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成本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成本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网络时代的到来,教育形式、教育手段发生了变革,出现了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以网络教育为主体的现代远程教育形式,给现代教育经济学探究提出了新的探究课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远程教育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如何树立成本意识和效益观念,通过强化教育成本管理以提升教育产出效率,不仅直接影响到远程教育机构自身的发展壮大,也和整个远程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并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息息相关。对远程和继续教育成本管理探究,是现代教育经济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远程教育经济分析、政府高等教育政策制定、远程教育机构发展决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远程和继续教育成本的概念
建立于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远程教育,和传统的教育相比有很多鲜明特征。如摘要:机会均等、时空自由、交流无阻、信息多样、评价及时、互动性强的独特优势,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并已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和促进其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
教育成本概念是随着教育经济学探究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完善的。1958年,英国探究教育经济学学者约翰。维泽在出版的《教育成本》专著中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英国教育经费的变化情况,首次提出了教育成本的概念。随着教育成本的进一步探究,和成本会计学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如何能够保证远程网络教育组织发展壮大,使整个远程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并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本管理将起到至关重要的功能。远程和继续教育成本,是对实际发生或支付的教育资源进行计量、分类而形成的成本概念,即以办学机构作为计量主体,确定时限,计算出提供远程教育服务的成本。它是通过对于从课程开发到实现整个远程教育运营过程中所发生或支付的教育资源耗费进行计量、分类和统计所形成的。
2我国远程和继续教育成本管理目前状况
在我国,1998年9月教育部批准4所大学作为网络教育首批试点高校,开始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学历教育。2000年到现在我国网络教育规模迅速扩展,68所试点院校被批准开展网络教育。随着远程教育实践的逐步深入和发展,教育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家非常重视对网络教育市场的规范和管制,通过各种政策法规引导市场的发展如(1)市场准入制度,(2)教学质量监管等。同时和之相关的理论探究也不断得到拓展。但是,由于我国相对于国外的远程和继续教育发展相对较迟,各个继续教育学院往往以“低投入,高产出”方式来扩大招生规模来获取相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忽略了在成本管理带来的效益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其后续产生的连动效应。从目前对远程和继续教育成本管理的探究上来看,也只有极少数学者和网络学院重视。按照现代远程和继续教育成本的系统管理要求,其涵盖面将涉及教育产品的信息来源、市场拓展、课件资料开发、技术、人力资源、质量控制评价、教学过程管理、学习材料的分发以及学习支持服务等成本各个范畴。对所有这些成本内容,无一例外都应进行严格、细致的管理,以增强远程教育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分析和探究远程和继续教育的成本管理新问题,从理论上讲,可以弥补和充实远程和继续教育经济实效探究的缺失,丰富教育经济学的内容,推动教育经济学学科的发展。从实践中看,通过构建远程和继续教育的成本分析模型,有助于办学机构实现对教育运营成本进行经济核算,为优化决策和加强日常运营管理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促进办学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3远程和继续教育成本管理新思路
3.1结合成本管理理论,
现代远程和继续教育成本管理应由日常经营管理到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是将学院继续教育发展战略和成本管理结合起来,从战略高度对成本结果和成本行为进行全面了解、控制和改善,进而寻求长期竞争优势的一种成本管理手段。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由战略定位、价值链和成本动态分析三部分组成。其中战略定位是战略成本管理的第一步;价值链分析是战略成本管理创造和提高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战略成本管理是通过战略性成本信息的提供和分析利用,以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成本持续降低环境的建立,是传统成本管理对竞争环境变化所做出的一种适应性变革,是当代成本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向。
3.2远程和继续教育成本管理导向摘要:要“以人为本”
远程和继续教育成本管理应以“人”为中心,人的因素是决定成本高低的关键。因立足于市场来实施全面的成本避免和成本控制,。一方面、从市场经济出发,更多关注他的用户即学生的需求,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增加毕业生率降低退学率。另一方面充从管理者出发分挖掘管理人员的潜力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保证成本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忽视人本理念的成本管理在实践中很难达到预期目的,也难以适应需求多变的市场环境。在现有的基础上引进国际先进的远程教育理念、课程开发及教育服务经验,开展教学咨询、学术交流和引进课程等方面和人有关的固定成本的降低,在规模效应的带动下这方面的成本将会大幅度减少。
3.3由传统“成本节约”观向成本效益观转变
我们说远程继续教育成本管理工作中也应该树立成本效益观念,是为了尽快实现由传统的“成本节约”观念向现代成本效益观念转变。非凡是在我国大力发展远程和继续教育的今天,远程教育管理更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向教育市场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尽可能完善的教育服务,力求使远程教育事业获取尽可能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远程网络教育运营过程中,一切成本管理活动都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从“投入”和“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即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办学实体获取最大的效益(主要是社会效益)。
3.4树立系统的成本管理理念
按照远程教育成本的系统管理要求,其管理的涵盖面将涉及到教育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市场拓展成本、课程资料开发成本、技术成本、人力资源成本、质量控制评价成本、教学过程管理成本、学习材料的发送以及学习支持服务成本等各个范畴。对所有这些成本内容无一例外,都应进行严格、细致的管理,以增强远程网络教育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如此,方能使学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例如,在远程网络教育产品设计阶段推行价值分析,就是一种技术和经济、学术和商业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手段。
3.5建立成本管理体系,保证成本控制
在远程网络教育实体内,要真正实行全面、科学的成本管理,必须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系方能确保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要建立准确的信息渠道,保证成本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要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完善成本核算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成本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简.传统成本管理面临的挑战—现代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2.
