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世界上最好的大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世界上最好的大学范文1
3.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
4.旧时光它是个美人,让人怎么恨得起来。
5.我想成为世界上最好的篮球运动员,所以如果我要学习,我就一定要向世界上最好的球员学习。孩子们到学校读书,未来希望成为医生或者律师,他们应该在大学里学习,那里才能真的帮到他们。
6.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
7.你看我越是穷途末路,我越是势如破竹。
8.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只想现在的事。(现在有成就,以后才能更辉煌)
9.时间怎么走的这么慢,总觉得你怎么还不出现,时间怎么走的这么快,快的你从小奶果变成现在未来可期的少年,你在的每一天让我更加珍惜。
10.喜欢你的那句未来可期!你已经闯进我的心房,也不要想着轻易能离开了!未来可期!未来的路我们慢慢走!
11.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12.相信优美的生命,就是一曲无字的挽歌,漫过心际的孤独,早已蔚然成冰,而你是这个季节里最美的音符。
13.看透人生,历经世事,更知人间值得,未来可期。
14.你曾是,我的太阳,我世界的中心。现在想想,也就是个球。
15.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成功。
16.未来的你,会不会把我看的比自己重。
17.现在的未来,也许还重复着年少时经历的故事,可我的心却在历经沧桑之后学会的淡然,学会了沉寂。这不是消极,只是站在更高的位置来看待生活。
18.生活明朗,万物可爱。人间值得,未来可期。
世界上最好的大学范文2
3.5万人竞聘一份“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将古城楼、胡同三轮车、汉服等用于应聘视频的北京女孩余莹取得入场券――她的工作尚未到手,昆士兰已因此迅速被中国这个“唯一保持增长的客源国”所熟知。
经济危机下,找工作可真是件头痛的事,不过现在,在风景如画的澳大利亚大堡礁,有一份“世界上最好的工作”等人前去应聘。
这个工作每星期只需上班3个小时,主要内容是巡视一下小岛周边的动物及潜水者,并定期将拍摄的照片和视频上传至博客。招聘单位还特别注明:这个职位无需学历背景,只需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及游泳技巧。而薪水,却高得完全与工作强度及难度不相称――只要你做满6个月,就可以拿到15万澳元(约合66万元人民币)。
假如你觉得薪水的吸引力还不够,那么这里的住宿条件肯定会让你感叹:入职者上岛后,可以免费居住在岛上一套3居室的“无敌海景别墅”,室内电脑、电视、互联网一应俱全,还可享受室外水晶般的礁湖、婆娑的棕榈树影及银白的沙滩。另外,你还可以全额报销从居住地到哈密尔顿岛的往返机票和船票。旅游局还会给你配一辆电动高尔夫车,作为代步工具。
这份招聘通告发出后,一度让为此专门搭建的招聘网站因访问量剧增而瘫痪。接受申请两个月之后,共吸引来自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5万人竞聘,包括11565名美国人、2791名加拿大人、2262名英国人和2064名澳大利亚人,来自中国的申请者也有503位。
招聘官看重什么
应聘“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并不比制作一份大学毕业简历困难,你只需要制作一个不超过60秒的英文短片,介绍自己为何是最适合的人选来胜任这份管理员的工作。然后上网填妥申请表,并上传短片。
