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公告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审计公告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审计公告制度

审计公告制度范文1

【论文摘要】县级审计机关在领导体制、审计环境等方面和审计署不尽相同,及时研究地方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阐述了县机关审计公告制度现状,分析其存在相关问题,并基于公告制度,提出了完善措施。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作为推进民主与法治的有效工具,大的方面来讲,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改变了国家审计机构和外部之间的沟通模式,将审计监督机制与舆论监督机制相结合,对国家权力形成强有力的制约,小的方面来讲,对县级机关形成廉洁高效的政府,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从小的方面来说,县级机关审计公告制度,确实存在不少相关问题,完善县机关审计公告制度,已经势在必行。

1 县机关审计公告制度现状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引入是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执行公共管理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中,审计是发挥监督作用的主要部门,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为公众了解政府使用公共资源的效果、效率提供途径,使政府信息对称化,并接受公众和舆论的监督。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公众是否满意政府的公共管理行为和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是决定政府能否取得公众信任的关键因素。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无疑是披露政府公共管理的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它将政府“置于阳光之下”,在较大程度上减少腐败和浪费。而在县级机关审计公告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也颇为复杂。

许多地方审计相关的负责人认为目前与审计结果公告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当前经济领域中的违法违纪行为还相当普遍,有的问题甚至还非常严重,社会公众的评价和监督还不够理性等。将审计结果向社会公众公布,担心引起群众的不满,甚至产生负面影响,给政府工作和审计工作造成被动。再者,审计公告是把“双刃剑”,对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县级审计机关由于畏惧审计结果公告增加审计风险,影响审计机关的声誉和社会形象,不希望审计结果对外公告。

县级审计机关实行本级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双重领导体制,人财物受本级政府和本级权力部门的管辖,审计管辖的范围相对狭窄,公告的内容与本级的部门和单位相关性强,产生的关注度高,市县一级的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普遍认为审计结果公告会对自己产生负面影响,宁可接受处罚,也不愿审计机关对外公布审计结果。而县级审计机关担心公告审计结果后,影响与这些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关系,在法律、法规以及上级没有严格要求的情况下,往往不愿主动公布预算执行审计结果。

2 县机关审计公告制度完善措施

2.1 结合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与审计问责制度

将问责审计结合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是县级机关审计发展必要手段。以前某县级机关审计某单位时,也许开始的时候,被审计单位怕审计,随后就“无所畏惧”了。审计的威慑力显得不够,为什么?被审计单位往往不怕经济处罚,怕的是将审计结果曝光,因此我们才强调审计结果的公告制度。但现在好多被审计单位也不怕了,包括一些国家部委,曝光就曝光,也无所谓了。所以公告制度也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要彻底解决问题,就要将审计结果落到实处,追究责任,推行问责制度。即被审计单位的问题被发现后,要承担多大的责任,必须加以认定。最后追究责任,包括经济处罚、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

2.2 有力补充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建立内容完整、程序科学、方法有效的审计公告制度,是确保审计公告制度真正发挥效用的前提。上级审计机关应尽快制订地方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公告操作指南,对地方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公告的指导思想、主体、内容、程序、方式、责任追究等作出具体的规定,使地方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公告纳人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强化考核和引导,消除畏难情绪。县级审计机关应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使审计结果公告后的成果和公众的意见被相关部门充分借鉴和利用,从而提高审计结果公告效果。

2.3 正确选择审计结果公告方式

一般来讲,县级机关不同种类的审计结果所选择的公告方式应有所区别,不同审计项目情况的公告更要注意研究公告的方式,以期达到最佳的公告效果。(1)对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审计事项,即涉及社会公益方面和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审计事项,应当选择本级政府网站政府公报、新闻媒体、新闻会等大众媒体上予以公告。如社会捐款的审计、救灾救济资金的审计经济适用房分配情况的审计、国有企业改制情况的审计等。(2)对有些涉及政府部门的问题,对外公布可能造成一定社会负面影响,但又必须引起重视、迅速解决的问题,可以选择政府组织召开的规格较高、规模较大的会议上进行通报,或在人大常委会和人民代表中公开等。如有些专款的调整使用,招待费超标等,确有客观原因,这些问题如果在群众中公布只能增加社会上的负面影响,丝毫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但在上述重要会议上通报情况,会引起与会者的高度重视,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3)对有些审计事项仅为被审计单位内部职工所关心,可以选择召开被审计单位职工大会或在被审计单位公告栏公布的方式予以公布。

3 结语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作为推进民主与法治的有效工具,是国家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具体体现。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改变了国家审计机构和外部之间的沟通模式,将审计监督机制与舆论监督机制相结合,对国家权力形成强有力的制约,因此对改变国家行政方式,形成廉洁高效的政府,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现有国情条件下,县级机关的审计公告制度中,必然存在不少相关问题,只有随着审计制度以及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才能彻底完善我国县级机关审计公告制度。

参考文献

[1]湖北省审计学会课题组.我国审计公告制问题研究[J].审计研究,2003年06期.

