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研修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语文研修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研修总结

初中语文研修总结范文1

根据《彰武三中2016-2017学年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确定的工作目标要求,在温校长的带领下,我组全体教师精诚团结,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不断突破,基本完成工作目标,现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我组所有教师都上了校内公开课,各年部教师精心准备,教学设计各具特色,精彩纷呈。教师们积极听课,年轻教师听课均在20节以上,其余教师至少15节。

在各年部教师上课结束后,教研组长及时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开展评课和研讨,鼓励创新,肯定了高效优质课型,发现和纠正了一些问题,促进了教师经验交流和素质提高。

(二)本学期我组组织了四次教研活动:

1.2016年9月8日,《彰武三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2016-2017学年度)》研讨会;

2.2016年10月13日,省级课题《初中语文课程整合及实施策略的研究》开题启动会;

3.2016年11月3日,阜新市伊马图学校,自主高效课堂展示活动;

4.2016年12月16日,语文主题课堂教学评价研讨会。

(三)学习交流

本学期我组教师主要研读以下书籍和刊物:

《语文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主题学习》、《中国教师报》、《语言文字报》。

本学期我校承担一次阜新市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会活动,主题是“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活动研讨”。我校张晓燕、侯佳林老师上了两节公开课。我们组织了研究会成员学校的部分老师进行了研讨。

2016年11月3日,我校部分语文教师参加了在阜新市伊马图学校主办的自主高效课堂展示活动,并参加了研讨。

(四)研修成果

本学期我组有四名教师的研修成果投稿到《教师博览》期刊:

赵  敏:课堂案例《父爱无价,真情暖暖》

赵小玲:课堂实录《觅文学踪迹,寻诗词奇葩——叩开宋词之窗》

李艳丽:课堂实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侯佳林:教学随笔《半幅对联》

(五)语文主题学习

通过一个学期的听课、评课和研讨,我校的“语文主题学习”教学工作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具有我校特色的语文主题学习三大课堂类型的教学流程基本形成。

(六)课外活动精彩纷呈

1.本学期《彰武诗歌》发表我校学生作品八篇。

2.成功举行了七八年级朗诵比赛和汉字听写大赛。

3.《八年级学生观察日记作品选》编辑成册。

初中语文研修总结范文2

关键词: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现状与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245-03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应运而生。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学会利用此平台来改进教学。然而调查显示,教师对其利用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探究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现状及改进,对提高教学效率至关重要。

一、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概念及作用

1.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概念。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包括初中语文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狭义的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为初中语文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服务的软件系统的总称。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在初中语文教学系统上,从对教学过程的全面支持,到教学的组织管理,再到与网络教学资源库及其管理系统的整合,集成初中语文网络教学需要的子系统,最终构建成完整的初中语文网络教学环境。

2.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①对学生的作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使语文教学超越了教师、教材和课堂的三合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了丰富,个性亮点得到了张扬。首先,提高兴趣,增强记忆。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要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打破时空限制,使学生多感官领略情境美。例如,《明天不封阳台》中有关鸽子的描写:“它是因为太普通而被主人遗弃的家鸽呢,还是因为负伤又有了‘身孕’才不得不中途耽搁下来的野鸽?”这是作者的猜测。为了便于学生有更深的体会,就可利用清华同方知好乐网。该网站汇集了优秀的新课程教学资源,如教学动画定制、资源推送、课题申报等,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利用教学动画定制呈现一个放大的鸽子动画镜头,让学生从鸽子的外形细致观察,激发兴趣,感受文中鸽子的处境,增强记忆,理解保护动物的主题。其次,激发主体意识,提高自主能动性。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打破了被动学习的形式。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学习内容,上网查询相关资料,提升自主学习能力。“K12教育网”就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K12网站”目前有中小学各学科试题数十万道,并且还在不断更新。在此基础上,“K12网站”开发了网上试题库、网上组卷系统、网上考试中心,学生在这里可进行随堂练习、单元测试、中期及年终测评。教师可将作业布置在“K12网站”上,学生可在网上做作业。系统本身提供电子阅卷功能,不用下载到本地,在网上便可实现在线阅卷及提供解题思路。同时,系统自动将学生平时在“K12网站”练习及考试的资料记录到该学生在“K12网站”的数据库中。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学习体会,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最后,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了学生的实践经验。例如,在对课文《春望》进行拓展时,教师可以利用中学语文教育论坛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爱国行为呢?学生可以利用中学语文教育论坛中学生园地版块设立爱国专题区,进行讨论、交流。网络论坛形式使同学们乐于参与,帮助同学们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式,培养创新精神,提高了学习能力。②对教师的作用。首先,提升创新语文教育观念。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使教师转变为创造力的激发者。例如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好研网,包括学科教研、课程改革、教育科研、职教科研、教师培训、专题专栏、友情链接等,内容丰富,对教师提升创新语文观念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次,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它不仅为语文教学提供了网络支撑环境,还延伸至广袤的网络空间,为教师研修、利用、交流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教师全面提高了信息素养。再次,提升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能力。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可以根据学情设计教学活动,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打造高效率的课堂。例如“永飞语文博客网”是致力于语文教学的精品博客,它包括广告栏、我的分类(教案、试卷、课件、音频、视频、论文、图书、素材等)、精彩文章欣赏浏览导航、最新文章、最新评论、最新留言、友情链接各大语文教育网站、格言栏等,主页富有浓厚的江南文化底蕴,让人陶醉其中,尽情吮吸语文知识的雨露。教师可以在这里搜寻到备课资源,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元素。最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经验交流,共同提高。例如,“特级教师家园网”诚邀全国特级教师建设网络家园,打造语文专业共同体,链接特级语文教师的博客:新课程杂志社――我你他、铜川互动空间――无边界、一个大写的人――于漪、情境教育诗篇――李吉林等,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现状及其原因

