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毕业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移动通信毕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移动通信毕业论文

移动通信毕业论文范文1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业的高速成发展,电信部门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也逐步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了使通信网络的管理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就需要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代替低效、繁琐的手工方式。因此使用计算机技术对移动通信设备进行管理已经势在必行,这时移动通信网本地网管系统就应运而生。

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传统学科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从而诞生了一批新兴学科,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其中之一。其英文名称为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它能够处理大量含有地理成分的数据信息,使你可以简单而迅速地在大量的信息中查看其模式和关系,而不必不断地访问数据库。

在通信网络中,大量的设备都有其地理位置,同时,有大量的处理如果通过地图来进行,则会又方便又直观。因此在网管系统中,引入gis系统,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基站、小区等各类通信网元的分布情况,并对网元进行实时监控管理、浏览配置信息和性能查看分析。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选题背景出自项目“移动通信网本地网管系统”。该系统立足于tmn,以操作维护、环境监控工作为重点,实时监测全网的运行情况,快速响应网上的各种事件,提供性能分析报告,不仅为设备的集中操作提供了方便、可靠的技术手段,而且为网络优化和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地理视图作为本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使用gis技术,在电子地图上,将各类通信网元按地理位置显示成一个分布图。用户可以对图进行操作,也可以对网元的告警、配置和性能信息进行查看和分析处理。地理视图是直接与用户交互的前台界面,其制作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用户对整个系统的认识,可见地理视图在此项目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此外,gis还广泛应用于诸如交通管理、商业销售等领域的软件开发中,因此,研究和开发gis系统是很有意义的。

三、研究的重点内容

本毕业设计涉及到的主要内容有:数据库存、internet网络应用、mapinfo和asp技术。

系统的gis软件平台采用了mapinfo公司的maxxtreme。mapxtreme是一个基于internet的地图应用服务器,可以通过internet或企业内部的internet向用户地理信息。

该地理视图系统是浏览器/地图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三层结构,需要windows nt server。其中

地图服务器:windows nt,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mapxtreme

客户机:windows 95/98。

由于采用了maxxtreme,使系统在结构上成为浏览器/服务器的形式,顺应了企业内部网向intranetx演变的潮流。在服务器端是用微软的asp技术,需要用到其中的activex和vbscript技术。

地理视图子系统要通过socket通信方法从网管系统的其他子系统获得有关各种网元的数据流,对通信网中各种信息进行实时动态的监控、分析与显示,并将处理所得数据传入数据库,以便进行信息查询,同时数据库要动态更新。可见,本次毕业设计既需要了解硬件知识,又需要有较熟练的软件编程能力,既需要计算知识,又需要通信知识,是我所学专业知识在具体工作中的应用。

本次设计具有较高难度,但我相信,通过学习和不断的努力,我一定能高质量的完成本次毕业设计任务。

四、进度安排

3月20日-4月15日

分析题目,查阅资料,学习与毕业设计相关的知识,作好前期准备工作。

4月16日-5月10日

划分软件工能块,进行方案论证,编制软件。

移动通信毕业论文范文2

(一)课题来源

课题来源: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自选课题。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渠道是市场营销理论中永恒的主题,国内外大量学者对渠道都进行了深刻的研究.近年来电信行业作为一个社会热点获得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研究电信企业营销渠道的文章、成果层出不穷。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信息化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信市场的营销模式和用户的消费观念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同时,不同地域电信市场的竞争环境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的差异性而存在着很大不同。因此根据深圳当地电信市场环境的实际特点,研究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以下简称深圳移动公司或深圳移动)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如何构建合理的渠道架构体系,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随着近些年来国家电信行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和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国内移动通信行业逐步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竞争的重点呈现出由网络技术、价格资费竞争向渠道竞争转移的趋势,营销渠道已经成为移动通信运营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外部环境和竞争形势的变化,深圳移动原有渠道架构体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发展需要,需要根据用户需求和市场结构变化进行不断变革。为了继续扩大市场份额,深圳移动需要适时地调整渠道发展规划,通过采取多种有效的提升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渠道优势,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些渠道改革的措施如何才能更好的促进市场的发展,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因此对这些措施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考核和评估,以便为下一步的渠道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显得很有必要。

(三)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西方关于渠道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

一是研究渠道结构,

二是研究渠道行为,

三是研究渠道关系。

l、营销渠道结构理论

营销渠道结构理论是以效率和效益为研究重心的营销渠道理论,是渠道理论最早研究的领域。1916到1934年间,韦尔德、巴特尔、布瑞耶等分别研究了渠道效率的问题。韦尔德认为职能专业化产生经济效益,专业化渠道所从事的营销是合理的。巴特尔认为营销渠道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创造基本效用、形式效用、地点效用和时间效用。布瑞耶认为营销机构可以集中和分配所需要素,所以能够有效克服交换障碍和阻力。1940年到1965年,康弗斯、胡基、奥德逊、麦克马蒙等研究了渠道一体化和渠道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康弗斯、胡基认为一体化会带来营销费用降低、原材料或商品销路的确定性但是也会带来相应的管理和协调问题。

奥德逊认为经济效率标准是影响渠道设计和演进的主要因素。麦克马蒙认为可以用公司型、管理型和契约型三种方式有效地协调营销渠道体系。以效率和效益为重点的研究是主要基于与效率有关的经济学概念,而对营销渠道中的行为变量缺乏相应的研究,因而此后很少具有重大价值的研究成果。

2、营销渠道行为理论

这种理论重点研究渠道成员间的各种权利、冲突等行为,认为营销渠道是渠道成员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联合体。这种理论将权力的来源和使用、权力和冲突的关系及冲突的衡量、渠道成员组织之间的合作和谈判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

1969年,斯特恩研究了渠道的冲突问题,认为,依存和承诺是理解渠道中权利关系的关键。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拉斯切、布朗、凯苏黎世、弗雷兹耶等研究了渠道权力的来源、使用和衡量等方面的内容。1981年、1987年德瓦耶、沃奥克、葛雷玛等研究了权力和冲突的关系以及组织间合作和谈判等。

3、营销渠道关系理论

九十年代以后,一些营销管理学者提出新的关系营销理论,对营销渠道的认识和管理逐渐深入。这种理论重点研究渠道(不同的法人)组织之间的关系和联盟。由于利益冲突,一般渠道组织间合作常以失败而告终,为此渠道战略联盟等关系形式应运而生。1998年,辛古瓦、贝克尔研究了渠道关系绩效,提出了渠道合作关系能产生更高的利润,而且每一方都从联盟中得到更多利润的观点。1999年克雷玛研究了渠道关系的目的,认为信任可以帮助渠道合作双方处理不良后果。1995年奥德森提出了渠道关系的生命周期理论。2001年,斯特恩研究了渠道关系实质、选择合作者等内容,提出了渠道联盟等观点。渠道关系经过知晓、探索、拓展、忠诚和衰退及解散等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发展,可能进入一个相互忠诚的阶段,联盟是渠道关系中最高、最好的形式。

