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除法的初步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除法的初步认识范文1

除法初步认识

同步练习题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共10题;共24分)

1.

(2分)

6÷6=(

A

.

1

B

.

2

C

.

3

D

.

4

2.

(2分)

钢笔每支8元,圆珠笔每支2元,钢笔的价钱是圆珠笔价钱的多少倍?这题是求(

)。

A

.

8的2倍是多少

B

.

把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C

.

8是2的多少倍

3.

(2分)

20÷4=(

A

.

25

B

.

5

C

.

4

D

.

24

4.

(2分)

12÷(30-26)=(

A

.

3

B

.

84

C

.

90

D

.

4

5.

(2分)

把24平均分成6份,求一份是多少?算式是(

A

.

4×6

B

.

6×4

C

.

24÷4

D

.

24÷6

6.

(2分)

“4×6=(

)×8”,在(

)里应填的数是(

A

.

64

B

.

6

C

.

3

D

.

42

7.

(6分)

在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

(1)

62=12(

A

.

“+”

B

.

“-”

C

.

“×”

D

.

“÷”

(2)

244=6(

A

.

“+”

B

.

“-”

C

.

“×”

D

.

“÷”

(3)

33=6(

A

.

“+”

B

.

“-”

C

.

“×”

D

.

“÷”

8.

(2分)

15个松果,平均分给(

)只小松鼠,每只小松鼠可以分得5个松果。

A

.

3

B

.

4

C

.

5

9.

(2分)

下面的算式中,(

)的得数小于28。

A

.

6×5-7

B

.

70-21

C

.

6×4+7

D

.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10.

(2分)

下列将5+5+5+4改写正确的是(

A

.

5×4

B

.

5×5

C

.

5×3+4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共10题;共37分)

12.

(12分)

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三六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五得五 ________

________

四________二十四 ________

________

五六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3.

(3分)

我能填得准.

(1)

除数是2,商是8,被除数是________.

(2)

除数是6,商是9,余数是5,被除数是________.

(3)

一个数比7的8倍还多5,这个数是________.

15.

(3分)

在横线上填上“>”“<”或“=”

4+7________4×7

21÷3________8

8×6________45

16.

(1分)

把口诀写完整

三五________

18.

(4分)

不计算,在横线上填上“>”、“<”或“=”.

(1)

45+8________48+3

(2)

5+77________470+5

(3)

60+38________450+38

(4)

33+66________43+62

20.

(6分)

把口诀补充完整。

二________十八     三________二十七     六________四十八

________八二十四    五________三十五     七________六十三

三、应用题(共5小题)

(共5题;共30分)

21.

(5分)

李老师有一根长12米的电线,要剪成2米一段做教具,那么可以做几件教具?要剪几次才行?

24.

(5分)

二年级一班20名学生去植树,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共10题;共2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7-2、

7-3、

8-1、

9-1、

10-1、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共10题;共37分)

12-1、

13-1、

13-2、

13-3、

15-1、

16-1、

18-1、

18-2、

18-3、

18-4、

20-1、

三、应用题(共5小题)

(共5题;共30分)

除法的初步认识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数学 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方法

教学《直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能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直角,学会用三角板或一个已知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育学生学会寻找生活中的数学。本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材第40—41页的例3和例4的内容及相应的“做一做”。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第一项内容是借助学生熟悉的国旗、椅子等来说明什么是直角。接着通过让学生观察课本、黑板面上的角来加强对直角的认识。然后说明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来比一比。最后让学生学会用三角板画直角。教材在“做一做”第1题中安排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来判断哪些是直角,以及用纸折直角和在方格纸上画直角等练习,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直角的特征,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在安排上有以下两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直角

从知识的引入来说:课本从校园生活情景引出直角。从实物中分别抽象出直角。使学生经历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会从数学化的角度观察周围的世界。从知识的应用来说,学生可以通过认识了直角以后,说说周围哪些地方有直角。

2.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认识直角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课本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应更多把关注放在后进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看、找、比、画、折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使学生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2.通过看、找、比、画、折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通过探索,掌握直角的画法。

