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论坛发言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论坛发言稿范文1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高等教育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高等教育宣言》作为世界高等教育的标向, 提出了高等教育伦理的概念, 本文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出发, 了解教育伦理对个人和社会道德价值观树立的重要功能, 思考高等教育道德伦理精神缺失。
当前, 人们对于高等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 也更加关心其对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1998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召开了世界高等教育大会, 回顾了过去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成就, 提出了现在高等教育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探讨了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与走向, 并发表了《高等教育宣言》。为了准备这次世纪末的大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关于改变和发展高等教育的政策论文, 并在五个地区举行了磋商会议, 综合考虑各个地区情况, 汇集成了这篇《高等教育宣言》。可以说《高等教育宣言》是世界各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指向, 它是人们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展望和预期。宣言第二条的标题提到非常有趣的一个词——伦理, 通常很少有人把伦理角色与高等教育做过多的深刻联系, 但在宣言中, 伦理作为除高等教育使命之外的第二条提了出来, 可见其重要性。本文试图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出发, 对高等教育伦理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分析, 理清含义, 了解其背后的深意。
一、概念界定
关于高等教育伦理, 通过翻阅词典以及相关的教育书籍, 暂未找到一个明确的定义, 因此要探讨其含义, 首先需要弄清楚什么是伦理。伦理一词在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 传统意义理解上的伦理大致有以下几种含义:
1. 人伦的原理, 为人的原理。《说文解字》曰: “理,治玉也。” 说明只有遵循事物的内在的原理和内在的规律,才能把玉石造成玉, “治” 的过程也是探索其内在原理和内在规律的过程。当“理” 与“伦” 合成“伦理” 的时候,就是指人伦的原理, 为人的原理。
2. 事物的条理, 道理, 准则。《礼记乐记》中提到“凡音者, 生于人心者也; 乐者, 通伦理者也。” 郑玄注:“伦, 犹类也。理, 分也。” 郑瑗在《井观琐言》卷一中写道: “马迁才豪, 故叙事无伦理, 又杂以俚语, 不可为训。”苏轼的《论给田募役状》提到“每路一州, 先次推行, 令一州中略成伦理。一州既成伦理, 一路便可推行。”[1%]
3.何智炫在其《伦理与道德的辨证探讨》中将伦理定义为处于道德底线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于性、爱以及普遍自然法则的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不便明文规定, 而是约定俗成的, 并且随着道德标准的普遍上升而呈上升趋势。
可见伦理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准则。高等教育伦理就是教育者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中, 调整教育人伦关系所要遵循的客观道德法则, 并在这一客观法则的基础上探讨如何使客观道德法则主观化, 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使其具有个体关怀性和社会关联性。
二、高等教育伦理的功能
《高等教育宣言》中涉及伦理一词的内容并不多, 但高等教育作为有目的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它面临着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双重制约关系。高等教育作为联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重要中介, 既与社会发展有着必然的本质联系, 又与人的发展有着必然的本质联系。这两个方面的本质联系, 便构成了高等教育活动的客观依据。因此, 高等教育活动既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又受人的发展制约。高等教育伦理就是通过教育活动尽可能使来自两个方面的制约达成统一, 促进双方面的发展。
(一) 高等教育伦理的个体功能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作为对一定社会高等教育活动关系的伦理化反映, 高等教育伦理也就是调节人们之间高等教育活动关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 通过设定一定的善恶标准, 规定着人们在高等教育活动中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