(四)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对营销渠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渠道组织体系、渠道的效益及渠道模式、渠道行为、渠道的新型关系与渠道创新等方面。在营销渠道设计创新方面,韩兆林(1999)等探讨了高技术企业分销渠道的模式、特征和影响因素;姜以聪等(1999)总结了国外连锁经营的特点对我国企业营销渠道创新的启示;易斌等(2000)提出了实施通路精耕完善终端管理的主张;林三卓(2003)研究了关于西门子的通路运作的问题;危素华(2001)分析了家乐福赶超沃尔玛过程中的渠道管理。

在渠道的效益研究方面,陆忍波(2003)认为各种销售渠道的效率差异成为企业市场营销中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张庚森等(2002)从消费者立场出发,提出了五项营销渠道业绩评价指标。

在渠道模式研究方面,徐天佑(2002)提出了“堡垒式营销”与“撒网式营销”模式;黄丽薇等(2001)提出了渠道的逆向模式:孟令华(2002)提出了销售渠道的强势模式。

在渠道权力及冲突方面,庄贵军(2000)主要研究了西方渠道的权力、冲突和合作;吴冠之(2001)研究了渠道网络的竞争与合作;王朝辉(2003)研究了营销渠道冲突的原因、形式与对策。

在渠道关系方面,苏勇、陈小平(2000)提出了关系型营销渠道理论,研究了以顾客为中心的新型渠道关系;桂琦寒(2001)也对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模式对营销系统的冲击作了分析。

随着网络电子渠道等新型渠道的出现,对网络直复营销、互联网营销等的研究也盛行一时。

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早期的电信企业渠道研究相对薄弱,这是因为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国电信市场是一个垄断性质、运营商主导的卖方市场,往往是等客上门,很少从用户角度考虑渠道建设。随着改革开放和电信企业制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国内对电信营销渠道的研究成为市场营销领域非常热门的一个方向,涌现出了大批研究电信企业营销渠道理论和应用的文献和成果。

王越(2005)对电信企业营销渠道种类进行了进一步细分,研究了电信企业可以参考的渠道选择维度及对不同维度的渠道适应性原则;颜承捷(2005)认为电信运营商要实现从传统电信服务商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电信营销渠道应实现三大转变:其一发挥营销自身业务与服务的作用,其二是发挥业务创新先锋的作用,其三,营销渠道还要具备更强的售后服务能力;郭顺义(2004)分析了电信业务渠道与一般产品渠道不同的行业特点和渠道的扁平化问题:郭永宏(2005)认为现阶段移动通信营销渠道网络规划与管理是移动通信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卢明(2005)探讨了移动新业务营销过程对渠道建设和渠道管理的要求及渠道的相应发展策略;赵学军(2003)研究了地市级电信企业的营销渠道建设原则;仲伟(2006)研究了新兴运营商渠道建设问题;马淑锡、马仲楹等(2004)研究了中国网通的渠道建设问题;马春山(2005)提出了关于中国电信3G营销渠道建设的建议;吴伟、侯小梅、李南等(2005)研究了中国电信的渠道架构,认为渠道建设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渠道建设中应该以客户为中心。

徐晓军、刘峰(2004)研究了移动通信运营商的渠道选择及渠道控制与管理问题,认为根据移动业务和目标市场的不同应选择不同模式的营销渠道;王新刚、张林(2005)研究了移动通信运营商营销渠道的整合与控制问题,认为移动通信运营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渠道控制,对渠道进行优化整合;郑宇展(2004)分析了电信企业渠道冲突的类型,认为电信企业需要合理控制渠道冲突,充分利用良性渠道冲突,坚决杜绝和化解恶性冲突,从而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五)主要参考文献

[1]刘立.电信市场营销研究[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04-105,163-181.

[2]JamesK.Shaw.StrategicManagementinTelecommunications[M].ArtechHouse,2002.135-141.

[3]马淑韫,马仲韫,杨海荣.中国网通的渠道建设浅析[J].世界电信.2004,(12).21-24.

[4]杨瑞桢.现代通信企业市场营销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163-172.

[5]匡斌.电信营销?理论精要[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145-160.

[6]曹燕青,过剑.基于客户群的3G增值业务营销策略分析[J].移动通信.2006,(7).105-107.

[7]卢玥.面向移动新业务的渠道建设与管理[J].电信技术.2006,(2).102-104.

[8]王越,王俊陶.电信服务营销渠道转型的必要性[J].世界电信.2004,(5).16-18.

[9]洪亮.从市场举措看中国移动备战3G[J].世界电信.2006,(4).5-6.

[10]姚群峰.我国发展移动虚拟运营商的思考[J].电信科学.2005,(1).78-80.

[11]胡坚波.中国移动通信发展现状和趋势[J].世界电信.2006,(1).40-43.

[12]菲利普?科特勒著.梅汝和等译.营销管理: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3]吴健安.市场营销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

[14]AnneT.Coughlan.MarketingChannels[M].Prentice-Hall,2001.72-77.

[15]ChesbroughHenry.OpenInnovation[M].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2003.36-43.

[16]常大年,王静,果明实.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与组织[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

[17]崔万田.发展中国家电信业竞争优势路径选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18]KarenG.Strous.Strategiesforsuccessthenewtelecommunicationsmarketplace[M].ArtechHouse,2002.191-196.

[19]高斌等.电信企业经营的十大难题及其应对策略[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0]刘冀生.企业经营战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21]陈章武.管理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2]曹辉,徐志强.浅析移动通信行业中的渠道建设[J].移动通信.2005(3).107-109.

[23]王东.运营业?渠道?之变[J].中国新通信.2006,(4).49-50.

[24]郭健,舒华英.移动运营商渠道管理模式及存在问题分析[J].世界电信.2004,(12).17-20.

[25]张婷.创新商渠道,带来双赢效益[J].中国新通信.2006,(16).62-63.

[26]李丹丹,朱蕾.电信运营商差异化营销服务流程与策略探讨[J].广东通信技术.2006,(8).36-39.

[27]张大亮,刘娟.基于客户价值的移动通信运营商营销策略分析[J].移动通信.2005,(3).109-111.

[28]李若朋.移动通信市场僵局的成因及破解之道[J].2004,(7).22-24.

[29]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30]杨瑞桢,吕亮.邮电市场营销管理[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

[31]徐澄圻.21世界通信发展趋势[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32]张静,梁雄健.通信服务创新[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

[33]M.KamienandN.L.Schuartz.MarketStructureandInnovation[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3.65-69.

[34]王越.电信运营商服务营销渠道模式市场适应性研究[J].世界电信.2005,(12).19-23.

[35]N.GregoryMankiw.PrinciplesofEconomicss[M].ThomsonLearning,2004.251-263.

[36]PeterF.Drucker.ThePracticeofManagement[M].Harper&RowPress,1954.

