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的变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改革开放后的变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改革开放后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的变化范文1

延吉市进学小学六年七班 李俐杭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了,祖国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这首耳熟能详的《越来越好》中唱到的:

“房子大了,电话小了感觉越来越好

假期多了,收入高了工作越来越好

商品精了,价格活了心情越来越好

道路宽了,心气顺了,越来越好

幸福的笑容天天挂眉梢………。”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生活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作为一名在校的小学生,虽然才伴着共和国走过了十三个春夏秋冬,但我始终享受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种种变化的累累硕果。却没有经历过祖国的沧桑巨变。

父母是70年代出生的是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成长的。听妈妈讲那时她们家是菜农,住的是200元钱买的泥草房全家六口人睡在一铺大炕上,每天晚上没有电视看,几个孩子就趴在被窝里听收音机里讲小说,小说过后睡不着,就望者天棚上糊的报纸找字玩。那时每天饭桌上吃的总是大饼子,玉米馇子,大葱,大酱,白菜,土豆,孩子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零食,偶尔帮姥姥干活才能奖励一根3分钱的冰棍。改革开放后,生产队实行了,兼产承包责任制,人们劳作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于是通过姥姥姥爷的辛勤劳作成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万元户”八二年终于盖起了三间大瓦房,打了家具,买上了日本进口17寸电视机,“白兰”牌单筒洗衣机,双卡录音机。那年过年,买了20多元的鞭炮,振响了整条街。从此大人孩子在也不穿补丁的衣服了。正像歌中唱到的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 改革开放富起来……”

改革开放后的变化范文2

【关键词】改革开放 武汉 空间结构

许学强先曾说过:“城市地理学研究历来有两大走向,一是把城市作为一个点,研究区域城市体系;一是把城市作为一个面,研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两者都能为城市和区域的规划发展服务。” [1]因此,基于空间结构分析武汉市的城市发展是有必要的。本文将人口变化、产业发展及交通组织三项要素作为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旨在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以便了解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

1、改革开放后武汉市人口变化

城市人口分布以及密度变化可分为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及老年阶段三个阶段[2]。1978年~2010年,武汉市总人口数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其中1978-1982年、1985-1991年、1997-2008年出现三次明显增加(如图一所示)。可以初步判断城市在改革开放后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城市结构处于成长阶段。

2、改革开放后的武汉市工业结构与布局变化

1949年后,我国大力提倡发展工业,工业成为我国推动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胡华颖在书中提到:“工业结构的演进左右了空间结构的变化基调,而空间结构又可影响工业整体结构的效益与功能,进而影响城市的发展” [3]。城市原有的空间形态被厂房所替代,这一时期的城市用地快速向周边蔓延,导致部分地域出现工业与居住用地混杂的景象。

由于坐落在长江边的江汉平原,地理位置九省通衢,历史上的武汉市以商业为主,第三产业相对发达。

建国时,随着第二产业的崛起,第三产业比重相对下降,“一五”、“二五”时期,国家重点投资现代化工厂,武汉开发了大片的工业基地,如武钢、武重、武锅、武船等[4],形成了相对分散的空间分布格局,而这些大型企业周围配套建设有相应规模的居住区,使其成为城市空间扩展的重要生长点,城市跳出以旧城向外蔓延的趋势,倾向飞地式发展(如图二所示。注:图中交通环线为后期形成,此处作为参考)。

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迅猛发展,武汉市对已形成规模的十二个工业区进行配套调整建设,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相继形成沌口开发区和东湖开发区,成为远离主城的飞地和综合组团。武汉市逐渐形成了以主城为核心,7个重点镇和4个城关镇为卫星城的空间布局[5],基于空间的工业发展态势如图三所示。

3、改革开放后的武汉市交通发展和用地演化

其一,城市形成发展与城市交通的形成发展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城市交通自始至终贯彻于城市的形成于发展过程之中。人们社会经济和日常生活活动的城市空间依靠城市交通的发展而不断扩展。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内部交通也随之形成与发展。两方面存在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反馈关系[6]。

