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致富带头人培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致富带头人培训总结范文1
一个城市与她所在的省重名,这在全国都是唯一的;一个被多种文艺体裁反复宣传的理事长,这在全国残联系统也是唯一的。但我们更要看到这个人所带领的一个整齐的队列,这个队列所服务的更多的人。
上一次到吉林市是2007年的冬天,那是去参加为《中国残疾人》杂志改版而召开的座谈会。虽然来去匆匆,并未对吉林市残疾人工作有全面的了解,但是,一个直言快语、掷地有声、说一不二、有着诸多传奇,我称之为“铁嘴”的理事长――刘保忠,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记者组赴吉林省采访,我主动要求去吉林市,想再次会会这个“铁嘴”,也真想知道吉林市的残疾人工作是否如他所云。
也许是一回生,二回熟的缘故,又见刘保忠,握手寒暄时的感觉似乎多了一份朋友的情谊,而落座一交谈,仍是直言快语、掷地有声、说一不二,未见丝毫改变。从他的“铁嘴”里,我听到了这样一些“大话”。
争权・谋利・升位
“残联的职能应该是争权・谋利・升位”。此言一出,着实让我吃惊。我们知道,中国残联刚刚成立时就为今后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制定了“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这三项职能在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20多年里始终没有改变。她见证了中国残疾人事业从弱到强,从发展到壮大,从开始到现在的辉煌。而这位“铁嘴”理事长却说出了与“代表・服务・管理”不同的词语,我理解他是对“代表・服务・管理”职能的“修正”。
这位“铁嘴”理事长解释说,残疾人事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发挥残联的职能?就是要围绕中心工作,突出残疾人关注的民生、民利等社会问题,要依靠政府,动员社会,为残疾人“争取合法权益、谋求整体利益、提升社会地位”。残联的工作“重点在残(残疾人),关键在联(联合社会力量)”。我们工作在一线的残疾人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抓住发展的机遇,站在新的起点上,残疾人事业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这不是对“代表・服务・管理”职能的修正,而是在新时期对三项职能的具体定位。
这个2005年底来自基层乡镇书记的残联理事长,到任仅3年,就有如此的“大话”,让我吃惊之余,不禁产生了一种敬畏。但我仍不肯就范,步步紧逼:你的具体措施体现呢?以下是“铁嘴”理事长说下的一些“大话”。
就业是根本
在基层,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康复是基础,就业就是根本。
全面贯彻实施《残疾人就业条例》是取得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关键,也是为残疾人争权、谋利、升位的关键。如何实施?除了依法推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还要发展集中就业,扶持个体就业,拓展就业渠道等。城市以抓残疾人公益岗位建设为主,而在广大农村则以残疾人培训网络建设为突破口,开展“一带十传百工程”,为农村残疾人开辟步入小康之路。
“带传工程”让农村
残疾人奔小康
为了改变农村残疾人贫困的命运,帮助残疾人谋求实现小康之路,我们把农村残疾人工作的重点放在解决制约农村残疾人致富的瓶颈――技术水平低,生产能力差的问题上。从2007年3月开始,开展了农村残疾人“一带十传百培训工程”(以下简称“带传工程”):就是在每个乡镇培养一名一级带头人,带领十名二级带头人向一百名残疾人传授农业生产技术,提高残疾人的生产能力,为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条件。“带传工程”的核心意义在于,通过建立农村残疾人培训网络,帮助需要帮助的农村残疾人学习技术,得到帮助的残疾人去帮助同样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学习技术,实现脱贫致富。在推进“带传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主要抓以下七个环节:
一、抓带头人的培养培训。这是“带传工程”实施的前提。
二、抓三级残联的合力实施。市、县、乡三级联动、密切配合,有效推进“带传工程”。
三、抓“带传工程”的管理。加强管理和检查指导,是有效实施“带传工程”的保证。