3.通过讨论、交流与评讲,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难点:学生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具准备:不规则的纸片、三角板、自制的活动角等。

四、教学步骤

通过对教材的认识与分析,我打算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部分是引入

让学生通过玩活动的角来对认识的角的复习为认识本课的直角作铺垫。

第二部分是探索求知

首先,就刚刚指出的三角板上的几个角提出疑问:“看了三角板上的几个角,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三角板上有一个直角。教师追问:“你知道像这样的角叫什么名字吗?”然后说明什么是直角,抽象出直角的图形,并说明表示直角的标记。接着让学生举例说说见到过哪些物体上的直角。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举例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发现并掌握新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其次,先出示“练习八第4题”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直角,哪些不是直角。其中有一些角接近直角,但不是直角,引起争论。那么就让学生小组讨论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然后大组交流、研究,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与说明。接着再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判断。这儿的教学让学生在矛盾中提出疑问,然后进行思考、讨论与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利用发现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验证所发现方法的科学性与可靠性。这样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次,让学生试着自己动手画出一个直角,然后介绍各自的方法,教师组织学生研究、讨论,给予肯定与指导。接着教师再一边示范,一边小结用三角板画直角的方法,并让学生用三角板在方格纸上画两个直角,即“做一做”第2题。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让学生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第三部分是实践应用

首先,完成例3的折直角,让学生拿出一张纸折一个直角,折好后与同学们交流自己折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其次,完成练习八第4题,进一步巩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的方法。再次,完成“做一做”第2题,通过画直角,不仅可以看出学生对直角的判断能力,而且为以后的识图做了一个铺垫。接着,完成练习八第7题,通过找直角与找隐藏的角,发展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最后对全课进行总结。

通过以上的三大步骤的教学活动,基本体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能完成本课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主动观察、尝试、验证、讨论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通过看、找、比、画、折、想、说、练的过程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也能得到一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除法的初步认识范文3

【关键词】算法概念;算法思想;算法教学;难点;策略和途径

算法,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名词。说陌生,因为算法概念从未进入我国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破天荒地把算法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必修课,自然出乎人们的意料。说到熟悉,那是因为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算法。例如做四则运算要先乘除后加减,从里往外脱括弧,竖式笔算等等都是算法,只要按照一定的程序一步一步做,一定不会错。至于乘法口诀、珠算口诀更是算法的具体体现。因此,算法其实是耳熟能详的数学对象。一般地,算法是指在解决问题时按照某种机械程序步骤一定可以得到结果的处理过程。这种程序必须是确定的、有效的、有限的。

为解决一个问题而采取的方法和步骤,称为算法。算法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理论和技术的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新课标中将算法列为必修内容,正是为了使学生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数学基础”。

算法思想是贯穿高中课程的一条主线。算法思想就是指按照一定的步骤,一步一步去解决某个问题的程序化思想。在数学中,完成每一件工作,例如,计算一个函数值,求解一个方程,证明一个结果,等等,我们都需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一步一步地去完成,这就是算法的思想,程序化的思想。以前,我们没有给出算法这个名词,但是,我们一直在利用算法的思想。尤其在计算机普及的时代,程序化越来越为人们普遍接受,提高设计“算法的能力”变得很必要了。

算法思想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给出一个算法,实际上是给出了一种实现的方法,就是一种构造型的证明或论证。在实验的过程中,算法课程学生是欢迎的,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很容易把这样的思维习惯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这正是数学教育所期待的。

在高中数学课程中,算法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介绍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知识;另一部分是把算法思想渗透到高中课程的其他内容中。

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步骤,介绍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知识。

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用框图语言描述算法;

用基本语句(伪代码)描述算法。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使用程序语言描述算法,并上机操作。

对于算法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突出算法思想,强调解决问题的通性通法,而不去关注问题的特殊技巧。

(2)通过学生熟悉的实例和数学中的实例进行教学,即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体会、理解算法的基本思想。