申请截止后,昆士兰旅游局从来自世界各地的申请人中筛选出50位候选者,并联同国际市场的代表一同挑选出10位最理想的人选,外加一名人气最高的“外卡”候选人,共挑选出最后入围的11位候选申请人,然后邀请他们于5月3日至6日到大堡礁上进行面试。
负责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业务的昆士兰旅游局局长表示,大堡礁看护员50名初选候选人中,包括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申请者,由其市场部、国际部员工和一家人力资源公司共同选出,每份申请均由内容管理系统评估。
昆士兰旅游局中国市场经理沈俐也说,经过对申请者的申请动机、专业精神,及其与看护员工作契合度的比对,旅游局总部最终确定名单,但他不方便透露筛选申请者的具体细节和标准。
在五百多名中国报名者中,来自北京的王艳人气较高,在视频里,她以一袭旗袍在颐和园惊艳出场,而后是她在北京几个地标建筑的POSE。视频后半段,王艳还不忘展示自己的“水下功夫”,一段跳水、潜水镜头让人顿觉“清凉”。为此,京城几家媒体还对王艳进行了跟踪报道。
但初选结果令人稍感意外,北京的另外一名女孩,来自某化妆品营销公司的余莹成为胜利者。25岁的女孩余莹以灿烂的微笑入镜,“Hello every body,this is Yu Ying inBeijing”。后海的古城楼、胡同游的红色三轮车、绿色汉服等中国元素都被余莹应用到自己的应聘视频中。
“既然北京就我一个选上,希望大家能帮忙给我多投票吧。”余莹说,应征的目的是为与他人分享整个经历,重在参与,入围50强很高兴,最后能否成为“岛主”就是“押宝”了。余莹表示,她是“某著名时尚品牌的媒体总监”。
30岁的广州小伙子姚逸是宝洁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因春节期间与家人在巴厘岛度假,直到报名截止前三四天,他才匆忙上传视频。
姚逸说,他喜欢在世界各地旅行,也因工作关系游历了二十余个国家,早已考下潜水证,并爱去东南亚潜水。
外表清秀的台北女子王秀毓今年30岁,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语让人惊叹,其实她从事的是同声传译工作。为了应聘大堡礁看护员,她3月底在台湾绿岛参加潜水证考试。
不管是与同时入选的姚逸、王秀毓,还是与已经落选的王艳相比,余莹在语言和游泳方面都没有突出优势。但招聘方更看重她的是与媒体沟通能力。她曾在国内的多家时尚及旅游杂志发表游记,与明星、国内媒体联系广泛。身为化妆品媒体总监的她,更懂得如何让品牌在媒体上呈现。这其实已经暴露了招聘方的意图:通过事件营销,推广大堡礁旅游。
昆士兰州旅游局上海办事处的负责人说:“虽然旅游局只招聘一位护岛人,但有11人应邀到小岛参加最后现场面试活动,我可以保证其中至少有一个中国人,国内的应聘者绝对是有机会的。”
世界上最好的“事件营销”
昆士兰旅游部门推出的澳洲“超级选秀”活动,表面看,赢家是最终入选、半年薪水高达66万元人民币的大堡礁护岛人,实际上,最大赢家是昆士兰旅游局。
“我第一次看到这则招聘广告,是在大巴车上的移动电视上,被画面上那美妙景色所吸引,然后被诱人的工作打动,在如此美丽的小岛,看护员就是这个小岛的岛主了!”北京市民文连成说道。
招聘通告发出后,中国的电视、网络、报纸都进行了介绍,在国外,美国《纽约时报》、英国《独立报》等也都对这份令人难以置信的工作做了全面报道。
在中文搜索键入“大堡礁+工作”,搜索结果有36万个:同样的关键词换成英文搜索,搜索结果高达62万个。
昆士兰州旅游局公关项目经理尼卡拉女士接受采访时说:“这是一项旅游营销活动,我们筹划了3年,经费预算总计170万澳元(约合735万元人民币),其中包括了护岛人15万澳元的薪水。”而昆士兰州旅游局负责中国区的局长班克说,“海选”带来的公关价值却已经超过7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8亿元)。
