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工艺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印刷工艺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印刷工艺论文

印刷工艺论文范文1

1.理论讲述过于艰深

印刷工艺课程因为牵涉到许多技术原理,理论讲授必不可少,但很多教材照搬印刷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老师的讲解也照本宣科,文科类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无法也没必要理解过于艰深的印刷原理,这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缺乏个案实践教学

真实案例的讲解以及软件的实操能让学生眼见为实的学习如何选择印刷材料和工艺,如何进行印前输出设定,这是课程最为关键的一步。许多专业教师因为很少参与设计实践,对印刷工艺也是一知半解,缺乏案例教学的能力,导致这一教学环节严重缺失。

3.忽视学生作品的完整度

印刷工艺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传授理论知识,对于课程作业,没有持续鼓励和深入指导学生努力完成最终印刷成品。学生作业最后往往以简单的彩色打印稿交付了之,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4.主干课程横向打通不够

印刷工艺结课后,书籍装帧、包装设计、VI设计等专业主干课程也会陆续展开,但这些课程的专业教师往往只注重谈设计创意,很少在相应的主题设计中指导学生结合印刷工艺来进行设计实践,这也影响了印刷工艺课程的后续效果。教学硬件设备和实训基地的缺失对绝大多数院校而言,为视觉传达专业配置动则几百万的印刷设备来进行教学实践不太现实。但是,印刷实训基地比较容易实现,现在很多院校也有长期联系的印刷厂供学生考察,但仅限于参观而已,对于印刷工艺流程的了解走马观花。

二、视觉传达专业印刷工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1.明确课程目标,调整课程内容

印刷工艺课程在不同的院校有着许多不同的名称,如《印刷材料与工艺》《印刷原理与工艺》《印刷工艺基础》《印刷品设计与工艺》等,叫法颇多。课程名称各异,也从某个侧面体现了各院校对印刷工艺的课程目标有着不同的理解。在笔者看来,视觉传达专业印刷工艺的课程目标可以明确为:学生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印刷品的设计、制版、印刷、印后加工等流程,从而掌握印刷设计的基本技能,为毕业即能迅速进入设计师状态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因此,视觉传达专业印刷工艺的课程内容不能脱离实践来谈理论,也不能脱离设计来谈工艺。而过于注重印刷理论和工艺技术的讲授、忽视设计实践与设计创意的引导正是目前印刷工艺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教师应该积极提炼出视觉传达专业学生所须掌握的知识点,注重结合设计创意来谈印刷工艺,加大印刷设计实践教学的比重,才能切切实实提升教学效果。

2.改变教学策略,注重范例教学

教学策略决定了把课程内容转换成何种形式传授给学生。印刷工艺教学如果仅仅遵循教材的编写顺序,使用罗列大量文字和图片的PPT进行按部就班的讲解,会导致教学过程枯燥而拖沓,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转化课程内容最典型的教学策略当属苏联学者沙塔洛夫的“纲要信号”图示法。“纲要信号”是指在上课时用一种直观图表,把学生需要掌握的课程内容用文字、符号或代码的形式表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记忆和联想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笔者通过数年教学实践,结合“纲要信号”图示法,建构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印刷工艺课程教学模式。该模式以范例教学为中心,所有理论和技术讲解都围绕范例展开,利用图表归纳简化理论,结合印刷成品展示、印刷输出文件分解演示、分色菲林打样实物讲解,印刷材料工艺成本实物核算等形式来展开案例剖析,抽丝剥茧,有的放矢。在讲解过程中,通过充满趣味的案例和教学上的互动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深刻理解理论知识,活学活用印刷工艺,学生往往也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印刷品设计作业的实践中去。

3.细化印前输出指导,完善上机实践

印前输出指导和上机实践是印刷工艺课程教学非常关键的一步,但往往因为专业教师综合能力的问题而把这一课程内容人为简化了。教师亲自上机操作印前输出,同时结合学生印前电子文件进行指导,这是印刷工艺知识落地式实践的重要步骤。笔者把印前细化输出指导分为三个层面,在具体教学中层层递进,相互穿插。第一个层面是细化各类印刷工艺印前输出指导。包括专色印刷、特种材料印刷、印后加工的烫金、UV、模切等工艺在软件里的具体设置,都逐一实操演示。第二个层面是细化各类印刷品印前输出指导。如包装、书籍、报纸、海报等印刷品类型。这一层面强调解决各类型文件如何设置出血位和扣刀位,如何拼版,如何处理陷印和挂网等方面的问题,也须用软件具体操作演示。第三个层面是细化主流设计软件印前输出指导。这一层面强调对主流设计软件的优劣和异同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在以后的设计实践中能根据不同设计要求来挑选软件。笔者通常也会介绍一两款适合学生自学的拼版软件或插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课外学习,作为技术层面的补充。

4.强调实验性,印制和手工结合完成作品

印刷的整个过程就是把原稿(一般为电子文件)制成印版,以油墨为着色物质,把印版上的图文大量地转移到承印物表面的过程。印刷的最终产品称为印刷品。2也就是说,印刷工艺课程的教学应该包含设定印前电子输出稿到印刷出成品的整个过程。很多院校没有印刷打样设备,而印刷达不到一定数量印刷厂一般又不给开机,即使允许开机打样,费用也过高。于是,很多学生的作业形式往往就是一套没有任何特色的彩喷稿,印前输出电子稿也没有作为作业的一部分上交。严格来说,这其实没有完成印刷工艺课程教学的整个流程。针对这种困境,笔者对印刷作业提出了“强调实验性,印制和手工结合完成作品”的指导方针。一方面,强调用实验性观念做指导,以设计创意为中心,对印刷材料和工艺做极致性的探索和实践。在作业的具体要求上,笔者往往提供两个主题,要求在设计中采用两种以上的承印材料和特殊工艺,学生任选一个主题,尽情发挥,设计一本富有实验性和创新性的小册子。另一方面,强调印制和手工结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使用各种手段,尽力实现创作初衷,完成印刷成品。在笔者的详细指导和持续激励下,整个设计和印制过程,学生展现了无穷的创造力和执行力。在承印物的选择上,学生积极寻找各类特种纸,甚至使用布料、皮革、木材、金属等与纸张混搭;在印刷方式的选择上,学生广泛采用数码快印和艺术微喷等接近印刷效果的方式来模拟印刷,找创意礼品店用热转印烫画机在布料、金属、木材等特殊承印物上实现印制等等;在特种工艺的实现上,学生更是集思广益,用指甲油模仿UV光油效果,用金粉和银粉手工上色模拟金银专色,找店家用烫金机进行烫印加工,用刻刀实现镂空效果等等。整个设计和印制过程,学生充满激情,印刷成品的效果非常不错。通过这样行之有效的实践,学生充分认识了设计、材料、工艺三者间的关系,明白了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既要有高超的设计创意能力,又要能深入了解和掌握印刷技术的工艺特点和加工流程,把设计和工艺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优秀的设计作品。

三、结语

印刷工艺论文范文2

Abstract: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echnical journal printing is little printing, many formulas and high requirements for quality of paper materials. Because there are a lot of imported versions, the specifications are diverse, so printing personnel should master plate making, printing, book printing wages standard, understand the specifications of the paper and the printing factory production capacity, so as to reasonably determine the public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which is the effective way to reduce the direct cost of books. This article seeks the key links where cost can be reduced from the internal composition of the printing, and focuses on the path of improving printing process design to reduce cost of technical journal printing.

关键词: 科技期刊;印刷工艺;印制成本

Key words: technical journal;printing process;printing cost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1-0082-04

0 引言

印刷企业成本管理是对印刷企业在生产经营环节发生的一切费用和所形成的产品成本进行组织预测、计划和控制,将成本活动纳入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中,旨在减少成本浪费,提高生产利润。而大部分成本消耗主要取决于印刷工艺设计,因此,对印刷工艺的调整与把控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必由之路。

在印刷出版科技期刊的整套生产流程中,印刷工艺是出版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对期刊进行“三校一读”的校对环节,有的单位采取人机配合的工作模式,既能保证准确率,又可适当减少一个较次,从而节省一部分校对成本。在印刷过程中,可通过印刷工艺的优化调整,适当精简冗余环节,以缩短印刷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1 印刷企业印刷产品的成本组成分析

印刷业与服务业有着紧密的联系。目前几乎各行各业都会用到印刷品,其市场需求量相当大,因此印刷厂之间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在合理区间内最大限度压缩成本是所有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是企业延续生命力的必由之路。在竞争激烈的印刷行业,企业如何在保证印刷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压缩印刷成本,提高生产利润,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课题。

印刷企业的产品成本主要由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构成。生产成本由印刷车间的印刷工艺和过程控制决定,非生产成本主要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切管理费用。