四、抓培训基地建设。结合农村残疾人种养殖业培训的特点,我们选定了市农科院东北亚培训中心作为“吉林市残疾人农业科技培训基地”。一级带头人向农科院专家及农协会专家提出的问题,专家们都能通过电话解答或是下乡亲临现场指导,并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抓工作补贴兑现。落实带头人工作补贴,是促进实施“带传工程”的动力。市残联利用就业保障金,以培训费的方式,对一级带头人给与工作补贴。2007年的补贴标准是,一级带头人每传带一名残疾人补贴15元,传带不足20人的,按300元补,没有开展工作的没有补贴。2008年、2009年初,共计发放补贴款40.6万元。这一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带传工程”的实施。
六、抓扶持优秀带头人。“带传工程”跟进措施是就业扶持。当前,重点扶持一级带头人,以后将逐步向二级带头人和所有残疾人推开。以直接扶持的方式进行,市、县、乡分别按照3000元、2000元、1000元的标准投入,进行试点并总结有效的实施办法,明年将探索以补贴利息的形式进行扶持,扩大扶持的范围和效益。
七、向组织化、平台化方向发展。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带传工程”不断打造农村残疾人工作平台和残疾人自治网络组织。
“带传工程”的实施,收到了初步成效。到今年4月底,全市78个乡镇已有82名一级带头人,带领1102名二级带头人,培训了农村残疾人18975人,合计20159人参加了“带传工程”,初步形成了以市残联为主导者,县级残联为管理者,乡级残联为召集人,残疾人一级带头人为骨干,二级带头人为基础,广大残疾人参与的农村残疾人培训网络。通过实践看,一级带头人能够将培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当中去,提高了经营水平,增加了收入或呈现了提高收入的趋势,并帮助了其他农村残疾人,使更多的残疾人受益,增强了残疾人的致富信心。在“带传工程”理念的引导下,一级带头人将自己的经营不断向残疾人扩展。丰满区一级带头人朱俊荣养殖溜达鸡2万多只,产销一体化,年收入达7万元。现在,他带领和指导的3名残疾人也饲养溜达鸡。
听着“铁嘴”振振有辞的夸夸其谈,却又是有理有据的头头是道,我有些愕然,又有些茫然。这些“大话”能相信吗?我们记者组花了整整两天时间,马不停蹄地采访了若干个乡镇、街道的社区和村屯,结果,愕然和茫然从我的表情中消失了,换来的是欣慰和欣然。这个“铁嘴”理事长的“大话”却句句都是实话。他还信誓旦旦地要把“带传工程”打造成新农村建设中展示残疾人聪明才智、服务社会的平台,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社会影响,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然而“带传工程”仅仅是他付诸实施工程中的一个。
争取公益岗位,
开辟残疾人就业新渠道
在农村“带传工程”开始的同时,“铁嘴”还开展了残疾人就业新渠道的探索。他协调政府和劳动部门,积极为残疾人争取公益岗位。目前,全市有593名残疾人走上公益岗位,其中市区194个社区全部配备了“社区服务员”和“社区按摩康复服务员”。在不断强化公益岗位规范化建设的同时,也推动了社区残疾人就业、康复、维权和文化活动的开展。
在残疾人公益岗位建设中,市残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到人由我选、岗由我建、人由我管。在招聘“社区服务员”时,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先由辖区街道的各个社区报名,经区残联按条件初审合格公示后上报市残联,再由市劳动部门统一组织笔试、面试,择优录用。市残联为此投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20万元,按照“七有”(有一个规范的标志牌、有一个固定的办公场所、有一套办公桌椅、有一台电脑、有一套健全的工作档案、有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有一个准确的残疾人基本状况数据册)标准,对“社区服务员”和“社区按摩康复服务员”岗位工作进行了规范化建设,残疾人的工作条件焕然一新,“社区服务员”和“社区按摩康复服务员”的积极性更高了。
市残联对公益岗位的残疾人,每月发放420元生活补贴。同时,对“社区服务员”实行绩效管理,由社区主任负责日常考核,区、市两级残联进行定期考核。对不按时到岗、工作不积极、不称职的及时更换。
针对 “社区服务员”大多数年龄偏大、微机操作技术低的情况,市残联举办了电脑操作技术培训和保健按摩培训班。经考试合格后,市区内194名“社区按摩康复服务员”全部持证上岗。
致富带头人培训总结范文2
她大胆创新,努力开辟农民教育培训新天地;她积极进取,带领学校团队高效创业;她勤奋自励,不断升华学识与人格境界。她,就是23年来行走在田间地头,也深深扎根于农民心头的“农技天使”付玲。
