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秋天作文三年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秋天作文三年级范文1
2、秋天的天空像一颗蓝宝石,一碧如洗。蓝晶晶的天空上还飘着团团白云,有的像一只正在吃草的小白兔,有的像凶神恶煞的大怪物。转眼间大怪物变成了温顺的小绵羊,正在吃草的小白兔变成了大灰狼。大灰狼追赶着小绵羊,我好想让大灰狼转变目标,真是好玩极了!
3、秋天的公园一片金黄,公园的景色真是让人赏心悦目。有金黄的银杏树,飘洒一地,走在上面像走在一条金色的地毯上。被风吹起的银杏叶飘到小溪里,飞到远方给人们报信,它们可真像一个个“报信员”。还有金灿灿的姿势各异,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还有的像一个个美丽的小女孩!前来观赏的人们赞不绝口!
4、秋天的桔园也是热闹非凡的!桔子们都成熟了,它们围在一起,好像在说:“小朋友们,我们美味香甜,快来品尝一下吧!”大家摘了一筐又一筐的桔子。我拿起一个扁圆扁圆的大桔子,那桔子水分充足,酸酸甜甜美味极了!果农们又是一年大丰收,乐呵呵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5、农田里一片丰收的景象,麦子成熟了,一片金黄;稻子成熟了,压弯了腰;棉花雪白雪白的,像一团团云朵。
秋天作文三年级范文2
关键词:三年级;作文;指导策略;兴趣;语言积累;培养;观察能力;想象;鼓励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365-01
一、兴趣是写作的前提条件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儿童学习任何事物,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因此,兴趣是写作的前提条件。三年级的学生刚迈入写作的门槛,我们应多鼓励,多用赞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在他们的习作中多挖掘闪光点,一句话写的好,一个词语用的好,我都会夸奖他是个小天才,学生们对写作的信心就会慢慢增加,自然就有浓厚的兴趣。甚至慢慢地会朝着你所期望的发展!
二、语言积累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年级学生积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把自己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课内外阅读中、社会实践中所积累的好词佳句,优美段落,名人名言,古诗词等摘抄下来,并定期组织交流、展示。还开展了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日记也是一种积累的过程,从三年级起我就指导学生写日记。把自己一天生活中有趣的、开心的、失望的、沮丧的,最想告诉老师和小伙伴的事写下来。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积累是一个持续、长期的过程,只要注重积累,学生的语言就会丰富,写作时就会下笔如有神。
三、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提笔应先练眼力,写作来源于生活,所以要想写出好文章必须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教学写秋天的作文时,我就带他们在校园里领略秋天的景色,引导他们观察秋天事物的特点,比如秋天的风、飘零的落叶、枯黄的小草、花坛里的花,学校外的田野和果园等等,他们兴趣极高,甚至能组织好优美的语言来形容眼前的景物,写出了较多优秀的作文。当然在观察过程中还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主要是观察事物突出特点,从多方位由表到里的进行细致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和联想,这也是写作是否形象生动的保证,比如在观察落叶时我就引导学生:“在空中飞舞的黄叶像什么?”学生有的说像蝴蝶,有的说像扇子等等,然后再指导学生组织语言,讲述的再具体生动些,总之我们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还要重视展开想象,这样学生的作文一定更为生动!
