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三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三年级上册语文总结

三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1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孔子拜师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一.文学小常识(判断)

1. 孔子名丘,字仲尼。( )

2.孔子著有《论语》一书。( )

3.孔子是战国时期鲁国人。( )

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

2.孔子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由于他的卓越贡献和深远影响,他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3.孔子拜师,他是拜谁为师?(老子)能做孔子老师的人,一定也非常了不起。我们也来认识一下老子。出示老子资料。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华夏族,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

4.子(第三声)是古代对品德高尚,学识丰富的男子的尊称。师:在古代还有很多这样的人,如孟子,庄子,韩非子)。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穿越时空,回到2000多年前,看看孔子和老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通读顺了再往下读。

检测生字词

①出示 曲阜 洛阳(及地图)让学生说发现。(感叹句子的遥远)

②出示 远近闻名知识渊博 风餐露宿 不远万里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点名读,齐读)

③出示第三组词语:迎候 等候 毫无保留 传授。(请学生读)找近义词,说区别。

三.再读课文,概述大意。

请同学们概括课文大意。谁来补充完整。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我们的同学真是会读书的孩子,能把长长的文章都成这么短短的一段话。现在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用横线划出孔子拜师途中遇到的困难的句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生齐读)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距离遥远。从哪些词感受到的?(上千里,几个月,终于)出示图片(曲阜到洛阳)谁能读出距离的遥远。(个别读,齐读)。

2.重点分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在风里吃饭,露天睡觉,白天黑夜一直在赶路)不是一天,他风餐露宿,日夜兼行的时间是漫长的好几个月,感受孔子不畏艰难的品行。带着对孔子的敬意,再来读读这段话。

2.现在,假如你碰到了在拜师途中的孔子,你想对他说什么?

①(这么累,不如放弃吧)

②路途太远了,还是回曲阜去吧。

③孔子你真厉害,这么辛苦都不怕。真是太了不起来。

你真是孔子的知音啊,孔子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还去拜师,所以孔子能为别人所不能为,所以他成为了万世师表,后世楷模。

3.再读课文,找找孔子的哪些品行让你印象深刻,用波浪线画出来。

①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感受孔子的虚心好学)

②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可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感受孔子的虚心好学。

③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感受孔子的谦虚有礼)(并教写“止”“境”)两个生字。学生写生字,争取一个比一个好。

五.总结课文

总结孔子不畏艰难,谦虚有礼,虚心好学的品行,下节课让我们走进老子。

附课文: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看了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孔子拜师教案的人还看:

1.三年级上册语文《孔子拜师》教案

2.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3.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孔子拜师读后感精选5篇

4.三年级上册语文《盘古开天地》教案

5.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孔子拜师读后感5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2

语文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只有以教材为依据,并将语文教学与现实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气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让学生“动”起来,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戏剧教学法

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拼音能力、识字能力和良好的语言口头、书面表达能力为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到以教材为本,其次要做到既注重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兴趣是孩子们学习的最大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想方设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苏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不少的神话故事、童话故事、寓言等。在教授这样的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自己编排小戏剧、小话剧分角色来进行排演,让孩子们真正地“动”起来。这样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说不定还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三年级上册《哪吒闹海》这一课,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改编自古典小说《封神演义》。教师在教学前就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挑选角色,分别饰演哪吒、东海龙王三太子、东海龙王等,甚至还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制作一些简易实用的道具,然后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表演。这样就向孩子们呈现了主要的故事情节,故事内容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等孩子们表演完毕,教师进行点评、总结;然后教师再根据课本,详细地讲解课文内容。这样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集中了孩子们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同时,教师与孩子们及时沟通,形成互动,加深孩子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人物精神的感悟,使孩子们领会哪吒为民着想、不畏、除暴安良、敢于与邪恶斗争的精神。这样,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既获得了书本知识,又学到了做人的道理,还感受到无限的快乐。所以,戏剧教学不失为一种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借鉴和采用。

二、游戏教学法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起始阶段,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才能与儿童的心理特点相适应。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适时适度地采取游戏教学活动,能使儿童学得既愉快又有效,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孩子们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积极的学习态度、集体荣誉感以及发展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方面,都有很大益处。

