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财务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财务分析

高校财务分析范文1

关键词:高校财务分析管理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作为产业推向市场,高校的财务工作正逐步从核算型向分析型、管理型转变。高校各类经济决策行为将更加依赖于财务分析得出的结果,财务部门作为学校经济信息中心的地位也将更加突出。为此,高校的财务分析尤为重要,而目前高校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使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与价值性大打折扣。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高校需要进一步改进财务分析方法,建立完善财务分析评价体系,将客观的会计数据转化为决策支持信息,提高会计数据的使用价值。从而提高高校的财务分析水平。

一、高校财务分析的含义和内容

高校财务分析是指高校的财务人员以事业计划、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专门方法,对高校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进行系统剖析、比较和研究,并对财务管理的经验进行总结和评价。是学校管理层了解、评价现状,预测未来的重要依据。其目的是为优化、强化管理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服务。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发现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高校财务分析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财务分析可以帮助财政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把握学校的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了解宏观信息和财务风险,为科学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二、当前高校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目前高校对财务分析普遍都不太重视。有些学校甚至还根本谈不上有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由以下几点:

1、对财务分析的作用认识不足,领导重视不够。目前,不少学校领导认为财务分析是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报送的,是上级主管单位了解和检查其财务状况的一个重要依据,不是高校管理所必须的。因此,对财务分析有两种态度:要么不重视,要么管之过严,只做表面文章。

2、重视“量”上分析,忽视“质”上分析,加上财务报告体系不完善,高校的财务分析一直停留在收入多少,支出多少等“量”上分析,而对影响收入娈化的主要因素(包括内、外因素)、支出结构是否合理、配置是否科学等“质”上进行分析很少。

3、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不健全,缺乏行业标准。现行高校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中只列举的财务分析指标内容不全面,没有筹资分析、投资分析和反映净资产构成的指标;不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反映经营成果分析的指标不准确,还缺乏反映社会效益的量化指标;不提供现金流量表,缺乏以现金进行财务分析的财务指标,难以反映当前和未来偿债能力和现金支付能力。

4、重视事后分析,忽视事前分析。长期以来,高校的财务分析只是会计报表的事后分析。而对于事前分析几乎没有做。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所面临的竞争和风险日益加剧,传统的事后分析已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它要求分析能为高校的生存发展预先提供高质量的指标信息,才能使高校在市场上求得生存。因此,事前的诸如生均收入与生均成本,招生率与就业率等诸多指标的预测已成为必然。

5、财务分析人员素质不高。财务分析人员除具备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外,还必须掌握应用数学、概率论、统计、投入产出理论等相关知识,同时还要熟悉本单位的情况。高校一方面没有专职的财务分析人员,另一方面,财务分析人员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平时把大量的精力都放在记账、算账、报账上,很少对学校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作财务分析只是表面化地反映情况,缺少对学校全局的认识和分析,财务分析质量不高。

目前高校财务分析存在上述几个问题,已经影响了财务分析的结果,也制约了高校财务分析的发展方向,笔者认为,高校财会工作者在未来的财务管理中,一定要适应时展的特点,打破传统会计观念的束缚和传统的会计模式的思维定式,进行会计创新,借鉴企业财务分析的经验,构建高校财务分析体系,寻求和总结财务分析中的方式和方法。

三、高校如何做好财务分析

(一)做好财务分析必须坚持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进行财务分析时一定要从学校财务活动的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主观臆断,用来分析的资料要客观、真实可靠。

2、时效性原则。高校的财务分析一般都在期末进行,但是,财务分析的结果对学校改善财务管理,提高办学效益具有指导作用,时效性极为重要。如果财务分析滞后,失误已成事实,浪费无法弥补。因此,财务分析要抓住时机,努力使失误、浪费消灭在发生之前,使正在发生的偏差得以纠正。

3、效益性原则。讲求经济效益是一切经济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财务管理的根本目的。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是效益,高校财务分析的指导思想应以效益为中心,全面强化财务管理,提高当家理财的水平,最大限度地开源节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可比性原则。在对学校财务状况中各数字进行分析研究时,必须注意财务分析指标的可比性和会计核算范围、会计政策等的前后一致性,不要对个别数字作孤立地分析,必须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并将整体财务状况联系起来考虑;必须全面地看问题,一分为二,不要片面看问题;必须发展地看问题,要注重过去、现在、未来的关系,这样才能避免各种可能出现的片面性,从而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

(三)选择适合高校的财务分析方法

为了正确评价学校的财务状况,财务人员应尽可能收集有关详细资料,在多种分析方法的前提下,确定适当的分析方法。目前高校财务分析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各有所长,财务分析人员必须根据分析要求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再运用财务管理手段进行控制和调整,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使有限的资金投入获取最佳的效益。下面笔者着重介绍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

1、比较分析法是将两个或多个相关可比数据进行对比,从客观联系中认识财务工作的状况,以揭示差异和矛盾。(1)它可以用现在的指标与前期指标,甚至前几期指标进行纵向对比,来揭示学校各项业务的完成情况,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为下一期的计划提供客观依据。也可以用当前本校的财务指标与其他高校同一指标进行横向对比,来分析学校在高校系统中的地位,找出自已的成绩和差距。(2)在进行对比时可以用绝对数进行对比,也可以用相对数进行对比。