1993年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后,付玲一头扎进田间地头,23年来始终坚守在农技岗位。“人来到世界上走一遭,总要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东西,这样也就不感到遗憾了。”这是刚刚获得“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的重庆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万州区分校校长付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扎根基层开创农民科技培训新模式
“天气变冷了,大家千万不要忽视了猕猴桃的冬季管理……”隆冬时节,铁峰乡桐元村农民田间学校里,二十多位村民正围成一圈,认真聆听付校长的精彩授课。
“授课形式非常多,有院坝会式、田间地头式、赶场式、现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听着不打瞌睡,关键是能学到非常实用的农业管理和技术知识。”作为农民田间学校的“常客”,王万清兴奋地说。
让王万清记忆深刻的,是他通过在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收获的知识用在农业发展并取得的成功。如今,他已发展起千亩果园。在他看来,这一切还得感谢农民田间学校和创办人付玲,因为这个学习平台,才让他对发展果园增添了信心。
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万州区是个拥有440多个村的大区,多数以传统种养殖业作为经济支柱。付玲一直在思索,农民培训怎样才能更符合基层需求? 一番调研过后,付玲想通了,只有围绕产业,把培训学校办到村里去,才能接地气,农民才会有兴趣。
2010年,万州区在重庆率先启动了农民田间学校建设试点。付玲提出了“大户带动型”、“公司推动型”和“专业合作社领办型”三种田间学校建设模式,并率先在万州区的长岭镇龙立村、溪口乡九树村、铁峰乡桐元村试点。“龙立主打蔬菜,侧重‘大户带动’;九树是生态鸡养殖,实行‘公司推动’;桐元搞优质猕猴桃,我们就设计了‘合作社领办’。”
付玲在试点实践中,总结出了农民田间学校四个方面的突出特点:突出培训对象的主导性和主动性;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多样性;教学方式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学用结合的实践性和实效性。付玲希望通过农民田间学校培养起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
第一次参加田间学校培训时,龙立村村民熊同正被讨论环节给“吓”到了:“我是来学习技术的,怎么还要参加讨论啊?”许多学员刚开始都跟熊同正有着同样反应,因为他们怕发言,不敢讲,也不愿说。而这在付玲看来,正是田间学校与传统农技教学最大的区别。她不仅鼓励学员讨论发言,还与大家一起做趣味游戏,想方设法让学员们多动口动脑,提高学习参与度,破除传统农技培训中的填鸭式教学,即农民处于被动接受的“痛点”。几期培训下来,效果令付玲和她的团队十分惊喜。
2012年,农业部在万州召开全国农民田间学校现场会,付玲创新总结的田间学校办学模式开始向全国推广。如今,万州区已经建设了40所农民田间学校,注册农民学员近1200人。
跟踪问效作学员“贴身”顾问
心里想着哪儿,脚步就会跟着走到哪儿,这就是心里装着农民的付玲。不管天晴下雨,还是酷暑寒冬,付玲每年都有近200天行走在田间地头。23年来,她的足迹遍及万州区每一个乡镇村社,不是在田间地头向农民传授农技知识,就是坐东家炕,进西家门,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工作时,村民们称呼她“付校长”;私下里,大家都把她比作“农技天使”。
“给我们传授技术比发钱还强!”甘宁镇蔬菜种植大户老胡说。2015年,老胡家种了好几个大棚的甜菜,5月初,甜菜小苗嫩叶出现发黄、枯萎的迹象。老胡以为是春季干旱原因造成,就对甜菜进行大量的浇水,可情况依然不见好转,于是请来付玲诊治。经过实地查看,付玲认定此现象是由于上一年喷施除草剂过量引发,应及时毁种其它农作物。在付玲的帮助下,老胡家才没有蒙受经济损失。
下乡次数多了,付玲对去过的农户都能叫出名字。钟鼓楼街道大团村村民黄兴敏家里挂着一块小黑板,这是付玲给农民讲课用的。“每次都是先集中上课,再下地手把手指导”,黄兴敏说,“已经记不清付校长给我们上了多少课,画了多少图,只知道我们一个个都学会了种蔬菜。”
在付玲的手机里,存满了农民的号码。农民遇到紧急情况,一个电话打来,付玲就风尘仆仆地跑去查看,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她的手机是农民的咨询热线,也是短信答疑平台,更是接收邮件的求助信箱。有农民形象地称她的电话为“种养殖业的110”。
对于服务农民,付玲有自己的理解:“我们不能光在课堂上栽果树,要栽到农村去;成果不能只写在论文里,要装进农民的口袋里!”
