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作室研修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作室研修总结范文1
教师研修是教师教学水平进步的一种有效方法,那教师研修工作总结怎么写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教师研修工作总结,来欣赏一下吧。
教师研修工作总结本学期我努力工作,为了使自己在研修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业务潜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完善自己。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现就以下方面做如下总结:
一、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我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不断加强学习
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让学习成为提高自己的渠道,让学习成为我一生的精神财富,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所以,我就多读书,多学习,多写读书笔记。
三、学习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模式
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我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提高阅读潜力。、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潜力。有些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不知从哪儿下手回答,甚至没有读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回答。这学期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
四、用心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潜力。用心订阅对教育教学有帮忙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齐备课,一齐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潜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勤思考,多动笔
每周坚持写教学心得;能够是备课心得,也能够是教学体会,能够写课堂教学方法实施体会,也能够反思上节课存在的问题,然后找出好的方法解决它。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以后的研修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必须能盛开绚丽的鲜花。相信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必须能更上一层楼。
教师研修工作总结报告做为一位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学校修建了一个学习型的文化氛围,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专业发展的自我反思平台。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结合本校的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借助同伴互助的提升教育理念,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我将个人的校本研修情况总结以下:
一、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进步自己的理论素养。
1、展开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进步课堂教学质量。认真展开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节课程以后,会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收获颇丰。
2、积极听评课、研讨,总结优点,发现不足,逐渐进步,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3、自我反思及案例反思,是教师进步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是碰到了甚么困难,是否是调剂了教材,为甚么调剂教材;
反思上课时是否是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题目,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切把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校本研修工作总结_教师研修工作总结教师校本研修工作总结_教师研修工作总结。而且,留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自我反思也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检讨、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 各个方面的题目。按教学的进程,我进行了教学前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三个阶段。教学前,仰仗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新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分析哪一部份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哪一部份难度大,需要小组合作交换完成。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中,又有哪一部份需要引导。小组合作交换时采取怎样的方式合适。教学中的反思,对发生在教学进程中的题目及时发现,自动反思,迅速调控。学生独立思考时,对学困生多加关注,及时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时及时观察采取的方式是否是最好。