1.利用现状。语文教师对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水平虽不断增强,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①利用不足性。首先,教师对很多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不甚了解,例如,他们不知道利用“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三槐居教育网、好研网,以及一些很好的论坛博客等。其次,很多教师上课一般不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即使使用,也只是位于“呈现文字”的层面。最后,一些教师认为,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是“搞形式、走过场、作秀”,费时又费力。②利用依赖性。有些教师片面追求“现代感”,将课件做得时髦花哨,似姑娘脸上抹了一层又一层的胭脂,教师似一名放映员,机械地翻阅一张张幻灯片。如果一节课讲不完,最后就会草草了事。③利用随意性。很多教师简单地将网络资源随意照搬到语文课程中,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低智能化的课件在实施过程中一定程度上的忽视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语文课堂失去了语文韵味。

2.原因。①利用不足性原因。首先,意识不足。一些教师具有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热情,但是缺乏训练,不知道怎样利用网络资源,因此,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遗憾地被搁置一边。其次,专业知识有限。教师没有结合学校的实际,加强教育技术知识学习,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来真正享受,缺乏语文专业知识和信息素养。最后,专业技能薄弱。相当比例的教师不会上网操作,更不用提灵活运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专业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②利用依赖性原因。首先,意识依赖。有些教师遵循守旧,网络课件一旦形成固定的模式,便很难改变,完全不考虑今后学情的变化。其次,专业技能薄弱。教师对于教学内容把握不准,信息技术运用技能薄弱。③利用随意性原因。首先,意识随意。教师认为语文成绩不是教出来的,认真教不认真教和学生的语文成绩关联不大,缺乏对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准确定位。其次,无暇顾及。大多数教师工作繁重,每日用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组织学生活动等工作时间过长。最后,耗费精力,较难组织教学,阻碍了课堂师生情感的交流。

三、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利用改进措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若想长久“清如许”,那就必须要有“活水来”。语文教师对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科学利用,将为我们的教学注入新鲜的活水,使语文教学更加生机盎然。基于以上对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利用问题的分析,就此提出利用的改进措施,给教师提出以下几点希冀。

1.树立正确的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利用意识。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因此,教师要有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语文教学的意识,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避免利用的不足性、依赖性、随意性,真正做到为己所用,最后整合提高自己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春》时,一位教师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搜寻有关名家对《背影》、《春》评价的背景性知识,如叶圣陶《文章例话》:“这篇文章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话,也没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个‘的’字,一个‘了’字,也必须用才用”。这些通过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查阅的资料,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扩大了师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师生的眼界。

2.增强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养。特级教师陈颖曾说:“仅仅拥有知识的人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而拥有智慧的人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教师用知识奠定课堂教学的“底气”,用智慧凝聚课堂教学的“灵气”,用底气和灵气铸就课堂教学的“大气”。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上说:“任何地方的人都能上到有优秀的教师教授的最好的课程”,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需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现代信息技术等基本知识,才能使教学按预定的目标计划进行,争取优质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要提高综合素养。教师必须以语言为起点,提升语文素养。当语文教师的语言一旦充满文学的味道就能化解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焦灼心理,让学生尽情感受唐风余韵,流水淙淙的美丽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看网络专家讲座视频、发动教师开教师论坛博客讨论教学,写教育随笔等,提升自己的素养。

3.增强专业技能,提高对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水平。首先,硬件先行。学校应该为每个办公室、班级配备电脑,购置电子图书馆,完善校园局域网,为教师充分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便利条件。其次,拓展培训渠道。学校可以利用双休日,请计算机专业人员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和现代信息技术水平考核,教会教师常用的软件操作方法,为教师提供相互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分享的机会。最后,多元利用网络。教师可以开辟小型在线课堂、个人博客、班级主页,利用网上题库设立网上错题集等,增强师生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四、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端午日》教学实录

教学实录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我将呈现《端午日》的教学实录,以说明教师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

《端午日》(沈从文)

1.导入。

导语: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视频:屈原的传说)提问:大家知道这是说的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吗?