2、因素分析法是将有关的财务指标与影响财务状况的各种因素有序地组合在一起,综合分析学校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的分析方法。财务分析一定要深刻领会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切实揭示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财务人员在做财务分析时,不是财务数据上的简单拼凑和加工,每一个财务数据背后都寓示着非常生动的金额增减、费用发生、负债偿还等。财务人员通过对业务的了解和明察,并具备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职业判断,同时不应参考财务管理、金额、法律、市场信息及有关资料,使财务分析资料更加真实、完整。来剖析学校当前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产生的原因,为领导者作出决策和控制提供有力依据。

除上述两种方法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选用动态分析法、综合分析法、专题分析法等,把几种财务分析方法相互结合在一起综合运用,将财务活动的各项指标与其相关的因素相互联系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克服片面性,形成对财务活动与财务状况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这样更有利于清晰地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在财务活动分析中,还要注重全面分析与重点分析的结合,在对学校全部经济活动进行整体分析研究时,还要对那些影响学校财务活动的主要方面,进行重点分析,有的放矢,从而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以便制定有效措施。

(四)做好财务分析必须建立科学的分析体系

财务分析是在财务报表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的需要,做出若干方面的分析。一般有决算分析、阶段性分析和专项分析等。要做好以上各项分析,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财务分析体系。它包括分析的内容。如:效益的分析;偿债能力的分析;收支结构的分析;发展能力的分析等。笔者认为高校的财务分析应建立以下几个方面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1、预算执行情况。包括实际收入、实际支出与预算(计划)差异,收入预算完成率、支出预算完成率,利用这些指标分析预算收支的实际完成情况、实际与预算产生的差异以及原因。

2、收入、支出情况。包括年末总收入与总支出之比、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重、生均事业支出、教职工人均事业支出、现金流入流出比等,利用这些指标分析收入、支出构成和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单位组织收入的能力、支出结构合理性等。

3、资产使用情况。包括各类资产比重、设备利用率、投资收益率、生均教学仪器设备、生均校舍面积、生均图书资料等,分析单位的资产构成的合理性和资产的利用情况,考核是否合理配置资源,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4、偿债能力。包括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现金负债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现金到期负债比率,通过这些指标来分析负债水平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负债水平是否合理、负债构成和负债规模是否适度以及负债风险承受能力等。

5、趋势分析及发展能力。包括近几年各类资产增长率、收入增长率、支出增长率、生均事业支出增长率等,根据发展情况进行趋势分析,预测发展前景。

财务分析指标的设置应具有科学性、可比性、可行性,符合单位特性。当上述指标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经营成果和面临的财务风险时,财务人员应选用、设计能反映本单位财务状况和实际的指标体系,以客观反映财务的真实状况。另外还要注重分析指标的综合运用,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横向指标与纵向指标、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发挥财务分析的总体功能效应。

(五)做好财务分析领导重视是关键

财务管理工作渗透到了学校的方方面面,涉及到了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财务部门要做好财务分析,还需要各职能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有很多会计资料还需要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因此,各级领导必须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重视这项工作,把财务分析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只有这样,有了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财务人员才会无顾忌、有信心,这是做好财务分析的组织保证。

(六)做好财务分析,要有高素质的、业务能力强的财务人员

从事财务工作最关键、最重要的是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品质,特别是财务分析工作,专业技术性强,涉及的知识面广。除具备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外,还必须掌握应用数学、概率论、统计、投入产出理论等。同时还要熟悉本单位的情况。因此,必须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建立会计人员队伍培训机构,通过多种途径,实行多层次的培训,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以适应财务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为学校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领导当好参谋、把好关。

目前,各高校财务管理改革正在进行,因此,认清高校财务分析的重要性,对于加强财务管理水平,防范金融风险,实现高校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高校财务分析范文2

关键词:高校 财务分析 指标设计

基金项目:2013年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13C700)“高校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和运用研究”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在行为决策中对财务分析依赖逐步加大,财务管理逐步由核算管理向分析管理转变,财务分析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高校的财务分析在指标建立、分析质量等方面还存大较多问题,需要不断完善解决。因此,通过财务分析来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掌握经济运行规律并科学地判断风险程度,对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并促进其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高校财务分析指标设计和应用进行探析,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体系并加以实例运用,以期对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并促进高校长久快速发展有所裨益。

一、当前高校财务分析指标的应用现状

当前,受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财务分析在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财务分析管理理念不强。高校在财务管理中还普遍存在着偏重于核管监督过程,而缺少事后分析和预测。即使做季度或年度的分析,也只是“马后炮”式的事后分析。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存在不健全、不完善,多数高校没有将财务分析指标向设计过程延伸,更没有建立起高效的分析模型,运用专门分析工具进行分析,因而无法为高校行为决策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更无法适应高校快速发展的需要。目前高校在财分指标应用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只做简单的数据罗列,缺乏系统的分析和科学的方法;二是分析指标体系不全面,相关数据缺失可比性差;三是分析体系设计不科学缺乏准确性,不能量化分析,预测性不强。

因此,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我国已将高等教育作为一个产业进行发展。在新的形势下,进行科学的财务分析指标设计并合理应用显得尤为必要。

二、高校财务分析指标设计及应用原则及内容

(一)财务分析指标设计原则

1、科学性

在设计财务分析指标时要充分考虑管理对象的特点、性质及其运动规律。各个指标准确和完整,既不重复又不遗漏,既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

2、效益性

财务管理目的是通过加强管理让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财务分析是为财务管理服务的,故财务分析指标设计要以提高效益为中心。

3、实用性

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内容多、关系复杂。在设计分析指标时要根据评价目标和任务,各有侧重,使这些指标评价结果具有实用性。