4、同伴互助,在共享经验中成长。
同伴互助是研修的标志和灵魂,在研修活动中,我们在反思的同时,开放自我,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专业商讨、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
二、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
1、积极参与网络研修,多看看同行们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熟悉和思考,并对自己感爱好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博友沟通交换,增长自己的见识,开辟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2、自主学习
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本身不足,进步本身能力的方式。
3、研修内容丰富多彩、加强师德培养教书育人,师德为本。
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能够做到遵纪遵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总之,在工作中,通过个人研修,使我的业务能力和工作经验得到很大进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为这最光辉的教育事业奉献着无悔的人生。
教师研修个人总结时间飞逝,岁月流转。转眼间,20__――20__学年度第一学期的校本研修已经结束了。喜悦伴着汗水,成功伴着艰辛。在全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好形势下,本学期我努力工作,为了使自己在校本培训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完善自己。本着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原则,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现就以下方面做如下总结:
1、在业务方面,我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
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在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教师校本研修个人工作总结_教师研修工作总结教师校本研修个人工作总结_教师研修工作总结。
2、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多向其他老师学习她们的先进教学方法和经验。
3、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
有些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不知从哪儿下手回答,甚至没有读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回答。这学期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4、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
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5、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积极阅读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6、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教师校本研修个人工作总结_教师研修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7、勤于动笔,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
工作室研修总结范文2
自2019年11月7日修订换辊周期以来,根据试验方案,对试验期间的轧制和轧辊数据进行跟踪。轧制数据跟踪102项次,5814条轧制数据,未发现异常现象。S4和S5工作辊各跟踪33套,S4和S5中间辊各跟踪9套,其中轧辊数据分别跟踪粗糙度衰减、硬度、磨削量以及探伤情况,下面分别对相关数据做如下总结:
一、轧辊粗糙度
(1)工作辊
S4工作辊上机粗糙度0.66μm,下机粗糙度0.51μm,衰减0.15μm;试验前上机粗糙度0.66μm,下机粗糙度0.53μm,衰减0.13μm,试验粗糙度衰减较试验前升高0.02μm。(详见附表1)
S5工作辊上机粗糙度0.55μm,下机粗糙度0.42μm,衰减0.13μm;试验前上机粗糙度0.54μm,下机粗糙度0.43μm,衰减0.11μm,试验粗糙度衰减较试验前升高0.02μm。(详见附表2)
机架
试验数据
试验前数据
对比(μm)
粗糙度衰减(μm)
粗糙度衰减(μm)
S4工作辊
0.15
0.13
0.02
S5工作辊
0.13
0.11
0.02
(2)中间辊
S4中间辊上机粗糙度1.20μm,下机粗糙度0.41μm,衰减0.79μm;试验前上机粗糙度1.20μm,下机粗糙度0.43μm,衰减0.77μm,试验粗糙度衰减较试验前升高0.02μm。(详见附表4)
S5中间辊上机粗糙度1.21μm,下机粗糙度0.46μm,衰减0.75μm;试验前上机粗糙度1.21μm,下机粗糙度0.49μm,衰减0.72μm,试验粗糙度衰减较试验前升高0.03μm。(详见附表5)