低年级语文的游戏教学,可从汉语拼音教学开始。汉语拼音是小学生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它是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汉语拼音教学中可开展游戏活动的内容较多,从声母,韵母到音节的教学,教师都可以考虑教学目标的设计,灵活适当地安排游戏。如,为了让学生记住单韵母的发音口形,教师画了6座不同式样的小房子,每个房子上是一个单韵母卡片的发音口形(分别由6个小朋友拿着),让手持单韵母卡片的小朋友去找自己的家。孩子们边唱边走边找,“aoe,iuü,我的家在这里”,在愉快的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家”。同时,还必须把这个单韵母正确地读出来,才能算是拿到了打开家门的“钥匙”。通过找“家’的游戏,将声母的发音和口形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既巩固了单韵母的读音,也为学习复韵母和鼻韵母做了铺垫。

除了汉语拼音的教学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以外,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不少教学内容可以使用这种方法。例如,二年级下册《谁的本领大》这一课,三年级上册《学会查“无字词典”》这一课等。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导作用,而孩子们也能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他们不再是单纯的、被动的一味接受了,他们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真正地“动”了起来。

三、故事教学法

故事能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一部好的故事作品,语言规范,简洁明了,生动优美,富有情感。听故事,可以让学生学到大量的新词和优美的语句,积累丰富的语言“养料”。有的故事还可让学生学习复述,发展学生连贯性的语言。

三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3

我的暑假辅导班一共有7个同学,有一个三年级的一个四年级的三个五年级的还有一个六年级的。听起来有点混乱,刚开始我也很头疼,这要让我怎么教呢?毕竟他们的知识基础不一样接受能力也不一样,但都是亲戚受他们家长所托又不好拒绝,所以就先硬着头皮答应下来,想着走一步算一步吧。

先说说我这个辅导班的大致情况吧。教师一名就是本人。大二毕业专业是小学教育方向是语文和英语。学生7名,年龄不等。上课时间七月十日至八月二十六日,期间有假期。上课时间是下午两点至五点。教学内容1.帮助他们完成暑假家庭作业2.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的数学语文英语。

刚开始的一个周我要求他们把各自的暑假作业拿来写。先是自己写遇到不会的问题可以问老师。写完当天我布置的任务后拿来给我检查如果有错误的再教他们改过来。他们基本上每人都有一本40来页的暑假作业高年级的还有15篇日记。通过辅导他们写暑假作业我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从共同特点来说就是

1.现在的小孩 都有点喜欢偷懒,比如说造句吧,他们会挑最简单的来造,句子很短,很少用形容此更别说成语。

2.他们的汉语拼音都不是很好,很多都拼错甚至不会拼。

3.在语文的阅读方面也比较薄弱,一个是阅读速度慢,不理解文章思想,不会概括表达自己的看法,往往是阅读题他们最头疼。

4.数学方面最大问题就是马虎,计算题往往是因为马虎而算错了,应用题他们是不理解题目,还有他们反映说最头疼的是判断题。

5. 几个五年级的同学有相互抄袭的嫌疑,因为错的地方都一样,真是汗颜吖。

这一环节能够如期的完成了,我用七天时间让他们把一个暑假的作业全部写完,现在想想是不是有点残忍呢、呵呵。而且惭愧的是有的题目把我难倒啦。因为有的知识点好久不用就忘记啦并且现在小学教材也出现一些新的知识点比如什么叫素数什么叫合数,通过这几天的相处我对学生的性格特点也有了大致的了解。

从最小的同学说起吧,这孩子家长比较严厉所以很听话并且很多问题往往我一点他就会了,这样的学生教起来比较轻松。四年级的小侄子最令我头疼,喜欢开小差,不喜欢动脑筋,这孩子去年暑假我也辅导过了比较贪玩,在数学方面不太灵光,或许是因为不爱动脑筋比较懒,他妈妈跟我说我辅导他一个假期后回学校老师都说他有了很大的进步,他妈妈很开心,所以这个暑假又送来了。另外几个女生是高年级的所以都比较听话。

第二期工程开始了,小同学还真不是一般的热情吖,给我提供黑板粉笔电脑学习机及步步高点读机。

因为考虑到他们的年龄不同,我决定先教一些他们都没有接触过的并且很实用的知识第二周的数学课我教会了他们

1.十几乘十几:

口诀:头乘头,尾加尾,尾乘尾。

例:12×14=?

解: 1×1=1

2+4=6

2×4=8

12×14=168

注: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要用0占位。

2.头相同,尾互补(尾相加等于10):

口诀:一个头加1后,头乘头,尾乘尾。

例:23×27=?