[2茂华,市场经济的成本控制新理念,财会月刊,2002,02.
[3周佩.成本管理的新思维,统计和决策,2005.10.
教育成本论文范文2
【论文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网络时代的到来,教育形式、教育手段发生了变革,出现了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以网络教育为主体的现代远程教育形式,给现代教育经济学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远程教育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如何树立成本意识和效益观念,通过强化教育成本管理以提升教育产出效率,不仅直接影响到远程教育机构自身的发展壮大,也与整个远程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并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息息相关。对远程与继续教育成本管理研究,是现代教育经济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远程教育经济分析、政府高等教育政策制定、远程教育机构发展决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远程与继续教育成本的概念
建立于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远程教育,与传统的教育相比有很多鲜明特点。如:机会均等、时空自由、交流无阻、信息多样、评价及时、互动性强的独特优势,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并已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和促进其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
教育成本概念是随着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完善的。1958年,英国研究教育经济学学者约翰。维泽在出版的《教育成本》专著中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英国教育经费的变化情况,首次提出了教育成本的概念。随着教育成本的进一步研究,与成本会计学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如何能够保证远程网络教育组织发展壮大,使整个远程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并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本管理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远程与继续教育成本,是对实际发生或支付的教育资源进行计量、分类而形成的成本概念,即以办学机构作为计量主体,确定时限,计算出提供远程教育服务的成本。它是通过对于从课程开发到实现整个远程教育运营过程中所发生或支付的教育资源耗费进行计量、分类和统计所形成的。
2我国远程与继续教育成本管理现状
在我国,1998年9月教育部批准4所大学作为网络教育首批试点高校,开始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学历教育。2000年到现在我国网络教育规模迅速扩展,68所试点院校被批准开展网络教育。随着远程教育实践的逐步深入和发展,教育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家非常重视对网络教育市场的规范与管制,通过各种政策法规引导市场的发展如(1)市场准入制度,(2)教学质量监管等。同时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也不断得到拓展。但是,由于我国相对于国外的远程与继续教育发展相对较迟,各个继续教育学院往往以“低投入,高产出”方式来扩大招生规模来获取相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忽略了在成本管理带来的效益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其后续产生的连动效应。从目前对远程与继续教育成本管理的研究上来看,也只有极少数学者和网络学院重视。按照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成本的系统管理要求,其涵盖面将涉及教育产品的信息来源、市场拓展、课件资料开发、技术、人力资源、质量控制评价、教学过程管理、学习材料的分发以及学习支持服务等成本各个范畴。对所有这些成本内容,无一例外都应进行严格、细致的管理,以增强远程教育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分析和研究远程与继续教育的成本管理问题,从理论上讲,可以弥补与充实远程与继续教育经济实效研究的缺失,丰富教育经济学的内容,推动教育经济学学科的发展。从实践中看,通过构建远程与继续教育的成本分析模型,有助于办学机构实现对教育运营成本进行经济核算,为优化决策和加强日常运营管理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促进办学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3远程与继续教育成本管理新思路
3.1结合成本管理理论,
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成本管理应由日常经营管理到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是将学院继续教育发展战略与成本管理结合起来,从战略高度对成本结果与成本行为进行全面了解、控制和改善,进而寻求长期竞争优势的一种成本管理手段。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由战略定位、价值链和成本动态分析三部分组成。其中战略定位是战略成本管理的第一步;价值链分析是战略成本管理创造和提高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战略成本管理是通过战略性成本信息的提供与分析利用,以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成本持续降低环境的建立,是传统成本管理对竞争环境变化所做出的一种适应性变革,是当代成本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3.2远程与继续教育成本管理导向:要“以人为本”