高等教育伦理作为调节人们之间教育活动关系的行为规范, 与一般的教育活动规范不同, 它是一种善恶规范,是一种价值取向, 它以善恶为尺度去规定人们哪些行为是应当做的, 哪些行为是不应当做的, 引导和约束人们教育行为应以“善” 为价值取向, 从而保障教育活动有序进行,以实现受教育主体的全面发展, 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作为一种内在的善恶规范, 高等教育伦理对人们教育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它不像法律那样, 通过一种强制性的实施机制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它是通过社会舆论、引导、自省、自悟等方式来唤起人们内在的道德良知, 促使人们自觉地去调节教育活动中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行为。在进行高等教育活动之前, 对于把受教育者要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在观念上有了某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 并据此组织教育活动, 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预期变化, 形成他们的个性, 成为真正的人。
高等教育伦理体现着主体行为的精神态度, 是主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把握教育活动的一种特殊方式。高等教育伦理是主体选择的一种价值意识, 引导着其对现实高等教育活动的价值选择, 促进人格完善和发展。这种主体精神态度, 如勤奋、敬业、进取、奉献等, 不是基于一种利益原则, 而是主体对自己意志、品德和行为的一种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要求, 对促进高等教育活动高效和优化的一种自觉意识。高等教育的特殊地位与重要作用, 要求主体发挥其精神态度, 促进个体的发展。
(二) 高等教育伦理的社会功能
高等教育活动是社会活动一个方面, 高等教育领域是社会整体系统的一个特殊领域, 与之相适应, 高等教育伦理也是社会伦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此, 高等教育伦理与一般的社会伦理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高等教育伦理是社会伦理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表现。同时, 高等教育伦理又不是一般社会伦理在高等教育活动中的简单推广,不能把一般的社会伦理规范照搬到高等教育活动中来。高等教育伦理主要是依据一定社会的高等教育活动过程, 反映着高等教育活动对社会的功能, 以及高等教育活动的内在规律。
高等教育伦理在对象和内容上包容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次和方面, 其中主要是高等教育通过人对社会的间接导向。我们知道, 道德要求有着不同的层次, 一般可分为可容性道德要求和善的道德要求两个层次。可容性道德要求是对社会全体成员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即社会公德, 这种基本的道德标准是不违规、不损人; 善的道德要求则是较高层次的道德要求, 它是在可容性道德要求的基础上, 进一步要求社会中的优秀成员要有一种利人之心,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以天下为己任。高等教育伦理的基本功能是培养人,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精英。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生产服务、为经济服务、为政治服务、为文化服务等等,高等教育伦理的价值最终要落实到人才的培养上, 通过培养人去实现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和文化价值——即社会价值, 体现为一种社会功能。高等教育伦理的主要社会功能和价值其实并不在经济上, 大多场合侧重于文化和政治上, 或者说其是超经济的。同时, 教育伦理作为教育活动中一种道德规范和价值精神, 其主要功能和价值之一就是要优化教育发展, 通过教育提高人的培养质量和规格, 进而提高社会的整体层次。从一定上意义上说,它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价值, 不仅对社会的政治发展起着特殊作用, 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 而且对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也起着特殊的作用, 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三、思考与小结
《世界高等教育宣言》发表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高校大规模扩招, 导致高等教育资源分散, 质量下降, 毕业生就业困难等等。在市场经济机制下,人们把目光放在如何创造更多经济价值之上, 忽略了高等教育的本质价值, 更加忽略了高等教育伦理价值。高等教育伦理作为高等教育活动关系的伦理化反映, 在道德伦理精神缺失的当代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O]. 北京: 中华书局, 2008(3): 48.
[2] 王正平. 教育伦理学——理论与实践[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31.
