼亚当地语言中被称为“手机现金”,也被称为“移动钱包”或“手机银行”。同其他缓解贫困和实现发展项目一样,肯尼亚M-Pesa也是基于反贫困目标而建立。最初的想法是便利小额贷款的发放和偿还。 但是, 在M-Pesa试点过程中发现,这一移动支付系统,除了用于贷款的偿付外,试点参与者更多地还利用其支付货款和进行其他货币转移。 当DFID和Vodafone公司意识到这一点后,迅速调整、重新定位,把客户目标群体扩大到包括借款人在内的更大范围。2007年官方将M-Pesa确定为“短信服务”的货币转账系统。 [11]
刚开始M-Pesa主要为无银行账户的人群提供结算服务,后来逐步发展到转账、汇款(国内和国际汇款)、取现、话费充值、付账、发工资和偿还贷款等业务。发展规模由2007年的52 453家用户和355家网点, 发展到2011年的2500万客户和将近2.8万个网点。 [12]
M-Pesa在肯尼亚的移动金融市场中占绝对优势。Macharia(2013)对肯尼亚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样本中有98.2%的人使用移动金融, 其中,98.5%使用M-Pesa,0.8%使用ZAP,0.8%使用其他移动金融系统 [13] 。
肯尼亚M-Pesa不仅在满足偏远地区金融需求方面体现了极大的包容性,而且在提高家庭福利和分散风险等方面也有显著作用。 调查表明,M-Pesa用户家庭的财富状况、消费支出、受教育程度、收到汇款的次数和总金额等方面都明显高于非用户家庭(Jack,2014;Mbiti,2011;Munyegera,2014)。 [6-8]
2. 乌干达MTN
MTN(Mobile Telephone Network)是乌干达第一大移动运营商。2009年3月MTN利用自己的移动通信网络率先在该国推出移动金融服务。乌干达的手机普及率较高, 家庭拥有一部手机的比例达73%。MTN的服务网络可覆盖该国85%的地区,到2012年末,MTN已为全国38%的家庭提供了移动金融服务, 其中活跃用户超过900万;MTN拥有15 000个网点,交易额达到4.5亿美元。[14] 尽管MTN的移动金融业务和规模不及肯尼亚的M-Pesa, 但其发展速度在非洲是比较快的(Munyegera,2014)。 [8]
(二)移动运营商与银行合作模式
在非洲,移动运营商与银行合作提供移动金融服务最有代表的是南非的Wizzit。Wizzit是2004年11月由南非移动运营商MTN公司和标准银行合办的手机银行。在南非由于受法律的限制(非银行部门不得吸收存款),移动运营商也只有与银行合作才能开展移动金融业务。 [15]Wizzit作为开拓者, 为南非移动金融服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帮助Wizzit拓展移动金融业务,2007年国际金融公司(IFC,世界银行下属机构之一)决定收购Wizzit公司10%的股权。 [16]
Wizzit定位为虚拟银行, 自身没有物理网点和分支机构,目标用户是南非的低收入群体。它提供低成本交易的银行账户,使用手机进行支付、转账、预付话费和小额贷款,并连接万事达的借记卡,可以在自动提款机和销售点使用。贷款主要针对未注册银行账户的个体经营者和微型企业,提供285美元至1425美元的贷款。在贷款发放过程中,由经理人向借款人提供理财经验指导。Wizzit的交易费用在0.13~0.66美元之间。Wizzit现有客户超过40万人。[17]
在移动运营商主导和移动运营商与银行合作两种模式中, 移动运营商主导的M-Pesa其移动金融业务目前以移动支付为主, 移动运营商与银行合作的Wizzit除了移动支付外, 发放小额贷款也是其主要业务之一, 它的金融功能更为齐全。 从发展成效看,M-Pesa不论在用户数量、现金流量和网点数量方面, 还是监管环境和社会影响等方面都更为突出, 并成为本国乃至非洲其他国家发展移动金融的主要样板。 [18]
二、非洲移动金融发展的推动因素
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 非洲地区移动金融的发展最快、接受度更高。直接原因是非洲的移动电信运营商拥有广泛而密集的网络,手机普及程度较高, 而传统金融物理网点严重不足且受落后的经济条件限制扩展能力低等。 根本原因是移动金融服务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较传统金融低廉、对客户包容性较高,因此被作为在贫穷落后地区为大众提供金融服务的优先选择。
1. 手机的普及是以手机为载体的移动金融发展的前提。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由于经济落后,是世界上基础设施投入水平最低的地区, 相对于建设固定电话网络而言, 建设手机通信网络的成本要低得多。 手机的信号传输是利用专门的基站网络进行的,每个基站的信号覆盖半径一般为5~10公里。尽管非洲的电力不足,但是网络站点可以利用柴油发电机提供电力,能有效保障移动信号传输。近十多年来, 手机在非洲的普及程度提高很快。1999年非洲使用手机的人口不足总人口的10%,2008年这一比例已提高到60%, 到2012年, 除了几内亚比绍、埃塞俄比亚、马里和索马里几个国家外,手机信号已覆盖到非洲的大部分乡村。另外,非洲共享主义的文化传统,使手机常在人群之间分享,没有购买手机的人只要自己购买一个可用于手机的预付卡也能享受移动金融服务。
2. 广泛而密集的网络。 如肯尼亚的移动金融网点,在2007年为355个,2011年发展到将近2.8万个。 肯尼亚的移动金融网点之所以能够得到如此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Safaricom电信公司拥有广泛而密集的连接客户的零售网络,它控制了肯尼亚三分之二的电信市场,另一方面移动网点建设过程中得到了英国国际开发署的资金援助。
