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摇篮曲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摇篮曲教案范文1
一、文本――厚读探意
美国作曲家艾伦・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听音乐。”教师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倾听音乐是懂得音乐感受与鉴赏的首要途径和基础。作为教师不仅要通过有效的聆听、细听从多角度、多层面地挖掘音乐作品的内涵和价值,还要反复倾听、准确把握、深刻理解。歌曲是通过词曲结合创造的典型的艺术形象或意境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音乐艺术,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情感蕴含在独特的音乐语言之中。对于歌唱教学作品的分析,笔者尝试从分解元素、找寻规律;把握要系、歌曲表现;挖掘内涵、体悟情感角度出发从进行解读、构思,使学生领略艺术的魅力,最终获得对歌曲真正地理解。
1、分解元素,找寻规律
歌曲教学中最灵魂的元素――音乐特性。“教学中尽可能发现和挖掘音乐中独特的音乐语言(要素),以此来发展学生对表现要素的理解力和更明晰的感知”。这话语充分的说明挖掘音乐作品的灵魂元素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灵魂元素包括旋律、节奏、节拍、力度、音色、结构、调式、和声、曲式等。而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做一个有心、用心之人,善于在歌曲作品中有效的挖掘歌曲的灵魂元素,发现之间的规律以此来进行有效教学。
例如歌曲中的特色性的衬词,二年级歌曲《我是小音乐家》有一句衬词:勃隆|砰砰 砰勃隆|砰砰 砰勃隆|砰砰 砰勃隆|砰砰 砰|;三年级歌曲《一支短笛轻轻吹》一课,把歌曲中模仿笛声的衬词:哩哩嘟 的|哩哩嘟 的嘟|哩嘟哩的|笔者要求学生象念绕口令一样快速而有节奏地说,还让孩子们比一比,看哪位同学念得又快又好,然后配上旋律演唱。又如歌曲中的典型旋律,笔者总是尝试“先个体再整体”、“以点带面”的方法。学生会觉得拿到一首歌曲学会唱有点难度,但是他们会认为唱一句很简单,唱一个小节更简单,没有心理压力,这样学唱整首歌曲就有了好的开始。还可以为歌曲寻找伴奏节奏,四年级第八册第五课歌曲《白桦林好地方》旋律平淡、音高节奏变化少,唱谱时感觉沉闷没气氛。所以笔者根据歌曲的特点设计动感强的节奏x XX x x|x XX x x|为歌曲伴奏,在这样一遍遍的伴奏合作声中学生学唱的兴趣越来越强。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学唱能力与趣味性,还丰富了学习内容。通过对音乐元素的准确、深入而细致的分析,设计有针对性、由浅至深、由易而难的教学直达音乐本体,从而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把握要素,表现歌曲
在解读歌曲作品时,除了对音乐要素做出准确的分析,还要区分把握不同的歌曲要素,更好地表现歌曲。歌曲的表现能力包含了歌唱的感受能力、对声音的控制能力、对作品的艺术处理能力。这些要求都隐含在课程标准、教材的各个单元及具体的歌唱作品中,需要教师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充分了解。作为音乐教师必须了解如何把握作品的歌唱表现要求如何把握,教师要考虑:音准怎么解决?咬字的要求是什么?逻辑的重音如何安排?演唱中的连段唱法的处理?气息达到怎样的要求?歌曲的中的各种记号如何安排?歌曲怎样处理?演唱中的声音怎样塑造?这些都需要在具体的歌曲具体分析处理。
如:在教学《嘀哩嘀哩》这首歌时,笔者采取启发学生想象小鸟在枝头窜来窜去的情景,并且运用动画投影演示,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让他们更好的演唱出歌曲中的活泼感和跳跃感。
由于歌曲创作的时期与背景的不同,表现的风格也是各有不同的。在解读的过程中要加以琢磨,体会歌曲所表达的各种“风味”。只有准确的把握歌曲的要求,才能充分的感受歌唱所带来的魅力!
