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范文1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诱发创新意识
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合作,缺了任何一方都不行。教师要从讲师变成促使学生发展的导师。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创造各种机会,诱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经常是教师“一统天下”,学什么、怎么学,学生均不可越雷池半步。试想,在课堂上学生连说话的自由都没有,满门心思地在揣摩教师期望得到的标准答案,那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不就成了一句空话吗?因此,教师要积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
记得有一次下班回到家里,闲着无事,我就到楼前的一块空地上散步,看见几个幼儿园的孩子正在玩耍,我突发奇想,想测测孩子们的智力。我就叫来其中的一个孩子说:“阿姨问你一个问题好吗?”孩子高兴地答应了,我说:“树上有十只小鸟,我用枪打死了一只,你说树上还剩几只鸟?”我的话音刚落,孩子就着急地嚷了起来:“阿姨,老师说了,不许打鸟。”我听了一震。怎么这么简单的问题我没有想到呢?于是第二天上午,我带着这个问题来到了我的班级。面对着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望获取知识的眼睛,我又把昨天那个问题提了出来。没想到话音刚落,我班里的五十位同学几乎都笑了。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你想考我们数学题吧!我知道打死了1只鸟,树上还剩9只鸟。”他的话音刚落,又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他说得不对,打死1只鸟,树上就没有鸟了,我在《脑筋急转弯》上看过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分成了两派,在课堂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同学们争论的时候,我顺势诱导:“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大自然的宝贵财富,你们忍心伤害那些可爱的小鸟吗?”我话音刚落,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们要爱护小动物,不能打鸟。”这堂课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了。只有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思考,从而引发创新思维。
二、教学中要适当运用延缓评价,诱发创新火花
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抛出后,学生可能说出许多答案和设想,教师要认真倾听,尽情吸收反馈信息,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急于评价,这样能诱发创新的火花。反之如果一个学生回答完整,教师“见好就收”,这样会打击创新者的积极性,导致学生人云亦云,造成学生“万马齐喑”的局面,开放题的作用就名存实亡了。如在教《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文时,我对学生说:“如果现在‘小萝卜头’就站在我们的面前,那么同学们想对他说些什么话呢?”当我的问题提出后,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有的同学说:“老师,我想对‘小萝卜头’说你受苦了,你那么小就生活在敌人的监狱里,你真勇敢。”有的同学说:“我想把自己的本子和铅笔送给他,让他写字。”对学生的回答,我都给予了肯定,并鼓励他们去讨论、去研究,这样不但让学生力排众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教学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把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使学生容易理解。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时,那天正好赶上外面下雪,我心里想:这是个多么好的机会呀!我就鼓励同学们到外面的雪地上去活动,同学们玩得可高兴啦!在玩的过程中我和学生融合在一起,我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比脚印、打雪仗。我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雪花的形状、大小、颜色。这样上课以后,我问:“谁是雪地上的‘小画家’?它们都画出了什么样的图画?”学生看着书上的插图,再想象一下自己在雪地上的活动情况,就轻而易举地说了出来。这样,这堂课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同时还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范文2
“启、读、练、知、结”这五要素在小语自辅教学中是主要的五个教学环节。它的作用是:“启”,即提 出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包含激起学生自学的心理动力,引起思维的渴望。“读”,把在启这个环节上提出的中 心问题作为思维的对象和主体,学生独立看书学习。“练”,由看书阅读转入到做练习,是对各种语文能力的 训练。“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的信息反馈过程。“结”指教学环节结束或教学总体结束时进行的小结。
启、读、练、知、结这五要素,在小语自辅教学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单以要素角度看似乎不够完整,如 从教学功能角度看,五要素已包含了其它诸要素。如,“启”、“结”可以采取学生“议”的方式,又可以采 取教师讲的方式,还可以采取“议”、“讲”融为一体的方式。至于读、练、知三要素在语文教学中更是离不 开议、讲、写等要素的贯穿与交融。再者每位教师都十分清楚“导”的重要性,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启”和“结”是以导为主的,读是导读,练是导练,知是导知。在自辅教学中,离开导的教学,就从根本上 歪曲了自辅教学,从实质上背离了在教师引导、激发下训练学生语言和思维这一学和导的关系。
