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档案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档案管理范文1
一、高校档案管理现状
纵观近几年高等教育发展情况, 2011年相较于2010年,高校(含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数量增加了几十所,学生总规模增加了一百万左右,高校教职工人数增加了十万;而2010年相比于2009年,高校(含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数量增加了三百多所,学生总规模增加了近两百万,高校教职工人数也是以万为单位递增;连续三年,高校数量、学生及教职员工人数都呈稳定持续增长态势。
具体地看,全国高校档案管理现状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工作量大:由于高校的独特环境,每年都有大量学生、教职员工的档案数据变动,录入或者迁出,全国每年变动的各类档案都是以千万计,加上就业、继续深造等各种情况,档案的变化呈现数量大、变动频繁、跨区域调度等特点,加上其他档案的维护、保存,都需要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
第二,电子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信息技术是高效的信息处理手段,但是目前在档案管理过程中还没有完全发挥其优势。高校档案主要还是以纸质档案作为保存媒介,电子信息管理只是起到检索、交换、备份等辅助功能。电子化档案的推广仍处于起步阶段,管理工作人员对自动化软件的选择和使用还未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
第三,档案管理操作的标准化程度不高:由于各个高校结合自身具体情况所设定的制度、规范存在差异,导致各高校之间对于档案管理操作的步调不够一致,甚至存在极少数相互抵触的情况,这就为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带来了障碍。
第四,远距离传递频繁:由于学生入学、转学、毕业以及就业等情况每年都会发生,学生的流动性强,所以档案也经常需要远距离传递,跨省市、跨地区甚至跨国调用都是时常出现的情况。
二、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许多档案资料处于长期堆放的状态,没有及时整理归档,更谈不上利用。由于档案的专业性各异,档案管理人员可能不了解专业和技术知识、工作程序,缺乏档案管理的实践能力,使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不及时、规范。
(二)档案管理制度遵守情况较差
目前,大部分学校根据《档案法》完善了档案管理制度,但是由于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领导和监察力度不够,致使档案管理人员及师生员工对档案管理制度的遵守情况较差。例如在收集档案的过程中,制度形同虚设,交不交都行,档案管理人员也不去催促。在档案归档的过程中,许多档案没有及时归档,部分档案仍分散在基层单位管理,不符合事毕立卷的要求,致使最终有些档案损坏或遗失。
(三)档案利用率低
由于对档案的利用价值认识不够,大多数人不去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由于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落后及受过时的档案规章制度的制约,档案利用者往往需要办理许多手续才能借阅所需的档案,有时甚至无法满足利用者的需求,工作效率很低,降低了档案的利用率。
(四)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迄今为止,国家对大学生管理出台了多个文件,但是没有专门针对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法规。因此,大学生档案管理体制呈现出多样化。但不管实行哪种管理方式,因为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都不愿意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等进行专项管理,使得大学生档案管理杂乱无章。
(五)档案管理技术和手段落后。
传统的档案管理内容比较简单,全部为纸质档案,以手工服务为主要手段进行档案管理。近年来,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档案管理的内容越来越多。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推广应用,学校档案管理也配备了计算机和档案管理软件,这为档案管理现代化工作提供了硬件设施。
三、加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档案管理是高校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工作,因此,应加大高校档案管理力度,最大限度地提高档案的利用率,为高校发展服务。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理念,提高对档案管理的认识。
高校档案管理正逐步社会化、市场化、信息化,正确认识档案的重要性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关键和保证。因此,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武装档案工作,其核心就是重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
(二)严格执行档案管理制度。
虽然大多数学校制定了档案管理制度,但是执行情况不佳。要想改进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一方面,应该通过教育、培训、考试等方式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规范意识,建设一支知法、懂法、守法的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在工作中坚持照章办事,努力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另一方面,领导应该高度重视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考核指标量化,赏罚分明,这样才能保证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保证档案管理工作规范高效地进行。
(三)加快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从纸质档案到无纸档案库的过渡。
对高校来说,档案具有重要的作用,必须妥善保管,以便进行查找与使用。传统的人工处理方式非常麻烦、繁琐,而且使档案库存不断增大,占据了大量空间,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四)加强大学生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其业务能力。