审计公告制度范文2

一、公司建立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一)公司建立内部控制的五项基本目标

1.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内部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保证公司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

2.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强化风险全面防范和控制,保证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的正常、有序、高效运行。

3.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误、舞弊行为,保护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

4.规范公司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准确、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5.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

(二)公司内部控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内部控制制度涵盖公司内部的各项业务、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将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检查、反馈等各个环节。

2.内部控制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要求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力。

3.内部控制保证公司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坚持既无重叠,又无空白,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服务。

4.内部控制的制定兼顾考虑成本和效益的关系,尽量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二、公司内部控制体系

(一)内部环境

1.管理理念与经营风格公司把“诚实守信”作为企业发展之基、员工立身之本,将制度视为公司的法律、组织的规范,坚持在管理中不断完善和健全制度体系,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认为只有建立完善高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才能使公司的生产经营有条不紊、规避风险,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2.治理结构根据《公司法》、《公司章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司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三会一层”的法人治理结构,制定了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三会一层各司其职、规范运作。董事会下设战略及投资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四个专门委员会,以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促进董事会科学、高效决策。

3.组织机构.公司根据职责划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设立了总经理办公室、质量保证部、生产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物料部、研发部、内审部等职能部门并制定了相应的岗位职责。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相互协作、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公司对控股或全资子公司的经营、资金、人员、财务等重大方面,按照法律法规及其公司章程的规定,通过严谨的制度安排履行必要的监管。

4.内部审计公司审计部直接对**负责,在审计委员会的指导下,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其他部门和个人的干涉。审计部负责人由审计委员会召集人承担,并配备了专职审计人员,对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所有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内控执行等情况进行内部审计,对其经济效益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做出合理评价。

5.人力资源政策公司坚持“德才兼备、岗位成才、用人所长”的人才理念,始终以人为本,做到理解人、相信人、尊重人和塑造人。公司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制定了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人员录用、员工培训、工资薪酬、福利保障、绩效考核、内部调动、职务升迁等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6.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底蕴。公司通过*多年发展的积淀,构建了一套涵盖理想、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企业文化体系,是公司战略不断升级,强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柱。

(二)风险评估公司根据战略目标及发展思路。

结合行业特点,建立了系统、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地收集相关信息,准确识别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做到风险可控。同时,公司建立了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制定了应急预案,明确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处理的程序和时限,建立了督察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三)控制活动

1.建立健全制度公司治理方面: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订了《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工作细则》、《重大投资决策制度》、《内部审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募集资金管理办法》等重大规章制度,以保证公司规范运作,促进公司健康发展。日常经营管理:以公司基本制度为基础,制定了涵盖生产管理、行政管理、物料采购、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

一系列制度,确保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管理有序,形成了规范的管理体系。会计系统方面:按照《公司法》对财务会计的要求以及《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了规范、完整的财务管理控制制度以及相关的操作规程,如《会计内部牵制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会计核算制度》、《资金管理办法》《成本核算办法》、《成本管理条例》等等,对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会计凭证、核算与记录及其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2.控制措施。

(1)管理控制:公司有较为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完善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治理纲要、《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工作细则》、《内部审计制度》、《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信4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重大投资决策制度》、《募集资金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子公司管理制度以及研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采购管理、生产和销售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企业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之后均能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

(2)生产过程控制:公司内部制定了完善的采购、生产、质量、安全、销售等管理运作程序和体系标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管理。公司定期对各项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估,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试,公司质量控制部对公司生产进行严格的监督,保证了公司产品的安全。

(3)财务管理控制: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会计法》、《税法》、《经济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具体包括《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会计制度》、《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财务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发票管理制度》等。

(4)信息披露控制:公司已制定严格的《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在制度中规定了信息披露事务管理部门、责任人及义务人职责;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标准;信息披露的报告、流转、审核、披露程序;信息披露相关文件、资料的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及监督机制;投资者关系活动;信息披露的保密与处罚措施等等,特别是对定期报告、临时报告、重大事项的流转程序作了严格规定。公司能够按照相关制度认真执行。

(5)公司**资金管理控制。为规范公司募集资金的存放、使用和管理,保证资金的安全,最大限度地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中小企业板募集资金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公司的资金管理制度,对公司资金的基本管理原则,资金的三方监管,以及资金的使用和监督等作了明确规定。

(6)对外担保控制。公司严格控制对外担保,对外担保按照规定,履行审批程序。报告期内公司除对控股子公司进行担保外,没有发生其他任何担保。

(7)内部审计控制:公司内部审计坚持以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审计为基础,以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工程审计、经济合同审计为重点,不断拓宽审计领域,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公司每年对下属分支机构进行审计,对财务、制度执行、工程项目、合同等进行审计。

(8)人事管理控制:公司已建立和实施了较科学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惩、晋升和淘汰等人事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

(9)子公司管理控制:**年以来公司子公司数量大幅增加,增加了公司管理的难度。为此,公司已制定了对子公司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明确规定了子公司的职责、权限,并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得到有效实施,对提高公司整体运作效率和增强抗风险能力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10)印章管理控制:公司及下属分支机构均制定有《印章管理制度》,对各类印章的保管和使用制定了责任条款,并严格执行印章使用的审批流程,印章使用得到管理。

(四)内部监督

公司**负责对**、**及其他高管人员的履职情形及公司依法运作情况进行监督,对股东大会负责。

审计委员会是**的专门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公司内、外部审计的沟通、监督和核查工作,确保董事会对经理层的有效监督。