带出一批又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改变农村落后的传统种植技术,就必须引进新的农业技术。”作为农技推广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实践者,付玲深知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加之当今农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的支撑,基层农技推广干部担负着指导农民将科技最终转化为生产力的重任,脑子里要有足够的科技知识储备。
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帮助更多农民发展,付玲利用三年时间在职攻读了农业推广硕士全部课程,取得了西南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而善于学习和积累,也为付玲带出一批又一批的农村致富带头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丁书清,付玲带出的农村致富带头人之一。2008年,他参加了农广校的创业培训班。当时他已是当地有名的“养鸡大王”,但在销售上却不具备明显优势,于是决心“回炉”学习。
15天的免费培训和交流,不仅让丁书清补齐了“短板”,而且也认识了很多同行。“创业培训最大的特点,是教我们用长远眼光发展传统产业,要善抓机遇,重视科技含量和管理效率。”丁书清说,“正是这次培训坚定了自己从事养殖业的信心”。他把学到的东西用于实践,组建了专业饲养技术和管理团队。如今,丁书清已是万州区农建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他的合作社有养殖户329户,总产值已经突破2亿元。他几次想请付玲吃饭都被婉拒:“付校长说,看到你们安稳致富,我就心满意足了!”
同样,作为第一批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的受益者,一期培训下来,龙立村的熊同正对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栽培技术要领、抗御市场风险等都“有了谱”。加上农广校长期提供技术支持,如今他已搞起100余亩蔬菜大棚,季节性用工达600人次,年纯收入达10万元。熊同正每每说起这些,甚是兴奋:“辅导员想方设法让大家多动口动脑,不光讨论生产问题,还讨论怎样判断市场、怎么应对风险,培训非常管用。”
龙沙镇海螺村2组村民张地埔,也是付玲带出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在付玲的帮助下,他流转当地闲置的水田、坡地,种植水稻和其他农业经济作物,如今种植规模已经达到500多亩,年收入近100万元……
很多扎根基层、带富一方的典型,都曾是万州农广校的学员。10年来,从万州农广校走出了8万余名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学员。据不完全统计,其中40%成长为农村致富带头人。
此外,付玲还充分结合万州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结合各村的主导产业和骨干农民培训愿望,在各镇乡街道先后举办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班,共参与培训农民青年骨干2万余人。
万州农广校副校长周宗渝与付玲共事了12年之久。他说,“从付玲身上,我们经常能感受到一名基层农广人应有的精神和情怀,包括对农民命运的关切,对新农村事业的热爱,对农村教育的责任以及对进取的执着。”
致富带头人培训总结范文3
精心设计,抓好组织,把“三人”活动作为代表工作的核心
“三人”活动,即:“发展致富的带头人,履行职务的明白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这个思路源于我们对人大代表所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人大代表,特别是县乡级人大代表生活在基层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最能反映和代表他们的意愿;广大基层群众也是需要人大代表成为自己利益的代言人和小康路上的引路人。而且,对人大代表的职责,法律上只规定了法律职责。我们认为,作为人大代表除法定职责外,还有其社会责任;对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评价,不能仅限于“是否参加会议”、“是否写议案”等方面,还要对其社会作用进行评价。因此,我们把“争做发展致富的带头人,履行职务的明白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代表工作的要求和目的,以此为平台来推动人大工作的开展。
在制定方案的基础上,我们成立了由县人大常委会分管代表工作的副主任为组长,人选工委主任为副组长,各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为成员的“三人”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三人”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等日常工作,为“三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代表的素质决定代表的作用,开展“三人”活动的前提是选“三人”当代表。我们在注重政治素质好的前提下,注意把各条战线上的优秀分子确定为候选人。重点选那些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带头人”;深入群众、主持公道,能够反映群众意愿的“代言人”;综合素质好、责任心强,履行职务能力强的“明白人”担任人大代表。
强化措施、构建平台,推动代表做“三人”
开展“三人”活动的关键是使更多的代表成为“三人”,发挥带动辐射作用。为此,我们加大力度,建立平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造就了更多的“三人”代表。
开展为经济发展做贡献活动,造就“带头人”。开展“创环境、抓项目、促发展”活动,组织代表在全民创业,推进总量翻番中体现作为。许多代表在全民创业和为经济发展服务中发挥了示范作用。县人大代表姜德龙,组织成立苏子产品专业协会,带领农民发展苏子产业,到2007年末,在一拉溪镇建苏子基地2000公顷,6000个苏子专业户户均增收3000元,并带动35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镇人大代表刘俊君在招商引资活动中,引进了卓怡康纳禽业公司“10万套种鸡生产线”项目落户,投资3000万元,建成标准化鸡舍1000平方米,目前已成为全县养鸡项目的龙头企业,带动了近百户农民发展养鸡业。