4、可比性

建立的财务指标要注重互相的联系,全面、发展看问题,注重可比性,避免片面性,从而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

5、动态性

会计核算和教育管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在不断变化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设计也应具有可更新性。如果不从动态性去考虑,就无法剔除偶然

因素的影响,失去了分析评价的意义。

(二)财务分析指标设计前提

1、合理确定各个财务分析指标的权重及其比率

高校根据部门有关要求并结合实际或根据自身管理及发展的需要,制定出各指标的权重及比率。可参考其它事业单位来确定本校指标的具体权重比例或采用算术平均等方式计算出近年来高校财务指标标准比率。

2、合理确定每个单项指标评分的上限和下限

相关主管部门或由高校在制定分析指标时,要根据自身情况,参考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权重及标准比率方式制定上限区间和下限区间,高校进行财务评价时候不得低于下限或高于上限。

3、合理确定高校财务分析标准

通过标准制定后进行合理分析,分析后得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将其代入相关得分区间即可得到高校财务评价结果,具有清晰性和可操作性。

(三)财务分析指标设计构成

1、财务状况分析指标设计

高校的财务状况是在某个时点高校的资产、负债及其权益表现状况。主要指标有:

(1)净资产增长率=本年净资产增长额/上年净资产额*100%。反映高校支出效益和资产保值增值能力。

(2)当年支出中固定资产形成比率=当年资本性支出总额/当年固定基金贷方发生额*100%。反映固定资产的能力和固定资产的保值能力。

(3)固定资产增长率=本年固定基金增长额/上年固定基金余额*100%。反映固定资产的增长情况。

2、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指标设计

预算执行分析指标主要包括决算收入支出与预算收入支出差异及收支结构分析指标等。

(1)收入预算完成率=学校决算收入总额/预算收入总额*100%。该指标反映决算收入与预算收入的差异,通过分析便于高校全面科学的预算管理。

(2)支出预算完成率=学校决算支出总额/预算收入总额*100%。该指标反映高校决算支出与预算支出的差异。

3、财务风险情况分析指标设计

设计财务风险方面的指标主要是为了规避风险。主要有:

(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该指标反映高校偿还债务的能力。高校资金来源主要为财政拨款,资产负债率应控制在较小的比例。

(2)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该指标反映高校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该比例保持200%较合适。

(3)现金比率=货币资金/流动负债*100%。该指标表明现金偿还流动负债保障 能力。

(4)其他应收款占流动资产比率=其他应收款/流动资产期末余额*100%。三年以上尚未收回的其他应收款会加大高校的财务风险。

(5)其他应付款占流动资产比率=其他应付款/流动资产期末余额*100%。用负债经营时注意避免财务风险。

(6)贷款风险系数=未偿还贷款余额/(非限定性净收入*50%+一般基金*25%)。0.8-1.0高风险;0.8-0.6较高风险;0.6-0.4中风险;0.4-0.2低风险;0.2-0无风险。

4、资金运用分析指标设计

(1)生均事业支出增减率=本年生均事业支出增长额/上年生均事业支出*100%。该指标主要体现高校生均支出成本情况。

(2)经费自给率=(教育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教育支出+经营支出)*100%。该指标反映高校收入能力及经常性支出程度。

(3)科研经费增长率=本年科研经费增长额/上年科研经费*100%。该指标反映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图1高校财务分析指标图

三、A高校财务指标设计及应用实例分析

(一)对A高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变化分析

从A高校三年来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变化情况分析,该校整体呈上升趋势,,但该公司负债有所增加、事业收入有所降低,结构比较稳健,在合理范围内。

(二)对A高校财务比率变化分析

1、财务状况分析

2、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收入预算完成率和支出预算完成率均达到95%以上,反映该高校决算支出与预算支出的差异不大,预算管理较完善。

3、财务风险情况分析

从A高校近三年财务分险分析,高校的资产负债率虽增长,但具有较强的还款能力,状况良好,风险较低。

4、资金运用分析

从A高校近三年资金运用分析,高校资金投入稳定增长,但也呈现出不稳定状态,应注重收入管理。

(三)对A高校绩效评价分析

本例采用权系数的计算过程,对国内A高校和B重点高校、C普通高校三个典型的高校的的财务数据进行整理计算,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绩效评价。通过对比分析,发现A高校财务绩效管理的动态变化,提出改进建议。

以A高校的数据为例。这所高校虽然没有一项指标水平是最高的,但指标也是排前的,除B校外,该校财务状况、资金动用、预算执行基本高于其他各高校,但是财务风险和筹资力绩效水平非常一般,表明该校的财务部门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将是今后学校工作的重点。该校人员基数大、人员经费占年度预算比例高,包袱沉重,教学科研支出在收支稳定的情况下基本保证项目经费投入。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对同类本科院校的财务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更好地发挥优势改进不足不断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在新的形势下我国高校管理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作用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对高校财务指标分析体系建立并加以实践应用对大学管理具有实用性和价值性,而且对其他高校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但是,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是一个动态过程,它随着高校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对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研究也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高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小玲.加强高校财务分析的思考:以泉州师范学院为例[N].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7

