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沁园春长沙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沁园春长沙教案范文1
分析模式,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而且也提高了教师的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本文试从巧用音乐导入新课、巧用音乐促进阅读、
巧用音乐配合诵读、巧用音乐引导写作、巧用音乐精彩结尾这四个方面来阐述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音乐 语文教学 有效性 作用引文: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曾经说过:“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我国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的最大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可见,音乐有其独特的魅力,没有音乐的世界是枯躁乏味的。生活中离不开音乐,学校教育中也离不开音乐,新课标要求构建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而音乐则成了语文教学的得力助手。音乐的巧妙选取与合理运用已成为教师对课堂调控和驾驭的一种有效手段,而且对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都具有良好的功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很喜欢音乐。在五年的教学生涯中,我越来越感觉到,恰当地把音乐引入语文课堂,让音乐与语文教学有效联姻,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一、巧用音乐导入新课,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同志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巧用音乐导入新课,精心设置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放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音乐,则可以唤起学生对头脑中储存的一些相关的人物形象、影视故事、文化背景、特殊情感的回忆,让学生自然而迅速地进入状态。例如在学习文言文《鸿门宴》时,可播放歌曲《霸王别姬》导入,随着音乐声的深入,学生会被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深深吸引,而后教师再提问导入:“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怎么会沦落到这样悲惨的下场呢?让我们来一起走进《鸿门宴》,看司马迁是如何告诉我们答案的。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情境。再如学习柳永的《雨霖铃》时,可让学生听视频音乐《送别》,画面中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出寂静萧瑟的氛围。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罢,学生能很快进入主人公感伤的情感世界中。
二、巧用音乐促进阅读,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课堂要求灵活忌讳沉闷,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和有效操作课堂。学生阅读兴趣提高了,才会积极地参与和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阅读可使人拓宽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在阅读过程中引入音乐,能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都处于积极的运动状态,联系脑中原有的记忆,储存新的信息,从而积累丰富的知识。例如在让学生进行《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比较阅读,可在上完《沁园春?长沙》后,播放歌曲《沁园春?雪》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学生则会很自然地把注意力转到课文后面资料上去,这样再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就顺理成章了,这样学生的记忆库的容量也会逐渐增加。再如在学习《论语》之《诲人不倦》篇中第一节“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可播放《三字经》歌,《三字经》中的“性相近,习相远”便出自《论语》,稚嫩的童音加上熟悉的旋律不仅愉悦了身心,而且积累了丰富了课外知识
三、巧用音乐引导写作,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而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手段,它所提供的广阔的情感空间为人们的审美想象提供了可以自由翱翔的天地。在教学的过程中,写作一直都是一个难题,很多学生在写作时是绞尽脑汁、煞费苦心、苦不堪言。如果在写作中播放相关主题的音乐,把写作主题和音乐意境不露痕迹地融为一体,不仅可以给学生创设情境,还可以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由此可见,好的乐曲往往是写作的催产剂,它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起热情,产生灵感,顺利完成写作。
例如在以“努力拼搏”为主题的写作教学中,可在教师讲述完写作要求之后播放一首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在激昂雄壮的旋律感染下,整个课堂都笼罩在振奋人心的高亢氛围之中,此时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之弦都会被拨动,从而写出充满积极向上的文章。再如写有关生命或与春天相关的话题的作文,可在写作前播放《森林狂想曲》,乐曲中清脆的鸟叫,林里的蛙鸣、陶笛以及小提琴奏出欢快的音符,很快将学生带进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因此让学生在音乐中进行写作,既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四、巧用音乐精彩结尾,产生余音绕梁的效果
在阅读、探讨、分析课文之后,教师往往会引导学生去感悟生活,会鼓励学生倾诉自己的心声,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见解。学生表述完后,教师进行总结并深化文章的主旨,此后再播放一段与主题相吻合的音乐作结,既可以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产生余音绕梁的效果。如播放《同桌的你》(友情)、《懂你》(母爱)、《精忠报国》(爱国)、《最初的梦想》(梦想)……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深入领会课文主旨,并在优美动人的音乐中愉快地走出课堂。在动人的歌声中,学生既受到了音乐艺术的感染力,又顺利地记住所学的内容,何乐而不为呢?
