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课件

小学语文课件范文1

1 关于小学语文课件使用的几个误区

1.1 对齐文字,装点门面

课件内容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大屏幕展现出来的,学生接受课件信息主要是通过视觉感受,所以课件内容要符合小学生的视觉心理。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只是将语文教材中的大量文字搬到大屏幕上,做成“复制课本”的课件,看起来有很大的内容量,但是有价值的信息很少。学生面对大量的文字很容易感到疲劳,没有发挥课件的价值。

1.2 无的放矢使用课件,忽视效果

使用课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优化教学结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胡乱地使用课件,违背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1.3 采用满堂灌输,全程解说课件进行教学

新时期出现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丰富教学形式和教学资源,但是有部分教师便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件的播放能够代替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将上课的内容全部放在课件中,在课堂上通过图片、解说、录像等方式将教学内容展现出来,或者是教师对着课件进行教学,将课件中的内容复述出来。课件在教学中只是辅助工具,不是教学主题,使用课件进行教学时也要和学生实现互动。

1.4 照搬使用他人语文课件,盲目使用

有些教师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便在教学中搬用他人的课件进行教学。使用他人的课件总是在跟随他人的思路进行教学,无法施展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路。自己有些方面的思路和他人课件中的进程思路、表达方式、教学技巧相差较远,再加上教学对象存在差异性,课件中的弊端很容易暴露出来。所以教师照搬使用他人的课件效果往往不佳。

2 巧用语文课件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2.1 巧用语文课件,明确学生课堂地位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比较重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没有意识到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氛围显得十分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也不高。

教师要明确学生才是教学中的主体,并合理地使用课件去引导学生接受和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在课件的设计和选择上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忆江南》课件的设计上,要考虑自己教学对象是小学生,所以在背景的选择上尽量选择符合小孩子心理特点的亮色,每一章幻灯片不要出现过多的文字,课件内容量上也在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正确的使用课件能够让学生更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提升教学有效性。

2.2 巧用语文课件,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用课件就是为了让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更加贴近,适度使用,适时使用,寻求到好的契机,才能发挥好的效果。这也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之前,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了解,防止课件中形式内容过多,引发学生抵触心理。课件设计上要有适当的趣味性和生动性,防止内容过度枯燥,但是趣味性和生动性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在学习中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比如,在课程《飞夺泸定桥》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文中描写出来的奋不顾身的场景,教师在课件中可以加入关于夺桥这一部分的影视资料,让学生在枪炮声中感受的勇敢,然后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截取几位夺桥的动作,让学生对文章表现出的情感有更深的理解。

2.3 巧用语文课件,丰富学生想象力

想象力一般比知识更加重要,丰富的想象力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创造插上翅膀。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件,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发挥想象力。

教师首先需要丰富学生的表象,利用课件很快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积极投身到实践活动当中,从而在学生的脑海中积累相关表象;其次就是教师要挖掘教材中具有创造性的内容,作为训练学生想象力的材料。

我们依旧以《飞夺泸定桥》为例,生活在城市的学生可能很难联想到泸定桥的险峻,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描写的画面,在课件中可以穿插与泸定桥相关的画面,再结合文中的相关词句,如“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像荡秋千似的”、“震耳欲聋”等词句,让学生边看图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情境,在想象中理解,在理解中加深体验。

2.4 巧用语文课件,促使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课堂互动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感受,巧妙应用课件,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知道学生的喜好和对知识了解的程度,使学生能够更好、更快的学习,也使教师能和学生建立起朋友般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以课件作为基础,师生共同讨论,让学生积极反映在课件教学中出现的疑问,教师再从中获得经验总结。因此,师生互动后的课件应用,能更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3 结语