[2]曾琪.高等院校二级学院财务管理与分析系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9

[3]翟志华.提高高校财务分析水平的途径[J].商业会计.2013.12

[4]王艳.基于企业价值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10

[5]罗伟峰.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问题探究[J].财会通讯.2014.10

[6]杨顺利等人.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4.11

[7]李瑞.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4.12

[8]王小玉等人.高校绩效评价指标系统构建述评[J].财会通讯.2014.12

[9]乔春华.论高校会计与财务的复杂性[J].会计之友.2014.12

高校财务分析范文3

关键词:财务分析;存在问题;改革措施

一、引言

财务分析课程是针对高校财会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是一门集理论、实践与技能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随着我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的理财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在理财活动中开始重视并学习财务分析这一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就目前高校开设财务分析课的现状而言,无论是课程内容设置,还是教学与考核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问题,难以满足人们想要“理好财”的这一目标。因此,作为在高校多年从事财务分析教学的一线教师,本文将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就财务分析教学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而详细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能够为从事相关工作的教育界同仁提供借鉴和指导。

二、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体系不完善

目前高校财务分析课程内容体系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不同院校的内容体系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很多情况下其课程内容体系较为片面,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体系有以下两大类:一类是以张先治和陈友邦教授的财务分析为代表的内容体系,该体系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分别是财务分析概论、财务报告分析、财务效率分析和财务综合分析与评价。具体来看,财务分析概论的内容又包括财务分析理论(财务分析是什么)、财务分析信息基础(分析什么)与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怎样分析);财务报告分析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四大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逐一单个分析;财务效率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分析;最后是财务综合分析与评价,其内容主要包括综合分析(杜邦分析和帕利普分析)与业绩评价、趋势与预测分析以及价值评估;另一类是以张新民和钱爱民教授的财务报表分析为代表的内容体系,该内容体系由财务报表分析概论(理论框架结构)、分析基础、项目质量分析(资产、资本、利润、现金流项目的质量)、合并报表分析以及综合分析方法等组成。以上两大类课程内容体系在不同的高校都有采用,虽然这两大类课程内容体系各有特点且不尽相同,但是它们却有着共同的不足:第一,过分强调对报表的分析,忽视报表附注以及对数据质量的分析;第二,过分关注财务信息,忽视非财务信息。上述缺陷的存在导致目前高校财务分析课程内容体系的不完善,使财务分析成为一种重形式、轻实质的“数字游戏”课程。

(二)教学方法单一,案例教学形同虚设

财务分析作为一门集理论、实践和技能于一身的综合性课程,其课堂教学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就目前而言,国内许多高校在讲述该门课程时仍是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能是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参与财务分析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的财务分析知识很难运用于实践。并且很多高校在讲述财务分析的具体计算方法时,往往忽略对于相关财务软件(Excel、STATA等)以及财务函数应用的讲解,导致学生针对大数据进行财务分析时感到无从下手。即便是有些高校在讲授财务分析课程时引入案例教学,但是选取的案例大多过于陈旧,不具有代表性,学生虽然成立了研讨小组,但是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小组成员中往往出现“搭便车”的现象,最终还是未能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导致案例教学形同虚设。

(三)课程考核不合理大部分高校财务分析课程的考核

方式就是“期末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其中平时成绩所占比例最多为30%,普遍都在20%左右,而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总成绩的比例往往在70%以上。一方面,就期末闭卷考试而言,其试卷的题型主要包括单选、多选、判断、简答和计算分析题,只是对一些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进行考核,很难从实质上考察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平时成绩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就课堂表现而言,一般学生能够直接回答问题的机会并不多,所以通过课堂表现来获得较高的平时成绩对学生而言缺乏吸引力;财务分析的作业往往是让学生组成研讨小组对某个案例进行财务分析,而最终小组的成绩只占到总成绩的10%左右,导致学生花费较大的精力撰写的分析报告与获得的实际分数不匹配,导致整个研讨小组进行案例分析时的积极性不高,分析出来的研究报告质量较差,存在应付平时作业的问题,未能达到真正考核学生运用财务分析理论解决实务问题能力的目标。

(四)教材内容滞后,更新不及时

目前,一些高校自主编制的财务分析教材及配套资料内容严重滞后,对财务分析的前沿理论的发展缺乏了解,难以及时进行修订和更新,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同时,财务分析教材所选用的案例略显陈旧,与授课当前的市场环境相脱节,造成学生虽学却难以致用。举例来讲,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本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电商企业,而国内的教材并没有及时跟进对电商企业应该如何进行财务分析进行讲解,所举的案例仍然是实体企业,由于这两类企业无论是经营业务还是财务状况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导致学生在实践中对电商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很困惑,采用的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很可能与真实情况“南辕北辙”。

三、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完善课程内容体系

本文将基于哈佛大学提出的财务分析理论框架来完善该课程的内容体系,具体而言,财务分析的理论框架要素包括战略分析、会计分析(四大报表分析)、财务效率分析和前景分析,就目前而言,实务界已将战略分析纳入到财务分析的内容体系之中。而在设置财务分析课程的内容体系时,只将会计分析、财务效率分析和前景分析纳入到财务分析的内容体系中,同时考虑到战略分析本身包含的内容较为复杂和丰富,所以将战略分析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在财务分析课程之前开设。在具体的讲授过程中,将会计分析作为授课的重点,分配较多的课时,在重点讲授四大报表中各个构成项目的解读与质量分析的同时,也要向学生着重讲授财务报表附注中的相关重要信息,使学生在解读和分析过程中能够有效识别企业提供的财务数据的质量(真实性和可靠性)。财务效率分析的部分,主要包括针对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等指标的计算与分析,考虑到该部分内容相对简单,并且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已经学习过相关指标的计算,因此对于该部分内容所分配的课时应该适当减少,授课的重点放在对于各个指标以及指标之间关系的深层次分析,同时分配一定的课时向学生们讲授一些非财务信息对于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性,从而丰富和完善财务效率的分析。前景分析的内容借鉴张先治教授的财务分析综合分析部分,具体包括综合评价、预测和企业价值评估等。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案例教学贯穿始终