公司内审部负责对全公司及下属各企业、部门的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具体包括:负责审查各企业、部门经理任职目标和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负责审查各企业、部门的财务账目和会计报表;负责对经理人员、财会人员进行离任审计;负责对有关合作项目和合作单位的财务审计;协助各有关企业、部门进行财务清理、整顿、提高。通过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和不足,详细分析问题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案并监督落实,并以适当的方式及时报告董事会。另外,公司还经常通过开展部门间自查、互查、抽查、纪律大检查等方式,强化制度的执行和效果验证;通过组织培训学习、普法宣传等,提高员工特别是董监高的守法意识,依法经营;通过深入推进公司治理专项活动、防止大股东占用资金自查等活动,完善内部控制,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三、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审计公告制度范文3

关键词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园林工程;校企深度合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328-03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工程方向的毕业生在园林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园林植物栽培和工程养护等工作,需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实践技能。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谋求发展、大力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举措[1]。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可以更好地解决学校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培养出能满足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实现双方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共同协调发展。

2013年浙江省高等学校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园林工程方向‘双元三融四共建’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研究”立项,课题组结合学院特色,开展“双元三融四共建”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研究。“双元”是指校、企双元,即改变以往人才培养以学校为主、企业少量参与的合作形式,坚持学校和企业共同作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主体,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三融”是指“企业需求与学院培养目标相融合”“企业生产现场与实训基地相融合”“企业生产文化与学院育人环境相融合”的三重融合理念。“四共建”是指校企共建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共建教师队伍、校企共建联合班等4个方面内容(图1)。经过1年以上的探索和实践,深化了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实践教学体系

1.1 校企共同构建“训研创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在专业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校企共同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学生为本、双轮驱动、训研创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2]。“双轮驱动”即深化校企合作的“第一轮驱动”和加强教研结合的“第二轮驱动”。“训研创一体”即通过对院内“理实一体”实训场所的充分利用,开展教学单项实习和仿真实习,同时利用“校中厂”进行综合实习和生产实训,利用“厂中校”开展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利用院内研究所平台以及“导师+项目+团队”模式开展科研工作,多种方式层层推进,全面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按照基本技能、单项技能、综合技能的要求设置实训项目,与认知实习、单项实训、综合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形成完整的实训体系[2]。

1.2 校企共同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

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主要包括课程实训环节、综合实习环节及毕业顶岗实习环节。由企业全面参与课程实训环节的组织,开展园林工程方向课程标准建设,实践教学内容比以往更多地加入了企业的建议,尽量将企业最需要的知识、最关键的技能、最重要的素质提炼出来,融入课程之中,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并通过调研活动、邀请企业专家等方式全面修订,以仿真或真实园林工程项目为任务的项目驱动法应用于实践教学各环节。例如,由企业技术能手全面参与园林工程实训周,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绘制的施工图,实地施工完成园林工程项目,达到了以往单项实践教学、单纯由学校专任教师指导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园林招投标与预决算课程中,模拟招投标流程由学生组建虚拟公司,制作标书,开展招投标工作,使学生真实体会到了园林招投标工作的全过程,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知识技能的掌握。将行业企业标准规范融入实践项目考核过程中,校企共同制定了园林工程等主干课程的实训项目考核标准,使实训项目的考核和评价更接近于企业的岗位要求。对综合实习的组织安排进行了调整,从园林技术11级以校内为主的综合项目实习,到园林技术12级以企业为主的顶岗综合实习,更注重学生在企业环境中的锻炼,为毕业顶岗实习奠定了基础[3-4]。

2 实训基地

2.1 校企“共建”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作用,企业专家深入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计划的制定,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实施的全过程。学校在充分考察企业工作现场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指导意见,建设和完善仿真型校内实训基地和实训室,融入企业文化和职业要素,把实训场所布置成企业工作现场,营造出真实的职场氛围,有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针对以往学校参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不足的问题,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加强校方的参与度,主要通过专业教师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对接为企业进行指导,充分整合企业现有资源,对企业工作现场进行“教学化”改造和调整,建成为校外实训基地,以确保教学功能的充分发挥。已建成校内园林工程方向实训基地4个(园林机械与工程、盆景实训基地,园林工程实训基地,园林测量实训基地,园林植物实训基地),建成实训室3个(园林工程预决算实训室、园林工程实训室、园林仿真设计实训室)。2014年在已有5个园林工程方向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增2个实训基地,这些校外实训基地2014年共接纳顶岗实习和教学综合实习学生30余人。

2.2 校企“共管”促成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深度融合

在已有制度的基础上,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完善一系列基地建设和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实训基地的运行,增强实训基地在实训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实训基地的日常维护,通过专业建设委员会、校企双方师徒结对等途径,广泛征求企业专家、一线技术能手的意见,加强企业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管理的指导。通过专业教师与指定合作企业的对接、教师下企业实践等途径,加强校方对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的指导。定期开展企业调研,及时获取行业最新信息,把握专业发展动态,对实训基地的仪器设备、材料等进行及时的维护和更新,不断完善基地建设,增强实训基地的功能。

2.3 校企“共享”达到校企生三方受益

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使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一致,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化”,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化”,实现了学习和就业的无缝对接。据调研数据反映,随着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深入,企业对园林工程方向绝大部分实习生的表现均较为满意。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建设和管理实训基地,专业教师与企业取得了更为密切的联系,获得更多合作与交流的机会,极大地促进了教师对行业动态以及最新专业技能的把握,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同时,我院园林水利工程系近年来结合实训基地建设,面向社会开展绿化工、花卉园艺工等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以及园林专业函授、专升本课程,可为企业员工的专业提升提供服务。