在昆士兰州的导游祝鸣捷说:“在澳大利亚,年薪5至6万澳元算是中产阶级。因为金融危机,很多澳大利亚人现在不是全职工作,而是同时拥有几份按小时计工资的兼职。因此,半年薪水15万澳元,在当地人看来也很高,算是‘金领’,有点类似国内百万年薪招聘高管。”
祝鸣捷还说,以前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昆士兰州旅游旺季,不过,2008年因为受到金融危机等影响,昆士兰州的旅游旺季“推迟”了,“去年12月才开始忙,今年-二月份才算旺起来”。
昆士兰官方一直否认“推出海选活动是应对金融危机”的说法。但事实上,很多人认为他们看中了中国人的钱包,在公布的50强名单中,503位中国申请者,在首轮海选胜出就有3位。按比例算,胜出比率高达0.59%,像美国有1万多人申请,但首轮入选的只有6人,胜出比率才只0.005%。
昆士兰旅游局上海办事处提供了两份数据:2007年6月~2008年6月,澳大利亚接待中国游客数创历史新高,达35万人次,与往年同比涨幅为17.1%。中国是澳大利亚五大客源国(新西兰、英国、日本、美国和中国)中唯一保持增长的国家,其中昆士兰接待中国访客近17万,同比涨幅18.7%;2007年9月~2008年9月,由于北京奥运会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等影响,澳大利亚前四大客源国的游客数量继续减少,但中国游客涨幅仍有5%,中国仍是澳大利亚五大客源国中唯一保持增长的。不过,赴昆士兰的中国游客下降了6.6%。
“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海选活动,某种程度上是针对中国这个“唯一保持增长的客源国”,借助一起成功的事件营销,在中国推广大堡礁旅游。由此看来,为了更轰动,有人猜测的“中国选手有希望最终胜出”,也算事出有因。
大堡礁工作单
探素和汇报
看护员工作时间比较有弹性,其主要职责是探索大堡礁的群岛,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大堡礁。他也算事出有因须通过每周的博客、相簿日记、上传视频及接受媒体的跟踪访问等方式,向昆士兰旅游局(以及全世界)报告其探奇历程。
喂鱼
大堡礁水域有超过1500种鱼类。试想想各式各样珍贵鱼类蜂拥而上的场景会是多么震撼!(不用担心,我们不会要求你去喂每一条鱼!)
清洗泳池
泳池虽然装有自动过滤器,但如你发现水面上有一片飘落的树叶,那下水清洗泳池绝对是畅泳的好借口!
世界上最好的大学范文3
在这个世界上,有阳光,就必定有乌云;有晴天,就必定有风雨。从乌云解脱出来的阳光比以前更加灿烂,经历过风雨的天空才能绽放美丽的彩虹。
我坐在窗前,看着黑漆漆的天空,星星像是约好了般,一个都不出来。冰冷的楼房冷淡的矗立着。柳眉般的月亮挂在天空,像极了美人的细眉,可不一会儿,又被浓浓的黑云遮住就如我现在烦闷的的心情。
台灯发出惨白的灯光,映在同样雪白的试卷上,上面红艳艳的的“51”分刺痛了我的眼睛。“啪嗒,啪嗒”经营的泪珠顺着我的脸颊滑下,像一颗颗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将那刺目的红色慢慢晕染开来,模糊了眼前。我想起了慈爱的老师,想起了可爱的同学,想起了辛苦操劳的家长。想起了老师沉痛的目光,想起了同学不可思议的目光,又想起了家长失望的目光……我觉得自己真是没用极了,是个没出息的人……这时,我看到旁边有一本书,名字叫《给我三天光明》,我觉得好些好奇便翻开了。
看到前篇后,我被深深震撼到了。海伦·凯勒,在19个月时发了高烧,治愈之后,留下后遗症,被病魔夺去了听力和视力,但是,她以惊人的毅力考上了美国的名校哈佛大学!那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一般人都考不上,而她,却做到了,还顺利毕了业。我想,为什么她可以做到,我却不可以呢?我能看到,也能听到,却被这小小的困难打倒了,我一定要挺过去!
