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国内形势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际国内形势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际国内形势论文

国际国内形势论文范文1

实行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首先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十分有利。企业内部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就会相应的在此方面的产生资金投入,从机构的设置到人员配置的资金投入相对于从外部聘请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人员进行内部审计的资金投入来说要小得多。从资源资金的角度来说财务预算支出方面能够减少一部分的开支。其次,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对提高审计质量十分有利,这主要由于外聘的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不受企业内部的局限,而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能够胜任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任务。在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走外部化的发展道路,已经成为企业关注的问题。笔者从内部审计外部化对企业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出发,分析内部审计外部化在我国企业中实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符合企业发展的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内部设置了专门的内审机构或者部门也就形成了一项固定的成本支出,加上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也是企业后续的支出增加。另外因为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企业生产技术的革新,经营业务范围的扩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内部审计在人员配置上受数量和质量的限制,内审工作的成绩并不理想,内审质量不高的情况普遍存在。将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后,采用完全外包或者部分外包的形势,企业在内部审计方面的投入就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内部审计外包后,对重大的风险能够哥呢国家有效的进行控制,这有效的降低了企业损失的风险,对企业的收益的获得十分有利。随着企业内部审计投入的成本的降低,外包的成本效益占据很大优势,企业走内审外部化的道路可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2.企业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科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因为内部审计的机构受企业领导的直接监管,在很多时候,内部审计工作要服从企业领导层的要求,这是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的主要原因。外部审计的机构是独立于企业之外的,与企业之间是通过契约的方式合作的关系,审计更加具有独立性。内审外包的审计人员不受企业经营者的直接领导,与其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审计范围会更加的广泛。从本质上说,外部审计的主题是按照国家相关的规定对审计费用合理的收取,与被审计的企业没有其他经济利益上关系,外部审计人员更没有人情上关联,保证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3.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可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

现代经济形式下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首先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不仅精通财务方面的业务知识更在经营管理方面也有一定的职业素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单方面的重视经营业务方面的发展,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却予以忽视,使得内部审计方式方法陈旧落后,内审人员的专业素质跟不上时展的需要,这必然会对内部审计的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内部审计外部化后,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来自于专门的会计师事务所,通常会经过正规的培训和严格的考核,具有一定的资质才能胜任审计的工作。而且他们所具有的专业至少范围广泛,在会计、企业管理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对于外部审计机构来说,他们的经验更为丰富,对不同行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都有所了解,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审计服务,同时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在某些问题上能够为企业的管理层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和经济信息。另外,外部审计机构的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是,其执业行为受法律部分的约束,同时也受相关部门的监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审计的质量。

二、企业推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措施

1.选择合适的内部审计外部化形式

加强内审与外审工作的协调。大多数企业在选择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形式时,都会选择部分外部化,采用共同协作的方式共同开展审计工作。企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配备熟悉企业情况的内审人员,并根据企业需要聘请注册会计师等外部人员共同开展内审工作。企业采用内部审计外部化,要加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工作的相互协调。注册会计师测试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有两种情形:一是对企业会计报表进行审计时,为确定检查风险而实施的内部控制测试和评价;一是接受专门委托,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出具《内控审核报告》。我们以注册会计师在履行会计报表审计时的情况,考察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不同审计目的下二者之间的合作协调的方式和内容,更具有指导意义。

2.加强注册会计师对单位内部管理方面的知识训练

为了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应加强注册会计师对单位内部管理方面的知识训练。首先是要深刻理解组织目标,找准内部审计工作定位;其次要不断提高要不断提高自身内部审计业务的素质,因此,除具备会计审计理论和实务、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外,还要熟悉本行业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现本单位的内部控制缺陷,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3.选择正规的有资质注册会计师事务所

国际国内形势论文范文2

论文摘要:希腊哲学家、教育家柏拉图的名著《理想国》蕴含着丰富的、迄今仍熠熠发光的教育思想。柏拉图以“人性论”为前提,倡导建立一个等级分明、民主和谐的政治制度。他大力提倡教育,认为获得正义及善的美德是教育的首要目标,但教育是直接为所构建的国家服务的。柏拉图认为,统治者最需要抓好的大事只有一个,那就是教育,通过音乐和体育培养出优秀的公民。培养公民的教育只是初等教育,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集智慧与权力于一身的城邦统治者——哲学王。《柏拉图》中追求美好生活,净化人的心灵,培养德性的教育思想,在当今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论文关键词:柏拉图;人性论;教育思想