新课标要求学生会识别程序框图,能认识基本算法语句,会编写程序框图。但是高考时一般不会让学生编写框图(因框图编写形式多样,会增加改卷负担,所以命题人一般会给出程序框图让学生去读图做题),高考命题以选择题为主,难度相对较低。

根据新课标中算法的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算法教学必须把握重点,区分算法教学和程序语言教学,分散难点,逐层深入。我认为这部分内容的难点可能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算法设计。算法与平时解题的区别,在于平时解题不一定有严格的程序,而要让计算机执行,必须严格按步骤进行。因此在算法设计中,应将平时解题中没有想清楚的每一步都想清楚,这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极大的考验。另外,算法的多样性和方法的优化也会使学生很不适应。

(2)逻辑结构理解。对于某个具体的数学问题,理解设计程序框图时逻辑结构的选择和应用是难点,因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就好比认识字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一样。

(3)算法表示的转化。课标要求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设计程序框图、并将程序框图转化成程序语句的过程。这里面要经历两个转化,一是将自然语言转化为程序框图,二是将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尽管课标中好象只要求“模仿”、“理解”,但模仿不等于重复,不会简单的应用绝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因此要求学生对算法表示进行 准确地转化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从新课标制定的目标和要求看,算法内容属于“程序性知识”或叫“默会知识”。这类知识是从活动过程和活动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主要通过在实践中通过观察、模仿、和自主活动而获得。因此只有在目标定位、教案设计、教学方式等方面均能对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考虑,才能真正使课程的设置意图得到体现,难点得到突破。

针对上面对算法内容的难点分析,我认为突破难点的策略和途径主要有:

(1)目标和要求适当。张奠宙先生指出:“算法应该从小学开始教”,“算法贯穿整个中学数学”。的确,算法的思想和知识、技能,是学生的终身发展所必需的。但是要求学生通过12课时就能一步到位,系统地掌握程序的设计和编写,显然是不现实的。

算法内容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算法的思想,理解算法的重要性与有效性,加强逻辑思维,在经历过程中理解逻辑结构和语句。可以要求学生在观察、模仿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不应过分注重技术操作,将算法内容单纯地变成程序语言的学习和程序设计。

(2)教案备课要贴近学生实际。在教案备课中内容的呈现与设计,素材的选取都应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易于接受,能较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其中实例的开发尤为重要。另外平时的教学中要把算法思想渗透到其他数学内容中去,以及与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相呼应。

(3)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度帮助。由于算法内容属于“默会知识”,学之道在于“悟”。教学中应当充分重视学生亲身感受、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使数学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中认识和掌握双基,在经历过程中感悟算法的思想和方法。在强调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老师也应适度地给予引导、帮助,如教学情境的设计、适时的点拨、情感激励等。

对于算法,对于新课标,笔者对他的认识才刚起步,有待于今后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曹才翰.中学数学教学概论.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 曹才翰,章建跃. 数学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1999

除法的初步认识范文4

【关键词】知识产权;不侵权之诉;管辖;合并审理

一、问题的由来

在市场竞争模式不断升级的今天,知识产权逐渐成为各国新型重要战略资源的宠儿。各类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也随之涌现。一般而言,行政或司法是知识产权权利人认为其权利受到了侵害时的通常救济途径,但是二者都要求权利人提供证据证明其权利受侵害的事实,不仅程序复杂、成本颇高,还有承担失败风险的可能。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频繁发生也使权利人无暇逐一应对。因此,权利人便会倾向采用一种既经济又快速见效的策略,即通过向疑似侵权人发送律师函、侵权警告函或者在媒体公开发表声明等,要求相对人请勿或终止侵权行为,有时甚至威胁。[1]