我仔细检查试卷,看看在错在哪儿,以防下次再犯错。乌云散去,洁白无瑕的月亮露出脸庞,星星也都出来了,闪闪烁烁的,美丽极了。
世界上最好的大学范文4
每次演讲结束之后,有三个问题被问得最多:“第一,你觉得你成功的最大因素是什么?第二,你的公司去年的营业额是多少?第三,你们公司现在招人吗?麻烦给一个发简历的邮箱吧。”而最有趣的是,所有这些以招聘和广告为目的的演讲,题目中一定包含着“梦想”两个字。
从那时候开始,我对“梦想”这个词产生了怀疑。
现在,当我打开电视,听到最多的词也是梦想。成为明星是梦想,成为冠军是梦想,答对五道题目打败四个人闯过三关也是梦想。我们多容易被词汇迷惑啊,自从“梦想”这个词被滥用,它所指代的内容就是“有朝一日,大鸣大放,路人皆知”。
一个月前我去台湾,在大街小巷宣传的是一部台湾本土电影,叫作《世界第一麦方》,大意是说:作为主角的年轻人有着坎坷的童年,经过不断的奋斗和经历挫折,终于成为世界面包冠军。“做最好的厨子”“开计程车也能有很棒的未来”,这是台湾现在对于年轻人的励志教育。
我在台湾见到一个报社的社长,他说他的儿子读了台湾最好的大学――,然后去哈佛读了经济学,又去伯克利修了EBMA,等到全部的学位修完之后,他的儿子对他说:“爸,我该念的书都念完了,我不欠你的啦。现在,我要去实现我的梦想了。”按照我们的猜测,他儿子应该是去创业了才对,结果,那个年轻人现在成了一名很优秀的西餐厨师。
“做世界上最好吃的面包”也能被称之为梦想,高学历的年轻人去做饭,他的父亲很为这种选择骄傲……这种种的命题,我也是经历了很长时间才承认:或许这些才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我们自己。
我们长久以来只承认一种“成功”,而否定其他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否定了自己的内心。
我们长久以来以他人的目光来审视自己,以他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去听来自“过来人”的每一句规劝和告诫。
我们长久以来,都陷入对他人光鲜生活的羡慕,想走他人走过的路,到达他人所在的地方。
我们长久以来都忽视的一个简单的真理是:每个人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对一条道路的尝试,是一条小径的悄然召唤。
世界上最好的大学范文5
人永远超乎他对自身的了解之外。他不是一次性的所是的东西,他是一个过程,他不仅仅是被确定的现有的生命,而且在这个生命中有自由的可能性,并从而在他的实际行动中做出决定:他是什么?――雅斯贝尔斯
Google Hangout上的一堂历史课
不久前,杰瑞米・艾德曼(Jeremy Adelman),普林斯顿大学的历史系教授,在Google Hangout上组织了一堂很特别的课。除了他在普林斯顿的学生之外,还有意大利威尼斯的家庭主妇,印度德里的地毯商人,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公务员,美国硅谷的技术专栏作家,中国香港的办公室职员,美国纽约的退休创业者……都是他从自己在Coursera的9万多名学员中挑选出来的,我也是其中之一。
从2012年9月份开始,艾德曼教授在 Coursera 上开了这门《1300年以来的历史》。对他来说,这门课的初衷是为他在普林斯顿的学生创造一个全球视角的讨论空间,真正将“世界”带入世界史。而我们则想知道跟着一位普林斯顿的教授学历史是什么感觉?
除了在网上观看他的教学视频之外,我们还会定期收到他的来信,探讨学习进程,强调一些基本立场,比如“我并没有教给你更多的历史事实,只是给你一个更大的视角”,并督促我们写论文。他告诫说,对一门解释性的人文学科来说,写作仍然是最重要的学习工具之一。写作的过程,既是知识的整理,也是使用各种分析工具、整理论据、形成洞见的过程。“对话”本应是更重要的一种工具,但网络上的对话与讨论太过芜杂,往往让人无从下手,所以Google Hangout是他最新的一次实验:9万名背景迥异的学生,他们的声音、知识、故事到底有多大的价值?