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小学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和书面表达练习活动。在我们指导孩子写想象作文时,我们通常强调内容的独创性,鼓励学生凭借生活经验的积淀,大胆展开想象,尤其是创造性想象,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意愿,写出充分显露个人创造力的习作。可这一切并不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在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指导他们写出好的想象作文之前,必须丰富他们的表象,增加表象的贮备。
五、指导学生自主修改和相互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应该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正确地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环节 。首先,学生打好抄稿后我会先挑出几份师生共同修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又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自己修改,先读一读自己写的作文,看看是否通顺有没有病句,然后找出错别字,再酝酿一下表达的感情是否正确,最后再看看标点使用是否正确等,自己修改后,重新抄过,再交给同桌,或小组成员大家讨论互改,总之 ,在反复的斟酌修改中出炉了很多优秀的作文。这些作文交上来之后我会把较优秀的请小作者读出来给大家听,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也在积累和学习。总之 ,重视作文的修改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必要条件。
六、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于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等特点。《新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力条件和广阔空间。”例如:《美丽家园》一课时,要让学生到校外享受家乡美丽,于是可先让学生明确这次活动不仅是去感受家乡的美丽,还得用笔描写家乡的美景,来表达自己赞美家乡。热爱家乡的感情。学生通过观赏游玩,目睹家乡的各种景物,感受家乡的美丽,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七、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及时鼓励
秋天作文三年级范文3
关键词:三年级;作文教学;策略
三年级作文教学的重点是奠定学生作文写作的基础。如何正确引导、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学生喜欢上写作,并为以后的作文打下基础呢?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指导学生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至关重要。
一、乐于表达,畅所欲言
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作文教学不容忽视,起始阶段作文基础打好了,以后的作文教学才能得心应手。教师要给学生定下诸多规矩,如作文时要紧扣主题、字数达标、语句生动等等。但两次作文练习后,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达不到要求,个别学生为了凑字数而在那里绞尽脑汁,而有些学生甚至对写作产生了畏惧、抗拒心理。教师开始反思学生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于是,教师重新学习了“新课标”,结合“新课标”要求“观察周围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开始改变策略,大胆地鼓励学生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下来。一段时间以后,学生的写作心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开始期待上作文课,期待可以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以,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应立足于让他们敢于表达、畅所欲言,写出他们的真实感受。少一点约束,少一点打击,多一点自由,多一点鼓励,才会使学生敢写,乐写。
二、学习模仿,以形塑形
三年级学生刚接触写作,不知道作文怎么写,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学习,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模仿有很多种,可以是句式模仿,也可以是修辞模仿;可以是文章结构模仿,也可以是构段方法模仿。所以,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应当适当渗透对该篇课文写作技巧、写作过程、写作经验的教学。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科书中,有许多优美的、结构清晰的文章,不仅川词精妙、内容丰富,而且许多写作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利用“总一分一总”结构,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展开,文章结构非常清晰,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结构模仿。也可以模仿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文中的修辞手法描写。还可以模仿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翠鸟》一文第一段中对翠鸟的外形描写。这些都是值得学生学习积累和在作文中运用的。通过专项模仿学习,让学生逐一掌握、突破,从无到有,从模仿到自创,以形塑形。
三、活动体验,制造素材
学生们在写作文时,经常碰到确定了主题,但不知道如何展开、怎么来表达心中的情感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缺少素材的积累。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练习是写一写家乡的景色。但学生们却不知道自己家乡的山、水、桥有什么特点,四季又有什么变化。原来学生对家乡的景物特点一无所知。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活动,来丰富学生的体验和经历,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往往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多的素材,当亲身经历一件事时,学生们定会对这个事件有所见、所闻、所感。有一次,学校组织做风筝、放风筝活动。事后,学生们将这个活动写成了作文,过程清晰、语句通顺。以下是一个学生对问风筝的描写:“开始绘问风筝了,两人一组。我们首先用铅笔描出想要的图案—一条小鱼,甩着大大的尾巴。然后老师把我们带到草坪上。我们一手拿着颜料,一手拿着颜料刷,开始兴奋地给风筝上色。我们把鱼尾涂成蓝色,把鱼鳞涂成黄色,用黑色来点缀小鱼的眼睛。你一笔,我一问,没过多久,一条栩栩如生的小鱼就问好了。看着眼前的小鱼,我们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小鱼终于也有机会飞上天啦!”
