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数乘法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数乘法教案范文1
如何设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安排是信息技术课的关键。我校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有的班级有教材,可有的班级却没有教材,如何将没有教材的班级教材编好或设计好,使相邻班级的教学知识能够衔接起来,是我们要做的关键事情。下面我就谈中如何设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安排及教法。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安排
信息技术课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在信息时代人人必会的工具性学科,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仍有许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同时课时又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组教师最大程度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使一部分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充分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及协作学习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大量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一年的锻炼,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自主学习的能力显著提高,大多数学生已经适应了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在当前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形式下,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了基础。
信息技术课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能力,也即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我们都很注意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努力为学生创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通过网络,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信息查询、信息处理、信息识别、信息存储与传递等等,现在已经有部分学生开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利用网络传递信息。
教学课程方面主要如下安排实行。
一、二年级: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认识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操作计算机的基础操作,熟练鼠标、键盘操作,一年级掌握键盘输入的技巧,并掌握一定的中文输入方法。二年级掌握了用计算机绘画的基本方法,能使用计算机进行绘画,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绘画的技巧。为日后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年级:以学习Word2000为主,学会一般的文字排版技术,能进行简单的文字处理、排版,提高了中文输入的能力和继续学习windows的操作
四年级:学习Word2000和windows的画图工具,进行较高的图文编排。
五年级:以学习使用论坛为主,学习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型学习,能进行利用网络交流问题,与别人进行交流。掌握利用网络解决课外知识的问题,扩展自身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学会在一些著名的网站上学习,如:中国教学资源网(eduzy.net/)、中国基础教育网(cbe21.com/)、新世纪课程网(xsj21.com/)。
六年级、初一、初二:继续使用论坛,并且学习多种网络交流工具,加强使用网络的能力,增强信息技术的修养,体会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学习的技巧和乐趣(qq、email、google等工具)学会在一些著名的网站上学习,如: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ruiwen.com/)、中国基础教育网(cbe21.com/)、新世纪课程网(xsj21.com/)。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法
1、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
由于现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编排体系基本按照《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模块次序来组织和编排内容的,不得于学科教学整合的开展。所以我在上课时调整了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将网络教学与多媒体演示文稿知识模块这些应用性较强、且学生容易掌握的内容安排在教材的第一章、第二章中。而将那些比较抽象的、枯燥的知识穿插于其中。通过调整教材表现出以下优点:1、有利于与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离不开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及早掌握网络技术与制作演示文稿技术,就能更好的配合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2、有利于师生、生生互动,他们可以用网络来交流信息,加强了他们之间的空间交流,扩大了学生知识获得的范围。
2、即学即用、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兴趣
即学即用是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一种工具,学习计算机不必过分强调系统性,它的每一个模块都可以相对独立出来,学一点就可以用一点,如学会了一种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就可以用计算机编辑文稿,而不必去学习微机原理,更无须知道什么是程序设计。例如,我在上“画图”时,让学生将他们用计算机画的第一幅作品,作成windows桌面的墙纸,几次课后,又让学生在画图中制作自己的名片,并为他们印制出来,当学生拿到自己的作品时,心中自然是兴奋不已,一定会将作品珍藏;在计算机的教学中,尤其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为学生在操作计算机时的能力有很大差异,作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教师,我们既不能让走在前面的同学原地踏步,无所事事,也不能让后面的学生望尘莫及,失去信心,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课堂教学尤其要因材施教。
3、以用促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小数乘法教案范文2
从银泰网上线起,银泰线上线下的商品和品牌,就没有一个必然的重合度,甚至在招商和货品运营上都是独立的。如今,银泰开始重新调整,把线上线下进行融合,希望牢牢抓住银泰百货的核心用户。
当数据交互成为银泰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核心,用户消费面孔的描述自然成为重点。他们清楚,必须将线上线下的数据打通,才能分析线下消费者的面孔,从而使整个分析更全面,让融合成为可能。
从加法到乘法
2011年,银泰网刚上线,银泰集团把它定位为零号店。
从银泰集团开第一家百货店以来,就开始给每家门店编号,例如一号店是杭州的武林银泰。而银泰网被定位为零号店,可见集团对其寄予的开拓新领域的厚望。
可是,银泰集团这种N+1的模式(N个门店,再加上一个互联网的渠道),并没办法真正做到融合。要把加法做成乘法,究竟该怎么做呢?