开展最有价值建议、意见评选活动,激励“代言人”。为使代表多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推动“一府两院”的工作,每年年初,我们都围绕县委中心工作,指导各代表活动组制定活动计划,围绕“第一要务”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调研计划,并搞好组织,使代表活动真正成为代表掌握民情、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的有效方式。除此之外,我们还建立了从受理、交办、督办、答复、反馈等一系列工作规程,每年都选择一些群众关注、涉及面广、落实难度大的建议作为重点建议重点督办。近几年来,代表建议的答复率和与人大代表面商率达到100%,代表满意率达到98%以上,这些措施都激励了“代言人”依法履职的责任意识。
赵桂华等代表针对开发区镇东村92户363口人的饮用水遭到污染,村民患病高的实际,提出改水的建议,县政府高度重视,县水利局积极申请立项,多渠道争取资金19万元,与永吉开发区共同努力,解决了该村多年来未解决的饮用水安全问题。近两年,县代表提出了有价值建议三十余条,乡代表提出八十余条。
为代表知情知政、学法懂法创造条件,锻炼“明白人”。为使代表成为“明白人”,为其履行职务创造条件,我们采取集中学习、以会代训、座谈研讨和外出学习考察等方式,对人大代表进行初任学习、履职学习和专题学习培训。近两年先后组织部分代表到吉林省前郭县、辽宁省葫芦岛市、江苏昆山、浙江等地区考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增强代表意识。我们还坚持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制度,做到每位驻会组成人员至少与10名基层代表保持经常性的联系,通报监督工作有关情况,了解代表的要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政情通报制度,使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及时了解县情,对政府工作作出评价,提出建议和意见。创办指导乡镇人大的内部刊物《乡镇人大工作指南》,以培养更多的“明白人”。
致富带头人培训总结范文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开展技能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库区安置区移民群众的职业能力,帮助移民群众创业就业、增产增收,促进和谐稳定。
第二条技能培训分为生态农业技能和农业适用技术、就业技能、岗位技能提升、创业培训、致富带头人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六种类型。
第三条技能培训工作采取鼓励移民群众参与自主培训和集中组织培训两种形式。移民自主培训补助政策由县财政局负责会同县移民局共同制定,报政府批准实施。本实施细则适用于集中培训管理。
第四条三峡后续工作技能培训坚持与部门资源有效整合,实行政府统一领导,移民部门综合主管,行业部门归口负责,培训机构承训,培训资金各记其帐管理工作体制。
第五条移民局为全县移民技能培训工作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全县移民技能培训实施规划项目库和年度计划,下达年度培训计划任务,对技能培训工作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县财政局为技能培训资金使用监管单位;
县农业局为全县蔬菜、药材等种植产业培训责任单位;
县农机局为全县农业机械技术培训责任单位
县畜牧局为全县畜牧产业培训责任单位;
县特产局为全县柑桔、茶叶培训责任单位;
县林业局为全县核桃、食用菌产业培训责任单位;
县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为全县电子商务培训责任单位;
县旅游局为全县旅游服务培训责任单位;
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为全县创业培训责任单位;
各企业或相关用人单位为岗位技能提升和就业技能培训责任单位。
鼓励创新培训种类,根据移民群众实际需要,有培训意愿单位可向移民部门申请,移民部门根据年度资金计划进行安排。
第二章技能培训范围、对象、内容及标准
第六条三峡后续工作技能培训范围和对象为库区移民群众。
第七条三峡后续工作技能培训类型、标准及要求:
(一)创业培训。主要是通过电商等新型创业形式培训,帮助有一定经济基础和创业意愿的对象掌握创业知识,成功创业或做大做强企业。培训对象年龄在20至50岁。创业培训补助标准3000元/人,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60学时。创业培训可结合小微企业帮扶政策进行。
(二)生态农业技能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主要是帮助培训对象提高种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等技能,实现增产增效增收,培训对象年龄18至64岁。生态农业技能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补助标准500元/人,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30学时,随农事季节安排,分次进行。生态农业技能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可采取集中培训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方式,培训地点以田间地头、村落院坝为主。
(三)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主要是帮助农村中文化程度较高的培训对象掌握新型农业科技知识,成为库区安置区农业生产的科技带头人。培训对象18至55岁。培训补助标准1800元/人,培训时间不少于15天、90学时。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可采取参观学习、理论讲授和实作训练相结合方式进行。
(四)致富带头人培训。主要是帮助有一定经营头脑和经济基础的培训对象通过发展种养植业,农产品加工业、商贸服务业等成为专业大户,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培训对象20至50岁。致富带头人培训补助标准1500元/人,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60学时。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可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经营管理等实际需要开展培训。