3、挖掘内涵,体悟情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教师只有充分地让他们理解作品所表达的内涵才能更好地体悟情感。《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寻找适合的体验方式,因为体验学习是音乐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而体验只有在音乐实践中得以实现,作为一线的教师要尽可能的创设一个审美体验的实践机会。至于不同的作品选择何种体验方式,前提就是教师对作品有足够的了解、反复体会、品味音乐语言所传递的意境、形象、情感,之后学生表演才能转化为读者内心真挚的感情,才能引发共鸣。
如《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是一首表现亲情题材的歌曲。笔者通过师生对生活互问互答的方式启发学生对母亲的爱。生活中“妈妈的辛苦”和“对我的关心”,学生都看在眼里,只需要加以提示和引导,就能激发出学生的亲近感,从而在演唱歌曲时把这种情感自然的表现出来。
所以,只有在知晓音乐要素和表现要求的前提之下,才能更加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才能更好的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含义,才能更细致品味音乐语言引用的精妙之处,体会其背后所传递的细腻情感。
二、学生――披文入境
音乐是多元的,教材中的歌曲也是多种多样,有各个地方的名歌、山歌、小调、儿歌和一些优秀的外国歌曲等。从歌词中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特色,如果离开具体的地方特色,断章取义讲解一些内涵、节奏、基调,往往会影响学生理解音乐作品。因此,应将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来分析。笔者尝试从还原体验、风格对比、抓准基调三方面由表及里地深入作品,更为深入地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读出作品的真实性与独特性,让学生真正入情入境地感受音乐。
1、还原体验,突显特色
音乐与文化是相连紧密的,音乐之所以多种多样、多彩多姿,主要是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文化特色,这些不同的文化特色造就了丰富的作品。在音乐教材中很多都是少数民族的歌曲,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注意的是这些歌曲的节奏特点、歌曲的风格,很少在节拍上注意地方特色。如《乃呦乃》是一首二四拍子的歌曲,教师通常的处理会告知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需要第一拍强,第二拍弱。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做的:“孩子们,你们演唱,我来做一名土家族的舞蹈演员进行表演。”然后师生进行合作,教师三步一踢,踢腿的动作正好落在长音上。学生唱着唱着重音发生了变化,随着老师的舞蹈,他们将重音放在了第二拍上,结果发现这样的歌唱韵律和土家族的舞蹈动律浑然一体。一般的解读在表面上,而这位教师把文本的解读放到了地方文化背景中,给予学生的音乐内涵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在平时作品分析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应着眼于音乐的内涵、背景、风格等,将文本放在地方文化特色中,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掘文本所蕴含独特价值及意义,享受异样的教学效果!
2、风格对比,感悟差异
音乐课程的人文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教师应有强烈的人文意识,注意歌曲作品因为地域不同而产生明显的差异性。在分析作品过程中一定要了解音乐文化的渊源及地区的差异,更加要明白这些明显的差异性对歌曲风格造成的影响。教材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六年级的《茉莉花》,可以说这首歌曲在全国流行甚广,在全国各地都有传唱,但在风格色彩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江苏名歌《茉莉花》曲调委婉、细腻,体现柔美的风格,生动刻画一个文雅贤淑少女被美丽芬芳的茉莉花所吸引,欲摘不忍的爱慕和眷恋之情。可以从旋律的感受着手。东北民歌《茉莉花》曲调棱角分明,柔中有刚、起伏自然,把人们热爱茉莉花的喜悦之情表现得十分真切,可以从富有东北地方风味的衬词“哎呀哎呀哎哎呀”作为教学切入点。河北民歌《茉莉花》旋律起伏较大,色彩明亮,曲调更具叙述性质,从唱腔中课以感受。陕西民歌《茉莉花》曲调优美抒情,悠扬委婉,富有西北地区民歌的色彩和特点。还有其他地方的内容题材都大致相近,但是旋律、风格却是各有特色,充分体现了民歌在文化传承中的变异性。《茉莉花》这首歌曲在各个地方的变化说明地方特色造就了地方音乐。教材中《摇篮曲》也是如此,勃拉姆斯的《摇篮曲》、舒伯特的《摇篮曲》、东北《摇篮曲》、沪剧的《摇篮曲》;器乐形式的摇篮曲;现代摇篮曲:罗大佑的《摇篮曲》、动力火车的《摇篮曲》等各有特色、各有千秋。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抓住各个地方的音乐、文化特色,这样有助于开拓更广阔的解读视角,使学生在掌握音乐学科各学习领域的内容、多种音乐能力的基础上,形成更高层次综合性的音乐文化素养,使学生感悟别样的、精彩纷呈的音乐。
3、抓准基调,特色呈现
善于挖掘歌曲的文化特色,找准歌曲中最有特点、最有代表性的进行有效的分析即教学中的“切入点”,这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金钥匙。而音乐歌曲作品的切入点往往是隐秘地藏在音乐作品之中,需要教师仔细观察,分析,用心去体验。分析音乐教材作品,不难发现他们都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歌曲教学中有歌曲戏歌,《蝈蝈和蛐蛐》《我是中国人》等,作品传递出浓浓的京韵京味。但这类歌曲的教学有点棘手,抓不住一个很好的点。对于这类歌曲教师可以抓住京剧神韵中“精”“气”“神”作为切入点。首先是“精”为首,通过板式的体验,解读“做”功以采“精”;其二“气”为重,通过富有韵味的念白的体味,解读“念”白而显“气”;再是“神”为魂,让学生模仿各种的唱腔。在这样的解读过程挖掘了文本中最有特色的作为教学切入点,在与文化对话的过程中去不断的发现、体会、品味京剧的唱念做打,最后对其他的板式、念白、模唱有着更深的理解。
找准歌曲基调、抓住本文的特色进行有效的分析,既尊重了歌曲作品的文化内涵,又能丰富作品。相信在教学中一定会得心应手,使教学更加的有效!