解:2+1=3

2×3=6

3×7=21

23×27=621

注: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要用0占位。

3.第一个乘数互补,另一个乘数数字相同:

口诀:一个头加1后,头乘头,尾乘尾。

例:37×44=?

解:3+1=4

4×4=16

7×4=28

37×44=1628

注: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要用0占位。

4.几十一乘几十一:

口诀:头乘头,头加头,尾乘尾。

例:21×41=?

解:2×4=8

2+4=6

1×1=1

21×41=861

5.11乘任意数:

口诀:首尾不动下落,中间之和下拉。

例:11×23125=?

解:2+3=5

3+1=4

1+2=3

2+5=7

2和5分别在首尾

11×23125=254375

注:和满十要进一。

6.十几乘任意数:

口诀:第二乘数首位不动向下落,第一因数的个位乘以第二因数后面每一个数字,加下一位数,再向下落。

例:13×326=?

解:13个位是3

3×3+2=11

3×2+6=12

3×6=18

13×326=4238

注:和满十要进一

之后我还把小学三年级上册到六年级上册的教材彻彻底底的研究了一遍然后上课,我发现每册书都有关联的知识点,内容是由浅入深的比如三年级认识小数四年级有小数的加减法五年级有小数的乘除六年级有小数的混合运算等等,我一个方块一个方块归纳再教授 给他们然后是做练习检测,比如我把单位换算归有时间单位是60进制长度单位是10进制面积单位是100进制等等,还归纳多边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的面积周长公式让他们背并一个个检查,还要写练习,讲评,小学生就要举一反三的反复训练,并且数学也要多做练习才能学好,这是我的经验,小学生还不会自己归纳总结规律所以我们要帮助他们,要知道掌握了规律做事情才能事半功倍嘛!

语文方面我坚持每天给他们学一些拼音多音子词语方面主要是近反义词,还有 成语我把成语归类来教比如说描写水的成语有波光粼粼,碧波荡漾等等还要求他们能用到作文上,此外我还用9节课时来给他们上作文课 教他们写事写景作文的方法,并且写练习,给他们布置作文题,通过这个我发现他们写作文最大的毛病就是口语话太严重,书面语不够多,更别说好词好句啦,还有就是速度慢,字数不够,但是思路比较清晰,结构也还算得上完整。

三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4

一、钻研教材,明确教本特点

书法教师要通过适当方式,全面了解编写本套教材的时代背景、指导思想和教材特点,懂得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编写,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让每个孩子写好汉字,以书法学习为途径,以学生能力发展为基本目标,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此套教材充分尊重了书法学习规律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地编排教材内容。教师首先要通读全套教材,知道教材从经典碑帖入手,由欧体楷书入门,进而讲授颜体;技法学习与书法文化并重,科学安排习字方法,梯度呈现书法文化内容;栏目定位明确,版面设计兼顾书法特质和学生审美取向,典雅生动。

教师还要逐册研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逻辑。根据《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三至六年级的毛笔字学习应以经典碑帖为范本,由基本笔画、偏旁入手,进而把握结构与书体风格,渐进编排。各年级教材内容编排逻辑及书写练习梯度如下表所示:

由上可见,各年级书写练习的内容、方法和要求等各不相同:三至五年级临习欧体,三年级上、下册侧重笔画介绍;四年级上、下册和五年级上册,以及五年级下册前半部分侧重偏旁介绍,并包含着结构知识;在五个半学期的学习基础上,五年级下册后半部分介绍欧体字的风格,对欧体字进行总结。六年级则转学颜体,在简单接触颜体特点突出的典型笔画后,即以结合颜体结构和风格特征为重点来进一步临习,使学生尽可能在一年的时间里初步理解和把握颜体字的特点。

此外,教师还要了解教材的栏目设置及其体例特点。

1.“单元”与“栏目”统一。每册教材都安排4个单元;每单元有4课;每课都设有“书写要点”“看看想想”“书法园地”3个固定栏目;除了三年级上册以外,其他各册教材都分别在第8课和第16课安排了“集字练习”,每个“集字练习”都设有“读一读”“学一学”“集字提示”和“试一试”4个栏目。

2.“学本”与“练本”结合。各册教材前面部分为“学本”,即技法指导、书法文化、书法审美等内容;后面部分为“练本”,即为每一课对应的书写练习用本(适合毛笔书写的纸张)。“学本”与“练本”的篇幅各占一半。