其二,从历史上看,交通工具及运输方式的变革是新技术革命的起源和落脚点,当新的交通工具出现,城市的发展会突破原有的约束门槛,在更大的尺度范围内组成新的结构,然后采取填充的方式继续拓展[7]。轨道交通的实现,加速老城区更新改造的同时,也带动了郊区的配套设施建设[8]。

长江大桥、京汉铁路等兴建之前,武汉多为水运、小汽车或步行交通形式,城市多沿水道和马路发展。改革开放后,城市空间形态上除沿新修建道路轴线推进发展外,开始转向在原有用地周边蔓延和在已形成的发展轴之间进行填充发展。随着小汽车使用率提高,高速公路和机场建设带动放射式的城市快速路网形成。

其三,城市空间形态在客观上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的选择,不同的城市空间有不同的交通需求特征,必然要求相应的道路交通与之适应,对于集中型城市来说,公共交通则处于主导地位[9]。

主城与周边郊区、卫星镇的经济活动、社会联系日益增多,城市轴向发展需求愈加明显。随着江汉三桥、五桥、白沙洲大桥(长江三桥)建成,京珠、沪蓉国道在武汉西南相交并由军山长江大桥相连形成围绕江城的一个“半环”。武汉中心城区是由三条联系三镇的环线来组织交通的(详见图二),环线的发展建设体现着武汉市城市建设的过程。

小 结

在现实中需要用综合的眼光看待城市的发展和空间变迁,考虑到城市发展的政策拉力和经济推力,并且做出合理的判断。武汉市的城市形态在历史原因、人口变迁、交通发展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经历了分散、集中、再分散的过程,各个时期都体现了时代和政策的明显特征。而在未来更多样化的影响,例如高铁及地铁建成,带动武汉市域的整体发展以武汉火车站为新主题,开发服务中部、面向全国的综合交通枢纽;大学城的建设推动黄家湖片区的改造,及城市文化中心的构建,武汉的空间格局将会发生更大的变化。

展 望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所处的政策环境和发展需要,因此城市的空间发展仍然可以通过定性结合定量手段进行预测,并结合工业、经济、交通、社会等具体要求进行调整,以达到合理利用空间、优化城市结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许学强等.城市地理学[M],第18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周春山.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 胡华颖.城市.空间.发展――广州城市内部空间分析[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

[4] 许慧,丁时忠.武汉城市空间结构演化探析[J].规划师,2004,(4):88-90

[5] 洪亮平,唐静.武汉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及规划演变[J].新建筑,2002,(3):47-49

[6] 毛蒋兴,闫小培.我国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研究述评[J].城市规

划汇刊,2002,(4):34-37

[7] 伍新木,罗琦.交通与武汉城市空间形态变迁[J].现代城市研究,2003,(4):65

[8] 官莹,黄瑛.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J].城市问题,2004,112(1):

改革开放后的变化范文3

改革开放前,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那个年代,人民的生活水平低。那时侯,因为没有与国际接轨,没有解放生产力,所以,群众受尽了“贫穷”的煎熬。那时侯,有间小瓦房算是“高级”的了,谁还敢想住上楼房?那时侯,百姓家中的存粮足够一家糊口就知足了,谁还敢奢求吃饱了?那时侯,难见几条平坦的小路,爷爷生活的小村庄,只有一条坎坷不平的羊肠小道,遇到下雨天,路又滑又泥泞,根本不可以通行,又有谁敢梦想有一条宽阔平坦的水泥大道呢?那时侯……

爷爷说,过去的生活像一杯白开水,无色无味。

爸爸和妈妈也讲过属于他们的故事……

改革的春风吹满了神州大地,赶走了黑暗而寒冷的冬天,迎来了光明和温暖的春天,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宛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国民的各项素质不断提升,综合国力不断强大,开始与国际接轨,摆脱了“贫穷”的煎熬,圆了老一辈的梦!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楼房,人民丰衣足食。变化最大要数以前那坎坷不平且泥泞的羊肠小道了:随着“嘟嘟嘟”“咝咝咝”“丁冬丁冬”的机器声,组成了一首美妙的交响曲。一条宽阔而平坦的水泥路呈现在了大家的眼前,就像祖国妈妈的筋脉,还“扑扑”地跳动着呢!