[37]肖金学.电信企业营销管理[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38]容月林.国外电信业改革与发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39]欧阳洁,李刚.中国移动通信服务行业的竞争发展及其战略调整[J].战略世界.2003,(6).15-19.

[40]吴洪.国外电信管理[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41]徐二明.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42]Mansfield.ManagerialEconomics[M].W.W.NorfonCo,1990.

[43]张辉.营销实战[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

[44]中国邮电电信总局.电信营销ABC[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

[45]邬义均,邱均.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46]雷震洲.深化电信改革,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J].世界电信.2001,(10).27-30.

[47]徐晨.加入WTO对中国电信运营业的影响[J].现代电信科技.2001(4).21-25.

[48]DavidE.McNabb.managementchallengesforthe21stcentury[M].EdwardElgarPublishing,2005.

[49]吕一林.营销渠道决策与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0]胡庄君,黄传武.中国电信发展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移动通信毕业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移动 IP 为移动主机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原来通信不间断提供了实现方法,隧道技术 是移动 IP 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在深入学习移动 IP 的基础知识之后,给出了移动节点的一个具体的实现,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1 移动通信中移动 IP原理分析 

    移动 IP 中的隧道技术有三种封装方式:IP 的 IP 封装(IP in IP Encapsulation),最小封装(Minimal Encapsulation)和通用路由封装(Generic Routing Encapsulation)。 

    在移动 IP 中,隧道的入口为移动节点的家乡,隧道的出口为移动节点的外地。家乡需要实现封装功能,封装后的数据包能到达外地,外地接到数据包后,进行解封装,然后将数据包路由给移动节点。数据包离开隧道入口后,在没有到达隧道出口前,可能出现路由环使它又回到了隧道入口处的情况,这样每次隧道都为它加封一个 IP 报头,而每个新的报头都有自己的生存时间域(TTL)值,这样就会出现数据包一直增大下去。为了防止这种递归封装,可采用如下机制:预封装的数据包的源地址就是隧道入口地址,此时假设递归封装出现;预封装的数据包的源地址与隧道入口处路由表指示的隧道出口地址相同,此时也假设递归封装出现。 

    同时,如果家乡要将移动节点家乡链路上的广播包送给移动节点,必须采用多重封装,这时,里面一层隧道是从家乡到移动节点的家乡地址,外面一层隧道是从家乡到移动节点的转交地址。因为,如果不采用多重封装的话,外地解封装后收到的是广播地址,它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因此,这种现象应该作为防递归封装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处理。 

    在解封装中,主要是将新 IP 报头去掉,使原来 IP 数据报恢复出来,因此相对较为简单。移动 IP 中,移动节点的外地已经保存了移动节点的注册信息,它能够将解封装后得到的数据报路由给移动节点。这样,就完成了从一个节点向移动节点发送一次数据的全过程。 

    2 移动IP节点在移动过程中通信的实现 

    通常情况下,按照[RFC 2002]的标准,根据 IPv4 的移动 IP 方案规定,移动节点在外地链路上应该有一个外地位于隧道的出口,将从隧道发送过来的数据包转发给已经移动到该链路上的移动节点,但是随着 IPv6 即将成为事实上的下一代互联网的标准协议,地址空间问题已经彻底的解决,移动 IPv6 协议中取消了外地。在本文,为了简化问题的实现,我们规定,移动节点在外地链路上的转交地址全部都是配置转交地址,即不需要外地的转发,移动节点直接位于隧道的出口,接收数据包。 

    2.1 移动节点的工作方式 

    移动节点基本工作方式有 5 个方面: 

    搜索:搜索是移动节点能维持正常通信的前期工作,通过搜索移动节点首先确定自己的位置。 

    注册:移动节点确定自己在外地链路的时候,循环给家乡带理发送一个 UDP 包,通知它自己当前的 IP 地址,即外地链路取得的转交地址,直到收到服务器的应答消息。 

    注销:移动节点重新回到家乡链路的时候,循环给家乡带理发送一个 UDP 包,直到收到家乡的应答消息。 

    接收数据包:移动节点在家乡链路接收数据包和固定节点的工作机制完全一样。 

    发送数据包:如果移动节点确定自己在家乡链路上,它象固定节点一样,使用 TCP/IP 协议,不需要对数据包进行额外处理,直接发送;否则,移动节点会发现要发送的数据包的源地址是当前链路的转交地址,因此,它先将发送包源地址修改为家乡地址,然后再发送。 

    2.2 搜索 

    移动节点利用搜索过程主要完成三个功能,即判定自身当前是连在家乡链路上还是外地链路上;检测自身是否已经切换了链路;如果已经处于外地链路,则取得外地链路上的转交地址。 

    搜索由两条简单的消息构成。 

    第一条消息是广播消息,家乡利用这个消息向移动节点宣布它们的功能。当一个节点在一条链路上被配置成家乡服务器的时候,它就在这条链路上广播或组播广播消息,这使得连到这条链路上的移动节点可以判定该链路上是否有存在。如果有,可以从广播消息中取得服务器的IP地址,并且判定的功能是什么。 

    第二条消息是请求消息,当移动节点没有耐心等待下一个周期发送的广播消息时,它可以发送请求消息。这个消息的唯一目的就是让链路上的所有立即发送一个广播消息。有些时候,移动节点快速地切换链路,而发送广播消息的频率相比而言就太慢了,这时请求消息就非常有用了。由于密钥管理上的困难,移动IP不要求对这两种消息进行确认。 

    2.3 注册、注销机制 

    移动IP的注册过程在搜索之后。此时,移动节点已经可以判断出自己的位置,是处于家乡链路还是处于外地链路。当移动节点发现它的网络接入点从一条链路切换到另一条链路上时,它就要进行注册。另外,由于这些注册也有一定的生存时间,所以有些时候,移动节点的位置并没有移动,它也要在现有注册过期时进行重新注册。 

    移动IP的注册过程是:通知家乡它在外地链路取得的转交地址;使一个要过期的注册重新生效;在回到家乡链路上时要进行注销操作。 

    2.4 传递数据包的选路 

    根据移动节点的当前位置进行数据包选路的技术,这是移动IP的最主要技术之一。我们必须考虑两种情况:移动节点连接在家乡链路上时和移动节点连接在外地链路上时。后一种情况还有两种情形:移动节点采用的是转交地址还是配置转交地址。由于IPv6已经成为下一代互联网事实上的标准协议,并且IPv6不存在地址空间问题,因此,在IPv6下,移动IP将没有外地。 

    当注册工作完成之后,移动节点无论漫游到Internet的任何地方,都会通过注册机制通知它的家乡它目前所取得的IP地址,使得家乡能够转发那些试图与它通信的网络节点给它发送的数据包,这里,我们不关心移动节点在外地链路是如何取得配置转交地址的,我们假定移动节点已经通过某种办法得到了一个外地链路上的配置转交地址,然后将这个地址通知给它的家乡。我们这里不考虑家乡如何将送往移动节点的数据包通过隧道路由给移动节点,这部分工作是另一位同学的毕业论文所涉及的内容,我们仅仅考虑移动节点需要做的处理。由于数据的通信是双向的,因此,处于外地链路上的移动节点涉及的工作就分为接收数据包和发送数据包两大部分。 