二、巧用教材,加强技法指导

1.开好头,起好步。《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第二学段学生“掌握毛笔的执笔要领和正确的书写姿势,了解笔、墨、纸、砚等常用书写用具的常识,学会正确使用与护理。注意保持书写环境的整洁”。三年级是学生学习毛笔字的起始年级,三年级上册教材在第一次书法课上安排了“毛笔的使用”“墨汁的使用”“蘸墨的方法”和“五字执笔法”等内容,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毛笔字的基础。教师一开始就要通过具体示范,教会学生执笔,掌握常用的五字执笔法的要领,要求学生执笔时切实做到指实、掌虚、掌竖、管直。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他们写字时必须保持“三个一”,即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本子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且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养成“姿势不对不动笔”的习惯。同时,要通过实物展示和介绍,让学生了解笔、墨等常用书写用具的常识,学会正确使用毛笔和墨汁。教育他们爱惜写字用具,注意保持书写环境的整洁,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2.抓要点指导,作重点示范。顾名思义,“书写要点”是每课教材的核心栏目,它以精要的语言讲解该课最核心的学习内容,其中既有对新学内容的分析讲解,又有对应范字的展示和重点部分的提示。它采用从部分到整体、由感性到理性的方式传授毛笔字的书写方法。但是,因受学科性质和教材篇幅限制,本栏目存在内容过于简单、呈现方式过于单一的缺陷,对学生的书写指导与点拨不尽如人意。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因材施教,将所授内容化静为动、化简为详,通过言传身教、耐心示范,让学生易于接受、轻松学习。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第7课《捺》时,要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捺的笔画特点(如下图)的基础上,边认真示范,边详细讲解――起笔:笔尖顺锋入纸。行笔:加速向右下行笔,笔锋下压,至笔画最粗处略顿,边向右行笔,边提起笔锋。收笔:至笔画末端时,笔尖顺势收起。然后引导学生反复练习(先描红再临写),把捺笔写正确。

3.先观察再思考,先动脑再动手。根据“先读帖再临帖”“先动脑再动手”的书法学习规律和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归纳分析能力弱的特点,每课教材都设置了“看看想想”栏目。该栏目中的范字即为该课要临写的字,这些字既规范美观,又富有代表性;笔画和结构上既有明显的共同点,又有细微的区别。教师要想方设法采用直观手段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范字,可使用挂图和多媒体课件,借助范字上的辅助线、箭头、提示语等帮助学生观察范字的笔画关系、结构和审美特点。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第1课《斜钩》时,可用投影仪展示该课“看看想想”中的范字“氏”和“代”(如下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范字的笔画和结构,仔细体会“氏”“代”范字特点提示语“曲中有直、脚跟用力蹬”和“粗细变化、有离有合”的意思,然后让学生交流观察和思考体会,真正弄清这两个字的笔画与结构的异同点。学生在这样“读进去,想开来”的读帖过程中,对所学范字有了真切体验和充分理解,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练习,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知识与能力并重,技法与审美兼顾。《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在教学活动中适当进行书法文化教育,使学生对汉字和书法的丰富内涵及文化价值有所了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所以,教材每一课都设置了“书法园地”栏目。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学习书法的需要,栏目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文房四宝、书写方法、碑文字体、汉字演变、书法名家、经典碑帖、名家故事等丰富多彩的内容。这一栏目承载书写习惯与书法兴趣培养、书法文化与书法审美教育的功能。但因教材篇幅所限,每课“书法园地”中的内容皆为非连续性文本,又过于简单,且与该课所学重点缺乏必然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广征博引,适当充实相关内容,使园地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第4课“书法园地”《毛笔的种类》前,让学生搜集有关毛笔的信息资料、收集各种毛笔;课堂上,给学生讲《蒙恬造笔》的故事,让学生交流有关毛笔的信息,展示并介绍从家里带来的各种毛笔。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了这一学习过程,他们在愉悦的实践活动中不但认识了毛笔的种类,还了解了毛笔的起源与发展的历史。

三、依托教材,强化书写实践

教材安排每课一练和每两个单元一次集字练习,充分体现了书法课以书写练习为主体的基本理念。在书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讲究课堂教学方法,合理安排讲练时间,尽量做到技法指导占10~15分钟,书法练习占25~30分钟,确保课堂练习时间和书写实践活动质量。