明确:端午节。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明确:吃粽子、挂钟馗像、悬艾草、喝雄黄酒、吃咸鸭蛋……(展示图片)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沈从文先生的《端午日》,去领略一下湘西地区端午日的风俗魅力。

2.作者介绍。

3.课文学习。

提问:下面我们一起听配乐朗诵,听听沈从文先生是怎样描写端午日的。在听的过程中思考:文中写了湘西端午日的哪些风俗习惯。

明确: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赛龙舟、捉鸭子。

提问:最让人激动万分的算是赛龙舟了,从图片中大家能够看出一条龙船上有很多人吗?同学们知道他们有怎样的分工吗?这些选手各有什么特征呢?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龙船人图片)

明确:(1)桨手。动作描写:持、划(桨手图片)。(2)带头人。外貌描写: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动作描写:坐、拿、挥动、指挥(带头人图片)。(3)锣手鼓手。动作描写:敲打、调理(锣手鼓手图片)。

提问:这部分赛龙舟的场面非常精彩,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队伍有何奖励?(用书中原文回答)

明确: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

提问: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奖品?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明确:不是。从“不拘缠挂到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看出来。

提问:从“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明确:光靠一个人是行不通的,只有通力合作才能获得胜利。(即团结就是力量)

提问:赛龙舟的选手是团结的,全茶峒人一起过端午是团结的,中华民族也是团结的,你们能举出一些中华民族团结的例子吗?

明确:(1)2008年汶川地震;(2)2008北京奥运会;(3)2010年上海世博会;(4)2012年伦敦奥运会。(幻灯片呈现一些示例)

探讨:2005年11月24日,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有国人惊呼:“韩国人抢走了我们的端午节!”“我们的端午节‘危在旦夕’!”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端午节?怎样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4.教师总结。

5.作业布置(播放曲《爱我中华》)。

6.教学反思。

第一,导语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搜索教学资源,以《屈原传说》视频切入,一方面循序渐进地调动了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契合文章所学内容,引出端午节以及端午节的风俗,并配以图片展示,营造出一种节日的氛围,便于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体会。

第二,第三部分课文学习,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搜索音频,配乐朗诵,标准并饱含情感的朗读配以轻音乐,很容易使学生烦躁的心情平静下来,跟着旋律走进文本,解决生字词的读音,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学会一定的朗读技巧。

第三,在讲解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的动作描写时,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给每一个场面配上一幅对应的场景图,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想象的空间,真正了解桨手、带头人、锣鼓手的娴熟动作,体会赛龙舟的激烈气氛。

第四,在自我探究部分,通过整合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中多位优秀教师的教案,结合学情,步步激励学生从文本中归纳“团结就是力量”的主题,并通过网络平台搜寻“中华民族团结”实例进行探讨,加深学生对课文“言外之意”的探究,真正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热爱传统文化节日,提高语文素养。

第五,俗话说“趁热打铁”,在拓展部分,学生已有深刻的体会,但难免情绪紧张高昂,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搜索播放网络音频――《爱我中华》,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主旨,还可以调节气氛,陶冶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操,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科学利用,让教师得到了专业成长。教师把最富于时代感的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与语言文字精选整合,发挥出语文教学的最佳优势。希望我们广大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使我们初中语文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赵英.浅谈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东盟博览,2011,(26):10.

[2]陈文荣.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J].考试周刊,2009,(5):9.

[3]叶圣陶.文章例话[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25.

[4]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23.

[5]黄维路.教师要有“底气”、“灵气”和“大气”[J].教育教学周刊,2011,(35):42.

初中语文研修总结范文3

根据山东省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工程总体部署和市教体局文件要求,我校积极宣传发动组织全体教师参加2014年远程研修。为切实保障培训效果,扎实做好研修工作,把每一件事落到实处,做到极致,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研修目标

今年远程研修创新点是自主选择课程的菜单式设计,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以校本研修为基本组织形式,全体参训教师要充分利用山东省教师教育网远程研修平台,在学科课程专家引领下,通过观看专题讲座、学习文本资料、在线问题研讨等形式的对话交流,帮助教师诊断和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师合理设计与有效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能力,提高老师学科素养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具体达成以下目标:

1.通过专家对教学内容的解读,增进教师对教学内容结构的理解和把握;

2.通过专家指导开放性备课,为教师集体备课提供示范,为教师备课提供案例型资源;