1.1 生产部门成本

从印刷工艺来区分,印刷生产主要分为印前车间、印刷车间、印后加工车间。生产部门负责整个生产流程的规划和协调工作,主要是根据各车间的生产流程制定成本计划,按人工、材料、机械等类别对总成本进行细分,并监督落实成本计划。

①人工成本。电脑制作和制版工作由印前车间承担。电脑制作主要是图片扫描、文字录入、排版输出等;制版主要是拼版、晒蓝图纸、晒版、跟版、改版等等。

②材料成本。电脑制作环节用到的纸张、胶片、打样墨水,制版环节用到的PS版、PS版显影液、清版液、消版膏、蓝图纸、白电油、各种笔等,都应计入材料成本项。

③机器折旧成本。电脑制作环节所用的工具软件、传真机、打样机、苹果机、照排机、空调机、密度计和电子分色扫描设备,制版环节用到的空调机、手工打孔机、拼版台、PS版显影机、PS版打孔机、晒版机、软片复片机、软片存放柜等,其使用和维护费用全部计入机器折旧成本项。

④费用成本。 制版成本主要是制版、晒版人员的薪资。选定基月,将费用分摊到各种产品中,费用项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产品费用成本=车间月费用/基月产量

产品费用成本=产量×单位产品费用成本

⑤对印前车间的分析。电脑制作环节大部分工作靠人工操作,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与该环节的生产周期和人力成本息息相关。通常来说,电脑操作人员的工龄越长经验越丰富,操作就越熟练,出错率低,成本浪费量更少。印刷企业应该对这部分员工给予丰厚的工资待遇,尽全力留住技术骨干,在对新入职员工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鼓励以老带新、以师带徒,以提高整个车间的技术水平。

1.2 印刷车间成本

印刷车间主要从事领纸、调墨、装版等工作。印刷前要切纸,印刷后要检查印张质量。为了便于统筹计算车间生产成本,切纸和印张检查所发生的费用一并计入印刷车间成本项。

①人工成本。印刷车间的工作主要分为切纸、印刷和印张检查三个环节,人工成本可根据生产环节逐项计算。印刷前,施工单中已明确版面和相应纸张的类别、数目、印刷色数等参数,各工序的计件单价只需根据纸数量和印刷色数选择计算。

②材料成本。印刷车间所用材料主要是纸张、油墨、喷粉、辅料酒精和洗车水。纸张成本和辅料成本计入产品成本项,油墨成本要根据印刷的专色面积和油墨用量,逐项分摊至基月各产品成本项。

③机器折旧成本。印刷车间的机械设备主要是空调机、切纸机、印刷机等。切纸操作大多在物控部、装订部的切纸机上进行,这些切纸机同时进行印后加工操作。

1.3 印后加工车间部分

印后加工是将印刷完毕的承印物加工成客户要求的样式,主要包括书刊装订和印刷品表面整饰两道工序,成本方面也按上述流程分别计入相应的成本项。

2 印刷工艺设计管理是提高效率的前提

印刷机操作员在机台操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工况:活件已备齐,但纸张、印版未到位;印刷工单中常常插入临时活件,打乱了原定的工序;印后加工跟不上生产进度,拖延交货时间。这些问题都是印刷工艺设计不合理所致。

印刷工艺对于整套印刷生产流程具有指导作用。工艺设计要科学地调配色彩、纸张等各个环节。具体来讲,工艺设计就是基于企业现有设备和生产水平,设定一套严谨而科学的工艺参数,合理调配人员、工序、材料、机械设备等各部分资源,以最低成本达到最佳生产状态,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同时实现盈利。印刷品成品的质量、成本和印刷效率主要取决于工艺设计。本文现针对行业要求和企业实际,对工艺设计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①工艺设计人员编制施工单时,应结合印刷和装订技术规范和客户要求尽可能剔除冗杂项,使工单简单明了,防止操作时因工序混乱耽误生产进度。

②在印刷工单中,印量应按“大小”顺序排列,如果工单印量均为1万~2万,按印量从大到小印刷,中间改单不必清洗压印滚筒。另外,车间配有多台印刷机,同等规格的活件应该放在同一台印刷机上完成这样就节省了工时。

③油墨的控制应该按照“小大”的顺序依次排列。若先印刷大墨量的再改印小墨的,印刷工单应按照墨量由小到大安排。如果先印刷大墨量的再改印小墨量的,只能停机卷墨,待墨量减少至符合小墨量工单要求时再开机印刷,这样非常浪费工时。

④胶版纸与铜版纸应该分开安排。如果用同一台机子先印胶版纸再印铜版纸,中间必须停机更换红、青两块橡皮布,如果先印完铜版纸再印胶版纸,为避免橡胶皮布报废,也必须停机更换橡皮布。频繁的更换橡胶皮布是导致生产效率不高的主要因素。

⑤印刷时可能出现“鬼影”现象,其原因是版面设计不合理。版面设计人员应该充分考虑这一质量问题,否则很有可能因此返工,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⑥针对来样稿是小样的特殊印品,比如无页码标记的书页,时常出现暗码顺序错乱、正反面颠倒等问题,印刷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工艺审核,以免出错。从机台操作人员的角度来看,只需在小样上标注序号和部分内容摘要,就能缩短印刷准备时间,从而提高印刷效率。

⑦贴色标:这道工序看似简单,但若是操作不当,就会对后续工作产生联锁影响。

具体来讲,贴色标操作不当的情况主要有:色标贴的太靠近成品无法裁切掉,贴得太靠外超出了印刷范围,不利于印品检验,操作员不得不放缓印刷速度逐一进行检验。另外笔者要指出一点:合理的工艺设计仅仅是保证印品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除此以外,还应该加强流程控制和过程监管,以确保设计方案能够有效执行。

3 针对不同图书,合理确定印刷工艺

在图书印制的每一个环节只要牢固树立成本意识,针对具体图书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印刷工艺,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印制成本。

第一,用720mm×1000mm规格纸黑白印刷的图书,选用全开机对开印刷,可节省30%的印刷费用。

第二,系列套书,通常情况下印数相同,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封面尺寸,尽量做到几本书的封面拼成一个版面套印,这样不仅能降低成本,而且可使封面颜色保持一致,有利于提高图书质量和美观程度。

第三,科技图书一般印量较少,可根据印数的多少选择不同的印刷方式。印数在300册以下的宜选用数码印刷的方式;印数在300册以上、1000册以下的宜选用轻印刷的方式。这样可以规避用大机器印刷起印量不足带来的拼版费用和印装费用。

4 确定工艺和机器

科技期刊的印刷量一般较少,用大机器印刷时往往浪费设备资源,存在大材小用的问题。有的企业会根据图书的印量合理选择印刷方式,以节省拼版费。选择方案详见表1。

在印刷过程中,开本尺寸不合理将引起边料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纸张的有效利用面积。如短行较多的科技辞典书,用787×1092/32开本,其切口和订口有许多空白区域,存在纸张浪费的情况。假设用狭长形的720×1000,不仅能减少空白,而且适用于全开机印刷,至少能降低30%的印刷费用。科技期刊一般有很多彩色插页,刊印量少,封面和8面以下的可采用四开机印刷,印刷成本就至少能降低25%。另外,合理设计插页位置能够降低装订成本。比如套书可进行封面拼版印刷,根据封面开数和印刷机的型号、印量等参数设计好封面数量,以提高版面利用率,缩减印制成本。

5 案例分析

某出版社出版一本约220千字的博士论文专著。正文开本为大32开,封面勒口有作者简介,正文排5号字,正文用纸为70克合资胶版纸单色印刷,封面用纸为200克铜版纸,覆光膜,印数为1000册(经测算直接成本约为9720元)。对成本进行分析,并对可控制成本进行控制。

5.1 进行工艺设计降低图书成本

该书作者提供了一份清晰的打印原稿和一份电子稿。该稿先由作者进行一校,再由出版社进行终校加计算机校对。校对费用详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终校加计算机校对”的稿件,在保证校对准确率的同时,减少了7.7%的校对成本,约为748元。

经过排版,该书正文为246面,辅文为6面,该书的正文印张为7.876。本书稿不是整印张,印刷、装订时流程繁琐,成本较高。增加4面(8×32-7.876×32=4),调整为8印张,以降低成本。

该书把版权放在文后(增加两面),同时在文前加一白页(两面)。通过表4看出:印张化零为整后,图书工序操作更为便捷,印制周期大大缩短,印制成本降低了6.2%。,约为600元。

从表4可以看出:该书封面转为小机器印刷后,纸张和印制两项成本降低了4%,约为392元。

综上所述,通过工艺设计图书成本共减少1740元,减幅达17.9%。

5.2 总结

通过印刷工艺设计的技术保证和质量保证,其最终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般来讲,提高了产品质量,会相应地减少损失(费用),如废品率降低,次品减少,但是,加强了产品加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也会相应增加质量管理、控制的费用,即质量成本的增加。所以,我们不能不考虑质量成本一味去追求质量,也不能只考虑质量成本而放弃质量,而应该在企业技术能力和经济效益之间选择产品的高质量(如若产品质量实行优质优价的印刷加工工价的政策,那是另当别论了)。

