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七上语文知识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七上语文知识点总结范文1
一、概括知识类型,析清来龙去脉
初中语文是一门富有规律富有内蕴的学科,加之学生自身也存在所受规范教育时间较短,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形成等多种主观条件制约,仅靠他们自己,很难从繁杂的教学内容中寻找到清晰的学科脉络。优秀的语文教师就会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归纳的方法,并且有意识地在一个单元,或相邻的几篇课文中,将同一类型的知识,作衔接性教学、反复性教学,以求得知识的连贯和完整,并逐渐在学生面前展开一张纲领清晰、经纬分明的知识大网。
如七年级上二单元,编者是按照内容“金色年华”,将《往事依依》等四篇课文放到一起。于是,教师通常会将重心落在文章事件的厘清、语句的赏析、情感的体会等方面。而笔者会一直紧抓知识点不放,除了上面所提到的教学重点外,笔者还会在知识目标中增加表达方式的辨析。因为在这四篇文章中,除了说明之外,其他四种表达方式都有较为具体和难度适中的实例,尤其是其中的描写最为详尽,包括五种人物描写和两种环境描写等。对这些内容的教学,不能仅仅戛然止于该术语,还要做到用具体的句、段、章说明其本质,让学生不管在何时何地遇到,都能作出准确判断。
当然这一单元也可以关注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只是在一个单位板块内,不要贪多图快,特别是对尚未完全适应初中语文学习方式的初一学生,最好是从比较简单的单个内容入手,让学生感觉比较容易,从而避免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有一种情况笔者认为很不可取,那就是很多教师喜欢等到初三总复习时,才帮助或引导学生进行全面总结。其实完全不应该这样,知识堆积太多,容易让学生感觉压力大,一旦跟进太难就会放弃。笔者通常会将这些知识点分散,从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开始,就有计划地一单元一重点进行训练(后期可以视学生的学情增加至两个重点或三重个点),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概括方法后,就放手让学生独立进行归纳总结,有时还将之单独列为一个作业。
这是从散置在课文中的知识,到规律形成的归纳能力的迁移。
二、示范迁移方式,提示个中规律
知识归类的目的,从大方面说,能够帮助学生对初中语文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拥有大语文观;从小方面看,能够为迁移运用作好知识准备。学习的迁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最常见也最容易让学生掌握的方法,就是举例分析法。
当学生掌握了十种说明方法及分辨方法之后,老师可以举些例子,作为实际的运用示范。如提取说明文阅读中“文段第x自然段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的题目,离开文本“判断下列句子分别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等。这样的判断是基本的,因此必须是理由充分而准确的。
而后进一步展示十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与学生共同分析,抓住关键词句进行记忆。在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用关键词自己造通顺句表达。渐渐地,学生便掌握了“回忆答题思路、抓住关键词、组织语言回答问题”的三步骤答题法。
以例示之后,还应提示或引导学生归纳其中的规律,以便触类旁通地解决其他几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以及范围更广的知识内容。于是平时在学生眼中习题答案的神秘面纱,也被豁然揭开了。
这是从一道道题的知识运用,到答题步骤形成的整合能力的迁移。
三、提点学生训练,区分本质迁移
最后一步是让学生进行适度的训练。这种训练,要求学生尽量独立完成,在自主状态下不能做好的,首先找同学探讨,尤其应向班上语文能力较强的同学寻求帮助,通常他们提供的是思路而不是答案,这才是高效的援手;然后才考虑向老师求助,一则因为老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比较少,二则老师的讲解是上对下的提点,具有指导性,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会缺少一些同学间探讨时争强好胜、尽力挖掘潜力的氛围。而所谓“适度”,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情(包括答题基础、接受能力,运用能力等),给予一定量同类题型的训练,一旦学生能熟练运用思路答题,并能在组织语言时考虑用词的准确性,即可进入下一内容的学习。
训练时,通常是循序渐进地顺势迁移,即掌握知识点,分辨、判断知识点,运用知识点答题。如果想更深化和强化迁移效果,还可以要求学生模仿例文,以知识点作片段作文训练,如在说明方法的运用中,“运用两种以上的说明方法”,说明树林对人类的作用。说明反思过程时,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其中的本质与迁移,即所举的“一”和被举的“三”分别是什么,使学生坚守“一”的性质,向四面八方伸出试探的手,总结出所能够抵达的“三”。
这是从练习到创新的创造性能力的迁移。
以上侧重阐释了初中语文中,关于阅读文段之知识点答题能力培养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重点就是知识的迁移、多种能力的迁移,换言之,也是迁移能力形成的过程。虽然迁移能力的培养是漫长的,但是,只要不断探索其本质规律,持续运用进行训练,就能够将之缩短,从而以更快的速度,养成更高质量的迁移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立雄.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J].语文教学之友,2012,(11).