每课一练的书写要切实加强指导。学生动手书写前,教师要结合技法指导,重点对该课练习的笔画或范字作细致的解析,并进行多遍的示范书写;学生书写时,教师要进行巡视,指导他们从笔画到范字、从描红到临摹,一丝不苟地练写,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学生书写后,教师要通过适当方式展示他们所写的字,让学生互相观摩、评议,表扬写得好的同学,指出需要改进之处,然后让他们再写一写。

“集字练习”是教材安排的阶段性书写实践训练,旨在通过实际运用,复习巩固所学内容,检验学生各阶段学习情况,提高学生的毛笔书写能力。教师要明确其中各栏目的设计意图,科学利用栏目资源,充分发挥书写实践的指导作用。“学一学”栏目扼要提示每个单字的书写要领。“集字提示”栏目就几个字构成的作品作整体提示、分析和要求。教师在学生书写练习前,要借助两个栏目,对将要写的字进行书写实践指导。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8课《集字练习》“德润身”时,教师可用投影仪展示三个字(如下图),同时根据栏目提示引导学生逐字观察领会:“德”字,竖画较多,每一个竖画的方向和形态都有所变化,右上的撇画写成竖,起笔较高,是整个字的最高点;双人旁比较直,而字的右部则显得较为倾斜,实际上,倾斜的右部自身具有内在的平衡能力,所以“德”字整体左右相依相谐。“润”()字,门字框左右两部分的横画写法不同,显得活泼而富有变化,与下面的“王”字形成对比,右侧竖钩最正、最粗,在整个字中起主导作用。“身”字,各个横画起笔不同,富有变化,但方向较为一致,第一笔撇画较平,同时省略了第三笔横折钩中的横部。三个字组合在一起时,“德”过于倾斜,应使其略正,“身”过于狭长,可略宽些。这样让学生懂得,在将多个单字组织成一幅作品时,要根据该书体的笔法特点和结字特点对单字进行局部调整,帮助学生掌握临摹的内在要求和规律,同时渗透章法、题款意识,体味书法意趣。

“集字练习”中“试一试”栏目内容和各课后面对应的书写练习,都是学生书写实践环节,是每节书法课的重头戏。课堂上,教师要给足学生书写实践的时间,引导学生借助课上所学的书写技法,对照栏目中的范字,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地书写。这样不断地让学生在指导下观察,在观察后书写,在书写中体验,学生的书写技能与审美能力必将逐步提高。

学书法,贵在练。每周一节书法课,每课练写三四字,每字书写两三遍,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学习书法的需要。因此,教师不但要注重课堂练习,更要重视课后训练,可结合每课的练习内容,适当布置一些家庭书写作业,让学生课后进行书写练习,及时复习巩固所学内容。此外,还要培养学生初步的书法应用意识,鼓励学生把练字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写春联、写标语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自己的书写技能,深刻体会书法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真切感受成功带来的愉悦。

三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5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

【教学分析】

本次习作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作文要求: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先跟同学说说图画的内容,再写一写你选的或者画的。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读给同座听,根据他的意见认真改一改。再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这一次的作文练习,重点是激发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积累下来的写作方法、写作思路、写作修辞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实践和应用。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秋天、画秋天,进行一次以“秋天”为主题的习作训练,在运用中学习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比较清楚有序地介绍秋天里的故事和有关秋天的画。

2.在习作中应用自己积累的语言。

【学前准备】

1.让学生到校园、大自然观察秋天。

2.搜集秋天的资料、拍秋天的图片。

3.学生画一张秋天的图画。

【学情预设】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的作文正值金秋时节,他们可以通过观察校园秋天的景色、野外秋游等方式感知秋天的美景。在体验中,积累关于描绘秋天的词汇。由于这个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写景,难度非常大。因此,教师在学习第三单元的过程中,由课文的学习迁移到写作上,并不断地鼓励学生画秋天的画,拍相片等活动。学生通过一周的积累,慢慢地感知秋天的特有的景物特点。

【教学设计的流程】

一、激发习作兴趣,集体展示作品

1.在习作前,同学们完成的小小任务:采集树叶、收集果子、拍照图片、积累词句、创作图画等。现在,就请你把成果拿出来,大家一起展示。(将图片、图画粘贴在教室后面的展板上。)