二、硬度及探伤情况
(1)工作辊
试验期间S4工作辊上机硬度平均值为94.49,下机硬度平均值为94.46;S5工作辊上机硬度平均值为94.70,下机硬度平均值为94.31,符合93-98的上机硬度标准(详见附表1和2)。试验期间S4软点当量峰值为0.35mm,当0.3mm<单个软点当量<0.5mm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磁粉和超声波探伤检测,检测无发现裂纹;S5软点当量峰值为0.21mm,符合上机标准要求。(详见附表3)
(2)中间辊
试验期间中间辊上机硬度平均值为82.9,下机硬度平均值为82.7,符合82-86的上机硬度标准。试验期间S4软点当量峰值为0.42mm;S5软点当量峰值为0.40mm,均属于单个软点,满足上线要求。(详见附表6和附表7)
三、磨削量
试验期间S4和S5工作辊的磨削量均为0.22mm,S4和S5中间辊的磨削量均为0.43mm,均属正常磨削。
四、轧制参数及板形情况
试验期间对轧制力、张力、前滑、弯辊等参数进行跟踪,未发现异常现象,板形情况良好。
五、结论
(1)此次新轧辊服役周期未对轧制参数造成影响,板形情况良好。
(2)此次新轧辊服役周期对轧辊的检测数据正常。
六、轧辊新周期服役效益分析
(1)节约换辊时间
本月S5正常下机工作辊共计33套,轧辊新周期服役后较原换辊周期多轧制1971km,S4工作辊更换周期以S5为准;本月换辊节约总时长112.63分钟,增产266吨。
(2)节约热辊时间
按照工艺热辊制度,热辊速度第一卷300m/min;第二卷600m/min;第三卷900m/min;实际生产速度为1450m/min;本月热辊节约时长为122.09分钟,增产288吨。
(3)影响作业率
根据工作辊换辊和热辊的节约时间,算出影响作业率1.14%,年增产14196吨。
(3)磨削量的节约
年节约工作辊和中间辊辊耗成本295535元,年节约轧辊磨削加工成本85000元,合计年节约380535元。
七、轧辊新周期调整计划
机架号
辊别
S1
S2
S3
S4
S5
浮动比例
工作辊
150km
230km
350km
430km
±5%
中间辊
工作辊3倍公里数
±10%
支撑辊
6000km
8000km
10000km
15000km
20000km
±10%
轧辊换辊周期表
注:(1)工作辊以S3、S5为基准,S5到换辊周期同时更换S4轧辊,S3到周期同时更换S1、S2轧辊。
(2)中间有故障换辊(断带、划伤等),到基准机架轧辊换辊周期时轧制周期过半就同时更换,否则顺延到下个换辊周期同时更换。
(3)试验期间不允许超出换辊周期浮动上限。
(4)此次试验周期内其他参数指标均保持原有不变,如遇调整书面通知到各单位执行。
工作室研修总结范文3
笔者主持的教师工作室团队以马克姆•诺尔斯成人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将工作室指导教师刘永东的“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嵌入到工作室开展的培训活动中,通过开展自主与合作、示范与引领、研究与反思等培训活动,对该模式进行应用与发展,构建出一种教师培训的基本模型,让参与培训的教师和工作室团队成员达成相互学习、交流和相互促进彼此专业持续发展的培训目的。
二、模式建构与实施案例
1.理论基础。
由于年龄、心理等方面的差异,成人具有与儿童和青少年不同的学习特征。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马克姆•诺尔斯认为,成人学习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强调学习者的独立性、已有的生活经验、以需求和问题为中心、学习动机多样化。成人在学习活动中自主性和独立性取代了对老师的依赖,成人在学习活动中更希望决定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由此,在成人培训中,不应把知识灌输给成年人,而应视其为学习伙伴,采用相互探讨、交流的培训方式。成人的经验,是学习的宝贵资源,不仅可供其个人在学习中充分利用,同时还可互相利用,取长补短,通过共同探索,能丰富集体的认识。另外,成人学习者的学习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和生活的需要,他们很了解自己的学习需求和目标,因此做好培训分析,了解成人学习的需要是开展培训的基础。而“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运作正好与成人学习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相吻合,它本是教研组教研运作的一种活动模式,是指三所学校联盟或者同一学校的三个年级集备组,按照固定的教研模式,以问题为起点,共同制定活动内容和方案,协作组织有序的教研交流活动。由于该模式具备可行性和操作性,又与马克姆•诺尔斯成人学习理论相呼应,因此,工作室团队尝试利用该模式进行开展培训,并对模式进行完善和发展。
2.模式建构。
在模式建构之前,对以下两方面进行思考:首先是需求分析与目标内容的确定。学员需求的调查分析是培训的首要环节,是培训的基础。调查分析的内容包括:培训对象的起点水平、学习动机、工作中的需求等。由于培训的对象是成人,因此还要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通过多种途径与培训对象建立联系,对培训需求进行沟通,明确培训者希望达成的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内容,创设学习、交流、共享的环境。其次是实施过程与评价总结。根据既定培训计划实施,把培训实施流程设计为五个环节:自主与合作、对话与交流、示范与引领、研究与反思、总结与提升。五个环节的实施顺序将结合具体培训内容的特点进行灵活的调整。并对过程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反馈学员的学习情况,了解培训的满意度以及对培训的改进建议。基于以上思考,结合笔者主持的教师工作室团队开展的“广东省2012年省级骨干教师的跟岗学习”培训活动,对“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进行应用与发展研究,在教师培训中通过构建可操作性强的操作流程,系统地、有效地设计培训过程与实施培训方案,探索出一套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师培训模式。
三、实施案例