启、读、练、知、结这五要素在小语自辅教学中,它们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同时 又是与其它诸要素密不可分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课型特点、训练要求、学生差异等实际情 况,将五要素相互调整,随时组合出许多不同形式的课堂模式。
下面举例说明。小学语文第五册《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课第三件事,弟弟在艰苦的环境中是怎样学习的 。可采取“启读练知”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提出启发问题,“启”:“从哪些词中可看出弟弟在狱中学 习条件很艰苦?哪句话写出了弟弟学习很刻苦?”接着带着问题安排“读”。学生读后教师以“启”中的问题 ,向学生检测,就是“知”。第一句中的答案,是“一支笔,一张纸,不容易,太珍贵”等。第二句中的重点 句是“不管夏天多么闷热,冬天多么寒冷,他总是趴在牢房的地上写着,算着。”完成这个环节之后,教师再 把理解引向深入,利用“启—读—练”的模式。“启”:“狱中闷热时会什么样?寒冷时什么样?弟弟是怎么 做的,为什么?”接着安排“读”。“启”是引导,“读”是实践,再安排“练”,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议论 ,在议论中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弟弟小萝卜头在狱中学习条件是何等的艰苦,学习态度如何的刻苦。通过学生 之间的认识及情感的交流,达到阅读从理解内容到体会思想的深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培养 了学生的认识能力。
再如,小学语文低年级中的《归类识字》教学部分。已往的生字教学,是教师一个个领教,学生一个个地 跟着学,反复进行音、形、义的大合唱,形成学生的机械识记,效果较差。经过教改实验可采取启读练 知结的教学模式。首先利用前一组的生字,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即寻找利 用熟字学习生字的规律,引起学生思维的渴望,从而把教师的教法转化为学生的学法。后面的几组生字是学生 思维的渴望,从而把教师的教法转化为学生的学法。后面的几组生字是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运用由熟字学习生 字的规律自己学习。要求读的过程要达到两个目的:一要借助熟字、字典掌握生字的音、形、义;二要通过观 察比较找出书写时的关键几笔,这是读—练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小组讨论学习 在前,个人学习在后的方式,同时每个环节中又有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适时的调节,使学生知道对错。 这是“知”的环节。最后教师的小结应是进一步掌握本课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环节,它是思维深化的过程。 通过这种实验我们明显地感到,学生在自学的实践中不但形成了自学生字的能力,而且形成了有意识记的思维 品质。
以上的例子可以说明“启、读、练、知、结”五要素组成的课堂模式的具体应用,可以使教师自觉地发挥 “导”的作用,而学生又能被引导进入学习的实践。使用与不使用这个模式,其课堂结构是明显不一样的,使 用了这个模式,就可以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局面,从而使课堂教学能以训练为主。
怎样才能使教师使用好“五要素组合”模式呢?大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片面追求分数第一的观念,是不能培 养学生能力的。要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就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学习的实践。学生的 积极性主动性越强,其实践的效果越好。“五要素组合”模式实质是“教”与“学”的组合,而教是在于导, 放是在于学,是以“教”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实践,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
2.“五要素”是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教学方法,其中“启”、“结”是以教师为主的活动,“读、练、知” 是以学生为主的活动,同时既有学习活动(读练),又有检测活动(知),既有读书活动(读),又有解题活 动(练)。每一次组合都是教与学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要合理搭配,调整五要素之间的联系,要素之间具 有最佳联系才能发挥最佳效益,才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其它素质得以明显的提高。
3.组合起来的模式,一定要适应于具体的教学环节,具体的教学内容。一定要适应“大纲”规定的年级重 点和教材的具体要求。要具有可行性。
4.教学过程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学生的心理品质,使操作“模式” 的过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启发学生进行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性,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 动,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范文3
只有品味过人生的苦,才明了人生更多的真谛。
是夏,在招生办公室,接到一个家长的电话:“杨老师,大足一中在哪儿?”
不可能吧,大足一中在哪儿也不知道。“你在哪里?”我问。
“我从大足赶车到了龙水车站,现在不晓得往哪个方向走了。”家长说道。
“你从大足过来乘的是几路车呀,没在龙水政府门口下吗?政府过来一百米就是大足一中呀。”招生办公室里人多,我提高了噪音,继续说道:“你从车站往政府方向走吧!”
“走路要多久?”家长问。
“走路呀?走路得二十几分钟吧,天气太热了,你还是找个车过来吧,一会儿就到了。”我望向窗外,太阳火辣辣的,地面成了一个热甑子。
“谢谢杨老师。”家长说完就挂了电话。
我继续忙着手头的事。时间约摸过了半个多钟头,招生办公室里的人渐渐少下来了,最后只剩下了几个办公人员。打电话的家长咋还没来呢,坐车只需几分钟呀。
我正想,门口忽然进来了四个人,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的样子。走在前面的是个中年男人,矮小,腿跛;旁边的中年妇女用手按着腰,一副病痛之状;跟在后面的大孩子清清瘦瘦的,身上挂着一件大衣服;小的一个孩子一如小萝卜头,陈旧而褶皱的衬衣紧紧地绷着身子。我愣住了,这幅画面好像在网上见过,但这又绝对是贫穷的现实版。
“你是杨老师吗?”中年男子向我走来。
“是的,请问你是?”