三、教师――以文取道
通过以上两个视角对作品进行分析,相信平时对教师的歌唱教学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是歌唱教学中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有找到合适的才是最重要的。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对文本进行梳理、归纳,然后进行个性化的建构。它是促进师、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促进学生个性的演绎的有效途径。
1、线形建构,环环相扣
线形建构顾名思义,即一堂课的设计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建构、设想下去,但是教师必须明白教学的重点、难点,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这样设计的优点在于思路清晰,教学步骤明确。有一些歌唱春天的歌曲就可以尝试“春”为主线以体验春天――歌唱春天――演奏春天――赞美春天为主线,来引导学生进入到积极参与的学习状态中,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了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学生兴趣浓,参与度高,注意力能够较长久地保持,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像《编花篮》一课的教学可以抓住河南歌曲的特点进行主线建构。如一位教师首先从方言导入引出歌曲,用方言范唱抓住眼球,方言学唱提高兴趣,整体演唱轻松完成的教学设计思路进行设计。效果非常好。教师一开始就用温州方言作为师生问号的导语,起初学生们非常惊奇,继而个个面露笑意,然后以方言向教师回礼。使用家乡方言问好,出奇制胜,顿时引起了学生的好奇,拉近了师生的距离,然后引入到河南歌曲上。再让学唱最有特色的一句时抓住方言、倚音、休止、甩腔等特点进行教学,学生都非常乐于接受。最后顺理成章到歌曲整体学唱,学生学的轻松而且积极性高!
这样的教学线形构建教师必须明白教学的重点、难点是什么,在怎么的情况之下运用怎样的方法加以轻松解决,教师思路必须相当清晰。尤其是一些技能技巧的学习最好能达到“悄无声息”的解决!
2、板块建构,均衡重点
板块构建就是将一节课或一首歌曲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而彼此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逐层深入。板块式教学结构呈“板块”状而又组合丰富,灵活多姿,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设计教学的技艺、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它主要用于一节课的教学,使课程布局完美、内容厚实;也可以用到一个教学步骤之中,使这个教学步骤显得丰满细腻。教材中很多的歌曲如《大鹿》《布谷》富有童趣非常受学生欢迎。笔者认为这些歌曲可以在学唱歌曲环节进行板块建构。
如《大鹿》是一首具有童话色彩的法国儿童歌曲,歌词采用拟人化的叙事手法,幽默风趣,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所以对于本节课学唱板块笔者将学生分成小兔、大鹿两个角色。演唱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也非常乐意接受。情感处理也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与学生对唱的过程中巧妙的加以解决。又如《我是小音乐家》,笔者让学生从提琴、弹吉他、吹法国号乐器中选择一种乐器,代表的是不同音乐家,不同“音乐家”分别拉提琴、弹吉他、吹法国号,同时演唱歌曲,学生马上找到了“音乐家”自得其乐的感觉,愉悦的感觉油然而生。
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教材、学生、教学目标等诸多因素出发,设计合理的教学板块,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3、体验建构,身临其境
体验建构就是摒弃传统教学设计中以知识传递为显性中轴的外在输入式设计思路,以学生即时学习体验为重心采用以学习体验生成为内在主线的内发创造式设计思路。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选用了不同风格、题材多样的歌曲,大多都是学生喜欢的作品。笔者发现欣悦感、崇敬感、豪放感、亲近感、向往感等五大类情感表现音乐作品:欣悦感:指的是歌曲所表现的欣喜、欢悦的情感,是精神放松状态下愉悦、内在的情感。崇敬感:表现的是创作者对祖国对集体的尊崇感,或是由人物的优秀品质、坚毅精神而引起的一种折服感,这种情感能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豪放感:是一种既爽快又浪漫的歌曲情感,产生于性格外向、胸怀开阔的创作者作品中,它是浪漫主义歌曲的主要标志之一。亲近感:是创作者敞开胸怀表达的一种情感,唱的是身边的人和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产生亲近感。向往感:是由向往、渴求的意念产生的歌曲情感,在歌唱作品中常见到能引起学生“身临其境”的心理反应。教师可以从这五大类歌曲中选择体验教学设计,像《哦,苏珊娜》《拉库卡拉查》等歌曲以风格体验为出发点进行设计。
摇篮曲教案范文2
一、理念构成设计向导
我的教学设计是学生通过忆童谣、说童谣、读童谣、唱童谣、创童谣、演童谣六个板块融合各种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发现童谣特点,从而喜爱童谣。与此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编和改编童谣,通过“说”“唱”“演”等多种形式表现童谣。
二、兴趣勾起读童谣的欲望