    3 总结 

    移动 IP 为移动主机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原来通信不间断提供了实现方法,隧道技术是移动 IP 的关键技术之一。当通信节点向移动节点发送数据报时,必须使用到隧道技术。本文介绍了移动 IP 中隧道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给出了一种在 Linux 系统下实现它的方法。对于实现途径,主要是在 Linux 内核中加入程序模块,用以完成隧道技术的功能。随着当今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于新的通信业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是互联网及 TCP/IP 协议成功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而诞生出下一代的互联网协议 IPv6,因此,随着移动用户和设备的飞速发展,基于 IPv6 的移动 IP 协议必然会迎来更广泛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裘晓峰.等译《移动 IP》机械工业出版社 

    李承恕. 第3代移动通信中的卫星移动通信[J]. 中兴新通讯, 1998, (06) 

移动通信毕业论文范文4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立人教育”理念是吉首大学于2010年提出的,它是学校对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其具体目标在于通过高等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成为思想自由,精神独立,有担当的生命个体,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以“立人教育”为指导,推进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通过实践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的大众创业以及万众创新战略提供真正合格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

立人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人文素养

一、引言

2010年,我国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教育改革要贯彻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指出了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高等工程教育的主旨首先是要“立人”,其次才是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高等工程教育片面地强调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导致了工科学生创新能力不强,社会适应能力很差。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起决定性因素的却往往是个人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人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而且要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让学生体会人文知识的重要性。只有真正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才能在四年的时间里培养出卓越的工程师和行业的弄潮儿,而不只是局限于技师和匠人。基于此,作为湖南省的地方性综合院校,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和学校目前的实践教学现状,以“立人教育”为指导,应用性人才为培养目标,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完善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秉承吉首大学“立人教育”的理念,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紧扣企业对通信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个性,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按照一、二学年重基础,三、四学年重创新的思路,分为“基础技能、专业能力、工程实践、应用创新”四个阶段完善和创新学科实践教学体系。基础技能阶段:改革实践教学,确保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方式和环境,改变中学学习惯性,充分熟悉计算机系统,掌握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对专业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建立初步的工程素养和思维方式。专业能力阶段:改革实践教学,确保学生能够直观和深刻地理解专业基础知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分析和思考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的理解,让学生通过实验夯实基础知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工程实践阶段:改革实践教学,确保学生能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解决企业工程实际和生活中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意识。应用创新阶段:改革实践教学,确保学生能够了解专业发展方向和热点,学习行业中的新技术,并能够利用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在实习基地完成毕业实习,熟悉企业研发和工程模式,完成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认证,进一步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进行全方位地培养和锻炼。

三、打造一流教学实验平台

实验室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对通信工程实验室建设进行了统一规划,分四个层次构建实验平台:公共教学实验室、专业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研究性实验室。目前,建设有“移动通信综合实验室”、“嵌入式技术实验室”、“PCB制板实验室”等综合性实验室,建设有“通信仿真实验室”、“DSP技术仿真实验室”、“MATLAB仿真实验室”等设计性实验室,与企业联合建设有“3G移动通信实验室”,已经初步形成通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验室体系。在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平台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完善与华为浙江通信技术公司联合建立的“3G移动通信实验室”,与华为浙江通信技术公司协作筹建无线通信设备E-LAB,构建基于MATLAB和LabVIEW的相关通信专业课网络虚拟实验室,探索建立移动互联虚拟实验室。

四、构建综合创新实验平台

通信工程专业积极推进综合创新实验平台建设,首先,积极与长沙拓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等企业展开合作筹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大学生创业平台,让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和产品研发;其次,继续完善校级创新工作室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学科竞赛在实践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实施“一专业一竞赛”的计划,以学科竞赛作为推进器,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长有选择性地参加相关专业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者,准备启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行动”,形成了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良好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团队,鼓励教师指导学生承担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制作课外科技作品和吉首大学本科生专项科研项目,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五、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通信工程专业将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在工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应用作为校企合作育人过程中重点的培养方向,主要涵盖“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与网络优化”、“嵌入式与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工业4.0及信息技术”、“An-droid手机应用开发”等四个方向,积极开展与华为浙江通信技术公司、长沙拓建科技信息公司、北京千锋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嵌云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合作,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建校企一体的实训基地,共同完成课程见习、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选派优秀老师进行企业培训以及企业选派技术人员共同作为专业知识教学以及各实习阶段指导教师,对学生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根据企业需求和学生自己的意愿,大力推进学生进行从业资格认证和企业资格认证。

六、结论

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推动实践环节中人文素质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有着积极的意义,是贯彻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途径。文中对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实验平台、创新实验平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构建和完善进行了探索,并将“立人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实践表明,实践教学改革对学生培养和学科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相信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多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的人才。

作者:胡力 杨喜 单位:吉首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黎奇升,冷志明,刘晗,等.吉首大学“立人思想”来源[J].中国高等教育,2014,(24):32-33.

[2]崔琦,王晶.加强高等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177-180.

移动通信毕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智能手机;移动学习;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3-0284-02

收稿日期:2013-09-28

基金项目:南京邮电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探讨”的研究成果(JG00111JX88)

作者简介:王娟(1982-),女,江苏南京人,讲师,从事企业战略管理研究。

一、概念的界定

(一)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E-learning),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指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和无线通信网络进行学习活动,是对现有的传统的场地式教学方式的大的突破。移动学习可以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MP3播放器、电子阅读器等终端设备。

最早的移动学习始于1994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开展了无线网络教育研究项目,通过三年的研究,最终建成覆盖整个校园的无线高速网络,并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积极的影响。之后,斯坦福大学实验室也开始致力于移动学习系统,与爱立信公司合作,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语言学习之中。2001年欧洲资助了“下一代学习”项目,非洲开展了农村移动学习项目。英国开发了具有自动回复功能的多项选择题短信测试系统。意大利国家教育技术研究中心让学生通过使用移动设备依照教师设定的模式进行交流。日本开发了BSUL环境,使用PDA和无线网络帮助师生完成日常的出勤,交作业,报告提交等活动。新加坡架构了无线学习解决方案,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虽然对移动学习的研究时间不长,但就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发展是非常迅猛的。

中国移动学习项目起步较晚,最早是北京大学2001年的“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项目,由国家教育部牵头,将移动计算与教育技术结合。2006年上海电视大学首次采用了手机远程教育。目前,国内很多大学都开展了移动学习的研究,大型网站也陆续推出了手机和短消息形式的学习辅导服务。