[2]王红枫.论学习迁移及其规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06).
七上语文知识点总结范文2
【关键词】贵阳 中考语文 试题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016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课程独特的课程素养,也是其它素养的基础。任何学科都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健全思维品格,但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又是思想的直接实现,因此语文是其它学科的基础。那么2016年贵阳市的中考语文试题是如何渗透学科素养的呢?笔者将选取其中三道试题做一微探:
题目一
下列关于汉语知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青岩古镇入选‘中国古镇’特种邮票。”句中“入选”和“邮票”依次是动词、名词。
B.“贵州人文精神”“百鸟朝凤”“粽香情浓”依次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
C.“2016年5月25日至29日,‘数博会’在贵阳举办。”句中“在贵阳”是状语。
D.“盲人女教师刘芳就像一朵开在大山深处的百合花。”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参考答案:B
课标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第四学段(7~9年级)学生有如下要求:
(1)阅读第6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2)写作第7点: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与内容
本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
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表明: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离不开汉语知识,汉语知识是有关语言的组织结构的基本规律的知识。学好这些规律性知识,能够为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掌握相关的语法知识,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水平都是大有裨益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奠基工程。强化对必要汉语知识的考查,旨在引起考生对必要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视,并希望我们的语文教学能高度重视实用语文知识的开发与建构。
教材联系
这道试题与教科书的联系很紧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附录《汉语词类表(实词)》、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附录《汉语词类表(虚词) 》、八年级下册附录《短语结构类型表》、《句子成分简表》、九年级上册《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常用修辞格简表》,对初中阶段学生应该掌握运用的汉语知识进行了专门的梳理,传达了编者通过教科书落实课标要求的意图。
命题意图
贵阳市中考语文汉语知识考查形式为选择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汉语知识积累、理解、辨析、运用的能力,强化对初中阶段应掌握的必要语法知识的考查,利用中考进行引导,以考促教,以考促学。
贵阳市试题分析
贵阳市中考语文汉语知识考查形式为选择题,近两年汉语基础知识由八个知识点两个选择题减少到只考一个选择题四个知识点。这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更加严密、具体、生动的考查方式呈现。与全国其他省市的汉语知识题相比,贵阳市汉语知识题有自己的特点:
(1)材料的选择与时俱进,关注生活,关注本土文化。
四个选项材料均能体现贵阳本土特色,并且富有时代感。分别提到了F阳著名的青岩古镇、贵州人文精神、2016年5月在贵阳举办的“数博会”、双目失明,仍坚守讲台的贵阳最美女教师刘芳。试题设置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赞美歌颂本地的风土人情,彰显了试题的人文性。
(2)命题紧扣课标教材,渗透学科素养,语法知识点覆盖面广。
2016年贵阳市中考汉语知识命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渗透学科素养,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四个选项分别考查了“实词”、“短语结构类型”、“句子成分”、“常用修辞格”四个知识点,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汉语知识点尽可能覆盖。
(3)突出积累,强调语境,着眼运用。
2016年贵阳市中考汉语知识命题没有简单地考查学生对语法现象的死记硬背,而是注重理解辨析,突出思维能力。变语文知识的孤立、静态的考查为结合语境考查,考查学生准确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答题思路
贵阳市语文中考汉语知识考查形式为选择题,因此答题的基本思路可以是:找题眼――细比较――排除法。
(1)注意题干要求,看清选择的是正确的一项还是错误的一项。
(2)判断每个选项涉及到的汉语知识点分别是什么,脑海中要有系统的知识链条,快速、准确地提取有效的知识。
(3)善用排除法。
教学思考
(1)系统学习奠基
从七年级开始教师就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教材附录中关于汉语知识的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语法知识认真分析,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掌握语法基础知识,培养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水平。
