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总包考察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总包考察报告范文1
当人们还在去周庄、乌镇、同里,去寻找江南水乡的风貌时,我们不能忘记,无锡——至今也保留了许多令人向往的江南古建筑。
所以,我们这次研究的课题,选择了无锡古建筑。
自泰伯东迁,来到无锡,无锡的历史进程就登上一层台阶;京杭大运河的修建,又让无锡成为繁荣的焦点。
当人么开始忘记,忘记这些曾经的辉煌。我们开始寻找,寻找这流淌在记忆中的美。希望通过这次的调查,能了解水乡古宅的特点,倾听它们背后的故事。
江南水乡的古宅、古桥,因风雨侵蚀而斑驳的青砖老墙,疏密有致的木制窗格,似乎还闻得到棠桂飘香,听得见潇潇暮雨。
我们利用课余时间,来到清名桥——江南水弄堂。临河而居,人们将信任托付于水。虽然很难再寻到“人家尽枕河”这幅水乡风貌,但走进小巷深处,依旧能找到一些零落在时空中的老宅、古窑。散落在星海,虽然百年沧桑,在扶手、屋檐、门廊,依然能够找到些许历史的痕迹。我们更愿和老宅的主人谈谈,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泰伯让贤奔吴、朱元璋大兴窑业、王萁勤建成筑墙……那些流落在岁月中的故事,一个个被唤醒。古运河水流,这就是无锡的母亲河,今天,母亲和退休了,她讲述着过去的故事。故事待续的华彩乐章就是无锡今天的繁荣!
惠山古镇、祠堂、牌坊,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通过了解参观、摄影,在欣赏古宅的同时,了解它辉煌的历史。流年消逝,曾经的钟鸣鼎食之家,离我们越来越远。她的美丽,依旧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无锡人。
总包考察报告范文2
【关键词】变压器纵差保护 误动原因 解决方案
供电系统稳定运行和经济性受变压器故障这一因素的影响较大,继电保护装置可以有效的降低故障率,但同时会存在纵差保护误动现象,于运行不利。本文主要剖析了导致误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 实现变压器纵差保护的疑难剖析
与正常运行的变压器相比,故障以及之后的极短时间内,输入输出的电流变化很大。基于此提出实现纵差保护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下:
1.1 变压器两侧电流的变化
当传输功率损耗不计时,变压器输入输出端功率相同,变压后两侧电流大小不同。另外,接线组别为YN,d11时,会出现30°的相位角偏移,相位和大小的差异决定了出入侧电流之和∑I较大。
1.2 稳态不平衡电流大
第一,电源侧激磁电流会导致纵差保护中不平衡电流的出现;第二,改变分接头以满足系统运行方式及负荷变化时,变压器两侧电流差值的改变增大了电流不平衡度;第三,变压器两侧TA的变比不同,也增大了差动保护中的不平衡电流。
1.3 暂态不平衡电流大
(1)两侧差动TA包括变比在内的各项参数不同:由各侧TA终端引至保护盘TA的电缆引起的二次负载差距较大。不同型号差动TA暂态特性不同;差动TA二次负载大小的不同使得各回路呈现不同的暂态特征,从而可能在纵差保护中产生很大的不平衡电流。
(2)空投变压器的励磁涌流:空投变压器时产生的励磁涌流的大小,与变压器结构有关,与合闸前变压器铁芯中剩磁的大小及方向有关,与合闸角有关。合闸角α=0,剩磁ΦS=0.9Φm时,在合闸后的极短时间内,通过变压器铁芯中的综合磁通量的变化曲线为右图所示的曲线Φ。
由图1可以看出:当初始合闸角等于0°、变压器铁芯中的剩余磁通ΦS=0.9Φm时,铁芯中的最大磁通达2.9Φm,从而使通过铁芯的电流过度饱和,励磁电流的增量十分巨大,这种现象就是通常所说的涌流,或励磁涌流。
2 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作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2.1 错误的整定值选择
包括错误的差动速断定值以及二次谐波制动的比率差动定值。差动速断的定值选取原则是避开能够导致涌流现象发生的电流与满负荷情况下的不平衡电流,取两者中较大者作为定值。通常定值的大小选取为(5~6)Ie,该值的选取是由非电力系统的定值部门利用实践经验确定,而非由电力系统相关计算部门得到,两者的错节容易导致在空载合闸工况时,保护出现错误动作。额定情况下可计算得到差动电流和制动电流,但现场变压器为非额定工况运行,在系数、误差以及互感器变比的影响下会导致差电流的形成,导致比率差动保护误动作。另外,对于变压器差动保护来说,如果错误的选择二次电流互感器(TA)接线方式整定值,将会导致高压侧相位角无法转移,造成高低压两侧电流的不平衡,致使差动保护误动。
2.2 正常运行时差动保护误动原因分析
(1)TA二次回路连线接触不良或短时开路。
(2)TA二次回路中由于一相接触不良而产生电弧,该电弧的产生将会导致三相之间短路或者接地。
(3)TA二次电缆芯线(相线)外层绝缘保护失效,导致变压器组正常工作发生短路故障。
(4)差动TA二次回路多点接地,接地点距离较远导致两两之间地电位相差太大。
2.3 区外故障切除后暂态电流导致的误动
区外故障被切除时,变压器电流在极短时间内由极大降低到额定值以下。在此期间表现出的暂态特征为极短时间内差动TA电流发生相位的变化,该特征主要由电流自由分量导致。两侧差动TA的电流之差的大小与暂态特征持续的时间的长短与暂态特性的差异有关。当差动元件拐点电流整定值超过差动元件中的小电流值时,差动元件缺少激励从而无法完成制动等动作。此时,若初始动作电流定值偏小,保护容易误动。
2.4 区外故障时的误动
区外故障时TA误动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近区故障,另一种是远区故障。第一种情况下误动多因TA一侧饱和,差动保护存在较大电流差;远区故障误动多是由本文2.1所述,多种原因导致的不合理整定值以及其他诸多因素所致。
2.5 防止变压器纵差保护误动采取的措施
(1)严防TA二次回路接触不良或开路。
(2)严格执行反措要求。
(3)确保差动TA二次电缆绝缘的有效性。
(4)纵差保护用TA的选择。
(5)合理的整定值。
3 结论