3.通过典型课例分析与探讨,强化教师课堂诊断的意识,提高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能力;

4.通过远程网络平台的交流与分享,教师自身差异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反思、超越,增强教师的学习意识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力。

二、研修对象内容

远程研修参训对象包括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体育、音乐和美术12个学科教师。以基于新课标的课例研究为主题,聚焦新课标贯彻和混合式课例研究,主要包括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基于课标贯彻和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与研究、学科教学问题与对策、贯彻课标的混合式课例协同研究、课例研究常态化及其变式应用等。研修共50学时,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36学时;第二阶段分散研修,14学时。分散研修阶段,旨在学习借鉴应用集中研修期间的成果,结合日常教学,进行课例设计与研究,并通过平台提交研修成果。

三、研修时间

2014年7月22日——2014年7月27日

上午7:30——11:30 下午:2:00——3:00

模式:上午集中学习,下午完成作业。

上午组织观看视频,下午3:00之前写作业、作评论,以备指导教师和专家推荐。

各学段提前2天开放平台,请督促教师提前熟悉平台,远程研修开始之后,将不再受理帐号登陆不上、视频播放不了等技术问题。

四、研修模式

研修模式强调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整合;学习方式突出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让老师经历理解学习、案例学习、创建学习的完整学习过程;教学评价方面注重基于数据可视化分析的过程性和质性评价。

五、研修地点 :各自办公室

研修组长

语文 :梁娜 数学 :刘玲 英语: 姚明田

物理 :李爱芳 化学 :朱志强 政治:高伟

体:刘家亮

1.对本学科的优秀作业和课例要及时传我校网站;对本学科的工作情况要及时把握,要办好简报,做好宣传(学校统计通报)。

2.各学科负责人(培训期间每人分别报道至少2篇 ,有文字有图片,内容力求新颖独特,切忌大通套、人云亦云。要让学科领导过目。

3.王江负责学校整体信息宣传报道

六、管理保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远程研修领导小组。

组 长:魏彦文 副组长: 陈志平 王树相

组 员: 孙春源 门泉航 陈宗剑 姚明田

宣传报道组:各学科研修组长(培训期间每人分别报道至少2篇 ,有文字有图片,内容力求新颖独特,切忌大通套,人云亦云。要让学科领导过目)

技术服务组:马玉军

后勤保障组:巩殿春

(二)严肃纪律,规范考核。

学校在研修期间实行签到制度,集中组织与管理,责任到人,确保网络畅通,确保人人参与,全程参与。按要求组织各科教师集中观看视频、参加讨论;分散研修,学校领导根据任教学科参与研修讨论。研修期间将严格考勤制度,无特殊原因不得请假,确实请假必须校长签字。

附查岗责任人(带参训名单点名,至少两次):

22号:陈志平 23号:祝焕利 24号: 王树相

25号:陈宗剑 26号:孙春源 27号:门泉航

各处室负责人负责本处室出勤学习情况。学校整体检查。

研修期间(上午学校组织观看视频,下午3:00之前写作业、作评论,以备指导教师和专家推荐),学校制定科学的奖惩激励措施,积极调动教师参训积极性,学校在上午7:30前通报前一天的学习情况,对未完成作业的教师要提醒督促;鼓励指导参训教师在完成数量的前提下重视作业质量,争取被省专家推荐或入选资源库,今年评选各级先进以作业质量为主要标准。要加大督导检查力度,重点检查参训教师出勤情况、看视频的纪律情况、服务保障情况、研修计划执行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敦促整改,要求凡报名必参加,凡参加必合格。

要严肃学风、学纪,提倡真实研修的理念。研修期间要指定专门人员对网上言论和参训教师作业进行筛查,坚决禁止发表涉及政治宗教等的不良言论以及抄袭作业、粘贴评论等现象,并公布举报渠道。对于举报的涉嫌抄袭作业、复制粘贴讨论等违规行为,一经查实,要作为研修事故及时、严肃处理。师德考核不得评为“优秀”。市教育体育局也将对各学校研修情况进行随机检查。

(三)宣传到位,争先创优

召开全体教师参加的宣传会议,首先让全体教师认识到远程研修对提升教师基本素养的重要意义,明晰远程研修的基本步骤和自己担任指导教师的基本职责,并召开全校参训教师参加的动员大会,明确分组,同时提出了互帮互助的要求,让老教师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对新教师负起责来,新教师帮助老教师解决网络上出现的问题,形成教研共同体。

(四)要保留原始档案

每位老师要在集中研修和校本研修后分别提交纸质研修总结报告。

要将研修期间的方案、点名册、优秀作业、精彩课例、每日通报、宣传报道、总结等存档,作为督导检查的必查内容。每位组长、参训学员要及时保存好所有文字材料(优秀作业、精彩课例、宣传报道、个人收获总结等),注意按照行文格式。在7月27号前交学科负责人,再交分管领导,最后集中给教研中心王江。这些是督导检查的必查内容