(五)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主要是帮助已在企业就业的移民群众,提升岗位技能水平和适应转岗就业的要求,主要在企业生产岗位上进行。培训对象18至55岁。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补助标准800元/人;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60学时;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主要是理论提升和在企业生产岗位上进行实践。
(六)就业技能培训。主要是帮助培训对象掌握二三产业职业技能,实现上岗就业。培训对象18至55岁。就业技能培训补助标准500元至3000元/人(详见附件《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就业技能培训补贴参照表》,未列入表内的专业可参照相近专业分类确定)。就业技能培训主要采取定单培训和“招工与招生结合培训”的方式进行,订单培训是指培训机构先落实企业用工需求定单,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培训;招生与招工相结合培训,是指培训机构与用工企业共同招生、招工,共同开展培训,培训结束就在该企业就业。
第八条培训工作坚持群众自愿,贫困对象优先原则。各培训责任单位应以市场需求、群众期盼、简明适用为要求,以提高培训质量为宗旨,充分结合我县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建设等实际需要,深入研究创新培训种类,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第三章培训组织实施
第九条年度计划申报。根据省局计划申报时间要求,移民局负责组织各相关部门和用人单位编制申报年度培训计划。
第十条年度计划下达。根据省移民局下达的年度计划任务,县移民局会同县财政局将计划任务分别下达到培训责任单位。
第十一条确定培训承训机构。各责任单位根据下达的培训任务,对自愿申请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采取竞争性比选方式确定,将计划任务合理分解下达到各承训机构,并与各承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培训的专业、人数、资金、时间、地点、质量、就业要求等。
第十二条培训实施方案编制。各培训机构根据下达的计划任务和培训专业类型要求,编制培训实施方案。培训实施方案编制基本内容包括:培训类型、培训专业、培训对象名单、培训地点(有实训要求的要明确实训地点)、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课程安排、培训教材、培训教师资质、组织形式、预期效果、考试颁证,就业途径等。
第十三条方案审核。培训机构将编制的培训实施方案报送培训责任单位,由培训责任单位组织对实施方案进行审查,方案审查同意后,培训机构方可组织开班。
第十四条组织实施。培训方案审核通过后,培训机构按照批准的方案组织开班和实施培训。
第十五条培训考核。培训班结束时,应对培训学员所学技能进行考试考核(农业适用技术培训除外)。就业技能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原则上应使参训学员达到相应的职业技能水平,取得相关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技能证书”,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应获得农业主管部门新型农民认定证书,创业培训应获得人社部门颁发的创业培训证书。相关部门没有培训专业证书的,由培训机构对考试考核合格的学员颁发培训证书。
第十六条组织验收。培训机构完成培训任务后,组织自验,进行查漏补缺,自验合格后,按要求整理好培训资料,申请培训责任单位进行验收,培训责任单位应组织验收组按照合同、实施方案对培训工作进行验收,验收办法采取查阅资料、电话抽查、现场走访等方式进行。
第十七条资金拔付。培训责任单位组织验收合格后,将培训资料整理分别报送县移民局和县财政局各一套,申请县财政局将补助资金直拔责任单位或培训机构。
第四章培训工作管理
第十八条培训机构管理。各主管单位应根据培训任务需要,会同财政、人社、农业、教育等部门,采取竞争性比选方式确定具备技能培训条件的培训机构承担年度培训项目任务。具备技能培训条件的培训机构包括优势大中型企业、中高职院校、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就业培训中心等。各责任单位通过竞争性比选将培训机构确定后,应将培训机构情况报送县移民局上报省移民局备案。
第十九条实施监督管理。各培训责任单位应加强培训过程监督管理,安排专人对培训工作进行现场监管。核对参训人员,掌握培训进度,考核学员培训质量和效果,并将检查和抽查情况进行记录。
第二十条档案资料管理。培训档案资料由培训机构负责以培训班次为单元进行整理,建立培训台帐,并按要求完成国务院三峡办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培训信息系统录入。培训档案共分三个部分:
综合档案。综合档案内容包括:培训合同、培训实施方案、教材、学员花名册、学员培训期间考勤表、培训实施责任单位监管记录、考试考卷、学员理论考试成绩,学员技能考核成绩,学员颁证情况、学员就业情况、培训总结、以及培训过程中形成的照片和声像档案等。
个人档案(见附表:培训对象参与培训档案表样)。个人档案内容包括:培训对象姓名、姓别、年龄、出生年月、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及家庭成员信息和从业情况;身份证复印件、职业技能证书或培训证书复印件,就业协议复印件。学员对培训工作评价意见,由培训机构根据不同类型培训班要求,负责将培训内容、培训学时、纪律要求统一印制,开班时统一发放给学员,培训结束,培训学员对参与培训情况进行认定,对承训机构的培训过程、教学质量、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并签属意见后统一交培训机构,存入个人档案。
验收档案。包括培训机构自验情况、培训责任单位组织验收情况。
第二十一条培训资金管理。县财政局为三峡后续教育培训资金的监督管理单位。负责三峡后续教育培训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和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
(一)培训资金由财政局直达培训责任单位或培训机构。
(二)培训资金要严格按照规定标准使用,严格执行《兴山县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资金管理规定》,以培训班次为单元建立专业台账,实行专帐核算与管理,严禁与其它培训资金混合建帐。
(三)三峡后续教育培训资金主要用于三个方面支出,即培训教材费(文字教材、教辅资料和声像教材等方面支出),教师聘请费(授课教师的课时费、交通费、食宿费等方面的支出),参训学员费(学员食宿、交通、实习、参观交流、学习用品、实训教材、考试考核等方面的支出),以及用于技能培训所发生的招生、场租、宣传、资料印刷、在线学习、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支出。