本文通过对这些故障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影响变压器纵差保护运行可靠性的原因,并针对不同的原因提出了与之对应的解决方案。经实践验证,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可有效提高纵差保护可靠性,降低变压器纵差动保护误动引发的机组非正常停机事故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王维检.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应用(第二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1-11).
[2]李玉海,陈雪峰,.电力主设备继电保护的理论实践及运行案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63-74.
作者简介
高伟(1978-),男,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人。现为黑龙江华电齐齐哈尔热电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自动化。
总包考察报告范文3
一、做法成效
南通市自2015年3月被确定为国家级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城市以来,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方面大胆探索创新、高点定位设计,初步构建了“以整合规范执法主体、相对集中行政执法权、推动执法重心下移、完善基层执法制度体系和创新执法监管方式为主要内容,全面推进部门内部、跨部门跨行业和区域性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总体框架,建立了权责统一、权威高效、具有南通特色的城市综合管理行政执法体制。2016年1月,全国机构编制工作会议暨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座谈会在南通召开,其改革经验受到了大会肯定。他们的做法主要是紧扣“四个环节”、“推动四个转变”:
(一)理清执法职能,推动“权责不一”向“权责统一”转变。为锁定权力“基数”,理顺权责关系,强化执法责任,南通市通过三步来理清执法职责:一是梳理执法权力。对市、县城市行政执法事项进行了全面梳理,搞清每项执法权的事项内容、法律依据、行使范围、执法主体、机构设置、编制核定、处罚频次等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分层分类建立行政执法权力库。二是明确执法权限。除法律法规和上级有明确规定、暂时不适宜由基层政府承担的行政执法职能外,将城乡建设、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领域执法职能,逐步交由县(区)承担,实现“属地化管理、扁平化执法”。县级政府按照“能放则放、按需下放”的要求,推动重心下移,逐级编制“责任清单”,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三是理顺执法关系。业务主管部门履行主体责任,重点做好拟定政策措施、组织编制规划、实施审查审批、统筹协调指导、落实监管责任等工作;承担行政执法的部门,依法履行执法监管、行政处罚及其相关的行政强制等职责,理顺了城市管理执法的交叉问题,提高了执法效率。
(二)整合执法机构,推动“职权分散”向“相对集中”转变。为整合归并执法机构,相对集中行政执法职能,南通市从四个层面分类构建综合执法体制。在市级层面,整合优化部门内部执法监管职能,除法律法规有明文规定和不宜实施集中执法的情况外,将多个处室、多支队伍行使的行政执法职能集中归并到一个处室或者一支队伍行使,明确执法责任,落实执法流程,建立协同机制,实现“一个部门一支队伍(一个处室)管执法”。在县级层面,对执法职能相近、执法对象相同、执法方式相似的城市管理、市场监管、资源环境、农林水利、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领域的相关执法职能和机构整合,推进跨部门、跨行业综合执法,实现“一个领域一支队伍管执法”。在市辖区,由街道城市综合执法机构统一集中对外开展执法工作,实现“一个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比如,中编办确立的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崇川区钟秀街道办不仅组建了综合执法局,还将市场监管、环保、城建、水利、公安、文化等领域的9大类143项执法职能,统一划入街道办事处集中行使行政执法权,有效地提升了街道的治理能力和监管水平。在镇(街道办)级层面,将适宜在基层行使的执法职能全部下放,并通过组建城镇综合管理办公室,并加挂城管综合执法中队牌子集中行使执法权,实现“一个区域一支队伍管执法”,达到了“小事解决在村街,大事控制在镇(街道办)区”的目标。
(三)下移执法重心,推动“看得见、管不着”向“管到底、管到位”转变。南通市深刻认识到,城市综合管理行政执法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一线,为解决这些难题,他们通过三个途径推动执法重心下移:一是下移执法机构。对基层发生频率高、执法监管结合紧密、需要较强专业技术进行支撑的领域,采取下移执法机构的方式开展综合执法,原有执法力量大部分随同下移,不仅充实了基层执法力量,并且实现了网格化、全程化、立体化监管。二是下沉执法力量。对城市执法事项主要发生在基层、专业技术要求适宜、执法部门力量相对薄弱的领域,通过条块结合,整合执法力量,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的统筹能力,开展综合执法工作。比如在市辖区,将原有城管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整建制划转下移到街道办事处,日常管理以街道为主,所有执法人员定点落实到社区、邻里、街坊、路段,实现分片包干,责任共担,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街邻城管”模式,有效地提升了执法效率。三是下放执法权限。对与城市管理关系密切、现有力量和能力能够有效承接、适宜由基层政府实施的执法事项,采取直接下放的方式,统一由基层政府开展区域性综合执法。
