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

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范文1

创业成灾的黄金时代

你看的那些《花千骨》、《琅琊榜》,在创投圈那都不叫电视剧,而叫IP剧(Intellectual Property,也就是“知识产权”)。你以为你只是看看剧,跟创业无关?NO!其实你正在壮大影视市场规模,已经是影视创业者们争抢的目标用户了。总而言之,大众创业已开锣,而创业者就在你身边。

那么,有人要问了,每个人都可以是创业者吗?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问道,“奋斗是少数人的事吗?成功是少数人的事吗?发财是少数人的事吗”?答案当然不是。所以,创业不是少数人的事,“人人都可以创业,关键你要提供一个人们需要的东西,这是创业的全部秘密”。

还在抓耳挠腮不知道怎么创业?其实电视剧里有众多值得学习借鉴的成功案例,那些现代励志创业剧不用说,即使是槽点满满的后宫争宠,也有许多普通人走向人生巅峰的创业故事:《甄执》的女主角甄制咀抛约旱牟琶玻白手起家,从一个低等的常在,一步步爬上皇太后的宝座;《芈月传》的主角芈月则是一个没落的庶出公主,通过经营,从一个陪嫁侍女,到宠妃、王后,最终成为史上第一个皇太后的传奇创业。

跃跃欲试了?且慢,热情高虽好,但创业资金从哪里来?一般来讲,除了创业者的自有筹资外,风险资本是其主要资金来源。

IP剧里解风投

在这个创业成灾的年代,风投也疯投。除了“大众创业”这个热词,还有一个对应的词是“全民天使”。没错,股权投资已经不仅仅是风险投资家的专属乐园,全民天使的美好时代已然到来,你也可以做风投。虽然投资门槛降低了,但股权众筹依旧是一个关于“募投管退”的技术活儿:你有筛选优质项目的火眼金睛吗?投资之后的管理怎么做?你想过怎么退出获利吗……如果这些都不了解,就匆忙奔赴投资战场,只能做个炮灰了。

不必去翻看那些晦涩难懂的“大部头”金融书籍――你每天追的热播剧,每天上演着不同时代的国仇家恨、儿女情长、商界风云,其实就隐藏着众多关于投资的故事:《琅琊榜》中的梅长苏是一个资源丰富且具有成功实战经验的顶级投资人,在梁国夺嫡市场,孤注一掷投资创业者靖王,通过一系列的投后管理,帮助靖王公司从无到有,打垮市场上其他竞争者,成功上市,实现自己的投资情怀;《武媚娘传奇》中的武媚娘也是一个非常强势的投资人,她从天使轮就对李治公司进行投资,在李治公司登陆主板(登上皇位)后获得巨额回报,又通过股权重组,赶走创始团队,成立自己的大周集团;《花千骨》的白子画是一个有着200年除魔产业投资经验的资深投资人,力排众议投资了菜鸟初创型企业小骨公司,并给予极高的估值,花了不少精力做投后管理帮助企业成长,但在退出机会出现时,拒绝了蜀山派、异朽阁的并购,又不理七杀资本接盘要约,最后退出不成,变成死局……

风投五千年

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范文2

怀旧电影的质感与灵魂

光是看电影的简介就知道这电影势必又要引起新一轮的怀旧潮,跟《致青春》怀旧校园时代的爱情不同,《合伙人》更多的展现了80年代年轻人的梦想与创业故事。打着“企业成长传记片”旗号,结尾贴着柳传志、马云、杨澜、张朝阳、王石等照片的《合伙人》会引起多少成功企业家的共鸣,多少梦想破碎的中年人伤怀,又会引起多少莘莘学子的膜拜?怀旧与励志是此类影片的必杀技。当一个大学还没毕业就感叹青春已逝,90后就感觉到衰老的早暮年代,怀旧似乎成了票房与口碑利器,从《那些年》、《阳光姐妹淘》等现象级影片的诞生我们早已体会到了此类电影的掘金能力,当然把握得不好的话也终究会落下话柄,《致青春》的叙事就饱受影迷的诟病。年代感的塑造是此类影片质感的保证,引起观影共鸣是此类作品的灵魂所在。这两点成功了,电影也就算成功了,至少在票房上定不愁吃穿。

《合伙人》的年代感塑造与情感酝酿都有较佳的处理。8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电影里电视的播放画面很好的揭示了电影的大背景,那是一个集体淘金的年代,也是一代成功企业家求学与创业的年代。《合伙人》关于三位主角的友谊起起落落才是电影的内在力量,也是最能挑起观众的共鸣所在。总之陈可辛的《合伙人》在上诉两方面的处理还是能看到诚意。只是有几多人能吃下陈可辛烹制的这略显惨淡的菜肴?

就像电影中取得事业成功的成东青,他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极度保守人物形象。陈可辛的这次尝试也是极度保守奉献的一部平庸之作。

演员的自我修养

演员这职业,外貌固然重要,表演的灵性才是长久之计。谁不为喜剧大师卓别林的滑稽动作而笑?谁不为赫本的气质折服?谁不为刘易斯的三度折桂拍手称赞?人前的风光需要人后的无限努力。克里斯蒂安·贝尔为演《机械师》减掉了63磅的体重,前不久爆出的《美国骗局》他又化身为邋遢的中年胖子。走不出《长恨歌》阴霾的郑秀文也一度抑郁,最近才参与恩师杜琪峰作品复出。演员一旦投入,内心的煎熬可想而知。当听说某某与某某又假戏真做时,瞬间就释然了。演员为角色的挖掘与诠释是观众的直接观影体验,导演的意图以及电影的思想表达都是靠着这一张张脸得以表现。