银泰的计划是,首先将门店商品数字化,实现零售的管理和统筹,再逐步抓取用户数据,包括进店用户数据和VIP用户数据。
自从银泰网上线以来,便打通线下和线上VIP账号。接下来试图通过实体门店Wifi接入等其他方法,识别、跟踪、互动尽可能多的进店用户,让进店用户成为一个可以识别和通达的ID。
银泰网副总裁林琛这样解释:当同一个ID在不同的界面漫游,过往的所有交互的记录、喜好都能知道,甚至可以在某些比较成熟的界面上,积累不同用户对品牌和折扣喜爱程度的数据,从而在成熟的门店积累经验,再根据新开门店所在城市的用户分析,导出新开门店组货和招商的指导意见。
如此一来,目前银泰线下52家门店的用户,都能够产出可精细分析的数据。银泰百货通过对电子小票、行走路线、停留区域的分析,来判别消费者的购物喜好,分析购物行为、购物频率和品类搭配的一些习惯,这些都是对人的数据分析。
当把线上线下的数据放到集团内的公共数据库中去匹配,还涉及丰富的逻辑和方式,涉及基础数据的搭建关系以及数据的导出。这正是银泰网上线以来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把这类数据匹配给共享在同一个数据库内的不同交易界面,实现乘法逻辑。
从2012年的银泰集团财报可以看出,整个银泰网销售额为6亿,占整个集团的4%,相当于一个中等门店的销售额。2013年3月,银泰集团在香港更名,将原来的银泰百货更名为银泰商业集团,并将置地、百货、银泰网并称为银泰的三驾马车。
数据背后究竟是谁
究竟一个4%的生意,为什么会被放在这么高的位置?
一直以来,传统百货业停留在场地寻租的概念中,把地方租给供应商。
但是,“二房东”的身份使得货品和库存都不可控,百货公司既不清楚货品端有哪些产品,对用户也无法识别,不能做到通达和交互。银泰集团之所以要将银泰百货和银泰网做融合,是希望把零售数据化。最终实现商品和库存的可视化,并达到与用户之间的沟通。
最终,零售要做到数据匹配。银泰知道消费者的需求在哪里,在给消费者匹配相应货品的过程中成为主导,这个逻辑与互联网的检索和匹配有点相似。
但林琛坦承,目前银泰缺乏成熟的数据模型来完成有效的匹配。
“做这件事的人‘前无古人’,搭建一个完善的数据模型,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在林琛眼中,无论是商品数据、财务数据还是营销数据,其实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人的数据。
银泰集团拥有50多家门店,任何进入门店的用户都将进入数据采集的流程,但从目前来看,银泰网虽然可以数清楚人的数量,但是仍然缺乏对人的属性的进一步有效采集。
“流量是互联网的概念,用户才是零售的概念,和流量一点关系都没有。”林琛经常自问一系列问题:究竟是什么样的用户买银泰的商品?以怎么样的折扣买?是怎么样的货品和库存组成了目前的销售值?事实上,在用户、折扣、商品这三个环节中,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问题,那么导出的流量再大,也是不健康的。
目前,银泰网的留成率达70%~80%。“银泰百货拥有200万的银泰卡会员,这个数字已经够银泰折腾。”林琛说,国内的电商经常通过打折等活动来提高消费额,但是银泰并不在乎峰值有多高,重要的是峰值过后回到谷底还能有多少。
除了用户数据,货品的数据则需要调动传统零售品牌商的积极性,使其加入到货品数据化管理的流程中。如果百货公司没有完善的产品目录,那么只能延续在货品端缺失的囧境。
数据无缝漂移
杭州西湖文化广场店是银泰第一家通过Wifi做测试的店铺。
每一个走进西湖文化广场店的消费者,都可以直接搜索银泰的Wifi免费连接。事实上,如今的消费者对互联网接入的需求非常大,一旦接入银泰的Wifi,消费者在银泰百货的行走动线以及消费行为都可以被捕获。
而如何识别消费者身份呢?答案是手机验证。第一次进入银泰百货门店,需要消费者用手机号进行验证,而此后,就可以自动连接Wifi,而且银泰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行为进行分析,清楚其在关键区域的停留时间。例如,如果消费者在女装层停留较长时间,下次到银泰系统就会自动推荐女装今日优惠券。不仅如此,系统还可以根据手机号,匹配到消费者在银泰网的消费。
当然,这当中存在样本偏差。大部分尝试用手机连接网络的用户都偏年轻,所以在考虑数据质量的时候会考虑客观的因素。“现在所做的事,是整个百货业从无到有的过程,而不是从有到精。”林琛对通过Wifi进行数据交互充满信心。
然而,Wifi作为用户识别和跟踪工具毕竟有局限性,手机在待机状态对Wifi的行走路线没有办法完全捕捉,只能抓住整个商场的热点区域。在林琛看来,尽管没有办法让100%的进店人群激活、被识别和跟踪,但是相当大一部分用户,可以用这种成本可控的方式被“抓住”。
从测试情况看,在没有做任何告知的情况下,有35%的入店人群会主动打开手机,搜索Wifi并登陆。在未来,这个数据的理想值是70%。
到2013年底,银泰会在所有门店铺设Wifi。
在现在看来,银泰希望能将银泰百货和银泰网融合,使得消费者决策方式和流程在不同渠道之间无缝漂移。在整个银泰集团的定义中,百货门店、银泰网,以及银泰手机端,最终都会成为让用户交互和交易的界面。
银泰要把货品和用户的信息全部获取出来,放到更高的云端去进行匹配和整合。在未来,不管消费者是在门店产生的行为,还是在银泰网买的商品,其数据都可以打通。
融合核心用户层
银泰的核心思路并不是以销售额作为第一诉求,而是用户定位。
如今,银泰网的核心用户群是25~45岁的女性,销售额的贡献占比是85%,客单价已经超过700元。相比较淘宝18~25岁的主要客户群,银泰网的客户群明显更有消费能力,与此相应,它将网站定位为精品百货。
为此,银泰网在品牌招商和货品运作上,会以银泰线下门店的销售情况来作为上线的门槛。并且将每个品类都画出明确的品牌落位图,放到年度品类的规划中。虽然有不少品牌可以为网站带来不错的销售额,但是会将整体的消费群往下拉,由此银泰网面临着取舍。
对一些品牌自开天猫旗舰店或入驻京东商城等情况,银泰网则会强调新品的比例,从货品、货单以及用户层体现差异性。