四、留心观察,捕捉细节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三年级学生作文常见的问题是对事情不分轻重地叙述,缺少一定的细节描写,无法凸显事物的特点或性质,因此无法打动人。这里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最关键的原因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三年级上册,有一次练笔是请学生写一种熟悉的花。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杜鹃花的:“杜鹃花是粉红色,一朵一朵的,像一个个红色的小脸蛋。”学生在观察的时候,注意到了花的颜色是红色的,并运用比喻句来描写花的颜色,值得表扬。但是他却只观察到花的颜色,至于花的大小、形状、香味等完全没有注意。他对杜鹃花的描写,显然无法突出花的特点。学生认识事物的主要方法就是观察,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只有学生亲眼看过、接触过,才会有发现和感悟,写出来的内容才会真实、打动人。因此,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至关重要。
五、注重阅读,积累运用
秋天作文三年级范文4
三年级是学生写作的初始阶段。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教育学生从现实取材,说真话,写实事,做一个诚实的人。是三年级学生学习习作的主要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学会观察是三年级学生说真话,写实事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无疑是是让他们讲谎话。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杨桃,让学生看关于杨桃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杨桃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杨桃花的色彩、形态,杨桃的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写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就比较容易了。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从现实生活中取材,阅读中积累语言
为了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我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观察能力,观察时要抓住几个重要人物,几个重点镜头,要注意周围人物和运动员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如指导《记一次活动》时,由于学生课间活动时间少,来不及开展什么活动就上课了。针对这实际,我先不急于让学生写,而是花了好几节课与学生一起搞拔河、接力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有了亲身经历,学生就乐于表达活动中的真情感受了。
小学生的作文除了生活的积蓄之外,语言的积蓄也很重要。这里要提到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不仅要完成提高阅读能力的任务,而且还要完成提高写作能力的任务,阅读教学必须是读与写的结合,阅读教学应该有两个过程组成的:一是由语言内容,二是由内容语言。前者,对课文达到初步理解,后者,完成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学习作者是怎样写的,目前,在阅读课上仍然是重第一个过程,而忽视第二个过程。因此,学生在语言上受益不大,这也是学生作文难以提高的原因。
基于这一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积累语言,我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中优美的词句。如在教学《秋天的雨》这一课,课文写得非常美。我让学生去品读、去感悟,并让他们把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让我惊喜的是在写“秋天”的作文时,很多同学都用上了课文中的句子。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积累语言,我还专门为学生准备了一个好词好句的积累本,并让他们利用每天中午自习的时间看作文书,有针对性地安排积累那方面的内容。比如积累秋天的景色、人物的外貌等等。并利用时间展示他们的积累成果,做到有的放矢,学生也能保持热情。
三、学自办小报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最好的办法让学生自发地去读写。自办了班报。每次小报一发下去,犹如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就会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引发心理上的共鸣。他们津津有味地反复阅读,热烈讨论,特别是作文被录用的学生更是心花怒放,还把小报拿来给家长看呢。自办小报还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兴之所致,情动而辞发。”因为它除了转载别的报纸上的文章,刊登“下水文”,拓宽学生思路,还特别注重本班学生习作的发表,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学生学习。”某学生的习作发表了,就能成为小作者产生学习上飞跃的动力,有可能成为他一生中勤奋好学,立志成才的起点。同时,大家因此受到鼓舞、感染,产生竞争心理,从而出现良好的学风。
四、指导从说到写,降低难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练习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我们要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教学时,我重视说的训练,先让学生说,在会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写,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先说再写不仅能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表达水平,也能帮助学生纠正语病。说是写的前提,写是说的结果。
五.展览学生习作,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我常常在作文课上先给学生作必要的写作指导,然后当众宣布:“今天,我同大家一道限时作文,时间为××分钟。”学生听后无不兴趣倍增,恨不能一挥而就与老师决一高低。试想想:在这样一种其乐融融的作文氛围中,还有谁会抱怨作文难写,还有什么作文写不好呢?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
秋天作文三年级范文5