远程与继续教育成本管理应以“人”为中心,人的因素是决定成本高低的关键。因立足于市场来实施全面的成本避免和成本控制,。一方面、从市场经济出发,更多关注他的用户即学生的需求,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增加毕业生率降低退学率。另一方面充从管理者出发分挖掘管理人员的潜力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保证成本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忽视人本理念的成本管理在实践中很难达到预期目的,也难以适应需求多变的市场环境。在现有的基础上引进国际先进的远程教育理念、课程开发及教育服务经验,开展教学咨询、学术交流和引进课程等方面与人有关的固定成本的降低,在规模效应的带动下这方面的成本将会大幅度减少。
3.3由传统“成本节约”观向成本效益观转变
我们说远程继续教育成本管理工作中也应该树立成本效益观念,是为了尽快实现由传统的“成本节约”观念向现代成本效益观念转变。特别是在我国大力发展远程与继续教育的今天,远程教育管理更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向教育市场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尽可能完善的教育服务,力求使远程教育事业获取尽可能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远程网络教育运营过程中,一切成本管理活动都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即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办学实体获取最大的效益(主要是社会效益)。
3.4树立系统的成本管理理念
按照远程教育成本的系统管理要求,其管理的涵盖面将涉及到教育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市场拓展成本、课程资料开发成本、技术成本、人力资源成本、质量控制评价成本、教学过程管理成本、学习材料的发送以及学习支持服务成本等各个范畴。对所有这些成本内容无一例外,都应进行严格、细致的管理,以增强远程网络教育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如此,方能使学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例如,在远程网络教育产品设计阶段推行价值分析,就是一种技术与经济、学术与商业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手段。
3.5建立成本管理体系,保证成本控制
在远程网络教育实体内,要真正实行全面、科学的成本管理,必须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系方能确保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要建立准确的信息渠道,保证成本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要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完善成本核算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成本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简.传统成本管理面临的挑战—现代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2.
[2]茂华,市场经济的成本控制新理念,财会月刊,2002,02.
[3]周佩.成本管理的新思维,统计与决策,2005.10.
教育成本论文范文3
(一)远程教育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本地化应用
1.技术方案与设备配置
采用相关科技公司开发的全套视频授课系统及相关设备,分别放置在华西和大学医学院,实现了实时、交互式的双向课堂教学。该系统基于连接双显示器的电脑主机,而且是面向用户端的开放式平台。借助远程信息服务和教育系统,实现实时传送远程授课信息和学生的及时反馈信息。由于华西医学授课要求高质量地连续传输视频和语音信息,为了保证卫星或宽带传输的视频和语音的高可靠性,信息服务和远程教育系统需要不受干扰的卫星频道或充裕的带宽,实时而准确地传输教师授课和学生反馈的数据。为此,租用对应的卫星频道,并在华西和大学医学院分别建立VSAT地面站,卫星通信方式为点对点的专用通信信道,教学点的学生可以实时看见成都的华西教师的影像和教学幻灯片,并可以听见相应的授课。通过视频切换功能,华西教学点可以将来自VCR、DCD、投影机等的视频信息传输到教学点,教学点可以将临床动手的成果传到华西,实现实时双向传送视屏、图像、语音、文字等多媒体教学信息。此系统还提供文件传输等数据服务,与医学院师生及时沟通,同时支持控制远端摄像机,达到及时了解听课学生的实况和临床动手情况。由于学生上课的教室装有摄像系统,它具备录制视频和语音功能,存储在论坛或在线授课系统中,供学生在课后任何时间播放以前上课的任一视屏,复习巩固重点教学内容和薄弱的知识点。此外,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在华西远程授课点配置了齐全的远程教育电子设备,高性能背投式电子白板极大地方便了教师进行板书操作,智能摄像机可自动跟踪教师视线和板书,图文投影机可拍摄事物全貌。为了保证远程教育的多样化,在教学点设置有电脑、投影机、遥控摄像机、电视机等辅助设备,教学点可以选择最佳效果的方式播放图像和声音,在电视播放效果不佳时以网络代替。
2.教学安排与管理