(2)随文而教强化
“随文而教”,使汉语知识置于一定的语言背景之中,与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在语言中学语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经历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这样两个往返回复的过程,就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汉语知识,潜移默化地提高综合运用汉语知识的能力。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随文而教一定要抓住重点,把握时机。以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为例,“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是偏正短语;“拍雪人”、“塑雪罗汉”、“折腊梅花”、“寻蝉蜕”是动宾短语;“何首乌藤和木莲藤”、“又酸又甜”、“方正、质朴、博学”是并列短语等等。
这样进行辨别短语类型训练,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让学生在理性分析中掌握词汇,积累语言,最终积淀成学生的语法基础,成为学生的语文基本素质。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遇到复杂的单句可随文而教,遇到典型的复句也可随文而教,遇到关键词语如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运用都可以随文而教,遇到精彩的修辞手法也可以随文而教。总之,教师在平时教学和复习中要结合教材内容适度地进行必要语文知识的教学与积累。这不仅有利于中考成绩的提高,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3)作文评讲培养
课程标准在写作部分的要求中明确提出“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评讲或者是学生进行作文互评时,都可引导学生运用汉语知识正确审题,运用汉语知识修改文章,运用汉语知识增添文章文采,增强文章表达效果。
(4)语文活动拓展
汉语知识教学可以在语文活动中拓展。 如我们可以开展“搜集对联”、“街头巷尾找病句”、“分类摘抄报刊上的精彩短语”等多种活动,学生的语法水平在语文活动中得于拓展,在日常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5)考试中运用
教师要善于总结,点拨学生考查汉语知识的答题思路与方法。
题目二
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下面句子的作用?
“它已老了,过去的几周,它总是趴在房子前,很久都不动一下。吃饭的时候我必须哄上几分钟,它才勉强张开嘴巴。”
参考答案
此句描写了夏洛伊此时年老体弱的身体状况。这为后文它去世埋下伏笔;同时与后文它恢复自己进食、照顾“土豆”的情形构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夏洛伊作为工作犬的责任心,也突出了文章的主旨;支点能让生命更加顽强。
语文核心素养中强调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品质。此阅读试题强调能力立意,渗透语文核心素养。
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文章伏笔照应的理解运用。内容上作上下文的联系,理解夏洛特的老态为死亡埋下伏笔或铺垫,前文的老态与后文照顾土豆的状态形成对比,并结合文章主旨认识到这一对比的作用,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与内容的理解,具有思维含量。
教学思考
(1)在课堂教学中,抓住阅读、解题表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交流、讨论、总结(学生展示思考过程),训练学生简洁的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答题思路,分析句子作用,应结合文本,调动积累,采用内容+结构的形式进行分析。
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那么在教学中让学生思考什么? 首先教师要思考:该教学内容体现哪些思想方法;有关的思想方法在知识、技能中是如何呈现的;应如何进行辩证思考等。
在试卷分析时可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的逻辑脉络,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从知识的理解中传递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思想方法;从解题的反思中,探究辩证的思想方法。
题目三
现在,读图成为一种风尚。有人认为,图的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读图好处多多;有人认为,中学生应该以读文为主,因为读图会造成阅读水平低下,得不偿失。请仿照第二自然段,用下面的句式表述你对此的看法和理由。(5分)
我不否认……但……先不说……仅是……就……
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能力比较综合,是一个比较好的限制话题的微型写作。它缘于仿写,又巧妙考查了表达方式、关联词语(较复杂的多重复句),并且关注到热点话题。
学生答案示例
学生一:我不否认读图方式是一种风尚,但我也不认为图的形象性强,信息量大,好处多。先不说读图这种方式一旦蔓延开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汉字文化可能被取代,仅是读图就会造成阅读水平低下,让人很难想象出文字勾勒出的精彩画面,像古代诗歌词句就是用汉字记叙,能够生动的展现出激烈或者美好的景象,这些就近乎肯定了读图方式的得不偿失。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的传承不应被取代,不要追求风尚而湮灭了汉字!