(四)健全执法机制,推动“粗放执法”向“精细执法”转变。为推进城市综合行政执法,提升执法的准确度、精细度和有效度,南通市探索建立了执法运行、执法保障、信息互联三大机制。执法运行机制,即:先后建立监管与服务责任清单追责机制、“双随机”检查机制、举报奖励机制、告知承诺失信惩戒机制、重大风险监测防控机制和监管绩效评估奖惩机制,这六项机制的建立,规范了城市执法监管行为,杜绝了任性检查和执法扰民,保证了“分得清责任、找得到人头”。执法保障机制,即:在财政供养人员总量不增加的前提下,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切实做到职责整合与编制划转同步实施、队伍设立与人员移交同步操作,确保执法力量重点用于一线;健全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行政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严格执行执法评议考核、案卷评查、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设立城市综合管理巡回审判法庭,建立城市执法部门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实现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无缝对接;加强执法经费、装备、车辆、办公设施等软硬件建设,确保综合执法各项保障措施落实到位。信息互联机制,即:探索“互联网+”的执法模式,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加快建设覆盖全市、上下贯通、功能完善、数据共享、运行高效的综合执法体系。
二、经验启示
改革无定式,创新无止境。南通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的成功,关键在于立足自身实际,推动管理创新,走出了一条以体制创新引领城市发展的成功之路,给我们带来深刻启示和有益借鉴。
(一)敢于担当负责、勇于开拓创新是前提。南通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之所以取得巨大成效,主要在于各级干部思想大解放意识强。面对改革重任,他们有思路、有激情、有胆识,富有敢想、敢干、敢闯、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带动下,推动了改革向纵深迈进。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增强全面深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的紧迫感,主动作为、勇于创新,让城市变得更加优美舒适、干净整洁、规范有序。
(二)大胆探索实践、做好顶层设计是基础。为推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南通市坚持分类施策,根据不同层级的不同需求,在改革总体框架内,分类研究制定切合实际、易于操作的改革目标、试点任务和实施路径,既强调改革的顶层设计,也充分尊重基层改革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较好地解决了城市管理制度的衔接与转轨问题,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我们要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律,按照精细化管理的目标要求,在政策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尽快出台我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推动城市管理改革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三)明确职能权责、理顺运营体制是关键。南通市在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过程中,坚持立足实际,把重点放在基层发生频率较高、与群众关系密切、多头重复交叉执法问题比较突出的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领域,坚持编随事走、人随编调,真正实现了管理重心下移,执法力量下沉,彻底扭转了城市管理职能繁杂、权责不清、力量分散等突出问题,执法效能大幅提升。我们必须抓住城市管理新旧体制转轨的有利契机,把该统的统到位,该放的放彻底,执法重心下移,力促城市管理执法水平再上新台阶。
(四)健全保障机制、推动高效运转是重点。为确保城市综合管理行政执法走上制度化、规范化道路,南通市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中、省相关文件精神,综合运用法治思维方式,建立了一套权责清晰、协调顺畅、保障有力的长效运营机制,既做到了于法周延、于事简便,又解决了难题、化解了矛盾,从而在制度层面保障了城市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常态、高效运转。我们在推进城市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上,必须强化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用规章制度规范执法行为,用体制机制推动依法行政。
三、工作建议
通过考察学习南通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工作经验,并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陕发〔2016〕22号)文件精神,结合汉中实际,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快理顺城市管理体制。主动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打破陈旧体制羁绊,建立市政府统一领导,市住管局(综合执法局)牵头,市级各相关部门负责行业指导和监督管理,区负总则、街道主抓、社区自治,市民群众自觉参与的“两级政府、四级管理”的“大城管”体制。一是明确管理职责。在市、县(区)、镇(街道)三级政府设立由行政首长负责的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各级住管部门,定期研究城市(镇)管理重大事项。