3 教师队伍

3.1 校企师徒结对提升双方能力

引导和鼓励专业骨干教师下企业锻炼,积累企业工作经历,提升行业影响力。每年安排至少1名骨干教师利用假期下企业顶岗实践,并鼓励园林工程方向的教师每学期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到结对企业的工作现场学习交流。创新校企师徒结对模式,专任教师和企业人员兼有指导老师和学徒的身份,在实践技能方面,企业人员担任指导老师,专任教师是学徒,专任教师通过企业顶岗,以及与企业专家共同指导学生实践的途径,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水平;在教学、科研方面,专任教师担任指导老师,企业人员是学徒,专任教师与企业教师进行教学技巧、科研等方面的交流,通过共同备课、相互听课评课、合作课题等途径,提高企业人员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最终实现校企双方教学、科研水平的共同提高。目前,共有3名园林工程方向教师与企业专家能手形成结对关系,合作市级科研项目2项。

3.2 外引内培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培育和提升工程”,安排专任教师参加园林工程方向的培训学习,鼓励专业骨干教师转评工程师,考取园林工程方向的职业资格证书,2014年有3名教师成功兼评工程师,园林工程方向的教师全部具有“双师”资格。安排所有的专任教师参与到专业实训基地、实训室建设,建设过程中教师与企业充分沟通、商讨,并通过各种其他途径的学习,加强锻炼。积极从企业引进专业兼职教师,完善专业教师结构,从企业聘请2位高工担任园林测量、园林建筑材料与构造课程的教学任务,聘请2位富有经验的师傅连续多年担任园林教学综合实习、园林工程实训周的指导,并从企业引入2名高工成为园林工程方向的专任教师。

4 “订单式”联合班

4.1 校企联合量身定制教学计划

联系温州最大的2家花木公司温州协春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和温州市瓯海丽岙永成花木场,达成了2家企业与学校联合开办“协成卉景班”的意向。校企双方经过多次交流、探索,根据企业对岗位能力的需求,量身定制了岗位化培养人才教学计划。在符合高职教学体系规律的前提下,把岗位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相结合,实现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需求、教学内容与生产技术、实践创新与行业技术发展的贴近。“协成卉景班”的课程设置尽量体现“企业化”“岗位化”,做到与市场、行业接轨,保证所培养的人才符合行业、企业需要,以企业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确定岗位课程设置。教学采用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的形式,分阶段实施:第一阶段进行素质基础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第二阶段进行岗位方向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第三阶段进行教学综合实习,第四阶段进行毕业顶岗实习。

4.2 校企联合共同参与教学实施

联合班具体教学任务的实施由校企双方共同承担,理论授课以学校为主导,企业指派相关技术人员参与其中;实践教学以企业为主,学校指定相关教师进行指导。校企双方共同安排课程的各个环节,共同备课,确保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满足企业和学校双方的要求,保证教学质量;教学场所根据课程需要安排在校内或企业进行,双方各自提供场地、设备以及实训工具、材料等,用于教学。注重实践环节的实施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课程尽量采用任务驱动、现场教学,引入仿真或真实项目,授课内容紧密联系企业实际;实践教学结合岗位工作开展,实行师徒结对,学生与企业一线能手结对,提高实训效果。

4.3 校企联合强化双重管理及考核

校企双方对联合班的学生实行“准员工制”管理,企业与学校共同做好学生培养工作,按企业发展需要,融入对学生的企业文化教育。学校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就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学习、生活、表现等情况进行多方沟通;企业对学生表现及时进行评估并反馈给学校,以便不断调整教育教学方式,保证人才培养按照企业实际需求进行。为了保证学生学以致用,联合班实行“企业化”考核评价,将考核评价标准与企业的录用提拔条件相结合,基本上取消了传统的书面理论考试,更注重过程。学生在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阶段的成绩评定以企业为主,企业根据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效果、团队精神,以及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等进行成绩的评定。第三、第四阶段即教学综合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每个学生均与1个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结对,成绩以企业评价为主、学校评价为辅,企业评价成绩占60%,学校评价成绩占40%。联合班学习期满,经考核合格取得相应学分、达到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若学生有留下工作的意愿,由企业接收就业。

5 结语

开展园林工程方向的“双元三融四共建”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真正让企业走进学校,让学生深入企业,对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均有所促进,校企联合班的探索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使校企双方培养目标进一步统一,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应企业需求,校、企、生三方共同获益。

6 参考文献

[1] 魏仕腾.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践分析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5(1):127.

[2] 夏丽芝.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训研创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4(23):341-343.