“我们希望为了定位舍弃流水。”林琛若有所思地说,“如果把银泰网的用户定位太低,哪怕一两年以后,从技术层面能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但是消费者却完全不一样,这个融合也毫无意义。”
小数乘法教案范文3
一、 活动目标
1. 经历阅读、思考、解答并与同事交流,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和如何实施算法多样化的相关资料与问题。
2. 能够思考两位数乘两位数这节课的情境创设;能够比较不同版本教材中情境创设的异同。
3. 通过了解两位教师的不同教学设计的目标,能够思考不同的数学教学价值观。
4. 能够思考算法优化的标准,并能够在自己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
二、 活动内容、形式与时间
1. 数学组每位教师独立解答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如何实施算法多样化的相关问题,不集中,由每位教师自己抽时间书面解答问题,时间约2小时。
2. 与同事交流独立解答出的问题答案,时间约1小时。
3. 教研组确定一位教师上一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研课,数学组其他老师听课。时间约40分钟。(也可以上一节新课,再上一节练习课)
4. 评课与交流。(1)结合听课笔记,独立写出评课提纲,时间约15分钟;(2)数学组教师进行评课交流,时间约45分钟。(一个年级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学教师,可以在独立写出评课提纲的基础上,先进行年级组数学教师交流,并确定一人代表年级组到交流会上发言。最后,全体数学教师评课交流。)
可以根据学校教研活动的时间和教研组教师的情况,选择下面“活动前准备”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与交流。
三、 活动前准备
解答下面的问题,并准备交流。(注:以下带有“*”号表示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1. 根据你们学校使用的这套教材,学生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这节课之前,有哪些经验、知识、能力与之关系密切?
2. *你认为两位数乘两位数这节内容,应该在哪一个年级进行教学?查一查不同版本的教材,了解一下它们是安排在哪一个年级进行教学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3. *如果你去上两位数乘两位数这节课,你会通过创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来引出要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吗?还是直接出示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师生共同解决?为什么?
4. 如果你上两位数乘两位数这节课,并想创设一个现实生活的情境,你会创设一个什么样的情境?你会用一个怎样的算式,作为第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算式让师生共同来解决?你用的第一个算式是进位乘法,还是不进位乘法?为什么?
5. *查一查不同版本的教材,看一看这些教材中用到的第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是什么?这些算式中的两位数有什么特点?从算法多样化的角度看,在计算这些算式的结果时,哪些算式容易出现多种算法?哪些算法会少一些?为什么?
6. 阅读下面三个版本的教材,看一看它们各用了哪些现实生活的情境?你喜欢哪一个情境?为什么?
7. 上面三个版的教材中,每一套教材都创设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现实生活情境,有的要求先提出问题,有的在情境中还有对话。
(1) 你在教学时,会要求学生根据上面的情境与对话,表达成一个完整的数学问题吗?如果以人教版教材为例(下同),你是否先要求学生根据买书的情境和人物的对话,说出一个完整的数学问题,如“已知一套书是12本,每本书是24元,买一套这样的书一共要付多少钱?”如果这样做,有什么利弊?
(2) 根据教材体系,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内容,你会先要求学生独立尝试列算式吗?为什么?会有学生能够列出算式24×12吗?如果能,原因是什么?如果有些学生不能列出24×12的算式,可能是哪些地方遇到了困难?
8. 你觉得,如果让学生独立地去解决24×12=?这个计算问题,学生可能会出现哪些不同的计算方法?下面的这些计算方法学生有可能出现吗?
(1) 24×12=24+24+…+24(12个24相加);
(2) 24×12=12+12+…+12(24个12相加);
(3) 24×12=24×10+24×2;(4) 24×12=12×20+12×4;
(5) 24×12=24×3×4;(6) 24×12=24×2×6;
(7) 24×12=12×4×6;(8) 24×12=12×3×8;
(9) 24×12=24×20-24×8;(10) 24×12=12×30-12×6;
(11) 24×12=24÷8×12×8;(12) 24×12=12÷6×24×6
(13) 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9. *你觉得,上面的这些方法都能够结合教材创设的情境说出它们的实际意义吗?比如对于24×12=24×10+24×2这样的算法,可以解释为:10本书是24×10(元),2本书是24×2(元),所以24×10+24×2表示了12本书一共需要的钱数。你觉得,上面六套教材的情境中,哪一个情境更能够解释上面这些算法的实际意义?