《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公元前347)的著作,是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全书共分十卷,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各方面的问题。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该书的核心思想是哲学王应该为国家的统治者,倡导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在《理想国》中柏拉图以“正义”为主题,发展了苏格拉底关于人性中的德性思想,开启了西方史上人性“知、情、意”和价值“真、善、美”三分的先河,休谟和康德的哲学理论皆以此展开。在柏拉图的眼中,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理想国得以实现。因此卢梭认为《理想国》“不是一部关于政治的论著,而是迄今为止关于教育的最好论文”。

一、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对《理想国》人性和教育思考的影响

1.社会基础

柏拉图所处的时代正是雅典盛极而衰之时。为争夺希腊霸权,古希腊城邦国家雅典和斯巴达进行了长达30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战争不但使雅典丧失了希腊霸权,而且使雅典的各种社会矛盾一触即发。战争使雅典的经济遭受巨大打击,失去了希腊世界的领导地位,国内民主制度遭到挑战,政权逐渐落到贵族手中,伦理道德观念也受到了人们的质疑,走向衰败。这使得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对城邦怀着极大责任感的思想家开始思考雅典的前途,他们设想组织一个理想的城邦,这个城邦是正义的、和谐的。

2.哲学基础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

(1)理念论。柏拉图把苏格拉底的辩证法与巴门尼德的“存在论”结合起来,提出了“理念”论。他认为“理念”的知识是人的灵魂先天具有的真正知识,可知的理念是可感事物的根据和原因,可感的事物是可知理念的派生物。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各式各样的事物有各式各样的理念。不同的事物组成了事物的世界,而由它们的理念所组成的总体就是柏拉图所谓的理念世界。在他看来,前者是可感世界,后者是可知世界。柏拉图曾经通过一系列的比喻来论证两个世界的学说,其中最著名的是“日喻说”。柏拉图把可见世界和可感世界的关系比作太阳与大地生物的关系,认为:“太阳不仅使看见的对象能被看见,并且还使它们产生、成长和得到营养,虽然太阳本身不是产生。”

(2)辩证法。黑格尔曾明确指出:“在古代,柏拉图被称为辩证法的发明者。就其指在柏拉图哲学中,辩证法第一次以自由的科学的形式,亦即以客观的形式出现而言,这话的确是对的。”柏拉图认为辩证法是指通过谈话展示思想之间的矛盾,然后加以分析和综合,进而求得真理的方法,这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辩证法不是诡辩术,它是论证理念的重要手段。从《理想国》中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可以看出辩证法是最高等级认识知识的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和训练方法,通过辩证促使探索理念之间的关系、学会建构理念体系的方法,提升逻辑思维及想象能力。

(3)认识论。认识论是柏拉图获取理念的方法。柏拉图的认识论包含三层含义:第一,理念不能依赖于人的直觉。他认为世界上的万物都有一个在理念世界存在的本体,即“相”。“相”是沟通理念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桥梁。第二,认识论要经历三个阶段。柏拉图认为最低等级的认识,它的心灵状态是想象,所以认识过程尚需继续深化,最后才能以理性思考获得善的理念。第三,认识理念是为了认识自己。柏拉图认为只有通过对外部世界及理念的认识才能使思想上升到一定高度。理念是先天的,即每个人天生就是拥有理念的,所以他认为,人们对理念的认识不是一种后天的积累的学习,而是对已经存有的理念的回忆,这个回忆的过程就是对外部世界认知的过程。所以柏拉图的认识论是一种先验的认识论,通过回忆,进而认识自己,寻求善的理念。

正如波普尔所言,柏拉图的国家哲学最终“可以扩大为关于‘万物’的普遍哲学”。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从伦理道德出发,以追求善的理念为目标,追求人性和灵魂的完善。国家哲学的根本问题是人的问题,没有对人及人性的深刻分析,政治便失去了正确的逻辑起点,因为社会是人构成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主体,对人类社会的哲学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就不可避免地要追溯到人性问题上。

二、《理想国》中的人性观点

在《理想国》中苏格拉底通过与他人的对话,探讨“什么是正义”及其柏拉图对“灵魂”的认识和反思。“灵魂”的解读和“正义”的剖析也是对“人性”诠释和展望。正如R. Waterfield 所言“柏拉图提请我们,在读这本书时,应当将他所建构的城邦的诸多特征作为理解我们自己内在心灵的地图或钥匙”,“个体内在的心灵世界是本书的关切之点。”