审计公告制度范文4

2013年,呈贡支行按照年初全省货币金银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在狠抓提高全辖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的同时,再次组织人员对全辖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2013年呈贡辖区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比较往年有了较大提高。包括偏远乡村集贸市场在内的人民币流通市场中群众手中用透明胶布贴过再使用的纸币少了,超过破损兑换标准的纸币少见了,票面污损严重的纸币也基本见不到了。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的通过,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群众和经营单位人民币真伪的识别,推进了反假货币工作的开展。

一、提高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履职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效果

(一)履职基本情况

呈贡区自2011年撤县设区后,所辖面积461平方公里,距昆明主城区12公里,北与官渡区接壤,东和宜良、澄江两县毗邻,南与晋宁县交界,西隔滇池与西山区相望。特别是昆明市政府行政机构2011年搬至呈贡区办公后,银行业金融机构由2011年的7家迅速增加至14家,营业网点也由2011年的55个增加至69个。由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迅速增加,人民银行呈贡支行更加注重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货币管理履职能力的提高,督促他们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和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有关提高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的目标及要求,促使他们更好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在加大小面额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工作中,人民银行呈贡支行认真贯彻执行昆明中心支行要督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通过“以新逐旧”加大残损人民币的回收要求,并在巩固前期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全辖银行业金融机构学习讨论全省货币金银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全辖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残缺、污损人民币回收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全面做好小面额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工作,使辖内流通中的人民币整洁度得到真正提高,更好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二)履职效果—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提高

为更全面的了解辖区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状况,呈贡支行分三个步骤完成次跟踪调查。第一步对城区和四大市场(龙城农贸市场、斗南花卉市场、顺达建材市、呈贡农资市场)进行调查;第二步对乡村集贸市场和个体工商户进行调查;第三步走访群众,听取群众意见,同时向他(她)们宣传爱护人民币、反假人民币知识,指导他(她)们如何兑换残缺、污损人民币。

在城区调查中,通过实地走访和现场查看,各大超市、药店现金交易时基本看不到残损券。四大市场蔬菜、鲜花、水果、农业生产用品、建材、灯具、装饰、农药、种子、等品种交易,每日各市场现金流通量在400万元左右,除极少数群众手中偶尔会夹带着1至2张残损券外,其余场面也很难看到。在与花农杨慧交谈时,当问起对现在流通中人民币整洁有何看法时,杨慧很客观的谈到:“现在我们手中的人民币都很干净,我们用出去的,人家付给我们的基本见不到残损币,比前些年好多了,现在我们只要有残损币,不论拿到那家银行人家都帮兑换,说着她掏出随身带的人民币给我们看,主币和辅币成新率都比较高。”

在对乡村集贸市场和个体工商户调查中,调研小组首先对吴家营居委会农贸市场、马金铺街道办事处农贸市场、七甸街道办事处农贸市场进行调查。在繁杂的市场里,各种交易频繁进行,有批发蔬菜、水果、日常生活用品的,有零售油、盐、酱、醋、茶、鸡、鸭、鱼、肉的,与市场管理方了解得知,每日市场现金流通量也在20万元左右,残损币在这里流通的很少,只是个别乡下老人背菜来卖时偶尔会出现几张壹角或贰角的残损币。在与前来卖菜的农户杨金成和吴金花交谈中我们了解到,他(她)们对现在所使用的人民币整洁度都很满意,而且他(她)们谈到人民币整洁度的提高:“一要靠银行能不能长期坚持为群众无偿兑换,二要靠群众提高爱护人民币保护人民币意知。”在与市场周边的鸿仁堂大药房收银员杨徐伟了解情况时他说:“他们小面额人民币需求量很大,前几年到银行很难换到,为不影响工作他们经常找—些工商个体户兑换,而且票面都不太整洁,近年来好多了,银行能保障兑换,我们找补客户的人民币我很整洁干净。”在与卖豆腐的沈如飞、李秀英夫妻俩交谈中他(她)们说:“这几年他(她)们使用的人民币票面都很好很干净,脏的占极少部分,只要拿到银行他们都帮兑换,特别是一些用来找补的小面额人民币以前很难换到,现在不成问题了,你们看,(拿手里的辅币给我们看)我手里这些都是新票”。

(三)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提高的原因分析

1.各级人民银行党委高度重视提高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工作,并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和衡量社会现金服务质量的标准工作来抓。就我省而言、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党委每年在全省货币金银工作会议上都提出严格要求,下达硬性指标提高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加大现金投放量和残缺、污损人民币全额回收工作,特别是对回收兑换流通中小面额残缺、污损人民币提出更具体要求。由于各级人民银行党委的高度重视,各基层人民银行认真履行货币管理职能,较好的解决了曾一度时期以来小面额人民币对市场的供应时饱时饥,造成小面额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难的重要原因。消除了广大人民群众误认为小面额人民币票面紧缺,到银行兑换难度大影响。

2.严格督促指导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全省货币金银工作会议精神,加强自身货币履职能力,充分认识提高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求他们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国人民币管理条例》、《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使辖区内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从整体上得到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领导高度重视,能按要求督促指导所辖工作人员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并把搞好兑换工作与实际业绩工作相结合,以群众满意不满意,有无举报为前提例为考核,保证各个营业网点兑换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全辖银行业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货币管理履职能力得到提高,都能认真履行自身工作职责,为维护人民币信誉,自觉无偿为群众兑换残缺、污损人民币;三是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得到提高,在市面上很少有残缺、污损人民币流通,特别是小面额残缺、污损人民币的兑换基本做到政府满意广大人民群众满意。