(二)智能手机

手机,美式英语中被翻译为“cell phone”,英式英语中是“Mobile phone”。智能手机的诞生,是掌上电脑演变而来的。起初的掌上电脑并不具备手机的通话功能,但是随着用户对个人信息的需要,厂商将掌上电脑和手机的功能合二为一。通俗意义上说,智能手机就是除了拥有普通手机的基本功能之外,性能更广泛,手机内预装了开放式操作系统,可以安装APP软件,可以无线接入互联网。国内学者对智能手机的功能进行了多项研究。徐超(2010)认为智能手机的便携性适合多媒体资源的存储及播放,新媒体信息的传送。罗宇等(2011)认为智能手机的开放式的操作系统处理速度快。宋少婷、王朋娇(2010)肯定了智能手机因为其移动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在移动学习中的优势。余杰(2012)认为智能手机是人的随身助手,可以具有听、说、读、写等各种获取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产物。

二、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优势

(一)移动的学习环境

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网络教学方式,都是固定的教学场所。但是移动学习的环境不是固定的,真正地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利用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与设备,真正实现anyone anytime anywhere anystyle的4A学习。移动学习从传统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学习形式转变为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学习形式,即一个学生对应一名教师或多名教师,还可以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学生摆脱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平时零碎的时间都可以用来学习,增加了学习的弹性,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丰富的学习交互

交互是新技术条件下学习环境赋予学习者的独特优势,包括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学习者/教师和资源的交互。在新的交互方式支持下,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正逐渐演变为以学为主,移动学习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和移动计算机技术实现交互交流,适合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学习或者自主学习。比如通过短消息、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和其他同学或者老师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共同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三)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习惯各不相同,在学习中感兴趣的问题和可能遇到的难题也截然不同,传统的集体式的教育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移动学习提供了一个新的便捷可适的途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掌握学习进度、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和学习内容。基于无线移动网络和情境感知技术下载合适的学习资源,学校也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目前很多高校推出的“自主个性化学分”就是对普通教育课程的补充。

三、高校开展移动学习的可行性

(一)高校移动终端普及

移动学习终端应该具有可携带性、无线性、移动性的特点。可携带性要求设备形状小、重量轻,便于随身携带;无线性是指设备入网无需连线;移动性指使用者在移动中也可以很好地使用。目前所说的移动学习终端一般是指三代手机和具有无线连接的笔记本电脑等。目前高校学生移动终端的普及情况如何呢,笔者对南京仙林大学城、江宁大学城的高校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必需品,拥有量接近100%,其中智能手机拥有量接近75%。

(二)移动教育网络完善

该网络是整个移动网络的一部分,由多个基站组成,用来发射或接收来自移动学习终端以及互联网的信息,并通过空中接口将移动学习终端与互联网实现无缝连接。无线移动教育网是移动学习技术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制约移动学习的瓶颈。目前无线移动教育网络基本上是2G或3G网络。相对第一代(1G)和第二代(2G),第三代无线网络系统是将无线通信与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分别支持至少2 Mbps、384 kbps以及144 kbps的传输速度。目前很多高校都建设了无线校园网,为高校移动学习提供了完善和先进的技术环境。

(三)学生的移动学习需要强烈

笔者对南京仙林大学城、江宁大学城的高校开展了问卷调查,被试学生中76.1%的学生都非常希望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于移动学习非常有兴趣。学生大部分采用的都是包月流量的方式上网,接近50%的学生认为上网费用偏高,这也是移动学习发展的瓶颈。同时,网速偏慢,智能手机电池的延续时间过短,都是移动学习进一步发展要解决的问题。

四、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

(一)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

从整个移动教育系统的框架来看,Internet、教学服务器、直播教室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主要传送。学习者通过手机等学习终端,将短信息发送到位于互联网的教学服务器上,教学服务器分析用户的短信息后转化成数据请求,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再发送到学习者的手机。利用这一特点,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可实现学生通过无线移动网络与互联网之间的通信,并完成一定的教学活动。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可以实施的教学活动有如下几种:学校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通知;学生向教师提问以及通知教师浏览和回答。也可以按照关键词匹配的方法系统检索问题知识数据库,如果找到答案了就直接回复学生的问题,实现自动问题答复功能;学生对考试分数和作业提交情况进行查询;进行一些简单的测评和辅导。

(二)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

对于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来说,其数据通信是间断的,不能实时连接,因而不能利用该种方式实现移动学习终端对学习网站的浏览,也就很难实现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传输和显示。随着通信芯片和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性能的提高以及3G通信协议的推出,移动通信协议将得到很大改进,通信的速度也会大大提高,基于连接浏览方式的移动学习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该方式是学习者利用移动学习终端,经过电信的网关后接入互联网,通过WAP协议访问教学服务器,进行浏览、查询,实时交互,类似于普通的互联网用户。由此可以看出,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方式不但可以传输文本,还可以传输一些图像信息。

(三)基于校园无线网络的准移动学习

准移动学习指可以在局部范围内(如整个校园、一栋楼、一片户外学习区或一个教室)实现移动学习。从3G技术不同标准之间的争论和产品开发进展来看,在全球或全国范围内完全实现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估计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无线局域网络(WLAN)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了,可以作为准移动学习的实现技术。根据移动学习环境的范围和不同的需求与功能,校园准移动学习环境建设可以有以下三种形式。(1)集中控制方式:适用于教室范围内的移动学习。(2)中继连接方式:适用于整栋楼或两个楼范围内的移动学习。(3)混合连接方式:适用于校园范围的移动学习。

五、结语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弥补了传统高等教育的不足,随着中国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智能手机移动学习与传统教育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教师需要转化教学观念,适应新的教学工具。通过移动学习系统,教师可以短信或者Email布置作业,安排教学活动,上传教学课件,资源共享,移动专业化的学习内容。同时学校需要引导学生形成移动学习的习惯,很多学生在休闲时间都是利用手机发微博、发短信,真正利用移动学习的学生人数很少,学校就需要政策引导学生利用零散的时间加强学习,充分发挥智能手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云玉芹.移动学习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08,(2):33-35.

[2] 连红.移动学习中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8,(1):65-67.

[3] 王朋娇,王爱文.手机移动学习平台在开放教育中的构建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5):60-63.

移动通信毕业论文范文6

学号: 09110001

3G 技术在电子商务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系 别 经济与管理学系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 级 0901

姓 名 张三

指 导 教 师×××

2013年5月 8日

摘 要

基于信息网络通信技术的电子商务,在其发展历程当中,就其应用技术趋向成熟,配套设施趋于完善,适用范围不断推广,不仅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还极大地丰富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伴随信息网络技术的又一进步3G (第三代通信技术)的出现,再一次为基于信息网络技术平台的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本文就针对3G 技术在电子商务运用中的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并展开论述。

(空一行)

关键词 :电子商务,3G 技术,3G 问题

(中间空两行)

Abstract

ICT based e-commerce 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its applied technology to mature, tend to improve facilities, scope of application continue to promote, not only for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added new vitality, but also greatly enriched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Form. With progress in inform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is another 3G (third-gener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ppears, once again for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platform based on e-commerce development of a new historic opportunity. This paper to address the use of 3G technology in the emerging e-commerce issues and counter measures to start on.