1.人的灵魂

古希腊的奥尔菲斯教派与毕达哥拉斯早已涉及到灵魂的问题,提出了灵魂不死与转世的思想,在《理想国》中柏拉图继承与发挥了这一学说,在他看来灵魂是不能加以分解的,它是有生命的和自发性的,同时也是精神世界的、理性的、纯粹的,因它有追求世界的欲望,而堕落到地上并被圈入于肉体中,因此注定要经过一个净化的过程,同时灵魂是会轮回转世的。灵魂的净化需要教育,柏拉图对灵魂进行了三重区分,称其为灵魂的三个等级,即理性、激情和欲望。在人的灵魂中,理性是是灵魂的本性,也是灵魂的最高原则,它与理念相通;激情是理性的天然同盟,是合乎理性的情感;欲望则指肉体欲望,既可服从理性也可背离理性。“灵魂脱离肉体,沉思美好的理念世界,乃是人生的终极目的。”如果想让你的灵魂免于遭受俗世中那些欲望打扰,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摆正你的思想、你的立场,用美德来克服欲望,净化你的心灵。柏拉图关于灵魂的观点实质上是关于人的本性的理论探讨,是人们对自我精神世界的一种追求和探索。他强调理性对激情、欲望的控制和指导作用,并把这种作用作为德性形成的基础,从而确立了以理性灵魂为核心的人性论思想路线。灵魂的状况仍是国家的超政治基础。灵魂塑造着勇敢、智慧、节制、正义等一切美德。柏拉图的灵魂说使人类对美德的获得寻找到了一条可行之路,他试图先通过达到对美德最本质的认识,以至于达到真善美的境界。灵魂说强调对人德性的教化,倡导人向善,希望通过改造人的灵魂的教育,使公民拥有理性的灵魂,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进而完成政治上的抱负,实现和谐的理想王国。 转贴于

2.正义

“正义就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人的事”在《理想国》中阐述了三种正义观,一是以色拉徐马库斯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正义观,他指出:强权就是正义,拥有权力的人就代表正义。不正义为善,正义为恶;不正义的人比正义的人更有利、快乐,最不正义的人是最快乐的人。二是克法洛斯开始认为“正义”即“讲真话”和“归还所应归还的债务”,但是到最后就不再坚持这个观点。三是苏格拉底对色拉徐马库斯和克法洛斯观点的反驳,认为正义是一种美德,是善的理念的体现,是人性追求的极致。

正义分为城邦的正义与个人的正义,两者间是一种相互维系的关系。一个城邦由统治者、武士、劳动者三部分构成,统治者应该具备的德性是智慧,他们负责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分配,武士的德性是勇敢,他们保护城邦不被侵犯,维护城邦内部的秩序,劳动者的德性是节制,他们应懂得控制欲望,辛勤劳动,提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三个等级的人各司其职、各尽其力,这个城邦就能实现正义。而个人的正义是指公民自身的品质,是智慧、勇敢、节制等德性的和谐统一。人们只有通过后天的学习,通过人性的教化,进行德育、智育、体育方面的锻炼才能获得知识,从而拥有德性,这是实现个人的正义的过程。在人性修养中,只有达到个人正义才能实现城邦的正义。正义是一个人、一个国家所应具有的品质和美德。当时的雅典处于连年混战之中,柏拉图希望通过教育使公民学习正义,这样才能维护国家的安邦,实现一个安定和谐的王国。

三、基于人性假设前提下的教育使命

从教育学的视角探讨人性问题,人性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产物,教育对人性具有定向、引导、控制和改变的积极作用。教育的目的是净化公民的灵魂,养成正义的美德,引导他们获得知识,形成完善的人格和德性。

1.教育回归人性

柏拉图的教育是古典的自由教育,尊重人的自然本性、灵魂特性,以社会属性为本。柏拉图认为教育应适应天性,过度教育是有害的。尊重人的天赋禀性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教育。当今教育在学生选择专业上依旧以“物化”为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禀性,这种重功利的为学理念与柏拉图旨在发展人的理性、达到心灵和谐的理念相悖。因此,强调回归人性的教育是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目标。知名教育学者科尔指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人性的活动,它应当通过激发人的人性方式来培养人。”学校教育要认识到学生的个性,不同类型、不同天分的人所接受的教育不同,在追求向善的路径中也表现出不同的效果。人性的完善既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产物,同时也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

2.教育要引导心灵的转向

教育引领心灵趋善在《理想国》中表现得十分明确。只有理智才可以指导灵魂,只有德性才可以教化心灵,它们相互协调才可以形成正义。在心灵和身体的教育方面要注意爱智和激情这两者的和谐与平衡。只重心灵的教育会使人过度软弱,只重身体的教育又会使人过度粗暴。

教育指引人们选择善的知识以及懂得将善运用于对大众的教化,用善的理念加强对公民的引导,使他们由此获得赋有正义、理性的美德。现在社会学校教育中,道德教育功能的丧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化的失败,并由此致使民众对至善的背离,追逐利益和权欲。教化本质的揭示就是引导心灵的转向。教育的本性在于使人的灵魂变得完整,使人格得到完善,摆脱罪恶走向善。“正义是心灵的德性,邪恶是心灵的缺陷。”教育不只是教会人们知识,最主要的是让人们获得精神上的启示,引导灵魂走向理性,将人内在的“善”引导出来,获得美德。