教师论坛发言稿范文2
[关键词] “六步”教学法;网络环境;建构主义理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高职英语更是顺应时代需求下的产物。但是当前我国的高职英语教育水平仍然停留在教师一味灌输理论知识,教育教学方式不恰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层面上。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而是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自身素质。高职英语研讨式“六步”教学法是对传统捆绑式教育的改革,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构建出全新的符合现代教育形势发展的课题教学模式。
1、高职英语研讨式“六步”教学法的概念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研讨式“六步”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等理论的基础上,在高职英语教学的课程中将网络信息技术与研讨式教学法进行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通过协作主动开展创新型学习的行为。
网络技术作为新时代的高科技产物,可以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为师生提供大量丰富、真切、生动、活泼的语言场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网络环境下的“六步”教学法主要由情景——探索——协作——评价——操练——运用等六个步骤组成。
第一步即情景,就是根据设定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设立出符合课设的场景,以便学生能够身入其境,真实感受直观且形象的教学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网络信息的共享性建立资料库,方便学生随时阅读。
第二步是探索过程。学生通过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或任务进行分析后,进行小组分工,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网络查询相关资料(可以是报刊杂志、书籍文献、图像资料等),并归纳总结,整理出课题汇报讲稿。在这一步骤进行过程中,讲究的是学生的独立自主性,教师主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监督。
第三步即协作。解决教学任务或问题单靠一个人的力量获得的答案或许是片面不具体的,此时,小组成员在汇报前需要沟通,利用探索过程中所获得的成果,通过辩论、合作、竞争以及角色扮演等不同的方式进行交流,最终获得属于小组本身的一个学习成果。
第四步则需要教师对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教师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理顺知识资料,深入了解教学的目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五步是操练,即在教师安排的课程任务下,学生们根据大量的信息资料与网络上获取的材料进行总结,展开练习,以达到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的目的。这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项环节,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练习,达到层层深入,提高训练层次。
最后一步就是运用。一切知识的掌握都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素质能力。教师通过布置新的任务,安排学生利用学习到的知识独立完成。
以上六步相互联系,共同实现英语的新式教学法。
2、“六步”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是高职英语研讨式“六步”教学法形成的重要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能动汲取知识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是被动地去接触外界信息,而是主动地依靠别人的帮助,通过必需的资料以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这种建构是属于个人的,学习者通过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储备或经验教训,能动地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组建。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观念认为情境、主体、协作以及资源是教学工程中的促进剂。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自身为中心,学习环境和现实情景相互结合,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相互协作精神,通过提供大量的丰富的资源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获取知识。首先,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中心,其实是要求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索、发现和对知识理论的建构。在教育中,需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实践能力,把握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对“六步”教学法的合理运用,通过学生的交流过程,使其展开生动有趣的学习。网络的运用综合了建构主义四大要素——情境、协商、会话和意义建构,改变英语教学中的传统模式,为高职英语教育提供更为先进的教育方式,同时也实现了建构主义的美好设想。
多媒体网络技术是实现建构主义理论的最有效工具。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话和协商对获取的知识进行讨论和分析,实现跨地域和时空的交流学习需要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的语音功能作为支持,这便需要借助网络环境。在这一过程中,网络能够给学习者提供生动具体的学习环境,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加强交流理解,同时还可以通过超文本的形式管理和编辑知识信息,对于学生英语学习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网络环境下英语研讨式“六步”教学法,就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下,利用高科技网络手段,通过六步教学法实现反传统的教学理念,是现代化教育环境中的实践操作,更是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网络技术的逐步推进,对外交流的日益扩大,社会对于英语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网络环境下的高职英语研讨式“六步”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模式下的灌输式教育体制,通过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教育技术手段着重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独立性和积极性,给英语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以超越局限和时空的特有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造力等,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推进高职英语教育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杨善江.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研讨式“六步”教学法探讨[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11:33-37.
[2]陈辉.网络环境下英语“六步”教学法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管理观察,2009,10:181-182.
教师论坛发言稿范文3
李鸣晓
尊敬的杨桦老师、各位语文教育界同仁:
大家上午好!
我是宁国中学高中部语文老师李鸣晓,非常荣幸能代表此次阅读教学论坛高中组做主题汇报。下面,我将从现状、困惑、尝试、建议与规划五个方面反馈我们小组的讨论心得。
此次相聚在一起的高中语文老师,来自浙江及安徽的各地市,学校几乎涵盖各类型,从省示范至普通高中、职业学校、民办学校等齐聚一堂。在交流后,我们普遍达成当下语文教学现状的共识:一是应试教育模式影响巨大,语文的审美性、人文性在冲击高考分数的模板式教学下很难得到体现,语文教师心急如焚却无力回天。二是基于学科特点,语文学科在高考中很难拉开差距,各类学校中均有语文是“后妈生的”的感觉。有好事人为高中各学科排位:数学第一,理综文综第二,英语第三,语文最末。而在此情况下,学校的行政偏向性,班主任的重视程度都让语文学科走入不起眼的脚落,漠漠心伤。
我们全组老师讨论时无可奈何却又想力挽狂澜,是以在交流中形成诸多困惑点,特向杨老师及北大语文研究所提出:①从学校高考升学率角度考虑,如何在不影响整体成绩的情况下,让语文科目受到重视?②从日常教学角度思考,阅读欣赏与试卷训练所获成绩不成比例,高考能否发挥指挥棒的作用,从评价机制上改变这种现状?③从教师成长角度考虑,如何练好语文教师内功,且能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得以彰显?④从学生发展角度思考,学生读书兴趣如何引导?如何让高中学生在短期时间内感受到实效?