2.请你来给组员说说画上的内容或者采集过程的有趣环节来说一说。

3.小组派出代表上讲台讲关于体验秋天美景的小故事或收集资料的小故事。

【设计意图:写作是三年级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最棘手的学习任务。为了让学生有亲身的体验,教师带着学生去校园里采集秋天很特别的树叶。教师引导家长学生写作前秋游,去拍秋天的美景,去画秋天的图画。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慢慢地体验秋天的美,在细雨润无声中,慢慢地积累许许多多的写作素材,这个环节就是通过展示和讲故事等有趣的活动,去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回顾范文写法,有效学习迁移

1.每个自然段都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再具体地分写秋天的雨的特点,是先总后分的结构。(总起句:每段的第一句话,有总起的作用。)

第一段: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第二段: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第三段: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第四段: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2.聚焦关键词。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总起句后面,选一些代表五彩缤纷的景物来写:叶子:银杏树的叶子,枫叶;水果:橘子、柿子、花卉:仙子。)用上好句(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句子)

3.修辞手法的巧妙应用。如比喻句: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如拟人句:美丽的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设计意图:有位作家说的写作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课本中的经典佳作的写作方法,是三年级学习写作的关键。特别是在这个单元,主题写秋天。重点是模仿《秋天的雨》一文,从文章的选材、结构和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模仿学习。在品读文章的同时,学生的脑海里已经构建了写秋天景色的思维。在作文教学之始,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

三、欣赏秋天佳作,由对比促写作

1.以课文图画为例子,引导学生先说一说。

2.学生说说图画内容,教师出示对比的文章。

学生:

美丽的秋天

秋天来了,秋天来了!一排排大雁飞过蓝蓝的天空。

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金黄的稻田,一望无际。地里的高梁红红的,都成熟了。

果园的果子也熟了。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还有个小朋友在摘水果呢!

秋天真美丽呀!

教师:

美丽的秋天

悄悄地,秋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

秋天,秋高气爽。在高远的蓝天上,有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看一排排大雁唱着欢快的歌曲飞过蓝蓝的天空,好像在告诉人们秋姑娘已经来了。

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瞧!金黄的稻谷,就像一片金色的大海,随风翻起金色的波浪,一望无际,美丽极了。地里的高粱举起了火红的旗帜,就像熊熊燃烧的火把。

再看看瓜果飘香的果园,苹果露出红红的笑脸。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小朋友提着篮子迫不及待地去摘水果呢!

秋天里,蓝蓝的天空,金黄的稻田,丰收的果园构成了一幅秋天的图画,她是多么的美丽呀!

3.小组讨论哪篇文章好?好在哪里?选代表汇报。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对好的文章的写作方法做出总结:

(1)认真观察。

a.看景。看都有哪些景物,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哪些值得我们写,哪些富有秋天的特征。

b.看物。图画中的事物可以突出秋天的气息。

(2)按空间顺序写。由远及近的顺序。

(3)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4)在好的文章中,小作者动用五官,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感受到的尽可能地做到具体和形象。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写作指导,关键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指导。学生刚刚起步学习写作,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回到生活中,回到体验中去写作。这样的写作很直观,很真实。因此,这个环节只要引导孩子调动感官的作用,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感受到的,写自己亲身体验的,直观,真实,有内容可以写。】

四、精准拟定题目,展现画龙点睛

1.引导学生自拟题目。

(1)以描写图画中主要事物为题。如《美丽的秋天》《秋天的图画》《丰收的秋天》等。

(2)以对秋天的情感拟题。如《美丽的秋天,我爱你》《秋天,我最喜欢的季节》。

2.开头:开门见山,开头点明题目。如课文:《秋天的雨》。

3.中间:抓住秋天里特有景物来写。如《秋天的雨》,课文重点写树林里的树叶,果园里的果树,花园里的花,都象征着秋天。

4.总结自己对秋景的切身感受。如《秋天的雨》,最后写出,它是一首欢乐的歌。

五、应用科学方法,写作秋天佳作

练习第三单元的习作。

板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6

关键词:课后练习;有效落实;研究

教育部新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朱家珑教授说:“课后习题或点明了应掌握的基础,或提示了理解课文的思路,或体现了教学训练的重点,或渗透了教法和学法,是学生掌握知识、进行知识迁移以及能力训练的载体。”的确,课后练习在教材文本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宝贵资源,如果能够用好,会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二学段的课后练习与第一学段的教学相比,主要增加了阅读理解、表达运用方面的练习,体现了学段的训练重点。那么如何运用好这些习题资源呢?