国际国内形势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经济新闻报道在新闻报道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本文通过结合大同市经济新闻分析的实践,分析经济性新闻在现代作为一种全面深刻地把握事物本质,对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复杂性进行充分阐述的一种报道形式,是新形势下加强经济报道的一种有效方式。

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历程,大同市的各项事业发展也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的每一点变迁,每一个经济事件的发生都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心理、心态与价值观念,因而,作为新闻报道,一定要正确地引导舆论,应当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探索和研究新的新闻报道方式。在这种新形势下,笔者认为,对经济领域内的新闻采取分析性报道这种形式十分有益。

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是一场关系到国家和城市命运的极其深刻全面的社会变革。这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是严峻的挑战。平面动态式的报道,已远远反映不出当今改革开放大潮的波澜壮阔和多姿多彩。多出一些有深度、有力度的分析性新闻,这是新时代的需要。

所谓分析性新闻,就是全面深刻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对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复杂性进行充分阐述的一种报道形式,其在活跃人们思维、拓宽人们思路方面有着其他新闻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相较于其他新闻表现方式,分析性新闻更侧重于通过运用综合分析、解释、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多方面,对事物给以立体性报道,既剖析新闻事实的内部,又展示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和发展趋向,使人从总体联系上把握事物。它既有新闻述评的透彻犀利,又兼新闻综述的全景式勾勒,也具思辨性新闻的深度,而又不失其客观性。

一、解读:表达媒体思考

正确解读经济事件是做好分析性新闻报道的基础。

通常每一项经济政策出台,每一个经济事件发生,每一种经济现象流行,媒体就此作些背景或者条文解读,分析一下事情的成因或来龙去脉,以让公众获得更详细、更清晰的信息。但笔者认为,让公众“知道”仅是解读的第一层面,仅仅是一般信息提供层面。真正成功的解读,必须有第二个层面,即在解读中,更多地体现媒体的思考,并表达这种思考,进而让受众自己进行“思考”。通过这种自我思考,提升受众对经济事件、现象、政策的判断和认知能力,以更好地理解各种经济政策、经济现象,形成共鸣和合力,同时也达到了分析性新闻的初衷。

2006年三四月份,配合税收宣传月活动,大同县国税局联合大同日报共同开展了“农民税负调查新视角”主题策划活动,聚焦大同县农业、农村、农民的减负状况,倾听农民及基层干部对税费改革后有关问题的反映和思索。那段时间,笔者一直在大同县农村进行农民税负调查,了解到了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益处,但同时也得以较长时段地观察税费改革给农村建设带来的挑战及当前农村基层管理所面临的困境。之后,笔者以《农民税负调查新视角——大同县国税局税收宣传月主题策划报道》为题,对大同县自2004年进行农村税费改革以来的农村变化作了一个初步总结和思考。文章以税费改革对“三农”的影响为切入点,通过层层剖析后指出惠农政策确实让农民受到了实惠,但同时也理性地分析了减税对农民增收影响不大,特别是在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大增的背景下,税费改革政策可以说政治效果大于经济效果。此外,文章详尽分析了当前农村基层管理所面临的诸如农村基层政权濒于瘫痪、教育欠账、乡村公用建设缺乏资源等困境,并在结尾处指出,“无论是为农民减负,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即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发展生产。”转

二、理性: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在新的形势下,“理性”正在成为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报道的思想方法。坦率地讲,做经济新闻报道时常会面对很多诱惑,坚守理性意味着经常要舍弃浮夸的噱头,远离无聊的炒作,能从纷繁芜杂的新闻事件表象中找到内在脉络,更看重的是长远的社会的利益而不是只顾眼前,逞一时之勇,图一时之快。而对新闻的原则态度和客观公正的立场就是坚持理性的基点。