“我是刚才给你打电话的学生家长呀。”中年男人用手指了指,“这是我们一家四口。不好意思啊,杨老师,让你久等了。我们……我们是走路过来的。”
“走路?!哦——”我赶忙站起来,给他们去倒水。
我的心一阵发酸。多么热的天啊,他们竟走路过来。
“快坐下来吧,喝杯水——”我热情地招呼着。
“谢谢了,杨老师!”
中年男人颤颤地接过水,一副感激万千之状,不知说了多少个谢谢。“杨老师,我儿子是参加的区指标到校的考试,被大足一中录取了。听说大足一中管理很不错,教学质量也很高,我就把我儿子送来报名了……”他一边抹脸上的汗一边急切地说。
“请坐下来说吧!”我见他们仍然站着,就挪了挪椅子。
“谢谢了!杨老师,我们是宝顶镇人,我们家境不好呀。主要原因是我,身带残疾,不能干过重的体力活;娃儿他妈也是个老病号,有严重的椎间盘突出病,所以你让她坐,她还坐不下来呢。”家长继续说。
我的眼眶湿润了。我说:“现在政策好了,有很多的减免项目,开学时你把残疾证、贫困证都带来吧!学校会考虑减免的——”望着这家人,我想到了儿时的自己,家里也是一贫如洗,苦苦的日子没个边际。
“谢谢了,谢谢了!谢谢你们的支持。唉,自从我和妻子生病后,家里就没什么经济来源了,主要靠政府解决的一点低保费过日子。杨老师,我们也不是懒人,平时在家喂点猪啊做点农活啊什么的,虽然苦,但我们也懂得,读书是一件大事,所以……”他说得一家人的眼神都黯下去了。
“没什么,每个人都有一段苦日子的,你们的孩子都快长大成人了,一个读高中了,再苦几年,就轻松了不是吗?”我安慰道。“来,把名报了吧!叫什么名字?”
“张龙。”大男孩说话很小声,拉着弟弟的手放开来,走到桌前写基本信息。
“张龙,好名字,就是要成一条龙呀!”我鼓励道。
“是的,是的——”家长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一边掏学费一边说,“再苦也要读书呀,读书才有出路,不然,我们一家就没希望了——”家长的眼里闪着希望的光。此时,我想起了儿时,父亲牵着我读书的情景。
那是一个阴雨天,父亲牵着我的手,沿着一条蜿蜒的泥泞路,
报名的程序结束后,一家人要走了。我说,你们不是第一次来龙水吗?我送送你们吧,不然,又不知在哪儿乘车回家了。
中年男人看了看窗外的太阳,又看了看面前的妻儿,眼里忽然很潮润,连声道谢。
我领着他们,请他们上车,但他们迟疑着,说怕他们的脚弄脏了我的车。
“不碍事呀!哪有这么多讲究,上车吧!”我说。
车上,一家人沉默着不知说什么好,那位学生的父亲只会说谢谢。
我说话了,“张龙,来到高中要好好学习,你就是一家人的期望。我小时候家里也是太苦太累了,父亲多病,母亲像男人一样干着重活,他们上有八旬高龄的老人,下有正在读书的我们。家里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因为诸多原因,无法外出,只好在家里面朝黄土背朝天。”
“我的父亲总是对我说,要读书,要努力读书。他为了供我和弟弟读书,拖病去做小工,拖病晚上去打鱼鳅拉黄鳝,回家来那阵阵的咳嗽声总是撕扯着沉静夜空,撕扯着我的心。母亲担心父亲的病,担心一家人的生活,总是起早摸黑,忙完屋头的活儿又忙外头的活儿,到龙水街上打小菜卖,到山上去割草药,一背兜一背兜地背到街上去卖——”
“儿时总是捡表姐妹的衣鞋穿,穿的衣服不是大了就是小了,穿的鞋子不是松了就是紧了。到我工作时才买上了一件属于自已的衣服——”
“苦点有什么,苦日子终会过去,人生无苦不甜。父亲总是说天道酬勤,总是说笨鸟先飞早出林——”
这番话把一家人说得更是沉默,也把自己说出了眼泪。
良久。“感谢杨老师,为我们上了一堂课,张龙,你要在大足一中好好学习,争取考上理想的大学。”那位父亲的话让张龙狠狠地点了点头。
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范文4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读写结合 语文素养
读和写是语文学习中的两个重要因素。阅读是认识世界、学习语言、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写作是主体由内而外的倾吐和表现。读是写的基础和借鉴,写是读的升华和创造。如果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将阅读和写作密切结合起来,就能逐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从阅读心理学的角度看,读写结合是以阅读为基础,然后仿效一定的原型而引起与之类似行为模式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感知在行为上的直接反映。从语言学习的角度看,读写结合是小学生写作的基本规律。小学生的习作训练是一个由模仿到创造的过程,照着范文仿写,仿中练功,仿中求异。同时,读写结合能加速语言从理解向使用的过渡。在儿童掌握句法结构的过程中,运用必须以理解为基础,模仿加速了从理解向运用的过渡,大大缩短了从理解到表达的转化过程。再者,读写结合有重要的智力价值,读写结合不仅有利于再造思维的发展,而且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模仿与创造的关系来说,模仿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进行读写结合呢?总的来说就是:读中学写,以读带写;写时忆读,以写促读。
一
“读中学写,以读带写”就是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积累,从而在阅读中学会写作。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文质兼美,语言规范,适合学生阅读,要让学生通过多读,学习丰富的词汇,体味优美的语段,从读中体会到文章的语言美。俗话说:“读完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丰富的语言积累能为学生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文质兼美的课文,有利于积累写作素材。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读,让学生身临其境,读出感情。