(五)全程跟进,及时反馈

研修过程中,校长、分管领导、各分管主任全程参与,和老师们充分交流,答疑解惑。同时组织技术人员随时服务,保障网络畅通。在研修期间及时组织教研组长召开碰头会,通过学校平台交流情况,分享成功做法。研修教师依据课程研修的要求,完成观看视频、撰写作业、参与互动、总结反思等研修任务。

七、考核评价

初中语文研修总结范文4

一、提高认识,充分认识研修的重要性

为做好暑期语数外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学校采取多项措施,加强研修管理。

1、抓研修前准备工作。为确保所有研修学员顺利进入研修状态,我校组织开好管理人员会、指导教师会、参训教师动员会,明确要求,同时要求网管人员在假期内熟悉操作规程、做好网络调试等,做实做细研修前准备工作。

2、注重过程管理。要求教师在研修过程中要做到两个“结合”:远程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研修培训和平时教学相结合。针对培训中可能出现的部分老师只重视关注度,忽视作业质量的现象,学校召开了指导教师会议,要求各学科明确研修目的,在推出精品作业上下工夫,确保教师有所学必有所得。

3、强化制度管理。建立完善三个制度:一是责任制度,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培训的全面工作,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是直接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考勤制度,要求考勤人员认真做好考勤记录,研修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要按正常上班对待,不得迟到、早退、旷班;三是考评制度,学校制定了量化考核措施,对教师的培训进行监督和检查。

二、专家交流,给教师思想的洗礼

教师认真研修,热情高涨。每天早早来到计算机室,坐在电脑前看视频、做作业、发评论,该休息了还迟迟不肯离去。室内空气燥热,可是老师们不叫苦,不喊累,为期10天的研修无一人旷班、迟到早退,老师们都想抓住这次很好的提高充电机会,好好学习,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视频里专家们用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教学经验、高尚的师德修养、先进的理论水平为我校教师提供了一堂堂精彩的报告,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理论水平、教学实践给予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老师们普遍认为每一次的专家报告对每一位培训的教师都是思想的洗礼、灵魂的撞击、理论的引领、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教学艺术、实践经验对我们教师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线教师的现场讲课也给老师们很多的启迪,他们对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的满腔热忱,他们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育艺术,对教育教学细致地研究,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树立了榜样。

三、收获希望,让培训教师受益匪浅

这次全员培训活动安排有序,内容丰富,方式便捷实用,实效性强,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全体学员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参与培训,主动学习,勤于总结反思,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化发展,达到了预期目的。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培训收获很大,每每听完专家的讨论点评,总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每次面对面讨论,都是一次真诚的交流;每次作业,都是新的感悟与思考,全体参训学员都对模块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新学期的选课走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年暑期,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统一部署,利用山东省教师教育网组织开展了初中语文、数学、英语部分教师参加的为期10天的新课程专题培训。为组织好此次培训,多次进行调研,了解学校硬件设施和网络条件,确定富国中学等11处作为语文、数学、英语教师集中研修点。7月20日各研修点专门召开了筹备会议,对集中研修的内容、模式、时间、开课条件作了详细说明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为顺利启动培训,组织语数英98名教师于7月26日下午2:00在各自培训点报到,特组建了班委会,组织教师们对网络平台进行登录测试,确保每一位研修学员按时顺利登录网络进行在线学习。研修期间编排了巡查日程,由教研室、师训科全体同志组成的巡查组每天进行巡查指导,并提出指导意见。分科驻点跟踪辅导,各集中研修学习点都设置了各科班主任全程进行班级服务与管理,实施一天四点名制度,并对出勤情况及时进行通报。

7月27日—8月7日集中研修期间,绝大多数参训教师能够认真观看视频、浏览资源、提交作业,积极参加在线研讨,每天集中学习6个多小时。经培训点负责人、班主任和全体学员共同评选,评出了26名同志为优秀学员,由教委颁发证书予以表彰。对于非全勤学员全市进行了通报,要求各学校将学员考勤情况纳入下一学年的年度考核之中,凡迟到(早退)达二次以上、事假达一天以上、病假达二天以上或旷课半天以上的学员其全部午餐补助费学校不予报销。

通过年语数外三科培训,各科教师知识面加宽,与专家交流及时的解决教学中的疑惑,极大地促进了我办中学的教育教学。

四、几点建议

1、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使培训学习成为教师工作生活的常态。

2、拓展研修平台效能。研修平台不能仅仅用于暑期培训,放大其功效,用于日常教学教研,可以通过累计积分、增加教师学分等措施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初中语文研修总结范文5