课一开始,通过动画视频展示学生儿时耳熟能详的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小白兔白又白》《比尾巴》,让学生忆起童谣,通过诵读课前收集的童谣引发学生诵读童谣的兴趣。
三、阅读构建活力课堂
阅读课必须改变课堂教学只关注教案得以实现的片面观念,树立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扩充教学内容的新观念。在教学中,我以《拍手歌》为载体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进行活动,在兴趣朗读中了解童谣创作的来源、童谣类型、童谣特点、童谣的意义,从而达到积累语言,感悟升华。
1.说童谣
师:多美好的童年啊!孩子们,在你们美好的童年里都读过哪些童谣呢?咱们一起说说。(相机引出童谣的类别:动物谣、植物谣、自然谣、物品谣、谜语谣、品德谣等)
师小结:童谣来自于生活,生活中的人、事、景物都可以成为童谣创作的来源。
2.读童谣
师:下面老师向大家推介一首童谣:你拍一,我拍一,天天/早起/练身体。你拍二,我拍二,天天/都要/带手绢。你拍三,我拍三,洗澡/以后/换衬衫。你拍四,我拍四,消灭/苍蝇/和蚊子。你拍五,我拍五,有痰/不要/随地吐。你拍六,我拍六,瓜皮/果核/不乱丢。你拍七,我拍七,吃饭/细嚼/别着急。你拍八,我拍八,勤剪/指甲/常刷牙。你拍九,我拍九,吃饭/以前/要洗手。你拍十,我拍十,脏/的东西/不要吃。
(1)该怎么读才能读好?(相机引出读童谣的方法:读准字音、读好节奏。)(2)该怎么读更有趣?(拍手读、动作读。相机引出每首童谣说明的道理。)(3)还可以读出美感(随着节拍器读,相机引出童谣的特点:短小、押韵)
师小结:是的,孩子们,小小的童谣里头蕴藏的可是大大的学问!它虽短小,但它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从诵读童谣中认识了花、草、树木、天地万物,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所以说,(课件出示:童谣是我们一生中最早受到熏陶的启蒙文学。)这也是童谣之所以广为传唱的意义。
四、创作点燃思维的火花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学会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我通过展童谣、唱童谣加深学生对童谣的领悟,因势利导,运用童谣形式创编童谣,进行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1)出示童谣①:《盆和瓶》车上有个盆,盆里有个瓶,乒乒乒,乓乓乓,不知是瓶碰盆,还是盆碰瓶。(绕口令);童谣②:《什么好》什么好?公鸡好,公鸡喔喔起得早。什么好?小鸭好,小鸭呷呷爱洗澡。什么好?小羊好,小羊细细吃青草。什么好?小兔好,小兔玩耍不吵闹。――朱晋杰(问答歌);童谣③:睡吧,布娃娃;睡吧,小宝贝;你会看见花园里,有朵红玫瑰,有朵红玫瑰。(摇篮曲)
师:请大家根据童谣的诵读法自己练习读,用自己的办法把童谣读得更好。
(2)用不同的方式展示童谣,童谣②绕口令、童谣③问答、童谣④演唱。
师:第四首童谣比较特别,还可以演唱。师引唱,引发学生唱数鸭子、小星星、找朋友、丢手绢等。
(3)小结:孩子们,从刚才诵读的这些童谣里,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课件出示:诙谐幽默、音节和谐、形式简短、朗朗上口。)
(4)创童谣
师:根据童谣的特点,按照 , , 的形式,小组合作,创编一小节童谣。
五、课外延伸确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此作为最高境界
在设计中,我还融入了外国童谣,如,日本的《七只小乌鸦》,乌鸦妈妈啊为什么叫?因为她在山里,有七个可爱的小宝宝。“卡瓦伊依卡瓦伊依”乌鸦妈妈这么叫,“卡瓦伊依卡瓦伊依”地叫着呢。到山里鸟窝去看一看吧,它们都是眼睛圆圆的好宝宝。英国的《名苑猎凶》,小女孩宝碧普,弄丢一群羊羔。不知要去哪里找。不要管啦,就回来啦。后面带着绵羊尾巴。让学生了解童谣存在于任何国家。诵读童谣改编的社会主义24字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美梦甜,文明和谐建家园。自由平等心舒畅,公正法治保平安。爱国敬业见行动,诚信友善不空谈。二十四字是核心,时时刻刻记心间。让学生在这节阅读课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课的最后,推荐两部童谣读物《最爱中华童谣》《百岁童谣》,让学生课后自主阅读。
纵观这节阅读课,学生学习兴趣高,参与面广,体验感悟深刻,思维状态活跃,在不同层次的阅读感悟中形成了良好的道德规范。这样的阅读课堂是自主的、有效的,也是受欢迎的。其实,阅读课不难上,只要教师有一颗灵动细腻的心,一双善于捕捉智慧的眼睛,时时关注课堂上的动态,顾及学生的健康成长,便能构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阅读课堂。
摇篮曲教案范文3
(一)生成性课程的内涵
生成性课程以互动沟通的教学情境为实践依托,在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元素,促使各元素交融、相互作用,推动其长效发展的前提下产生的。生成性课程更加注重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的发挥,它与传统被动、机械、呆板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背道而驰,以学生思维发展、智慧提升等作为课堂组织线索,是动态化、创新化教育课堂的真实写照。国内外对生成性课程的研究由来已久,关于其内涵的研究也大同小异,即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基于幼儿的主体性地位,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活动或游戏,实现与幼儿的长效对话,并灵活调整预设内容,实现教学过程的动态性、生成性。预设的幼儿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预设中的变化即为生成,这便是生成性课程。