侵权警告是柄双刃剑。一方面,它无疑是知识产权权利人维护自身利益的有利武器;另一方面,也可能被居心叵测者滥用,使它成为非法掠夺市场份额的工具。具体而言,如果权利人发出侵权警告并非是为了侵权诉讼的目的,而只是为了干扰被控侵权人的经营活动从而取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这就使得被控侵权人处于不确定的法律关系中,进而损害相对人的正常经营活动。例如,我国台湾威盛公司早于英特尔公司推出P4X266芯片组并可能成为市场主流产品时,英特尔公司向威盛公司及其客户发出专利权侵权警告函,威盛公司因此损失了大量客户,纯利润下降近70%。[2]为结束侵权状态不明的情况,防止知识产权人滥用其权利,知识产权确认不侵权之诉由此产生,以帮助被控侵权人得以化被动为主动,防止损失的产生和扩大。

二、知识产权确认不侵权之诉的法律性质

现阶段,我国对于确认不侵权之诉的规定主要散见于最高院的司法解释和个案批复当中,在民事诉讼法、知识产权法等相关法律条文里却甚少言之。理论界和实务界便对确认不侵权之诉争论不休。其中,关于“诉的性质”的讨论存在着两种主流观点:(一)侵权之诉。主要理由是该类诉讼在受理后,必须审理原告的行为是否构成对被告权利的侵犯,其审理的对象与侵权诉讼相同,因此认确认不侵权之诉的性质是侵权之诉。这也是我国法院在司法实践中的普遍做法[3]。(二)确认之诉。持此种观点的多数是理论界的学者,理由是此种诉讼的目的在于对原被告之间是否存在侵权关系做出宣示性的判断,即使法院在审理中查明原告的行为构成侵权,在被告没有提起反诉的情况下,也不能够直接做出原告侵权的判决,只能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然而,侵权之诉与确认之诉并非是关于“诉”的同一标准的分类,不具有非此即彼的关系。确认之诉是指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双方是否存在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诉讼,该诉讼中双方并不存在权利义务之争,法院的判决只有既判力而无执行力,包括积极的确认之诉和消极的确认之诉。确认之诉对应的类型应该是给付之诉和变更之诉。但是确认之诉和侵权之诉也并非没有联系,在侵权之诉中,首先需要确定是否构成侵权,此为确认之诉;若构成侵权,其次就需要确定被控侵权者是否应承担经济赔偿等民事责任,此为给付之诉。因此侵权之诉中包括确认和给付这两项内容。据此,知识产权确认不侵权之诉应是一种消极的确认之诉,案件类型则属于知识产权侵权纠纷。

三、知识产权确认不侵权之诉的管辖

目前来说,我国已经出现了多起与确认知识产权不侵权相关的案件,但大多数都是依照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苏州龙宝生物工程实业公司与苏州朗力福保健品有限公司请求确认不侵犯专利权纠纷案的批复》([2001]民三他字第4号)为依据进行审判,对于该类案件的管辖、受理等并无立法上的规定。

在级别管辖方面,根据2010年1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调整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标准的通知》(法发[2010]5号)中对知识产权案件的管辖法院的规定,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以中级法院管辖为原则,标的额特别巨大由高级法院管辖,此外具有一般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由高级人民法院确定并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同时,该《通知》第四项还规定,对重大疑难、新类型和在适用法律上有普遍意义的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可以由上级人民法院自行决定由其审理,或者根据下级人民法院报请决定由其审理。虽然国内知识产权确认不侵权诉讼自出现至今不过十年,相关法律规定尚不详尽,按理属于新类型的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但与一般知识产权之诉相比,并无特别的审理困难。级别管辖上,按照民诉法中关于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即可。

地域管辖上,根据2004年最高法《指定管辖的通知》规定,知识产权确认不侵权之诉参照民事诉讼法关于侵权类纠纷的规定确定其地域管辖,即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侵权行为地法院管辖。《通知》还指出,涉及同一事实的确认不侵犯专利权诉讼和专利侵权诉讼是独立的诉,不相互吸收。但为了避免就同一事实的案件为不同法院重复审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移送管辖合并审理。本文认为其中“移送管辖”的说法有误。因为,移送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发现该法院对该案无管辖权而依法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而受理知识产权确认不侵权之诉的法院和知识产权侵权诉讼的法院都是依法具有管辖权的法院,与移送管辖的法律要件显然不符。此外,对于两种诉讼同时提起时该如何合并审理的问题,也应区分不同情况:(1)两个“诉”在不同时间向同一个法院提起,则由该法院对两个“诉”合并审理。(2)若是不在同一个法院,即当知识产权人在被控侵权人向法院提起确认不侵权之诉后,向另一个法院提起了侵权之诉,则依据“谁先受理”的原则,由最先受理的法院进行合并审理。