不敢说《合伙人》里三位好基友的表演精湛,但是相比于他们之前的表演确实有所突破。成东青的保守,王阳的中庸,孟晓骏的激进,最起码这些形象还算生动有趣。只可惜陈可辛选择了“土鳖”的保守性获得了最后的成功,中庸与激进都成了保守的跟班。这也许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回归,但如此设置使电影缺少了力量的释放与展现。这是保守的胜利,却使电影变得味如嚼蜡的平淡。

黄晓明在混迹小荧屏多年后,便一头扎进了电影圈。经过了在《夜宴》《风声》等一系列的配角表演后,最近主演了《匹夫》《血滴子》等多部作品。从他参演的作品来看,确实可以看到他在朝拓宽戏路欲寻求突破的方向努力。此番,他在《合伙人》中扮演“土鳖”成东青算是赢回一些表演肯定,其实他的表演还是一样的“2”,但这次似乎“2”出了演技。那场王阳婚礼的戏极具爆发力,仨好基友意见不合闹翻,友情面临分崩离析,成东青不舍却又不得不坚持自我,内心的煎熬这次独自承受,成东青此时虽贵为公司老总,但他内在的“土鳖”传统形象此时暴露无遗,感染力十足。黄教主这次关于角色的整体把控还是不错,把一个从农村考到大学,扭扭捏捏,被人推着前进,内心保守的形象得以较好的诠释。但是,拥有不俗人气的黄教主要挑起一部电影的大梁,还有多远的路要走呢?努力吧骚年,目前的中国影市给了你无限可能。

邓超饰演“海龟”孟晓骏,自信与激进,他不掩饰自己的理想,为了梦想在所不惜。为了考托福,放弃到医院看望得了肺结核的朋友。为了能光鲜的重新站在侮辱他的美国人面前,力劝成东青将公司在纽约上市。孟晓骏是成东青的偶像,也是他们创办的培训学校的方向,有他在公司就像离岸的船,会不断向前。邓超表演了一位张扬的人物,影片中却缺少了心理描写,着实有些可惜了。

佟大为饰演“愤青”王阳是成东青与孟晓骏之间的调和剂,一个团体多了这样一个人就等于多了和谐,一个团体如果少了一个这样的人很快就会鸟兽散。

当然在演员的道路上少不了导演的指导。好导演都能发掘出演员身上未被开采的闪光点。朴赞郁硬是将两位外形条件不出众的大叔捧成了韩国的演技派代表,也让一众女星登上韩国顶级女性地位。李安慧眼识珠发掘了华语新一代女神汤唯,拯救了希斯·莱杰与杰克·吉伦哈尔。王家卫的电影有一种迷离的气质,演员在他的电影里都有美轮美奂的演出,少了他,梁朝伟、张曼玉、王菲的演艺事业都会少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合伙人》中演员的表演还是得到了一定的认可,着实不容易。我不知道此次三人演技提升有多少来自陈可辛的悉心指点,但是片中的英语发音这次听着顺耳多了。靠导演,靠剧本,但归根到底要靠演员的自我修养。当贝尔阅读资料备演《金陵十三钗》,当苏拉·沙玛苦练海上生存,那些逛酒会,忙代言的偶像明星失去了多少气质?演员并非导演的牵线木偶,演员有思想,演员能给电影不一样的魅力。因为明星只一瞬,而演员随影像永远流传。

陈可辛印记

《合伙人》只能被鉴定为一部平庸的作品,对陈可辛抱有期望的影迷,可能又要再一次失望,至少再也看不到《甜蜜蜜》的情怀了。

陈可辛有一点特别厉害,他的超强适应力。从《如果·爱》开始,他算得上是香港导演北上本土化最成功的导演了,当然这也与他扎根内地的电影事业相关。太强的适应力,也导致个性的丧失,他电影作品的千变万化,摸不到具体联系,从《甜蜜蜜》到《如果·爱》再到《武侠》,他的电影没有固定的套路。如果要找到一个相似点,那就是萦绕心头的文艺气息,和对人物的细腻情感刻画。

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范文3

我一生最不能忘记的是1998年7月19日,那天是我这一生最为重要的转折点,它让我刻骨铭心。那天,一大早,我拿着已经写好的下岗申请书,颇有几分悲壮地找到我的厂长。厂长不无惋惜地说;“我可告诉你,这字我签了,可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我说:“你签吧,厂长,我已经考虑好了”。可是,当我真正拿到厂长已经批准的下岗申请书的那一刻,眼泪哗地流了出来,我知道,这意味着自己从此得自谋生路,也意味着与这个让我有过憧憬,并为之奋斗过的工厂以后再没有什么关系。我无限眷恋,无限伤感地在厂长门口站了很久很久。下岗后,我一时不知道怎么办,但始终有一个原则是毫不动摇的,那就是必须掌握谋生的技能。为此,我曾做过多种尝试,都失败了。一天,我突然看到了“脚病修治”培训班的招生广告,我在了解中得知,愿意学修治脚病的人并不多,因为大家都好面子,怕人耻笑。我心里一动:这是多好的机遇,学的人少,竞争力就小。如果自己干起来,干好了一定会挣钱的。即使在澡堂子里给人修脚,一天挣上三四十块钱也不应该有问题吧,这总比上班强呀,有什么不好?但没有想到的是,和家人说了后,是一片反对声,并被父亲痛骂了一顿,连一些亲友和过去的老领导也不支持。面对亲人的不理解和社会上的压力,我想:“面子是什么?面子是人们为了逃避某种责任的借口。面子靠什么支撑?如果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有面子又有什么用?修治脚病,为别人解除痛苦,为自己挣钱有什么丢面子的?我不但要把修脚技术学好,而且一定要干好。我觉得人们对这个行当有偏见,这是一个观念上的问题,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改变这种观念。”