此次为语文阅读教学论坛,单就阅读教学而言,我们小组又有以下困惑:①教材与配套读本如何协调处理?②阅读教学单独的评价体系怎么建立?③阅读教学实践的优秀范例又在哪儿?
我们的困惑太多,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的困惑实在太多。其实,我们都曾努力尝试过。在小组交流中,我们看到了浙江省的学校阅读课已开展多年,且已形成一定体系;安徽的合肥一六八中学等已将阅读课纳入高一范围。以我所在的宁国中学高中部为例,我们学校在09年分层教学后,14年借鉴江浙模式,开始将阅读课纳入高一及高三必修课程,并开设了二十五门选修课,其中包括《动漫·游戏与文学》《大师的爱情——民国那些神仙眷侣》等阅读欣赏型选修课程,初步尝试走班教学。我们努力的去做,正如小组中孙凯老师所说:“做该做的,做能做的,找到理想与现实的平衡点。”
也正是基于此,我们才惶恐地向北大语文研究所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能不能从深度广度上加强对我们一线学校切实的指导,如开设教师及学生阅读的书目,给阅读以具体操作的指引;又如提供阅读评价表格,方便直观评价师生阅读效果;再如及时分享高考的前沿信息;还有更宏大遥远的念想,如高考语文考卷的调整以使阅读及阅读教学的作用真正得以显现。
我们一线语文老师知道,路还是要靠自己走出来,我们只是希望杨老师和北大语文研究所能成为这条路上的明灯,指引我们少走些弯路。
最后,向大家汇报一下高中组的初步规划:
我们拟定从教师成长与学生成长双方面入手,达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新高度。教师角度,拟定依照北大语文研究所开出的书目,每月从中挑选一本教育教学名著精读,在QQ群中写下点滴感悟,一年后形成文集,力争出版;同时加强交流,不定期安排组员赴某校交流;此外,已先行的学校或个人随时在群中分享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学生角度,拟定用成果展示的方式将学生阅读效果呈现在组员面前,研讨改良,最后形成跨学校的学生文集。
教师论坛发言稿范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下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听了x书记的动员报告深受教育和鼓舞,这次大会的召开,必将在全市教育系统掀起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热潮。在这里我很荣幸代表**一中作表态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谋求学校新发展”。
我的发言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突出一个主题,明确两个着力点,落实三项保障措施。
一、突出一个主题
这个主题就是“解放思想,科学发展”。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仅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推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进我市教育发展的大好契机。坚持科学发展观,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现实问题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素质教育就是我们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观。我们认为,学校更新教学理念、构建高效课堂就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学校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内容的师生评价制度、规范办学行为就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因此,我们将牢固树立 “抓学习实践活动就是抓发展”的观念,确立我们市一中本次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再创一中教育新业绩”。
二、明确两个着力点
1. 着力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学校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当前,学习实践活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高考、小高考、中考又迫在眉睫,我们将本着对社会、对孩子高度负责的精神,落实目标,落实任务,用心、用智、用力抓内涵提升,抓质量提高,做到学习实践活动和学校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另外,我们将坚持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推动本校的工作结合起来,与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结合起来,与实施学校新一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与建设“三子作示范,党员争先锋”的党建品牌创建工程结合起来,与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根红线四个抓手”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增效减负、学生三自发展、民主教育、教研组主动发展”四个方面,“全心全意、真心实意推进素质教育”,不断从教育理念、教学成果的广度、深度、力度和影响度上树形象,聚人心,使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扎实成效。