10. 如果有学生只是用上面的加法计算,也就是用24个12相加或12个24相加计算出了正确的结果288,对这样的学生你怎么进行评价?你会表扬他们吗?为什么?你认为如果学生有其他的方法,他们还会用加法进行计算吗?为什么?有位教师认为应该表扬,并且用了下面的评价引导语:“你很了不起,很有耐心与毅力,做了一般的同学与老师都没有做的事。你也很清楚什么叫乘法,用的方法是万能的,计算的结果也是正确的。但你的计算方法的步数比较多,请你与其他同学交流,看一看他们运用了什么方法,有没有你认为更好的方法。”你觉得这样的反馈评价语言合适吗?为什么?
11. 在解决24×12这个题目时,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你会要求学生至少要用两种方法计算出结果,还是只要求学生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就可以了?为什么?
12. 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是要求每一个学生对计算题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计算方法?也就是算法多样是不是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还是只要求能力强的学生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对一般的学生来说,先要求用一种方法计算出结果,并进一步思考有没有其他的算法?算法多样化是对一个学生集体来说的,还是对每一个学生个体而言的?
13. 在上文中列举了解决24×12的13种方法,在这些方法中,有的是具有一般性的方法,运用这种思路可以解决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如上面的第(3)种方法:24×12=24×(10+2)=24×10+24×2,它是把一个两位数分拆成一个整十数与一个一位数的和,然后运用乘法分配律,把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问题化归成两位数乘整十数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和。这种思路是带有一般性的。而像第(5)种24×12=24×3×4的方法,只是适合这个两位数能够分解为两个一位数相乘这类计算问题。运用这种思路就不能解决像29×13这样的问题。因此,这种方法带有特殊性。你认为应该重视引导学生学习带有一般性的方法,还是应该重视引导学生学习带有特殊性的方法?为什么?
14. 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意识到有些方法具有一般性,有些方法带有特殊性?你觉得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分类有什么教学价值?如何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对多种计算方法进行分类?
15. 浙教版教材的编排中,先创设了多个不同的情境,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从计算篮球场的面积入手,展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过程。请你先读一读下面的教材,再回答问题。
(1) 在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计算28×15后,为什么要让学生去比较23×19与28×15的大小?
(2) 让学生计算23×19与计算28×15在算法多样上有什么不同?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有什么好处?
(3) 你觉得在教学中,有必要把23×19的竖式计算的三步过程都展示出来吗?为什么?
(4) 以前的教材常常会出示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计算法则,现行教材一般都不出示这个法则,你觉得有必要出示计算法则吗?出示笔算的计算法则有什么利和弊?为什么?
16. 下面是两个不同的教学主要流程,请你先阅读,再回答问题。
课堂教学流程一:
1. 复习旧知: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
出四个题目:24×6、24×10、16×20、16×4。让四个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板演,其他学生在草稿纸上独立做。完成后,反馈校对,并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
2. 引入新知:从两位数乘一位数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
在学生用竖式计算24×6的基础上,在乘数的十位上写上一个数1,从而使得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题目(1),变成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题目(2)。
3. 展开新知:教师与学生一起重点研究第(2)个算式,研究第二个乘数16十位上的1应该怎样乘,逐步得出两位数乘两位数中乘的顺序,积的定位。
得出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三条法则: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4. 巩固新知:让学生根据笔算法则,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做练习,以便能够较好地应用法则进行计算,能够巩固技能。出题目时,从不进位到进位,从一次进位到两次进位。如让学生计算12×34、34×13、76×58等等这样的题目。
5. 回顾小结:让学生回顾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说一说有什么收获。
6. 课外作业:布置学生做课本上或课堂练习中的题目。
课堂教学流程二:
1. 创设情境,明确待解问题。
上课开始,教师出示问题:某种饮料一箱是24瓶,买这样的饮料16箱,一共有多少瓶?请每一个同学都估计与猜测,大约是多少瓶。并把自己估计的数写在纸上,然后想一想,有什么办法来说明,你估计与猜测的结果是正确的或者比较接近正确答案,学生得出需要计算:24×16=?