在设置高校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时,应采用“教师讲授+案例分析+学生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教师讲授主要是指向学生讲解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以及分析方法的运用,同时包括相关财务软件和财务函数的应用及操作;案例分析主要是选取一些经典案例和新近发生的“热点”案例,教师通过深入的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为了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可以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要求每一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家上市公司,对其进行财务分析,并且根据课程进度,分配一定的课时,让每个小组在课下对自己感兴趣的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得出研究结论以PPT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特别要强调的是,在展示环节中每个小组的发言人数不局限于1人,可以多人汇报,同时当某一小组展示研究成果时,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对其分析进行点评,主讲教师主要是对整个展示过程严格把控时间,并最终对每个小组的分析进行总结性点评并给予排名。这样做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期末时要求每组同学针对其分析的上市公司提交最终的财务分析报告,并要求详细注明小组成员的项目分工,从而对于小组个别成员“搭便车”的行为进行有效杜绝。

(三)课程考核多元化

鉴于财务分析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课,其课程考核方式就不能过于片面,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具体做法是采用“5+4+1”模式,即期末闭卷考试的成绩占总成绩的50%,学习小组分析报告占总成绩的4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这种考核模式能够较为全面地考核学生将学到的财务分析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具体而言,期末闭卷考试的题型除了单选、多选和判断之外,应该加入案例分析题,即给出一个企业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让学生对其进行财务分析,并且将案例分析题的分值比例设定为占卷面成绩的50%,目的在于考核学生的灵活分析能力。学习小组分析报告的评分标准主要包括:报告格式的规范程度、分析内容的合理性、论述观点的充分性、小组分工及参与程度等,并且每个方面均赋予一定的权重,保证评分的客观公正性。之所以将小组分析报告的成绩比例提高到40%,其目的也是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财务分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达到财务分析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对于学校自编的教材体系不能一成不变,在吸收国内外先进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应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的变化,及时更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分析学科体系。教材所选取的案例应该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或者是具有热点效应的案例,通俗地讲,教材中选取的案例要“接地气”,所以这也要求学校自编的教材要及时更新,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

四、结束语

本文结合自身在高校从事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的一些工作经验,对目前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在内容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教材选取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而详细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能够为从事相关工作的教育界同仁提供借鉴和指导,从而更好地达到财务分析课程人才培养的目标。

作者:周雪峰 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先治,陈友邦.财务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2.张新民,钱爱民.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张先治.财务分析教学资源系统建设的尝试[J].中国大学教育,2007,(6):47-51.

4.王丽艳.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12):153-154.

高校财务分析范文4

关键词:高校;财务和会计;机构分设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各项制度越来越完善,再加上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的发展受到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的收入来源通常渠道都比较单一,但是近些年逐渐向多样化方向发展,高校收入也日益增长,高校对于资金的有效利用是高校财务工作人员需要解决的难题。当前的现实情况也显示高校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远远不够,因此,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高校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

1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分设的意义

1.1分设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重会计管理轻财务管理的现象

目前在高校财务部门存在重会计管理轻财务管理的情况,弱化了高校财务管理的功能发挥,使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处于不利地位[1]。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的分设,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在面对重大财务事项的时候有关人员可以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督。当然,在进行分设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财务和会计的目标,以便二者的职能可以充分发挥;其次还要进行制度化建设,财务和会计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促使工作人员各司其职,相互监督。

1.2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高校财务与会计在机构未分设的情况下,资源的配置时常得不到最大限度地优化,并且在资金的使用效益方面也得不到提高,不利于高校财务和会计作用的充分发挥[2]。若将二者分设,可以科学合理地对财务预算进行编制。高校一般都会对未来几年的发展进行财务预算,但是在预算的过程中,绝大部分高校并没有意识到预算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性,很多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预算编制。财务与会计的分设,使得各项工作之间的透明性更强,各项工作的开展也更具体更细节,部门之间的职责也更透明,预算编制可以得到完善。

1.3可以完善财务监督和绩效评价

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的分设,有利于财务部门监督制度的建立健全,也有利于各项经费使用效益的评价和完整的财务绩效评价。分设之后,财务内部的工作开展更清晰,各项流程也更具体,审批程序的环节上也更高效。同时责任明确,内部控制得到加强,考核与评价的环节绩效评价得以加强。此外,财务与会计机构的分设还使得会计核算更加规范。前文笔者也提到高校的收入日趋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之下,独立会计部门的开展工作,进行业务核算的时候对于不同性质来源的经费更加清楚。

2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分设的原则

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的分设本质上就是将财务人员分为几类,比如说从事会计基础工作的归为一类。当然,高校进行财务与会计机构分设的时候要把握好以下几点原则,在这些原则的前提下进行机构分设。首先,高效财务与会计机构分设必须要遵循精简、高效的原则。高校将财务与会计机构分设是为了使得二者权责分明,自己责任范围内的事情更加清晰明了[3]。放在具体的情况当中就是要更好地解决学校的绩效运算、财务分析、投资风险等问题,寻求利益的最大化和合理化。因此适用的、精简的原则必须要考虑进去。坚持适用、高效、精简的原则,可以促进使得高校资金利用的效益最大化,从而有利于高校的快速发展。其次,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分设要遵循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兼顾的原则。机构分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加高效地对高校财务进行管理,并且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金成本,提高高校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高校是一个教育机构,主要以服务为主,所以在对财务与会计机构进行分设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到可能带来的社会效益。最后,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的分设还应当坚持全方位全过程资产管理的原则。高校的性质是事业单位性质,这决定了高校的资产管理部门同其他国有资产部门一样,必须使国有资产增值或保值。所以,在进行财务与会计机构分设的时候,高校在保证分设的合理性时,还应当考虑分设是否对学校资产管理形成全方位、全过程以及全人员模式,只有形成全方位、全过程以及全人员的管理,高校的资产才能够做到账证相符、账实相符以及账表相符,有利于高校资产管理。