6 建议措施

在出版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不断提升图书印装质量,有效降低图书印制成本,实现低成本运营,是提升出版社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图书的印制成本提出一些建议:

6.1 树立图书印制成本意识,强化图书印制成本管理

长期以来,由于出版业的体制、机制问题,出版企业成本管理意识淡薄,成本管理模式粗放,甚至忽略对成本的有效控制。随着出版业转企改制的日趋完善,作为文化企业的出版业,虽然其产品――图书属于精神产品的范畴,但同样具备一般商品的商业特性,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是出版企业价值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因此,牢固树立图书印制成本意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施有效的印制成本控制,是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提升出版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6.2 建立科学合理的排印装工价,实施定点印刷

当前,国内印刷业发展迅猛,印刷企业相对较多,这无疑给出版企业选择承印厂带来较为宽松的选择空间,但印刷企业层次大多参差不齐。一本书如果选择层次较低的印厂承印,价格肯定较低,但质量难以保证;如果选择层次较高的印刷企业承印,质量容易保证,但价格无疑偏高。要实现“印装质量”与“印制成本”的和谐统一,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尽可能地降低印制成本。换句话说,降低印制成本绝不能以牺牲印装质量为代价。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排印装工价,实施定点印刷,是寻求“印装质量”与“印制成本”和谐统一的最有效方式。

排印装工价的确定必须科学、合理,通常参照所在地区印刷行业的平均工价水平,结合出版企业自生实际,确定合理的工价标准。工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而变化,一般一年调整一次。

定点印刷企业的选择一般通过招投标的形式确定,为了确保图书的印装质量,参与投标的印刷企业必须具备“相当资质和相当规模的生产能力、资信程度好、管理规范、工艺水平高”等条件。投标的标的就是排印装工价。出版企业在愿意以排印装工价承印的印刷企业中按照“资质、规模、资信、管理、工艺水平”等条件择优选择印刷企业作为长期合作的定点印刷企业。

定点印刷企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采用“末位淘汰制”对定点印厂实施考核,以形成竞争的格局,考核周期通常为一年。出版企业的印制管理部门负责建立所有定点印厂一年的资信档案,详细记录定点厂的“承印质量、承印周期、服务意识以及发展后劲”等考核要素。年末对所有定点印厂实施考核,排名最后的淘汰。

6.3 加强与编辑、设计人员的沟通,合理安排图书设计

图书印制成本的高低与图书的规格尺寸和版面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强与编辑、设计人员的沟通,对图书的尺寸规格及版面进行合理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图书的印制成本。

首先,编辑要合理确定开本,要尽量使用常规开本,避免异形开本。常规开本不但能提高纸张的有效使用面积,减少纸张浪费,而且还利于机器折页,减少手工劳作,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第二,在编辑加工过程中,编辑可根据开本尺寸,对书稿内容做适当删减,进行恰当的技术处理,尽量避免出现类似0.125、0.375……的零印张数,造成没必要的成本负担。这就要求编辑从一开始就要具备成本意识。

第三,封面设计人员,要根据图书的成品尺寸和书脊厚度合理设计封面的勒口大小,特别要注意纸张的开数,尽量将勒口的范围控制在合适的纸张规格范围内,防止因为几毫米的勒口差距不得不放大封面的纸张规格,导致封面纸张材料费、印刷费及覆膜费的不必要增加。

第四,设计人员要合理设计和安排插页位置。由于插页通常需要单独印刷,后期装订也极不方便,基本上属于手工操作,既难以保证质量,又增加印装成本。如果必须要做插页,设计人员最好根据插页内容的印刷工艺要求,确定合适的正文用纸,连同正文按代设计,降低后期的装订难度,以确保图书的装订质量。

第五,系列套书的封面设计尽量避免采用不同专色反白的形式,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封面的设计费用,但提高了后期的封面印刷费用,甚至费用比四色印刷还要高,因为专色每本书都需单独印刷,而套书封面可以拼版套印,这样印几本书的封面相当于一本书的封面印刷费。

7 结束语

随着出版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版业的企业化进程已全面铺开,大型出版集团不断重组,出版航母纷纷面世。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出版市场谋求生成和发展,是摆在每位出版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加强图书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在确保图书印装质量的前提下,将图书印制成本控制到最低限度,实现“降低印制成本”与“确保图书印装质量”的和谐统一,寻求利润最大化,无疑是提升出版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海昕.期刊印刷成本控制的途径与方法[J].印刷技术,2010(15).

印刷工艺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浙江印刷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借助长三角的地理优势和地区经济优势,已逐步形成了健康有序的印刷市场,然而印刷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值得引起关注。本论文阐述了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义乌地区印刷行业的现状,分析了印刷生产过程产生环境污染的根源,探讨了治理污染的相关措施,提出了绿色印刷是浙江印刷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的观点。

Keywords:Zhejiangprinting;environmentalpollution;greenprinting;developingcountermeasures

Abstract:Zhejiangprintingindustry,withgeographicadvantagesandeconomicadvantagesofYangtzeRiverDeltaregion,hasgraduallygrownintoahealthyandorderlyprintingmarketafter20years’development.However,theenvironmentalpollutionissueposedbyprintingshouldalsobetakenintoaccount.Inthispaper,thepresentsituationofprintingindustryofHangzhou,Ningbo,WenzhouandYiwuinZhejiangProvincehavebeenintroduced,therootofenvironmentalpollutioncausedbytheprintingproductionprocesshasbeenanalyzed,andthecorrelativemeasurestotreatthepollutionhavebeendiscussed.What’smore,theideathatgreenprintingistheinevitablewayfor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printingindustryhasbeenputforward.

印刷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印刷产品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制造产品并为产品提高附加值的同时,该行业也毫无例外地面临了环境、资源等问题。如何走环保和效益双赢的道路,已经成为一个行业长盛不衰的关键。

从2007年7月到2009年2月期间,笔者一行对浙江印刷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影天印务有限公司,杭州中粮美特容器有限公司,宁波三和印刷有限公司,宁波厚业印刷厂,宁波翰诗印刷有限公司,温州海宝印刷有限公司,温州龙港信睿印刷厂,义乌雅昌印刷有限公司进行了参观走访,并在浙江印刷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影天印务有限公司,宁波三和印刷有限公司,宁波翰诗印刷有限公司进行了实习。

1浙江印刷工业现状概述

改革开放之前,浙江省印刷企业共有300余家,总产值约2亿元,利税约40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到2007年上半年,浙江省已有各类印刷企业20575家,数量居全国第二。其中,出版物印刷企业297家,包装装潢印刷企业7666家,从事年画挂历专项印刷的企业125家,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5633家,复印、打印、影印企业6854家。浙江印刷企业年产值约450亿元,约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6%,从业人员36万人[1]。从《印刷经理人》最新公布的“2007年中国印刷企业100强排行榜”来看,浙江有13家企业进入排名,数量位居广东与香港特区(29家)、上海(19家)之后的第三位。其中,10家为包装印刷企业,3家为报纸及出版物印刷企业。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浙江印刷工业蓬勃发展的现状,而且,在温州、宁波、义乌等地,印刷已经成为地方政府重点扶持的支柱产业。

浙江印刷行业主要以民营印刷企业为主,无论是在报刊印刷、商业印刷还是包装装潢印刷,都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面对区域分布不匀、产业园区分散的现状,浙江印刷行业积极发挥地域特色和区域优势,致力于产业区块的建设,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壮大产业链结构。

1.1杭州以出版物为主

“亚洲包装中心”2003年3月落户杭州,这是一个集制造、科教、研发、信息、贸易、会展、金融、服务为一体的世界性产业中心。该中心凭借自己独特的优势,吸引了众多包装龙头企业的集聚,形成了集成效应和集聚辐射功能。国际资本和行业巨头也纷纷抢滩浙江,使浙江印刷业成为了中国的一个巨大亮点,培育了一批世界品牌和跨国公司,形成了资源共享、产业集中、科技领先的整体优势,带动了浙江乃至全国印刷产业的飞速发展。

2003年杭州市工业兴市大会上,市政府提出了杭州要打造国家级、乃至世界级制造业基地的口号,确立了五大重点产业,印刷产业位列其中。

随着2008年浙江义务教育教材综合出版生产基地的成功建设,完善了以浙江印刷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书刊出版物生产基地,使杭州成为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出版物综合生产加工基地。同时,也造就了浙江影天印业有限公司、杭州富春印务有限公司、杭州钱江彩色印刷有限公司、杭州东联印刷有限公司等众多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新生代印刷企业。杭州中粮美特容器有限公司、浙江曙光印业有限公司、浙江印刷集团有限公司连续在2006、2007两年入围“中国印刷企业100强排行榜”。