四、知识产权确认不侵权之诉的受理条件

作为民事诉讼中的类型之一,知识产权确认不侵权纠纷的案件受理首先得满足《民事诉讼法》第108条对于普通民事诉讼案件受理的一般条件:(一)原告须与本案有直接的利害关系。这里的主体包括多方,本文认为只要是与被警告的行为具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主体即可,包括直接针对的对象及其他与被警告行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二)有明确的被告。被告应当是向原告发出知识产权侵权警告的主体,这里可能是知识产权所有人,也可能是被许可使用人;(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以及具体的诉讼理由。这里的诉讼请求首先应包括确认自己的行为对被告权利不构成侵犯,其次对于另外一些诸如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请求可以一并提起,亦可以另行提讼;(四)属于法院受理的民事诉讼案件范围,并属于受诉法院管辖。

知识产权确认不侵权之诉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例如,居心叵测的原告滥用此权利,通过先行提讼等方式来拖延纠纷的解决,导致真正的知识产权人权益受损,也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因此,对于此类案件的受理条件还应加以其他特殊规定。理论界对此存在着较大争议,主要有“威胁说”与“实质威胁与合理期限两条件说”两种主流观点[4]。“威胁说”主张,一方仅采取了警告函、声明等方式并不构成对另一方的实质困扰,只有在采取上述方式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提讼的行为才构成对另一方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严重影响,此时提起确认不侵权之诉的条件方才成就。“实质威胁与合理期限两条件说”认为,应该设定一个合理的期限,只有在权利人发出警告函后的一个合理期限过后,原告才可以提讼,这主要是考虑到警告函的价值意义以及权利人在发出警告函后可能会遭遇其他诉讼阻碍等情形,以更好地保护权利人,防止原告滥用权力[5]。

本文认为,知识产权确认不侵权之诉的特殊受理条件应包括:1、知识产权人已向原告发出了侵权行为警告。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在全国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座谈会上谈到,对当事人提出的确认不侵权之诉,要以利害关系人受到了侵权警告而权利人却未在合理的期限内依法启动纠纷解决程序为基本的立案受理条件。这里的警告行为可以包括警告函等多种方式;2、知识产权权利人无正当理由怠于,给原告造成或可能造成不利影响。即,权利人怠于行使诉权的行为使得原告的权利处于不确定状态,很可能或者已经对于原告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这里的很可能是指已有确定迹象表明权利人的怠慢行为导致原告的正常经营额将会下滑;3、原告需在权利人发出警告行为一定合理期限后才可。2009年12月2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80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8条规定:权利人向他人发出侵犯专利权的警告,被警告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经书面催告权利人行使诉权,自权利人收到该书面催告之日起一个月内或者自书面催告发出之日起二个月内,权利人不撤回警告也不提讼,被警告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请求确认其行为不侵犯专利权的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该规定为“需要一定的合理期限”提供了法律依据。但笔者认为,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将使被控侵权人的权利长时间处于不确定状态,造成不必要损失。本文认为应缩短合理期限,以十五天到一个月为宜,既考虑到知识产权人因特殊原因等造成的不能及时提讼,亦更好的防止知识产权人滥用权利,减少被控侵权人利益损失的扩大。

参考文献:

[1]李正华,康达蕴.我国知识产权不侵权之诉研究综述[J].政法学刊,2007(6).

[2]张玉敏.知识产权与市场竞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3]汤茂仁.确认不侵权案的受理条件及相关法律问题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2006(4).

[4]彭丹妮.确认不侵权之诉及案例分析[D].兰州大学,20l0.11.

[5]唐善新,林广海.最新知识产权典型典型疑难案例判解[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137.