2. 着力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是“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教育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学校发展,师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肯定。一是要真学。无论是在学习活动期间,还是在学习活动结束以后,都要加强学习,尤其是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更要把学习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学习。因为我们从事的事业是教书育人,必须要有过硬的基本功,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夯实理论基础,以强大的人格魅力和过硬的业务素养教育和引领学生。要切实制定好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真正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二是要真用。我们将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提升学校工作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机遇,真用,就是联系实际用、针对问题用,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到善于思考,学以致用。通过加强学习,真学真用,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的意识,提高党员领导干部领导学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努力实现学校干部和教师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有大转变,教育教学质量有大提升,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举措有新突破。
三、落实三项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成立组织机构。今天会议结束后,我们将立即传达会议精神,成立由我和任欣伟校长任组长,其他几位校领导为副组长的的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在全校做好宣传动员,明确这次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导思想,工作步骤、活动内容和其他工作责任,确保内容不少,环节不缺,步骤不减,标准不降。二是要做出表率。我们要求领导干部要带头开展学习,带头调查研究,带头分析检查,带头创新实践,在各方面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为广大党员、干部、教师做出表率。
2.创新工作载体。在具体学习实践过程中,我们将坚持分类指导,分类实施,努力做到贴近党员,贴近教师,贴近实际;坚持边学习,边查找,边整改,边建制,以丰富多样的形式确保整个活动有声势,有特色,有成效。在活动安排上,既要遵循市教育局《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总的要求,又要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大胆创新,灵活掌握,通过组织知识竞赛、专题演讲、教师论坛等多种形式,策划组织各种有创新、有实效、教师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和教师投身学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3.强化活动宣传。一方面,通过召开动员大会、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编发信息简报、开辟学习专栏等形式和利用校园广播、网络、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活动的重大意义,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另一方面畅通信息渠道,加强与教育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沟通联系,及时报送本校工作情况并接受指导。 同时,注意培育典型,搞好对内对外宣传工作,及时发现、深入挖掘、认真总结新经验、新做法,树立新形象。
教师论坛发言稿范文5
一、主题性校长高级研修的内容与课程设置
温州市从校长高级研修的价值取向出发,培训课程的设计采用大课程的观念,培训内容紧紧围绕“提升校长领导力,塑造温州教育家”的主题目标,课程内容设置架构为“模块化+菜单式”,顾名思义,校长高级研修班必须要“研”字当头,以研激训,借研深化;要高起点,大手笔,针对性要强,实效性要突出,可持续性明显;不仅要立足校长本身素质的提升,更要立足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整合温州本土教育优势,充分发挥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教育学科的优势,设置5块“以学员需求为主体,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手段,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具有逻辑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模块,并相应设计54项“菜单式”的活动单元。模块化的培训课程设置既可以满足校长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也能够发挥培训机构在师资、科研等方面的优势,更能体现研修的主题目标。“菜单式”既可以突出校长在研修中的主体性、主动能动性和交互性,也能够凸显名优校长向教育家发展过程中的个性特征。具体模块与菜单如下。
1.教育理论学识课程模块
相应的菜单包括:一是当代教育理论问题与进展,如教育法规的理论与实践,当代课程理论与课程改革、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国际比较等;二是现代教育热点与难点问题,如校园文化建设的再思考,提高德育实效性问题,聚焦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知识管理等;三是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与学术规范。
2.教育管理专题课程模块
相应的菜单包括:一是当代教育管理前沿信息、国际比较视野、校长领导力理论的最新进展;二是校长如何管理和领导学校,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三是校长沟通力的提升与学校管理诊断等内容。
3.名校管理实践与经验课程模块
邀请京沪两地全国知名的中小学校长与温州本土名校长走进课堂,在感悟他们的办学理念、管理实践和领导体会的同时,加强互动交流,以“问题会诊”式就校长在平时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困惑开展互动交流,真正起到解校长之所急,急校长之所需的作用。