华西对大学医学院的远程教育是高等学历教育,招生及学籍管理由大学医学院负责,公共课或基础课由大学医学院选派优秀的获得华西认可的教师担当,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由华西在华西教研室挑选最有经验和最有能力的教师授课。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华西和大学医学院的老师经过详细讨论和细致研究,及时调整不符合现实情况的教学计划,重新安排和设置课程的难度和进度,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和考试难度,并制作专门的教学视频、课件和测试软件。然而,培养合格医学院学生,不仅需要教师的课堂授课和课下辅导,更需要课后的学习、大量的实验和实践,而这正是远程教学的薄弱环节。为了达到远程教育在运用的最大化,华西针对远程教育的特殊难点,采取了一些有效的弥补措施:首先,将课程讲解、实验操作、实习和实践注意事项等制成教学光盘或存储至数据库,定期寄往大学医学院或更新在线数据库;其次,选派华西医学院教育管理人员或骨干教师赴大学医学院工作,对师生难以进行的手术进行示范教学,并指导其学习、实验和临床手术,帮助其建立比较完善的教学和临床操作的体系;其三,接受大学医学院老师和学生来华西进行交流和学习,并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临床实习。另外,华西教师和大学医学院师生还可以通过网络、电子邮件或电话进行联系、交流和探讨。华西对大学的远程教育模式,可以应用到其他高校和职业教育机构,在应用中针对不同学校的不同情况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应充分考虑各校的实际,不能盲目套用。探索出一套特色的各种“藏化远程教育模式”,全面加快教育的步伐,提升教育的质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我们研究的目的。
(二)远程教育在农牧民培训方面的应用
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积极探索信息化教育,其推广应用的农村现代科技信息服务和远程教育系统,采用了多种灵活的方法开展远程信息服务和教育培训,以及宣传农牧业科普知识,拓展农产品和畜牧产品的销路,在的远程教育实际化应用中最有代表性。通过农牧科学院这些年的逐步积累和探索,在深入研究农牧民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农村信息服务和远程教育体系结合了传统教育与远程培训的优势,总结出的一套农牧民远程培训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农牧业的发展。他们积极走进农牧民家里给予指导培训,除了现场实际操作指导和发放农牧民实用技术手册,还引入了网络多媒体信息宣传与多媒体播放器,传统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来提升培训效能。最受农牧民欢迎的有三种培训方式:一是专家亲临现场亲手操作演示与指导;二是集中于某一地点开展培训,请高水平专家亲临授课;三是自主选择播放多媒体视频课件与收听语音信息。由于网络通达性和多媒体光盘课件的数量性,不能充分满足农牧民对信息的需求,所以必须开展专家授课和专家现场指导的活动,这样信息服务和远程教育的效能才能最大化。利用视频、语音等多媒体资源可以存储在多媒体课件中的特点,在专家不在身边时,农牧民可选择性地观看课件,对农牧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寻找答案,或者温习农牧生产中的主要技术,最终使其在培训中起到辅助和指导作用。自治区是一个藏民族人口比率占90%以上的少数民族地区,藏语言文字的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大部分农牧民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使用藏语言,他们的子女入学前只会藏语。因此,在农牧区远程教育体系中,开发藏语语音和视频资源是远程教育在农牧区得以普及的重要课题,其中也面临了许多技术难题。藏文字的数字标准化,藏语数据库系统建设,信息资源藏语整合与藏语信息化传播技术,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亟待解决,也是农牧区远程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藏文字信息化应用中,现在存在着多个信息字库标准,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需要完全按照藏语信息交换用国家字符标准,这样形成了信息字库标准在中国的统一化,同时加强藏语资源数据库和应用软件开发建设工作,为信息资源的交换和整合提供方便。
(三)远程教育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充分利用农牧区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的硬件设施和经验,推进建设农牧区藏文信息服务和远程教育互动平台,使这种农村教育培训基地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并在全区农牧区的各个村建立能够提供远程教学的教室,包括对农牧业生产的指导和基础教育。开发的网上农牧区藏语远程教育平台,提供了实时教学、语音播报、互动式答疑交流、在线咨询等选项,使得信息服务和远程教育系统更好地服务于农牧区教育、农牧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了科技服务于农牧区的质量和水平。远程教育资源不但服务于学生,而且给需要的群众提供服务,借助此信息平台,不仅实现科研机构、专家对农牧区的农牧业指导,而且可在本乡或村范围内自发组织培训与专题讨论,弥补学习的缺漏。当地信息服务和远程教育系统为当地群众提供技术培训、基础教育和经文讲解,服务于农牧区基层宣传工作,提升当地群众的精神水平和文化素质,创造和谐、民主、文明的。
二、结语
教育成本论文范文4