(二)生成性课程的基本特征
生成型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复杂性。生成性课程更加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和课堂主体性、创作性,使幼儿成为课程资源的构成者与开发者,丰富与拓展了生成性课程资源。而教师也不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呈现与评价者,课程教学中的所有动态信息,即生成性资源的生成有赖于教师、幼儿、环境等共同作用,这些资源有显性也有隐性、有预设也有非预设的,故较为复杂多变。2.情境性。生成性课程具有情境性特征,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强化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无论是在知识传播、情感表达以及思维发展上,都渗透着平等、自由的气息,促使幼儿全面发展。这种情境资源兼有具体和虚拟的特征,是重要的生成性课程资源。3.隐化性。生成性课程是伴随着幼儿教学过程自觉或不自觉出现的,故具有隐化性。
二、学前音乐教育生成性课程的开发探讨
(一)学前音乐教育生成性课程开发的原则
学前音乐教育在开发生成性课程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发展性原则。即音乐生成性课程的开发应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考虑到幼儿的思维发展、认知能力、个性特点等,促使幼儿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二是个体性原则。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应注重增强幼儿对音乐的个体感受与体验,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动态音乐课堂,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知识。三是审美性原则。这要求教师所开发的音乐生成性课程迎合幼儿审美特点、审美趣味,能促使其审美情感、审美感知的养成,并推动其审美情操、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四是整合性原则。即音乐教育生成性课程能实现与其它学科知识、能力与方法的融汇贯通,让幼儿在提升音乐素养的同时,灵活掌握多元化综合知识,最终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二)学前音乐教育生成性课程开发的途径
1.在学前音乐课堂互动中开发
学前音乐教学活动需要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积极、巧妙互动,在教师、幼儿、文本等多边的互动与交流中,音乐生成性课程资源便生成与发展起来。互动活动是以幼儿主体性地位的发挥为前提的,这是双方互动、沟通、理解的过程,幼儿与教师在地位、权利上是平等,互动氛围应该是和谐、自由、平等、民主的。音乐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多边互动时应把握好以下几点:(1)互动时间要充裕够用。要想在互动过程中生成或显性与隐性的课程资源,教师所给予幼儿的互动时间一定要充足够用,将课堂交给幼儿,促使幼儿自由交流合作,给予其更多参与、体验与实践机会,这样,教师只需稍加点拨,便能促进幼儿思维发展。(2)互动内容要深入全面。互动内容要引人入胜、趣味横生、深入全面。不能单纯为互动而互动,要以生动有价值的内容做引导。(3)互动方法要灵活多变。互动方法可以是小组竞赛、自由讨论、合作学习,也可以是以幼儿自我展示、体验、思考、探究的方式进行互动,以此激发幼儿兴趣。
2.在幼儿日常生活实践中生成
音乐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最终将服务于生活。在进行学前音乐课程资源开发时,教师要善于从幼儿提升生活经验与实践中捕捉与开发,以生活为突破口,打开幼儿通向世界、通向知识文本的思维之门,将幼儿日常生活经验转化为系统的新知识,激励其积极进行课堂问题探究,循序渐进地生成一堂动态性音乐课程。诚然,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情感体验以及幼儿每天都在经历的日常生活活动等,都能促使良好学前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首先,教师应从生活课程中捕捉生成性课程资源。捕捉儿童生活、儿童游戏、儿童活动中一切音乐与儿童发展相关的音乐元素,并利用这些生成性音乐资源挖掘学生的兴趣点,促使其欢乐地接受知识,愉悦地体验音乐课程的美妙。其次,教师应善于运用生活中的课程内容。将捕捉来的生活课程内容投入学前音乐课堂,并运用多媒体技术、合作探究方式等教学模式实现新的教学资源的生成与利用,打造动态、创新的音乐课堂。
3.在音乐教学情境中捕捉生成
音乐教育资源的生成与教学情境的构建密切相关,教师应善于利用音乐教学情境捕捉与重构课程资源。教师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实现:(1)捕捉自然生成的课程信息。在学前音乐教学中,有些课程资源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自然生成的,如在教师正确教学策略的引导下,幼儿顺势思维、发散思维、想象思维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基于为幼儿发展服务的原则,合理、巧妙地掌控幼儿整个思维过程,避免其陷入思维窘境或出现方向性错误,确保生成资源的有效性。因此,应善于捕捉这类课程资源。(2)基于学生认知冲突捕捉生成性音乐课程资源。学前音乐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该过程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课堂主体性地位,在此过程中,幼儿质疑、辩驳、争论现象时有发生,这说明其在学习中出现了认知的偏差与冲突。抓住此过程稍加点拨,促使幼儿析疑、探疑、解疑,最终突破困境,生成新的知识与能力很有必要。