4.考察实践与挂职锻炼课程模块
相应的菜单包括:一是进京沪两地名校考察,深入课堂,听经验介绍,感受名校文化,并与之深度交流;二是学员进京沪两地名校挂职锻炼,为期半月,实践“导学、导思、导行三合一”的有效培训模式。
5.学术活动课程模块
相应的菜单包括:一是学习期间的校长自主学术沙龙活动、学术导师的科研指导工作;二是学习间隔期间与集训结束后的校长自培与校长主题论坛活动,以保证培训的可持续发展性;三是学术成果的呈现。
二、主题性校长高级研修的培训方式
1.高级研修班形式
在组织培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强调研修主题务必明确,研修内容要有很强的针对性,要切合实际、实效;其次,在研修时突出“研”字,重在激活思想,在互动中不断深化;第三,严格把关专题内容的审核,与主题偏离的专题一律删除,要求专题报告立意要高、观念要有前瞻性,内容力求丰满实在;第四,经常组织“校长论坛”,围绕研修主题进行高层次研究、研讨和修习。由北京师范大学与上海师资培训中心聘请京沪两地著名专家学者、知名校长担任主讲和各种形式的主持人,所有研修班的校长均积极参加高级研修班的学习活动。
2.双重导师制度
当前参训的温州校长大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相对缺乏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与专家的引领,积极跟进尚不够。建立导师制度能有效的解决校长的迫切需求。我们采用“双向选择制度”,导师可以选择学员,学员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首先是建立学术导师制度:即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和上海师资培训中心分别聘请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年轻教师担任导师,每位导师负责3~4名学员的学术把关工作。研修校长可适当加入学术导师的课题研究中,或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相关论文、案例的写作以及完成自己已有的课题研究。其次是建立校长导师制度:即由两合作单位联系京沪两地知名校长担任校长导师,让挂职锻炼的研习校长以名校长为师,进校全息参与挂职实践两周,进行情境参与式学习。并规定研习校长要深入课堂听课、积极交互经验、做好专题报告、开展校长小沙龙等形式,学习知名学校及其校长的管理经验。每位校长导师负责3~4名研修校长的实践学习。研习校长必须完成一份学校考察和挂职实践报告。冯大鸣《IT支持下的校长培训模式》中认为“校长在做中学,在做中体验,在做中领会,在做中接受”。这样的研修过程,既提高了学员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更培养了校长们的合作意识与自主研究、自主发展的意识,也契合主题性校长高级研修的目标。
3.研修档案袋制度
这是一种对研修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的管理方式,并为学员个体研修效果的评估提供依据。对研修校长而言,这是一项责无旁贷的责任与义务,又是提升校长领导力的一种有效措施。它作为一种档案的形式,既翔实记录了校长研修期间的行思方式与感悟,又为培训后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为检阅研修成果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校长研修档案袋中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资料:一是简历类:校长个人信息记录表;二是校长个人培训计划书:校长结合自身条件与已有经验,与学术导师共同研制,这将保证校长培训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三是成果呈现:包括校长在培训期间必须要完成的论文、案例、挂职考察报告、学术发言稿等;四是评估类:即挂职实践中的校长导师评价表、学术导师对学员表现及其档案袋的评价表、专家对沙龙发言的点评记录与评价表;五是研修成绩总表与结业证书。
4.校长自主学术沙龙方式
在集中研修期间,每个研修班都确立相应主题,开展诸如校长座谈会、校长论坛、校长沙龙等形式的自主学术活动。2007年4月15日,温州市教师教育院与上海师资培训中心共同举办了以“校长专业发展”为主题的“沪温两地校长论坛”,参加人员有温州市首期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全体学员与上海市名初中近50名校长、沪温两地各派四位校长上台演讲,现场气氛紧张而严肃,校长的演讲既精彩又具智慧,颇受点评专家的高度评价。2007年12月28日,在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组织以“校长领导力与现代学校建设”为主题的温州市第二期省市示范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校长沙龙,采取“头脑风暴式”来剖析、解决、探讨校长管理实践中的热点、难点与焦点问题,与会校长各抒己见,气氛既热烈又有思想高度,成效显著。
5.促进校长研修和学术成果公开化
这既是校长总结办学经验,反思学习研修的成果呈现方式,也是促进校长专业发展、提升领导力的有效措施,也是校长研修展示自我风格成就教育家的平台。我们借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与上海师范大学的学术优势和影响,整合教育学术刊物资源,为校长高质量的学术和研修成果的发表提供平台。温州市首期初中校长班在结业时还完成了两部专著:一部是学员的论文集《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由正规出版社出版发行;一部是学员挂职学结《上海挂职学习行思录》,由我院编印。第二期的省市重点高中校长高级研修班与省市示范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期间,各学员热情高涨,每人都提供一定数量的学术成果,相信将会有几部高质量的校长专著问世。
教师论坛发言稿范文6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7-236-01