“我上大学的时候,最美好的学习体验来自与不同国家、背景、地区、阶层的人之间的相遇与交往。当时我最好的老师都是难民,他们来自阿根廷、捷克之类的国家。
University 的词根是universes,意指世界的不同部分相遇之处。所以,大学从一开始就有宇宙论的概念在里面,我至今认为这是大学所代表的最纯粹的意义――它是一个世界相遇、讨论、生产知识的场所。”
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就始于这样一种认识:大学应不吝于向世界开放更多的智性资源。自从麻省理工于2001年开创性地提出开放教育课件以来,这一运动已经迅速在全球推广开来,并形成了一场全球性的学习热潮。尤其2012年,成了MOOC 井喷的一年――源于斯坦福的 Udacity、Cousera,哈佛与 MIT 联手创办的 edX 都属于其中的佼佼者。
在众多的MOOC中,Coursera的独特之处主要在两点,一是课程的广度――除了科学与工程课程之外,还加入了大量的人文课程。二是加盟的精英大学之多,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卫斯理学院……几乎是美国一线大学的联盟。从2012年4月开始上线,Coursera 已经有33所大学加盟,网站的用户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 Facebook 与 Instagram。创始人Andrew Ng说,“我希望每个愿意学习的人,都能接受世界上最好的教育。”
全民学习与超级老师
人的学习激励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物质的,与从事的抱负和工作相关,是“占有”导向的。另一种是求知本能,是“身心本愿”导向的。一个成年人的学抵首先是为了能够争得自己生存的各种资本,但求知、探索和发展的愿望是与生俱来的。它未必一定体现于对书籍的热爱,也不一定拘泥于对课程的热衷,但每个人都有一种向上的力量,向前的惯性,对生活的热爱让他们想把自己变得更好。正如马斯洛所说:“教育就是让一个人成为最好版本的自己。”
半个世纪以前,芝加哥大学校长罗
伯特・赫钦斯(Robert Maynard Hutchins)
曾提出过“学习社会”的理想。他是在研究成人继续教育的问题时,从人的自我实现的角度提出“学习型社会”概念的。与动物相比,人是以一种极为孱弱和无助的姿态来到这个世界的。他必须用比动物长得多的时间,才能逐渐完善各种生理器官,从环境中不断地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所没有赋予他的生存技术。人不仅在生物学意义上是“未完成”和“未确定”的生物,作为精神的存在更是如此。一个有理性的成年人势必要关注自己的生命历程,关心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存在、成长和发展永远存在内在动力。所以,他将学习型社会描述为:“除了能够为每个人在其成年以后的每个阶段提供部分时间制的成人教育外,还成功地实现了价值转换的社会。成功的价值转换就是指‘学习、自我实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已经变成了整个社会的目标,并且所有的社会制度均以这个目标为指向。”
在赫钦斯看来,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最好的方法是通过阅读和讨论西方经典名著。他认为名著中包含了人的心智赖以获得洞察力、理解力和智慧的最佳材料。在不朽经典面前,现在世界所说所想的东西几乎没有什么是新鲜的,经典作家探测了人性必须提供的几乎每个问题的深度, 并以令人吃惊的深度和洞察力解释了人类的思想和态度。而阅读和讨论这些名著,在某种角度来说,是让现代人参与到有史迄今的伟大的对话,使对话能继续下去。
不过,他认为,“学习社会”的实现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闲暇时间增多,二是社会的飞速变化。后者要求人们不断地接受教育;前者使之成为可能。
与赫钦斯的时代相比,我们生活在一个更加复杂动荡的世界。人们的闲暇时间也许增多了(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我们每个星期花在玩视频游戏上就有30亿小时),但生存压力有增无减。尤其在全球性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全球化和技术在迅速淘汰技术含量偏低的工作,提高新工作的技术门槛。不久之前,世界上大部分年轻人学习一门技能,就可以应付一生。但今天知识更新的速度之快,一个人学过的知识,如果不能每年更新7%的话,就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一个人必须持续处于Beta状态,准备进入各式各样、很可能毫无关联的领域学习。托夫勒的预言是对的:“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怎么学习的人。”