有关费用要素与要素费用,《成本会计》教材标题是“费用要素”,也做了这样的定义:“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是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活劳动的耗费过程。因此,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分为劳动对象方面的耗费、劳动手段方面的耗费和活劳动方面的耗费三大类,称为企业费用的三要素。”然后将三大类耗费进一步划分为九类,最后说明:“按照上列要素反映的耗费,称为要素费用。”笔者对上述有如下异议:这里的“费用要素”与“要素费用”在定义上,不存在太大的不同,可以说是一个意思,但在实际教学中,因为有两个名词出现,定义讲述的又不是很清楚,使得学生在学习时容易产生误解。建议编者,出于简洁明了考虑,这里统一用“要素费用”这个概念。
二、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1、材料成本核算缺乏原始凭证图例
从教材中可知,本期耗费的材料成本的归集,应根据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和领料单登记表等发料凭证进行。教材中并无这三种单据的图例,尤其是限额领料单的图例,实际教学中,学生是没有接触过限额领料单,建议编者在教材中应尽量反映常用的原始凭证图例,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职工薪酬核算缺少原始凭证图例
工资核算的原始记录有:工资卡片、考勤记录、产量工时记录,从教材中可以看出,缺少这三项原始记录的图例,建议编者至少提供考勤记录、产量工时记录的原始记录的图例,便于在教学中让学生对此知识点有直观的了解。
三、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约当产量法的编排不合理
编者先讲述了约当产量的含义,就直接举例进行约当产量的计算,这里学生对“完工程度”和“投料程度”完全没有概念和认识。接着是“约当产量法的一般应用”,这里也是,只是简单叙述“在很多加工生产企业,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的,这是无论在产品完工程度如何……”(这里不多讲述,具体内容见教材P69),此时学生任然不知何为“投料程度”与“完工程度”,最后在在产品完工程度计算里,才对“投料程度”与“完工程度”有了较为简明的叙述与举例讲解,这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很费解,也对教师增加了不必要的教学难度。建议编者在讲述完约当产量的含义之后,按“投料程度”与“完工程度”分别叙述与举例讲解,最后进行综合的举例讲解值得一提的是既然第(三)标题是“在产品完工程度计算”,为何把“投料程度”与“完工程度”都作为此知识点的子项目?此点编者在编写时不够严谨与仔细。
2、定额比例法
从教材中可以看出,定额比例法计算公式讲述不够全面,只体现了以定额成本为标准的定额比例法,没有体现到定额工时为标准的定额比例法,笔者认为即使是中职教材,也应尽量全面、简洁的体现知识点。另外,教材中针对定额比例法所举的例子有欠妥之处,除了基本资料外,将期末成本分配具体计算过程的计算表与分配明细表和在一起,当然这样的确简洁了,但笔者人为,这会对学生在学习时造成一种不严谨不细致的影响。
四、产品成本计算法
1、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晦涩难懂
从教材中可以看出,关于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定义、分类上叙述的是简单,但不够清楚明了,表7-1编制的过于简单,起不到什么作用,本来一两句话说的事,费了白天口舌方能讲明白。建议编者对表7-1做一个清晰明了的关系表,将三种成本计算基本方法从“工艺技术过程特点和管理要求”、“生产组织特点”、“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期”、“在产品成本计算”几个方面列示讲述,这样在教学中,学生自学都能一目了然,也便于学生记忆,势必减轻教学难度。
2、品种法的例题表格不够全面
从成本计算方法开始,教材中的例题开始独立。笔者认为,教材中品种法的例题虽然较为全面,但仍有不足之处,体现在:到最后,没有产品成本计算单及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成本分配表,不能体现生产成本期末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的过程,使整个例题缺乏完整性、连贯性、系统性,配套的习题集中也有这样的不妥之处。虽然在配套的电子课件中展示了甲产品的产品成本计算单,但是学生学习时只有教材和配套习题,不利于学生课后全面、系统的复习。
3、简化分批法的例题表格不全面
从教材列示的例题中可以看出,本月能够结转完工产品成本的有甲产品与乙产品,教材中列示出甲乙丙丁产品的生产成本明细账之后就直接列示出结转完工产品成本的分录了,这里不够连贯、全面,建议笔者在这里加入完工产品成本汇总表,以作为最后结转完工产品成本会计分录的凭据。值得商権的教学举例情况还出现在:平行结转分步法的举例等等,需要进一步斟酌。
五、配套的习题集、电子课件存在的不妥之处
为了方便教学与学生学习,编者对《成本会计》教材配套了教学课件与习题集,满足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需求。但仍有不妥之处:
1、辅助生产成本法数字错误
该知识点的计划成本法例题中,教材中“制造费用”对应的错误金额是17964元,正确的应该是10216元,配套的电子课件中也存在相同的错误。相类似的错误在第六章、第七章都有出现。
2、配套习题集无参考答案
该出版者教材还配有光盘,但在光盘中只有对应的电子课件,没有习题集配套的参考答案,另外习题集中存在编排方面的不足之处,这里就不做一一叙述。
3、电子课件为只读模式
教育成本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高校教育
为了促进当下高等学校的教学发展,使得学校内部的现有资源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应用,还应该对我国普通高校教育成本进行核算。在成本核算中根据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目标要求以及高校经济费用成本核算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高校教育发展的流程,并根据高校的办学特色,对高校教育中成本核算的成本项目进行优化设置。然后再进行高校教育成本的归纳、分配,进而实现高校教育成本的有效利用。