小学语文课件范文2

一、利用图文导入,诱发兴趣

好的导入就代表着一个良好的开端,它不但能够开启想象的空间,而且还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更是沟通教学目标与实际的桥梁。利用图文导入,对学生或者老师都是一个新鲜的挑战,图片是一把万能的钥匙,它能够轻易地震撼人的心灵,直击心底。学生可以感受图文那种强大的震撼力,感受图片直观、形象、生动的体现以及文本中文字所蕴含的强大的、旺盛的生命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出现,无疑使得图文导入更加的具体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也会使得课堂的气氛越来越活跃,效率越来越高。因此,利用图文导入的方式开始一堂新的语文课时,不但为老师的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方式,同时也借助于生动的导入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大自然的优雅、魅力通过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图文形式了解平时所看不到的大自然景象,另外对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进行着重地分析,配以特色的图片,可以将自然的端庄、灵活、俏皮等特点牢牢的刻在学生心中,从而也就促使学生想要迫切的了解自然,那么对课文的学习也会更加耐心专注,课堂的学习效率也会越来越高。

二、借助音乐导入,渲染气氛

音乐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可以帮助人类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缓解压力,一些舒缓的歌曲还可以使人身心放松、心情愉悦,一些劲爆的舞曲可以帮助人环节压力、振奋精神。所以将音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导入中,必定会带来不同凡响的效果。

将与课文相配的音乐制作于语文的多媒体课件中,这样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就会为本堂课所要讲的内容奠定一定的基础、渲染出文章中所要蕴含的氛围,使得学生很快进入状态。无论是现在的流行乐、乡村音乐亦或是其他的音乐种类,都需要老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与耐心,去寻找与所讲课文相匹配的音乐。例如在讲解《林冲棒大洪教头》时,我们都知道这是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主要讲108条好汉锄奸惩恶的故事,所以就诞生了《好汉歌》,若将《好汉歌》加入到课件中,进行这节课的导入工作,首先听到这首歌孩子们就知道这是讲的《水浒传》中的故事,其次这首歌也给要讲的内容渲染一种正义的气氛,这绝对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三、视频导入,引人入胜

视频显然是结合了图文与音节而制成的,使得课堂不仅做到真正的有声有色,而且更加有情有意,视频元素的加入,使得语文课件不再直白空洞而是变得欲语还休、引人入胜。那么,很显然,将与课文相适配的视频文件加入到语文课件中,可以很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同时也会使得文章更加引人入胜,让学生究根寻底。

然而在寻找与课文相适应的视频文件时,老师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视频的安全性,不能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困扰或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等等。另外,由于小学生所掌握的生字量并不是很丰富,所以利用视频导入课堂的形式也会缓解学生这方面的压力,将枯燥无味的课文转换为生动有力的音像,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犹如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本,打开学生智慧的大门、踏上求知的旅途。如老师讲解《嫦娥奔月》这堂课时,其实小学生对于嫦娥已经是非常熟悉了,都知道那只是一个神话传说,并不知一个真实存在的故事,老师可以将嫦娥奔月的动画片插入课件中,用于导入这堂课,将画面直接、形象的出现于学生眼中,在嫦娥真正开始奔月的那一刻,学生就会犹如身临其境,仿佛真正地看到嫦娥在奔向月球一样,这对学生带来的视觉与心灵上的冲击都是巨大的,会让他们产生继续了解下去的兴趣与信心。

结语

小学语文课件范文3

“负担”一词在词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一是承受的责任。比如,家庭负担、精神负担;二是所难以承受的东西;三是用以形容人的累赘感,不和谐感。无疑,过重的课业让学生难以承受,于是学习成了负担,学生越厌学,课业负担越重,形成了这样的恶性循环。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屡次减负下,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呢?

一、课程改革的副作用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了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设置了三级课程管理,在一线教师不很科学的解读下,名目繁多的课程让人眼花缭乱。师生忙得团团转,却不明确到底在干什么,为了什么。教师、家长心中所谓的“主科”学习得不到时间保证,只好大量布置家庭作业。如此,学生不堪重负。

二、家庭教育的急迫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考好成绩,找好工作。于是,家长们对送孩子上辅导班、特长班,买复习题的行为趋之若鹜。忙了一天的孩子回家做复习题,累了一周的学生,周末上特长班。这样的家庭教育急迫之下,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岂能不重?

三、教师的考核机制不配合

素质教育满校园,不再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要看学生的成长发展。现在的期末测评试卷上不准出现成绩,不准向学生公布成绩,但教师期末的考核中仍要看学生的学习成绩,以成绩论“英雄”。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教师考核,又怎能不让师生埋首于过重的课业中呢?