1.2宁波以文具、纸塑、扑克、邮件票据为主

目前,宁波已形成以宁波市区、鄞州区、慈溪市、余姚市为四大核心区域的五大特色产业区块,即:以宁波市区、北仑、大榭、镇海区域为主,形成了纸箱包装和塑料包装印刷区块;以鄞州区、宁海县区域为主,形成了文具印刷区块;以慈溪市、宁波市区、奉化市区域为主,形成了扑克牌印刷区块;以鄞州区、余姚市、慈溪市区域为主,形成了邮件、票据印刷区块;以宁波市区为主的金属印刷区块。浙江广博集团有限公司和宁波亚洲中华纸业有限公司成为2007年“中国印刷企业100强排行榜”的上榜企业。

1.3温州以食品包装、商标印刷、挂历、笔记本为主

印刷产业是温州市政府重点扶持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企业规模以中、小型居多。全市从1998年开始在印刷企业较集中的县(市、区)建设发展印刷工业园区,并凭借“中国印刷城”提升区域品牌。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已建成数个印刷园区,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企业单体规模普遍较小、行业问题较多、发展周期较长和印刷业务来源不足等问题。有“中国印刷城”美誉的龙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演变,截至2005年,包装印刷已经占当地工业总产值的34.4%,形成了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行业结构。1997年以来,先后规划和建设了苍南县包装示范印刷工业园区、小包装印刷工业园区、城东综合工业园区和塑编工业园区。其中,包装示范印刷工业园区规划5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一期项目,用地560亩,19家入园企业全部建成投产;二期用地330亩已经开工建设;三期550亩,正在加快园区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城东综合工业园区一期、二期、三期项目2300亩用地,正在开工建设,入园企业已达41家。小包装印刷园区用地205亩,有180多家企业已迁入生产[2]。总之,包装印刷已经成为龙港镇的第一大行业,该地区的新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立可达包装有限公司成为2007年“中国印刷企业100强排行榜”的上榜企业。

1.4金华义乌以年画挂历、包装装潢、文化用品、工艺品为主

伴随着中国小商品市场的稳步发展,也推动了义乌及周边县市的服装袜业包装、纸制品加工、挂历印制等印刷市场的发展。据统计,目前金华地区拥有大小包装印刷企业3000多家,包装印刷企业数量和包装印刷业产值都在逐年持续增长。无论是在平版印刷、柔版印刷、凹版印刷、丝网及标识印刷,还是在数字印刷、纸业及其他特种印刷方面,发展都相当均衡。义乌目前拥有828家印刷企业,从业人员5万余人,年产值达60亿元[1]。印刷产业已成为义乌十大支柱产业之一,并成功取得了“中国商品包装印刷产业基地”的称号。

2浙江印刷发展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在印刷产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背后,存在着许多的环境问题。目前,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印刷企业采取相应措施,来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2006年9月,日本印刷界率先审定绿色印刷工厂的标准,并使用绿色GP(GreenPrinting)作为绿色印刷的认定标记。相比之下,我国在这一方面相对比较滞后,目前还没有形成一部专门的法律条文,来控制印刷污染物如挥发有机物等的排放。浙江印刷产业在不断推动浙江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比较明显的环境污染问题。

以下几点是笔者对浙江印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初步探讨。

2.1印刷材料污染2.1.1油墨

油墨是印刷的主要原料,油墨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是目前印刷工业最大的污染源之一。

目前,世界油墨年产量已达300万吨,每年由油墨引起的全球VOC污染排放可达几十万吨。我国油墨工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每年约为22万吨,居世界第4位。油墨中大量采用有毒的芳香类溶剂(如苯、甲苯、二甲苯)等作为稀释剂,一方面直接导致了印刷作业场所VOC超标,危害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挥发到臭氧中的VOC与NOx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形成氧化物和光化学烟雾,刺激人体肺部,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甚至形成比二氧化碳更严重的温室效应,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另外,残留在溶剂中的某些有毒物质会从食品包装物迁移到食品中,间接损害人体健康。

除VOC之外,油墨颜料中不溶于水和介质中的铅、铬、锡、汞等金属的毒性也不容忽视。

2.1.2胶片及显影液

虽然目前已有许多企业采用了CTP(ComputertoPlate,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和数字打样技术,但是,在绝大多数的地区,为数众多的企业仍然在沿用传统的CTF(ComputertoFilm,胶片制版技术),照排机还是占据着印前制版的主要市场。而照排机中银盐胶片的使用必然会带来环保问题。定影液中的银离子随废液排出后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尽管业内有少数人在做定影液回收工作,但回收的总量却相当有限。显影剂中的对苯二酚等也是对人体有害的药品,长期接触容易造成毛发脱落、皮肤发红等问题,严重的还会引起眼部疾病。

2.1.3承印材料

纸张是最主要的承印材料,目前造纸业广泛采用工业造纸法,不但消耗了大量的森林资源,造成水土流失、气候变差,而且需要大量采用烧碱、有机溶剂等化学物质,制造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液等,对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近几年来,塑料包装材料的用量在不断上升,也对环境构成了威胁。

2.1.4印刷及印后加工工艺

胶印凭借在阶调层次复制方面所独有的优良性能,以及相对低廉的制造成本,在我国整个印刷工业生产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从事胶印的企业需离不开相关的化学药液,环境压力日渐突出。主要的危害来自油墨、润版液、调墨剂和清洗剂等,使用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液,加上这些物质大多是专利配制的产品,其化学成分一般不会在原装容器上标明,所以对环境的污染更不容乐观。在美国,行业规定截止到2008年1月清洗剂在使用过程中挥发的有机物不能超过100g/L[3]。凹印不仅油墨挥发性强,而且塑料、装饰纸等主要的凹印产品都需要经过一些特殊处理工艺,如装饰纸的浸胶工序,对人体和环境都有一定的损害。丝印油墨种类繁多,有了丝印,印刷品的色彩效果可以用“惊艳”来表示,但究其制作过程,却是付出了辛酸的代价。

印后加工所使用的覆膜材料、上光油材料等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2.2设备噪音污染

在印刷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如印刷机、折页机、模切压痕成型机,与直接制版机相配套的空气压缩机等,都会产生噪音,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噪声污染。噪音有损听力,影响人的心血管系统和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工作的人,还会引起神经衰弱症候群,如头痛、头晕、耳鸣、记忆力衰退、视力降低等。目前,噪声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公害,许多国家已把噪声治理列入劳动保护的重要内容。

2.3废品、产品回收污染

现在,消费者对印刷产品的外观装潢要求越来越高,塑料等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应用也随之越来越广泛。

在书刊印刷和包装印刷中,人们广泛使用覆膜工艺,来提高印刷品档次和商品附加价值。覆膜确实可以有效地提高印刷品的外观效果、表面光泽度和强度,还可起到保护作用,使之具有一定的耐高温、防水、耐磨、耐酸碱等特性,延长印刷品的使用寿命。但是,大量采用覆膜工艺造成的结果是,在废品回收处理过程中,由于无法很好地将纸张和塑料薄膜进行分离,特别是即涂型覆膜材料,造成回收困难,再生率低,加快了资源的消耗。另外,塑料不溶于水,在自然环境中极难降解,如果不加任何处理便直接抛弃,必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果只是简单地将废弃物就近烧毁,就会产生大量的毒性气体,造成环境恶化。

总之,与塑料相关的印刷产品基本上都是固体污染源之一,都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对象。

3印刷造成环境污染的根源分析

浙江印刷产业借助经济强省、市场大省和文化大省的平台优势,以及处于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有利条件,近十年来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但我们还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与广东、上海、北京等发达地区相比,浙江印刷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环保治理方面亦是如此。

3.1市场工价偏低,环保投入不足

浙江省的中小印刷企业数目偏多,低水平印刷能力相对过剩,高水平印刷能力相对不足,导致了低水平平台上的激烈竞争。而竞争中的主角就是价格。由于同质化现象司空见惯,差异化却因专业人才的溃乏而十分困难[4],直接导致了价格大战愈演愈烈,印刷工价越来越低,整个行业进入了一个微利时代。在这种企业为了生存相互肉搏的情况下,绿色印刷的推广必定会遇到重重的困难,毕竟,为环保买单势必就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许多印刷企业为了节约开支,降低成本,不断削减预算,从而导致了污染治理的投入不足。

3.2技术设备落后,污染超标普遍

浙江的众多中小型印刷企业,由于受企业规模、技术设备、生产成本、人员资金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未能及时引进比较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前沿的生产技术,技术设备落后。这些传统的、繁琐的、落后的印刷工艺,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印刷过程中有毒化学物质的过度使用和排放。