280元创业

靠技术打开大市场

经过4个月发疯般的学习,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毕业后,我又一次迷茫了,工作在哪里?当时,王涛老师说:“西安市很少有修脚和治疗相结合的门面,修脚的不懂中医,学医的不干修脚。你开个‘脚病修治中心’,绝对有潜力。”

我有了勇气,开始找门市房。在一家工厂幼儿园对面,我找到了一间不足7平方米的门面房,每月房租450元,而我只有280元。我前前后后跑了几次,硬是把价格讲到了400元。签合同时,房主要预交半年的房钱。我说:“我只能付半个月的房钱。”为了让房主理解,我讲了自己为什么下岗,为学修脚所承受的各种压力和困难……房主沉默了半晌,终于答应了。

拿着剩余的80元钱,我买了必需材料,并从家里拉来旧家具。1999年1月,“瑞德脚病修治所”开业了。从开业那天起,我就目不转睛地看着门外,盼着有人能光顾。可是,连个咨询的人都没有。终于,半个月后,我迎来了第一位顾客。他是建筑公司的老板:“小伙子,你能治鸡眼么?”我激动得结结巴巴:“能,能,能,治不好不要钱。”一个月后,他的脚好了。几天后,他又领来了新顾客。就这样,“瑞德”慢慢火了,顾客要等待或预约才行。4个月后,在咸宁东路,我租了一间27平方米的房子。除了预付两个月2800元的房钱外,还有了5000多元的装修钱。一个月下来,我净赚了2700元。西安电视台采访我之后,许多下岗职工纷纷来找我,有的来学技术,有的来打工。2001年,我开设了第一家分店,面积60多平方米。

“修脚工”上了新闻联播

2002年7月,“瑞德”开了第二家分店。10月9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里报道了我的创业故事。全国10多家新闻媒体报道或专访。《西安晚报》还专门开辟了“刘尊众现象”的讨论。英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代表团、英国帕台农基金会考察了我们所。国家还奖励了我5万元。我先后获得了许多荣誉称号:“全国优秀青年兴业领头人”、“ 陕西省十大再就业明星”、“陕西省下岗职工创业带头人”、“西安市劳动模范”等。

目前,在我们所里学习的有数百人,包括留学英国的硕士生,西安医科大学的毕业生。

我认为,创业要白手起家,要过好“两关”:一是“冷水关”,不怕别人泼冷水,说风凉话;二是“面子关”: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在现实生活中,60%左右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脚病,苦不堪言。现在,很多人理解了我,不再对我有偏见。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范文4

作为一个拥有金冠的淘宝卖家创始人,程倩的创业经历曾经可以作为范本写成励志故事。

但随着淘宝的发展及如今天猫的壮大,越来越多大佬逐鹿电商江湖,这位有些诗意的随性小女人的创业故事或许只能作为电商发展过程中的小小注脚,注解着这江湖中的成败与沉浮。

或许,天猫、甚至淘宝已经不再是曾经怀揣梦想的创业者的天堂,想在天猫这个江湖上获得成功,仅凭激情、梦想与一个好点子已经远远不够,相对雄厚的财力往往决定一个创业者的命运。

如今,游戏规则正在发生着变化。

看似成功者困难重重,后来者更是未来渺茫,随着天猫商城生态环境的变化,草根创业者们正在经历着煎熬。

淘宝明星卖家陨落

38岁的程倩,现在闲下来的时候可能更多的是反思和坚持,希望寻找更好的方式实现曾经规划中的辉煌。

时间回溯到一年前,也许她的心境完全不同。去年8月在公司的员工培训会上,她讲述的个人成长历程还是一幅完美的画卷,画里面展示着一个完美的草根创业故事。

彼时她的公司员工达到120人,各项开支加起来一个月的投入达到200万元,仅广告投入就有四五十万元。规划中程倩一手创立的品牌“衣宝贝的天上人间”将发展为集网络销售、线下生产加工、门户平台三位一体的企业集团,中期目标为年销售额过十亿。

2004年,有着艺术设计专业硕士学位的她,辞去体面的瑞丽杂志社编辑的工作转身做起了网店,经过7年时间将营业额从零开始做到2011年的8000万,一个完美的创业故事看似有着无限的可能。

一些选择就像童话般,可能翻开人生新的一页,“生活呢,从来不会直接告诉你会得到什么,失去什么。也许最不怕失去的人就会是得到最多的人。” 程倩在自己的成长故事里写下了这样的句子。

从零到8000万的故事中,有很多温馨、甚至浪漫的瞬间。

忙碌的创业过程中,他们甚至创造性的使用了现在淘宝的标准沟通称谓“亲”。

现在的公司副总,程倩丈夫的哥哥、圈内人称作大武的武青云告诉凤凰财经,他们在2004年、2005年的时候已经开始用这样的称呼。

当时老板程倩负责运营,客服是她的嫂嫂,由于店铺的定位是时尚的、感情细腻的、有品味的25岁到35岁的都市女性,大家的交流也更注意沟通的顺畅和舒服,刚开始用“亲爱的”,但是随着生意越做越好,客户越来越多, “亲爱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自然而然的变成了“亲”。