3.广大人民群众爱护人民币保护人民币意识得到加强。首先、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随意折叠损坏人民币的现象少了;其次、保管不慎造成人民币撕坏、洗坏、烧坏、被鼠咬和霉变的现象少了;再次、农村少数老年人存着残损券舍不得兑换,有钱不存银行,怕财外露,在家用老方法老观念保管使用人民币的现象少了,观念得到改变。这主要归功于上级人民银行党委的正确领导,全辖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多年组织的爱护人民币反假人民币宣传效果。

二、提高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部门在爱护人民币、反假人民币宣传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目前,在爱护人民币反假人民币宣传工作中,央行主导的金融机构发挥了主要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作用则有待进一步发挥,各职能机构发挥应有的作用,形成更大合力,爱护人民币反假人民币的宣传效果会更好。

(二)金融机构人民币业务人员的人民币管理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人员流动性不断加大,新员工源源不断的进出各机构。这一情况加大了银行机构培训职工的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线业务人员对人民币业务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三)现金调剂、残损币兑换等服务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由于业务量不断增加,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现金调剂、残损币兑换等方面的服务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进一步提高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的措施

基层央行作为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的基层单位,在提高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工作中,应全面提高自身货币管理履职能力和各项工作能力,督促指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执行《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履行社会责任,疏通人民币流通渠道。积极主动向地方政府部门汇报,求得他们的支持也配合,在当地构建起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兑换新渠道,使流通中的人民币质量更好满足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

(一)基层央行要按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积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继续加大爱护人民币反假人民币宣传力度

因为、人民币整洁度的提高,离不开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他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又是搞好此项工作的决定者,他们对人民币整洁度的认识也提高,直接关系此项工作的成败。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一是利用地方政府和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一切宣传工具和宣传力量加大宣传,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爱护人民币、反假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知识,使他们明确和掌握相关业务流程和兑换标准。二是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将手中的残缺污损人民币主动拿到当地银行业金融机构兑换,改变他(她)们用老传统老观念保管使用人民币方法,把广大人民群众保存和市场上流通的残缺污损人民币及时兑换回收。这样操作,可逐步将长期形成的银行叫我兑换转变为我主动到银行兑换,这样就有利于疏通人民币流通渠道,在当地建立起规范的人民币流通管理机制。三是向当地政府建议,把当地广大人民群众爱护人民币、保护人民币、反假人民币提高人民币整洁度的意识和行为拿入本地每个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考核内容来抓。因为公众手中人民币整洁度的优劣直接展现每个公民的社会公德水准、文化修养和爱国主义精神。如果地方政府能给予支持,再加上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努力,提高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工作会更加得到顺利开展,收到满意的效果,有利于在本地营造更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二)基层央行要继续加大力度督促指导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贯彻执行《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一要督促指导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把执行《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作为重要考核内容来抓,无条件为公众兑换残缺、污损人民币,切实发挥好各营业“窗口”服务职能,使广大人民群众持残损币而来,兑换符合流通标准钱币而归。二要督促指导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各级领导抓好对全体员工执行《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教育,使他(她)们明确兑换残缺、污损人民币的责任和意义,更好的服务社会。对个别不认真执行《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的员工要严厉处罚,保证兑换工作落到实处。三要督促指导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抓好员工在岗培训,特别对新招员工要抓好他(她)们反假人民币、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标准等知识的培训,使他(她)们熟练掌握识假防假、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标准技能,做到准确无误、持证上岗。

审计公告制度范文5

审计成果的外在表现形式主要有: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处罚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等法律文书;向上级审计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报送的审计结果报告、审计专报、审计信息以及依法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的书面材料,以及经验交流材料和审计案例材料等。

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将审计成果的开发与利用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如何开发与利用审计成果,已经成为各级审计机关关注的共同课题。在因审计管理体制和审计经费受制于财政困难从而影响审计独立性的根本问题不能解决,审计长效机制没有真正建立的现有条件下,笔者认为,审计成果开发利用的主要措施有以下一些:

一、推行审计结果公告,拓宽审计信息渠道

(一)推行重大案件查处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是审计成果利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但在目前,审计公告制度在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并未真正执行,有的地方虽然公告了审计结果,但只是形式上的,是在真实的审计结果的基础上作了较多的粉饰,并没有真正发挥审计公告的作用,审计成果的利用也大打折扣。主要原因是:我国行政型国家审计具有浓厚的政府内部审计色彩,政府的某些行政活动有悖于法律,或存在短期行为,或区域利益、行政级次利益、部门单位利益冲突时,影响审计机关的独立性。不少问题审计机关查出来了,但本级政府考虑到社会稳定等因素以及政绩和面子,不让对外如实报告和公告,审计机关也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审计质量与审计结果公开要求还有差距。审计结果公开,增加了审计工作量和审计风险。我国有关审计公告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完善:一是通过完善法律,在体制上解决国家审计的独立性问题;二是将公告审计结果这个审计机关“法律权利”改为“法律义务”,将“可以”改为“应当”或者“必须”;三是处理好审计结果公告与保密法的衔接;四是明确审计公告是一种行政处罚;五是明确审计公告与审计对象的权利;六是通过完善审计法规和行政规章,明确规定几个操作实务问题,如公告的内容、公告的方式、公告的时间、公告的批准程序等。

(二)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拓宽审计信息传播渠道,保证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输到使用者手中。