3.3管理人才欠缺,资源利用率不高

中国政府提出,力争在2010年把中国建成“全球重要的印刷基地”。中国印刷业要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关键就是人才的培养。浙江印刷业同样面临着人才紧缺的严峻考验。印刷企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已经成为决定企业发展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德国高技能的技术人员一般占印刷企业员工的40%,在中国却不到5%,浙江的比例尤其严重编低。相对于浙江省印刷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言,存在着很大的人才缺口,尤其是随着新技术新工艺在印刷行业的应用,更需要大量的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5]。生产管理水平低、技术水平落后、新技术推广困难等因素,将直接导致印刷生产工艺中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生产资料的过渡浪费。

3.4企业环保理念不强,员工环保意识淡薄

一个企业的理念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管理、经营水平,决定了企业文化的性质与方向,规范着企业的生产行为,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许多企业只顾着追求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却忽略了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将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液未经处理,就肆意地排放到江河、湖泊中,造成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企业长期保持这样的理念,势必会影响到员工的认知水平,使员工的环保意识淡漠,并在将来的生产过程中形成恶性循环。

3.5行业管理不到位,未发挥应有的监导作用

全省各级印刷行业管理部门,尚未颁布和实施切实有效的行业管理制度,行业协会也未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缺少对浙江印刷行业的整体化、系统化调控。由于他们对生产过程中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企业,没有进行详细调查、劝导并上报环境局和政府部门,从而滋长了这些企业的侥幸心理。

4实施绿色印刷的发展对策

以上是我对浙江印刷工业中存在的诸多环境污染问题的简单探讨。那么,作为印刷的主体,印刷者应该担当起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我们又应该为改善环境、减少污染做些什么样的工作呢?就这两个问题,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为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实现印刷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提供一定的参考。

4.1发展新型油墨,提高环保力度

油墨在印刷中必不可少,而且用量很大,如何减少油墨对环境的影响,关键在于开发、使用无污染的新型油墨。目前的环保油墨主要有水性油墨、辐射固化油墨、生物油墨、醇溶性油墨及其它新型环保油墨。例如,水性油墨以水和乙醇为溶剂,VOC的排放量极低,对环境污染性小,对人体健康无危害,是目前所有印刷油墨中唯一经美国食品药品协会认可的油墨;紫外光固化油墨利用不同波长的紫外线照射使油墨从液态变为固态,并成膜干燥,这种油墨的污染物排放也几乎为零,绝对是节能环保型的绿色材料。

国内的印刷企业可以借鉴美国生态印刷公司(Ecoprint)的做法。该公司在长期的探索中,通过与油墨生产商、造纸厂和其它一些材料供应商的协作,创建了自己的生态油墨生产线,从油墨中去掉了危害环境的成分,并开发了无污染的润版液替代品。

4.2推进产业进步,加大技术改造

印刷企业如何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印刷质量的同时又能兼顾环境保护,关键在于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充分利用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按照新闻出版署制定的“印前数字网络化、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精美自动化、器材高质系列化”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大力发展CTP、直接成像印刷、数字印刷等前沿技术。尤其是CTP技术,与传统印刷技术相比,减少了生产程序,缩短了工艺流程和作业时间,使印刷生产更加绿色化,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而且,企业从现有的CTF走向印前全数字化的CTP,技术上并不困难,只要有专业人员在改造过程中加以适当的指导即可。高校与企业联手,就是一条非常好的路子。

4.3充分利用资源,加强循环利用

印刷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资源不合理利用(如油墨、纸张、溶剂等)的情况,某些落后的生产工艺也会产生大量的废品废料,如何减少这些废料的数量,有效地提高重复利用率、回收再生率,有效地降低废料的处理费用,已经成为衡量企业生产效率的尺度之一。无论政府或企业都应该对资源回收再利用工作给予重视,如日本为了强化容器包装回收利用法的实施,除成立了容器包装回收利用协会外,凡是与容器包装相关的行业和产品也都建立了协会等机构[6]。

印刷企业回收物流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直接回收使用。对于包装材料,如木箱、编织袋、纸箱、纸带、捆带、捆绳等,都可以直接加以回收利用。

2)回收后再生使用。对需要再生利用的排放物,印刷企业可以直接将其分拣、出售,由物资回收企业收购后进行统一的再生处理,重新制造原物品,也称回炉复用。比如印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印品;纸张、塑料、金属等各种承印材料经裁切加工形成的切屑;使用过的印刷版材;报废的机器设备等。在日本等印刷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印刷厂的废料、废水和垃圾都得到了很好地再生和利用。废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可在厂内循环使用;下脚纸是100%再生使用;各种垃圾分类集中后由厂内的废品处理站进行处理。如果这些设施能够在设计工厂时就一次到位,势必会后惠无穷[7]。

4.4贯彻环保理念,规范企业行为

自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开始逐渐融入世界经济的潮流,ISO14000成为衡量外贸印刷企业取得环保水平的标准。作为印刷企业,应当深入贯彻环保理念,树立资源环境危机意识,努力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积极利用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来改善环境和防止污染,运用循环经济规律推进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管理论证,努力做到环境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

此外,全省各级印刷相关行业协会,应该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规范印刷产业管理,做好行业内的环保普查工作,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浙江天外印刷公司(以下简称“天外”)在这方面以实际行动为国内同行做出了表率。随着国内印刷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利润率不断降低,在这种形势下,天外一方面加强节约,在员工中倡导“节约每一滴油,每一张纸”的理念[8]。另一方面,实施精细化管理,通过技术改造降低了印刷成本,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稳立浪头。

5结论

在浙江印刷蓬勃发展的今天,环境保护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索。每个企业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绿色发展规划,深入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印刷之路。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更有利于行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瀚军,嵇俊.发展中的浙江印刷产业[J].印刷杂志,2008,(01):8-10

[2]谢尚巧.龙港工业经济的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J].经济师,2005,(03):260-260,271

[3]JillRoth.GreenInnovation:Washingup[J].AmericanPRINTER,2009,(04)

[4]王东,卢家华,周健等.浙江省印刷市场竞争优势创造策略研究[J].消费导刊,2007,(13):21-22

[5]陈梅,徐维祥.浙江印刷企业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论坛,2006,(06):12-14

[6]谭俊峤.印刷业必须走绿色印刷之路[J].印刷世界,2008,(11):1-6

印刷工艺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在电子时代的今天。工业技术的发展与文化商品的设计、市场销售息息相关,书籍设计不再是个体的设计,它是一个集体合作的结晶,它对视觉感官美要求越来越高,材质及印刷工艺美在图书销售环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有责任的书籍设计者,要了解并抓住市场信息,抛开陈旧的运作方式,跟上时代的步伐,转换观念,虚心学习,敢于创新,注重传统与现代科技的探索,为书籍设计概念注入新的活力。

说起“UV",当今的平面设计界几乎都很熟悉。走进林林总总的图书市场就会发现,近年来新版畅销图书的封面大多采用了此项工艺。其视觉和触觉效果的特殊魅力正在书籍设计领域广泛流行。近两年从全国书市上我们观察到,采用"UV”工艺印制的图书品种和数量正在迅速增加,几乎占据新版图书市场的六成。在这六成中,主要是旅游、消费型和欣赏型书类使用较多,而且呈上升态势。科技资料、科普类书籍、教材、政治政策类、文学、历史类书籍使用较少。据北京图书大厦2004年3月社科类图书销售排行榜显示,居前10位的图书中有8种采用了特殊工艺印制,其中7种采用了不同的“UV”工艺。(见附表)

另据新华网2004年4月公布的深圳书城畅销图书排行榜,前10位中现代出版社的《生死遗言》封面采用特种莹彩纸张印制;世界知识出版社的《商道》采用烫银、模切工艺印制;工人出版社的《血酬定律》采用烫黑工艺印制。而去年风行一时的《我们仁》亦采用特种艺术纸张和印白工艺印制。出版界这一迅速兴起的材质、工艺设计现象正日益影响着图书外部形态的变革,应引起我们书籍设计者的关注和思考。目前书市上消费类和休闲类书籍不仅从印刷上,装帧设计上要求一种新奇、多样,同时在文字、书名上也已一种非直观或非正常的语言从侧面给读者以诱导,以吸引和扩大读者群,获取更多的利润。如:《谁动了我的奶酪》、《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的》、《做人不要太老实》、《河南人惹谁了》等。

一、认识UV的工艺美

UV ( Ultra Vioce,紫外线)是印刷领域的一项新型上光技术,是指在印好的印刷品表面覆盖一种特殊的透明材料,这种材料即UV油墨,又称紫外线固化油墨。是一种非色彩油墨,无色透明。它与普通油墨通过溶剂挥发的干燥方式不同,UV油墨在印刷过程中能在一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下发生瞬间的化学反应,可在几秒钟从液态变为固态。因此可在印刷品的表面形成光滑的层面,使之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