如《我是中国人》、《我们爱祖国》等文章可以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熏陶;《我能行》、《战胜命运的孩子》等文章能使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诚实的孩子》、《美丽的公鸡》等文章使学生知道做人要诚实、不骄傲、有错就改;《我的弟弟小萝卜头》、《摇篮》等文章使学生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特别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白雪公主》、《牛郎织女》等文章可以使学生从中辨出真善美、假恶丑;《壶盖为什么会动》、《走马灯的秘密》、《数星星的孩子》等文章使学生了解了许多科学家的故事,从小树立远大理想,认真观察思考,处处留心皆学问,寻求成功的秘诀……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学生的认识逐步提高,思想逐步深刻,情感逐步升华,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高尚的情感态度、积极的探索精神、良好的思维能力、科学的学习方式,这是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体现。
同时,阅读中要注重写作方法的指导,做好仿练。阅读教学中,在指导学生学会字词、理解内容、受到教育的同时,还要将课文在写作方面的特点,如构思方法、表现形式、语言技巧等一并教给学生,使他们获得具体的写作知识,并趁热打铁,及时做好仿练。如《落花生》一课,写作上三个明显特征是:借物喻人,先写事后讲道理,全篇主要通过对话表现。学习后,可及时让学生发现一些有感触的植物、动物或生活中的物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别选择其中的一个、两个或三个特征做仿练,使之潜移默化,逐步达到提高写作技巧的目的。
读中学写,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知识会逐渐丰富起来,写作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二
“写时忆读,以写促读”是读写结合的必然。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诸如怎样写景状物、布局谋篇等,如果通过回忆课文例子思考,联系学过的文章,就能促进阅读,加深理解。这里强调做好两点:
一是写作时要及时联系阅读,做好回顾。小学生的写作多是记叙文和应用文,写作前,如能注意回忆和联系,并根据学生的需要及时启发引导,能从读过的文章中吸收好经验、好方法。如在布置写景状物前,可先让学生回顾写景状物的文章特点:如《林海》、《草原》直接描述景物(岭、林、花、草原)的美丽,《风》从侧面写景物(风)的猛烈;《珍珠鸟》重点介绍一只鸟,《鸟的天堂》写了一群鸟;同样是建筑,写《长城》从“雄伟、气魄”着手,写《蟋蟀的住宅》从“细微、精致”处着眼;都写蝴蝶和花,《林海》写蝴蝶是为了衬托花,《蝴蝶》写花是为了衬托蝴蝶……经常做这样的回顾,对学生的文章构思和行文表达会有很大帮助。
二是发现问题,读中解疑。学生写作总会有缺点和不足之处,这些问题,有些是不懂,没有学过,有些是学习过没有应用好。凡学生习作中出现的疑难,可以利用课文中的例子来解疑答难:你标点符号不会用,看看课文是怎么用的;前后照应写不好,再读《红玫瑰》、《我的心事》,看看课文是如何前后照应的;材料选择不合适,今天学的课文《伟大的友谊》就能解决这一难题;学生不懂得细节描写,明天的阅读教学一起来学习《凡卡》……这样下去,学生的写作知识会一次次得到补充,写作技能会一步步提高。
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范文5
一、营造良好氛围
1、人的氛围——师生间,生生间
在教学中只有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而要营造师生间,生生间相互尊重,接纳的学习氛围要注意二点: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来说是无字之书,无言之教。人都是有感情的,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感情较之于成人更丰富,更纯真,也更易于被损伤,他们当然也要求成人以同样的纯真的感情来对待他们。课堂上,教师亲切的微笑,的动作,信任的目光,耐心的倾听,睿智、激励的话语,都无疑“在教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能让学生在和蔼亲切的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乳浆。”
其次,鼓励学生个体之间的融洽合作和平等竞争。我们要让学生知道:班集体就如同一个大家庭,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应情同手足,亲如兄弟姐妹,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合作。形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顾虑,使他们自动地学习。自动地去创造。
2、课堂的氛围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动机,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强大的合力对学生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因此,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保障。