学生二:我不否认读图的阅读方式,会造成阅读水平低下,但我也不认为中学生就应该以读文为主。先不说图的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读图好处多多,仅是考试题目以读图写感,网络上无数让人深有所感的图片就不能视而不见。读图,读文各有所长,两者结合加以利用,提高阅读水平。
学生答题出现的问题
(1)文质兼美,非常优秀的答案少。
(2)逻辑思维不强,一二句无法构成转折,甚至自相矛盾。
(3)审题有误,话题偏移。
教学思考
针对以上问题,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突显学习体验呢?笔者尝试做了如下措施:
(1)平时加强相关微型写作训练如:限定话题仿写,限定句式,关联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仿写。再如:续写、改写等等。
(2)学科教学重在“三教”: 教思考、 教体验、 教表达。让学生展示、交流微型写作的体验!
七上语文知识点总结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复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350-01
复习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环节。复习的效率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方法是否科学恰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得以充分调动。小学语文毕业复习,不仅要使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巩固中得到深化和拓展,而且要立足大语文的观点,教给复习方法,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复习能力。鉴于此,我们应注意做好下面几个方面:
一、整体把握知识要点
首先把整个小学语文阶段内容梳理一下,以便于进行分类复习:1、汉语拼音。掌握声母,韵母,整体认读;看拼音写词语。2、掌握字典的两种查法:拼音、部首,能选择正确的字义、词义。3、掌握已经学的词语、成语。看意思写词语,写成语。或者解释词语、成语。4、掌握小学阶段应该掌握的古诗。要会背诵、默写、填写,解释诗意思。5、掌握独立阅读短文的方法,会从段、短文中找出中心句,能够知道短文的主题是什么。能用短文中的句子解释短文中的词语、成语。6、经典课文的语句要能背诵出来,特别是六年级的课文。7、能写记叙文,要求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楚,立意正确明确。能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学过的词语、成语,尽量让作文生动。会写有关的应用文,比如;借条、请假条、留言条、日记。当然看图写文也是要练习的。8、会修改“病句。”掌握一般句的结构,知道病句有:前后不搭配、前后矛盾、关联词搭配不准确等。
二、系统归纳,教给答题方法
有的老师在总复习时,总喜欢搞题海战术,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我们可根据各册教材的要求,帮助学生归类复习,可逐册归类复习,或从字、词、句、篇逐一复习。在归类复习中,突出每一类重点和难点,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例如修改病句这一训练内容,复习时我们可先引导学生寻找修改方法。一般来说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紧缩法,对于较长的句子,可以把修饰、补充成分去掉,留下最基本的成分以便检查句子是否有残缺或搭配不当的毛病。例如“滚滚的乌云和滂沱大雨顿时从半空中倾泻下来”。这句子较长,修饰成分多,不易看出毛病,若把修饰成分去掉成为“乌云和大雨倾泻下来”,这样,就不难发现,句中的“乌云”是不能“倾泻下来的”,故这一句子犯了顾此失彼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二是类比法。按照原句的样子(即意思)用另一些句子表达,进行对照比较,也可以检查句子的正确与否。例如“工地上横七竖八地码着木料”,可能有的同学没到过工地,没见过木料是怎么码着。因此这一句子的毛病一时找不出其毛病。遇上这类句子,可以引导学生仿照一些句子。例“商店里横七竖八地码着货物”这样一比照,原句话的毛病就容易地看出来了。商店里的东西是要放得整齐的,而“横七竖八”是乱糟糟的。“码着”是整齐地堆着,显然它与“横七竖八”是有矛盾的。以此类比,毛病就显现出来了。学生掌握了方法以后,修改病句就容易学了。
三、加强指导,讲求课堂实效
复习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温故知新、查漏补缺上,尽管也要考虑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但比起新授课来,教师的指导要灵活,讲求实效。一是强调综合。即知识块之间的综合。如标点符号可以与阅读短文综合在一起复习;拼音可以与字、词综合在一起复习,课文可以与作文综合在一起复习等。另外是知识块内部之间的综合,如写文与改文等。二是注意延伸与拓展。有些知识块(如字词)的复习可以“温故”,只要把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按要求掌握即可,有些知识块则不行(如句子中的修改病句,不能说只要教材中例举的几个病句会改就行),而要适当地选编补充一些相关的题目让学生练习,以看他到底掌握没有。还要注意结合课文题材、作者等围绕知识点进行拓展与延伸。三是以教材为本。上复习课更要以教材为本,以切实掌握教材上的内容为佳,应该说,适当地补充做一些题目来巩固教材上“某一点”知识是完全可以的,也是很有效的,但绝不能把教材搁在一边。
四、训练学生的整合能力
七上语文知识点总结范文4
关键词:“金钥匙”;方法;习惯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1
北师大版教材以主题单元为课文编排的形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是以“金钥匙”的形式,在适当的时机出现并渗透的。金钥匙画龙点睛式的呈现方式,目的是让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本单元过程中,重点地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这种方法后,并在今后长期的运用中,形成学习习惯和能力。用儿童的语言,在课文后面以小“金钥匙”的形式对阅读做指导,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所做的一种全新尝试。教材每个“语文天地”中还有大“金钥匙”。
这些大小“金钥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均衡分散在各个学段,每册教材。如第一学段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三年级时教给学生学词的方法,第七册时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第八册时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第五、七册时教给学生检索的方法,第七册时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以及自我评价的方法等。然后结合具体教材内容,有序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如第七册共有大小39个“金钥匙”,分散在课文阅读和“语文天地”的“日积月累”、“笔下生花”、“金钥匙”等栏目中。这种编排方式突破了文选式体例对语文教学的束缚,使语文教学能够向课外延伸,向学生的生活、学校的活动、其他课程和社会延伸,突破了按表达方式组合教学单元的模式,有利于学生持续保持学习的兴趣,同时,使生字新词复现率更高,有利于及时巩固所学生字新词。