UV油墨在固化过程中因不同的加工工艺会产生光滑、磨砂、皱纹、冰花等多变的装饰效果,使平凡的油墨焕发出神采,使观者的审美体验不仅可从视觉感知更可立体的通过触觉进行体验。极大丰富了设计师的设计语汇及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恰当地使用可使设计作品在优雅的氛围中透出悠悠的高贵气质。

UV上光技术与之前的覆膜、贴塑等印刷工艺相比,不仅具有上述艺术表现力,其还具有价格低、易操作、污染小、固化后无毒性、利于环保,可再回收的特点,而且其稳定性强,可擦洗,无覆膜工艺常出现的翘边、起泡、脱层等缺陷,大有替代传统上光工艺之势。

二、工艺设计与装帧

UV工艺的迅速兴起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艺术表现力,为装帧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对设计理念亦有较强的冲击。设计的艺术创意固然重要,但是其表现的载体和形式也同样重要,工艺设计已成为创意设计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在过去近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平面设计从来都是以机器印制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它从未脱离过大机器生产而独立存在。即使在国际各种设计比赛中,设计作品的机器生产工艺水平也是评判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件艺术品都离不开材质美、工艺美。如今科技的进步、数字技术的应用都不断冲击着设计观念的变革,书籍设计艺术同样也要靠装帧材料的美感、印制工艺的美感来丰富、创造书籍设计的美感,创造出更美、更新的图书外部形态。因此作为一名设计师不仅应懂得基本设计原理,还必须掌握机器生产的相关工艺,了解各种材料的种类、性能,使其作为一种设计手段更好地为艺术创意服务。

前两年图书市场上艺术特种纸的流行和最近UV工艺的迅速兴起,以及平装图书领域烫金、凹凸等工艺的广泛应用都说明材质及工艺因素对装帧设计的影响力。如何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装帧设计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设计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它囊括着工效学、心理学、材料学、印刷学等现代科学技术。作为一个书籍设计工作者,应当顺应时代,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书籍设计的前沿技术和设计要求。事实说明,恰当的材质运用及工艺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会提升图书的艺术品位、创造良好的出版形象。如曾风行全国的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藏地牛皮书》一书,封面采用特种艺术纸,内文选用蒙肯轻型纸,切口刷黑,书籍两侧栓绳洞的设计就是将材料、工艺之美融与人文的设计范例。而近年来以卓而不群的图书品味而备受业界关注和读者好评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河北教育出版社,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其对图书外部形态的创新和对装帧材质、工艺设计的考究。 因此,设计工作者在从事图书设计工作时,应在必须掌握图书内容的同时还需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在出版工作中的作用,客观审慎地看待工艺设计。不可盲目追求“奢华”的工艺设计,也不可忽视工艺设计带来的艺术美感,要敏锐地捕捉和把握当今社会的审美需求和走势,融合适当的工艺设计将艺术创意完美的表达出来,从而达到内外兼优、相得益彰的视觉形态。一本理想的书应该体现和谐之美,既为读者创造精神需求空间,又能体现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的阅读愉悦。

三、工艺设计与编辑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审美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读者对书籍外部形态的审美需求也越来越高。仅仅简单满足于阅读的朴素之美已不能顺应时代的需求。科技的进步也为考究的装帧工艺提供了可能,此时的图书编辑理念在书籍的表达方式上也更加注重了装帧设计和工艺设计。毋庸置疑的是,在图书出版的整体运作过程中装帧设计工作日益引起出版业界的重视,但与图书形态息息相关的材料、工艺设计却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近年来编辑行业从畅销书的运作分析结果中提出了“编辑含量”的延伸概念,即充分调动图书作为商品的各个元素,创造读者注意程度高,符合“眼球经济”时代读者需求的图书外部形态。这是市场对新时期编辑提出的要求。过去出版社对编辑的要求更多地强调其文字功底。现在看来,图书市场对编辑素质的要求已不限于此,编辑对图书外在表达方式的审美判断则显得越发重要。编辑的审美素质对其产品(图书)的品质具有重大的影响,而这种审美素质显然要基于其对相关设计知识的认知水平。编辑要走出传统图书的固有模式,与美编共同肩负起创造美的图书形态的任务。现代图书形式的灵活多变影响着现代编辑理念,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的工作分工不再明晰,往往是一种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工作状态。一本成功的图书必须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编辑所承担的文字工作的外延不断地扩大,这就要求编辑要了解许多相关的设计知识和工艺知识,并具备非凡的审美素质。因为这些知识的积淀会直接影响到其编辑作品的最终品质。当然,这并非要求文字编辑去替代美术编辑的工作,而是由于图书外部形态设计在图书策划出版的各环节中越发重要,而不断更新的材质及印装工艺又不断影响和作用着图书的外部形态。书籍设计不再单纯是美编的工作,编辑只有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和不同印制工艺的效果才能更好的参与出版工作,全面掌控图书出版的整体流程,在激烈竞争的图书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四、工艺设计与出版

我们知道图书的印制环节大多由出版社的出版部门负责运营实施。换句话说,图书最终的形态体现与出版部门的决定也是息息相关的。如今我国的印制工艺水平进步很快,新材料、新工艺的更新速度也很快,如果我们的设计观念跟不上、信息不够灵通,就会直接导致我们的图书设计水平在整个图书市场的相对滞后,影响竞争力。所以,了解并运用新材料和新工艺是设计师与编辑及出版部门共同的任务。

诚然,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推广都势必会承受来自各方的压力,诸如观念、成本等。这就要求出版社各部门间要相互沟通、协调,根据图书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工艺设计进行表达。从本文前面列出的图书销售榜中,我们虽不能说图书的工艺设计与图书的销售之间有必然联系,但至少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读者对当代图书形态的审美取向。图书是文化的商品,因此书籍设计应体现一种文化审美价值。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图书的附加值也日益成为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内容,而书籍的外部形态正是其附加值的具体表现。据查,美国一家出版社的《致命的巧克力》一书未注重装帧设计,销路平平。后经专业图书包装公司—肯尼图书公司重新设计之后,销量顿时增加了25万册。事实上,在这个商业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商业操作的低成本、高回报的时代已不复存在了。试想,当年《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在早期的运营时,若不投入大量的资金又怎能在竞争激烈的期刊市场杀出一条血路。而细观近年来称雄市场的畅销图书,哪个不是给读者以装帧精美、印装考究的审美体验。这其间图书成本固然增加了,但也促进了销售,增加了利润,同时也树立了良好的出版形象。

五、结语

印刷工艺论文范文5

Abstract: Printing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way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t mad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for human civilization and progress by the plane graphic information. Based on traditional two-dimensional graphic printing technology, 3D (three dimensional) printing technology is superposed by the 2D printing and producted in three-dimensional space. This article mainly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of 3D printing technology in all fields, explores the bottleneck of the development of 3D printing technology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future.

关键词:3D打印技术;印刷技术;发展前景

Key words: 3D printing technology;printing technology;development prospect

中图分类号:TS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7-0166-02

0 引言

近年来,我们经常会看到有关于3D打印技术的新闻,“3D打印房屋”、“3D打印金属手枪”、“3D打印自行车”、“3D打印仿生耳”等等,3D打印自问世以来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应用更是跨越各个领域。2014年11月末,《时代》周刊将3D打印技术列为2014年25项年度最佳发明之一。全球工业分析公司(Global Industry Analysis Inc)的研究报告预测2018年全球3D打印市场将达到29.9亿美元。但3D打印技术也面临着如制造速度与精度、设备和材料成本、产品性能、操作的安全性等多方面的瓶颈和挑战。提升3D打印的效率和精度,开发更为多样的3D打印材料是未来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对3D打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1 何为3D打印

3D打印(Three Dimensional Printing)始于上世纪90年代,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美国3D System公司在1986年就制造了第一款3D打印设备。在传统二维平面印刷打印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逐层二维打印的迭加,利用喷头的三维运动实现曲面打印,逐层增加材料来生成三维实体,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其分层加工的过程与传统喷墨打印十分相似,树脂、尼龙、塑料、金属、陶瓷、混凝土等材料经过特殊处理都可以用做3D打印的“墨水”。3D打印机是3D打印的核心装备。它是集机械、控制及计算机技术等为一体的复杂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由高精度机械系统、数控系统、喷射系统和成型环境等子系统组成。此外,新型打印材料、打印工艺、设计与控制软件等也是3D打印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3D打印技术的应用

目前3D打印技术支持多种材料,可以广泛应用在工业设计、建筑、家具、航天、医疗和教育等各个领域,其主要具有以下应用特点:

2.1 模具加工与机械制造 如今,3D打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机械模具的设计与加工,如图2A所示。相对于传统制造技术来说,3D打印技术不需要任何模具或任何机械加工,既省工又省料,如美国F-22猛禽战斗机在制造过程中会大量使用钛合金构件,如使用传统的整体锻造方法,最大的钛合金整体加强框材料利用率不到4.9%,使用3D打印利用率接近100%,几乎不产生废料,大大节省了原材料的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也可利用3D打印技术实现个性生产,满足人们的少量和复杂形状的个性化需求。如个性化艺术家具的定制和专属个性空间的打造(如图2B)。

在建筑行业,2014年8月,在上海青浦张江高新园区,盈创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用3D打印技术24小时打印了10栋房屋(如图2C、2D)并交付使用,相关建筑指标均达到国家建筑质量标准,开启了3D打印建筑的新篇章,将来更有望使用3D打印技术建造整栋别墅。

在航天方面,美国NASA以及国外的一些航天公司已经就3D打印技术在航天上的应用展开了尝试,2014年第一台3D打印机在国际空间站上安装成功,并打印出扳手等机械部件,这台打印机由Made in Space公司设计制作,该公司是世界首家研究零重力下3D打印技术的公司。而且3D打印为按需施材,减少了材料的浪费,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2.2 生物医疗 3D打印技术与医学的结合堪称医学史上的创造性举动。在生物医学领域,已开始被应用于手术分析策划、假体植入物的制造、细胞或组织打印等方面。

早在2011年,德国科学家利用3D打印技术成功研制出了一种人工血管(如图3A),该项目有望被用于人体试验和药物试验。2014年,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研究人员利用生物“墨水”打印出人造耳朵(如图3B),可用于外科整形。目前这种3D打印耳朵已有成功移植的案例。2015年7月,湖南省脑科医院利用3D打印颅骨为脑积水患儿缩脑,完成全球首例“全脑缩小塑形”手术。

2.3 考古文物复制 3D打印技术在考古文物领域主要用于修复已经破损的古文物。在应用3D打印技术进行文物修复时,需要使用3D扫描仪扫描破损文物,完成数据采集,并处理数据,建立相应的模型之后进行打印。在电影《十二生肖》中,先是对兽首进行三维扫描,再使用3D打印技术打印了兽首的复制模型,精度和相似度令人赞叹,且不需后期加工打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改进,3D打印技术复制文物的精度定会上升到这个高度,将不再需要后期处理。

2.4 教育行业 3D打印技术也为教育的发展开启了新的方向,许多教育机构和组织正探索如何将3D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以高职教育为例,在高职院校中印刷技术专业、数码印刷专业、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以及计算机等相关专业都可以考虑引入3D打印技术。

相关专业引入3D打印技术后,可以将人才培养的目标范围进行延伸和扩大。培养不仅能从事传统印刷设备和数码印刷设备的操作,还能使用3D打印机;不仅能完成传统印刷和数码印刷的印前制作,还能从事3D打印需要的三维建模设计;不仅能从事传统印刷和数码印刷的印刷工艺与生产管理、印刷营销与业务管理,还能从事3D打印设备的控制和生产管理、营销和业务管理的人才。学生就业面更宽广,职业技能更新,更贴合社会发展需要,也必定会推动3D打印设备的发展。另外,3D打印技术可以作为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一个项目,支持大学生们早日实现创业的梦想,让刚刚走出校园的甚至还在校内的大学生们勇敢地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直观地感受打印技术带来的影响与进步。

3 3D打印技术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与传统技术相比,3D打印技术拥有诸多优势。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4年国情咨文的演讲中强调了3D打印技术的重要性,赋予其制造业复兴的重任,提出将推动3D打印产业的发展。在欧美发达国家,3D打印机的研究技术已走向成熟并产业化发展。近年来,随着2015年《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实施与颁布,我国对这项技术的重视和产业链规划将进一步加强。

从中长期看来3D打印产业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要进一步扩展其产业应用空间,目前仍面临着多方面的瓶颈和挑战:一是设备和耗材方面,现有3D打印机造价普遍较为昂贵,打印耗材的价格每公斤几百到数万元不等,给其进一步普及应用带来了困难。二是打印材料方面,目前3D打印的成型材料多采用化学聚合物、石膏等材料,成型品的物理特性较差,金属材料直接成型技术有待发展。三是工艺方面,目前3D打印的精度及效率还远不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求。四是知识产权方面,3D打印技术的普及将使产品更容易被复制和扩散,制造业面对的盗版风险大增,如何针对3D打印技术进行知识产权保护面临新的挑战。五是公共安全方面,如3D打印手枪,若可从网络上下载手枪的三维图纸,再拥有一台3D打印机就可以打印并组装手枪,这一潜在问题需要国家从法律层面进行规范和监督。

4 结束语

3D打印技术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技术之一,越来越受到工业界和投资界的关注。伟大发明所能带来的影响,在当时那个年代都是难以预测的,1450年的印刷术如此,1969年的互联网也是如此,3D打印技术更是如此。未来3D打印技术的发展将体现出精密化、智能化、通用化等主要趋势。随着信息技术、控制技术、材料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制约3D打印技术发展的瓶颈将一一得到解决。3D打印技术也将被推向更高的应用层面。

参考文献:

[1]宋延林.从平面印刷到三维制造[J].中国印刷,2013,5:57-62.

[2]张晓青.3D打印技术应用于文物修复的可行性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4:4.

[3]袁慧羚,文雅珊,曾希.3D打印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J].南方农机,2015,7:38-40.

[4]余冬梅,方奥,张建斌.3D打印:技术和应用[J].金属世界,2013,6:6-11.

[5]赵刚.漫话3D打印[J].印刷工业,2013,7:47-48.

[6]鲁丽彬.3D打印技术对高职印刷专业培养的影响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3,10:19-20.

印刷工艺论文范文6

【关键词】构建分析 培养模式 目标实践

【Abstract】This article makes a thorough exploration in the way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alent team, including the training mode of the background analysis, the main contents, the basic mode of talent training and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practice. Author puts forward a viewpoint from which the training mode of the talent team can make effect on not only the growth of talents cultivation of occupation and printing workers, but also the selection and configuration, providing the reliable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cultivation and formation of key positions of printing technology team which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Key words】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Training mode Target practice

引言

在人才高速流动、“快鱼吃慢鱼”的今天,90后员工愈来愈多,浏览网络上关于转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人才培养观点,也不乏会发现诸如此类的描述:“引导和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等。

纵观此类描述,具有几个特点:一是目标陈述过于“空泛”。目标宏伟、包罗万象、无所不能,容易陷入“假、大、空”。二是目标陈述过于抽象和笼统,使人才梯队培养建设陷入无所适从的境地,对实际的管理价值有限。三是目标陈述过于单一,缺乏特色和个性,缺乏操作性,对人才培养的调节和导向作用也就极为有限。同时,在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笔者认为,有一个问题非常突出――对人才培养建设的实质缺乏正确理解。

近年来,上海烟印公司胶印生产车间围绕“市场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依托部门资源,通过带教制、提升型培训制、见习制、大学生岗前培训制等形式,不断丰富培训载体,积极探索印刷人才培养有效途径和激励方法,为培育和形成一支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关键岗位技术领头人队伍提供可靠的保障,曾先后出现过全国烟草行业劳模刘宏、技术能手陆斌、葛巍、胡征、富晓峰、卫刚、叶恺等优秀印刷技术人才,2014年车间领机刘韬和徐俊夏2位同志分别取得了第四届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平版印刷、印品整饰(职工组)一等奖,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认真分析寻找基层印刷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进步的突破点和空间,笔者认为,目标引领人才梯队培养模式的构建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切入口。

1 构建人才梯队培养模式的背景

1.1 压力驱动,人才梯队培养模式的构建是基层队伍教育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们把印刷机的整个操作步骤分解为30多个,其中比较简单的操作是版辊领取、版辊清洗、上墨、油墨过滤等操作,而上版、下版、对版、参数设定等这些工作属于调整性操作,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这些均经过测评和考核;最为复杂的便是套位、调色、异常处理等操作,这也是一个机长的看家本领,所以培养一名合格的机长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

基层印刷车间培养教育就其本质属性来说,既是知识发展教育,又是职业发展教育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随着印刷行业新老职工交替逐年加剧与岗位需求机会、岗位培育时间的紧缺和周期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扩大,在强大的加速培养压力驱动下,以人才梯队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标志,必须寻求在培养模式、载体设置、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自身的培养类型和特色,转变简单的“压缩饼干”式复制和培养上的“断层”。

1.2 借鉴吸收,汲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

纵观在人才梯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中,借鉴加拿大和美国为代表的CBE模式以及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加拿大和美国的CBE模式是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模式,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设置培训课目,组织培养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

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是以能力标准为基础的、以培训包为课程开发依据的国家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上述各国职业教育模式虽不尽相同,但有其共性,即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严格按照职业群集的特点与需要来确定培训要素。