市级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调整设立到市住房和城市管理局,并进一步夯实其管理职责。市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在现行制度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自管理职责,规划建设部门负责城市总规、中心城市控制性详规等战略性规划的编制审批以及相关制度、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等工作;住房和城市管理部门负责城市(镇)管理工作的宏观指导,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等工作。县(区)实行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运营机制(中心城区规划由市级规划部门审批),负责本辖区城乡规划、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镇)管理等职责;镇(街道办)全面履行城市(镇)管理综合执法职责。二是下移执法重心。按照属地管理、权责一致的原则,全力推动城市管理执法重心下移。市级层面,在市住管局(综合执法局)下整合设立15-20名人员力量的市城市管理执法支队,主要承担规划执法、监督检查、考核考评、业务指导、人员培训等职能,市综合执法局其余机构和人员全部下放到汉台区,并将中心城区园林绿化、路灯管理等机构整建制划归所在区;县(区)在城市管理机构基础上组建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局,并下设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大队,具体负责城市管理、案件督察督办等工作;镇(街道办)成立综合管理执法中队,在辖区内具体开展综合执法工作,其业务工作接受主管部门指导,日常管理以所在地党委、政府为主。三是厘清职权边界。进一步明确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范围,将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全部行政处罚权以及其他部门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执法频率高、多头执法扰民问题突出、专业技术要求适宜、与城市管理密切相关的事项逐步纳入城管执法范围,以此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二)严格规范城市执法行为。必须改变传统的执法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转变执法方式、规范执法行为,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一是强化队伍建设。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调”的原则,整合归并执法队伍,推动执法力量向基层倾斜,提高一线和城郊结合部的执法力量配备比例。加强对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严格实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统一制式服装和标志标识,不断优化城市管理执法力量。二是推行权责清单。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和权责一致、权责匹配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调整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权责清单,向社会公开职能职责、执法依据、处罚标准、运行流程、监督途径和问责机制,并根据改革推进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和调整。三是改进执法方式。综合运用行政指导、激励、扶助、调解等非强制手段,引导当事人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及时化解矛盾纷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推进网上执法办案系统建设,健全执法办案信息查询系统,推行网上行政服务工作,探索快速处置、非现场执法等新型执法模式。
(三)强力推进城市综合管理。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的有效途径,大力推进城市综合管理精细化全覆盖,努力塑造整洁优美、文明和谐的城市新形象。一是加强市政管理。建立规划、建设、管理部门之间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机制,及时做好竣工市政公用设施相关信息移交,实现城建档案信息共享。加强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和维护,严格控制城市道路开挖和占用道路行为,强化市容秩序治理、生活垃圾收运管理、园林绿化养护等工作,确保市政设施安全运行。二是整治重点环节。加强城市建筑物立面管理和户外广告、门店牌匾等设置,整顿城市地上地下公共空间使用秩序,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优化城市街区路网结构,打通城市断头路、丁字路,科学设置交通信号、标识标线、隔离设施,合理施划停车泊位,加快推进城市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不断增强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功能;下功夫治理渣土垃圾外溢、车辆扬尘等现象,大力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管理,全面改善人居环境。三是建设智慧城市。加快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建设,强化视频监控、环境监测、交通运行、供水供气供电等城市运行数据的综合采集和管理分析,建设覆盖市、县(区)的数字化信息平台。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级,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建立统一的“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并实现与“110”报警等电话的对接,不断提升综合执法效益。