一、组建团队

在研修新思想的指导下,考虑到学科及教师教学的特点,我与三位语文教师、业务校长关洪钢、奎文区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刘磊、区科研中心特级教师于宏等专家,组成一个研究团队,致力于研究解决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团队成员有来自教学一线的普通教师,也有常年从事教学研究指导的研究人员,这样既有实践基础,更有高层次的理论指导,为后期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这个团队认真实践,利用各种机会,多次进行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研究的课例打磨。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理清了研修的基本流程,提高了对研修的认识。研修不仅仅磨出了一节一节的好课,更主要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在磨课中得到落实与提升。一线教师在改进自己教学的同时,也逐渐总结提炼出科学设计和实施初中语文课程的有效策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想。

新的研修方式讲究的是团队合作精神,造就的不是一个人的进步,而是整个团队的共同提高与进步。仅2011年,我在潍坊市首届课堂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丁茜老师获奎文区优质课二等奖,王宗芹老师在奎文区“双整谐动”展示课中获得二等奖,于宏老师的省级课题顺利结题。下面以《云南的歌会》为例,说一下团队是如何开展合作研究的。

二、选择主题

参加潍坊市首届课堂大赛抽到课题《云南的歌会》后,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团队成员共同参与了备课过程。首先明确研究的主题。为了能从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准备的课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必须找到一个创新点。而这个创新点就是研究的主题。

最初依照以前的习惯思维,我们把“品味文章语言”作为创新点。但在讨论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品味语言确实能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特点,有了语文的味道。但是课堂内容显得有点单薄,有点零散,缺少一个支撑的框架,缺少系统性和内在的逻辑性,文章没有读深读透,没有把作者想表达的东西挖掘出来。经过团队成员的碰撞研讨之后,最终一致决定把讲课的创新点放在文章内涵的挖掘上。于是这次研修的主题就确定为“在文本解读中如何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

三、三次研修的思想蜕变

明确研修主题之后,在不同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团队进行了三次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授课。为了保证授课效果,本人一直作为执教教师,团队的其他成员都是在课前进行详细的分工,带着不同观课视角走进课堂,跟进听课。授课结束后,每位成员都根据自己的观课结果,从自己的视角进行科学评课,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每次设计都是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改动。每次教学设计的改动,都体现着整个团队的智慧,彰显着团队成员教学思想的不断蜕变与成熟。

(一)第一次研修

1.设计指导思想

(1)内涵定位。《云南的歌会》一文,编者把它放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主要是介绍各种民俗风情。对于文章的主题内涵的挖掘,考虑到编者的设计意图和单元的主题的需要,研修团队把文章的内涵定位在“让学生了解云南的民俗风情”之上。基于此种思想,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了解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2)教学设计。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课堂设计了整体感知、段落研读、语言评析等环节。课堂的主问题设计了“文章主要描写了哪三种歌会形式?各有什么特点?”,以此引导学生在读文章的过程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通过分析三种歌会的特点,全面地了解云南歌会,从而了解云南的民俗风情。

基于以上的思考,设计了第一个教案,并完成了第一次授课。

2.研讨结果概述

在评课的过程中,团队的几位语文教师提出了“继续挖掘文本内涵”的建议。经过研讨,我们达成了一个共识:沈从文的散文既朴实、清新、自然,又意蕴深厚,可以联系作者及写作背景等方面,进一步研究文章的内涵。

(二)第二次研修

1.设计指导思想

(1)广泛搜寻资料,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第一次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团队成员又利用网络,搜寻了很多成功的教学设计,认真学习研究。同时,奎文区科研中心于宏老师指导从课程的高度来解读文本,让设计思路顿时开阔起来。

(2)从写作意图的视角定位内涵。在认真阅读《云南的跑马节》以及当时作者一些资料的基础上,我们对文章有了新的解读:作者写《云南的歌会》,一方面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云南的民俗风情;另一方面,在字里行间,更渗透出作者对自由生活的一种渴望,对云南人生命的活力的赞美。

基于以上的思考,研修团队重新定位了文章内涵:歌颂云南人原始的生命活力。于是就有了第二次的教学设计和授课。

2.研修结果概述

第二次的教学设计,思路比第一次的设计更加清晰,而且体现了一定的课程意识。但课堂教学视野依然不够开阔,教学设计中课程渗透不够,还需要更丰富的课程资源来帮助学生感受文本、理解主题。

(三)第三次研修

1.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在第二次教学设计之后,团队开始试着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去解读《云南的歌会》,从而提炼出解读文章思想内涵的具体思路。于是我们阅读了《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研究》,阅读了张琼老师的《〈云南的歌会〉生态意蕴解读》。在阅读完这些资料后,我们认识到:文章主要是通过云南歌会这种民俗形式来描绘云南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种民俗的形成,都是当地地理环境、文化积淀的结果。歌会之所以出现在云南,是与云南的特殊的地域环境、长期的文化积淀分不开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了解民俗的基础,发现民俗背后丰富的文化背景。