随着客户的增多和传播,“亲”变成了淘宝的官方用语,在“亲”的扩散过程中,程倩的事业也越做越大,从每个月几万、几十万很快做到了上百万的数量级。大武表示,对此虽然没有严格的考证,但是2004年、2005年的时候,淘宝上“亲”的应用范围的确不是很广泛。

2011年的时候,曾经好几个月的时间,衣宝贝连续蝉联华北区女装销量第一,在全国也能排到前20名的位置。

而早在2009年电商概念开始被资本看中的时候,已经有风投看中了这家从草根成长起来的淘宝卖家了,并开始接触谈合作的问题。

但衣宝贝依托淘宝飞速发展的同时,电商的发展则更为狂热。

淘宝网于2008年4月推出全新的B2C平台——天猫,不同于初期的淘宝,天猫商城实行完善的售后服务,100% 认证的企业卖家,品牌齐全,正品行货,七天无理由退货,全场积分抵现金等优惠措施以吸引消费者。

已经接触风投的衣宝贝虽然在这一时期飞速发展,但显然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一机会,实现从淘宝卖家到天猫第一梯队的转变。

程倩的丈夫,IT出身,曾经在大型企业做到部门负责人,带领过100多人团队的武蕴华,告诉凤凰财经说,相对于淘宝上诸多的草根卖家,有着高学历和大公司工作经验的他们已经开始意识到环境的变化。

2009年他辞职开始经营家族事业,意识到原来纯粹家族经营,不规范的小店应该朝着较为规范的公司制方向转变,并入住天猫。

但是成功和失败往往只差那么一点点,在没有和风投资金敲定合作的背景下,衣宝贝按照自己的规划开始行动。

于是,没有雄厚资金支持的情况下,这家依靠独到眼光发展起来的风格鲜明的女装店走上了自主设计、自主生产的道路。

较大规模的扩充员工队伍、引进学历较高有着较好职业经历的运营、美工、设计师等空降兵作为部门主管,较大规模的广告投入。

但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没有传统产业背景和生产经验的衣宝贝,在规模扩大以后很觉到资金的压力和转型过快造成的经营困难。

2012年下半年到现在,衣宝贝都处于收缩和休整阶段,迅速扩大的员工队伍削减到三四十人,自主设计的品牌化道路也被迫调整,比较长的一个时期内这家曾经的明星店铺都处于亏损阶段。

武蕴华坦言,在刚刚过去的一波电商发展浪潮中,他们已经失去了冲击第一梯队的机会,现在他们只有慢慢发展,寻求新的机会。

年轻老板的崛起

衣宝贝陨落的同时,一批年轻的老板正在崛起。

陈露显然是这一波电商大军中的幸运儿,2009年还在大红门和人合伙做服装批发的他俨然已经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老板。

27岁的陈露在天猫快速发展的2011年和2012年迅速完成了规模和利润的双重提升,仅去年“双十一”一天就完成五六百万的销量,男装起家的他注册的“来仕特”如今已经算得上不小的淘品牌,成功跻身腰部卖家,利润也达到7位数。不仅陈露,他所在的北京市大兴区南小街地区,分布着几十家大大小小的电商企业。

之前这里曾经是北京市服装企业的聚集地,之所以迅速发展成电商聚集区,和天猫快速发展时期资金进入渠道关系密切。

2010年电商概念被更大范围的人群关注时,一批目光敏锐的“生意人”开始进入这一行业。

陈露就是这一时期进入电商领域的,相比“衣宝贝”创业时期喜欢新生事物,较早接触网络,甚至玩票性质的淘宝时代不同,这批人有着相对雄厚的资本和传统产业的经验,投资天猫有更长远和相对成熟的考虑。

行业内做的较好的品牌“红漫红”就是如此,做了多年服装厂和服装批发的老板薛洪满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电商并迅速做大。目前在淘宝女装品类排名在前50以内,2011年营业额已经达到上亿的规模。如果不是2012年3月份网站被攻击,排名可能会更好,薛洪满介绍网站被黑前,他的天猫旗舰店日销售额可以达到40万 。

事实上一手做大红漫红的薛洪满,一开始并不懂网络销售,进军电商只是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当时他甚至不会上网、不会聊QQ,只是偶尔得知从他的店铺批发做淘宝网店的卖家,一天卖出十多件衣服,便果断决定进军淘宝,并且在2010年底进军天猫的前身淘宝商城。

不过薛洪满的电商之路显然不同于一般小打小闹的卖家,在第一次了解淘宝店铺的时候,第一句话问的是“这个广告多少钱”?

据他介绍,“这个广告”就是现在天猫上很多卖家挤破头皮都想上去的直通车,而那时平均卖出一件衣服的广告才几块钱,而且非常容易上。薛洪满借别人一个小淘宝店小试了一下直通车广告,一天就卖了了50件衣服,200多件衣服一个礼拜就卖完了。

成功来的如此容易。

近期笔者参加了北京电商圈的一个小聚会,出席者年龄最大的只有30岁,但是他们却个个掌管着营业额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天猫旗舰店,甚至有的不止拥有一家店,涉足不止一个产业。

席间一位28岁的老板,目前已经承包了南小街所在地区的快递业务、并且还有一家纸箱厂正在筹建,为区域内的电商企业做配套,同时还经营电商店铺。

看似唾手可得的电商造富神话,虽然仍旧相对草根,但是或多或少有着一定的基础。

陈露、薛洪满等多个电商旗舰店老板都来自服装行业,自己或者父辈有着多年的服装生产经营经验,这位28岁的老板则来自浙江温州,16岁来京闯荡,“我做生意从来没赔过钱”他说。

如此背景的电商创业者显然和程倩看上去诗意的、朦胧的白手起家创业史有着很大的不同。

他们或者父辈有着传统产业的经验、或者拥有成熟而稳定的货源,成功往往就是借助天猫的渠道卖货罢了。

货源和卖货经验兼具的线下批发商轻而易举完成了转型。

权贵时代?