总包考察报告范文4
一、研究招标文件
承包商在派人对现场进行考察之前和整个投标报价期间,均应组织参加投标报价的人员认真细致地阅读招标文件,在动手计算投标价格之前,首先要弄清楚招标文件的要求和报价内容。
例如,承包的工作范围、责任和报价范围,避免在报价中发生任何遗漏;各项技术要求,以便确定经济适用而又可能缩短工期的施工力案;工程中需使用的特殊材料和设备,以便在计算报价之前调查了解一些情况及价格,避免因盲目估价而失误。
为进一步制定施工方案、进度计划、计算标价,投标人还应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研究招标文件:
1.投标人须知与合同条件
投标人须知与合同条件是建设工程招标文件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使承包商明确中标后应享受的权利和所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以便在报价时考虑这些因素。
2.技术规范
研究招标文件中所附的施工技术规范,特别是注意研究该规范是参照或采用我国技术规范还是国际技术规范,本公司对此技术规范的熟悉程度,有无特殊施工技术要求和有无特殊材料设备技术要求,有关选择代用材料、设备的规定,以便采用相应的定额,计算有特殊要求的项目价格。
3.报价要求
要研究永久性工程之外的项目有何报价要求。例如对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拆除、监理工程师现场办公室和各项开支、临时没施及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等,招标文件有何具体规定,以便考虑如何将之列人到工程总价中去。弄清一切费用纳入工程总报价的方法,不得有任何遗漏或违背招标文件明确要求的失误。
4.承包商风险
认真研究招标文件中对承包商不利、需承担很大风险的各种规定和条款,例如有些合同中,业主有这样一个条款“承包商不得以任何理由索取合同价格以外的补偿”,那么承包商就得考虑适当加大风险费 。
二、现场考察
现场考察是整个投标报价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对于考虑施工方案和合理计算报价具有重要意义。现场考察的一般程序和做法是:现场考察组应由报价人员、准备在中标后施工工程的项目经理和公司领导决策人员组成,根据对招标文件研究和投标报价的需要,制定考察提纲,考察后应提供实事求是和包含比较准确可靠数据的考察报告,以供投标报价使用。
1.自然地理条件,如气象资料、水文资料、地质情况以及上述情况对施工的影响。
2.当地施工材料供应晴况。如水泥、钢材、术材、砖、砂、石料及商品混凝土的生产和供应。
3.施工机具:当地施工设备和机具的生产、购置和租赁供应及价格;有关设备机具的维修和配件供应等。
4.交通运输:主要了解大件设备运输路线及通关情况。
5.了解施工现场情况。如工程的地形、地物、地貌;工程周围的道路情况、当地供电情况、三通一平及地基处理情况等。
三、参加标前会议
标前会议,是业主给所有的投标人提供一次质疑的机会。有些承包商为了节省费用,不很愿意派人亲自参加标前会议,除非你对该市场非常熟悉而且还有其他非公开渠道与业主单独接触,否则如果你真心想参加投标并希望获得胜利,则应认真准备和积极参加标前会议。
在标前会之前应事先“消化”招标文件,并将消耗过程中碰到的各类问题整理为书面文件,寄到招标单位要求给予书面答复,或在标前会议上予以解释和澄清。提出质疑和要求澄清以及参加标前会议,都要讲究技巧。
四、精心编制投标文件
编制投标文件时要细致研究业主的招标文件要求,这是编制投标书的主要依据。因此,一定要研究吃透业主的招标书,重点弄清下列要素:
1.工作范围的准确界定:对招标文件中明确的发包范围,投标方要仔细研究。工作量弄不准,报价的准确性也无从谈起。
2.工期的要求:业主标书中要求的工期,必须无条件满足,还要根据总工期编制出总体网络进度图,尽量使业主满意。
3.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废标项:投标方在编制投标文件时一定要避免出现招标文件中的废标条款内容。按照国内评标和合同谈判的惯例,第一中标人可以在合同谈判过程中将自己的不同意见表达出来,与业主进行协商。为避免在评标时因为与招标文件未响应而减分,甚至废标,故投标方在可以协商的条款上一定要在投标文件响应业主要求,争取到第一中标人的权利后再尽可能地与业主谈判。
4.投标文件内容和格式的编制要与投标文件文件一致,避免出现类似投这个标,而文件上写的另一个标书的现象,从而在评标时导致减分的可能。
标书的编制是一项系统、复杂的五作,涉及到多专业,多工种,如技术、经济、财务、材料、质量、安全等等,各专业要统一协调,相互包容。各方面的投标实践告诉我们,在报价时可采用以下几种报价策略:
4.1不平衡报价法
不平衡报价是指在工程项目的总价敲定后,根据招标书的付款条件,合理地调整投标书中商务标内各分项价;在不抬高总价以免影响中标的前提下,能够尽早地回收资金和工程款,缩小投资风验,以期最终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此外,还有几项也需要不平衡报价,如图纸显示量小而预计工程量将会有所增加的子项目,可将单价适当提高;而工程项目内容搞不清楚的,则可适当降低其单价。如项目业主要求投标报价一次报定不予调整时,则宜适度抬高标价,因为其中风险难以预料。总之,不平衡报价是建立在对业主招标书内具体条款的分析之上的一种合理价目配置。但使用时必须掌握好尺度,以免引起业主反感,导致废标。
4.2可选方案报价法
对原标书中有可选方案或无明确规定方案时,可因地制宜作出不同方案和不同报价。这样,可以给业主一种新的思路,而目若新方案总价在一定程度上低于原方案报价,则可以吸引业主,争取有利的评标因素
4.3突然降价法
在竞争激烈的商战时代,报价是一项极为保密的工作。竞争对手往往相互刺探,打听对方标价。所以,在开始编标作价时,可适当做高一些。在投标截止日前临送达时,可突然将总价降低若干个百分点,令竞争对手碎不及防,以提高我们在评标时的有利地位。
4.4保本从长计议法
总包考察报告范文5