再如在学习完周国平的《直面苦难》后,可给学生听汪峰的《怒放的生命》,听着高亢激昂的旋律,体会那耐人寻味的歌词,学生会消解内心的痛苦与彷徨,而顽强的斗志在涌起,燃烧的激情在膨胀……而这些正是我们要留给学生的“余音” ,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
五、结束语
音乐的力量是无穷的,音乐家们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又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只要善于运用,相信音乐能以其独特的魅力,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青春活力,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很多语文教师都意识到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独特作用,并且也在教学中加以运用。教无定法,但有一点要注意,语文课毕竟不是音乐课,音乐在语文教学中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于引入音乐辅助。我们决不能本末倒置,厚此薄彼。
参考文献:
[1]朱小玲.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上),2010(2).
沁园春长沙教案范文2
关键词:新课改;教案设计;显性教案;隐形教案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变革正进行的如火如荼,在这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之下。教师的主要武器――教案以不同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案头。那么,何谓教案?教案是教师经过备课在课堂教学之前设计的教学方案。它既包括写在教案上的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板书设计及教学媒体等显性的教案,也把它称为“狭义教案”。它还包括无法写在教案本上的但却无时无刻不渗透在课堂中的执教者的知识储备、生活体验、情感态度、个性风采等隐藏起来的东西。我们称之为“隐性教案”。或是“广义教案”。n堂之前的教学方案设计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也直接反映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其意义的重大,这里再不赘言。那么语文教师如何设计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案呢?我认为既要写好狭义的“显性教案”,也要设计好广义的“隐性教案”。在“显性教案”的设计上,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教师设计教案时的角色要转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就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而这种定位必然会影响到我们的教案设计。在教案设计时,教师就不能再是课堂权威的发言者,不能再是标准和自我经验的灌输者。而应该成为节目主持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在设计教案时,除了对知识和能力的设计外,更要设计学生的课堂上的“可能”。也就是说要跳出自己地阅读感受,尽可能地把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设计到教案中。变固定目标为开发目标,教师要开创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人人平等参与的局面。教师要设身处地的关注、呵护、尊重学生的感受,尽可能地营造氛围,使语文课堂“学生常有惊喜”、“学生常有闪光点”、“教师经常被难住”。
其次,设计目标时应由单一目标改为三维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掌握者,而应该在能力、方法、情感和价值观方面都要有所提高。所以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不仅要设计对基本能力和基本知识的传授,更要设计给学生以丰富的内心体验与个人感悟的情景,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不仅学知识,还要学方法;不仅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不仅强调语文学科的学习,还要强调学科间的渗透学习。变统一目标为多元目标,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方面都有所收获。
最后,描术教学目标的术语要有所改变。
传统的教学大纳较多以学科体系为中心,表达学科的知识点和教学要求,对能力和教学要求往往采用“初步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抽象的方式,对教师要学生达到什么程度缺乏明确的要求,而新课程标准却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多方面作了具体的要求。不仅结合知识点明确了具体的结果性目标 ,而且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明确了一系列过程性目标、体验性目标,对教学目标的描述更加具体、明确、操作性更强。如在“了解”一词下,就具体到如下一系列的行为动词“会写、读准、认识、学习、学会、把握、写下、熟记”,对“理解”一词具体到:“理解、展示、扩展、使用、分析、区分、判断、获得、”等行为动词。当然在“应用”“技能”和“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行为动词进行具体的描述,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就应该改变以往抽象的、模糊的描述,而应该改为具体的 、明确的描述。
写在白纸上的教案设计需我们精心设计。当然,我觉得隐藏在教师思想意识和情感深处的“隐性教案”同样起着主要作用。因为我们知道,如果同一份教案,在不同的执者者手中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究其根源在于执教者的心中是否还有一份“隐性教案”存在。我觉和要想设计好自己的隐性教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沉淀自己的语文素养,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教师要储备扎实而丰富的专业知识,对自身的文化素养进行不断的沉淀。试想一下,教师在教案设计时,给学生“教什么,就读什么”,想给学生“一碗水”,而自己却仅有“一碗水”。这样,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更适应不了新课程改革。如在学习的《沁园春・长沙》而教师只了解毛诗中的这一首。
第二,设计教案时要渗透进去自己的情感态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和积极到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要“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样就提醒语文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不仅要设计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也要设计情感的熏陶和价值观的教育。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光环中解脱出来,从高不可攀的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随着文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随着学生的忧而愁眉不展,随着学生的激动而手舞足蹈。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