2. 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要求每个学生都安静地独立思考,尝试解决24×16=?这个问题。如果已经找到一种方法计算出了结果,想一想,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尽量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3. 梳理思路,准备小组交流。
先整理一下自己已有的研究成果,想一想也可以写一写:如果你在小组里发言,你准备讲哪几点,说哪几句话?(准备的过程是学生对自己的算法进行反思与梳理的过程,也是进一步提升的过程)
4. 小组交流,相互取长补短。
一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每个学生的计算结果与方法。在小组内交流时,要一个一个轮流发言。一个同学在发言时,其他的同学要注意倾听,并作适当的记录,主要记录自己没有想到的方法。每位学生尽量不要重复其他同学已经说过的方法。
5. 整理成果,准备全班汇报。
小组交流结束后,组内的同学要讨论与整理,把自己组中的计算方法加以归类,并指定一个同学向全班进行汇报。
6. 全班汇报,汇总归纳策略。
让部分小组的代表报告研究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补充。原来自己小组中没有想到的计算方法,可以记录下来。学生一般有以下几种解题策略:
(1) 24+24+…+24=384(16个24相加);
(2) 16+16+…+16=384(24个16相加);
(3) 24+24+…+24=192(8个24相加),192×2=384;
(4) 16+16+…+16=192(12个16相加), 192×2=384;
(5) 24×2×8=384;(6) 24×4×4=384;
(7) 16×4×6=384;(8) 16×3×8=384;
(9) 16÷2=8,24×8=192,192×2=384;
(10) 24×10+24×6 =384;(11) 16×20+16×4=384;
(12)
(13) 24×20-24×4=384;(14) 16×30-16×6=384;
(15) 16×10+16×10+16×4=384;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这些解题方法的共同特点:把一个“新”的问题转化成为一个“老”问题来解决。即把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转化为加法或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来解决。
7. 回顾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师生共同回顾,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研究的过程是:猜测结果—独立解答—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归纳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果饮料一箱是24瓶,这样的饮料16箱,一共有384瓶。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方法。我们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常常会学到一些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你解决以下问题:
(1) 你觉得,在第一个教学流程中,学生会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吗?为什么?如果没有,教师在引导中起了什么作用?
(2) 你觉得,在第二个教学流程中,学生自己能够想出很多计算方法吗?如果能,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能够产生多种计算方法,教师起了哪些作用?
(3) 比较上面的两个教学流程,你觉得主要有什么不同?用第一个教学流程进行教学的教师,他们可能想追求什么教学价值?用第二个流程的教师呢?
(4) 如果让你给这两个教学过程写上课堂教学目标(分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进行阐述),那么,你分别会写出哪些目标?请你写一写。
(5) 如果一位教师基本上采用流程一的模式进行教学,而另一个教师基本上采用流程二的模式进行教学,那么,这两个教师教学的学生可能会有什么差异?为什么?
(6) 上面两个不同的教学流程都是新课教学,当新课教学结束时,就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技能来说,运用哪一个教学流程学生的技能会更熟练?一般的教材都在新课后,还安排一节两位数乘法的练习课,当再上一节练习课后,学生的运算技能是否还会有差异?为什么?
(7) 教学流程二中所创设的现实生活情境(买饮料),是否比前面六套教材所创设的情境更容易实现算法多样化?更容易解释每一种计算方法的实际意义?为什么?
17. 下面是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你觉得学生可能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去解决这样的问题,有什么价值?
问题:小明在解决“三(1)班共有36人,如果每人要买27本作业本,那么一共要买多少本作业本?”这个问题时,列出了以下的竖式,他的计算是正确的吗?
(1) 如果每人买7本作业本,一共要买多少本?
(2) 如果每人买20作业本,一共要买多少本?
你觉得,一个班级中有百分之几的学生会重新列竖式计算,来解决上面的这两个问题?有百分之几的学生会利用上面的竖式解决这两个问题?不能利用上面的竖式解决问题的学生,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18. 学生如果用竖式计算45×67=?,那么要多少步计算才能正确计算出最终结果?如5×7=35(第一步),4×7=28(第二步),28+3=31(第三步)等等。学生可能会在哪一步出现错误?为什么?怎样才能避免学生发生这种错误?
19. 你觉得,让学生多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是不是就能够让学生正确和熟练地计算?如果让学生机械做题,会不会因枯燥乏味而注意力不集中,正确率下降?
20. 在文学中有一些句子,从左往右读和从右往左读是完全一样的,如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歌唱家在家唱歌等,这样的句子称为回文句。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中,也可以利用回文的思路,让学生探索与练习。如对于算式21×24,从左往右读是二十一乘二十四。从右往左读是四十二乘十二,即42×12,两个算式显然不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算式,但21×24与42×12的积会相等吗?可以让学生用竖式算一算,学生很快就会发现:21×24=504,42×12=504,所以21×24=42×12。我们不妨称这样的算式为回文算式。又如,对于算式63×48,从右往左读是84×36。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是不是也会相等呢?让学生用竖式算一算,也会发现63×48=3024,84×36=3024,所以又可以得到一个回文算式63×48=84×36。让学生探索:①请先写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再从右往左读得到另一个算式,算一算,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吗?如果有人说:“任何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把这个算式从右往左读得到另一个两位数乘法的算式,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一定都是相等的。”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为什么?②下面的这些等式成立吗?算一算。42×48=84×24;36×42=24×63;14×82=28×41;76×34=43×67;26×93=39×62。③什么样的两个两位数相乘,可以使得从左往右读与从右往左读得到的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你能找到这样的算式吗?动手找一找。
你觉得,让学生去解决上面的问题,除了能够进一步熟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技能外,还有哪些教学价值?
