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接兵家访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接兵家访总结范文1
[关键词] 家畜 疥螨 发病情况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5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2-0261-02
砚山县八嘎乡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农业贫困乡,全乡共有耕地面积24404亩,人均0.7亩,人多地少,没有特色的农业经济作物,因而畜牧业经济成了广大农户主要的经济来源,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40%以上。但是,家畜养殖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困扰,农户对传染病、内外科疾病都较为重视,但对疥螨等寄生虫病则不太重视,认为寄生虫病对家畜的健康影响不大。养殖生产中,若忽视疥螨等寄生虫病的防治,往往会造成较大的感染与流行,家畜生长缓慢甚至停滞、消瘦,有些继发其它疾病引起死亡,使养殖户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防治家畜疥螨寄生虫病已成为八嘎乡发展畜牧业不可忽视的问题,应引起当地党委政府及畜牧兽医业务部门的高度重视。
1 八嘎乡疥螨发病情况调查
八嘎乡共辖12个村民委,154个村小组,2014年末全乡共有8024养殖户,共存栏生猪22961头,牛11328头,马(包括骡、驴)188匹,山羊604只,家禽存栏78130只。乡畜牧兽医工作站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在全乡范围内调查生猪 2418头、牛1050头、马(骡)130匹、山羊270只。调查结果显示:疥螨寄生虫病在八嘎乡发病率较高,具体情况详见下表:
2 疥螨寄生虫病的生物学特性及流行病学
2.1 疥螨的生物学特性
在八嘎乡,主要以疥螨科的疥螨属和痒螨科的痒螨属发生较多,对家畜造成的危害较大。螨虫虫体虽小,长约0.2-0.8mm,须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才能看清楚,虫体外有坚硬的角质膜,呈灰白色或淡黄色。疥螨寄生虫寄生在家畜(宿主)的皮肤深层,在虫体经过的地方,将皮肤组织破坏,形成虫道,吸食家畜(宿主)的表皮深层上皮细胞和组织液。据参考资料记载:雌虫一生可产卵40-50个,一般在2-3周内即可完成其全部的发育过程,而在3个月内可以形成六个世代,由一个雌虫可以繁殖成150万个螨虫,因此其繁殖的能力相当快。离开宿主时,成虫在不利的条件下虽不能活动,但可以有6个月左右的休眠期,此时螨虫对各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也较强。
2.2 疥螨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
2.2.1疥螨病由病畜与健康畜相互接触感染,也可由间接接触的方式感染。各种家畜的饲养管理方法不同,传播蔓延感染的方式也不同。同一群家畜因相互接触的机会较多,只要有一头家畜感染,若不及时防治,极易造成全群家畜的感染。牲畜市场、牧场、饲养用具、使役用具等均可造成间接接触传染。
2.2.2春、夏两季,家畜换毛后,皮肤易受到阳光的直射,皮温升高,不利于虫卵和幼虫的发育。因此在夏季新发生的病例自然减少,呈轻微症状或带虫现象。但是到了秋冬季节,由于绒毛长出,阳光直接照射皮肤的时间减少,皮温降低,空气相对湿度也增加,因而发病数和感染程度明显增加。
2.2.3畜舍拥挤潮湿、营养不良、管理不善等是造成疥螨病流行的重要原因。瘦弱的家畜容易感染疥螨病,而且发病也比较严重。家畜的年龄也有一定的关系,一般幼畜比成年的家畜易感染,发病也比较严重。
3 疥螨寄生虫病发病的症状
家畜感染疥螨寄生虫病后,潜伏期长短不同,但症状多出现在感染后的2-4周,共同表现为剧痒,来回走动,摇头甩耳,常常寻找厩舍的墙壁、厩栏等有梭角的部位,不停的擦痒, 皮肤出现红色丘疹和水泡,擦破后形成痂皮,脱毛龟裂,生长停止甚至消瘦,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3.1 猪发生常常围绕着眼睛和耳朵,然后蔓延到腹侧和四肢。
3.2 牛主要是颈部、角根、尾根等,严重时会造成全身感染。
3.3 山羊主要发生在唇、鼻和耳根等处的皮肤。
3.4 马疥螨病先由头部、体侧、躯干及颈部开始,有时还流出带恶臭的分泌物。
4 疥螨病对家畜造成的危害