所幸,网络时代的好处在于,你想学点什么,总能找到学习的资源。你想学点什么,也总能找到跟你趣味相投的人。MOOC的出现,最重要的价值可能在于,只要你想学点什么,总能找到一个很好的老师,甚至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为你真正提供一个系统而严谨的入口。
事实上,这几年大型网络公开课的流行,制造了不少“超级老师”。比如哈佛大学的迈克・桑德斯教授,他现在大概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哲学教授。他在哈佛大礼堂上的那门《公平与正义》,以苏格拉底式的教学方法――接连不断的提问、质疑,启发学生思考、讨论、争论,经网络、电视、广播等多个平台的传播放大,启发了全世界无数人的哲学兴趣与政治意识,也充分证明了哲学不必侮辱公众智商就可以进入公众空间。
萨尔曼・可汗,36岁的孟加拉裔美国人,哈佛毕业的基金分析师,八年前,他把给表妹远程辅导中学代数课的视频放到YouTube上,意外地帮助了成千上万的人。之后他辞职创办可汗学院,专门录制各种教学视频和互动小测试,放到网上供人们免费学习。可汗老师几乎什么都教,数学、生物、化学、物理、天文、历史、金融、甚至理财人生,只是他本人从不出现在视频上,只有他的声音和小黑板。他在世界各地的学生已经从最初的几百人增加到数千万人,连比尔・盖茨都在用他的课程视频教自己的孩子,并迅速从家庭扩散到学校。他的网站上写着如下承诺:“让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
塞巴斯蒂安・特隆(Sebastian Thr-
un),德国人,45岁,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的首席科学家,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系教授。2011年他和同事彼得・诺维格(Peter Norvig)教授决定把他们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课免费放到网上,全世界共有16万学生选了这门课,光来自立陶宛的学生就超过了斯坦福的学生总数 。他看到有来自阿富汗的学生,穿越战争区域,就为了找一个小时的上网时间去完成作业;还有来自伊拉克单亲家庭的母亲,即使在家庭遭受悲剧打击的时候依然坚持着上课。这门课结束时,一共248个人获得了完美的成绩――他们整个课程从头到尾没有错一道题,而这些人中没有一个来自斯坦福。这件事情之后,特隆辞去斯坦福的教职,创办了Udacity。他相信Udacity将提供更适合现代人力市场需要的新型终身教育,并扬言50年内,世界上将只剩下10所大学,他希望 Udacity 是其中之一。
我们必须明白,即使有一天,世界上最好的大学都把自己最好的课程放到网上,也不可能等同于常春藤体验。最美好的学习体验,与单纯地获取知识是两回事。大学教育的价值在于为一个人的一生提供一个时间段,在此期间,他的求知欲最为旺盛,心智最为开放,并得以远离社会求速成的压力,学习如何发问,去怀疑既定的前提,学会天马行空的思考。Udacity 的共同创始人(也是斯坦福校友)大卫・斯塔文斯也承认:“大学校园里有这么种魔法,只要你能在那泡泡里面住得起,就是美好的。”
几个月前,我在斯坦福大学采访。作为美国最贵的私立大学之一,斯坦福本科生每年的学费4万美元。他们拥有在美国西部最美的校园,西班牙风情的庭院,绵延的树林、草坪与喷泉,几乎每一栋教学楼都顶着一位功成名就的捐助者的名字――休利特、帕卡特、盖茨、杨致远……整个大学的空气里弥漫着发明、创造与改变世界的野心。他们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昂贵的科学仪器,奢华的博物馆、音乐厅与高尔夫球场,他们的校友们经常会回来给他们上课,聊天,交流创业经验。他们的设计课上有苹果的总设计师,商业课上有Google的CEO,编程课是马克・扎克伯格教的,创业课是Peter Thiel上的。本科生接受的是精英式的博雅教育,我拿到一本刚刚修订好的本科新生课程方案,叫“Thinking matters”,封面上是罗丹的雕塑“沉思者”。上面列出了35门学科的课程,每门课程都以该学科最重要的问题开始,比如我们关于美好生活的理念来自哪里?为什么人类总是为制造与破解密码着迷?正义如何包含自由、平等与安全的理念?大脑如何运作?“哥白尼革命”如何影响了科学、哲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个人的日常行为在什么程度上影响世界进程,个人又如何被世界事件所影响?进化如何奠定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基础?死亡是旅程的终点,或另一段旅程的开始?
21世纪与默会知识
在恭喜我入学的第一封信里,艾德曼教授写道,“在一所大学里学习的一个关键特点在于,你不应该只是知识的消费者或旁观者,而是知识的创造者。你将作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通过阅读、书写、实验、交流,形成自己的智力声音。这门课的挑战在于,怎么在网上实现这种学习?”