“金钥匙”非常重视学习习惯、方法、策略等。如:一年级上册明确指出“写字要做到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四年级下学期明确总结了必须养成“每天阅读、边阅读边记笔记、查阅工具书帮助阅读”的阅读好习惯。这些“金钥匙”必须让学生在实际中加强运用,逐渐达到纯熟的水平,方能成为学生学习的能力。
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要把“金钥匙”的要点当作知识点进行传授。
有的老师认为既然“金钥匙”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策略的,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为了强化这些方法和习惯,把“金钥匙”当作知识点对学生讲授,刻意地落实到记忆要点和结论上,让学生死记硬背。其实,“金钥匙”应当注重实践,实践,再实践。只有通过实践,养成习惯,“金钥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有些老师觉得不以传授知识点为主,就无所适从,好像把握不住对学生的要求了。这是因为他们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较深,希望老师们在今后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引发学生的主动精神,帮助学生学会学法,培养学习的好习惯等方面来。我们的目的就是使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实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教”。
但往往教师对“金钥匙”的重视不够,或是混淆于一般的语文知识,忽略“金钥匙”。从出现的地方开始呈现,从此就应一直指导学生掌握运用下去。部分教师仍将它等同于一般知识,教过即完,这就大大削弱了北师大版教材重视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新课程意图,使学生在学习北师大版教材中,越学越难。年级越高,学习内容难度越大,而学生掌握的方法却进步太慢,势必让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都陷入困境。
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对整个教材中的金钥匙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样好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实际的操作。金钥匙是教材对相应的主题单元或课文涉及到的学法进行的一些时机性的提示和引导,更多的像金钥匙这样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应该是教师适时渗透,不断指导、潜移默化的过程,这样,才能让“金钥匙”成为提醒学生在学知识中习方法,从而形成能力。
“金钥匙”从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以培养“会学习”的人。金钥匙安排在每个单元最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把“金钥匙”穿插在教学中,还可以根据自身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补充。
除上述内容外,还应注意“自检”的内容。自检能力是重要的学习能力。“自检”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反思、调试。本学期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经常回头看的习惯,不在于自检的方法和水平上的要求。
七上语文知识点总结范文5
关键词:语文练习课 自主学习 反思
为了改变课堂教学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现状,使语文课堂有效、高效,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潜能,从2013年开始,我们教研组进行了“农村初中语文分课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实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构建了“三段四环七步”反思型语文练习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本文从涵义、理论依据、功能目标和流程等几方面对“三段四环七步”反思型语文练习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进行阐述。
一.“三段四环七步”反思型语文练习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涵义
首先,说一下“练习课”。这里所说的练习课是指语文阅读练习课,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阅读新授课上所学的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的一种课型。它强调以学生的独立练习为主。它是新授课的延续和补充,是完成章节教学总目标的中间环节。
其次,说说本模式为何称为“反思型”?反思是指学生通过对自己学习思维过程的自我反省,总结经验教训的思维过程。本模式强调以学生的反思为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穿插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总结的思维过程。学生在反思中获得成长。
最后说一下“三段四环七步”课堂教学模式。
“三段”是指教学的三个阶段:课前、课堂、课后。本模式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课前是课堂学习的基础,课堂是学生能力的提升,课后是知识的巩固完善。
“四环”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四个环节,即“预作质疑解疑归纳拓展提升巩固完善”。