21. 你能够证明下面的这个命题吗?试一试。
命题:如果a、b、c、d是四个数字,ab上面画一条短线,表示由a、b这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那么等式ab×cd=dc×ba成立的充要条件是ac=bd。
22.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中,也有像两位数乘两位数这样的回文算式吗?如等式132×42=24×231成立吗?如果也有这样的规律,请你写出一个类似第21题这样的命题,并对命题进行证明。
本刊将在2012年第3期继续刊发“如何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算法多样化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活动方案(二),敬请关注!
小数乘法教案范文4
四年级是小学生涯的重要阶段,是承上启下的年级。经过前面三年半的教学与学生习惯的培养,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逻辑思维和智能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上都有一定的提高。下面是我本期的教学计划:
一、情感与态度
1、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
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
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
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4、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
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5、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本单元是在3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并能比较小数的大小;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
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计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会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第七单元“认识方程”
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能根据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通过游戏活动,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通过动手操作,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及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会画以上三种图形的高;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特点;通过操作,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
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相应照片的先后顺序;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物体,能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游戏公平”
通过游戏,使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简单的游戏规则,使游戏对双方公平。
(四)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数图形中的学问”“ji情奥运”“图形中的规律”三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措施
(一)教学改革
1.在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下,从实际出发,从书写着手,以鼓励为主,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生有效学习。
2.善用课余时间,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充分发挥班干的带头作用,以优扶差。
3.密切与其家长联系,使用好中微家校通,共同配合督促好他们的学习。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不在量多,而在拓展思维.
5.多听同年级教师的课,多听专家分析,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计划教案,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多加强实际操作,只管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观念,多加强实际操作,直观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念能力,判断、推理、迁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使他们自发性创造性地学习。
(二)培优辅差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导优辅差。
培优措施:
1、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2、推荐课外资料,利用课余时间释疑解难。
3、多提问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
辅导后进生措施:
1、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2、利用课堂时间相机辅导多提问一些基础知识,促使他们不断进步。作业出现较多错误时,当面批改,指出错误,耐心指导。我采取系统辅导的方法,以新带旧,以旧促新,帮助后进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发展他们的智力,增强他们的信心。另外,在课堂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成绩就及时表扬,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3、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对后进生进行辅导,对当天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对掌握特别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平时,在后进生之间让他们开展一些比赛。比如:看谁进步快、看谁作业得满分多、看谁成绩好等。
4、加强家校联系。我打算布置适当、适量的学习内容,让家长在家里对后进生进行协助辅导,定期摸清他们在家的学习情况和作业情况。定期让优等生介绍他们的学习经验,让后进生总结自己的进步.
(三)作业改革
1、把握每节课重难点,精心设计练习,使练习有针对性。
2、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3、作业的选择上针对性强,针对学生在课堂上有困难的问题、模糊的问题、易错的问题、开放性的问题出作业题,有的放矢。
小数乘法教案范文5
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5篇,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共有学生57名,中等生约占60%,优生约占20%,反应迟钝、学习不用功的学生约占20%,总体看经过上学期的管理,学生纪律普遍好些,上课基本能认真听讲,但也有少部分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发言不积极,作业不认真,有些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有错不能主动改。
经过两年半的数学学习,本班学生已经有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他们已经能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思考问题,能熟练地运用一、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对表内乘法也比较熟练了,有了计算乘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的经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和思考问题。在合作学习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本班学生由于年龄、农村家庭环境等差异,导致本班学生差异较大,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经历充分发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质疑精神,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的内容包括: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数学广角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在空间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用正确的语方描述行走路线。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本册还引入了面积的认识和计算。这部份内容也是生活中应用性比较强的,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有关面积的知识和问题,这部份知识的学习,也可以扩大到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生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与任务:
使学生:
1、在现实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进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和简单的两位数乘、除三位数的口算: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及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会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能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2.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能比较小数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4、结合生活经验,能辨认从不同方位
5.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实施措施:
1、先由学生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并试着独立解决
2、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小数和面积的意义
3、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位置与方向
4、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四边形变换的奇妙,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帮助与辅导
个体分析: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老师应善于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把形象的动作思维和抽象的计算思维结合起来,把讨论与交流结合起来,实现内化,从而真正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效率,在教学中我们应关注不同程度的学生,让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课改的灵魂,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由于学生个体上的差异有的孩子表现得特别优秀,而有的孩子则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针对本班孩子的特点,有选择的进行帮助与辅导。
辅导目标和措施:通过辅导让后进生在基础知识方面掌握比较牢固,成绩有所提高,基础好、智商高的学生更上一个新台阶,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措施:面批作业,及时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多与家长联系;利用课余时间辅导
六、教学检查与评价