在工作实践中,笔者以为要想使新闻报道充满理性而非凭感性认知,大量占有原始材料和第一手资料至关重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被媒体形容为2008年度经济金融界的一次“海啸”。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势必会对地方经济产生影响,那么其对大同的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一时间关心经济金融的人士众说纷纭,不少企业界尤其是中小企业主看到南方不少厂家破产,心内也充满狐疑。面对这种情况,记者及时采写了《全球金融动荡对我市经济影响有限》一文,文章始终坚持以数字说话、以事实说话的新闻准则,站在理性、客观的角度上层层分析,通过对2008年前3季度大同市主要经济指标、主要行业价格运行指数、外贸进出口总额、金融形势等考核经济的主要数据的举证和剖析,最后指明,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虽然对大同市煤炭、钢材、冶金等行业都受到一定影响,但总的来说影响不大。不过随着金融风暴向实体经济蔓延趋势的进一步加剧,必然会对已全面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内经济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必然会对大同市经济金融产生一定影响。面对当前经济波动、投资下滑、外需下降等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央及时提出了以拉动内需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宏观调控目标逐步转向,下调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以及通过减免税费等适当宽松的财政政策为企业减负等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将陆续推出,大同市要在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各项政策的同时,未雨绸缪,及早防范,避免金融动荡对我市经济健康有序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这篇报道在《大同日报》头版显著位置刊发后,引起很大的反响,也显示了分析性报道在经济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各领域的日渐深入,经济报道的外延愈来愈广,超越经济做经济报道正是现时经济报道的内涵所在。现在的经济活动已不再狭隘地局限于工业、商贸或者是农业活动,而已成为一种包含各种经济因素的综合性社会活动,像文化可称为经济,教育也可称为产业,分析性经济报道已不能只采用纯粹经济的视角,而是要综合运用人文的、法律的、社会学等多种视角加以阐述,需具一种大经济观,如此才能更好地体现分析性经济报道为区域乃至整个社会发展服务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艾丰.新闻写作方法论.人民日报出版社.

国际国内形势论文范文4

关键词:减轻,学生,包袱

 

学生包袱越来越重,书包越背越重,究竟为什么?我认为学校、社会、家庭都有责任。改变教育方法,实施创造教学,减轻学生负担,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参与才能做到。解铃仍需系铃人。

首先教师观念要改变,教学很重要,教育更重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思想、观念在转变。学生处在成长阶段,身体素质、思想行为等各方面在不断变化和趋向成熟,而且学生之间还有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因此,作为老师和家长最重要的是要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是中小学生,读书要紧,身体更要紧,看书学习很重要,思想言行更重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才是我们的共同目的。也只有德才兼备、身体健康的学生才感觉不到包袱的轻重。

社会因素影响学生的包袱主要表现在政府行为和职能上。全国、全省的教育系统都要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只有这样,教师、家长才不会担心别的地区、别的学校加班加点补习功课。但这种制度要推行和坚持,政府要下大力气监督。首先政府要增加教育投入,改善薄弱学校,从学校面貌和师资力量方面入手,使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减少学生和家长择校的压力。其次,要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不设重点班或变相重点班,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要取消小学升中学的附加条件,以及不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定。要明令禁止、取消奥林匹克班和各种特色班。学习奥数是刁难学生、摧残人才,参加特色班是软禁学生、压抑人才。学生成长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直线性的,是迂回曲折、波形性的,学生有时会犯错误的,学生身上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老师、家长要以教育、说服、鼓励为主,不能够从小把孩子、学生分成几个等级,要树立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教育信念。再者政府要规范家教市场,在编教师不应从事有偿家教,校外补习机构要由物价局规定收费标准。现在许多老师学校上课马马虎虎,回到家中拿出中考、高考绝招,家长被迫请客送礼、送红包。而许多教学补习机构收费过高,一般家庭难以负担。有关部门要出台相应政策和办法。论文大全,包袱。

实施创造教学、开展素质教育是减轻学生包袱的一个重要方面。论文大全,包袱。学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减轻学生负担。一是从教师的思想入手,加强素质教育理论学习,认请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使全体教师在思想深处充分认识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性。二是要下大力气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规范教师的思想品行。教师首先要把课上好,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听懂。其次教师要从衣冠、言行做起,在学生中树立美好的形象,成为每个学生学习、崇拜的楷模。三是老师要从课堂教学、授课方式入手,突出知识重点讲解,把大量时间交给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动脑,通过模仿、类比,用问答形式让学生达到对课本知识的消化理解和吸收。四是要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要减少学生课堂作业,特别是重复的作业。每天下午安排一节课让学生自己支配时间,欣赏课外知识,或者参加校外科技实践活动。

减轻学生包袱,家庭教育也很重要。现实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促使家长有意无意地对孩子施加压力,加重学生的课本负担和精神负担。比如聘请家庭教师、再布置作业,上各种提高班、特色班等,致使许多中小学生不堪重负。主要原因是子女就业与文凭挂钩,如果子女待岗,那么做父母的在心理上难以承受。有的家长把孩子考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看做是今后惟一的出路。论文大全,包袱。论文大全,包袱。如此父母,如此想法,孩子怎能承受得了?的确,未来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没有文化知识、没有科学素养的青年,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是很难立足的。论文大全,包袱。但是知识不等于书本、不等于文凭。论文大全,包袱。特别是技术主要来源于社会实习和经验的积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中华儿女是世界上最勤劳、最聪敏的人种!我们后继有人。炎黄子孙都是“龙”,咱们子女都是“才”!