高校档案管理范文2
一、什么是信息资源共享
在我看来信息资源共享,是指在今天的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或者说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今天的社会发展中,各种科学技术的出现,便利了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和途径。使得信息的交流越来越多。所谓的信息资源共享,就是把各方面的信息都能够达到很好地流通,从而达到知识的普及,是人们的知识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也可以是人们更加了解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的来自政治、经济或者是文化方面等等的发展状况。有一句是“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这里不需要仔细的理解,但这句话告诉我们在高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信息的共享程度也在不断地深化。
二、高校档案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信息资源共享认识不够
虽然目前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进步,科学的力量在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影响,信息化的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是中国这个辽阔的国土上,并不是每个人,或者说每个地方都认识到了信息共享的重要性。同样的,也不是每个学校对于信息资源的共享的好处都已经完全理解,或者是根本不去了解。前面我们提到高校的信息档案资源在我国整个资源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但在不同地方的高校中,或许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或许由于科学技术普及程度的不高。某一些高校没有强烈的信息共享的观念,对于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性没有明确的认识。从而导致一种结果的产生,就是信息资源共享化程度得不到更加有效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个人,更甚者是社会的发展。
(二)高校档案管理不规范和服务模式单一的问题
在今天的高校中,也在不断地加强信息化得水平,开始进行信息资源档案的管理,但一般的高校中没有一个良好的管理组织,不可能进行系统的并且有效的管理,从而导致管理的混乱现象发生。同时,使得高校或者高校以外的信息获得者在查询信息时的繁琐和低效。除此之外,更需要我们注意的是高校的档案管理的模式是极其单一的,在高校的管理模式中,信息资源主要服务于学校的领导者,以便于他们进行对学校的很好地管理,而对于占据学校主体的人群,比如教师,学生等等,他们对于信息的涉及却很少,就不利于资源的很好的利用,和信息的有效的共享。对于这方面有可能是由于我们前面提到的观念的落后,陈旧的教学模式的长期存在,在我看来,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学校并没有树立起为大众服务的观念。或者是对于档案的收集不够努力。使得可以共享的信息资源十分缺少。
(三)高校档案管理中信息服务效率较低和技术的缺乏
对于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我认为是在大多数的高校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比较普遍和常见的问题,是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的。在高校的档案管理中,我认为这两个方面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性。由于某一些高校资金的缺乏。所以无法引进新的技术和新型的管理信息的方法。一些学校还保持着旧式的信息管理方法,那么,对于这种现象,就会使得信息的获得者在一定程度上在获得信息的时候比较麻烦,效率低下,从而使信息的得不到很好地利用。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高校中档案管理的技术手段落后,基础设施陈旧等等,这些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在今天的学校中是随处可见的。即使在大学,也无法做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档案管理的方便和快捷。
三、总结
高校档案管理范文3
一、高校档案管理中电子档案的应用问题
(一)相关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低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我国高等教育的振兴,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在近年来受到了高度的重视,但是却由于管理水平低下等原因,从而使得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比较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低下,这也就使得他们难以做好相关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
虽然不少高校都招聘有专门的电子档案管理人员,但是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通比较低,而且很多还不是科班毕业。由于没有接受过专门且全面的电子档案管理培训,因此在档案管理中无法及时对相关材料进行收录和整理,进而也无法使得电子档案在高校档案管理中得到有效的应用,而这样只会加大后期相关资料管理和查询的难度。
(二)电子档案应用方面的资金欠缺。我们身处在21世纪互联网时代,学校档案室作为重要的信息聚散地,在将电子档案应用到高校档案管理中的时候也遇到了诸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技术资金的投入上。
在资金投入上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很多高校都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了整体硬件设施的建设上,比如教学楼、食堂、宿舍等公共设施等建设方面,以致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应用于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另一方面则是个别高校在资金投入和使用上存在盲目性,虽然相关部门划拨了一部分资金用于电子档案中,但是部分负责人却不能根据实际需要统筹安排资金,盲目购置各类数字化资源与设备,这无疑也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虽然电子档案应用使得整个高校的档案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资金投入不够等因素的影响,依旧对其发展产生了诸多的阻碍。