成功来的很快,但是年轻的电商老板们并不轻松,“现在不好做了”是几乎所有的被采访者都会提到的一句话。

这一点从新入行的周伟峰身上可以很好的体现。

不同于陈露创业时的小有积累,周伟峰即使在周围一众老板看来依然算得上富二代。

他的父母有着20多年羽绒服生产经营经验,看好电商发展前景,支持他今年三月份开始进入天猫商城。

有着稳定充足的货源和雄厚的资金支持,英国留学回来的周伟峰用父母公司的自有商标“诺雪飞”起家,志在打造相对高端的羽绒服淘品牌。

在他看来,以往通过第三方团购渠道低价引流的方式,虽然能够让新开的店铺迅速的聚集人气,但是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品牌的打造。

在淘宝流量碎片化更深的今天,周伟峰的创业之路明显变得不太好走。

在陈露创业的时代,直通车、钻展、聚划算,卖家如果有一个或者几个会做活动的运营,店铺的流量就会非常大,那时候做到这些不赚钱都难。

2012年“双十一”前夕陈露曾经告诉笔者,店铺基本上不要多少广告投入,就能维持每天几百甚至上千单的销量。当时他发愁的是货不够卖和发货速度跟不上。现在的情况则不可同日而语,据说不少店铺每天的广告投入都要达到几千元,上万元的投入也并不少见,不少店铺运营成本都达到每月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量级。

由于卖家众多,竞争激烈,巨额广告费砸出的流量并不能转化成利润,在主要依靠冬装盈利的服装行业,目前不少店铺的服装定价甚至只能弥补运营成本,相当于衣服白送。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凤凰财经接触到的卖家们把原因归结为竞争的激烈,天猫迅速发展以后,大量资金迅速涌入,特别是线下品牌和风投资金的进入,迅速抬高了广告运营成本。

周伟峰告诉凤凰财经,目前广告烧钱是肯定的,运营的目的就是把流量搞上去,在旺季到来的时候做到盈利。

有着较为雄厚资金支持和货源优势的周伟峰坦言,天猫已经发展起来了,有限的流量大家都想要,那就要看资金实力和运营能力了。

一开始就起点较高的他请了两个水平较高的运营和美工,这些员工不仅拿工资甚至还要有股份。大笔的投入之下,周伟峰志在把自家的“诺雪飞”品牌打造成天猫上羽绒服领域的新宠,走高端、时尚路线。

不过现在的广告费用和两年前、一年前、甚至几个月前都不可同日而语,几乎所有的腰部卖家广告费都要达到几十万的规模。

陈露告诉凤凰财经,不少店铺的运营成本都达到总成本的百分之三四十甚至五十。

武蕴华从他做IT的专业角度分析,事实上2009年开始进军电商的资金中,快速成长为腰部卖家的传统产业资金影响只是推广投入方面的,比如广告价格开始升高。

真正能够产生影响的其实是行动较早的风投资金和诸多的线下品牌,原来运营比较成熟的草根电商,加上判断的较准的资金投入,一批曾经和衣宝贝不像上下的品牌迅速成长为一线淘品牌,比如裂帛、韩都衣舍等等。

线下品牌一般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广泛的品牌认知度,进军天猫后为了快速发展壮大,他们需要在短期内做大体量,流量一定的情况下,资金更为雄厚的企业和风投资本愿意花更多的资金获得流量。

于是广告成本发生了,成本甚至几倍的增长。“对于风投来讲,盈利不是第一位,他们首先是要把数据做的好看,要做出一定量的流水。”一位老板如此表示。 而这对以相对草根起家的腰部卖家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今年基本上没有人敢说赚到钱了。”

电商2.0时代新玩法

不过赔钱赚吆喝这条路也走不通了。

近日淘宝网已经明确表示,聚划算之后,折800、团800等大量存在低价引流现象产生的销量将不计入搜索排序中。淘宝网还表示,后续如发现有类似行为特征的网站来源,也会考虑同样处理。

此前,不少卖家为了冲击销量排名,往往选择参与类似的第三方引流活动,以远低于成本价的价格销售商品。为的是前期靠低价冲击的销量提高店铺的权重和排名,在旺季来临的时候获得更多的流量,实现利润。

天猫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用超低价格价引流的销量计入搜索,除了会引发卖家之间的价格战之外,还会降低卖家给消费者带来服务的质量,同时也会让消费者对淘宝的认知只停留在“卖廉价货的地方,这对平台、对卖家、对消费者都是很大的伤害。

在武蕴华看来,这是淘宝正在寻求改变,用圈内人的话说,电商正在从1.0向2.0迈进。

所谓1.0时代的电商,只是一个卖货的渠道,在有流量就有生意的电商渠道上,卖家只要占据好的位置做广告,增加曝光率就能够卖货,生存的很好。但是淘宝和卖家们都发现,简单的增加展现量效果正变得不是那么美好。

在天猫负责人语嫣看来,2011年到2013年的买家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例如2013年5月淘宝上长词搜索对PV的导流贡献同比上涨了9.4%,而高频词、爆款词的搜索量下降了6.4%,另外低频词占整个引导PV的比重上升了3.5%——这意味着,买家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这时淘宝管理者开始反思过去的买搜索流量和广告位等机制是否对淘宝的未来有益。