一、自主性地整理课后练习,科学设计预案

1.依据练习,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确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师除了要依据课文内容、学生特点,更要理清教材本身的价值。而课后练习是教材编者意图的直接反映,提示了训练重点,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确定目标与重难点。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对照课后练习来确定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笔者对第二学段每篇课文后面的习题进行细致地整理归类,发现练习主要分为“读、思、想(写)”三个部分。

如三年级上册课文《燕子》课后练习:“课文写得像一首诗,我要多读读,再背下来。”“我们讨论讨论: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特点?”“‘横掠过湖面’的‘掠’用得真好,我们一起找找这样的词语体会体会。”依据这些练习题,结合文本内容及本班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笔者设定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抓住描写燕子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3)通过体会“横掠过湖面”的“掠”字的用得巧妙之处,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课文运用的一些表达方式。

2.依据练习,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极具主观、个性色彩,是教师教学理念、思维水平、实践智慧的直接反映。教师在制定教学设计时应紧紧围绕课后练习,从整体入手,根据这些练习题的提示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把课后练习有选择地分散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块状结构,板块明朗。设计要突现课后练习的重点要求,使第二学段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教师应摒弃不必要的讲解分析、繁琐的提问和多余的讨论、重结果轻思维的训练,保证学生在课内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理解、运用、思维的训练。

如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抓住描写人物表情、动作的语句,揣摩人物矛盾复杂的内心活动。笔者教学《她是我的朋友》时,就紧紧围绕“我们来找一找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并说一说当时他是怎么想的。”这一习题设计教学方案,抓住阮恒献血前、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层层剥笋,引领学生主动走进文本,走进阮恒的内心,体会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教学环节主要分以下几个板块:(1)复习旧知,铺垫情感。(2)重点研读第5自然段,体会人物矛盾复杂的心情。(3)重点研读第8—11自然段,感受阮恒勇敢、善良的品格。(4)与主人公对话,直抒内心情感。

二、艺术性地运用课后练习,开展有效教学

1.以统领全文的重点题目为向导,掌握主旨

第二学段每篇精读课文后都会有统领全文重点的题目,大部分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如“从陶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到了什么?”“观众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等。这些贯穿全文主线的问题是集理解、组织、概括和语言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题目,它就像隐藏在课文中的一条暗线。教师在教学中应从这个关键性问题着手,细读文本,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来综合表达。这种问题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在教师指引下,在走进文本、理解内涵的基础上去解答。因此在教学时,笔者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思路,那就是“带着问题细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语句,组织并概括出问题的答案。”整个指导过程由易到难,层层推进,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有序表达。教师在教学时紧扣这类练习,也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脉落,层层深入,学生在解决问题,深入文本,与作者展开对话的过程中,理解了文本的内涵与主旨。

如三年级下册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后习题二:“我们讨论讨论: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在展开教学当中,笔者就以这个问题为主线引领学生去细读文本,从课文中划出相关的语句,对这些关键性的语句进行反复品读推敲,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进文本,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以及带给我们的思考。

2.以理解词句意的练习为载体,提升思维

第二学段的课后练习中出现了不少理解课文重点句意的练习题。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也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结合文本来理解,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这样他们对句意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让学生理解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一般都放在细读文本后总结升华时进行,将它作为课文回顾的一个训练点。即将学生在课文中领悟的内容和思想迁移到说话训练上来,练说中要求学生用上课文中学到的新词或短语,使理解和表达有机地结合,使新知的学习和运用有机地结合,起到了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效果。

如四年级上册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课后练习第二题:“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例如,‘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交流一下学习的体会,再抄下来。”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在充分品读了前两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之后,再出示这个重点句,一步步深入,适时地点拨,学生由心存疑惑到似懂非懂到最后恍然大悟,并由此也解决了他们在预习当中提出的问题:“这篇课文明明是回忆叶圣陶老人的故事,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起到了点题的作用,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到课文的写法——“借景抒情”,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写作方法的指导。