一、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相关案例
(一)成本核算案例的资料收集
某高校成立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该学校在设置的众多专业课程中,主要是以理工类的学科专业为主,以文科类的专业为辅,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种类非常多包括经济、艺术、管理、文学等热门学科,其中土木类型的专业课程因在学校成立之初已经有该类型的专业课程,因而土木工程类的专业相比于其他专业课,发展更为成熟、完善,该学校也因此成为全国著名的土木工程院校。为了促进高校内各个专业课程优化发展,该学校的图书馆内就有专业课程藏书200多万册,中外文的期刊达到4500多种。并且伴随着网络化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已经专门设立了校园计算机网络,实现了校内图书资源和校外资源的共享。除此之外,高校内还设立了97个教研室、43个实验室以及42个研究所,便于教师开展实践课程,让学生除了理论知识的扎实掌握之外,还能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课程当中[1]。
(二)设置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科目以及计算单
根据高校内设置的教育成本,根据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开设学生培养成本计算单。在设计好学生培养的成本计算单之后,就需要根据计算单收集相关的资料,并计算高校内部的各项教育费用。包括高校内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房屋建筑的折旧费用、一般设备的折旧费用、图书的折旧费用以及其他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等),然后根据各项教育费用设置专门的成本核算科目,最后编辑成本教育核算表。
二、我国普通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措施
(一)明确我国普通高校教育成本对象和成本计算期
我国普通高校要想进行教育成本核算首先应该明确成本核算的成本类型以及成本时期。例如将我国普通高校给学生提供的一年教育服务作为本次教育成本的核算对象,政府可以将其作为对普通高校教育拨款的政策变换以及收取学费标准的基本依据。学生的家长也可以将其作为学费收取是否合理的依据。对于高校而言,可以将其作为预测经费需求、编制预算制定长期发展计划以及控制教育成本的重要依据。其次,在高校确立好以学生一年教育服务为成本核算的对象后,可以按照不同的层次专业以及年级开设专门的成本计算单,这样就可以将成本教育费用进行统一的归集和分配,从而计算出一个学生接受学校提供教育服务的成本费用[2]。
(二)设置专门的成本核算科目
为了便于高校内部的成本费用统计,使其更加准确的确立我国普通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数据,需要设置专门的教育成本项目。设立我国普通高校教育成本项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准确且真实的分析我国普通高校的成本核算资产金额,以便于各大高校对成本核算资金的有效实施和优化利用。但是在成本项目的设立中需要遵从有用性、完备性、简单性以及连续性的原则,保证成本项目的设立符合当前高校的教学发展需求。除此之外,就需要对我国普通高校教育成本项目进行确切的内容划分,包含高校内部所有教职员工的各项工资费用、福利费用以及社会保障费用、公共费用、折旧费用等多项成本内容,使得我国普通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可以更加的贴合于实际[3]。
(三)我国普通高校教育成本项目的记录核算
在设置了专门的成本核算科目之后,需要根据每一项的科目内容进行成本费用的计算、记录和合适,这就需要加入我国普通高校教育成本会计科目的设置,只有这样才能一览无余的将各项成本项目费用准确且毫无遗漏的计算出来。此外,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涉及到我国普通高校内的很多项目的计算。例如,教育成本费用、教育收入费用、教育业务费用、高校行政管理费用等诸多项目内容。因而,非常容易发生混淆和漏算现象,这时候还需要对我国普通高校教育成本核算设置专门的监督管理人员对其计算项目、计算数据和计算结果进行二次的勘查,这样就能减少由于计算错误导致的成本核算费用增加的情况。其次,我国普通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与校园内师生利益息息相关,所以我国普通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应该做到公正、公平和公开[4]。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当下高等学校的教学发展,使得学校内部的现有资源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应用,我国普通高校内部的管理人员需要对学校内部各项的资产进行整合计算,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化分配。这就需要进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利用我国普通高校教育成本计算单、成本项目以及确切的核算流程,将学校内部的各项资产进行准确的计算,并对其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结果进行审核,确保无误。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我国普通高校教育资源的规范化配置。
作者:程小果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宣杰,毕英英,陈晶璞等.普通高校生均培养成本计量模式研究[J].教学研究,2014,37(3):31-35.