由于家畜的皮肤受到虫体的刺激,发生剧烈的痒觉,患畜无法安静休息。虫体寄生部位的皮肤,常常有被毛脱落、龟裂,甚至发生皮肤炎症。患畜所摄入的食物,吸收的营养,被无谓的运动所消耗,严重时还动用脂肪作为能量来运动或被虫体吸收。使患畜生长缓慢甚至停滞、消瘦,造成饲料浪费,增加饲养成本。到了后期,患畜的食欲减退致使家畜明显消瘦,降低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容易继发其它疾病引起死亡。
5 及早诊断
疥螨病的诊断应进行综合的判断,兽医员、饲养员根据临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的特点可以得出初步诊断;确诊需从患部刮取皮屑,镜检有无疥螨虫体的存在。
6 系统治疗
家畜疥螨病必须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一是隔离治疗,加强饲养管理,严防疥螨寄生虫进一步的蔓延;二是进行预防性灭虫处理,消灭厩舍、墙壁、饲槽、用具等有可能存有疥螨虫体、虫卵的地方。
6.1 涂药疗法
患部面积不大时,剪去病畜患部和健康部附近的毛,用3-5%的肥皂水刷洗,除去患部表面的泥垢、痂皮,涂擦药液,较严重的要分次涂擦。
6.1.1敌百虫:配成0.5-1%的水溶液,但要多次涂擦,每间隔7-10天涂擦一次,4-5次即可治愈。
6.1.2除癞灵:每10ml兑水1-2公斤涂擦患部,前3次每隔3天涂擦1次,后3次每隔1周涂擦1次,一般6-7次即可治愈。
6.1.3疥敌:兑水3-5倍涂擦患部,每隔5天涂擦一次,一般5次即可治愈。
6.1.4硫磺粉1份,食用香油3份,混合涂擦患部,每10天涂擦1次,一般3次即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6.1.5烟叶(烤烟叶也可以,但最好是本地辣烟)与桃树叶1:1的配合,用水煮2小时或者浸泡3天,擦洗患部,每3天涂擦1次,一般5次左右即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6.2 药浴疗法
发病较多,天气温暖的季节里防治家畜疥螨病的常用方法,一般常用的药物是敌百虫或锌硫磷乳油,配制成0.2-0.3%的药液进行药浴。
6.2.1喷雾淋浴法:用喷雾器将药液喷撒到家畜身上,全身喷湿,同时也对厩舍内的墙壁、畜床及饲槽、用具等进行杀虫灭虫。
6.2.2浴缸药浴法:此法适用于山羊、狗、猪等中小家畜。方法是捉住家畜的四肢及头部,放入装有药液的溶器内浸泡1-2分钟。
6.2.3浴池药浴法:把患畜强行驱赶入装有药液的池子,使药液浸湿皮毛。此方法适用于大批量家畜的预防及治疗,成本较低。同时可防治疥螨、虱、蝇等体外寄生虫。缺点是容易吸收药液造成家畜中毒甚至死亡等。
6.3 药物内服疗法
用阿维菌素内服疗法:常用于猪、猫、犬,方法是25-30Kg的猪,每头饲喂1-1.5g,一般间隔5-7天后再喂一次,2-3次即可治愈。或用伊维菌素,口服、拌料、兑水服用均可,严重的一次用药后隔一周再用一次,剂量可适量加大,重症连续饲喂三天。
以上的治疗方法经过本人几年来的实践经验,最好还是采取内服外擦的综合治疗方法效果较好,这样可以取长补短。疥螨病因为常常复发,所以每间隔一定的时间,就必须进行一次灭螨处理,防止疥螨病再次复发。
7 强化预防
应该采取“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群防群治。主要是消灭畜体和外界环境中的疥螨,特别是对畜舍、畜床、饲槽等进行消毒灭螨。公共厩栏、用具以及家畜经经过的地方也应进行灭螨处理,防止疥螨病的蔓延。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定期对家畜进行驱虫,每年进行3-4次的预防性给药。对未经检查隔离及灭螨处理的家畜,不引入畜群,不购入患病的家畜。发现病畜时,应将病畜和可疑病畜隔离治疗,使用过的畜舍、用具等要进行灭螨处理。疥螨病一旦发生,若不即时地进行诊治,则往往会造成大的流行,使畜牧业遭受很大的损失。但是,多数农户对此病都不以重视,总认为家畜的精神和食欲都还正常,不会影响其生命,常常使该病发展到症状比较明显,畜体消瘦比较严重时才寻求该病的治疗方法。因该病早期治疗比较容易,效果也比较明显,但是当疥螨寄生虫传染到家畜的全身或当全群家畜都感染时,治疗就非常困难了。
参考文献
[1]家畜寄生虫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接兵家访总结范文2
【关键词】 小儿手足口病;综合护理;临床治疗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9.194