关键词:起步作文;语文教学;素材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242-02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如“无水之源”,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觉自发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起始“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因此,我在揭示每次的习作题目前,总是以有趣的谜语、动人的故事、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在教学《习作2》“我的自画像”时,我先声情并茂地描述了本班一位学生的特征,让同学们猜是谁,大家的兴趣一下就来了,纷纷举起了手,我趁机出示本次习作要求,给自己画张像。如果大家根据你的描述猜出是谁,那就说明你的习作成功了。接着,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外貌,再想想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写下来。要求不出现自己的名字,写好后交给老师。老师念,学生猜,结果大多数学生写的都能被猜中是谁。这时,我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对于那些学生猜不出的作品,仍要鼓励,师生一起共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消除作文的畏惧情绪。
二、指导观察,积累素材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的文章才能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或从上到下,或从远及近,或由表及里,或先人后景。例如,写一处秋景时,我先组织学生有目的的参观校园。虽然校园是同学们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但让他们直接说出有什么特点,还是无从说起。因此,我带领学生有顺序的观察,重点指导观察校园的花坛。从花园的位置、形状,花园里花的种类、姿态、颜色、气味及自己的感受等方面边观察边指导,教给观察方法,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细致观察的习惯。除此之外,我还利用课间走入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交流生活见闻。并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观察能力。如指导《记一次活动》时,由于学生课间活动时间少,来不及开展什么活动就上课了。针对这实际,我先不急于让学生写,而是花一些时间与学生一起开展体育比赛、游戏、课本剧表演等活动。有了亲身经历,学生就乐于表达活动中的真情实感了。通过以上训练,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写起作文就有内容可写了。
三、学习例文,由仿到写
苏教版教材每次习作都安排有例文,例文起着指导学生写作的任务。例文都用的是孩子的语气,写得是孩子的生活,抒发的是孩子的感情,篇幅短小,格调清新,使学生读了倍感亲切。作文起步,需要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在指导学生放的过程中,抓住例文的特点仿写。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读懂例文,明白例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把学例文落到实处,使例文起到范例作用。如:《习作6》写一种自己喜爱的文具,教学时先用猜谜语的形式出示几种文具的名称,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读懂例文。学生通过自读思考,分组讨论,交流汇报,教师点拨,明白小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铅笔刨刀的形状、结构、颜色等特点和它的用途,采用了第一人称的手法进行自我介绍,语言生动形象。通过例文学习,学生明白了写好一个物体就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特点,介绍清楚它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同时要运用适当的叙述手法。接着,让学生拿出自己喜欢的一种文具,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说说它的特点和用途,教师相继出示一些词语供学生借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表达。可采取自由练说,小组交流,相互补充,代表发言,师生共评等方式练习口述。最后起草作文,修改誊写。
四、读写结合,读中学写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怎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人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怎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因此,语文教材中的几十篇范文,是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好材料。这些范文可是学生习作的好例子,要抓住这些例子的一些契合点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将范文中生动的词语,典范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例如《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中采用了总分的写法描写原野的热闹非凡。为了让学生学会这种自然的总分写法,我就让学生以“田野里好一派丰收的景象”为开头写一段话,描写自己眼中的秋天丰收的景象,巩固内化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再如,学了《三袋麦子》,让学生续编故事。学了《石榴》一文,让学生学习从外到内,由视觉到味觉的方法写一种水果,可用上文中的一些词语。这样读写结合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内化课堂知识,发展语言,还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五、注重讲评,激励为主
秋天作文三年级范文6
读安徽颍上教研室王勇老师的《小学生“造句”教学谈》(见2014年《小学语文教学》会刊第12期),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同时产生一些不同的看法。这里就该文涉及的几个问题阐述个人见解,不当之处,请专家指正。
一、虚构人名有必要吃惊吗?
【原文】
比如用“已经”造句,“小红已经上学了”。“小明已经把作业做好了”。句子中的人物都是虚构的,学生的生活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他们身边“已经”发生的真人真事也一定很多,为什么造句的主体都是小明、小红这些虚构的人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而所有的学生都如此忽略我们的现实生活,以至于连人名都惊人的雷同式的虚构?
【分析】
的确,小学生造句多用小明、小红、小刚、小花等作主语,用真名的较少。笔者认为,此题检测的是会不会运用副词“已经”,平时造句主语可以写真名,但虚构人名也没有必要吃惊。如果期中或期末考试,每个学生造句都用真名,教师阅卷时就可以判断这一本本卷子各是哪个班的,试卷密封线就失去了作用。习作也是这样,应该立足现实生活,求真,求新,但考试中的习作,若涉及学校、班级、学生的名,我们还是要求用×x代替,这也是为了避免批习作打感情分,产生一些“矛盾”。
二、一个句子为何能“打天下”?