[2]何远祯.新会计制度下普通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J].亚太教育,2015,(28):63-64.
教育成本论文范文6
1.1过程剖析
学校各教学单位中管理教学任务工作一般由教学副院长负责管理,由各教研室主任负责本科室的教学任务的具体分配。实际执行时,教研室负责人对本教研室承担的任务进行指派,这里由于学科方向不够全面细致,往往各教研室承担的任务会出现交叉。在该环节,如果负责人不够公正或适当,就会使教学任务分配不够公平合理,出现基于所谓的“人情关系”的考虑而照顾某些人,即分配一些所谓的容易教授的课程或适合教师口味的课程给他们,而另外一些人则不得不接受自己不能或不适合的课程任务,这样就会产生矛盾。最终任务分配结果是两种:一是强制安排给某些人,另一种是返回给上级领导加以协调解决。在教学副院长方,原则上是按各教研室课程专业方向分配课程任务,但由于各教研室人员不齐,有些课程无法找到适合的人选,就得交叉分配到其他科室。在这个环节上,教学副院长有权处置这些课程的归属,甚至强制分配。由于地方本科院校一般人员不多,因而总负责人对各科室教学人员也较为“熟悉”,各人教授什么课程都很“清楚”,这时他会根据这样的表面信息分配给相应的科室。实际上,这是总负责人的一种强制安排(甚至是有针对于某位教师),下级领导也得接受这样的安排,似乎除了他/她,再不会有人能承担了。由于每学期课程基本固定,仅仅变动的只是少数课程,如专业课程的调整,为了节省教学任务分配的时间和精力,加之地方本科院校没有形成一种教学小组或课程组这样的教学团队,总负责人和各教研室负责人一般就不加以改变的将课程下达指派,如果少数有不满任务分配的人员通过反映给他们并经他们协调可以变动,或因开课班级数量变动加以人员补充,就有机会接受到自己想上的课程,但他们不想上的课程最终会留下来并强制安排给那些没有固定课程的教师,否则这些不固定课程的教师可能工作量会不够而不得不接受。这样一旦任务“成功”分配,以后一般就不会变动。在这个“稳态”形成过程中,由于个人的“斗争”争取到了某门课程,“占领”了该课程后,他们就会固守住该门课程,别人一般难以涉足。如有人还要去撼动他们的领地,就比较困难,因此“斗争”是不容易的,只能待机行事。于是,那些默默承受的教师就容易被安排那些被剩下的课程,这些课程一般都是专业课,而且这些专业课还会经常变动,因为“稳态”中的人员已经不愁课程了。
1.2原因分析
从上述教学任务分配过程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由如下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导致。
1.2.1客观原因
(1)师资力量不够,人员不到位,致使课程安排不够细致。尤其是专业课的安排,专业方向人员缺乏,因而专业课难以安排,加之专业课教学相对困难、繁琐(涉及基础知识,更要接受专业知识,是一种知识的综合学习与应用),由于选课学生人数有限,课时量不大,大家避而远之。
(2)课程固定,节省了教学人员的工作时间和精力,又保持了课程教学质量的连续性。
(3)任务下达既节省了负责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又不得罪这部分课程固定的人。
(4)易于教学管理人员加以教学管理,不因课程人员变动而费心。
1.2.1主观原因
(1)对个人“斗争”的情况,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教学任务安排。
(2)对“机会”的出现,根据“人情关系”,将机会给自己关系好的人。
(3)对个人权威和地位,高的人一般会根据他们的要求给以安排,低的则很难被安排。
(4)出于性别考虑而有意安排轻松课程给女性教师,而不因教师具体情况加以安排。
(5)将难上的课程,一般都是剩下的专业课程,就安排给课程不固定且不被“关照”的人,不问他们是否喜欢或能否承担下来,就强制加以安排。因此,从教学任务分配过程看,负责人员的主观因素起了很大作用,这就为滋生“拉关系”提供了沃土,教学人员与负责人拉关系,套近乎,以求能安排各自称心的课程,并一致占有。从而导致了教学分配不公,不能合理安排教学任务。
1.3弊端分析