爸爸和妈妈说:“我们那时候的生活好似一杯茶,有色而清香。”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以来,我们亲身感受到祖国的变化!生活水平不用说了,文化素质也变得更高了!你瞧,我国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神七”圆满问天,中国航天员首次出舱在太空中留下历史的脚印不正是很好的证明吗?中国不再是那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而是一个充满活力、和谐的国家,他向世界展示了我们中国的风采!我们现在的生活就像一杯果汁,多彩而甜蜜!

这是我家三代人的见证,我们见证了祖国改革开放前的落后,见证了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更见证了奔向世界先进行列的中国巨龙正在腾飞……

改革开放后的变化范文4

关键词: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社会分层

一、1978-1996年,师范教育的“春天”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社会分工、待遇水平相差不多,收入差距不大,社会分层状况不是很明显。师范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决定它受国家资助,从中国历史上南洋公学师范院校的建制开始,师范生就享有国家“两免一补”的特殊政策和从教义务,即师范生入学起不需要缴纳学费、住宿费,并补助在校期间的生活费,且享有毕业后从事国家教育事业的义务。社会上受到儒家尊师重教的传统思想影响,从事教师行业是人们心中的理想职业选择。从而师范学校在招生、培养、就业等环节都得到兴旺发展,所以我称这一时期是师范教育的“春天”。

探究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变化的动因要从我国改革开放后谈起。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的确立,确立起以考试制度为核心、以学习能力为标准的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使建立在血统、家庭出身上的教育歧视已不复存在。人们开始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努力,通过分数面前的平等,获得平等的教育权利,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获得向上流动的可能。人们普遍认为教育是最有意义的投资,许多家庭愿意为此节衣缩食,认为“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而对于众多农村学子来说,“跳农门”前后人生境遇的巨大变化,形成了一种强烈的示范效应。全民族被压抑已久的学习热情、教育热情激烈地迸发出来,形成70年代末“科学的春天”的热烈景象①。

(一)确立师范教育优先发展地位 师范教育是个人升学的理想选择

改革开放后,我国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迫切需要培养出对国家各项事业建设有贡献的高科技人才。基于师范教育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国家确立师范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993年《教师法》又对师范教育作了专门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办好师范教育,并采取措施,鼓励优秀青年进入各级师范学习。”此后,颁布与实行了一些重要的法规政策,探索和改革师范教育的新路子,使我国师范教育进入了迅速而良性发展的新时期。

在人们吃“大锅饭”、赚一样多的钱,经济收入差距不大,社会阶层分化状况不显著时期,选择就读师范院校无疑是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双重标准的理想选择。

(二)师范教育体制变化

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各项事业建设在经济发展牵头的热浪中飞速向国际舞台调整与转变,教育体制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师范教育制度也由完全封闭型逐步走向开放。1987年以前,中央或地方政府承担了高等教育的全部成本,学生不需交付学费且从政府得到补助;1997年高校扩招后,在受教育者普遍按照成本分担原则缴费入学和高等师范院校转型的背景下,师范大学开始实行逐渐收费乃至全额收费制度。自此,师范教育告别免费政策进入全面收费阶段。