二、加强电子档案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一)提高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随着电子档案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逐渐加强,同时也就对相关的电子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尤其是作为高校档案管理的主要负责人,为了确保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他们必须在日常的工作中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一是要具备专业的电子档案相关管理知识。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不仅要深入钻研专业知识,还要在工作实践中掌握各种管理技能和技巧,尤其要牢牢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进而才能有效提高自己的工作的能力。
二是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由于高校电子档案中录入的都是一些重要的内部资源,如果电子档案管理人员没有坚定的意志和较高的政治素养,就可能导致信息的外漏,并做出一些损害学校利益的事情。因此高校在招聘相关现职档案管理人员的时候,除了对他们的基本能力进行考察以外,还要考察他们的政治素养。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校以及师生的利益不会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二)加大对电子档案应用资金的投入力度。随着电子档案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趋势逐渐有所加强,在信息化技术的时代,加大技术资金的投入力度则显得尤为必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如何才能通过资金的投入促进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主要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作为高校,一定要加大对对现代化设备的购置资金投入。比如利用计算机?M行检索则更加便捷;通过微缩技术、扫描技术等则能对档案资料进行有效的保护。也只有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才能有效提高电子档案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率,从而有效克服以往档案工作的人工操作的落后性。由此可见,添置现代化的设备显得尤为必要,同时也能使整个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走向更加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总而言之,作为高校,在对电子档案应用进行资金配置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性和科学性。
高校档案管理范文4
[关键词]档案管理;规范科学;与时俱进
中图分类号:TM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330-01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要适应新的发展格局,就必须保持档案管理与时俱进,选择性使用现代文明成果。规范化和科学化是档案管理工作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方法[1]。在我国高校的发展进程中,档案管理工作有其重要的作用。对我国高校档案管理的状况进行分析,参照国内外档案管理成功的经验和成果,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方法,逐步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向着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迈进,并使该工作步入法制化的进程。
1 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高校管理工作应包括档案管理,因为档案管理工作是提升效率和质量的必要保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需要,是保持和还原历史真实性的重要举措。评判一个高校的工作实绩与管理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高校档案是高校发展进程中优秀成果和重大事件的记录,是探讨和分析发展进程中教学与科研情形的原始文献,对其分析与整理,有助于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制定合适的发展方向和管理策略。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能为高校高层管理人员及时了解整体状况,适时调整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有利于社会各方准确认定高校的管理水平及教学和科研成果,为高校横向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管理层认真研究和分析档案管理工作的成果,有助力于制定合理的管理策略,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并合理配置该高校资源,这对于该高校立足长远发展,不断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 档案管理工作的边缘化危险