总之,作为学校一方面要从自身做起,切实把学生过重的负担减下来。另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向父母宣传减轻学生负担的意义,宣传素质教育的好处和精神。学校和家庭要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把中小学生过重的负担减下来。

改变传统的讲授式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开设课外活动实习课,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意志力。开设创造性思维训练课,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社会需要的是手脑灵活、身体健康的创造性人才,不是书呆子、懦夫;社会需要的是“诸葛亮”和“赵云”,不是“刘阿斗”和“马谡”。国家发展需要发明创造,成家立业需要学以致用!

国际国内形势论文范文5

【关键词】中小型科技企业 发展战略 环境分析

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科技企业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并壮大经济实力,就离不开制定一个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而制定发展战略的基础之一就是进行企业环境分析,只有进行详尽的环境分析,才有可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

一、中国中小型科技企业宏观环境分析

(一)中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政治环境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据统计,我国50%以上的GDP、60%以上的工业生产总值、70%左右的工业新增产值、近60%的销售收入和出口额、税收的40%以上是中小企业创造的。75%的就业岗位均来自中小企业,约有7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在非公有制经济企业里就业。这些数据都充分说明了民营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极其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律法规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国目前中小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还是比较宽松和积极的。但在具体操作和运行层面,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紧张,融资难。社会融资困难是中国所有中小企业都面临的问题,而中小型科技企业较一般企业而言,因为由于技术开发活动的不确定性、长时效性,而且一旦技术开发失败则少有回旋余地,需要投入资金更多,风险更大。

由于种种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小型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也是非常困难的,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另一主要的融资渠道风险投资和股票债券等还没有建立和完善起来,致使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现象。

(2)政府需进一步转变职能,政策的服务功能需要加强。政府的管理职能一直在不断强化,但服务职能始终没有实质性改善,政府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观念普遍较差。企业迫切需要政府加强市场体系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政府职能应尽快“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3)社会服务体系尚不完善。从目前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状况来看,绝大部分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非常强,而相应的社会中介机构服务功能不强。中小企业势单力薄,需要的各种社会化服务,如政府、有关组织和中介机构提供的技术、人才培训、法律服务、财务审计、信息交流、技术咨询等均需完善。此外,多数中小企业在企业管理、发展战略、财务制度、组织结构、市场营销、生产经营、广告宣传等方面也很不规范,急需政府及相关组织对其进行指导和进行规范。

企业所有的经济行为,都不可避免的受到国家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影响,甚至是最重大的影响,国家的产业政策甚至会决定一个行业的生死。具体到军工产业,必然会受到国家国防政策的影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国家政策也会随之改变,具体在那些领域会投入会加强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

(二)中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经济环境

世界范围内信息经济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技术的更新越来越快,为顺应节能减排和绿色经济的国际大潮流,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发展规划,淘汰落后产能,限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发展,同时鼓励自主创新。据统计,我国近66%的新技术是由民营中小企业创造的,有80%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有70%左右的发明专利是中小企业和社会的自然人创造。国家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一直是扶持和鼓励的,中国目前整体的经济环境是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

但另一方面,中国的中小企业税负较重,由于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不确定因素,企业风险很大,虽然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提倡创新,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但对中小型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虽然呼声很高,具体政策一直未见出台,中国针对中小企业的整体税负比例过高,可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门槛过高。

自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经济形势不断恶化,至今未见好转,国内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经济增速可能会进一步放缓,经济下行趋势也会持续一段时间,虽然目前军工领域没有受到什么显现的影响,但未来如果财政持续偏紧,国家在军工领域的投入可能会相应减少,产业链传递,最终中小企业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中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环境

我国各行业的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技术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距,中国一直在倡导自主创新,而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就是提升其技术创新能力,优化技术创新环境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助推器。而我国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以低技术水平和外延扩张为特征,大约有77%中小企业的技术来源为从国内或者国外购买,这就制约中小企业向更高、更好方面发展。低水平的技术创新一方面是由于资金困难,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对技术创新对外部环境和服务体系的依赖性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环境有待完善。