四、课堂效率的低下

减轻学生负担是一个热门话题,但其根本原因之一是课堂教学的无趣和低效。只有教师认真备课、上课,认真钻研教材,课堂学习效果好,学生的问题就少,作业就少。相应地,师生的负担就轻。反之,教师忽略了课堂教学,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和应付考试上,学生的课业负担苦不堪言。

1.学校语文教学要大胆改革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不是学好教材中的课文就能行的,语文课堂的学习无非是以课文为例教会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培养正确的语文思维习惯,为学生的终身阅读能力奠基。所以,我想学校的语文教学要大胆改革。教材内容要选择性、创造性地使用。再者,语文作业的大胆革新,教师都反映语文作业类型多,不仅学生写得累,老师批阅得也累。在教学中,我进行了这样的尝试:主题式、活动式日记提供了学生写的素材,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孩子们乐写,也就不觉得苦了。每学期规定的八篇习作,我不再让学生抄到作文本上,而是注重习作的体验过程,最后编辑整理成主题作文集。每次学生都要求我读他们的日记、习作,他们望着我的时候,不仅是他们,对于我也是一种教学的享受。

2.转变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转变教师教学思想是“减负”的根本。有的教师一听说要“减负增效”认为这是矛盾之想,其实不然,教师的职责不是把课本上的知识重复讲出来,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确立自己正确的教育思想,减负增效是可以实现的。

教师在课堂上要彻底摒弃对好学生褒奖有加、对后进生横眉竖眼的做法,而应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营造一个和谐、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体会到尊重、信任、理解和关爱,受到激励、鼓舞,点燃智慧的火花,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我们不可否认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也就是我们要“因材施教”,给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以不同的学习标准评价学生。

在阅读积累的评价中,组长不但要背得流利,还要背得有感情。需要帮助的学生能背过便可以通过,如果背得好,那就可以得到奖励了。

4.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

家长要客观地认识孩子,承认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因为每个孩子所拥有的智力背景是不同的。相同的知识,不同的孩子理解接受能力也不同。只要孩子尽了最大努力,不必要对其加重过量的作业负担,只要他达到所能达到的水平就可以了。支持与鼓励是孩子最需要的。

小学语文课件范文4

关键词:引导 自主合作探究 评析

要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我认为应该以精准的“导”、自主的“学”、激情的“评”和扎实的“练”为抓手,高效达成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一、在“导”上倾思

一是目标引导要精准。教师在深钻教材、研究学情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要用“外显性”、“可测性”的行为动词,准确的表示出各个知识点所应达到的学习水平层次,不能用“内隐体验”动词来描述,否则展示的教学目标就模糊不清,不易检测、无法操作。另外制定展示的教学目标的水平层次要与课程标准要求一致,不可随意拔高或降低。学习目标的设置要有层次性,对学生达成目标的要求应有适当的弹性。不但有基础目标、保底性的目标,也要有一定的“爬坡”目标,力求使“学困生”“吃得了”,中优等生“吃得饱”。

二是教师引导要机智。教学目标出示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该课时主要任务,明确学习要求。教师提示教学目标时语言要具有“性”,尽快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三是学法指导要精当。指导学法要注意恰当性和灵巧性。在指导学法时一要用目标严控、设问恰当,二要巧设问题生疑激思。教师在设计导学研讨问题之前,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正确把握各个知识点目标水平层次,对不同层次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严格用目标控制。要求设计出新颖有一定深度、难度和梯度的问题或问题群,教师把自学要求、自学内容、自学方法有机融入到问题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进入“受激发状态”,从而生疑激思,催生自学欲望。