三、学前音乐教育生成性课程的开发实践策略
(一)明确学前音乐教育生成性课程目标
学前音乐教育生成性课程目标是伴随着音乐课堂实践教育活动而产生的,它是可控的。在学前音乐教育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中,要明确生成性课程目标,使其充分发挥音乐教学活动导向的功能。首先,生成性课程目标要定位为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音乐艺术的学习是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循序渐进的渗透音乐艺术教育,激活幼儿对音乐艺术的整体领悟与感知,提高幼儿音乐素养,为幼儿终身音乐学习奠定基础很重要。故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践应迎合音乐素质培养这一基本目标。其次,要将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作为重要的生成性课程目标。音乐教师应通过创设音乐情境、推动师生活动等途径,并辅之多种教学方法推动该生成性课程目标的实现。如在引进《过家家》《我最喜爱的地方》《梦幻曲》资源用于生成性课程教学实践时,应善于用多媒体为幼儿创设声情并茂的音乐学习情境,寓音乐教育于美好意境与幼儿的愉悦情怀中,积极诱导幼儿进行音乐学习与感知。
(二)善用多元化音乐课程资源活跃课堂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学前音乐教育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教学实践方面,教师应善于捕捉和生成多元化的学前音乐教育课程资源,以此来活跃课堂,促使新的课程资源的生成。1.善从儿童歌曲中寻找生成性资源。善歌是儿童天性,教师要善于发现儿童歌曲中蕴含的生成性课程资源,可从学前歌谣与歌曲着手。这些歌谣与歌曲大都与儿童日常生活中美好夙愿、游戏、活动相关。如小班可引入与儿童游戏相关的《布娃娃摇篮曲》《彩色积木真漂亮》等歌曲;中班可引入与儿童美好夙愿相关的有《梦幻曲》《航天叔叔好榜样》等。2.从儿童音乐欣赏作品中取材。生成性课程实践中,对儿童音乐欣赏作品的选材要基于幼儿的年龄特征、生活体验、音乐认知与接受水平,在内容、曲式与风格选择上要做到谨小慎微,量力而行。3.对打击乐器的精妙选择。打击乐器是学前音乐教育生成性课程中重要的资源,幼儿的打击乐器演奏活动要么伴随歌曲开展,要么纯粹打击。教师在生成性课堂实践中,要选择激发幼儿生成性与创作性的器乐,推动音乐教学的发展。
(三)做好学前音乐教育生成性课程评价
摇篮曲教案范文4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声乐;课堂教学;教学形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6-0093-03
一、引言
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来,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对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是专门为学前适龄儿童培养教师的专业,其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质。
声乐教学作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教学技能,很多实务工作者将学前声乐教学成果的好坏看作是评价学生是否能够胜任幼儿音乐教学工作的标准。然而,受到学生质量、教师综合素质、教学模式、学校管理机制等各方面的影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还具有一定的上升空间,我们有必要通过探讨声乐课堂教学形式来不断提高其声乐课堂教学质量。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差异较大,给声乐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
首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年龄往往较小,正处于叛逆期,心理发育还不成熟,缺少吃苦精神,对中职学习缺乏一个真正的、正确的认识,使得声乐课堂教学秩序混乱,有时候甚至无法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
其次,绝大部分学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并不是出于自己的本意,他们对于声乐课程缺乏相应的兴趣,只是为了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再者,学生本身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对声乐知识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学习效果也千差万别,有些学生跟不上课程节奏,出现畏难情绪,积极性越来越低,有的甚至直接放弃该课程的学习。
最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一些学生在实习期反映所学的声乐知识与技巧在实际教学中不会使用,缺乏自弹自唱的能力。
(二) 教师过分扮演了“授业者”的角色