评价是为学生服务,本着让每一个孩子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为原则,我从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方式、方法多元化,优化数学课评价过程入手,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7、创设一个自由、开放、安全的学习氛围,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点击,学生的创新火花。
8、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拓展练习,课堂上准备一些不同层次的练习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一.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大部分的学生逐步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但部分学生活泼好动,学习习惯较差,上课时注意力不易集中,课堂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较被动。还有一些学生作业时常要拖拉,学习上有较大的困难。大多学生学习习惯较好,上课思维活跃,敢于大胆发言。但有的学生有粗心的现象,还有几位学生学习自觉性还不够,需要加强平时督促,特别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使我我班继续保持优势,并在此基础上使每个班级总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了解24时计时法;能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认、读、写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能认、读、写分数,会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初步感知旋转、平移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千米和毫米的含义,知道1千米=1000米,1厘米=10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二)情感与态度
1、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从日常的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有主动探究学习的愿望。
2、学会与人合作,并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3、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的数学活动的过程,了解同一问题可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感受到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特征,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2、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能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通过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观念,尝试于实际教学之中,完善自己的教学,使自己在教学上能有所提高。
2、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意识。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的帮助和引导,让学生获得成功感。
5、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有效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几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
6、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又针对性地布置作业。
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7、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
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8、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六、培优辅差措施
(一)培优对于优秀生要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其写作和写字和朗读。
(二)辅差
1、理解,尊重后进生,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
2、以真诚的爱生之情,去激起后进生感情的浪花。
开展“一帮一”活动,号召班上优秀生组成志愿者,每人帮助一个差生。
3、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力争做到:①关心爱护后进生,激励后进生“想学”的愿望;
②根据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习兴趣,诱导后进生“爱学”;③在讲新课时,我适当降低起点,分散难点,让学生感到“能学”;④根据后进生的学习特点,改善后进生的学习方法,使后进生由“能学”变为“会学” ;⑤及时检查反馈、辅导和矫正,进一步使后进生提高学习成绩。
4、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
基础不同的辅导的内容也根据其实际进行,如王灿港,我计划每天教他一个字,循序渐进,慢慢提高。
5、借助学生家庭的力量及时地给学生提供辅导和矫正。
6、建立档案,积累转化经验。
七、课题研究根据学校的课题研究,我班决定开展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的研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51名学生,其中男生28人,女生23人。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奋斗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
奋斗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组合信息,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能积极地参加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对与数学有关的身边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感兴趣,有学好数学的愿望。
4、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初步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学好数学的愿望。
五、尖子生的培养和学困生的转化
1、学困生的转化
(1)课上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留心观察他们,提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他们回答。
(2)课堂练习中,督促他们认真完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胆问。
(3)采取“一帮一、一对红”的措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2、尖子生的培养
(1)课上除完成课堂作业外,给他们留一些有难度、有深度的问题,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2)发展他们的智力因素,开发非智力因素,多举办课外活动。
(3)开展争做小老师活动,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展示自己。
八、课时安排
(一)位置与方向(5课时)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3课时)
1、口算除法3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9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统计(4课时)
1、简单的数据分析2课时左右
2、平均数2课时左右
(四)年、月、日(5课时)
制作年历1课时
(五)两位数乘两位数(8课时)
1、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面积(7课时)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解决问题(4课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4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在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使他们养成认真审题、书写整洁、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口算、估算和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四、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引导学生利用以有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2、在学习中,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亲自感悟和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重视口算和估算能力的发展,逐步形成技能。
4、重视对两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回顾和整理,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8课时。
1、口算乘法。
1课时
2、乘法估算1课时
3、口算与估算1课时
4、笔算乘法(不进位)1课时
5、笔算乘法(不进位)练习课1课时
6、笔算乘法(进位)1课时
7、笔算乘法(进位)练习课1课时
8、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一、基本情况
本班学生共31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22人,他们通过两年多的学习,更加明确学习目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热爱劳动,拾金不昧。就上期期末检测,班平数学成绩优秀,如唐戬、何小雨、刘佳等,十名同学语数各科96分以上,但也有少数同学年龄偏小,反映较慢,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学习和怎么去学课堂纪律较差,想说就说,甚至个别同学上课玩玩具,常常拖欠各科作业,如张艳琼等连乘法口诀都不熟,相当大部份同学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根本无法正确管教,从而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因此在本期的教育工作中,老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结合当前的教改动态,择其良好的教学方法,耐心指教学生,力争为祖国、为人民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建设者。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七个单元,在编排上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向学生提供了有价值的数学学习内容。
2、倡导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
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来构建新的知识。
4、创设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环境。
5、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
6、提示学习活动的线索和学习方式。
7、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设计富有特色的实践活动。
9、有计划地介绍数学活动。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计算。
2、初步认识小数,会正确读写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能正确地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
3、正确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意义,会进行面积单位的简单换算。
4、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5、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学习整理数据的方法,进一步学习填写统计表和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