迅猛发展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没有使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提升,反而淡化了其重要性。档案管理工作在高校发展中的战略作用和实际意义,很多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对此也是一知半解,且不具备过硬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广博的其他知识,因而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更谈不上任劳任怨、乐于奉献的精神,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取得显著成绩,不能够引起高校领导重视。再加上,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注重宣传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导致一些高校普遍认为档案管理无用。高校管理层不重视、不关心档案管理,档案管理意识弱化,无法形成重视档案管理的良好环境,档案管理工作被边缘化,与高校其他管理工作的发展不协调。
3 法制化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
3.1 依法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法制化,因为法制化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须要依法制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档案管理的措施和方法也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针对档案种类和载体的特点,应用新的管理技术提升档案管理能力。档案管理人员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档案管理应以法为本,向着法制化方向发展。要为高校其他管理工作服务,使档案管理工作发挥相应的作用,必须走档案管理的法制化之路。20多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制定并实施,为加强档案的收集、汇编、整理,以及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为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有效地促进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进展。但社会总是不断进步和发展,有必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框架下,因地制宜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制定一套具有区域特色的档案管理法规,使档案管理依法操作。与此同时,各高校也应健全和完善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档案管理,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益,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为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2 档案管理应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机遇与挑战。档案管理与先进的管理技术相结合,能实现档案管理的电子化,使档案管理水平得到有效地提升。档案的收集、汇编、整理、归档等工作,工作强度大,应用计算机管理技术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电子化档案管理便于查询和打印,可有效减少对原始文档的损坏,又可减少手工劳动,提高档案管理能力。档案管理的电子化,提高了档案管理的系统性和组织化,便于按照不同要求和目的进行检索,快速得到相关的文档信息,有利于馆藏档案的充分利用[2-4]。为维护档案信息安全,须要制定较为严密的电子档案管理措施,健全和完善电子档案的登录权限及管理与维护规章制度,合理配置管理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管理软件开发和利用应注意精心设计功能和模式,并利用先进的信息安全管理技术,有效合理地识别管理人员身份和权限。严格管理登录口令,设置电子档案使用管理的自启操作日志,以便进行安全性或真实性核定追踪。
3.3 档案管理的目的在于应用
高校档案管理是一项基础工作,其目的在于档案的合理有效的应用,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和政治服务,更好地为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效力。档案的合理应用,便于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有利于把握高校经济活动的运行规律和高校发展的方向。强化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充分合理有效利用档案,充分发挥档案的重要作用,为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水平的高校服务。高校档案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信息资源,高校档案的合理应用是档案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档案,须要强化档案的管理工作。档案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通常是档案的收集、去伪存真、整理和保管,还应注重及时编目,编制合理和快速的检索方法和途径。应用合理的管理系统,建立有效的检索体系,提供有效的检索工具,并适时汇编档案文件等,以便完整、系统、快速提供各种档案信息,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另外,还要注重对珍贵、重要的档案文件的管理,用现代管理技术对珍贵和重要的档案资料及时备份,替代原件使用。当然,也应争取领导层的支持,合理建设和使用档案管理库房,强化档案管理的安全措施,尽量降低环境等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对档案文件的损害。档案管理工作也要更新管理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以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求,以满足高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使档案管理工作在为社会经济、政治及高校自身发展服务的同时,促进档案管理工作本身的发展。因而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一定要以档案应用促发展,以发展更好带动和强化档案管理工作。