最后,教案设计时要注意课堂中的口语表达。
沁园春长沙教案范文3
课程改革推进着教育改革,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已经注意到课堂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努力让他们在自主合作学习中获得学习能力与语文素养的提升。但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是限定在教学目标等既定的教学框架内运行。如曾经很经典的教学故事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教学活动中,内容精当,层次清楚,节奏紧凑且学生活动充分、回答清晰的优质课却被外国教育人士全盘否定。理由是“既然学生都已能回答了,这堂课干什么还要上呢?”获得四川省赛课一等奖的资阳安岳中学陈鸿鸣老师的《沁园春·长沙》被誉为教师主导的示范课,但是我学习之后发现教学方式是多样的,让学生回答问题比较多,和我们平时上课的区别很大;但是我学习过程中总感觉缺少了什么,原来是缺少了诗歌内容的审读与理解,缺少了活动的依托。如此,人文性是充分展示了,而语文的工具性却很微弱。这些其实就是教育价值取向出了问题,课堂的花架子好看,但是不实用;课堂应该是学生提问,学生思考,师生共同回答解决的课堂。但是我们课堂上虽名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努力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但是问题还是老师提,教学流程还是按照教案走。于是,我们的教学目标有没有达成,学生是否有收获很难体现出来。因此,重新对课改下的素质教育课堂再审视、再定位具有很强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二、审视与定位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一)掌握理念,提升教学品位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需要理念的武装,需要理念的指导,更需要新课程理念的运用。现在以黄厚江老师为首的一些教学一线专家提出要回归“本色语文”,也就是重视语文的工具性教学,让语文课堂有语文味。现在的示范课没有不用多媒体的,一个同事开设《兰亭集序》的公开课,竟然以周杰伦的《兰亭序》的MV作为导入,以此煞费苦心的创新却获得“混淆视听”的评价。因此,我们在素质教育的高中语文课堂要吃透工具和人文统一的理念、学习和发展并列的理念以及“大语文”的多元理念。如果没有很好地以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技能掌握和语文思维的锻炼为教学要务,提升教学品味;那么,我们的课堂价值取向就极有可能出现偏差。可以说,没有理念的语文教师是平庸的教师;没有理念的语文教学的价值是值得质疑的。教学的品位应是我们高中语文教师认真思考和努力提升的,那就要深入学习新课程与高中语文的教学理念,让新课程教学思维先行。
(二)注重内涵,提升语文素养学习应是学生自己的事情,高中语文课堂也应该让学生生出自主学习、自我提升的意识;但是学生的主动性发挥需要一定的基础、能力和方法。新课程标准规定和要求我们高中生在高中阶段总阅读量在300万字以上,但是我们要意识到尽是数量衡量也是不科学的。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有自己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中获得能力的提升。如我在苏洵《六国论》教学之前,让学生借助历史知识,收集历史知识,说说写写“秦灭六国的原因”,然后再让学生找资料看看苏洵生活的北宋时代的现状。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既能学习到到苏洵论说文结构严谨、脉络清晰、论证有力的写作艺术,获得议论文写作的方法;又能继续提高学生的观察感受与分析判断能力,提高他们对问题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获得个性阅读与创新阅读的思维。当然,课堂上也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解决课文的中文言文知识点,获得内容的理解。
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语文读本》上的贾谊的《过秦论》、苏轼的《六国论》以及苏辙的《六国论》,从而在文体写作技法的学习方面和对同一历史事实不同层面解读的感悟能力上获得训练和提升。另外,我们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定位应该是用互动凸现显教学主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兴趣和热情,在多维的对话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实现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与思考,着力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效果。当然,教师的个人教学艺术也要重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如教材处理的方法与训练的侧重一致性的研究与落实,教学结构和组织形式的灵活与个性元素注入的预设,这些都是教师自身应该思考和定位的,如果模仿沿袭可能会出现邯郸学步的情景。
沁园春长沙教案范文4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素质 提高
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语文学得好,对于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掌握好各科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就是工具性和思想性。语文课堂教学在塑造学生完美人格、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占据着无可替代的位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逐步地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在塑造学生完美人格、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方面发挥出自己的独特作用,完成一位语文教师的工作职责和光荣使命。
1.通过规范学生的书写行为,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素质
一个人的书写习惯、书法水平,对其影响也很大。文字书写就像一个人的招牌、门面一样,是人的“第二面貌”,是现代人才的一种能力素质。当你签字的时候,当你在公开场合板书的时候,当你向别人或领导交你手写的材料的时候……你的字迹、字体就完整地呈现在别人面前。如果你的书写规范,字体潇洒漂亮,也就是表现出很高的书写水平,你就会首先赢得别人的好感,让别人马上重视你,肯定你的书写能力,对你留下很好的印象,这会对你很有利;反之,如果你的书写不规范,字体潦草,你的薄弱的书写功底马上就会暴露出来,你既不能博得别人的好感,也得不到别人的重视,这将对你很不利。但是书写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只要我们语文教师都能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从平时的语文课堂入手,从现在做起,随时随地地有意地规范和锻炼学生的书写行为,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让其养成深厚的书写功底。作为语文教师,除了自身要掌握书写的要领,书写要规范,具备深厚的书写功底,做学生的表率外,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书写的一些规则和要求,比如掌握以下的写字笔顺规则: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里头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然后再从学生的课堂板书、书面作业上严格要求、随时督察。对学生在书写上的进步与优点进行鼓励和表扬,对学生书写的失误与错误进行批评和指正,而且要常抓不懈,让学生养成扎实的书写基本功。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坚持长期的严格的临帖习字训练,让学生坚信,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汗水就不会白流,就一定能练就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或毛笔字。只有具备了深厚的书写功底,才能满足自己以后的工作、学习和交际的需要。