(二)数学思考:
1、经历初步认识小数,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和整数乘除法计算的过程,发展数感。
2、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4、在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时,进一步学习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发展思维能力。
(三)解决问题:
1、在各类口算、笔算、估算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
2、能运用本册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对自己的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简单评价。
(四)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本册数学知识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3、经历探索数学问题,发现并总结一些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在学习中培养探索精神和自信心。
4、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
5、在学习中培养计算仔细,书写工整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况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注意应用情景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环境保护的有机渗透,从而使学生的情感、态度、智力、品质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积极影响。
3、重视情境创设,激发认知需求。
4、教学内容设计以活动为主线,倡导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5、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做到明显、具体、生动有趣,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6、经常了解学生和分析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现实情况,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7、教师应以身作则,坚持做好六认真工作,充分运用好实物、图片、直观教具,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灵活运用优良的教学方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对哪些不明确学习目的,应多花精力和时间,耐心指教,使他们不断转化。
8、努力做好与家长联系工作,借助各方面的力量,了解和解决本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9、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查,教导学生发扬成绩,克服缺点,争当优秀学生。
10、认真钻研教材,大纲和课标,结合教学实际备好教案。
11、练习过程不能单调,注意练习的形式多样话,要进行大量的变式练习。
12、对接受能力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多动脑筋完成思考题或一题多解。
13、对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要进行耐心的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还可以进行一帮一的活动,对学生的双基进行落实。
五、课时安排:
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16课时
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15课时
三、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15课时
四、统计……………………………………6课时
五、小数的初步认识………………………6课时
六、轴对称…………………………………5课时
小数乘法教案范文6
关键词 信息技术环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6-0156-02
Teaching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Research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Zheng Hongwei
Abstract With traditional mathematics teaching mode having a number of shortcomings, so w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advanced network technology and multimedia equipment to explore a line with lead-the main teaching mode. Thereby enhancing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student self-learning ability,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mathematics.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primary mathematics; mode of classroom teaching
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 of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Zhoukou, Henan, China 466001
1 信息技术环境
何为信息技术环境,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它是在网络技术比较成熟的条件下,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可以借助于网络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进而丰富自己的知识,从而达到终身学习和资源共享的目的的环境。比如说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自己掌握的一定的检索、操作计算机的能力获取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教学教案等用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进而实现资源共享,缩小发展中小中型城市和发达城市之间的教学水平的差距,最终实现教学素质化、网络化。
2 教学模式的研究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的引导下,供教师进行教学活动一套完整的稳定的方法论体系。教学模式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依据。然而要形成良好的教学模式,首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形成主体――主导相结合的形式;其次,应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最后,要充分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这里,笔者为大家呈现一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设情境,设置疑点播放视频小组讨论学生发言并反馈意见教师总结评价并进行针对性讲解布置作业。
2.1 创设情境,设置疑点
创设情境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有经验和知识。首先,所创设的情境应该贴近生活实际,不能凭空捏造一些生活中不可能也不会发生的事情。其次,创设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的数学就在身边,生活需要数学,这样学生才能感觉到学习数学知识是有用的。例如,在讲两位小数乘法时,教师可以举这样的例子:妈妈去菜市场买白菜,买了3.5斤白菜,白菜的标价是2.5角/斤,请问妈妈需要付多少钱?也可以将一些小品引入课堂(小品必须经过剪辑、处理),如将《打工幼儿园》引入课堂,播放“几个小朋友能够熟练地算出小数乘法的结果”这一段视频,教师问学生是怎样算出来的,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教师就用一些提示性语句,比如说“我们今天共同探讨两位小数的乘法”等,将课堂教学往下进行。
2.2 播放视频
视频效果具有非常强的震撼力,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讲,能够强烈地吸引他们,较长时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但是播放的视频应该是该课堂所要讲的内容,而且必须是教师精心挑选的。比如说,教师在讲圆柱体的面积时,可以先放一段名校优资课视频,在学生脑子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在宽松和愉悦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2.3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能够将外部动因转化为内部动机,将“要我学习”转化为“我要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小组讨论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课堂教学环,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教师的角色转化为组织者、引导者。小组讨论的内容主要是教师在“创设情境,设置疑点”环节提出的问题,同时由各个小组根据生活实际再举例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4 学生发言并反馈意见
学生发言并反馈意见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重要形式。这个环节交流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情感。教师应该放下身份,不要因为学生回答错了问题,就责怪学生太笨或说其他伤害学生自尊的话语,或者表现出不悦的神色,这样会给学生留下心理阴影,让学生不能充分发表其观点。相反,教师应该说一些鼓励的话语,使无论差生还是优等生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组的讨论结果感到满意。
2.5 教师总结评价并进行针对性讲解
教师在总结评价时,应采取鼓励的方法,激励学生今后的学胆创新,不怕失败,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和蔼可亲,感到温暖;然后提出一些建议,将学生普遍犯的错误进行系统的详细的讲解,没有犯错误的地方稍微讲一下即可,做到详略得当。这样既节省时间,还提高上课的效率,趁学生还沉浸在喜悦中和学习兴趣的期,结束本堂课的查漏补缺的学习,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2.6 布置作业
掌握了新知识,同时也需要进行巩固练习。布置作业时应该打破传统的布置作业的方式,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然后将这些记录下来,运用新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如学生在学习了两位小数的乘法以后,教师启发学生说:“还能在哪里发现它的应用踪迹,并把它编成一道应用题,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的用处,也锻炼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结
笔者认为,本文介绍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为教师减轻一些负担,而且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热情,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知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要求。同时,多媒体设备、网络技术的作用也得到发挥。
参考文献
[1]陈淑白.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高年级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教学模式的研究[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2):92.
[2]赖南燕,方燕妮,谢.《小学数学教学法》案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