据相关课题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目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师仍然扮演着主要的“授业者”,多数教师严格按照书本的要求教授学生知识,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动作反复进行发声练习,反复进行乐理体会,课程缺乏新意,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的声乐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无法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以及学习主动性的平台,学生实践的机会较少。有些学生反映:不科学的、反复的声乐练习有时候会损坏嗓子,使嗓子感到剧烈的不舒适感,久而久之就会觉得课程不仅枯燥无味,而且还对声乐课程存在一种逃避心理。
(三) 过分强调声乐学科的重要性,忽视了教学目的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是以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教师为教学目的,而实际教学中,一些学校过分强调声乐学科的重要性,将课程分为声乐课、乐理课以及键盘课等多维度的课程,将声乐技巧以及相关乐器弹奏技巧作为考核学生水平的标准。殊不知,我们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并不是在培养音乐家或者声乐家,而是在培养社会需要的幼儿教师。学校不仅仅需要培养学生声乐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教授其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在学生以后的教学当中。无论具有多好的声乐素养,不能够将知识与教学实践联系在一起的学生也无法在工作岗位中发光发热。
(四) 学校关于声乐课堂教学质量的考核标准不科学
通过相关调查,中职院校对于学校声乐课堂教学质量的考核主要从教师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综合成绩来考核。对于教师教学情况的考核主要是教师的出勤率、教案写作以及学生评价等,对于学生的综合成绩考核则主要是学生各个声乐课程成绩。从考核内容来看,并没有真正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性、教学方式的科学性等进行考核,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也没有纳入考核标准。在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较为呆板,并不能适应目前我国幼儿教学的需求。
三、完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声乐课堂教学质量
(一) 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声乐课堂教学形式
正如上文所述,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对于声乐学习的积极性也各有差别。因此,“一视同仁”在这种情况下就显得不合时宜,教师应当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声乐课堂教学形式。不能一概地以大班课程为主要授课方式,而是应该转以小班课程为主要授课方式的教学思路,在某种特殊情况下还要针对个别学生开展特殊的针对性训练。
以山东威海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为例,该专业的声乐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报考专业意愿、对声乐学习的兴趣度、有无声乐学习经历、基础文化课程学习情况等各方面信息制作调查问卷,结合课堂中对学生性格的了解,通过调查问卷将班级学生按照声乐基础以及声乐兴趣度进行分组。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分组的学生开展小班教学,在小班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课程设置以及不同的考核方式。
比如,对于学习程度好的学生要做到声音连贯、状态统一,能够演唱诸如《亲爱的的妈妈》《雪绒花》《党啊》等中高级歌曲;程度中等的学生则要求声音流畅即可,能够演唱诸如《映山红》《你是我的阳光》等初级歌曲;程度较低的学生则要求能够演唱诸如《小燕子》《一闪一闪小星星》《摇篮曲》等最基础的幼儿歌曲即可。
(二) 采用多元化的声乐课堂教学形式
如上文所述,在目前整个声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教授知识为主,学生缺乏主动性,无法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不断探索多元化的声乐课堂教学形式,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形式之下。
首先,教师可以引入“游戏教学法”。幼儿园教学本身就需要以游戏为主体活动,提倡在玩耍中学习,教师如果通过声乐游戏开展课堂教学,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在玩耍中学习声乐知识,还可以言传身教,使学生与其以后的工作联系起来。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最好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时,可以通过flas促使学生探索整首儿歌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学生手打节拍、脚跺强拍的方法加强声乐训练。在熟悉歌曲后,激发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游戏角色中掌握声乐相关知识,同时也体会自身以后教学的乐趣。
其次,引入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掌握知识,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教学能力。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将学生情景模拟作为成绩考核的基础,让学生自己作为模拟幼儿园声乐课堂的教师,讲授声乐知识,设计各种声乐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和教学的主动性。