3. 操作简单、易行。如M-Pesa用户只需向人出示个人身份证明,由人将用户的身份和存款数额记录在册,并将对应的金额存入用户的电话账号,用户在收到确认短信后,即完成交易。整个过程大约需要一分钟。同样地,取款时用户向人出示个人的有效身份证明,人会将用户的身份和取款数额记录在册, 并从用户手机M-Pesa菜单中选择取款及数额,然后输入人的号码,人收到交易完成的短信后,将对应的现金支取给用户。若向他人转移支付,只要输入对方的手机号码和对应的金额,在双方都收到手机短信后交易完成。
4. 成本费用低。 例如,M-Pesa注册用户存款是不产生费用的,交易费用也远低于传统金融服务。在肯尼亚,传统金融服务实时汇款100美元(8000肯先令 ① )的费用分别为速汇12美元(960肯先令)和银行电汇6美元(480肯先令),慢汇的费用分别为客运公司3美元(240肯先令) 和邮政汇票6美元(480肯先令)。与之相比,M-Pesa向非用户汇款100美元的费用为175肯先令, 向注册用户汇款的费用仅为30肯先令。可见,M-Pesa大大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
除此之外,宽松的政策环境和监管政策也发挥着积极作用。例如,肯尼亚为了支持移动金融的发展, 中央银行没有以商业银行的标准对移动金融进行监管。
非洲移动金融发展的实践证明, 移动金融所提供的支付便利、货币转移便利和小额融资便利,可以有效改善经济落后地区和农村、 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条件,有利于改善生活、生产条件,促进经济发展,是发展普惠金融的有效途径。 但是它也并不能完全克服普惠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 从全球移动金融来看,肯尼亚的M-Pesa是成功的典范,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Mbiti(2011)的研究表明,M-Pesa使用的主要对象仍集中在更为年轻、富裕、受过较好教育、有银行账户、受雇于非农部门、居住在城市等人群。移动支付虽说克服了空间地理的障碍, 将金融服务延伸至更为偏远、更为贫穷的地区,但是获取服务的一些相关因素并未发生变化,比如家庭地位、生存空间等等。根据Johnson(2012)提供调查结果,城市移动金融的使用比例为51.4%,远高于农村的21.4%,男性的使用比例也高于女性。另外,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如法律制度环境、政策环境、社会信用环境和安全环境等都会影响移动金融服务的包容性和广泛性。
三、 非洲移动金融发展对我国农村移动金融发展的启示
非洲地区移动金融的发展经验表明, 发展移动金融是改善农村和偏远地区金融服务的有效途径。我国应借鉴其经验, 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大力推广和发展移动金融。 在实施过程中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服务对象的特点。 从我国当前农村人口状况来看,由于许多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在年龄结构上老多青壮年少,性别上女多男少,文化素质低者多高者少,总体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在我国农村地区推广和发展移动金融应充分考虑这种人口结构特点, 提供的金融产品应能够被多数人所欢迎和利用。
2. 发展模式的选择。 在非洲移动金融发展案例中, 以移动运营商为主导的模式发展最为成功,如M-Pesa,而银行独立开发移动金融的,由于对移动运营商的高度依赖,银行的主动性受限,几乎成效都不大。 移动运营商主导模式尽管拓展业务优势比较明显, 但也存在较大风险: 一是移动金融的经营风险,如信用风险、风险、安全风险、技术风险等。[19]二是社会风险。移动运营商主导移动金融业务会削弱国家的金融监管。在发展初期,规模较小时或许问题不大,但是当移动金融发展的规模、范围和影响较大时仍游离于金融体系之外,就可能影响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带来较大的社会风险。因此,从长期发展需要来看,我国的移动金融应主要选择移动运营商和银行合作的发展模式,并纳入统一的金融监管系统。
3. 安全性问题。 移动金融的安全性问题最主要的是网络安全。 尽管至今为止,M-Pesa服务项目并没有发生大的风险案件和投诉 [20] ,但保障网络安全是一个时刻都不能松懈的问题。目前我国移动支付的安全形势并不容乐观。来自2013年中国网民信息安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 有74.1%的网民遇到过安全事件。在智能手机上网用户群中,个人信息泄露和账号密码被盗的发生比例分别为13.4%和8.9%。 [21] 因此,发展农村移动金融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安全,不断强化防范措施,持续广泛地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1]Donner,J,& Tellez,C. A. Mobile banking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inking adoption,impact,and use[J]. 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008,18(4):318-332.