总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高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求,须要坚持科学而规范的档案管理发展之路。要提升高校管理水平,建设具有区域特色、高水平的高校,就要使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并努力做好档案的开发和应用,为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决策信息,充分发挥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金凤. 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可持续发展[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43(1):134-136.
[2] 路长兰.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探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4, (2):126-126.
高校档案管理范文5
关键词:高校;人事档案;对策
一、新时期做好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1.为考察和选任人才干部提供重要依据
高校的发展关键在人才,核心在领导干部,干部人事档案记录了人员的过往学习、工作经历。随着高校的发展,对干部人才愈加重视,严格进行领导干部的选任和考察,可以确保干部选任的科学性。档案审核是干部选任考察的必要环节,通过全面审档,可以更全面的了解拟选任人员的过往,对于存在干部档案造假等不端行为的干部严厉惩处,不得提拔重用,有效降低选人、用人风险。
2.为维护高校教职工合法权益提供凭证
人事档案是对教职工成长历史的记录,内容丰富,记录了其家庭成员、工作经历和薪资福利及奖惩情况等,当教职工出现财产继承、离退休办理等情形时,可通过查阅人事档案进行家庭成员关系确认、工作年限确认等,有效地维护教职工切身利益。
3.有利于强化高校人才队伍建设
人事档案对个人信息进行了全面详实的记录,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学历职称、工作经验等,人事档案的整合就是强大的人员信息库,通过人员档案资料分析,可以对高校整体人员情况进行盘点,科学预测未来人员需求,结合人员特点进行人岗匹配,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促进高校人才队伍建设。
4.有利于促进高校组织人事工作的开展
人事档案工作是高校人事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组织人事工作是围绕人员“选育用留”的工作,离不开对人员的管理,做好人事档案工作,有利于促进高校人事工作的开展。
二、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人事档案在高校组织人事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人事档案意识薄弱,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不规范,从业人员专业度不够等各方面原因,制约了高校人事档案的科学规范管理。
1.人事档案意识薄弱
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推进,需要进一步做好人事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组织人事及其他工作的开展。由于人事档案工作量大且不易产生工作业绩,因此,许多高校对人事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高校领导、从业人员在思想上对人事档案重要性认识不足,主动学习、主动工作、主动作为意识薄弱,存在重保管轻利用等管理意识,人事档案思想认识不足严重制约了人事档案的科学规范管理,制约了人事档案工作的高效开展,制约了人事档案作用价值的发挥。
2.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受高校发展成熟度及领导重视程度等因素影响,许多高校存在制度缺失或不健全情形,人事档案管理缺乏制度依据,管理不规范。高校人事档案内容不齐全情形较普遍,收集、整理、统计、利用等各环节工作的开展缺乏操作规范,无法为高质量开展高校人事档案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人事档案材料包含十大类,材料的形成涉及组织人事、审计、纪检监察等多个部门,需要诸多部门的协调配合。由于相关档案材料形成部门对档案移交程序不了解,或出于部门自身工作繁杂,对人事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等,人事档案材料移交不及时、移交不齐全情况常有。高校人事档案移交过程中常存在移交手续不齐全等情况,造成管理混乱、推诿扯皮等情形。高校人事档案的整理存在分类不严谨,录入不细致,排放无序等情形,严重制约了高校人事档案的有效利用。
3.人事档案管理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对人事档案不够重视,加之经费紧缺,缺乏财力、物力支持,有效投入不足,人事档案管理基础设施落后。有的高校没有设单独的人事档案室,仅设档案柜;有的人事档案室被当作了杂物室。人事档案保管设备缺失或老化,未达到档案室档案设备配置要求,这些都不利于人事档案的安全保管。高校人事档案管理软件落后,有的高校甚至完全没有人事档案管理软件,依靠excel进行人事档案信息录入和人事档案信息的具体查找,管理落后,效率低下,利用不足,制约了人事档案工作的开展。
4.人事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水平较低
人事档案开发利用意识薄弱,人事档案管理理念较落后,重保管而轻开发利用,未发挥人事档案对人事管理的作用。档案信息开发利用信息化水平较低,人事档案管理中人事信息系统落后,未能将大数据思维和信息化管理手段运用到人事档案开发利用中,人事档案信息共享程度低。
5.人事档案队伍建设不足
虽然国家政策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配置作了明确规定,但在高校实际工作中,由于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加之人手不足等原因,人事档案从业人员常常配置不足。高校人事档案工作人员常由组织人事工作人员兼任,档案专业理论知识不足,人事档案分类整理、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等理论和实践经验不够,且由于个人时间精力有限,对人事档案业务投入精力不足,业务钻研不够,人事档案工作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三、关于新时期做好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思考
1.增强人事档案管理意识