3.以想象说话、写话的练习为契机,促进表达

第二学段课后练习中有许多富有创意的题目,主要以说话练习和小练笔的形式出现。这些富有个性的题目既扣住了教学重点,又适度地向外延伸,需要教师巧妙设计运用,将学生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结合,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如三年级下册课文《荷花》中两个课后练习:“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小练笔:作者把荷花写得多美啊!我也要写写自己喜欢的花。”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充分品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除了让他们感悟到白荷花的美,更要使他们逐步理清文章是如何把白荷花的美表达出来的,进而让学生关注到写法,为后面的小练笔作铺垫。然后让学生细读第四自然段,想象如果你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什么呢?使学生从课文中体会作者像身穿白衣裳翩翩起舞的荷花,在和蜻蜓、小鱼交谈的情景,从中受到启发,从看到、听到、想到等方面引发想象,之后让他们把想象的内容进行口头交流。学生的情绪被感染了,思绪被打开了,一句句话就像是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教室这个舞台上畅游。大家都陶醉在这美好的情境当中,教师再升华文本的情感:这一池的白荷花太美了,让作者沉醉其中,深深地爱上这一池的荷花。最后再让学生迁移到自己喜欢的一种花,学着课文的写法(观察、想象再结合作者的感受)写一写,进行段落作文训练,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三、创造性地开发课后练习,辅助拓展外延

1.依据教学目标,适当改编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对课后练习进行科学地处理,取其精华。笔者在梳理第二学段的课后练习时,发现有些课后练习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训练语言文字的表达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因此对待这类的习题,或是舍弃不要,或将其进行改编。要遵循一个宗旨,一切都是为了服务课堂教学,为了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能运用,学会表达。

如三年级下册课文《她是我的朋友》课后第三个练习中安排了一个小练笔:“医生用轻轻的声音安慰阮恒,阮恒立刻停止了哭声,请你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医生会对阮恒说些什么,再把医生说的话写下来。”笔者在备课的时候,觉得这个练笔的意义不大,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能很快地得出结论:医生会告诉阮恒抽血不会失去性命,让他不要害怕。大部分学生的想法如出一辙,没有个性想法,意义不大。因此笔者对小练笔进行了改动——“针扎进了阮恒的血管,他一次又一次地哭泣,但他一直在掩盖着自己的害怕与痛苦,此时此刻,他的内心会想些什么呢?”学生们写到:“阮恒想:我就要死了,再也见不到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了,可是为了我的朋友,我一定要坚持。”“阮恒想:我真的很害怕,但我不能表露出来,不然的话,医生就不会救我的朋友了,我一定要咬紧牙关,撑到最后。”一句句充满童真童趣的情感流露说明学生已经走进了阮恒的内心,和他一起害怕,一起勇敢地坚持。阮恒善良、勇敢、无私等高大的形象跃然于纸上,很好地达成了本文的情感目标。

2.依据学生实际,科学处理

有的课后练习中提出的问题并不难,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思考能自己解决,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理解能力。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应提出来让学生讨论交流。

如四年级上册课文《白鹅》中的课后练习:“我们来交流一下,课文中白鹅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这两个问题,学生通过阅读课文都能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来回答。因此,教师只需引导学生在回答的时候,适当地转化文中的语言即可。如四年级上册课文《长城》的课后练习:“我们来讨论一下: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这是本文的难点,学生细读文本后,还是很难结合文中的句子有条理地说清楚,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一起结合文本讨论交流。

为了增强教材的适应性,部分课后练习中安排了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决定是否选做。教师要通过组织交流、表扬交流,激发学生做选做题的兴趣,但不能做硬性规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要做统一的要求。

四、针对性地切入课后练习,促进巩固提升

1.随机抽查,巩固运用

课后练习往往是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所在,很难保证所有学生都完全掌握,需要教师运用恰当的方法不断强化巩固,更好地保证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交流、抽查就是较为有效的反馈方式。

对于做题,笔者会通过组织学生交流、同伴互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如“我要把喜欢的词语抄下来”“把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等,虽然这类练习不作统一的要求,但笔者会通过课堂抽查,家庭作业的检查,看看学生是不是真的完成了。

2.突出重点,提升素养

每组课文都有学习重点,课后习题中也会有紧紧围绕单元重点设立的练习。如关注写法的:联系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培养理解能力的: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提升表达运用的: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的……紧扣学习重点的这类习题,就要在教学中如影随形,不断再现,争取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并运用,或根据这类习题设计相关的检测练习进行巩固和提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利用好课后习题资源,能有效落实课文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增强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因此,教师要把课后练习有机融入在教学过程中,摒弃繁琐的提问、多余的讨论和不必要的讲解,这是强化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扩大语文学习的容量与空间,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素养,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J].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