第一个环节“预作质疑”是指学生在课前根据自己的学习速度和特点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这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作反思,使课堂不再从零开始。这个环节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同时,教师要收集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重新设计课堂。第二个环节“解疑归纳”是指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讨论、探究、归纳、反思,感受知识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形成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获得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第三个环节“拓展提升”是前两个环节的升华,是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和拓展。通过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和外延的引申,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在反思中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第二环节和第三环节一定要进行小组的互助,通过小组互助,使课堂知识的学习和完善辐射到每一个学生。第四个环节“巩固完善”是对学习的矫正补充。是指教师在课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布置练习进行个别化指导或者学生互助。学生通过练习矫正补充知识,完善知识系统,反思学习得失,使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完全掌握知识,享受成功。
这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基础,第二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第三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升华,第四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完善。这四个环节相辅相成、环环相扣、和谐统一,使知识得到逐步完善,能力得到逐步提升。
“七步”是指上述四个环节具体落实到七个步骤上。第一个环节“预作质疑”落实到课堂教学是第一步“回顾练习”和第二步“批改反思”。“回顾练习”是指学生回顾练习所需要的知识,然后做老师针对需要强化的知识点而提供的练习题。“批改反思”是学生通过老师提供的纸质答案或通过“校讯通”等手段发给学生的答案,批改自己的练习,同时反思自己的答案和做题的思维过程,总结在做题过程中的得失,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质疑解疑,自己解决不了的记录下来,以备在课堂学习中向老师和同学讨教,并通过短信或QQ等手段反馈给老师。(如果条件允许,学生亦可在网络上通过班级论坛等形式进行讨论。)教师收集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练习情况,确定课堂教学重点。第二个环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是第三步“带疑探讨”和第四步“归纳反思”。“带疑探讨”是通过生生互动、小组互助的形式,解决在预作中产生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归纳反思”是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对探讨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和反思,形成规律,提醒注意,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第三个环节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是第五步“应用展示”和第六步“反思提升”。“应用展示”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再次提供练习题,有针对性地对知识进行变式、引申、拓展,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利用所学进行练习,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助的形式展示答案及思维过程,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反思提升”是指学生对课前和课堂上的两次练习进行反思,总结这两次练习中的改进和存在的共性问题,思考改进的方法和课后巩固的方向,使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第四个环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是第七步“巩固完善”。“巩固完善”是指教师在课后根据学生课堂的实际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布置任务进行知识的巩固、订正和补充。对合格者,教师提供选择范围,让他们自己选择补充材料进行巩固性练习;教师对不合格者,通过提供新的学习材料和矫正措施,加以个别辅导,直到全部通过(掌握)为止。同时让合格的学生充当“小老师”帮助不合格的同学学习,使其最终达到该知识的掌握水平,解决了教师一人分身乏术的弊端,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这一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定目标,自我回顾,自我练习,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主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三段四环七步”反思型语文练习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掌握学习理论
掌握学习理论告诉我们, 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以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即学习机会), 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目标。本模式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速度和实际学习情况完成练习,同时小组互助和教师的个别化指导,保证了学生得到适度的帮助,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而全面地、最大限度地开拓和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潜力。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老师与同伴等)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教材、学案、多媒体等)、学习技术,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加工、处理而得到的。本模式汲取建构主义精华,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背景经验和知识结构,借助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练习材料和答案主动地进行探究、总结、实践、反思,获得自己的认识,建构知识。
3.金字塔学习理论。