【关键词】招投标;质量控制;要点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试行招标制度以来,招标投标制度不断地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机构资格认定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文件的出台,都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招投标原则,招标工作正逐步的走向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但我国与国外成熟的市场经济相比,招投标的外部环境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提高招标工作的质量成为其发展的一个关键。
1 招标的特点
1.1 工作周期短、固定时段工作强度大。一个项目从开始招标到确定中标人,一般不超过3个月时间,在这期间要完成项目报批、资审、招标文件编制,投标人资格审查、开标、评标等大量工作;其中,资格审查、开标评标都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般为1-7d),工作强度相当大。
1.2 工作质量要求高、责任大。由于招标过程的严肃性,招标人在招标工作中一点小的疏漏都可能给整个招标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甚至会引起招标失败,因此,招标工程师必须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1.3 过程繁琐、机械性工作多。随着招标制度法律、法规的逐渐完善,招标过程的审批工作也逐步走向制度化、程序化。招标人要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具体规定,有条不紊的完成几十个招标程序,期间大部分工作都属于技术含量不高、重复性强的工作。
2 招标工作的质量控制要点
2.1 加强与业主沟通
招标活动中,与业主的沟通直接关系到招标工作能否顺利完成,也最能体现招标工作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水平,换而言之,与业主的沟通,是评价一个招标机构能力高低的关键点。招标合同签订后,应首先征求业主意见,了解业主对投标人的要求。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2.1.1 熟悉招标工程造价、工期、质量等情况,以及业主资金安排计划;
2.1.2 作为机构有责任对涉及工作的法规、流程向业主解释清楚,以便在法规与程序许可的范围内帮助业主选择合适的承包人;
2.1.3 招标机构应对当前承包市场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如材料价格、符合资质条件的潜在投标人数量等,适时向业主提出指导性意见。
2.2 投标人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是整个招标活动中招标人需承担较大责任的环节,因为招标在这个环节中要根据《资格预审申请文件》选出符合要求的投标人。由于我国的信用体制还不完善,一些不具备投标报名条件的单位往往在《资格预审申请》中弄虚作假,招标人稍不注意就会将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单位选进投标人范围中,所以必须要完全熟悉投标人的资格条件,在审查过程中做到严格把关、一丝不漏。
资格审查分2种形式,资格预审和资格后审。在报名的家数不多或是对报名单位有一定了解等情况下可采用资格后审,资格后审相对于预审方式可节省时间;而采用资格预审方式,在前期与业主沟通方面显得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投标报名单位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如何设置合格条件等方面,可以在前期采取优胜劣汰的方式对报名单位进行筛选,以减轻招标工作后阶段的工作。目前多数采用的都是资格预审的形式,这样避免出现中标单位在后审时,发现资格不符合而需进行重新招标的情况。资格预审工作的操作程序各地区略有不同,在操作的过程中应咨询当地的招投标管理办公室和工程建设交易中心,以免在招标过程中某一细节出现问题而影响了整个招标工作的时间进程。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招标工作在资格预审环节的注意事项及工作细则:
2.2.1 安排资审时间和场地:会同交易中心经办人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时间和场地,一般应安排在交易中心进行;
2.2.2 依法组建资审委员会:需从交易中心抽取专家组成资审委的,应由招标人提交书面申请报告给交易中心专家服务部统筹安排;
2.2.3 资格审查:普遍采用资格预审方式,招标人连同交易中心经办人取出封存的投标报名资料,在资审现场当场检查密封情况并开封,资审结束后应将资审结果及时报交易中心经办人;
2.2.4 资格预审公示:资格预审结束后,资格预审报告由招标人盖章确认,由交易中心经办人将预审结果在网上公式。
在发出招标公告并接受报名单位的《资格预审申请文件》后,招标人依据资格审查方式,对投标申请人填报的资格审查表及相关资料进一步审查、筛选,最终确定投标人。在此过程中,招标人应严格对照资格审查标准(包括基本合格条件与附加条件)进行筛选,选定合格的投标人。
2.2.5 资格预审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a、对投标人填报的资格预审表进行复核性审查、验证,以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可与政府监管部门建立一定形式的信息共享机制;b、组织人员对投标申请人类似的竣工工程或在建工程,拟派项目经理进行实地考察,根据事先拟定的项目考评指标实事求是地写出考察报告,作为资格预审的重要依据。未通过资格预审的申请人提交的投标文件,以及逾期送达或者不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密封的投标文件,招标人应当拒收。