现在淘宝的管理者试图用搜索个性化、推荐引擎和大数据来适应正在发生的变化,他们尝试让买家在搜索结果中看到自己关注的店铺排名在靠前。

薛洪满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客户要买圆领的连衣裙,那么符合这个搜索标准的宝贝就会以较低的广告费得到展现

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范文5

我们所学的专业叫做戏剧影视文学,大多数人听后可能一头雾水,不明白这个东西到底是干嘛的。不过没关系,说实话,这四年来我都没搞明白学这个专业到底要干嘛。

四年来,我们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每天坐在那台20几寸的电视机前看电影,看完以后再用弗洛伊德或者康德的理论分析上几遍,然后得出这部电影所表述的到底是恋父情结还是恋母情结。

不幸的是因为理论学了太多的缘故,我说起话来总这么絮絮叨叨一板一眼,每次回家和父母说起话来,我母亲总要摇头叹气,暗地里忧心忡忡地对我父亲说:“这孩子是不是上学上傻了?”所以上面那些废话要是惹你不快的话,我道歉。

我们也不总是干这个,学校也担心人家说闲话,所以每天除了要我们找恋父恋母外,还开设了摄影、经济、政治、文学、剪辑、录音等课程。只要是和电影相关的东西我们都学一点,遗憾的是学了半年多的摄影,我至今连开关机都不会,学校里倒是有那么几台机子,但仅限观赏用,我连摸一下的机会都没得。至于其它那些课程,当然也只是讲理论了。

总之,学了四年,我们都成了出色的理论家,并最终证明了我们自身都有很严重的恋父恋母情结。事实上,他们养了我们20几年,给我们吃,给我们穿,给我们钱花,那么除了恋他们外,我们实在是找不到其他人来恋。而现在的情况是,他们马上就不给我们钱花了,也不容许我们恋着他们了,我们必须自谋生路,白手起家做成功人士。可是苍天啊,到现在我连洗衣服擦地板都不会,虽然学会了一大堆的理论,但非常可恨的是这个社会已经有太多理论家了,现在需要做事的。

其实早在三年前,也就是我们进学校没多久,所有人就不再对这个专业抱什么希望了,大部分明智的人从那个时候就在自谋生路。他们中的某些人开始做小商贩、打工、学习拍马屁以便从政:另外的某些人则拼命地充实自己――不是用知识,而是去考二级证、四级证、六级证、教师资格证、编辑记者证、网页设计师证……总之只要是个证,他们就去考,这叫做“用证件武装自己”。想想也是,到时候全身挂满证件上职场,就像警察穿了防弹衣参加枪战,总会多点安全感的。至于剩下来的小部分人――如小峰、阿庆、我,这并不是说我们不明智。我们同样觉得绝望,同样没有安全感,只是我们的乐趣不在做生意考证方面,也许可以称之为生活在别处。

这四年对小峰来说,就是网吧和网络游戏,他每天做的惟一的事情就是去网吧,通宵达旦地跟各种网络游戏过招。

阿庆的时间则全花在了发掘学校周边的美味食品上,他认为人活着最重要的事便是能吃一碗好饭,没有什么东西能比一顿糟糕的午餐更能使人心灰意冷了,除了食物外,其它的东西从来就勾不起他的兴趣。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睡一个没人吵没人说话没有任何声音没有梦的安心觉。为了实现这个它,我在四年内抓紧一切时间睡觉。以至于人们想起我时,能想到的只是一个摆放在床上的物体,其它的比如我是个活人、我曾学雷锋拖地板、热情冲厕所等他们全无印象。

直到有一天所有的东西都告诉我们该去找工作了,我们才惊慌失措起来。参加一场又一场的招聘会,散发简历,奔跑于各公司的面试部门,浏览报纸上的最新招聘信息,几个月忙下来,工作的事情仍毫无音信。说实话,有谁会对一个拿着一纸证明、说自己曾看过很多电影的家伙感兴趣呢?

危机感万分危急地降临到了我们头上,生活显露出它的残酷面目来,原来找一份工作并不是如拾草芥般简单,找一份好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如何生存成为困扰在我们心中的噩梦。游戏救不了我们,精通各种美食救不了我们,一个好的睡眠更救不了我们。小峰已经从网吧撤离出来,阿庆变得食欲不振,而我像是硬生生地被人一脚从睡梦中踹醒过来,接着便再也无法安心入睡了。我们都开始思考一些意义重大的事情,比如自己的人生、房子、老婆,以及下一步该踏向何方。我们小心翼翼地筹划起下一步来,我们谈论各种点子,谈创业,谈各自的去向,而绝望则适时地给我们创造了海阔天空般幻想的机会。

期间,阿庆不断地谈论着他的某个哥哥如何从身无分文到身价百万的创业故事,以此来激励大家。当然,我们曾在各种报纸杂志中看了不下上千个类似的故事,但哪一个也没有阿庆亲口讲述的这个更加鼓舞人心。在他断断续续但不乏精彩的叙述中,我们都成了那个创业故事的见证者,仿佛自己也亲历了那场创业,亲眼看着他的哥哥从困境中走出,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并最终拥有百万资产的。

由此创业故事,小峰突发奇想,撮合阿庆去福州合开一家小餐馆。阿庆精选出来本地十大名小吃,作为他们未来的店――欢迎光临小吃店的主打菜。此后的每天夜里,他们都不厌其烦地筹划着这个店,从雇佣厨师到店面的装修,店名、招牌式样、墙壁装饰、桌椅款式、餐具颜色……所有的细节他们都不放过,直至最后他们都能喜气洋洋地想到顾客满堂的情形。他们设想不出十年,自己的分店将遍布全国各地,成为实力雄厚的财团,而他们二位开宝马、坐奔驰,身边美女一大帮。