(空一行)

Keywords :E-commerce, Inform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3G problems

(摘要写法:语气上注意,本文将要分析。。。,而不是本文分析了。。。,请大家注意,因为写摘要的时候,文章还没开始写,所以应该是将来时。文章中不能出现“我认为”,“我们”“你们”等口语化的东西)

目 录

一、前 言 ....................................................................................................................................... 1

二、3G 技术与电子商务概述 ....................................................................................................... 1

3G 技术 ........................................................................................................................ 1

(二)电子商务与1

(三)3G 技术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应用状况 .................................................................... 2

三、当前电子商务运用3G 技术存在的问题 .............................................................................. 2

(一)3G 技术的安全问题 .................................................................................................... 2

(二)相关法律、法规及用户资费问题 .............................................................................. 3

(三)人才需求及用户观念问题 .......................................................................................... 4

(四)开发新的3G 移动终端及发展模式问题 ................................................................... 4

四、利用3G 技术进行有效开展电子商务的对策 ...................................................................... 4

(一)对3G 接入机制的关键点保护 ................................................................................... 4

(二)注重辅助手段对3G 技术网络安全的积极作用 ....................................................... 6

(三)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合理资费 .......................................................... 7

(四)培养复合型人才及用户的认知度 .............................................................................. 7

(五)需要政府积极参与,推动联合开发 .......................................................................... 7

五、结论 ......................................................................................................................................... 8

致 谢 ............................................................................................................................................. 9

参考文献 ....................................................................................................................................... 10

一、前 言

在3G 网络技术环境下人们可通过手机、PDA(个人数字助理) 、手提电脑等移动通信设备与互联网进行有机结合并利用其从事各种商务活动。相对于传统的电子商务而言, 它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的信息交流和贴身服务。3G 技术可为电子商务等活动提供多种高质量信息服务,满足移动终端用户完全个性化的需求,同时支撑电子商务的3G 关键技术在传输速率、传输质量、信息安全性等方面也趋向成熟。3G 作为新型的信息网络通信技术,必然对当前基于信息网络通信技术平台的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3G 技术与电子商务概述

(一)3G 技术

1、3G 技术定义

( 3rd Generation) 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是将无线通信与Internet 等多媒体通信相, 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 提供包括网页

2、3G 技术特点 (1)3G 技术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

3G 技术在本地采用2Mb /s 高速率接入和在广域网采用384kb /s 接人速率使得其声音和数据传输速率大大提高,图像、音频、视频的下载传输更加快捷,较好解决误码率和系统时延问题。(2)3G 技术具有良好的网络互动与沟通:在3G 技术的支持下,依靠3G 技术网络的高速数据传输,用户可以随心所欲、畅通无阻地通过手机来进行“面谈”。一方的通话状态还可以被录制下来并传送给对方或者第三方和多方,保障实现信息的共享。(3)3G 技术具有无缝链接功能可在任何、时间、地点、之间的交流:基于3G 技术的基础上,使不同通信介质的兼容性和跨设备的通信成为现实。通过3G 技术网络,处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们可以自发形成视频社区,通过事先约定的时间,采用不同的介质,在任何一个角落顺畅地实现互动交流。

(二)电子商务与3G 技术相关性

电子商务是指交易当事人或参与人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主要是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所进行的各类商务活动,可以是企业与企业之间(B2B ), 也可以是企业与个人之间(B2C ),还可以是个人与个人之间(C2C )等。那么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应从" 技术" 和" 商务" 两个方面考虑。也就是说,建立在企业全面信息化基础上,通过商务管理理论运

用相应的信息技术手段对企业的生产、销售、库存、服务以及人力资源等进行协调的过程。综合3G 技术的特点与电子商务定义不难看出 3G 技术作为新兴的网络技术以其高速的传输速率,良好的网络互动与沟通以及无缝链接功能可在任何、时间、地点、之间的交流的突出特点适逢其会成为了电子商务运营过程中极为有效方式。

(三)3G 技术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应用状况

1、网络营销推广领域

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推广可借助3G 技术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表现形式,如无线电影、无线音乐、动画邮件、手机网游等人们喜闻乐道方式式做好企业营销及产品推广。

2、网上客户沟通领域

电子商务用户双方只要通过一部3G 手机就可在任何时间,地点与对方保持及时联系。虚拟的视屏超越恰谈的空间以及发送图形,图像等信息全面了解市场和商品信息,及时有效的把握市场动向。

3、网上订购与支付领域

利用3G 技术进行网上支付是一种支付成本较低且相对安全还十分方便的可移动的支付方式。3G 手机上的预付卡支付避开了银行网关的限制,代替了以前SP 的代收费模式,外加手机身份的唯一性,用户不用通过各种繁琐的身份验证便可完成交易。在此基础上通过移动设备可方便快捷进行网上购物、预订机票、车票或入场券等。

4、网上物流服务领域

3G 技术与现代物流有着天然紧密的联系,其关键技术诸如物体标识及标识追踪、无线定位等新型信息技术应用,能够有效实现物流的智能调度管理、整合物流核心业务流程,加强物流管理的合理化,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减少流通费用。

三、当前电子商务运用3G 技术存在的问题

(一)3G 技术的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当前发展网络经济的关键问题。采用3G 技术的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要为其商务活动提供长期的、不断发展的安全保障,要保证用户信息的保密性 、完整性和可用性。目前,在通信网络、支付平台和移动终端方 面都存在众多安全问题 。虽然3G 技术平台提供了很好的安全保证,但由于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安全体系尚未建立,使得安全问题的研究多而无序。如何建立高效和统一的安全标准已经成为3G 网络环境下电子商务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5]。

1、3G 技术所面临的安全威胁

(1)非法获取重要数据,攻击系统的保密信息

主要包括:①伪装:攻击者伪装成合法身份,以此窃取系统的信息;②窃听:攻击者未经允许非法窃听通信链路用以获取信息;③业务分析:攻击者分析链路上信息的内容和特点来判断用户所处位置或获取正在进行的重要交易的信息;④泄露:攻击者以合法身份接入进程用以获取敏感信息;⑤浏览:攻击者搜索敏感信息的所处的存储位置;⑥试探:攻击者发送信号给系统以观察系统会做出何种反应。

(2)非法访问服务。主要方式有:攻击者伪造成用户实体或网络实体,非法访问系统服务;通过滥用访问权利网络或用户非法得到未授权的服务。

(3)非法操作敏感数据,攻击信息的完整性。主要方式有:攻击者有意篡改、插入、重放或删除信息。

(4)滥用或干扰网络服务而导致的系统服务质量的降低或拒绝服务。包括:①资源耗尽:服务网络或用户利用特权非法获取未授权信息;②服务滥用:攻击者通过滥用某些特定的系统服务获取好处,或导致系统崩溃;③干扰:攻击者通过阻塞用户控制数据、信令或业务使合法用户无法正常使用网络资源;④误用权限:服务网络或用户通过越权使用权限以获取信息或业务;⑤拒绝:网络或用户拒绝做出响应。