第三次教学设计,就是引导学生以读者、欣赏者、探究者的三种身份,一步一步地探究出云南歌会背后的文化内涵。

(四)团队观课反馈

于宏:从课程内容选择和教学实施上看,姜老师基于自身对文本的研读和对其他课程资源的搜集,将阅读教学分成三个层次:整体感知概括文章内容;品味作者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挖掘文本的精神内涵,升华主题。在课程资源的选用上,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同时,还能引入作者的背景资料辅助学生深层次体会文章内涵,有整合课程资源的意识。在课程实施上,教师能以主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解读文本,在对个性化解读的分享交流对话中引领学生认识的提升和情感的共鸣。

丁茜:姜老师采取的是板块式设计,没有“走进云南看歌会”“走进歌会赏魅力”“走出歌会探内涵”“走出云南读民俗”环节。每个环节层层深入,令人赞赏,特别是最后一个环节,这个主题一般教师难以挖掘出来,它需要大量材料的支撑。姜老师为了让学生有深入的理解,搜集了许多的文献,引入了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张琼老师的作品。作品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性的和谐”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让学生对我国民俗文化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初中语文研修总结范文6

——编者

邓本科:曾与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共上《邹忌讽齐王纳谏》同题异构课,因教育教学成效显著而获“东莞市东城区优秀教师”称号。获得教育部“课改十年——讲述我的教育故事”二等奖以及其他各类奖项三十余个。用心做教育,潜心研教学,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随笔,发表于《中国教师》《教育文摘周报》《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报》《广东教育》《师道》《南方日报》《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等报刊上达五十余篇。

2012年10月10日至20日,我参加了“东莞市东城区中小学学科教研组长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在北京一个多星期的集中学习、跟岗体验,我收获颇丰。

从“L”到“J”形再到“U”形

入住北师大校园一隅的“京师大厦”后,我们每天早上像学生时代一样背着书包到一墙之隔的教室听老师讲课。因此,我格外珍惜与高校教师和同班的五十多位同学交流的机会。在“英东教学楼”三楼大课室里,我们一共聆听了四个专题讲座,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教师的专业发展”这部分内容,宋萑老师介绍了他研究的部分成果,跟我们一起分享了他在调查实践中的一些心得。

宋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援引了他做的《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的现状》调查的数据,他认为,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工作的第11~15年会发展到最高水平,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也会在这一阶段产生“职业倦怠感”。最吸引听课者的是,宋老师引用了他去海淀区某学校听课时的一个记录。那次听课,不是记录常规的老师如何设计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思考、课堂的效果等常规性的内容,听课者记录的只是教师整节课在教室里面的行走路径!教师每走动一次,听课者就在笔记本上把老师上课所经过的地方划上一根横线。第一次听课的记录结果显示,上课教师在教室里是呈“L”形走动的。在听课老师课后反馈时,上课老师也对自己上课走动的这个“L”形表示了惊讶。第二次听课,听课老师的记录本上留下了“J”形的路径记录。最后一次听课,教师的课堂路径记录变成了“U”形,但是U形符号明显是颜色轻重对比十分鲜明的——有一条边的横线只有两三根,特别淡,另外两边的横线则是反反复复地被划了深深的痕迹。

从“L”到“J”形再到“U”形,宋老师所举的这个“上课路径记录”的案例,反映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教师上课时的关注面,几乎就集中在某一部分,所以他上课所走的路径就会集中到某一边,而忽视了另外一部分,这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课堂的惯性。其实这种现象应该说在不少地方的课堂上,还是会经常存在的,原因很简单,所造成的后果却十分严重——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如果做得不够细致,是会影响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就应当不断地关注学生。抓住课堂就等于抓住了教学的咽喉,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

没有经过彩排的诗词朗诵会

北京育英学校初一级的诗词朗诵会,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这个诗词朗诵会是在学校体育馆二楼举行的,我与同行的其他语文科组长作为受邀嘉宾,很荣幸地参加了这次大会。庄严的体育馆挂起了对仗工整、文采飞扬的对联标语,宽广的舞台上已经布置好古色古香的大型PPT背景墙,整个场馆坐满了身穿礼服、跃跃欲试的初一级学生……一切似乎正预示着青春的气息将在这里洋溢,古韵琴声的铮铮誓言将在这里响起。我认真地端详着桌面所摆放好的节目清单,猜想着这批刚踏入中学校园不久的初一学子是否能给我们带来一场古典饕餮盛宴。