由于我既不想创业,奔跑找工作又不见什么进展,开始夜夜失眠。

然而无论是小峰的奇思妙想还是阿庆的绞尽脑汁,以及我的彻夜不眠都无法改变时光一如既往地向前飞速流淌,两个月很快就过完了,我们毕业了。但没有最初预想的那样欣喜和愉悦,更没有憧憬和兴奋,有的只是无尽的焦虑和惆怅。我们心里都很清楚,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将会有新的开始,相反,是灾难的降临。

小峰和阿庆的小吃店最终没能开起来,拿到毕业证后,他们各自回了老家,阿庆回了东北,小峰回了福州,而我则留在了原地。

历经一番艰难的折腾后,我终于在市中心的一家超市找了一份理货员的工作,工作很简单,就是清理货架、收集空纸箱或者去后备仓库取商品。每个月他们给我900块工资,食宿不包,但我已经很满意很开心了。

在市郊我租了间十几平方米的房子,虽然小了点,光线也不好,不分白天黑夜总是黑乎乎的,好在租金很便宜,每月只须150块。无论如何,生活就这么开始了,怨天尤人没有用,沮丧也没有用,除了接受外你别无选择。至于我的毕业证和学位证,惟一的作用可能就是拿来安慰安慰父母,证明他们生养了一个上过大学的儿子。

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范文6

青年学生是《青年参考》的主力读者群之一。多年来,《青年参考》“创富”版(前身为“财富·创新”版)通过呈现和解读一个个“成长偶像”,为广大青年读者提供关于发展方向的思路和启迪。这既是广大青年读者的阅读需求,也是视服务青年为己任的《青年参考》必须履行的媒体责任。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曾任微软公司和google公司全球副总裁的李开复博士说:“中国青年需要‘偶像’或‘人生导师’吗?在成长的过程中,参考那些值得信任的成功者是有价值的。参考他人的路,保持客观自觉,听信自己的心,走出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

其实,偶像可以是各行各业、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成功人士和榜样。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有突出的成绩,他们的行动和精神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青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对青年的影响不可估量。榜样为一代甚至几代青年提供成长的动力,为青年的发展提供参照和坐标,甚至可以改变青年的人生轨迹。

“邻家大哥”:无须仰视的“成长偶像”

新世纪的中国青年需要偶像吗?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当代中国青年到底需要怎样的“成长偶像”?

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马云说,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的女主角小鹿纯子、世界级门户网站yahoo!的创始人杨致远是自己的偶像。青年 “成长偶像”是一个社会时代精神的体现,反映了这一时代社会对青年成长的期望。21世纪以来,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社会更加开放和多元,“成长偶像”的界定已经超越了国界。“成长偶像”可以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成长背景不同,文化和信仰也不同,但他们身上有相当多的共同点:爱国、勤奋、敬业、执著、坚韧、无畏、理性、务实、注重团队精神、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具有世界眼光、勇于竞争……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其榜样存在明显的差异。青年“成长偶像”只有得到青年的认同,才能引导和启迪青年成长。

和历史上广为传颂的英雄人物相比,和平年代的“成长偶像”往往没有“抛头颅、洒热血”的惊人壮举。想要得到青年的认同,“成长偶像”不能高高在上,必须来自青年的生活,和广大青年追求相近的人生目标,遭遇类似的人生困扰,与青年产生情感共振。青年愿意接近“成长偶像”,才能从“成长偶像”身上获取个人成长的“养分”。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青年参考》“创富”版的思路越来越清晰——通过呈现平凡青年的奋斗故事,揭示成功背后的付出与艰辛,启迪青年读者成长。

和出身显赫的豪门贵胄相比,平凡青年的成功案例离青年读者更近,更能打动青年读者,对青年读者更有参考和借鉴意义。“创富”版报道的一个个默默无闻的平凡人物,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他,这些来自平凡世界的“邻家大哥”,更真实,更亲切,因为不平凡的拼搏精神和感染人的干劲儿,成为贴近广大青年、无须仰视的“成长偶像”。

“成长偶像”贴近青年,为读者提供“参考”价值

平凡青年奋斗的故事,通常不会包含引起巨大社会关注的“兴奋点”,以及引人入胜、跌宕起伏的矛盾和冲突。《青年参考》“创富”版用发现执著和感动的目光,寻找着身边的每一位“成长偶像”。

翻开“创富”版,这里是叱咤风云的创富精英的秀场,是平凡青年奋斗和拼搏的舞台。这里既有艰苦创业、白手起家的企业老板,也有凭借坚实足迹脱颖而出的职场明星。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被称为“女巴菲特”的美国投资人赛拉·佐豪森、全球最大互联网域名注册服务商godaddy的创始人鲍勃·帕森斯、在中国内地首富宝座上只坐了6天的李锂夫妇、收购沃尔沃的吉利汽车掌门人李书福、要把皮皮鲁打造成中国版哈利·波特的郑渊洁父子……都曾成为“创富”版醒目而清晰的焦点。

登上“创富”版的“成长偶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艰苦创业的“创业偶像”,或称“财富偶像”;另一类是在自

己的岗位上做得风生水起的“职场偶像”。这两类关于平凡青年奋斗的故事,包含着一个个满载着创新精神的“金点子”,浓缩了一段段洋溢着激情和坚守的人生经历,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对成长中的青年读者来说,这些故事不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必读性。