二、在“学”上倾心

一要用心指导“自主学习”,使学生做到“五会”。一是会预习。会用工具书以及联系实际自学生字词,会将感觉精彩或有疑问的词句标注在书上,会收集资料。二是会提问。对不理解、不了解的词句质疑,对老师、同学的观点质疑;可以围绕课题、围绕课文内容、围绕中心、围绕课后作业等展开提问,以疑促思促学。三是会讨论。会积极主动地发言,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观点,会吸取同伴的有益观点及时修正自己的认识。四是会学法。如怎样记生字、怎样背书,怎样概括文章大意,怎样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五是会反思。会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自己学习上尚存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要精心指导“合作学习”,使学生体验“三乐”。一是合作快乐。合作伙伴可以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顺序、学习的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质疑、提问、交流、探讨、展示。教师可发挥学生的才干,在实践中,采用学轮流担当的方法,真正让每一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真正使自主与合作互相促进。二是助人为乐。要教育学生“愿帮助”,和“乐帮助”。在自然状态下,小学生的所谓帮助即简单地把答案告诉对方,要指导学生学会用启发式的思维方式与同学交流,从老师启发、辅导学生的行为中得到启发,依据实际情况帮助同伴。三是批评之乐。学生评价同伴的学习是件乐事,更是能力。如讨论时学会赞同、反对、补充等。

三、在“评”上倾情

教师组织评析当堂学习的重难点知识,归纳总结知识网络。学生在自学感知后获得了初步知识,先在小组(一般为前后四人小组)内进行无序的发散性讨论,此时学生一般会知道某个知识“是什么”,然后是全班交流、讨论辨析,以小组为单位选发言人向全班作有序的汇报,引导学生论证说理,整理编排获得的知识,把零散的知识信息串点成线、连线成片,使之形成条理网络结构清晰的理性知识,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树”。此时学生不仅知道了“是什么”,而且知道了“为什么”,从而获得较为全面的知识。师生评析要合理安排讨论形式和时间。讨论辨析的形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同桌二人讨论;二是四人(四至六人)小组讨论;三是全班集体讨论。教师要根据知识内容水平层次的高低、问题的大小和问题的难易程度控制好讨论的形式、时间和节奏,做到学生会的能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少讲、精讲,只做点拨性的引导。教师要真正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在“练”上倾力

教师要用高质量的检测题进行课堂即时形成性检测与评价,反馈当堂教学效果,了解当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达标的程度,并根据反馈的信息采取对应的矫正措施,调控后续教学。对未达标的学生和未达到的知识点,及时采取对应的矫正方法进行补偿矫正,减少学习中的“负积累”和“负迁移”的效应。保证大面积学生达标,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将获取的知识运用于又一个新的情境中进行开拓创新,为学习新的内容作好铺垫。

小学语文课件范文5

【关键词】: 把握教材 开阔心胸 创新设计 预设情境 实践检验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026-01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一环。笔者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和经验积累,就如何做好小学语文备课的这一问题谈谈几点初步的看法。

一、要准确把握教材,用好教材

教材给教师留下了广阔的空间,给教师一个极大的余地,它是编者与教师的对话,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如何运用好教材,教师的备课是关键.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新课堂的特征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改变课堂结构,优化教师讲授为学生学习活动。新课程理念认为,课程是经验,课程是人类已有经验和教师,学生个人生活经验的结合,因而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里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在这种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所以,备课的第一要务是安排学习活动。充分使学生自主,独立,交流学习,挖掘教材或练习内涵,灵活设计活动,尽可能地寻找学生活动的载体,咬文嚼字,多向思维,给足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充分安排学生质疑的活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思考问题,促进新知识的生成,文字是载体。学生通过读,自己生活的经验,已完全能体会,教师要想多说也不行,只能做导演。

二、要开阔心胸,远见卓识

自己的胸襟有多宽?爱因斯坦说过:“宽容意味着尊重别人的任何信念。”备课前教师思考的过程就是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人的胸怀比天大,每一位教师应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把握中国文化和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努力使自己的思想和国际接轨,这样,我们就能高瞻远瞩、胸襟广阔、视野开阔;我们的头脑就不会固执,思想就不会僵化。因此,教师在备课前要善于浮想联翩,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深入钻研教材教法,精心设计每一步教学环节。不能复制名师的备课,要把别人的东西加以变化,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按照康德说的那样:“自己思索,自己探索,用自己的脚站着”,使备课教案富有自己的新见、远见和创见。

三、要创新设计,不死板硬套

自己的创新在哪里?备课设计,只有创新才能有活力。普拉斯说“所谓创新,往往只是将早已存在的东西加以变化”。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备课前应当有“三见”:新见、远见、创见。人云亦云的、不知变化、原封不动地照搬别人的,永远没有出息。许多教师十分崇拜名师教案,不是自己在独立钻研备课,而是在“复制”名师的课。但令他们苦恼的是往往事与愿违,“复制”的名师教案,用在课堂上效果却很差。这是什么原因呢?道理很简单,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其学习与培训需在反复活动中作行为自省与调整的跟进才能见效。事实证明,教案不能复制出效果。教师备课不仅要考虑课前的预设,还要预见到课堂的生成变化。