传授与学习是两回事。“传授”是别人为你提供知识,“学习”是你为自己创造知识。“传授”是关于答案,而“学习”是关于问题――找到你所关心的问题,一步步探究挖掘,每个问题都可以是一个新的起点,通向更好的问题。“传授”经常是机械的,孤立的传递,而“学习”则可以无序的,社交的,好玩的,内置的,持续一生的。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曾经将知识分为两种,“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显性知识是指那些通常意义上可以用概念、命题、公式、图形等加以陈述的知识。这种知识可以从一个人向另一个人传递,你教,我学,属于Learning about。大百科全书(源于古希腊对于一个全面而完整的知识的概念)就是这种以固定形式保存的知识的最佳例子。在我们之前大部分的人生里,学习就是被教育,被衡量,被告知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仍然是工业化的本质,即模具制造,批量生产。在这一模型下,“教”是基础,效率是目的:学的越多越好,越快越好。标准化教学是合理方法,考试是合理的结果测试。至于天赋、个性、激情、想象力,都不在它的包容范围之内。
但是,波兰尼认为,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是以“默会知识”为基础的――即人类知识总体中那些无法言传或不清楚的部分(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这种知识无法直接传递,只能在一个人的亲身经历、体验、发现与探究的过程中心领神会,它是Learning to be。这种学习不仅发生在大脑中,而且在身体和感官的各个层面,在不同维度的信息之间制造联想与连接。当你告诉一个小孩子“不许玩火”时,他所得到的知识是显性的,纯粹认知层面的,即“火是热的”;但当他用手去碰火苗时,他所体验到的感觉远比一句教训来的丰富。他不仅从此会避开火苗,而且会避开一切跟火有关的东西。
心灵的默会能力在人类认识的各个层面上都骑着主导性、决定性的作用,显性知识也必须依赖于被默会的理解与应用。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求知是一件极其个人化的事情,与人的情绪、情感、欲望、信仰相关。一个好的学习者设计并开展自己的学习,必然从自己所关心的意义出发。 著名的教育学家S.Papert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不擅记花草的名字。他看着一朵花,使劲地想名字,就是想不起来。直到有一天,他换了一种办法:先从花的名字开始,想为什么这个名字适合这朵花。于是,死记硬背变成一个小小的探究游戏,很快他就能很流利地说出各种花的名字。
整个20世纪,显性知识足够稳固,足够重要,得以支撑起整个教育实践的主体,而将默会知识交给个人慢慢领会累积。但21世纪,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如此复杂多变的世界,我们尤其需要以默会的方式来把握。一个人如何训练创造力、想象力,或洞察力,如何对新的经验保持敏锐感和好奇心,如何不断接受新的知识以促进自身的发展?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能力都不是老师可以直接传授或者展示给学生的,而必须一个人在观察、探究、实验以及耳濡目染中学习的。在数字媒体环境下,“默会”是一种最为自然的掌握工具的方法。没有人会拿着一本用户手册来学怎么使用一个新的APP。他们上来就拿手指比划,玩的越多,学的越多。
目前来看,MOOC处理的大多仍是知识的显性层面――课程视频、作业、考试、评分,都是古老的处理知识的方法。它之于大学,就像留声机最初将音乐推至那些没机会去音乐厅的人,或者PC将计算能力推广到当年那些没机会接触到大型计算机的人。比起它们代价昂贵的替代物,这些发明在早期往往粗劣:唱片会有刮痕,PC容易死机,MOOC录制的课程视频缺乏吸引力。但技术改变人类体验的速度总是超乎人的想象力。今天,我们手中一台iPhone的计算能力早已超过当年导航阿波罗号上月球的大型计算机,谁知道MOOC的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可能性?它会如何在默会的层面展开?
Udacity有一门物理课(PH100)就代表了一种新的尝试。这门课的老师叫安迪・布朗,25岁,MIT本科毕业后教了两年书,然后就跑去周游世界了。听说Udacity之后,他决定在旅途中顺道教教物理。他带了一个摄制组在欧洲拍摄,目的是把物理学的基本问题置入历史与地理的情境之中。第一节课是从意大利的锡拉丘兹开始的,2000多年前,阿基米德曾经地奔跑在这个城市的街头,高喊“我想出来了!”而这节课要解决的,就是这位古希腊数学家当年最为着迷的问题之一,“地球到底有多大?”