军用微波市场同民用市场一样,技术的更新换代很快,客户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性能指标越来越高,同时向小型化、低功耗方面转化,可靠性要求也日益提升。具体到北斗导航领域,为满足整机要求,芯片化是一个必然趋势,只有芯片化才能满足整机小型化、低电压和低功耗的要求,尤其是便携设备,这种需求趋势十分明显,射频芯片的开发和使用是大势所趋,而国内该方向的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更大,所以,在军工领域的技术创新更为迫切,技术环境同样有待进一步完善。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更大,所以,在军工领域的技术创新更为迫切,技术环境同样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中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社会文化环境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中小企业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升,其社会环境也相应有了很大改善,究其原因,除了国家的优惠政策、市场机遇以及企业的资金、人才、技术的支持外,适应文化环境变化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可以说,文化环境与中小企业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它的文化背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早已表现为综合实力的竞争,尤其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经营的文化氛围,它包括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当今的中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文化发展也更加受到普遍的重视,企业文化也是如此,企业文化可以认为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精髓所在,但中国广大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普遍薄弱,导致企业凝聚力不够,员工忠诚度差,需大力加强。

除此之外,中小企业普遍品牌形象差,缺乏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由于资产少、规模小,与国际大公司、国内央企以及大中小企业竞争本身就处于不利地位。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政府的信贷、税收等优惠政策很难切实倾向于中小企业,这就不利于开展公平竞争。种种原因,致使众多的中小企业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缺乏与国际、国内大企业相比甚至与同等规模对手竞争的手段和实力。

二、中国中小型科技企业行业环境分析

中国中小型科技企业数量众多,涉及的行业涵盖方方面面,但中小型科技企业产业环境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共性的,下面,针对总的行业环境进行分析。

(一)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

中国中小型科技企业其产品或多或少都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一般产品数量比较小,对于采购及外协,都可以直接从厂家或商处采购,有些批量的材料采购可以采用几家比价的方式,甚至可以采用招标的形式进行,以便压低采购价格。采用的元器件大多供应商的成熟产品,极少需要特殊定制,在各大供应厂家之间也会存在可替代的材料,而且其产品利润相对较高,可以将成本转嫁于需方,所以采购价格基本可以控制,供应商在原材料的购买行为中处于劣势。

(二)买方讨价还价能力

中国中小型科技企业,由于其产品一般都具有一定特殊性,买方注重的是首先是产品的性能指标是否满足使用要求,而且特别注重产品质量,不注重价格,或者说价格不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而且技术难度普遍价高,所以产品价格相对较高,产品附加值较高,买方讨价还价能力不强。

(三)替代品的威胁

中国中小型科技企业,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几乎无法替代,几乎没有替代性产品,所以替代品的威胁基本没有。

(四)行业潜在进入者

高新技术领域有技术要求高、人员素质要求高、行业准入门槛高的特点,民间资本的进入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高端技术人员的缺乏、仪器设备的高投入、产品差异化的设计开发能力都会制约外部的潜在进入者。另外,中小型科技企业普遍寻找非主流行业进行切入,产品相对套量小,很难产业化,产业规模不是很大,产业规模对国际和国内的大公司吸引力不够,还由于产品方向的差别,也极少会介入该领域,所以在相关领域市场潜在进入者的威胁不大。

(五)现有竞争者间的竞争。

中国中小型科技企业,主要的竞争对手是国际、国内大型科研机构和研发实力强的企业,近年来,随着市场化的进步和竞争机制的引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其中,凭借独特的体制优势和技术、市场特色,许多企业得以快速发展,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在需要批量产品和大的产业规模时时,民营企业难于获取批量订单,处于极端劣势。

三、研究结论及展望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宏观环境分析和利用迈克尔.波特五力竞争模型行业环境分析,发现国内科技型中小企业竞争环境比较激烈,国家政策和宏观环境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等方面尚存在一些优势,企业必须在如此的竞争环境中提高技术开发能力、提高管理水平,以使企业稳步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聂桂林.广东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J].中国民营科技与

经济,2006.

[2]杜娟(导师:林汉川).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与障碍[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07.

[3]于世海(导师:凌丹).科技型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竞争力研 究[J].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7.

[4]刘岩(导师:毕克新).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系统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9.

[5]张凤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困境与对策[J].理论探讨,2001.

[6]高平.在全民创业中加大创新力度[J].企业经济,2005.

[7]马欣欣(导师:王立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问

题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5.

[8]张国良.培育中小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体系构建 [J].科学管理研究,2007.