不出我所料,七年级的诗词朗诵会举行得很成功,有慷慨激昂的朗诵、有庄严肃穆的吟唱、有灵动跳跃的舞姿、有古典与现代的穿越、有男扮女装的反串、有师生同台的激越……当校长助理、初中部的刘江主任离开嘉宾席走上舞台边,徐徐汇入学生的朗诵队列里,和稚气未脱的学生们一块高声朗诵《少年中国说》时,全场的气氛瞬间被推到了。

比赛的过程精彩纷呈,比赛带给我的震撼久久未平。如果说这是一场再也普通不过的文艺展演或者语文第二课堂活动的话,还不能凸显诗词朗诵会本身对于学生和老师们的渗透意义,让我们吃惊的是这个让全场为之欢呼、为之喝彩、为之掌声雷动的朗诵会仅仅准备了三天而已,几乎没有进行过彩排。原来,育英学校初一级语文备课组的老师在9月份开学以来,一直非常注重早读渗透传统文化知识积累的工作,当天朗诵会的内容全部是学生开学一个月以来的早读内容,只有一两个与舞蹈有关的表演是由音乐老师略加指导排练而成的。

这也就难怪我们惊叹了:语文老师带着学生一起表演、一起吟诵、一起朗读,把背诵融于活动中,在活动中总结知识,抓住、抓实、抓好起始年级的教育,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渗透教育的时机,这就是初一级语文老师开展工作的最大亮点。“少年强则国强”,我们的初中语文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毕竟,抓好起始年级的教育才能够扎实地推进初中学生语文素养在整个初中阶段的提升。如果我们还沉迷于把学生困在教室、把学生赶进题海、把学生推向应试的牢笼里,根本就不是七年级语文教育的要义。当然,活动也不在于多,这样的课外活动,如果能够把握得当、充分利用好,一个学期举办那么一两次,就算不足以促成学生立刻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也足以给学生的整个语文学习生涯留下难以忘怀的回忆了。

热情如潮的说课比赛

我在北京育英学校参与跟岗学习的另一收获是亲自参与了初二级语文教师的说课比赛。虽然这是一次初二语文备课组里举行的常规活动,但是据说说课比赛对于他们来说还是第一次。这次说课比赛让我吃惊的是,上至五十多岁快要退休的老教师,下到刚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还有初二年级的备课组长,全部参与到比赛中来。初中部的刘主任和学校语文学科主任李老师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说课比赛结束以后还有详尽的交流与探讨,他们都希望在比赛中提升教学水平、在说课中学习别人的优点。

以前早就听说北京的教师学习愿望特别强烈,对于自身业务素质的提升也有着一股常人所不具备的力量,我从育英学校老师的点滴教学活动中就深刻地体悟到了。原因之一就在于,该校人事制度改革以后,有类似“不称职则转岗、解聘”的规定,年级组长和学科组长都有自主选择聘任老师的权力。所以,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很重视自己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全情投入到工作中去,都想在确保自己“饭碗”的前提之下实现自身的教育价值。如果我们还有很多老师无动于衷、得过且过、不愿意主动做好本职工作,如果还有不少地方在实行绩效工资改革以后依旧是“做多做少一个样,教好教坏没两样”的大锅饭政策,那么,是不是该反思我们的制度了?

备课精细的作文指导课

北京育英学校初三级语文老师、语文学科主任李卫云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她真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典型代表。作为一周跟岗学习的主要指导者,李老师不辞劳苦地带着我们穿行于各年级组的备课活动、游走于一个又一个的学生活动中。我们听了李卫云老师的一节初三作文指导课,她的备课极为精细,上完半节的作文集中指导、叫学生上讲台板书相关重点后,就开始了细致的个别辅导。学生在完成了对自己作文的修改以后,又可以上讲台领取李老师准备好的打印出来的文章,再进行第二遍的学习,如此一来,学生在作文指导课堂上就不是泛泛而听、听后易忘,而是融合了听、写、看、悟这一系列的过程。其实,这就是我们平时作文课的一种改进,李老师做得好的地方在于把别人未细致准备的材料和步骤进行了深加工和巧处理。初三的作文课堂还进行这样的细致指导,我觉得这对于听课者、对于学生都是大有裨益的。

无独有偶,我们听完课后在育英学校的大礼堂里看到了一封家长来信张贴在宣传板上,这封信正是表扬李卫云老师工作认真细致的事迹。这是一位外籍学生的在京监护人所写的表扬信,信中重点讲述了李老师对该学生《品秋》一文的详细批改,引发小孩逐步热爱文学阅读与作文的经过,还附有相关的复印件。“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着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云,一颗心感动着另一颗心。”作为学校语文学科的负责人,李老师不但关注全局,严谨从教,细致入微,而且身先士卒地推动各级部有条不紊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