1.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对象是广东省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时间长达20天。培训前,工作室对参加培训的学员做了一份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龄在十年以上的达100%;在教学业务上获省市级奖励的达88%;参加各类培训的频率较大,其中参加过国家级培训的占25%。由此可见,参加跟岗活动的学员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学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显然,单一地请专家开设讲座或听课实践学习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因此,本次的培训活动计划要有一定的系统性,既要学员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促进理念的提升,也要懂得把新的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2.设计培训内容。
基于需求分析,设计培训内容为:借助专题讲座,开展课题研究理论和新教学理念的学习;运用“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和课例研发;撰写学习心得、反思论文,促进自身的总结和提升。同时以这三个模块达到培训目标:以指导专家、导师和辅导团队为引领,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以“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为载体,通过自主与合作、对话与交流、示范与引领、研究与反思、总结与提升的实践过程,汇集群体智慧,形成教学相长、互促共赢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相互促进彼此的专业持续发展。
3.创建培训环境。
首先是创建交流平台、组建研修团队。为了更好地协调各方力量,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在培训开展之前工作室团队创建了教师工作室QQ群,组建了“三人行”研修团队、专家指导团队和辅导团队。其次,确定研修内容,开展自我研修。培训全过程需要受训教师先进性自我研修,学习和了解“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的相关理论知识。以“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开展的教研交流活动,强调的是以问题为起点,共同制定活动内容和方案,开展协作组织有序的教研交流。为了让受训教师在培训中更好地形成互动,激发他们学习研讨的积极性。在培训开展前,工作室确定了课例研究的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的性质》。最后是确定培训形式,拟定培训大纲。根据前期的预设的培训内容,确定培训活动的形式,培训活动计划分为三个并行的模块。
4.开展实施过程。
培训一开始,进行开班仪式。内容包括:培训团队成员的相互介绍,工作室主持人介绍本次培训的整体计划和安排等,目的在于让受训教师明确培训的目的、内容和要求。然后根据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把培训活动分为理论学习、教学实践和总结反思三个并行模块。第一模块:理论学习为提高培训工作的自觉性,避免盲目性,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重新解读自己的教育实践,提高提升学员理论学习的效益和实践效益,基于学员已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学问题也已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工作室在开展本模块学习活动时,对培训实施流程进行了如下调整。例如:在活动第一阶段,工作室组织“跟岗培训开题报告会”。会前,要求学员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查阅有关资料,联系已有的教学经验,撰写课题开题报告初稿,并通过三人行研修小组进行组内交流,修改形成课题开题报告修改稿。会中,先由学员向全体研修团队阐述各自的开题报告,然后由指导专家对学员的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进行现场的专业点评,最后再由指导专家以《怎样进行科研材料的整理与撰写》为题进行专题讲座。通过现场点评和讲座的示范引领,会后学员们开展进一步的组间交流,研究反思,再次修改完善开题报告,形成最终的课题研究方案,为培训后的课题实践活动做好充分准备。第二模块:课例研发前期调查结果显示:参与本次培训的学员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基于马克姆•诺尔斯提出的成人学习特征和“科组三人行”的活动模式,工作室在开展本课例研发的活动中时,对培训实施流程进行了如下调整。目的是希望学员和辅助团队成员能把彼此的教学经验作为学习的宝贵资源,在课例研发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交流、共享。本次研发的课例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的性质》。为了让学员和辅导团队成员在课例研发过程中更好地形成互动,在培训开展前,以安排课例的自主研修。学员们自主本课题进行教材、课标的研读,并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形成个人教学设计。在培训期间,先以三人行研修小组为单位,开展组内互评,完成个人设计的自我修改;借助组内协商,形成小组的优化设计。在此基础上,通过组间研讨,形成课例实施设计初稿,并尝试课堂实践。在进行课堂实践尝试的过程中,工作室邀请指导团队专家进行随堂听课,并在课后进行设计点评,并以《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课堂教学模式概论》为题开设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专题讲座,加强理论指导。最后,研修团队对课例实施设计作进一步修稿,并通过撰写学习心得或反思论文进行自我的总结和提升。第三模块:自主体验本模块的学习活动是贯穿于整个培训活动中,通过自主研修、与他人的学习交流、撰写跟岗日志、学习心得、反思论文等活动,达到自我体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的目的。