二、1997-2007年,“酷热难耐”的师范教育

改革开放后期,国家各项事业制度的调整与转型带来了经济的蓬勃发展。师范教育在经济发展的理念冲击中明显失去了优势,加上师范教育不再具有吸引人们眼球的免费教育政策,师范学校教育被远远地抛出个人择校的视线中,师范教育不再是个人职业规划的理想选择。因此我称这一时期的师范教育是不堪承受的“酷热难耐”,是热爱教育事业的人们心头急得“酷热难耐”。

(一)师范教育“失宠”

新世纪以来,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增多严重影响教育的公平发展,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性②。同时,我国的社会分层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阶层结构变得更加复杂,更是出现了“学历社会”的基本特征。人们为了获得未来可人且收入丰厚的职业,进而获得社会阶层中的有利位置,开始了对高学历的追求。此时,恰逢高校“扩招”,个体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显著增加③。人们现实地选择毕业后经济回报率高的职业作为阶层转上的跳板,逐渐呈现出“个人本位、经济第一”的择业观念。教师工资待遇没有提升的情况下,师范教育不再吸引人们眼球。

(二)师范教育不具吸引力的成因分析

1.师范学校内部因素对个体选择师范学校教育的影响

市场化思想的确立,使师范生培养走向非专业化道路,非师范生只要岗前取得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就可以负责以前只有师范生才能担当的岗位;招生并轨后师范毕业生没有定向的工作院校,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已不复存在;调整转型后的师范院校不再受政府计划支配,能较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面对市场,却也造成师范学校特有的师范性课程在转轨中逐渐弱化的后果,最彰显其师范教学特色的实践环节草草了之,导致师范生培养质量不高。因此工作招聘时,师范生没有显现出其专业优势,竞争力不强,造成社会对师范学校教育认可度下降;同市场经济体制下其他行业的就业状况和就业后的待遇水平相比,教师的社会地位偏低、经济待遇不高;且这一时期社会中工商业等蓬勃发展,教师职业吸引力也相对减弱,师范教育将逐步丧失传统优势。在这样的困境中,师资培育机构虽然不愁学生来源,却不足以吸引“优秀学生”报考,以培养“优质教师”的单纯目标自然不再受到人们的追逐。

2.以家庭阶层背景为标志的家庭因素对个体教育选择的影响。

除学业成绩之外,家庭经济能力和权力背景也成为影响个体教育选择的重要因素。生长在优势地位阶层家庭里的孩子拥有较多的经济资本,他们拥有的高等教育选择机会远远多于其他阶层的孩子,因为他们的起点高、“垫脚石”也高,可以自由地选择喜爱的专业,即使他们有志于从事教师职业,师范教育免费与否都不会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来自家庭经济资本不高却拥有较高文化资本的中间位置阶层家庭的子女,可以潜移默化地接受家庭中的文化资本,或者将家庭中的文化资本转化成经济资本来获取该阶层子女心中理想的择校路径,选择师范教育的可能性也不大;但家庭背景处于基础阶层的子女在选择高等院校时与其他阶层的子女相比顾虑较大,考虑的因素较多且复杂,他们对家庭的实际情况最为了解,十分清楚家庭对他们高等教育经费的支付能力。

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初期,有很多家境清贫却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愿意选择师范学校教育,因为师范教育“两免一补”的优厚政策和教师稳定的工资收入能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保障,能使他们成功跨越阶层差距带来的障碍和实现向上流动的可能。工作时,他们在这种良好意愿的内在推动下呈现出工作热情肯干的外在表现。而改革开放后期,师范生不再享有免费教育政策和教师工资待遇偏低的状况下,使得这一阶层的子女宁愿选择借助国家贷款或奖学金补助的形式完成学业,从而选择经济前景更好的专业学习,师范教育的吸引力基本丧失;被迫选择师范院校的学生不再是成绩优秀、家境清贫的基础阶层子女而是主观或客观上“淘汰”出来的学生群体,导致在校期间学习没有动力,工作后又没有热情,巴望着赶紧“跳槽”。教师素质不重影响师范教育的社会声誉,甚至师范教育成了“低水平”的代名词,进而形成了师范学校生源质量不高、社会中教师声誉下降、优秀青年不愿意从教的恶性循环局面。