一是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正确处理保密与公开的关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摆脱“保密”思想的束缚,只要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审计结果,大胆地公开,使政府和具有知情权的社会各界以及纳税人都能够了解审计工作,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管理状况,了解财政资金的结构和去向,了解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使政府行为真正“阳光”,促进社会和谐。二是建立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推动审计成果流通的制度建设,地方要向审计署学习建立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初期可以选择试点项目实行结果公告,并逐步扩大对外公告的数量和范围,保障审计部门如实传播审计信息。三是充分利用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审计,比如说与报社联合开辟审计视点专栏,随时报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审计情况和相关政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审计调查结果等信息深受老百姓的赞同。四是突破传统观点,创新思维和理念,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公开、透明披露审计成果,将会大大提高审计成果的利用率和利用效果,要以政务公开为契机,充分利用政府内网办公系统公告审计结果,宣传被审计单位好的管理方式、管理手段和内部控制制度信息,使各被审计单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五是创新审计成果的形式,使之更便于信息传播,更便于社会接受和应用。

二、开发提炼审计“精品”,提升审计成果可利用价值

提高审计项目质量,使之能够接受审计结果公告的检验。审计质量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要加强审计成果运用,必须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一要按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的规定,做好审前调查、细化审计方案、严格履行审计程序,保证审计结果客观、公正,一定要经得起有关各方的质疑。二要加强“审计产品”应用和转化。在制定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实施方案时,就要基本明确将来审计结束后要形成哪些“审计产品”,解决哪些问题。在制定审计项目计划时,要基本清楚将来审计项目结束后,审计报告、审计决定如何应用,审计结果是否公开,运用哪种“宣传载体”进行宣传。安排工作要着眼宏观,服务大局,从满足领导管理决策的需求出发,对查实的问题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体制、机制的高度上提出解决和预防问题的办法,形成有较高价值的审计成果。把审计的成果变成政府的决策行为,促进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改善管理,修改完善有关政策法规,规范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三要建立审计结果综合分析制度。建立健全分解审计成果整合任务、落实责任的工作机制。根据职责分工,确定责任部门和协作部门,明确各部门职责,通过多部门分工协作,对同类项目、同步项目和某一时间段项目的审计结果进行横向和纵向多角度的整合、分析和提炼,能够提出被审计单位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经济效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能够满足被审计单位的需求。

三、建立成果利用长效机制,督促整改落实要到位

加强审计成果利用,强化审计效果,促进审计成果转化,使之为构建强有力的内控制约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服务,既需要有相关制度与之配套,又需各方紧密协作。

(一)审计机关处理问题要动真格。

促进审计问题的整改,是强化审计效果的有效途径。对问题的整改过程,其实是一个加强业务辅导并伴随着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的过程。对已发现的问题要客观、公正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保证政令畅通,进而促进事业的发展。否则,审计工作将会失去意义,审计效果也将无从谈起。

(二)相关职能部门要通力合作。

目前审计范围已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要搞好审计工作,单凭一个审计机关、若干审计人员单枪匹马孤军作战显然是不行的,这不是一个人的战役,审计机关打雷,被审计单位不下雨更无效果。为增强审计工作的有效性,需要各职能部门,特别是各业务部门多层次、多途径、多角度、全方位的通力合作才能奏效。

四、加大审计实务培训力度,开展案例教学,转化利用审计成果

(一)加强审计机关人、法、技建设,提高审计机关与审计人员开发与利用审计成果的能力,保证审计质量。审计机关要充分重视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要按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所配套的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要求,通过采取召开相关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持续地进行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促进审计人员理论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努力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干部的综合素质,为保证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质量,促进审计成果的充分运用做出应有的努力。

(二)加强审计系统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是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成果利用的重要途径。目前,审计成果在内部运用上表现的极其不足,因此应当:

一是审计项目终结后对工作方法、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探求审计工作规律,相互借鉴,成果共享,缩短和减少摸索过程,提高审计效率。

二是通过建立机制,加强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局内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同时便于上级审计机关和同级领导检查监督审计成果利用情况。

审计公告制度范文6

目前我国尚没有法律或法规专门对政府审计机关应公开的内容进行规范,但全世界已经有40多个国家或地区都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条文,从这些国家政务信息公开的内容来看,凡是法律未明文禁止其公开的,而公开后又不会对国家造成损害的一切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政府信息,均应纳入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因此,审计机关公开政府审计信息的内容可以概况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开政府审计机关的活动及其审计过程(1)政府审计机关:政府审计机关自身的基本情况,包括政府审计机关的职权范围及权利来源,政府审计机关的地位,政府审计机关的具体职责,以及保证其行使职责的具体措施;政府审计机关上下级关系,政府审计机关内部组织程序规则,如规章制度、审计准则、相关的政策说明和解释等;政府审计机关所设内部机关的职能职权的划分;政府审计机关的名称地址,负责具体事务的工作人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等。(2)工作程序:包括政府审计机关的工作过程记录、说明等,政府审计机关本身的工作程序以及在被审计单位进行的审计活动的工作程序都应当进行公开。(3)监督方式:政府审计机关应当公布对其的举报申诉的方式、程序和规则,方便公众对政府审计机关的工作人员贯彻信息公开制度的情况、办事的效率和工作态度进行监督。