(5)入侵3G 技术终端。①攻击者利用窃取的终端设备访问系统资源;②对系统内部工作有足够了解的攻击者可能获取更多的访问权限;③攻击者利用借来的终端超出允许的范围访问系统;④通过修改、插入或删除终端中的数据以破坏终端数据的完整性;⑤通过修改、插入或删除USIM 卡中的数据以破坏USIM 卡数据的完整性。

2、目前攻击3G 技术安全的主要手段

(1)非法获取数据。入侵者进入服务网内窃听用户数据、信令数据和控制数据,未经授权访问存储在系统网络单元内的数据,甚至进行主动或被动流量分析。

(2)数据完整性攻击。入侵者修改、插入、删除或重放用户控制数据、信令或业务数据,或假冒通信的某一方修改通信数据,或修改网络单元内存储的数据。

(3)非法访问未授权业务。入侵者模仿合法用户使用网络服务,或假冒服务网以利用合法用户的接入尝试获得网络服务,抑或假冒归属网以获取使他能够假冒某一何方用户所需的信息。

(二)相关法律、法规及用户资费问题

随着Internet 的普及,关于网络技术知识产权纠纷日益增多且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对滞

后,目前迫切需要解决制定一些有关网络环境的法律、法规来解决使用3G 无线通信网络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纠纷,保证3G 技术在电子商务运用中的顺利进行,增强用户对新的信息技术信心和信赖感。

在资费发方面:尽管我们大力的宣扬3G 技术运用的好处,但是从试用到现在的正式亮相,大部分消费者还是持观望的态度。资费问题首当其冲,资费标准不同,资费定位偏高,容易造成用户的不信任,最终导致目前使用率并不是很高,一些功能由于资费过高使用户望而却步。

(三)人才需求及用户观念问题

3G 技术是信息现代化的新型技术,在开发、运用、创新并将其与商务进行有机结合,必须有大批能够掌握并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理论,掌握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这是发展3G 技术的最关键因素。3G 技术人才的短缺已经能成为阻碍我国3G 技术普及及运用的一个重要因素[2]。

用户观念问题是由于传统的购物习惯已根深蒂固,用户对3G 技术的运用缺少了解而有所顾虑,加上网上购物不直观,顾客缺少使用观念。不仅买方市场没有这方面的需求,大部分卖方也不想提供这方面的服务、产品。从事3G 技术的企业缺乏工作热情,使的采用3G 技术的电子商务的应用也远远没有达到人们想象的那样实用和方便。

(四)开发新的3G 移动终端及发展模式问题

作为用户必备的移动终端设备的重要性在运用3G 技术方面是不言而喻的。基于3G 技术平台的电子商务要想实现更多更丰富的应用,就必须对移动终端设备的技术也要求更高。目前的移动终端设备在使用的便捷性、计算存储能力和电池容量等性能方面都远不能满足3G 技术下电子商务的要求。

3G 技术的开发、研究、运用、发展、创新并不是当枪匹马的个人能力之所及,关键是如何寻找合作伙伴、同合作伙伴如何进行利益分成与分工,如何将贫乏的技术、人力、资金、设备集中起来,如何形成聚集效应推动3G 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四、利用3G 技术进行有效开展电子商务的对策

(一)对3G 接入机制的关键点保护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和服务网间的接口是最容易被攻击的点,所以如何实现更加可靠的网络接入安全能力,是3G 系统安全方案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因此

对网络安全接入机制关键点应该包括如下:用户身份识别、接入链路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保护机制。

1、用户身份识别

3G 技术安全机制中允许在无线接入链路中利用临时用户身份标识(TMSI)或永久用户身份标识(IMSI)进行用户身份的鉴别[7]。

(1)通过临时或永久用户身份识别

临时用户身份识别允许通过临时用户身份(TMSI)在无线接入链路上识别用户。TMSl 只在用户登记注册的位置区域或路由区才有意义。临时用户身份标识具有本地特征,仅在定位区域或用户注册的路由区域内有效。在此区域外,为了避免混淆,还应该附加一个定位区域标识(LAI)或路由区域标识(RAI)。临时用户身份标识与永久用户身份标识之间的关系被保存在用户注册的拜访局中。

(2)永久用户身份识别允许通过永久用户身份(IMSI)在无线接入链路上识别用户。 当服务网SN 无法用TMSI 识别用户时,特别是当用户第一次登记接入SN 或是SN 无法从TMSI 得到IMSI 时,网络将要求用户采用IMSI 来标识自己。该机制由拜访的SN /VLR 发起,向用户请求IMSI 。用户可选择两种方法来响应:一是与GSM 一样使用明文IMSI ,二是使用扩展加密移动用户身份XEMSI 。采用明文的IMSI 是为了与第二代保持兼容。一般在第三代中,移动用户配置成增强型用户身份保密机制时,使用XEMSI 。XEMSI 包含了用户身份解密的节点地址(UIDNJDDRESS)和一个用于传送加密用户身份EMSI 的容器。这种机制允许用户通过使用由组密码加密的用户永久身份在无线接入链路上识别自己。

2、接入链路数据保密性保护

用户数据和某些信令信息元素被认为是敏感的,必须受机密性保护。为了确保身份的机密性,临时用户身份TMSI 在分配和其它信令过程中必须以受保护形式传送。这个通过在脏和RNC 之间的专用信道上使用加密性算法来保证。根据如下规则,加密功能在RLC 子层或在MAC 子层中实现:(1)如果希望逻辑信道在公共传输信道上被支持且必须加密,则它将使用UM RLC模式,加密在RLC 子层执行;(2)如果逻辑信道使用非透明的RLC 模式,则加密在RLC 子层执行;(3)如果逻辑信道使用透明的RLC 模式,则加密在MAC 子层执行。加密在S —RNC 和ME 同时进行,而加密需要的上下文环境只有S —RNC 和ME 知道3G 系统中数据的机密性保护方法如图1所示(其中f8为加密算法) :

图1 数据的机密性保护方法

CK 为加密密钥,长为128bit ;C 叫NT-c 为加密序列号,长为32bit :BEARER 为负载标识,长为5bit :DIRECTION 为方向位,长为1 bit ;“O”表示UE-.RNC“1"表示RNC-.UE ;LENGTH 为所需的密钥流长度,长为16bit 。对于在CS 业务域和用户之间建立的CS 连接存在一个CK(Ck),对于在Ps 业务域和用户之间建立的PS 连接存在一个CK 。