在第一节课的最后,这位老师邀请他在世界各地的学生发送一份他们各自测量阴影的视频。第一段视频来自芬兰坦佩雷(Tampere)的一位年轻女士――她是一名想要转行的鼓手,披着一头金色的发绺,就在停车场测量阴影。另一位女士提交了自己完成实验的照片,还附了一首诗:“我们求得了C,终于踏出一条路,走向我们自己的过去。”
世界上最好的大学范文6
如何串联生命的点滴
我的生母是一个年轻未婚的大学毕业生,她决定把我送给上过大学的人――一个律师和他的妻子。但她没料到,律师夫妇突然决定收养女孩。后来,另一对夫妇收养了我,但我母亲发现,养母从没上过大学,养父甚至都没读过高中,于是她拒绝签定这个收养合同。几个月后,我的养父母答应她一定会让我上大学,那时她才同意。
十七岁那年,我真的上了大学。但我很愚蠢地选择了一所几乎和你们斯坦福大学一样贵的学校,六个月后,我已经看不到其中的价值所在,决定要退学。不能否认,当时确实非常害怕,现在回头看,那的确是我这一生中最棒的一个决定。
退学后没了宿舍,我只能在朋友房间的地板上睡觉;去捡5美分的可乐瓶子,仅仅为了填饱肚子;星期天的晚上,我穿过整个纽约城,只为了能吃上一顿好一点的饭。
在那时,里德学院提供的也许是全美国最好的美术字课程,我决定去那里学习。我学到了san serif 和serif字体,在不同的字母组合之中改变空格的长度,还有怎么样才能做出最棒的印刷式样。
十年之后,当我们在设计第一台Macintosh电脑的时候,我把当时学的那些知识全都设计进了Mac,那是第一台使用了漂亮的印刷字体的电脑。如果我没有退学,个人电脑就不会有现在这么美妙的字形了。
你在向前展望的时候不可能将这些片断串连起来,只能在回顾的时候将点点滴滴串连起来。所以必须相信这些片断会在你未来的某一天串连起来。你必须相信你的勇气、目的、生命和因缘。
关于爱和失去
十年之后,苹果公司从两个车库中的穷光蛋发展到了超过四千名雇员、价值超过二十亿的大公司。在公司成立的第九年,最好的产品就是Macintosh。就在那一年,将近30岁的我被炒了鱿鱼。当时雇用了一个很有天分的家伙和我一起管理这个公司,开始还好,最后我们吵了起来,而董事会站在了他的那一边。
在最初的几个月里,我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我仍然喜爱我从事的这份工作,决定从头再来。事后证明,被炒是我这辈子经历的最棒的事情。因为,作为一个成功者的极乐感觉被一个创业者的轻松感觉所重新代替:对任何事情都不那么看重。这让我觉得如此自由,进入了我生命中最有创造力的一个阶段。
在后来的一系列运转中,苹果收购了NeXT,然后我又回到了苹果。我们在NeXT发展的技术在苹果的复兴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有些时候,生活会拿起一块砖头向你的脑袋上猛拍一下:不要失去信心!我很清楚,唯一使我一直走下去的,就是我做的事情令我无比钟爱。去找到你所爱的东西,相信自己所做的是伟大的工作,才能怡然自得。如果还没有找到,就请继续找、不要停下来。
关于死亡
“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的箴言。它帮我指明了生命中重要的选择。因为几乎所有的事情,包括所有的荣誉、所有的骄傲、所有对难堪和失败的恐惧,这些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
我被诊断出癌症,医生告诉我那很可能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癌症,那时,我还有三到六个月的时间活在这个世界上。我的医生叫我回家,然后整理好我的一切,那就是准备死亡的程序。
没有人愿意死,即使人们想上天堂,人们也不会为了去那里而死。但是死亡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终点,从来没有人能够逃脱它。因为死亡就是生命中最好的一个“发明”,它将旧的清除以便给新的让路。你们现在是新的,但是从现在开始,你们将会逐渐变成旧的,然后被清除。
你们的时间很有限,所以不要把它们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束缚,不要被其他人喧嚣的观点掩盖你真正的内心的声音。还有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气去听从你直觉和心灵的指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子,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