学习金字塔理论认为,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大不一样。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要优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和被动学习;并且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能够转教别人的效果最好。本模式利用反思的形式,让学生以自己为假想的对象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转述知识,主动地进行学习。同时课堂的小组讨论和小组互助又使学生参与到团队之中进行学习,甚至在团队之中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变被动为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三段四环七步”反思型语文练习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
1.学会自主学习。该模式从学生独立练习开始,从在练习中产生的疑问入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寻求帮助,在和同学的探讨中解决问题,反思自己的得失,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强化巩固,从而学会学习,在学习中逐步增强了自主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潜能。
2.提高学业成绩。该模式学生经过三次练习,每一次练习都是对前一次练习的补充强化,弥补学习漏洞和知识缺陷,使知识逐步完善;同时学生在交流探讨和小组互助中,把自己的所得转教给别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再加上同学的帮助和教师的个别化辅导,使绝大多数同学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学业成绩。
3.转变课堂教学状态。该模式是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教学,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使教师多导少讲,转变了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习的课堂现状,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三段四环七步”反思型语文练习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流程
“三段四环七步”反思型语文练习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流程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干国祥编著―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12
2.聪明教学7原理/【美】苏珊A安布罗斯,庞维国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9
3.“三环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用/欧阳国亮,杨梅 陈碧宇―《教育导刊》(上半月)2011年6期
七上语文知识点总结范文6
学生如果在学习中遇到生字应该勤查工具书,工具书有字典类、词典类、参考资料类,只要学习用得上的,都可以充分发挥这些工具书的价值。学生要多动手查找答案,既可以加深印象,也可以提高自己运用这些工具书的能力。另外,对于那些似曾见过的语句,学生也可以去动手查一查已学过的课文,这样新旧知识有机联系在一起,查出的答案再经过分析,学生的理解力也得到了提升。
二、善于倾听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他们最快接受知识的渠道之一,而且他们听课水平关系到学习的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用语言作为传递信息载体,可以通过朗读、提问等方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听课不仅仅是“听”,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听懂,学生知道听课的目的,就会带上问题去听课。
三、勤写好问
耳听百遍比不上手过一遍,不论是学习中还是考试中,学生常出现把常用的字词写错的情况。什么原因呢?因为缺少了写。无论生字还是生词都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写一写。对于一些作文题目,有时看似很是容易可是写起来却难,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动笔勤写,不要眼高手低。
四、多练善思
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做一些练习题,了解自己知识的水平。我们不搞“题海战术”,但也不能不做练习题,要讲究练习的质量,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使他们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在复习时可以通过“思考”来巩固。可以采取由点到面、由整体到局部,系统地将知识点联系起来,使之形成一个知识体系,牢固地印在头脑里。如果某一知识点一时想不起来时,可以经过查找来巩固。无论在课上、在课下,还是在校内、在校外,学生都可以充分业余时间来练习和反思,持之以恒,定会有很大收获。
五、重视作业
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能对学生的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学生的语文作业的书写是否规范从表面来看好像只是属于形式方面的情况,实质上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书写技能。因此,语文教师要随时做好学生汉字笔画结构的指导,以及部首的搭配,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结构,提高书写的技能,促进作业的规范性。教师要对学生作业中那些难度较深,能力方面要求较高的难题进行必要的指导,可以提示解题思路,解题示范,如此就可以让学生有章可循。教师应充分地肯定学生作业中的优点做法,尤其对他们那些有独创性的认识,可以使其他学生受到启发。当然,对学生作业中的缺点,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评价,让其他学生多注意、多留心。
六、分类复习
复习是学生对自己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是实现学习再认识的一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课后进行及时的复习是一部分学生可能忽略的学习环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及时复习,指导他们掌握所学的知识结构,并且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学生复习方法是各种各样的,但目的是相同的,即通过复习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七、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