国际国内形势论文范文6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形势与政策 教学创新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具有特殊性,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作用。自1987年起,教育部决定在普通高校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设置形势与政策教育必修课。2004年和教育部联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强调,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各高校纷纷贯穿和落实相关要求和精神,但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大学生仅靠个人努力,难以科学分析形势、正确判断是非、准确把握方向。形势与政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正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认清当前国内外形势和发展趋势,了解党和国家取得的重大成绩和面临的挑战,有助于大学生拓宽视野、开阔心胸,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大局意识和发展眼光看待时事问题,审时度势,把握时代脉搏,有助于大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时代幸福感,明确历史使命,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因此,有效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教学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否能够顺利推进,意义深远。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现状

目前形势政策教育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系统、科学的教学管理,教师教学考核和学生课程考核方法不科学,大多数高校采用大班授课模式,以至于很多教学手段难以实施,师生之间难以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影响教学质量;教学内容过时或者不是学生关心的重大热点事件和问题,讲授深度不够,导致学生上课不专业、不用心,反而更愿意自己通过网络等其他途径获取咨询,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单向理论灌输现象比较突出,教学模式单一,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不足;不少教师教学欠缺方法和技巧,习惯于照本宣科,缺少丰富的影音图像等多媒体素材。而任课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任课教师主要由辅导员担任,其本身已有繁琐的本职工作,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中。很多任课的辅导员并不具备思政教育专业背景,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支撑,然而对于任课教师的培训机制不完善,甚至是没有培训,使得大多数教师不能全面把握国内外形势与政策,讲授得不够深刻,剖析得不够精辟。

三、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创新的主要措施

1.明确教学管理体制,规范课程教学。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明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学时安排、课程考核、教学考核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全面组织教学活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具有动态性特点,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提出要求。自1987年以来教育部社政司每学期前都会定期印发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这对各高校教学大纲的制定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在教师教学考核上,既要注重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又应重视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对学生的课程考核,避免使用单一的开、闭卷考试或单纯论文撰写形式,而将理论知识考试和社会实践考核相结合,在理论知识考核中,增加分析、创造能力方面的内容。在实践能力考核中应该根据工作量的大小、质量的高低给予相应的评分[1]。

2.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巩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开展实践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兴趣,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有调查显示,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方面,92%的学生选择参观考察、基层走访等,最好的方式是社会实践[2]。在实践教学中要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开展形式各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同时由于形势与政策教学课时少、对象广,应当适当地将本课程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相结合,把实地教学、现场观摩、社会调查、社会考察、社会实践等作为重要的实践教学方式。如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参观学习、引导学生对焦点问题开展社会调查、组织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真实感受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实施成效,帮助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和热点问题。

3.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当前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效果不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对教学内容兴趣不高,学习动力差。根据教育部2013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广大高校学生高度关注事关国家利益的大事[3]。尽管有时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堂教学课因为教学内容过时,教学方法枯燥和教师本身素质的原因,使得学生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但这不代表学生不愿意了解时局,李静瑞的调查表明,有85.7%的男生和67.67%的女生在通过不同渠道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了解形势与政策[4]。因此,要创新教学内容,仅靠教育部的教学大纲还是不够的,必须结合教学任务,充分调研,掌握大学生的兴趣点,紧扣大学生最关心的国际国内形势与社会热点话题开展教学。

4.创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方式。以传统方法向学生灌输本课程的基本思想理论已不符合当今学生思想和心理特点,只能使学生被动接受,失去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采用形势报告会或专题讲座形式代替传统课堂讲授,邀请知名专家、教授、人大代表、杰出人物、成功人士等做专题报告。同时应该以学生为本,在教学方法上,变教为导,适当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比如,由任课老师选定专题,让学生单独或者分组制作课件、备课、登台讲解,也可采用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方法,使学生变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提高学生教学活动参与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将学生关心的国内外形势与热点问题拿到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5.丰富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影音图像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吸引力。重视网络舆论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舆论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充分运用这些媒介开创形势与政策教育新平台,建设形势与政策教育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号或微博,在这些平台上进行形势与政策相关基本理论的宣传、政策解读、时事政治和热点问题评析、人物访谈等,同时,开设问卷调查、论坛、群聊等,加强师生互动,在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全方位施行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6.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教学具有特殊性,关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学内容具有多变性,随着国内外形势变化而不断更新,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既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又要具备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而当前高校担任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教学的老师主要以辅导员兼职为主。然而多数辅导员不具备思政教育专业背景,专业水平有限,并且日常工作事务繁琐,没有太多时间系统地开展学习。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程任课教师培训制度,增强任课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构建理论体系和基本框架,提升他们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另外,将形势与政策研究领域划分不同研究方向,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感兴趣领域,选择一个研究方向或专题集中精力钻研,而同一个研究方向的教师组成一个研究团队,定期探讨交流教学经验、科研经验和研究成果,以保证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教学质量和科研深度,有助于稳定教师队伍和提高教研水平。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全面剖析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拓思路,积极创新,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建设,不断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黄智慧.基于高校教育改革中的教学实践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6,3.

[2]陈国财.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1):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