所谓“生本”教学模式,最早是由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郭思乐所提出,其生本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在教育中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充分地让儿童依照自己的学习天性来学习,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是在这一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通过设计不同的教学预案,在老师的指导和调控下,学生依据课本及教师提供的材料重现历史情境,通过自由讨论,合作探究和师生互动等形式,解决特定的历史问题,使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潜能、情感体验都能得到较大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心理品
第一环节:目标导学、构建知识网络――感受历史
我们认为,一种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要看两点。一是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学生是否学的更好,二是在不影响学习效果的前提下是否为学生减负,后者比较容易受人们忽略。我们在上一节课结束时会给学生布置一份巩固作业,有的还会布置一点延伸性的作业,如果再增加一份目标导学练习去感受历史,无疑是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另外,目标导学学习置于课前,由于不能得到教师有效的组织、指导和监控,其学习效果未必佳,而前置性学习的效果对教学的后续活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目标导学学习应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安排在课内进行,将其置于“教”前。这样,在课堂上“先学”和“后教”连贯而成为一个连续的整体。这也是一堂课关键的一步。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义是问号。”教师不是将学习的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种学习情境。教师扮演学习促进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依据课本对这种情境发问并自己收集证据,让学生从中有所发现。学生各自带着情境问题开展独立探究。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各种学习方法,充分利用课本,在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建构。此环节,学生充分实现自主学习,表现在:自主支配学习时间,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调配学习资源,自主掌控学习进程,自主体念学习情感和自主进行学习意义、价值的建构。由于本次活动只是让学生感受历史,因此,教师在设问时要抓住重点、难点,就基础知识点、难点或加强心理教育的切入点设问。
第二环节 情景再现――体验、研究历史
引导学生在现历史情境,体验探究历史。体验探究历史过程中,学生个体以及与教师之间最大限度的积极协作,相互支持,取长补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效。弄清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揭示历史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辨证联系,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等。理解的要求是深刻,这就要求历史学习时应精读、细读、有重点地阅读;要善于综合阅读,诸如历史地图、历史材料、图片乃至注释都应有目的地读一读;学习时,要讨论,要探究,要思考,要查阅资料,要整理笔记,生生合作,师生交流。
“体验、研究历史”就是理清脉络,讲清重点和难点,授予学生知识。如何体验、研究历史呢?
第一,要科学的确定“体验、研究历史”的内容。一是根据学生的喜好和教学目的的需要穿插些辅的故事,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二是必须着重讲述疑难点和重点,使问题更集中、更深化、更明确。三是要选择教育性较大的史事,通过教师生动描述,使学生受到感染教育。
第二,“体验、研究历史”的过程中应注意以描述法为主,讲解法为辅。教师通过生动的史料、图片、影像资料、具体地描绘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文化成就等,使学生形成历史表象,激起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三,在“体验、研究历史”的过程重要注意启发性,发展学生得智能。因此,在理的过程中,要以点带面,该简的简,该引申的引申,这样才能使“理”充分发挥启智的作用。
第三环节 随堂练习或课后巩固
“生本”不仅仅是一种理念,它更是实在的教学活动,它必须而且一定要接受过硬的检测。任何哗众取宠的教学表演都无法逃遁实实在在的科学检测。教学是否体现“生本”,是否“有效”,是否实现“高质量”的目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检查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已经达成。这是一个变知识思维力为实践能力的飞跃过程。这一过程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作业训练。无论是“前置性作业”还是“检测性作业”都必须科学和有效。这一手段不仅可以检查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程度,同时也是可以检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思维方法。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精心设计、认真辅导、科学讲评,便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保证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教育教学无止境,课堂无止境,课堂教学的改革无止境。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永恒的课题,决不是一个模式、一段研究、一个策略就可以万事大吉的,我们将在各级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继续从学生实际出发,以课堂实践作为完善的依据,脚踏实地的坚持下去,不断改进,让历史教学既有情又有趣,符合教学规律。
参考文献:
[1]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