3、数据完整性保护

网络接入部分的数据保密性主要提供四个安全特性:加密算法、加密密钥、用户数据加密和信息数据加密。加密算法由用户与服务网络间的安全模式协议机制完成,用户数据加密和信息数据加密用以保证数据在无线接入接口上不可能被窃听。数据完整性主要提供三个安全特性:完整性算法协商,完整性密钥协商,数据和信令的完整性。其中完整性密钥协议中完成;完整性算法协商议由用户与服务网间的安全模式协议机制完成。目前只用到一种Kasumi 算法。该安全特性是3G 系统新增的。它使系统对入侵者的主动攻击有更强的防御能力。

(二)注重辅助手段对3G 技术网络安全的积极作用

1、重视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参与者密切配合

要解决安全问题, 仅靠网络运营商是远远不够的。3G 技术终端安全问题涉及到运营商、终端制造商、终端安全软件厂商及用户等诸多层面, 只有在这条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参与者密切配合才行。采取开放合作的态度, 各主体等进行协作,形成一条完整的、严密的、高效的、安全的技术网络体系、安全应急体系。

2、加强3G 技术标准的制定

3G 技术标准的制定是建立在高强度的安全技术为保障的前提下。只有有关运营商加强安全技术合作才能加快3G 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以确保3G 技术运用的可靠性、与

2.5G 的兼容性、互操作性。同时根据我国自主研发的TD —SCDMA 或者CDMA2000或者

WCDMA 三种标准在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与预期效果进行评估选择最适合我国的发展并能被大众接受的统一的标准,从而解决3G 技术非规范化会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

3、发挥自身网络媒体的作用

3G 技术网络本身就是与信息通信网络互联。对于垃圾短信、诈骗、骚扰短信和电话的安全问题, 网络大众应积极参与及时反馈,并通过网络媒体进行及时报道, 提醒用户注意提防,防止造成的恶劣影响。将网络安全危害降到最低点。

(三)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合理资费

3G 技术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他的开发、应用、实施必然触及到法律,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明确规定使3G 技术知识产权得到保障,一旦发生3G 技术知识产权侵犯,那么相关的各技术参与主体就会有后顾之忧,必定影响发展3G 技术进度与程度。

我国自主研发的3G 标准还需要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加强各方面技术合作,技术的进步以降低成本从而形成高的性价比,降低3C 的使用门槛,使用户有能力接受合理资费,有利于大规模3G 用户群题的建立和发展。

(四)培养复合型人才及用户的认知度

对社会需求人才的培养要靠政府的职能的实施,教育机构应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培养一批素质较高、层次合理、专业熟练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经营管理,产品开发,技术突破,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复合人才,以加快我国网络新技术建设步伐。应该鼓励向学生普及网络知识,在有条件的学校,开设有关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课程教育,以适应3G 时展的需要。

3G 技术最大的优势不是技术和传输速度,而是凭借技术、传输速率的优势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业务,创造更多的客户价值。引导消费者关注新技术带来的新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的转变。这就要加大宣传力度,为用户营造一个体验的氛围,培养消费者对3G 技术的认知程度。

(五)需要政府积极参与,推动联合开发

在发达国家,发展3G 技术依靠私营企业的参与和投资,政府只起引导作用。而在我国开发3G 技术企业规模偏小,信息技术落后,债务偿还能力低。需要政府的参帮助于引进技术、扩大企业规模和提高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另外,中国的网络信息技术产业都处于政府垄断经营或高度管制之下,没有政府的积极参与和帮助3G 技术将很难快速地发展。

发展3G 技术不能独自闭门造车,应了解各国3G 技术所实行的政策及其最新发展动态,

学其所长。在关键领域展开合作,共同研发新型的终端设备,制定最佳的政策,攻克相应技术难题。从中获得聚集效益,降低开发成本,分散各自风险。

五、结论

综上所述,为充分有效利用3G 技术为电子商务在商务活动中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使其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型商务模式, 就必须把握住3G 技术的发展契机,通过了解3G 技术,明确在电子商务应用中的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以合理解决,并使关键技术领域、发展模式领域、营销推广领域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在此基础上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引领时代进步、把握未来发展。才能使3G 技术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丰富社会经济形式,使3G 技术真正的造福于社会。

致 谢

初春时节艳阳高照,草长莺飞,花满枝头。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我坐在在电脑旁敲打着酝酿已久的每一个字,内心情感不知是忧伤还是快乐。是的,随着论文的终结,意味着最美的学生时代即将结束,虽然有百般不舍,但这一天终究会伴随着喧嚣悄然的来临。三年寒窗,我很庆幸遇到了许多恩师益友,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和热心的照顾,让我在诸多方面都有所成长。在这里请你们接受我最诚挚的谢意!

以上这篇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老师的亲切关怀与细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老师始终都给予了很高的期望,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并且在耐心指导论文之时,也不忘教导我,为人做事要有认真和不怕麻烦的态度,敢于大胆的去尝试,从中去锻炼自己。更值得一提的是,×老师宅心仁厚,治学严谨,对学生认真负责,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学者的严谨和务实,这些都让我受益菲浅,毕将使我终生受用。毕竟“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借此机会向×××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祝×老师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事事开心!工作顺利!

参考文献

[1] 唐晓晟. 3G终端技术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124-127.

[2] 李琪. 电子商务概论(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00-102.

[3] 徐晨. 论移动商务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J].情报科学,2006,7(1):144-147.

[4] 吕廷杰. 移动电子商务在中国内地的研究、开发与应用[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

密,2001,(4):31-34.

[5] 吴淑琴. 影响3G 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J].情报杂志,2007,11(9):59-57.

[6] 陈广辉, 李方伟. 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机制分析[J].移动通信,2004,8(9):78.

[7] 高国成, 王卓鹏, 孟艳双. 关于使用最大改进规则的单纯形算法[J].运筹与管

理,2004,13(2):5-6.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如下:

著作类:〔序号〕作者姓名.专著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名, 出版年:起止页码。

期刊类:〔序号〕作者姓名. 文章题目[J].刊物名称,出版年份,卷号(期号) :起止页码。 会议论文集类:〔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A]主编.论文集名〔C 〕.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类:〔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报告类:〔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专利文献类:〔序号〕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日期。

国际国家标准类:〔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报纸文章类:〔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电子文献类:〔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

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标题可采用以下编号顺序

一、········(一级标题)

(一)···· (二级标题)

1. ····· (三级标题)

(1)····· (四级标题)

①····· (五级标题),的格式编写。

其他要求:

1、全文行距1.5倍,一级标题,二级标题设置段前段后各0.5。

2、参考文献: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每篇设计(论文)至少要引用最近3-5年的5~

10篇原文资料。

3、单面打印,上2 cm,下2 cm,左2.5 cm,右1.5 cm,装订线0.5 cm,选择“不对称页边距”,

页眉1.2 cm,页脚1.5 cm。

4、正文字数本科6000字以上。

5、参考文献的注文放在论文后,注文的序号应与正文中的序号对应,序号前不加方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