5.培训评价。
培训的评价,主要是以完成培训任务的情况为依据,分为受训教师自评、小组互评、工作室评价三个方面。在跟岗培训结束后,工作室对本次基于“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的教师培训进行了简单的评估。主要从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结果,需要改进的地方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受训教师对培训内容非常满意,认为符合自身的学习需求;基于“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的培训基本模型独特新颖,通过观摩、学习、实践该模式下的备课、授课、评课,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四、培训的改进建议
1.完善网络学习平台。
网络学习可以为学员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更便于培训后的继续学习。在网络学习平台中除了最基本的教学资源以外,还应该有专家在线辅导,以便及时解答教师在时间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在网络平台中进行研讨,将他们的实时工作实践体会与其他教师交流分享。
2.完善多元化评价方式。
工作室研修总结范文4
重庆市南岸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包茹华认为,南岸区与吴正宪老师的这次携手,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创新了名师工作室研修模式,为教师成长搭建了更高远、更广阔的平台。
在名师工作室建设已经成为各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的今天,南岸区与吴正宪工作站的跨地域合作,到底创新了什么?又会给名师工作室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异地联手:系统设计名师工作站研修模式
南岸区与吴正宪老师的携手,源自于该区一直以来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在“书香南岸,幸福教育”的愿景引领下,南岸致力于从教师的职业情怀、教育信仰、教学智慧等方面切入,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北京市“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通过“1+5+N”的小学数学教师研修模式(创新工作室成员组成的“1”,带动远郊区县的5个小学数学团队,影响成千上万的小学数学教师,乃至众多的其他学科教师),培养了一批批在北京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教师。南岸区教委经过研究,决定引入这一创新的研修模式。2013年9月,南岸区教委与吴正宪老师协商,筹备建立“吴正宪名师南岸区工作站”。2013年12月25日,工作站正式建立。为保证工作顺利开展,双方协商设计了一个系统的工作方案,为南岸小学数学教师的成长保驾护航。
工作站研修周期为三年,成员在区内遴选,最终确定包括7名核心成员在内的34名成员。遵循总站工作与分站工作协同,网络研修与现场研修结合,理论研修与实践研修结合,专家引领与自我研修结合的原则,分为筹备研修、理论研修、实践研修、成果总结四个阶段,以多维指导、跟岗研修、异步研修、展示交流的模式开展工作。
多维指导――每学期邀请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导师或核心成员到南岸区指导工作站工作1次(每次活动历时两天),工作形式包括专题调研、专题讲座(讲学)、指导成员汇报课、双师同堂、同课异构等。
跟岗研修――南岸区工作站每学期遴选4~6名成员到北京工作站跟岗研修一周。
异步研修――建立“吴正宪名师南岸区工作站”研修网络,形成异步研修模式。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吴正宪名师南岸区工作站7位核心成员(每个成员引领一个学区,引领方式为任务驱动研究、辐射)34位骨干教师(每个成员带动一个校点,带动方式为任务驱动研究、射)全区小学数学教师。
展示交流――由总站为南岸区工作站成员提供高层次的学习、交流、课堂教学展示的平台。每学年推荐2~3名成员,在国家级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或较高规格的学术研讨活动中上课或交流。
理论研修:读书交流开启智慧大门
2014年1月,吴正宪名师南岸区工作站全体成员领到了《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翻开数学的画卷――感受数学世界的人、文、情》《听吴正宪老师上课》三本书。自此,工作站理论研修阶段正式开启――学习吴正宪的教育理念、专业品质、课堂实践和教学策略。
此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师生互动共同创建有效课堂》《数学教师怎样说课――巧在设计》《数学教师怎样上课――重在实施》等书籍,也成了理论研修阶段成员们主要的精神食粮。
成员们一至两个月要进行一次读书交流,总共持续近一年。工作站一共分为六个研修小组,采取先小组内交流,再各组代表在全体成员读书会上交流的形式,此后各小组分别形成交流记录和学习体会。
南坪实验小学金卫老师对《吴正宪与小学数学》一书爱不释手。他说书中以“我的成长之路”“我的教育观”“走进课堂”几个板块,深入浅出地将吴正宪老师一路走来的思索娓娓道来,给自己很大触动。他总结出“热爱是前提、实践是基础、学习是保证、反思是关键”的名师成长路径。
网络研修,也是进行理论学习的重要手段。2014年3月19日,南岸区工作站网络班正式开班。成员们在3月至6月期间内,参加了“吴正宪儿童数学”教师发展研修课程网络研修项目的学习,以自主研修的方式学习吴正宪的儿童观、儿童数学教育观以及八种特色课堂。