2.利用听说读写相辅相成的原则,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素质
语文能力的基本因素是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的高低,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而这四种能力是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相互迁移规律,分别训练,达到互相促成,整体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这种迁移规律,改变过去只重读、写,忽视听、说的倾向,加强阅读教学中的听、说训练,促成向读、写能力的迁移;在作文教学中,引进口头作文等形式,使说和写互相转化、迁移。也可以利用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同步规律,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就是以发展理解力为前提,协调四种能力,使它们达到同步发展的目的。如果违背同步发展规律,就会出现能说不能写,能写不能说,或者只能阅读,不善听记,就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还可以利用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在实践运用中的互补规律,以读导写,以写导读,或以听说导读写,以读写导听说,引导学生熟练地自觉地运用互补规律,达到四种能力相互为用、全面提高的目的。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的迁移、同步、互补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把听说读写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多种多样的训练方式,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3.借助语文训练和教师自身的影响,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叶圣陶曾说:“如果能引导学生细读本文,获得透彻之理解,则学生非徒理解而已,其思想感情必受深切的影响。语文教学之思想政治教育之效果,宜于此求之。”语文教学的每个过程都有教育因素,听、说、读、写都包含有思想性。寓思想教育于语文训练中,正是语文课思想教育的正确途径。如果架空分析,空洞说教,使思想教育游离于语文训练之外,不但削弱了语文训练,也会使思想教育显得苍白无力。语文课的思想教育既要诉诸感情,又要诉诸理智,使两者结合起来,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教师要努力运用语文佳作中所包含的真挚感情,叩击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教师还要紧扣作品的文字,用正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激发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例如通过学习的《沁园春 长沙》、《采桑子・重阳》这两首词,教育学生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并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和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学习《我与地坛》一文,让学生体悟珍爱生命、珍爱健康、感悟亲情、顽强求索的精神内涵,体悟残疾人的艰难,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的人道主义精神;通过对《我的空中楼阁》的学习,让学生体味作者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对独立人格的向往和迷恋之情,唤起学生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著的人生的追求。通过学习《纪念刘和珍君》一文,让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凶残卑劣,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语文训练能使学生了解历史,观察社会,领会做人的道理,思索人生的道路,在道德情操上进行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我们语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抄录富于生活哲理的格言警语,抄录具有高尚情操的诗文片段,以改善自我精神境界。学生的自我教育还需要通过自我实践来实现,我们教师要鼓励和督导学生把观念转化为行动,只有这样,思想教育才能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另外,德育渗透不仅在于授课内容本身的思想性,还在于教师行为举止的无声影响。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德育的效果。在进行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分析一些具体问题时,教师会自觉不自觉地附加上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评价,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思想态度,显示出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学生的年龄偏小,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还没有确立,可塑性很强,易受教师的影响。叶圣陶曾说过“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格,具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具有真挚的情感、博爱的人性,才能成为学生现实行动的灯塔,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培养出所需要的人才。
总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了解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思想性这两个本质属性,在语文教学中,自觉遵循语文教学规律,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有目的地逐步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听说读写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整体素质较高,使他们最终成为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
参考文献:
[1]谭惟翰主审、徐越化主编,中学语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