【原文】
一个句子“打天下”。有这样一位老师,三年级时指导学生造一个比喻句“妹妹的脸像苹果一样红”来应试,告诉学生只要是比喻句就这样写,就能得满分。果然,三年级考试“造句”,学生写了这个比喻句,得到了满分;四年级还是这样命题,学生还是这样的造句,还是满分;五年级也还是这样命题,他的学生还是这样的答卷,照样还是得到满分。试问,这样的造句怎么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怎能为学生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呢?
【分析】
一个句子“打天下”之说虽然有点夸张,但能说明教师在比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观念陈旧、教法死板,忽视发展。为何三年“还是这样命题”?为何试题没有变化,难易没有梯度?三年级用“像”造比喻句,四、五年级可改为用“像……似的”“像……像………”“仿佛”“犹如”等造比喻句,也可照课文例句仿写比喻句。(1)不久就只见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2)大虫……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3)天安门广场已成了人的海洋。还可照歌词、诗句仿写。(1)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2)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变化命题,由易到难,“妹妹的脸像苹果一样红”还能“打天下”吗?
三、造句的范畴包括写句群、写小段吗?
【原文】
一、变写一个通顺的句子,转为写具体、写生动的句群
二年级写一个通顺的句子;三年级写一个句群;高年级就要写一个小段。
比如用“美丽”一词造句,二年级的学生造句是“秋天的景色很美丽”。三年级就要写具体,也就是具体地写写秋天的景色如何美丽。
秋天,天那么高,那么蓝,几朵白云悠闲地飘着蓝天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地里的稻子成熟了,金灿灿的一秋天的景色真的很美丽啊!
四年级及以上就要求写生动、形象。
秋天来了果园里,苹果红了,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枝头,梨树上果实累累,像是许多小葫芦在说:“秋天来了,秋天来了!”农田里稻子笑弯了腰,高粱乐红了脸,农民伯伯正在收割,花园里开了,桂花也开了,梳着漂亮的头发,桂花还散发出淡淡的清香=秋天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分析】
何谓造句?把词组织成句子。教学生造句,股要求学生用提供的词语写一个完整、通顺的句子,先学造单句,后学习运用关联词语造句(感知复句)。而王老师的改造“造句”,是从单句(概括)到句群(具体),再到小段(生动、形象)。笔者认为,王老师说的“造句”太过开放,超出了造句的范畴。写句群、写小段属于片段训练,是第二学段习作常用的种训练形式,就是第三学段有时也练写片段。用“美丽”造句,写成句群、小段,是错误的,考试不得分。
四、“变用词造句”有道理吗?
【原文】
二、变用词造句,仿写课文中或课外读物中出现的优秀句子。
1.课文中的“变式句”(摘一例)
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坐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花白、双目失明的老人。
2.富有诗意的句子(摘一例)。
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
3学写警策性的句子(摘一例)。
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风霜而愈益温厚。
【分析】
“变用词造句”的说法欠妥,与后半句也不连贯。用词造句,是小学生学说话、习作最基础的一种训练,不能丢。仿写句子,是句子训练早就有的一种形式。王老师与众不同的是,提出了三种类型的句子仿写,给笔者的感觉是有创意,只是有些句子似乎不适合仿写。先说“变式句”,王老师说的“状语前置,凸显了盲老人坐的位置”。笔者认为,这类写作技法有一定难度,仿写要求不宜提示“状语前置”,可采用另一种形式让学生感知:把句子补充完整,并与原句比较哪句表达效果好。一个衣衫褴褛、头发花白、双目失明的老人坐____。再说“警策句”,是名人、作家多年对生活的体验感悟,才锤炼出来的语言,含义深邃,学生多是朦胧理解,如例句的“愈益温厚”,孩子能读懂吗?读不懂,仿写就难,难度大的句子还是让学生阅读积累吧。
王老师提示的三类句子有的可仿写,只是缺少具体要求,不便于学生实践。这里各摘一例设计并说明如下:
读下面的句子,用带点词语各仿写个句子。
(1)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带点词用在句首)
(2)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带点词用在句中间)
(3)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