1.3.1由于没有形成课程组、教学小组等这样的教学团队,课程教学缺乏有力的引导与加强机制,尤其是缺乏同组人员的评课、竞课机制,采用传统的“单兵作战”模式,容易导致教学质量停滞不前。更为严重的是,课程固定于某个人往往导致不同届的学生都接受同样的教学模式、教学风格、甚至相同的教学知识内容,尤其是同样的思维引导,不利于不同届学生的新思维、新思想的培养与提升。
1.3.2容易产生“课霸”。有的教师利用自己的权威或行政地位,霸占主课程,出现一人独揽2门甚至3门主课,甚至同时还身兼重要的行政岗位。就认为他有能力完成这些不同的工作任务,但要做好每门课程的教学,做好行政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能保证吗?学校给教学行政人员减少课时工作量正是出于对他们因行政工作而没有太多时间上课的一种考虑。
1.3.3容易滋生教师员工的不良情绪,影响内部团结。由于分配不公导致一些教师牢骚满腹,影响他们的教学情绪,加之学生评价对这些课程的评分一般都偏低(因为不固定而常常接受的任务是新课,或因选修课导致学生难管理,学生挑剔等因素使然),而又没有一个充分合理的评教办法,致使他们很受压抑,更加增生他们的不良情绪,使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是吃力不讨好,也容易诱发他们闹矛盾。
2对策分析
从以上教学任务分配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地方本科院校这种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重点高校教学依托于它们的科研,而地方本科院校由于科研课题较少而难以做到如此。因此,只有改进这种教学任务安排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
2.1具体对策
2.1.1构建课程小组或教学小组之类的教学团队,细分课程,并多人参与竞课通过课程组、教学小组的构建,能培养一个课程团队,避免一门课被一人占领;通过多人的竞课,促进教师之间课程教学的竞争意识,能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
2.1.2每个课程组以老带新,培育新人避免“占领”,完善课时分配机制,既保持了“稳”,又实现了“变”,利于教学质量延续的同时,又补充了新鲜的血液。
2.1.3保护科研,鼓励科研教学
有明确科研方向的,要配以相关的课程,以促进“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宗旨,同时为有科研任务的人员提供良好轻松的科研环境,不以教学来压制,更不能因妒忌或其他想法而故意安排不适合的课程刁难他们。
2.1.4坚决杜绝“课霸”
以“平均分配课时”为原则,考虑各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加以课时量的分配。这又有下列措施:(1)尤其是主课大课,一般避免“并课”,纳入新人共同来承担不同班级的课程。(2)身兼行政领导职务的,严格坚持“少上课”原则,平衡工作量。(3)限制主课承担的数量,原则上一人一学期最多只能承担一门主课,可配以适当的专业课。
2.2改进的益处
2.2.1提高了教学竞争意识,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利于培养更具个性、更具创新思维的学生;
2.2.2解决了课时量的均衡问题;
2.2.3培养教育新人;
2.2.4减少了行政工作与教学任务的冲突,利于做好本职岗位工作;
2.2.5保护科研,促进教学科研相长;
2.2.6利于培养专业方向,促进学院学科建设的完善;
2.2.7也利于教学任务分配的实施与监督管理,实现团队监督机制,使教学监督管理更加细化和深入;
2.2.8利于构建学校和谐的教师关系;
2.2.9符合动与静相结合的原则,在静中求稳定,在动中求发展,既要打破那种不正常的“稳态”,又要保持大局稳定,在稳定中求发展;
2.2.10有利于解决课程分配不合理导致的一系列相关问题;
2.2.11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