(四)培训机构应自觉接受上级及同级审计部门、财政部门以及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严禁培训机构以任何方式弄虚做假,套取培训专项资金,对弄虚做假,套取培训资金的,一律取消培训资格,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二条培训计划管理。各培训责任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下达的年度培训计划,按批准的计划任务,将培训对象确定到人,实施精准培训,不得随意调整和扩大实施范围、改变培训内容和突破计划人数,确需调整的,必须按程序申报审批。
第二十三条组织实施管理。各培训机构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培训方案组织实施,讲究培训信用,确保培训课时和培训质量,承训机构不得以任何名义将培训项目转包给其它培训机构或个人,严禁擅自减少培训课时或更换授课教师,降低培训质量。
致富带头人培训总结范文5
一、 制定精准培育政策
以省政府文件印发《山西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划纲要(2015―2020年)》(晋政发〔2015〕6号),明确了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为落实省委省政府 “精细培训、精准培育”工作要求, 2016年5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西省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试点指导意见》,在全省选择主导产业突出的8个县,开展以建立职业农民数据库、全产业链培训、分产业分级认定、科技信息服务和财政金融扶持等精准培育试点工作,在试点县精准培育出3000名职业粮农、菜农、果农、牧农、药农,推动当地农业转型升级。
二、精准遴选对象
选对人是精准培育的前提。为精准遴选培育对象,全省组织开展摸底调研,通过村镇+专业协会+培育机构等多渠道推荐,农业、畜牧、农机、果业等产业管理部门筛选,准确锁定培育对象。山西省将有一定产业基础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返乡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带动示范作用突出的村组干部、科技示范户和立志投身农业领域的创业者这四类对象作为重点,坚持培育内容与产业发展同步,依据产业专业选人;坚持培育内容与农民需求相一致,将发展创业意愿强烈的优先列为培育对象;坚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与兼顾普通农户相结合,将有潜力成为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的普通农户也纳入培育范围。精准遴选对象为精准培育奠定了坚实基础。依据不同类别培育对象,2016年,共组织了省级示范培训50名、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1000人、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24000人。
三、精细组织培训
一是在培训内容上,结合全省特色主导产业,制定了30项培训规范,分类设置培训课程,分专业制定培训标准,分学科确定培训学时,开展精细化培训和后续跟踪服务。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调结构新要求,压减传统作物的培训,增加新产业新业态的培训。在提品质上下功夫,更加注重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培训,普遍开设 “三品一标”生产认证规范课程;在去库存上做文章,开展了从生产决策到农产品加工、储运营销等全产业链培训;在促融合上求突破,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开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培训;在降成本、补短板上出实招,强化了“一控两减三基本”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的农业生态发展理念培养。二是培训方式上大力推行“菜单式”“订单式”和“帮带式”培训。培训前征求农民的培训意向,建立问题导向的培训需求台账,指导培训机构根据农民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公布培训课程、教师、时间等相关信息,鼓励农民自主选择参训。培训后由农技人员、专家团队与新型职业农民“结对帮带”,提供后续跟踪服务。让农民“点餐”、专家“掌勺”、政府“买单”,围绕各地主导产业“一业一课”“一业一校”的培训方式大大提升农民参训积极性和培训效果。2016年,全省60%的培训机构采取 “菜单式”“订单式”培训方式,全省农技推广人员、农业科研院校的专家教授和乡土专家3000余人在生产一线帮带指导职业农民。三是培训规范管理上,制定《山西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大纲(试行)》和全省统一的《山西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建立以学时制为基础的教学制度、培训过程监管制度、培训档案管理制度、培训效果双向考核制度。
致富带头人培训总结范文6
一、工作思路
围绕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以促进农村青年创业就业为目标,开展农村青年创业培训,进行农村科普宣传,培育青年农村科研人才,加大对基层青年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引导农村青年领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我市农业现代化步伐做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间,在全市选择100名优秀农村青年开展创业培训和跟踪服务;建设1个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在7个县市区开展农业科普活动和乡村青年文化活动;依托农业部转基因重大专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等,选拔和培养一批青年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对215名基层青年农技人员开展异地知识更新培训,推选70名有突出贡献的青年农技人员到高等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农业企业研修;建设3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培育30户农村青年环保示范户,组织开展1次外来入侵生物集中防控活动,培训160名农村青年沼气和环境建设带头人,扶持建立10个共青团沼气服务网点;培训100名农民专社青年人才,创建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青年示范社,培养一批优秀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团建工作,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符合建团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团率达到90%以上。