三、“麦田里的及时雨”――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国家从战略高度作了精心的考虑和准备。教育是人们进行社会阶层置换的中介领域,是对人们的社会地位升迁起干预作用的重要变量,是使人们获取较高职业地位和较高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国家为了使巩固统治、发展经济和个人改变命运、向上流动达到平衡发展,从战略高度出发推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使得“酷热难耐”般“教育麦田”里的师范教育迎来一场“及时雨”。通过公共财政干预机制调控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把真正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优秀青年选,从根本上抓住了培养优秀教师的源头,从而有助于教育质量提高和教育公平扩大,正是新世纪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注释:

①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83-184.

改革开放后的变化范文5

从1978年至今,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年光辉历程,在这30年中,我们的祖国建立了全面的物质文化体系,保持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国际地位不断上升。改革开放,无疑成为了中国历史的标志。因为,改革开放实现了解放思想,成为了中国当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的命运在这个转折点上改轨了,社会转型也在此开始了。一个病态的社会从此远离了我们,这让我们感到十分高兴。

改革开放三十年,激发了群众“七十二行,行行出壮元”的斗志,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竣工,一座座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开发和制造,一个个超大型企业迅速成长……中国“长高了”、“长壮了”。改革开放是三十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邓爷爷提出的: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他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次完成的过程,而是要反复实践,反复探索,不断总结,寻找规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可是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媒体还说邓爷爷提出的“摸着石头过河”似乎是实用主义,而中国人的改革开放似乎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可是,我们努力做到了!我们真正地做到了!

就拿青藏铁路来说吧,它是由青海省的西宁市到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1979年建设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其中,西宁市至格尔木段长814公里,青藏铁路建设面临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要求很高,难度极大。当青藏铁路建到他的最高路段风火山时,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块,而是坚硬的冰渣子。而风火山隧道砸开之后的施工,控制温度又是关键问题。科技人员指挥突击队人员,往刚凿开的隧道洞壁喷射混凝土,由于温度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去拿来暖风机,给隧道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科技人员昼夜在隧道里实地观察,发现了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试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恶劣的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工人们个个胸闷气短,头痛腰酸。但是他们都不丧气,依然斗志高昂。“把铁路建到拉萨去”!最终,是这样的斗志,换来了火车喇叭的长鸣。

在这项西方人称“不可完成的任务”中,我们克服重重困难,一次次做到了。它凝聚了改革开放后多少中国人民的智慧,表现出了中国文化、经济迅猛发展的不寻常。我要为这项工程的建设者歌唱。

改革开放后的变化范文6

一夜春风,万千变化

改革春风东渐,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诗所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万千变化近在眼前,尽悉渗入我们生活的的每一方面,改革的春风正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比如在知识的摘抄搜索方面,以前需要到图书馆里借记、摘抄、查阅过程困难复杂,而今只需打开电脑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字,即有千万条信息供你挑选;以前相互联系需要写繁杂的书信,邮期时间漫长,双方不能互相见面,现在有了可视电话、“QQ”、“MSN”等信息联系方式,使千里间隔一线相牵、近在眼前,让联系方式大为方便;以前的娱乐方式很单一,只有简单的”街头戏曲“和枯燥的黑白电视机、收音机,以前孩子们的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听着虫鸣鸟叫的声音,赤着脚沿着稻香的河流奔跑,用童年的纸飞机放飞童真的梦想。而今都市的喧嚣、繁华,电脑和液晶的数字电视,却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着方便和现代化气息,文明的发展使我们的娱乐方式不断更新、提高。

以小家映射国家,小家的变化,正是国家改革开放后的变化,中国人已经用自己的努力阐释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真谛,三十年变化如一夜,恍惚间,世人难道不惊叹变化之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