资格审查的结果要与预审文件一致,必须实事求是,从严把关,因为失去诚实信用的审查结果,就有损评标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也就失去了招标机构存在的必要性。资格审查一旦完毕,立即整理资审报告,并及时通知潜在投标人、未通过预审的投标申请人、通过资审但未被邀请的投标申请人,并视情况说明原因。
2.3 招标文件编制
招标文件不仅要规范,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条例要求,而且应得到招标人的认可。在通过监管部门的备案审查后,即可发给合格投标人。对招标文件的审查要点是符合法规(特别是各个时期新颁规定),其中,有关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及答疑补充文件要尽可能完整、准确、避免模糊字眼出现,且适应市场行情,最大限度地减少招标人在工程施工及竣工结算时的不必要麻烦。具体来说,在招标文件合同条款拟订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2.3.1 现阶段大部分地区或部委为了规范招标招标文件编制活动,促进招标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和公正,都联合制定了一些标准文件。不同招标机构编制的招标文件各有异同,应取长补短逐步建立自己的特色,力求不断提高招标文件的质量。事实上招标文件的内容与标准随工程项目而改变,随招标人的要求与期望而改变,但其通用的规范部分与必要的法规部分大都沿用保留。
2.3.2 对于涉及到招标人指定分包工程合同时,招标机构的造价人员应列出分包工程详细的工程量清单,明确约定总包、分包之间的现场配合、进度衔接、成品保护、垂直运输、脚手架、临时供水、供电的利用等相互间责权利,避免出现总承包人与分包人工作内容重叠、责任不清的情况,同时有利于承包人准确报价和招标人日后管理工作。
2.3.3 在编写招标文件的专用合同条款过程中,应结合本工程实际,加强对风险责任条款和特别条款的编制审查,如包干范围,调价、调量范围与办法,工程窝工、停工状况下工效下降的计算方式及损失赔偿范围(包括机械停滞台班费的测定与计取基准);工程进度款支付办法,进度款拖欠情况下的工期处理,工程中间交验或建设单位提前、滞后使用工程部分的成品保护、保修处理,合同外工程量的计价原则和支付办法,工程中零星计工处理和违约责任的量化问题等。明确各方在合同中的责任和义务,降低招标人因合同条款不完善而被承包人索赔的风险。
同时,招标文件的编制质量也会影响到投标文件的质量,最终可能影响到评标质量与招标人工程实施阶段的管理,因此,把握招标文件的编制这一中心环节,是体现机构水平与信誉的关键。
2.4 开标与评标
接受投标文件时,招标人应准确把握投标截止时间,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下按既定程序开展开标工作,及时做好相关记录,公开宣读投标人名称、投标价格、质量等级、日历工期等主要内容,并在各投标人无异议的情况下签字确认。
评标过程招标人一般不参与评审,在招标人委托时可由熟悉相关业务的人员参与评标。评标过程中,招标人应仔细核查评标委员的评审文件、打分情况,在评标结果确定后及时汇总评标结果,整理评标报告,请在场各位专家评委签字确认。
2.5 工程回访与反馈
本着对业主或客户负责的原则,为了不断提高招标业务水平,招标机构还应该适当地延伸到工程实施与结算阶段。及时发现招标工作中的不足与缺陷,不失时机地进行更新、完善并反馈到以后业务中。根据中标承包人工程实施状况,适时完善、弥补招标文件中评标办法的不足与漏洞,为下一次的工作打下基础。
总包考察报告范文6
【关键词】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统;智能化工程;工程建设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虽然不长,但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大量的建筑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智能化系统是一个涉及到多专业、多子系统的系统工程,具有工程专业技术比较复杂,且综合性非常强等特点,因此时至今日,我国还没有形成较为权威和完善的对对建筑智能化系统技术和实施全面把控的方法和程序,如当前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存在着“拍脑袋”的现象,在将设计转化成实体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大量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导致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功用大打折扣甚至失效,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
1、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1 项目前期对智能化系统工程定位不清
在发达国家建筑智能化系统发展已较为成熟,但国内仍有很多人对智能化系统缺乏深入了解,只是迷恋于智能化概念,但对建筑自身需要什么类型的功能却不清楚,因此也无法提出明确的需求分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前期缺乏对智能化工程的准确定位和需求分析,也就为后续设计、施工以及系统投入使用等埋下了很多问题隐患。
1.2 智能化设计质量偏低
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传统的建筑工程设计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设计内容多,而且技术更新非常快,对设计师提出了非常高的业务要求。但我国当前智能化设计人才仍然存在着短板,大部分设计院不愿意在智能化部分投入过多的人力资源,因此这些设计院所出来的智能化设计往往属于一些简单通用型的,而且可能并未深入考虑到每个建筑单体可能存在的特殊性,这导致了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成果的适用性和深度经常达不到实际的需求。