3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分设的具体内容

对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分设应当有一个内容上的界定,这对于高校财务与会计分设的把握至关重要。前文提到,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的分设其实就是将高校财务工作人员分为不同类型,这种划分的依据主要是根据财务与会计工作具体涉及的内容划分的。通常,业界一般将高校财会人员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主要负责的是财会的基础工作,比如进行常规的会计核算或者会计结算等,这一类一般称作一线财会人员,也有人称之为基础财会人员。第二类的主要工作就是充分利用好财会有关的技术手段在第一类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对必要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获取能够为高校决策起到实质性意义的信息,这类人员一般称作二线财会人员,有时也称作技术财会人员。还有一类主要是负责学校年度财务预算规划、中长期财务规划以及预算、决算等,此外还需要对学校的专项经费进行评价、考核、监督和控制等。这一类人员一般称作三线财会人员,也可以叫战略财会人员。高校在进行财务与会计机构分设的时候应该有所侧重,那么,到底分设该如何进行、如何划分呢?一般来看,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的分设并不是将两个部分完全拆开,不存在丝毫的联系,而是进行适度的分设,分设的前提是在高校财务部内部进行[4]。尽管财务和会计在实际运用中确实存在很大区别,但是仍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刀切的做法并不可取。普遍认为,高校财务处应该设立会计管理中心和财务管理中心,会计管理中心主要从事的是会计的基础工作。财务管理中心主要是上文提到的对数据输入、输出进行加工、整理,以及进行中长期的财务预算、经费考核结算等,而会计管理中心主要就是工作人员从事基础的会计工作[5]。具体可以根据高校的规模进行分设,会计管理中心主要有会计核算、资金核算以及会计稽核科。而财务管理中心主要有预决算与综合管理科和绩效评价与财务分析科。预决算与综合管理科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年度的预算进行规划,三年期滚动预算编制,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负责教职工的工资、养老保险、税务以及处理日常工作问题等。绩效评价与财务分析科的主要内容则包括了对教学、科研等专项的立项管理与绩效评价考核,同时还要对财务与会计的有关数据进行加工、整理。

4结语

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的分设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需要结合当前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以及高校自身的发展要求进行,要根据财务管理、会计管理的目标、职能、原则等进行适用、精简、高效地再造,不能简单地叠加。总之,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进行合理分设之后,对于高校财务部门的资金管理、资源配置以及学校自身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牟林娜 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谢合明,何小敏.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分设的实践性探讨[J].会计之友,2016(03).

[2]乔春华.高校会计机构设置与会计人员配置研究——三论高校财务管理体制[J].教育财会研究,2012(02).

[3]赵善庆.高校财务与会计的分设[J].事业财会,2014,15(02).

[4]刘婧.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研究综述[J].煤炭高等教育,2013,21(02).

[5]范英杰.“二元制”财务机构设置的理论与实践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高校财务分析范文5

关键词: 高校财务管理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一、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财务管理是指在高校范围内,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货币资金的运行规律,对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以达到提高高校资金使用效益,进而完成高校培养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的总目标。高等学校作为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子细胞,不仅是人才培养的主战场,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推进器。由于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校自身规模的日益扩大,收入项目和数量的与日俱增,学校内部多种经济关系的逐步建立,以及诸多外部社会环境的多重影响,高校财务关系出现更加复杂化的一系列问题。毋庸置疑,新问题的产生增加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当前,高校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不畅、思路单一。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高校迎来了办学形式多元化、资金筹集多渠道化、办学规模扩大化、经济业务复杂化、内控要求严密化的局面。一些学校内部在会计核算、财务开支、创收分配等方面的财经政策和制度政出多门,甚至于擅自提高开支标准,扩大开支范围,财务管理出现条块分割、多头操作的局面。致使学校资源配置失调,难以集中学校财力,发挥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从而影响和制约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此外,现行财务管理体制的管理思路单一,与高校其他管理未建立有机联系。学校各经济主体更多表现为费用消耗主体,没有明确的责、权、利关系,不利于增强主体的经济管理意识,不利于发挥主体理财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校整体发展。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形式多样,综合财务计划内容单一,一些高校由于财权下放过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小金库”现象。

2.财务预算管理不完善,执行不严格。政府推行部门预算的目的是有利于预算编制的统一性,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实现预算管理的规范化和预算编制的细化。财务预算是高校财务工作的核心,是实现高校有限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任务。但是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以下的问题:首先,预算期间较短。高校预算一般按年度编制,力求维持年度收支平衡,基本上不考虑学校的长期发展目标,使得不少高校的长期发展目标仅停留在战略层面上,无法在学校的财务管理及预算规划上得到核算与监督。其次,由于预算编制时间过短或预算编制透明度不高等原因造成了预算不够准确和覆盖面不够广泛,不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学校财务收支状况和工作重点。再者,预算执行刚性不强。在预算的执行上,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和评价制度,对各项预算经费无法做出准确的分析,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率难以提高。一些二级单位缺乏预算意识,以为跟领导打个报告就可以随意更改预算,只考虑本部门利益,很少顾及学校利益,使部门预算丧失应有的约束力。