手足口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发病人群集中为婴幼儿, 本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发病季节方面无特异性, 但也有研究中认为本病以夏季、秋季高发[1]。本病初期大多数患儿症状比较轻微, 主要可表现为手部、足部、臀部、或口腔部为的皮疹、疱疹病变。有部分症状严重的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或心肌炎[2, 3]。病情进展快的患儿有死亡的可能性。为了挽救患儿生命, 达到有效的防控与康复效果, 有关研究中认为必须将临床治疗与综合护理相结合。本文拟分析综合护理结合临床治疗对小儿手足口病的防控与康复效果, 本研究中将2013年5月~2015年1月住院部所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组下展开对照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将2013年5月~2015年1月期间, 住院部所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数字随机表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30例。对照组患儿中男15例, 女15例;患儿年龄6个月~6岁, 平均年龄(3.5±0.9)个月;病程1~5 d, 平均病程(3.4±0.5)d。实验组患儿中男18例, 女12例;患儿年龄6个月~6岁;平均年龄(3.6±0.7)个月;病程1~6 d, 平均病程(3.2±0.6)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患病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儿治疗方法一致, 均按照10.0~15.0 mg/(kg・d)剂量使用利巴韦林, 分2~3次给药, 同时配合进行降温以及饮水等物理治疗。针对存在细菌感染症状的患者, 加用6.25~12.50 mg剂量头孢拉定颗粒治疗, 3~4次/d。同时采取不同护理方案。
1. 2. 1 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方法, 包括遵医嘱规范用药, 适当的环境护理、饮食干预、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等。
1. 2. 2 实验组患儿采取综合护理方法, 具体包括:①针对发热症状的护理。患儿出现该症状后可以鼓励患儿多饮水, 定时用温水擦洗全身。若物理降温效果较差, 可同时用药物降温, 推荐用药为尼美舒利, 或将消炎痛片研碎后行保留灌肠治疗, 加强病房巡视, 观察患儿降温效果;②针对口腔症状的护理。口腔症状以黏膜损害为主, 建议多摄入水分, 保持口腔清洁, 每次进食前、后均需要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 若有口腔溃疡症状的患儿可使用西瓜霜喷雾剂进行局部喷雾治疗, 以促进溃疡面的愈合;③针对皮肤症状的护理。护理过程中需要确保患儿的衣服、被褥的清洁。天气好时可以将其拿到太阳下暴晒, 以达到消毒的效果。同时, 需要定期帮助患儿修剪指甲, 针对皮疹或疱疹症状严重的患儿, 可适当限制肢体活动, 以面造成创面被抓破的问题。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接受治疗与护理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实验组患儿治疗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33%(4/30), 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实验组患儿退热时间为(1.8±0.3)d, 皮疹或疱疹消退时间为(2.4±0.5)d,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临床研究中认为, 大部分老百姓对手足口病的了解不完善, 一旦儿童出现本病, 则容易产生恐慌心理, 因此, 及时就医治疗, 并采取有效的治疗与综合护理方案是帮助患者改善相关症状, 促进疾病转归的重要手段。同时, 在疾病治疗期间也需要做好对患儿家长的宣教工作, 提高家属对手足口病的正确认识, 在小儿出现感冒、发热、咳嗽等症状时(特别是在合并出现口腔溃疡、皮疹、疱疹等症状时)应当及时就医诊治, 避免病情被延误。
综上所述, 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之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对手足口病患儿有良好确切的治疗效果, 防控、康复价值突出,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红云.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29): 40-41.
[2] 彭莉, 陈淑珍, 周蓓, 等.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7):62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