四、要预设情境,合理引导

语文课堂教学注重生成性已成为教师的共识。为了追求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有些老师认为课前的斟酌推敲的做法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有的甚至认为翻翻教参就可以上课,教案留在课后再写,无须把课堂思路圈起来,但却往往由于缺乏充分的预设,弄巧成拙,甚至迷失方向,这就是教者课前没有充分地预设无法做出合理的引导,只注重生成的形式,不知其设计目的。新课程强调动态生成并不否认预设。教学活动是有明确目标,有具体要求的活动,事先应该而且必须有周密的预设,这种预设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明确努力实现三维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大体过程,并虚拟地进入头脑中的“课堂”。即构划出情境。

小学语文课件范文6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其实质内涵就是要求教师彻底转变教学观念,转换角色,变过去的以教师的教为主为现在的以学生的学为主。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展示成果,使教学目标要求应掌握的知识和应形成的能力在学生自主探究中自然形成,让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知识,这样学习知识更具有主动性,便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拓展和应用。目前大多数教师教学理念还没有得到彻底转变,教学中虽有所创新,但是传统的教学思想仍然占主导地位,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不敢把学习的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担心这样会影响教学进程、教学效果、教学纪律。这样做并没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的形成。我们要还给学生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在自由的空间得到充分展示,这才是实质意义上的高效课堂教学,这样做才能使教学效果得到大幅度提高。如在教学《老北京的春节》一课时,教师可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把教学目标要求的知识技能转化成几个具体的问题,一上课就组织学生分组研讨,然后分别在组内和全班交流成果,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能力。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真正学习的课堂,更是一种高效的课堂。

二、重视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课前应要求学生认真做好预习,鼓励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然后完成课后作业,通过以上活动达到预习的效果。另外,教师应注重课前备课行动策略,进行结构化备课,完成教学设计方案。通过师生课前积极有效准备,达到对知识的提前理解和对部分知识的消化,为课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有许多误区,一是有些教师怕学生课前预习,更怕学生课前预习得太好,认为学生预习好了会影响课堂教学,学生学会了,教师好像失去了讲解的意义,另外一个就是不知让没学懂的学生怎样学习;二是预习时只让学生看看书,不要求学生做作业,怕学生提前弄懂,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三是教师课前教案备写只注重备知识,认为只要把知识备全面了老师上课就会得心应手。这种片面性的认识完全忽略了学生在预习阶段的潜力,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有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要深钻教材,准确把握知识及技能目标,根据目标进行结构化教学设计,提炼知识形成预习问题,问题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航标,所以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科学合理,不能肤浅简单、模棱两可,问题要有代表性,要能提携文本的主要内容。教师课前还应该认真设计课堂研讨问题和训练问题,这些问题必须是经过认真研究,涵盖教学目标的问题,也就是要把我们过去交给学生的知识以问题形式呈现,让学生去研究、去掌握。

三、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最佳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这个名词并不陌生,大部分老师在教学中也采用过小组合作学习,然而我们大部分老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操作方法及深刻意义认识不足,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说说,显得课堂热闹就行了。因此,教师事先并不做认真的研究,课堂上随即分组,让学生合作学习,学生没有思想准备,也不知道自己在小组的角色和位置,这样盲目合作学习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冲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建构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基础,要使学生达到优势互补。首先要健全组内机构,如设立小组长、学科长等,确定小组组名、组牌、组训等,使学生有组织地经行交流、讨论、展示,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其次,要建立小组评价机制,确立小组合作公约,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最后还要采取问题生成策略和问题训练策略。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在对本班学生了如指掌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特长和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分组,在组内明确小组长、学科长、学科助理等,使小组内人人都“当官”,人人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要明确规定,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合作的实效性,另外要注意指导学生对合作探究成果的展示方法,使他们既知道怎样研究问题,又知道怎样汇报交流成果,以达到在交流展示中发展思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