高校领导应意识到高校人事档案的科学规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更好地维护高校教职工的利益,更好地促进高校人才建设,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因此,要发挥领导关键作用,高校领导要积极为营造良好工作氛围,调动高校人事档案工作人员做好人事档案工作的积极性。高校人事档案工作人员要学会利用大数据思维和信息化思维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增强档案管理意识和信息资源共享利用意识,同时利用学校网站、学校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加强推广宣传,多渠道宣传人事档案对于促进高校人事工作及高校发展的意义,增强高校教职工人事档案意识。
2.完善人事档案规章制度
促进高校人事档案工作的发展需要完善顶层规定制度设计,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是开展人事档案各项工作的依据和保障。一是要完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根据国家档案管理办法及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结合高校实际,制定科学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确保高校人事档案工作开展有章可循。二是制定人事管理制度配套实施细则。完善人事档案收集、分类、转递、利用等相关规定,要重点做好高校人事档案的收集管理。明确高校人事档案相关形成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高校人事档案收集工作机制,定期进行收集,明确收集、移交手续要求,做好移交清单,确保各项移交资料有据可查。按照人事档案分类规定,科学做好高校人事档案的分类整理。三是要完善配套考核激励制度。制定人事档案工作目标,并层层分解目标,切实将工作落实到部门和个人。明确考核标准和要求,对于未完成目标任务的扣减绩效得分,将考核结果和个人绩效工资、优秀评选、职级调整等挂钩,发挥激励约束作用,确保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各项目标有效完成。
3.完善档案管理各项基础设施
足够的经费和有效的人力、物力支持是开展高校人事档案工作的重要保障。高校人事档案工作人员要主动作为,并致力于推动人事档案工作的高效开展。按照档案保管规定,完善人事档案库房建设,实现库房环境的现代化,配备技术先进的设备。例如,温湿度调节、安全监控等设备,实现人事档案的高质量保管,维护人事档案安全。加强人事档案软件系统配置,通过扫描、录入等方式将纸质档案逐步转换为电子档案,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存储数字化。
4.强化人事档案开发利用
在做好档案安全保管前提下,逐渐加强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其价值。一是要转变人事档案管理理念,由重保管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来,要深刻地认识到实现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于优化人员配置,促进人才建设的重要作用。二是要做好高校人事档案资源网络化利用,条件成熟的学校要进行网络化的查询利用平台,便于高校教职工更高效便捷地进行人事档案的查阅与利用。三是做好人事档案信息数据的深度挖掘研究,以高校事业发展为导向,根据人事档案信息,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促进高校人才队伍建设。
5.提升人事档案队伍水平
高校人事档案工作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需要建设一支能够胜任新时期高校发展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档案人才队伍。高校要认真分析人事档案工作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选聘具有专业知识背景和丰富从业经验的人员。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一是实施岗前培训,要加强保密意识培训,要提高从业人员的政治意识和保密意识,从业人员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严格遵守人事档案工作纪律,确保人事档案实体和内容安全。要结合实践案例,对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的岗位培训。二是在岗位实践中培训,通过老员工带新徒弟的方式,在实践中对新从业人员进行指导,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期组织交流会、专题会等会议交流人事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促进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水平提升。综上所述,新时期、新问题、新要求,结合高校实际,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需要从加强人事档案意识,完善制度,加强开发利用,提升人事档案人员水平等诸多方面努力,进一步规范管理,促进人事档案管理水平提升,为高校事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琪.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及问题与对策研究[J].工作指导,2019(2):173-174
高校档案管理范文6
一、合并高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并校期间文书立卷、归档的问题
合并高校在并校前已归档的档案,由于有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和档案工作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做保证,基本不会出现散失等问题。关键是并校期间牵涉各部门尚未立卷归档的文书,由于合校前夕人心思动,工作状态不稳定,一些正常的工作不能按常规办理,自然给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增加了难度。如果是责任心强的部门档案管理人员会把没有立卷的文件材料收集整理、编拟目录、安全存放;而遇到责任心不强的档案管理人员则不予闻问;更有甚者,在部门调整、办公室搬迁过程中,将大量的文件材料随无用材料一并处理,致使一些珍贵的档案资料该移交的未移交或丢失严重,无处寻找,严重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合校期间组织管理出现空白;二是部分档案部门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无制约措施;三是领导忙于合校中的大事,档案工作顾及不上。
2档案的集中管理问题