1.3 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质量不高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过程需要与其他专业高度配合,若配合不好,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本身多专业交叉配合施工管理难度就很大,加上建筑智能化系统这一专业领域缺乏相应的规范、规程等文件指导,还有施工单位对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这些问题积累在一起,导致智能化系统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涌现出大量问题,对系统功能的最终实现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1.4 缺乏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维护管理人员
工程竣工时不少智能化系统的确也能正常投入运行。但是,智能化建筑的建成并不意味可以一劳永逸地享受现代科技的成果。因为只有在良好的管理下,智能化系统才能维持正常工作,整个工程投资才能得到预期的效益。智能化系统建成后,由于缺乏对日常管理和持续维护人员,设备维护保养成了较大问题。
2 、对智能化系统实施的建议
2.1 改善设计管理
(1)前文已经讲过,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一部分重要原因就是在设计时就埋下了很多问题隐患,因此选择一个好的设计单位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首先建设方不仅要考察设计资质、设计业绩、服务质量等几个惯常方面,还应该对设计单位过往设计项目进行考察和调研,多方面收集信息。尽量不要选择以往无设计经验或者设计能力明显达不到设计需求的设计单位。
(2)方案设计应采用先进、成熟、实用的主流技术,与建设方投入的资金相适应,不能脱离实际追求高标准。要仔细琢磨国内外类似系统的建设经验,认真做好设计前的工程调研,要对技术上的可行性、单项技术的侧重点、系统技术的合成性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构思,从而设计出最匹配业主需求的最佳方案。
2.2 严格按图施工,保质保量完成
按图施工是施工的最基本准则,是施工单位最基本的义务,也是项目各方对现场管理的依据,这在无数的工程实践中已经证明了的,因此要想进一步提升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质量水平,项目负责人必须严格依照施工图进行施工,对质量要高标准严要求,杜绝以节约成本为由,偷工减料、私自替代混用材料的情况发生,建立项目部内部考核制度对不规范施工人员进行严格查处,毫不手软。
2.3 加强动态管理和计划纠偏
组织是项目管理成败的决定性因数,建筑智能化工程也不例外。建筑智能化工程是建筑主体的附属工程,工程的推进必须依附土建及其他专业工程的总体进度。各类前端探测设备、传感器、执行器的安装必须取得其他专业工种的大力配合。智能化施工企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相关配合专业工程的现场实际进度,实行动态的组织和计划调整,做好人、财、物的总体动态安排。取得建设单位、总包单位的协调支持,紧跟建筑工程总体进度,避免因其他工种的事先安装、缺乏预留安装位置而造成智能化设备的安装位置不符合产品安装规范及技术要求,进而引发质量问题。
2.4 改进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监理工作
前文已经强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发展日新月异,对设计、施工、监理等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理作为施工现场的第三方,在监督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让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质量有较大的改观,监理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工具。但当前监理队伍与设计、施工方面存在着同样的问题,队伍的知识更新达不到智能化系统本身的发展,对这一专业的知识涉猎也较少,经验比较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监理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也要求监理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提高监理能力,进一步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3 、结语
随着我国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必然会得到改善和解决,但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建筑智能化系统各方各面的努力和支持,需要建设主管部门大力推进,也需要设计、施工、监理等实现智能化系统工程的从业人员不断学习新的工程知识,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重要性进行深入了解,共同为推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迈上新的台阶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肖铁岩,龙明,龙莉莉.建筑智能化问答实录 [M].北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丁士昭,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M].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张品伟,徐东华.浅谈监理实施中的几点问题[J].山西建筑,2005,31(17):11-12.
[4]章云,许锦标.建筑智能化系统 [M].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