三、主要工作
1、开展农村青年创业培训。依托农业部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围绕县域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大力开展农村青年创业培训,培训以激发创业热情、提高创业技巧、组织创业观摩、开展创业模式、编制创业计划书为主要内容,以学员自讲、互动式、现场指导交流为主要培训方式,并在培训学时中设置实地考察、交流、实践与模拟训练的时间。培训结束后,由培训机构、基层共青团组织、农业部门共同负责开展一定期限的跟踪服务工作,对学员开展定期回访,对其具体创业活动给予指导,及时对学员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技术难题给予帮助,组织培训学员开展集体交流活动、开展创业互助等。
2、开展农业科普宣传。以县为单位,从各级各类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青年志愿者、大学生村官、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中,推选一批热心公益、文化水平较高的青年能人,成立农村青年科普队伍,因地制宜、定期开展农业科普活动,带头试验、示范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和普及一批先进实用技术。按照“区域固定、交通便利、规模适中”的原则,依托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一批能为青少年和社会公众了解、体验农业知识特别是农业生物技术提供方便的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定期组织青少年开展农业知识教育、劳动实践、素质拓展、体现观光等体验活动。利用“三下乡”等活动,通过报告会、讲座、咨询、宣传栏、广播电视等方式,以及农业远程教育、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等现代化手段,广泛开展宣传普及活动。
3、培养青年农业科研人才。依托农业部转基因重大专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以青年农业科研人员为主,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研究领域处于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能够领导学科发展的农业科研人才。组织青年农业科研人才一对一帮扶对口县,结合专业特长和县域农业主导产业,开展科技服务。
4、促进青年农技人员知识更新。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做好青年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工作。对基层青年农技推广人员开展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水平和业务能力,服务农村青年学用科技,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组建农村青年创业服务团,建立农村青年创业专家服务体系,指导农村青年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活动。
5、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结合农村清洁工程项目和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的实施,建设农村清洁示范村,培育青年示范户,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示范使用农村新能源,带动村中清洁工程建设。动员农村青年参加阳光工程沼气建池、维修和服务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建立共青团沼气服务网点,为农村使用新能源提供便捷的技术支持。
6、支持农村青年领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阳光工程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培训开展农村青年培训,帮助农村青年、大学生“村官”了解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关政策法规,熟悉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规程,掌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管理和服务技能,引导农村青年特别市共青团组织联系的一批杰出青年农民、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等农村青年能人,依托自身已有的产业、项目和基地,领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的要求,创建一批省级青年示范社。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团工作,在符合建团条件的合作社中建立团组织,开展团的活动和工作。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由团市委、市农委共同成立全市农村青年创业就业行动领导小组(见附件),团市委、市农委领导任组长,团市委、市农委的有关部、处负责人担任成员。领带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团市委青工青农部,负责协调落实行动组织实施过程中的具体事宜。
2、分工负责。县市区团委、农委要成立相关的领导和工作机构,建立分工负责制,团组织主要负责活动策划、人员组织、媒体宣传等,农业部门主要负责相关技术服务,业务指导、相关培训项目的支持和政策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