作者简介:

除法的初步认识范文5

关于婚姻案件中聘金或聘礼的处理原则问题,前接你院、部分别呈经我们两机关所作解答内容不尽一致,兹经我们两机关对这一问题会商,将一致意见归纳如下:

(一)对于聘金或聘礼问题,应查明其性质是属于买卖婚姻性质的或赠与性质的,及买卖婚姻性质的聘金或聘礼是婚姻法施行前或施行后的,而分别作不同的处理。所谓买卖婚姻就是婚姻法第二条所禁止的“借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法制委员会在“有关婚姻法施行的若干问题与解答”之四,将此种婚姻分为:(1)公开的买卖婚姻(嫁女或嫁寡妇要一定身价,以及贩卖妇女与人为妻等)。(2)变相的买卖婚姻(以索取对方一定的财物为结婚条件者)。

(二)变相的买卖婚姻性质的聘金或聘礼交付在婚姻法施行后者,得斟酌具体情况及情节轻重予以没收,并得予当事人以教育或必要的惩处,其交付在婚姻法施行前者,一般的不予没收,但有必要时亦得予以没收。

(三)公开的买卖婚姻则不发生聘金或聘礼问题,其买卖系在婚姻法施行以后者,原则上均应将其因此所得财物没收,并得酌情处罚;其买卖系在婚姻法施行以前者,一般的不予没收,但有必要时亦得予以没收。

(四)凡属赠与性质的聘金或聘礼,不问交付在婚姻法施行前或施行后,原则上均不许请求返还。但如给付之一方在经济上特别困难而收受之一方又有返还能力者,则在确保婚姻自由的前提下,得对给付之一方酌予照顾,判令收受之一方返还全部或一部。

除法的初步认识范文6

福州格致中学 江信龙

[内容摘要] 目前在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普遍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该教学法用于应用软件的教学,成果丰富,用于程序设计语言教学,鲜有报告。本人就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作了初步的实践,对形式和内涵也作了初步的探索,认为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优势是明显的;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另有六个原则需要把握。

[关键词] 程序设计语言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 三个学习空间 学会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①。在班级教学的背景下,教师要把握好三个学习空间②的转换,即"有意义接受学习空间"、"自主学习空间"和"协作学习空间"的转换,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适当努力,能顺利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学习内容,获得成功的体验。

一.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于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在"任务"的设置上要适当。

所谓适当的"任务",是建立在对学生的了解之上的,让学生通过适当的努力能较好地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程序语言设计相对较难,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也是多方面的,相对于其他学科也有其独特之处。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简单地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容易感到厌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

根据学生的现状,本人把任务设计成几个有一定联系的几个任务。按进度分别提出: 请你给小学生编写一个加法练习程序; 请你给小学生编写一个加法练习程序,正确的显示"OK",错误的显示"wrong"; 请你给小学生编写一个加法练习程序,每套10道题,每题正确的加10分,错误的不给分,并计算总分等。

当第一个任务提出时,学生都觉得很简单,但无从下手。本人围绕这个问题先开辟"有意义接受学习空间",进行必要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也显得特别认真。

二.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于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在形式上是:提出任务-师生共同分析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适当讲解或自学或协作学习-完成任务实践-交流或归纳。 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形式是:语句格式-功能介绍-举例解释-巩固型独立练习-小结评讲-上机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被动的。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提出一个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与学生共同分析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方法和步骤,有时先开辟"有意义接受学习空间",围绕具体任务进行适量的概念教学和举例讲解,或开辟"自主学习空间"以及"协作学习空间",学生来完成任务,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目的是的通过完成任务,掌握学习内容,学会学习,培养综合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参与探索和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教学内容,适时在班级交流,发现新思路,推广新思路,鼓励创新。教师进行比较、评讲、归纳,或由计算机执行,学生从中得出结论,引导交流,共同进步。如:

在读语句和写语句教学时,在教学前先提出一个任务,即:"请你给小学生编写一个加法练习程序"。围绕这个任务,讨论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程序需要提供的功能,需要通过那些途径来实现:

出题显示要用一个写语句;出题要一个随机函数;回答问题要用一个读语句;答案显示也要一个写语句。

然后介绍读语句和写语句的格式及其功能、介绍随机函数。

学生独立阅读课本上的例题;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任务。

教师或查看学生在电脑上的执行情况,或参与一些学生的讨论或探讨,发现问题,个别问题的个别回答,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在全班回答或讲解。

就在完成本任务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提出了正误判断问题,一次练习做多个题目等问题。由学生导引出了后续问题。

"请你给小学生编写一个加法练习程序,正确的显示"OK",错误的显示"wrong" "。这是条件语句教学时的任务。循环语句教学时,任务是:"请你给小学生编写一个加法练习程序,每套10道题,每题正确的加10分,错误的不给分,并计算总分"。数组教学时,提出对自己及班级的成绩进行统计的任务。

以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使得学生感觉到编程是一件实用和有趣的事。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变成了学生的主动行为,在用的需求下学,学以致用,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比如在前面提到的条件语句的教学,按任务驱动教学法,不是孤立地介绍有关概念,而是将同学们所关心的正误判别问题加以解决。这样教学,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三.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于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在教学内涵上是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的③。

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技能型知识,尤其适用于学习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能适合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在某个学习阶段,紧紧围绕这一既定的目标,学习和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方法。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会产生新的任务,新的目标。例如,在上述第一个任务进行时,就有学生提出了新的问题。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初学者将逐步消除对编程的畏惧,还不断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供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逐步求精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提供了三个学习空间,也鼓励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采用这种方法,伴随着学生的是一个跟着一个的成就感。

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的"双主模式"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创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激发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是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将学生视为学习和发展主体的基本要求。学生是有自尊心和活生生的、不断成长中的人。他们需要理解、尊重和鼓励。让学生主动而不是被动地学习,学会学习,获得主动的活泼的发展是素质教育教学观的核心所在。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出发点,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作用,灵活地运用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独立钻研和集思广益,合作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善于阅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于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在教学上要把握几个原则。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于教学之中,不但要服从一般性的教学原则外,还要把握下列几个原则:

1、学会学习原则

任务驱动教学法,将目标定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能力上。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掌握有序的学习途径,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学习。这一目标的定位,能使学生适应新世纪的需要。

2、任务适当原则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启动就是"任务"的建立和下达,建立难度适中的任务关系到该模式教学的成败.这个任务应该是学生通过适当努力能够完成的。所以任务设置要适当。

3、学用互促原则

任务驱动教学法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是通过"用"来促进"学"的,用然后知不足,用然后学,学以致用,学用互动,相互促进.

4、合作交往原则

在教学中要注意个体探究能力的差异。把个体自学与群体讨论,合作探究结合起来。提供三个学习空间,把个体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人人参与,鼓励提出不同见解,使教学方式变成更为生动、活泼的全员探究合作教学。

5、教师参与原则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不是袖手旁观,应参与学生的讨论。教师在其中的角色是:

(1)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教师要制定好策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求知欲。由于每个班的学生都存若干层次,尊重每一位学生,激励每一位学生。

(2)善于归纳问题的指导者。教师一是参与讨论,在众多问题中能筛选提炼出最适合某个或某类学生探究、积极思维的问题。二是在学生的众争纷议中能恰当地梳理,进行必要的引导。

(3)教学活动中调节与组织者。调节好三个学习空间的转换,控制好个别研究和集体讨论的步骤、节奏和深广度,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思维。

6、适时归纳原则

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其优势是明显的,但也会存在一点问题。由于教师主要是进行方法的引导,学生有更多时间自主学习,而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因而在同一课堂内,全班同学所掌握的知识会有所不同,容易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和教学知识点的疏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课堂或阶段小结和知识点的交流或回顾,使得学习能力差的同学或操作有疏漏的同学能通过教师的总结和回顾,跟上教学进度,全面掌握知识点,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同步发展。

初步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运用是成功的。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很值得继续实践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