我常常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或需要,巧妙地创设和利用课堂上随机出现的情境变化,注重与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努力创设和谐向上的心理环境。在教《鲸》时我创设了情境化的课堂:在一个大海洋里,东海龙王在对鱼的分类时遇到了一个刺手的问题:鲸到底属不属于鱼类?海龟弟弟说鲸不是鱼类。鲸哥哥说自己是鱼类。两人都吵了起来。老师扮演东海龙王,而同学们都戴上头饰扮演那些会说话的海底动物。这样一来,孩子就像插上了翅膀,在课一开始就活跃起来,学生纷纷发言:“我是鲫鱼,我有鱼鳞。”“我是一条美丽的金鲤鱼,我是由卵成长出来的。”“我是威武的龙虾,经过我的仔细观察和发现,鲸哥哥是没有鱼鳃的,用肺呼吸。”课堂中教师始终以东海龙王的身份出现,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师生的对话不再是指令式的,完全换成了证询式,当有学生说:“我知道了,鲸是很大很大的动物”时我就引导他读出有关句子,不完整的请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之后,我出示下面的填空:
鲸是很在的动物,最大的有( )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
)公斤重的鲸,( )米长,一条舌头就有( )头大肥猪那么重。
当学生说“我知道鲸是如何睡觉的……”时,我请同学们画(贴)一幅鲸睡觉的图,听完了学生的发言后,我就问:“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孩子们置身于海洋中,他们产生了发自内心的情感,及争先恐后表述感受,见解的欲望,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完全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文的语言中,他们的思维变得活跃。此时,教学早已成为他们乐意参与的,有趣的,有意义的活动。
二、给学生空间
1、给学生质疑的空间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知,质疑是学生主动探索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基础。鼓励学生质疑,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从题目上质疑,从内容上质疑,从写法上质疑,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上质疑,从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上质疑,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质疑水平的提高是有一个过程的。由多而杂到少而精,这就要求教师要耐心,并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对所提的问题刊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懂得只有经过深入思考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经过多次实践学生提问的质量会逐渐提高,由浅入深,由表达里,达到更高的层次。如《一定要争气》一课,学生齐读课题以后,我要求学生马上猜测这篇课文可能写些什么。学生凭直觉做出推想,有的说这篇课文可能讲一个怎样去争气的故事,有的说这篇课文可能讲为什么一定要争气的道理,还有的说“应该讲的是一种不服输不妥协的精神。……我不对学生的猜测做正误的判断,而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解决问题,这样,在积极探求的气氛中进入了课文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得了发展,主动性得到了提高。
2、给学生讨论的机会
课堂讨论可能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学也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创新。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该依据一定目的,把握关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我们不要急于用自己认为最贴切的答案去“塞”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而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即使学生不完整不周密的发言,教师了不宜匆忙打断,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截断他们的思维活动。
3、给学生求异的空间
求异思维是主动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创造这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以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如在《司马光》一课让学生思考还能用什么方法来救那个孩子。《称象》如果在现在条件下,你还有别的更好的方法吗?
三、肯定评价
1、教给方法
要让学生始终主动参与学习,还必须教给学生一些走向学习成功的方法。识字教学中的熟字带生字熟字加偏旁,形声字等都有一定的规律理解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采用换词和看图的方式进行,提问题可以根据课题,插图提问,也可以从不懂的地方提问。如举一反三。语文课本上的一些课文,段落结构基本相同,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我的弟弟——小萝卜头》等。指导学生精学一段,教给方法,扶学一段,指导学生运用方法,学生小组讨论一段再自学一段,最终掌握方法。实践证明,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语文学习就变得轻松多了。
2、鼓励和集体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