3.高校的欠债运营,资金的浪费使用,导致财务危机日益加剧。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等院校已经成为独立的事业法人。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高校不断扩大整体办学规模。而高校仅靠学费收入及财政拨款已远远满足不了扩张的资金需求,于是各高校采取了举债发展。由于基础建设资金需求量很大,贷款规模已超出学校自身还款能力的几倍,领导无暇顾及学校贷款规划、贷款项目论证、贷款方向选择、贷款风险预测、还款计划、还贷准备金等。财务人员对新的问题未做深入的预测分析,而贷款到期,单位资金又不足,只好拆东墙补西墙,造成天天跑贷款,资金仍不够用的局面。随着高校还贷高峰的到来和还贷能力的有限,巨额的贷款本息支付,高校面临严重的财务风险。此外,财务管理混乱,资金使用浪费,诸如奢侈消费、滥用公款、重复购置、重复建设、超指标、超预算等现象十分严重。以上原因都造成严重的财务危机。

4.高校资金支出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有些高校在资金使用上,缺乏成本管理意识,简单按开支标准支出,不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在货币资金管理方面,只注重对现金的一般管理,对货币资金实际需求量的预测和控制、对降低货币资金成本等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资金的时间价值被忽视,货币资金的机会成本较高。这就需要财务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为合理安排预算提供依据。目前高校内部财务管理都是电子化和网络办公,这就提高了高校内部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高校应用此现代化管理工具,加强预算管理,实现预算、核算与决算一体化,将预算与实际支出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优化资金的支出结构和确保资金正确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解决高校财务管理的对策

针对上述高校财务管理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国家的有关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高校自身的发展规律,实事求是,因势利导。

1.明确高校财务管理体制。高校应根据学校规模和内部管理需要设置内部会计机构,遵循“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工作原则和体制。财务处全面负责学校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职能,是高校财会工作的主管部门。会计核算包含学校财务、基本建设、科技开发、校内后期等,学校的科技开发、后勤等财务为二级财务核算。二级财务核算单位的设立由财务处统一规划,统一领导。财务处主管全校会计工作,必须责无旁贷地把全校的会计工作抓好,杜绝学校收入流失、支出失控现象,使学校的资源配置合理化,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当然,对于规模较大的高校,也可以设置总会计师,协助校长全面领导高校的财务工作,直接向校长负责,行使总会计师职权,对强化高校内部控制,编制和执行财务收支计划、信贷计划,拟定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开辟财源,督促本单位降低消耗、节约费用、优化支出结构发挥积极作用。

2.科学预算,强化管理,提高预算执行力。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高校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全过程,是高校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高校应当制定相应的预算规章制度,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管理、控制,定期、不定期地检查预算执行情况,尽早发现差异,找出原因,加以控制。科学预算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1)强化预算管理,增强预算执行的刚性。强化预算管理,把部门预算和校内综合预算合为一体,以有效实现学校的经济目标。细化预算编制单位,对学校所属各部门要求编制预算,并加强管理,克服学校预算内容不实、预算约束不强、预算不科学和预算不公平的现象。建立预算经费的项目管理制度,对于一些特殊的项目支出按照项目来测算,建立项目预算库。完善预算的调整制度,预算一经确定批准,要严格执行,维护其严肃性和权威性。对预算调整时间、方法、程序等做出相应的明确规定,如不在规定之内的预算调整,一律不予调整。建立预算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完善预算控制制度,优化资金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改革预算编制时间。要解决“预算执行真空期”,适当延长预算编制的准备期,一般要提前半年编制,为保证预算编制质量提供充裕的时间准备,同时也为新年度一开始即正式启动预算打下坚实的基础。但预算编制时间并不是越早越好,考虑到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变化,预算周期过长,预算编制时间过早,将会影响到预算的准确性。(3)细化预算,实行全面预算。尽可能地对各项支出的安排做到细致准确,使集中支付能够按部就班。强化和细化采购预算及计划,政府采购计划一旦报出,其数量、规格和技术指标、参数就很难更改。所以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必须制定完整的收支范围和收支项目分类,这样才能保证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执行。每笔支出都有明确的计划,制定和运用好机动性支出的预留额度。此外,还需加强预算外的资金管理,规范创收行为,完善分配制度。

3.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广开财源,多渠道、多方式地筹集资金,为学校的发展提供财力保证。树立风险意识,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目前,高校资金比较紧张,筹集资金是一个相当现实而迫切的问题。具体措施:首先,积极加强银校合作,夯实、优化教育资源。根据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结合当前运转资金的需求,制定相应的筹资计划、偿还计划。严禁贷款用于消费,确保利息支出不影响日常运转。实现高校与商业银行财务平稳过渡。其次,加强学生收费管理,及时回笼资金。最后,积极争取财政的支持和社会捐助,加强高校与工商界的合作,以开拓更为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与此同时,财务管理还应当树立风险意识,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多渠道筹集资金,一方面为高校的发展注入强大的经济活力,另一方面促使财务风险的形成。这就要求高校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4.运用科学的财务管理理论方法,建立财务分析评价体系。高校财务分析评价是运用事业计划、财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对高校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系统剖析、比较和评价,以获得对高校经济活动和事业发展状况的规律性认识。高校财务分析评价的内容应包括:(1)财务综合实力评价,即学校的办学经费筹集能力,包括国家教育经费拔款额、科研活动收入、学校资产总额等。(2)财务运行绩效评价,即按照收入和产出相比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原理,对学校财务运行的效果、效率、效益等进行评价,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事业发展效率指标、自筹经费能力指标、科研成果评价指标等。(3)财务发展潜力的评价,即评价高校在负债和财务风险方面的承受能力。该类指标包括年末借款余额、年末流动资金、资产负债率、负债收入比等指标。财务部门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会计资料,全系统地分析各类资产的拥有和配置状况,掌握学校的总体实力,充分挖掘学校的内部潜力,努力增收节支,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为学校的重大决策提供准确的资料。