在市场导向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扶持下,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有了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的宏伟志向。《青年参考》“创富”版着力发掘贴近青年的创业故事和财富故事,为青年读者提供“参考”价值。无论是否准备创业,这些故事都能给青年读者以启迪。

“创富”版聚焦的一些“创业偶像”,是年轻的“80后”、“90后”。“80后”、“90后”群体惹人关注,一半源于这些群体旭日般的新鲜和活力,一半源于这些群体被打上的若干标签,比如“颓废”、“自私”、“叛逆”、“没有责任感”、“脆弱的一代”甚至“垮掉的一代”。读过“创富”版上一些 “成长偶像”的故事,你会发现,这些标签根本不存在。

——23岁的澳大利亚华裔毕凡做廉价正装衬衫生意的故事:《华裔80后的“反品牌”生意经》。

定制通常意味着昂贵,但毕凡反其道而行之。2008年夏,还在学校里读书的毕凡随父母到上海旅游,发现“从上海的一些个体服装生产商那里,以远低于波士顿或纽约的价格进货”是完全可行的,由此萌发了生产、销售“物美价廉的正装衬衫”的想法。他创办了一家网络服饰公司,让世界各地的顾客以平价定制衬衫,生意兴隆。2011年,毕凡公司的营业额可能突破100万美元。

——28岁的美国“垃圾大亨”汤姆·萨奇的故事:《奇思妙想敲开财富之门》

汤姆·萨奇是美国新泽西州地球循环公司的总裁,开始创业时,他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地球循环公司是垃圾再利用行业的翘楚。这家公司收集各种废弃的商品包装,想办法让它们“重生”。在汤姆·萨奇眼中,人们随手扔掉的果汁包装袋不是垃圾,而是铅笔袋;一张被丢弃的唱片可以变身为挂钟……这家公司的产品多达200种,通过沃尔玛等大型零售企业销售。

——30岁的亿万富豪安德鲁·梅森的故事:《60亿美元为什么不够买我的公司》。

安德鲁·梅森是美国团购网站鼻祖groupon的创始人。创业之前,他只是芝加哥一个没有什么资历的程序员。如今,提起他,人们会想到数不清的产品、令人心动的价格,还有亿万身家。不久前,google公司提出以60亿美元收购groupon。如果成功,这将是google历史上最昂贵的一笔收购。不过,梅森拒绝了google的好意。

——27岁的腼腆“黑客”赵伟的故事:《为中国互联网安全奋力奔跑》。

赵伟是一个沉浸在网络安全的世界里,执著得近乎疯狂的“少年黑客”。他和他创立的知道创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一起,致力于推动互联网安全发展。凭借有前瞻性的安全服务和产品,知道创宇在国际上小有名气。赵伟希望自己能改变世界对中国网络安全的印象,对中国黑客的印象。

除了“创业偶像”,《青年参考》也着力讲述那些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的“职场偶像”的故事。

和“创业偶像”相比,“职场偶像”大多甘于平凡,乐于平凡,凭借勤奋演绎出不平凡的职业生涯。虽然不像“创业偶像”的奋斗经历那样轰轰烈烈, “职场偶像”的拼搏却同样精彩。“职场偶像”的职场生涯或许具有不同程度的不可复制性,但他们的经历可以引领青年读者确立清晰的职场目标和发展轨迹。

——加拿大第二大保险公司永明集团精算总监、27岁的中国女孩杨晓丹的故事:《西方精算师群体中的东方女高管》。

加拿大永明金融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有 100多年历史的保险公司,在全球保险业中声名显赫。2009年10月,永明集团在公司100多名资深精算师中遴选精算总监。经过异常苛刻的考核,16岁就到加拿大留学的杨晓丹脱颖而出,成为该公司历史上第一位不足30岁而位居精算总监高位的华人女性。在素来强调资历、以男性为主的全球精算师群体中,杨晓丹是最年轻的精算总监之一。

——放弃美国高薪回国发展的海归吴正宇的故事:《从年薪15万美元到1.5万元人民币》。

31岁的吴正宇本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在ibm总部做信息顾问,年薪15万美元。后来,他放弃高薪回国,在湖北省一个县级市做市长助理,年薪1.5

元人民币。他说:“中国的迅速发展,以及为海外学人提供的机会,都是非常令人鼓舞的。对我来说,美国可能是个不错的深造环境,但回国发展才是最适合的。我愿意让自己这棵树苗,在中国长成一棵大树。”

吴正宇这个“职场偶像”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在担任市长助理的15个月里,在分管新能源项目时,吴正宇发现了储能的难题——核电和太阳能发展很快,但电网输送能力差,发电不稳定。进行了大量调研后,吴正宇辞职创立了汇能科技公司。汇能科技做的事就是“储能”,把用电低峰时段的电能储存起来,留到高峰时段使用。汇能科技诞生时,储能这个领域几乎无人问津,这个有些“先知先觉”的企业引来投资者争相投资。

吴正宇的故事给人留下了很多思索和启示。留学生们需要读一读这个故事,甚至,《青年参考》所有为事业和财富奋斗的青年读者,都需要读一读这个故事。

用精神和心灵的饕餮盛宴,唤起青年读者无穷共鸣

通过“用脚采访,用笔还原”和编译外媒报道等操作手法,《青年参考》“创富”版呈现了一个个“成长偶像”真实而精彩的故事,为广大青年读者提供了一场场精神和心灵的饕餮盛宴。多年来,“创富”版以其可读性和必读性在读者调查中屡受好评,为《青年参考》这张国际新闻类周报抓住国人眼球,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