由此得出的观点是,人才培养实现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目标,需要搭建和实施有针对性、层次性、递进式人才培养平台和管理模式。

2 基层印刷人才梯队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2.1 实现两个转变,正确认识目标的含义

一是人才培养目标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以知识为本位的梯队培养模式,其特点是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而能力本位的人才梯队培养模式则以能力和素质为本位,其主要特征是强调能力培养和能力训练,特别是以满足基层印刷生产实际需求的实际能力培养。

二是人才培养目标由灌输本位向任务本位、内训带教为主转变。任务本位的优点在于在知识与工作任务间建立起直接联系,并让职工掌握整个印刷操作的工作过程。内训带教强调“教”、“学、”“做”合一,“做”成为员工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整个教学过程建立在实际工作过程或情境化的工作过程之上。

2.2 构建培养模型,充实目标实现的内涵

围绕坚持以“素质提升、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发展方式,以及工厂“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队伍素质”的课题,车间在人才梯队建设中,加速车间技术人才、多色胶印机机长、设备主修等关键岗位的培养成了重中之重,车间积极探索构建“三纬四阶梯”人才梯队开发和培养模型,助力车间生产一线关键岗位的梯队建设(如图)。

三纬:资源传导、内训辅导、骨干指导。

(1)资源传导。在车间内开展学习交流,譬如参加外出印刷技能的学习培训,必须当好“二传手”,“一人学习、全员受益”,实现资源传导和共享。

(2)内训辅导。车间内训师在一定的区域内开展印刷实操内训授课,要求开展互听课、互指导教学设计,开展内训答疑。

(3)骨干指导。由车间印刷技师、技术能手等骨干开展讲示范课等多种形式,对印刷机长等关键技术骨干层面进行培训,采取经验交流,专题讲座,充分发挥生产技术骨干的模范带头和辐射作用。

四阶梯:师徒带教助推型、规范化标准模版型、关键技术岗位引领型、复合岗位激活型。

(1)第一阶梯――师徒带教助推型。针对青年岗位技能学习,以应知、实战为考核载体,以师徒带教的结果为导向,以擂台赛方式总结和提炼印刷技能,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强化青年岗位技能学习力。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和提升青年的模拟应变能力。

模版要素:①师傅带教;②应知学习;③实操跟进。

模版特征:通过带教协议的签定、由车间开展岗位知识的闭卷考查,以岗位印刷机台为单位,开展实操考核。

模版型培养对象:近两年新进大学生为主的团员青年。

(2)第二阶梯――规范化标准模版型。针对快节奏、高效率的印刷生产操作岗位职工,如机(副机)长、送纸工,通过技术能手、内训师、资深机长授课,不断提升和运用复制标杆的能力和方法。

模版要素:①分析、分解生产工艺流程;②把正确的操作动作进行合理的编排;③形成标准化、系统化的操作程序;④.固化操作程序,汇编标准手册,开展训练。

模版特征:文字化、表格化、图像化、影像化、实物化。减少依赖,提高培训效率,加快培训速度,形成标准统一的多色胶印、丝网平凹、烫金、模切类各级别培训模版。

模版型培养对象:针对快节奏、高效率的印刷生产操作岗位职工。

(3)第三阶梯――关键技术岗位引领型:建立《胶印车间岗位见习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形成学习激励和岗位见习管理常态化机制,使培训、培养对象系统地掌握本岗位所需的各项技能,职工培训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从而整体提高职工队伍建设水平。基本原则是:学用一致、紧贴岗位,增强培训、培养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模版要素:①产品质量;②工艺纪律;③现场管理。

其中,产品质量要素主要是:解决生产过程中质量问题的能力、判断产品质量情况的能力、机台质量情况抽查、分析、记录的能力。工艺纪律要素主要是:印刷产品签样、督促、检查机台执行工艺标准能力、上下道工序产品分析、评估、跟踪能力、设备参数设置符合问台生产要求能力、信息及时沟通、有效性。现场管理要素主要是:温湿度检查、定置规范、印品防护。

模版特征:①硬性指标与自主选择相结合:除给见习培训职工设定最低学分标准和必参加培训项目外,培训对象根据自身知识结构、实际技能、岗位和个人发展意愿开展自主式教育培训。②多修奖励、优中选优:通过将见习岗位学习培训与职工职业发展和晋升挂钩,激发职工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训学分完成情况作为部门绩效考核的参考依据和岗位调配、晋升的重要指标。

模版型培养对象:关键技术岗位、机长。

(4)第四阶梯――复合岗位激活型:根据车间生产产品结构和人员情况开展实践类培训。

模版要素:①岗位技能等级;②不同工序岗位培训;③后备印刷人才梯队的培育。

岗位技能等级:以平版印刷工、印品整饰工、通用岗位为类别开展高一级岗位技能等级的学习培训。

不同工序岗位培训:根据生产实际和产品结构,由值班长安排到不同机台、工序岗位培训。

后备人才培育:车间申报、工厂办公会确认的后备干部对象,按照培育计划开展实施。

模版特征。

岗位技能等级:按照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培训鉴定要求参加培训,获得证书后备案。

不同工序岗位培训:确认不同工序岗位带教师傅,带教期限ERP资源管理系统数据累计时间为1月以上。

后备人才培育:实践政治素养修炼×管理技能培训×职业资质积累×岗位见习实践×导师带教提高×项目实施锻炼×内训师培养提升的工厂“人才乘法”培养模式,半年小结,年度评价。

模版型培养对象。

岗位技能等级:平版印刷工、印品整饰工、通用岗位。

不同工序岗位培训:操作类岗位。

后备人才培育:后备考察对象。

3 基层印刷人才梯队培养模式的实践目标

作为工厂主体的印刷生产车间,近两年车间人才梯队培养计划人数44名,达到梯队培养目标21名。然而,根据车间印刷人才“青黄不接”的实际,人才梯队建设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车间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加快技术、技能人才梯队培养必须先行,必须加速,提升精益制造实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证,车间人才梯队建设培养的行动定会带来一分惊喜的色彩。

目标一:知行合一、浸润体验,着力人才梯队建设培养目标的设计与方法的改进。

结合企业发展需求,根据车间培养目标,不断丰实培训计划内容。坚持做细计划、做精实施,聚焦目标定位,以增强实践性知识为载体,达成规划目标与任务的统一,夯实“专业学习、案例分析、实践反思”三大平台,落实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控。

目标二:以学定教,嵌入跟进,以此促进内训队伍专业成长、成才。

建立以车间印刷技师、内训师以课堂嵌入式培训为依托、跟进式练习为支撑,设计为主要培训手段的“以学定教”新范式。

目标三:项目攻关,实践探索,关注过程发展问题与解决。

形成运用各种方法解决印刷操作中的小问题,从小问题中总结提高反思的质量,有效经验应用与传播,即“实”字为特征的项目攻关人才梯队培养方式。

目标四:搭建平台,实现个性发展,全力打造有作为的人才梯队。

坚持有品德保障的个性特长发展,继承传统,努力培养梯队个性项目,逐步完善特色发展的框架,基本形成“一技、一强、一特、一品”的特色培养发展格局。

一技:每位职工都要修炼印刷技能;一强:每位机长、副机长都要参加技能比武;一特:有兴趣、有能力的职工参加项目课题或参加创新改善,提高专项能力特长;一品:企业文化理念在岗位上的践行。

目标五:机制创新,文化引领,丰富人才梯队建设的内涵和路径。

车间将探索着重从学习、实践、研究三层面进行机制创新。

机制创新之一――(四个层面的)学习机制。

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一点课情境学习;以课题为驱动,开展项目攻关行动学习;以团队为基础,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以经验提升为目的,开展课题类反思学习。

机制创新之二――搭建人才梯队建设两大载体平台。

机制创新之三――建设自主性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机制。

项目调整机制:定期开展目标引领下基层印刷人才梯队建设项目筛选、动态调整。

策略实施机制:车间人才梯队建设常规工作的督导重点与专题专项督导相结合的推进制。

评价反馈机制:实施梯队建设过程监控与反思提升一体化的管理。

4 问题思考

(1)本文主要着眼于解决“基层印刷人才梯队培养模式与目标引领的构建与探究”对策问题,对于“向行为体系成果上转化”的问题仍然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2)印刷人才梯队建设培养模式由传统型逐步迈向目标导航的创新型,但开放性的培养问题本论文虽有涉猎,但也欠深入,今后应强化这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党的十报告.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3]郭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与课程改革创新及教育质量考核评估标准实务全书(第二卷).

[4]姜大源.“行为”、“活动”与“行动”辨.

[5]徐国庆.学科课程、任务本位课程与项目课程[J].

[6]他们是不是“有毛病”――浙纺院28名大学生退出顶岗实习引发争议[N].

[7]陈宇.职场能力是检验职业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N].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