最后,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作为声乐课堂教学的辅助教学形式。学校可以组织该专业的学生组成合唱队、舞蹈队、小乐队等,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演出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去组织各种歌唱比赛、声乐知识竞赛、声乐模拟课堂竞赛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
(三) 加强课堂教学形式的实践性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堂应当与实践紧密结合,不仅仅培养学生的声乐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作为幼儿音乐教师的能力。
首先,学校可以创新性地借助网络,使学生通过网络开展一对一的声乐教学。某中职学校通过搭建幼儿声乐网上家教招聘的渠道,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机会。通过此种方式,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自力更生的机会,受到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大力支持。
其次,学校要积极安排现场声乐教学观摩。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到幼儿园现场观看教师教学来学习如何将所学的声乐知识融入到幼儿教学当中。再者,开展讨论式教学。在声乐课堂教学的中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相互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激发学生相互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教师则仅仅扮演组织者的角色。通过定期相互讨论的模式或者建立讨论组的模式,学生不仅可以对自身声乐教学的经验进行总结,还可以开发出更多新奇的幼儿声乐教学模式。
最后,学校应当集中时间,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幼儿音乐教学实习机会,并纳入到成绩考核当中。部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反映,利用课余时间去学校推荐的幼儿园进行实习,虽然能够将平时学习的声乐知识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但是由于时间不集中,幼儿园在职教师很难全身心地将其幼儿音乐教学的经验传递给自己,并且自己也没有机会参与到幼儿园一些重要的教学活动当中,一直处于“局外人”的状态。因此,学校应当将声乐实践性课堂教学的时间集中起来,将实践场地放在幼儿园,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将学到的声乐知识真正融入到幼儿音乐教学当中。
(四) 改变声乐课堂教学测试形式
通过以上论述,笔者发现当下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形式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性、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将声乐知识学习与学生声乐教学能力融为一体。在这种新型声乐课堂教学形式下,对于声乐课堂教学的测试形式同样也需要做出改变,不能再是传统的测试模式,而是应当进行全面的、分类别的测试。
一方面,对于声乐基础知识的测试,教师不仅仅应当用试卷的形式予以呈现,还应当以学生情景模拟中对声乐知识的讲解与理解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
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幼儿音乐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核,需要综合各项实践活动来进行考核,不仅仅是最后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期表现的评定,还包括学生参加各项其他活动的成绩等。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学生声乐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力、想象力、组织能力等。通过几方面的综合考虑来对学生声乐课堂的学习成果进行测试,从制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知识的兴趣,监督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四、结论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乎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健康与否,关乎着我国幼儿的成长质量。学校和教师应当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多元化的声乐教学形式,针对性地开展声乐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不断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助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