按照规定,机关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应集中统一管理,以便于积极提供利用,为各项工作服务。这就要求合并高校的档案尽快集中。而实际情况是,合并高校的原组成院校大都处在不同的位置,距离有远有近,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很难集中到一处,大多实行分校区管理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合并高校面临着教学硬件配备、科研资金扶持、学生食宿保障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档案工作因其效益滞后等特点,此时更不易摆上领导案头,加之并校前原各校档案管理层次水平不同,人员素质不一等,这些共同成为并校后档案难以集中管理的重要因素。
3档案网络建设问题
高校合并后,机构重新设置,人员重新划分,原有的档案工作领导和档案员随并校后归属岗位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并校前的各校经多年努力建设的档案网络随之解体,新的档案网络在建设中因并校后分校区办学、管理上的分散性、兼职档案员与档案馆(室)综合管理人员之间联系困难等因素,使档案网络建设存在沟通欠畅等一系列实际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客观上看,在于校址不集中所致;主观上看,仍在于档案工作没有被提上议事日程、档案队伍的稳定未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等因素造成。
4档案排序、管理重新理顺问题
合并高校大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规模相当,类别相近的院校并建而成,由于原各校建立的时间或早或晚,隶属关系不一,各自的办学宗旨及基本职能有所差异,合并后档案全宗由原各校的一个全宗成为并校后若干全宗,而各校的档案类目设置、类目排列及档号的编制不尽相同,老校基本沿用文书类、科技类的分类方法,成立较晚的学校基本统一到了高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上。这便牵扯到档案排序及管理的重新理顺问题。另外,合并高校档案管理存在着原各校档案管理体制不统一及档案管理手段参差不齐等问题,如有的合并高校,原各校区档案或实行集中管理,或人事档案归人事处管理,科研档案归科研处管理,声像档案归电教中心管理等;有的合并高校,原各校区或已配备计算机,实行档案机检,有的档案则分散于各职能部门,由兼职档案员管理,档案管理处于原始的手工检索阶段等;……这些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合并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为此,笔者以为合并高校的档案工作要走出困境,应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二、合并高校档案管理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合并高校搞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进一步强化档案意识,建立健全并校后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合理配备档案管理人员,妥善确立档案工作目标。
1强化档案意识,规范档案管理
前已述及,档案文件材料未能及时清理归档的重要原因是部分档案工作领导及档案管理人员思想重视不足,因此,合并高校应将强化档案意识作为搞好档案工作的前提。因为就档案工作而言,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是最为基础的工作,它有赖于各部门的配合与全员的支持。合并高校应通过档案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宣传,增强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职员工的档案意识,使之充分认识到档案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社会各项事业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不可再生和替代的信息资源。每位教职工都必须按照《档案法》的要求,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从而使并校前散存于各部门或个人手中的一些有重要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及时归档。同时,要针对并校前各校档案管理方式、方法不尽相同的问题,及时调研,确定整齐划一的档案管理方法,便于档案的集中保管、利用,以形成档案工作的良性循环。
2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依法治档
总书记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工作,有很多问题没有档案说不清楚,要狠抓这项工作。如果现在不重视这个问题,将来我们要负历史责任”。因此,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使档案工作按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运行,是合并高校搞好档案工作的关键。在这方面,一是要用制度去规范档案工作,如,建立健全各部门档案管理工作责任制,实行分工负责;制定《党政档案管理规范》、《教学档案管理规范》、《科研档案管理规范》等,指导档案工作。二是要用制度去保障档案工作,如,通过建立健全《综合档案室管理人员职责》、《兼职档案员职责》、《档案材料清交规定》、《损坏、丢失档案材料处罚条例》等一系列配套管理制度,将档案工作纳入学校各部门的日常工作,确保档案工作有序开展。
3合理配备档案管理人员,加强档案工作队伍建设
不言而喻,人作为档案工作的主体,对档案事业的兴衰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人,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均无从谈起。因此,建设一支忠诚事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档案工作队伍,是档案工作摆脱困境的重要保障。对此,首先要建设好档案馆(室)队伍,确保一定数量的专职档案人员,并力求这支专职档案工作队伍在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业务水平等方面比较合理,便于发挥整体效应;其次要整体推进,大力加强档案网络建设,发挥各部门兼职档案领导和兼职档案员的作用。实践证明,档案工作涉及学校各个方面,仅靠档案部门单枪匹马,无疑是杯水车薪。只有建立稳定的校区档案工作网络,同时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及相应的激励措施,提高兼职档案员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增强档案工作的向心力。
4确定档案工作目标,使档案工作开展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