[2]Johnson,S,& Arnold,S. Inclusive financial markets: is transformation under way in Kenya?[J]. Development Policy Review,2012,30(6),719-748.
[3]Allen,K. On the new frontier of mobile and money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mobile phones,M-PESA,and Kenya[J]. Hydra,2013,1(2).
[4]Jack,W,Suri,T.,& Townsend,R. M. Monetary theory and electronic money: Reflections on the kenyan experience[J]. FRB Richmond Economic Quarterly,2010,96(1):83-122.
[5]Jack,W,Ray,A.,& Suri,T. Transaction networks: Evidence from mobile money in Kenya[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3, 103(3):356-361.
[6]Jack,W,& Suri,T. Risk sharing and transactions costs: Evidence from Kenya's mobile money revolution[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4,104(1):183-223.
[7]Isaac Mbiti,David N. Weil. Mobile Banking: The Impact of M-Pesa in Kenya[R]. NBER Working Paper,2011,No. 17129
[8]Munyegera,G. K,& Matsumoto,T. Mobile Money,Rural Household Welfare and Remittances: Panel Evidence from Uganda.
[9]曹h兆. 国外农村手机银行服务:启示与借鉴[J]. 中国农村金融,2011,23:86-88
[10]Mas,I,& Kumar,K. Banking on mobiles: why,how,for whom?[J]. CGAP Focus note,2008(48).
[11]Buku,M. W.,& Meredith,M. W. Safaricom and M-Pesa in Kenya: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financial integrity[J]. Wash. Jl tech. & arts,2012,8,375.
[12]Mbiti,I,& Weil,D. N. Mobile banking: The impact of M-Pesa in Kenya[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11.
[13]Macharia,J. Mobile banking influence on wealth creation and poverty reduction for the unbanked[R]. In IST-Africa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IST-Africa),2013:1-9.
[14]Mishra,V,& Bisht,S. S. Mobile banking in a developing economy: A customer-centric model for policy formulation[J].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2013,37(6):503-514.
[15]徐宝成. 国外手机银行:助推金融普惠[J]. 金融博览(财富),2015(7).
[16]中国驻厄立特里亚使馆经商处. 世界银行收购雅典南非银行的分行Wizzit银行10%的股份[EB/OL]. 商务部官网,(2007-11-30).
[17]Jenny C. Aker and Isaac M. Mbiti. Mobile Phon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frica[J].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10,24(3):207-232.
[18]温信祥,王昌盛,张晓东. 从肯尼亚移动货币看移动金融在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中的应用前景[J]. 国际金融,2014(11):17-22.
[19]刘海二. 全球手机银行的现状、模式、监管与金融包容[J]. 上海金融,2013(9):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