当前,在日趋复杂的办学环境和条件下,高校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优化财务管理,理顺财务管理体系,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执行力。与时俱进,及时把握经济发展方向,开拓创新多元筹资路径,努力追求办学效益的最大化。同时,要积极引入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和评价体系,保证教育经费的合法与合理运行,以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良超,刘飚,高敏.高校经济责任制下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4(1).

[2]席卫华.高等学校贷款办学的风险及其控制.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6(3).

[3]黄力.高校财务管理应对发展新趋势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4(5).

高校财务分析范文6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信息时代;财务管理一体化

进入新世纪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人们的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校作为先进思想的发源地,其势必要在各方面起到带头作用。财务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保障学校正常运行的基础,为满足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在高校内部开展财务管理一体化十分必要。各高校应当从全局的角度分析财务管理方面遇到的问题,针对自身情况科学、有序开展财务管理新模式改革,确保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一、e时代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高校财务管理带来的挑战

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衍生产业也随之壮大起来,互联网作为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越来越多的行业、组织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实践中。高等院校作为先进科学技术的先行者与带头人普遍认识到了在学校运行管理中实施信息技术的重要性,逐渐引进各种现代化操作系统参与日常管理。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很多高校的管理理念仍相对落后,尤其是在财务管理方面,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不高,相对于市场化较高的企业来讲缺乏业务素质高的财务管理人员,加之在岗培训制度不健全,使得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受到了限制。同时,高校很多财务工作者已经习惯传统办公方式,对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缺乏认知,不主动学习新软件、新理念,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认知仍停留在表面,财务管理活动效率低下。

(二)经济环境对高校理财的挑战

高校虽然接受国家财政支持,有部分政策拨款,但其科研、教学等基本运行很大程度上仍需靠自身财政能力维持,尤其是自主办学、有一定盈利目的的民办高校其更需要依靠自身良好的财务管理支撑。这一根本上的经济问题决定了新时期高校必须做好理财工作,对财务运行机制、财务管理模式以及财务管理体制进行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使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帮助高校应对各种资金支出,提高财务自由度。

二、高校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缺陷

第一,会计核算层缺陷。事后保障、事后算账仍是很多高校会计工作的主要流程,财务管理部门同学校其他部门尚未建立有效的沟通,全校范围内的信息共享仍未实现;第二,财务控制层缺陷。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虽然在预算编制、财务分析、资金管理等财务管理环节引入了信息技术,但实际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并未得到明显提升,究其原因在于财务部门对业务信息的核实不到位,财务失控现象较为普遍;第三,财务决策支撑层缺陷。高校财务报告体系仍是国家统计活动的附属,真正辅助高校发展,反映高校财务各方面情况的财务报告体系尚未形成。

三、e时代实现高校财务管理一体化的策略

(一)构建一体化管理的IT技术架构

构建一体化管理的IT技术架构是实现高校财务管理一体化的基础,B/S技术能够实现点对点远程通信、数据存储等功能,基本实现了主要财务管理环节的覆盖。具体来讲,构建一体化的IT技术架构能够实现以下目标:一是,利用校园数据库存储财务数据,实现财务数据“数出一门,口径统一”;二是,加强财务部门同学校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实现数据跨部门精确提取,衍伸财务管理价值;三是,建立权责清晰的财务管理层次,职能落实到个人;四是,分配财务系统权限,方便动态、适时监督及查询;五是,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的财务数据,为管理决策者提供依据。总的来讲,在一体化技术框架支持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及工作效率大为提高,同其他管理活动的配合与促进作用更加显现。

(二)财务一体化的主要管理步骤

要想实现高校财务管理一体化需要经历三个步骤:一是,整合校园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数字化学校建设,提升信息的标准化水平,从根本上解决高校财务管理一体化的设施环境、系统环境问题;二是,建立健全高校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体系和全面控制体系,财务管理人员要从学校发展实际出发,根据学校发展目标构建以网络财务系统为核心的预算管理系统,贯彻集中管理的思想,完善财务控制体系。三是,做好动态资金控制,高校要对资金的流向、使用情况、收益反馈进行集中管理,降低资金使用风险,提高使用效率。

(三)建立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

高校要从自身发展要求出发,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这不仅能够帮助学校及时了解自身财务指标情况,还能通过系统、简洁的指标变动及时发展管理及日常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政府主管部门了解高校发展状况,从而提高教育工作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高校一方面要拓展财务绩效指标评价的范围,在指标中融入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另一方面将评价体系中的指标分为定性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两类,综合两种指标反映高校财务管理的整体情况。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在运营方面面临的压力也日益突出,做好财务管理是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高校要顺应信息时展的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云技术等先进手段开展财务管理一体化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为高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支撑。

参考文献:

[1]郭然,肖敬,高雁.校、院二级管理体制下高校财务管理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4):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