(二)公开政府审计机关制定或决定的文件、资料审计机关活动及其过程公开,是公开原则的内涵之一,其内涵必然要延伸至审计机构决策与执行的结果公开。包括政府审计机关在各种会议上通过的各种文件,以及会议记录,对被审计单位审计的结果,已经完成的经典审计案例等。在进行政府审计信息内容的公开的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处理好公开与保密的关系。首先要遵守法律的规定,处理好公众知情权与保密纪律、公开的信息与被审计单位经济利益的矛盾关系。还应遵循“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不能让保密原则成为审计机关独享信息的借口,要对保密内容进行慎重的甄别,尽量缩小而不实盲目扩大保密的内容,改变长期以来我国形成的保密的内容范围光、种类多,几乎政府的一切活动都被冠以“秘密”的做法。

二、政府审计信息公开的基本方式

要使政府审计信息得以公开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和方式实现,政府审计信息公开有两种方式:一是政府审计机关主动公开,而是政府审计机关被动公开。

(一)政府审计信息主动公开政府审计的主动公开,从时间上说,要注重时效,对一些重大问题、热点问题应及时,从形式上说,要扩大审计信息公布的范围,增加信息扩散的途径。(1)政府审计公告:政府审计公告是依照《审计法》,按照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试行办法》的规范性法律文书。公告的项目、内容、方式、范围、程序以及采用的文书格式要合法合规,必须严格履行公告审批手续,正确行使审计结果公布权,切忌随意性。政府审计公告是公开发行物,审计公告的范围包括社会公众或特定的对象,公告的范围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对社会公众的公告。主要是指对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审计项目和群众举报的重大违纪事项查处结果进行公告。二是对被审计单位公告。主要是对审计目的、内容、处理结果、审计举报及监督电话进行公告,不能只对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公告。三是对有关主管部门公告。主要是通报审计情况以及对整改工作的建议。除经济责任审计外,所有审计计划项目的审计结果均应向全社会公开;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只向被审计人经济责任范围内公开;委托审计项目只向委托人指定的范围公开。(2)旁听:旁听的本意为“参加会议而没有发言权和表决权”,就政府审计信息公开的角度看,是指允许公民或社会团体组织听取审计机关的各种会议,以及因旁听而构成的相关制度。与其他公开方式比较,旁听作为一种传统的方式,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一般审计机关的会议在中小型会议室上班时间举行,由于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可以容纳旁听的人数必然有限。(3)报道:报道的本意是通过报纸、杂志、广播或者其他方式把新闻告诉群众。从政府审计信息公开的角度看,报道的实际涵义是:允许报纸、杂志、电视、电台或者其他方式的媒体,依照各自的视角,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报道、评说审计机关的各项活动,以及对审计机关的会议现场进行实况播放。(4)刊载:刊载是在报纸刊物上登载。由于报纸是公开出版物,所以政府审计机关可以将允许公开的政府审计信息刊登在报纸、杂志等,还可以采用审计机关内部的简报、通讯、摘要等形式。与旁听和报道不同,刊载属于审计机关的单方面行为,其内容的全面性和恰当性会受到怀疑,因此,必须以法律的手段加以规范和调整。(5)听证:政府审计机关在做出影响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与义务前,听取有关行政相对人的意见。由于每―次审计工作的对象具有特定性,每一个审计结果和处理不是针对全体公众的,可能仅仅是某个单位或个人,因此召开听证会,广泛听取社会对某一项审计活动或审计处理意见的范围比较小。

(二)政府审计信息被动公开被动公开又称依公民申请公开,即政府审计机关应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要求,公布其通过其他方式没有公开的政府审计信息。公众可以采用信函、电报、传真、电子邮件或口头向有关审计机关提出申请,审计机关根据公众的申请,符合要求的可以让公众对相关的信息资料进行查阅。与其他的公开方式相比,查阅所触及的公开程度更为深入,查阅所指向的公开对象,主要是那些尚未公开的政府审计信息,利用者可以到政府审计机关要求查阅尚未刊载的各级审计机关的信息资料,包括会议记载、纪要、简况以及反映内部管理、运作等信息的资料。但是被动公开的公开面较为狭隘,尽管从理论上说,全体公民都有权查阅所有属于公开范围的政府审计信息资料,可是具体的情况是,政府审计机关每次满足了某一利用者对某一文件的查阅要求,实质上仅将该文件对该人做了公开,对于没有申请查阅的公众来说无法获知这个信息,所以没有达到公开的效果。

三、政府审计信息公开的建议

为了确保政府审计信息公开的制度化、科学化、有效化,我国应尽快建立包括政府审计信息公开在内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为政府审计信息公开提供法律和制度的保障,积极推动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和实施政府审计信息公开。

(一)制定政府审计信息公开的法规,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我国政府审计信息公开目前没有正式的法律法规,甚至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法律也没有,只有通过立法规范才能从根本上为政府审计信息公开提供有效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使得政府审计信息公开有法可依。除了制定相应的法律,还应当修改冲突的法律法规,如《保密法》、《档案法》等。

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政府信息实际上可以分为档案与非档案文件。档案由档案法调整,非档案文件则尚无任何法律调整,对于政府档案,根据《档案法》第19条规定:“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向社会开放。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少于30年,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以及其他到期不宜开放的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多于30年,具体期限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也就是说,即使不是保密档案,凡是未满30年,原则上是不向公众开放的。可见,《档案法》的规定不但不利于政府公开审计信息,反而限制了这种公开。因此,我国如果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应当考虑修改《档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