对专业理念、方法的学习,增长了成员们的智慧,也打开了走向儿童数学教育的大门。
实践研修:多地联合教研全面碰撞思想火花
吴正宪名师南岸区工作站的实践研修阶段,以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为主线,以专家引领和实践指导相结合、自我成长和辐射他人相结合为基本原则。工作站大力推行“走出去+引进来”的实践研修活动,使成员们深刻感受到吴正宪、张秋爽、刘延革、贾福录等名师们底蕴深厚、热心教育的魅力,以及同伴们孜孜以求、勤于实践的精神。
2016年9月13日下午,吴正宪在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带来了一堂《小数除法》课。她尝试引导孩子们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分余数问题,首先从“分钱”说起,慢慢过渡到“分水果”,继而再“分绳子”,最后到分计数单位,让孩子们在自主思考、探索交流中深刻理解小数除法算理。“切记将数学教学‘成人化’,对孩子们的‘奇思妙想’,甚至‘异想天开’,都要合理引导,将童真童趣引入课堂。”
工作室研修总结范文5
本学年在工作室张树东的领衔指导下,我积极参与数学名师工作室的各种教研活动,共同研讨各种教学方法,通过交流和探讨,取长补短,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方面都有了相应的提高。现将本学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不断学习,提升理论水平
“活到老,学到老”,道出了人生要不断学习。名师工作室为我的学习、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机会,提供了平台。在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我的成长 增长了前进的动力,从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学习的激情。我按照工作室的具体要求认真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我;深入钻研教材,课程标准,研究教法,新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做到心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为教学工作打好了基础;经常观看优秀课堂教学视频,了解优秀课堂教学的方法特点,把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研究;阅读优秀的教育教学文章,从中获得启发与提升;与工作室成员一起共同交流心得,探讨高考热点和冷点问题。
二、大胆实践,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1、积极参与教改科研。在工作中,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在新的形势面前,积极探索工作新思路,转变思维方式,结合工作实际,与时俱进。进入名师工作室后,积极参与每次教研室组织的名师工作室活动,向有教学经验的各位教师学习各种教育教法和教学技能。特别是参加“鹿邑县送教下乡”活动,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的不足。所以,我就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静下心来学理论知识,提高自己在数学教育领域的理论修养,以及语言表达、文字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此外,我还积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合理运用教学软件,为有效教学的提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努力做好帮带工作。我在2017年9月,被认定为县名师成员,鉴于此,我在学校积极做好帮带工作,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每月给青年教师上2节示范课,听青年教师探讨课至少8节,并积极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如备课、改作、测试、辅导等。我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大胆实践,在平常的探讨中,我也从不吝惜自己的点滴经验,对青年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帮带的段玉珍老师和金立老师,通过他们自身不懈努力和我的点滴帮带,在参加试量镇中小学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中分获中小学组一等奖,另外在2018年11月带领学校两名青年教师写了一个省级课题,并成功立项。
3、抓好课堂教学。课堂是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素养的关键。我为了抓好课堂教学,运用工作室所学理论,大胆创新,开展自主教学,课堂上让学生先做先试先说,不怕学生出错;充分利用学习小组,进行交流、合作、互助;多给学生上台展示机会等。
三、反思及努力方向
回顾加入名师工作室以来参加的各项活动,是有喜有忧。喜的是自己通过这个平台学习了许多,收获了许多如教学理念、专业能力等;忧的是离工作室的其他老师还有很大的差距。知道了差距,也就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一是要加强学习意识,常看书、常动笔;二是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三是要强化科研意识,积极开展小课题研修,以科研研修促质量提升。
名师工作室不仅为我提供了提升自身素质的空间,也成为我与同行们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大家园。在这个大家庭里,我找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体会到了互助共进的热情,在这个大家庭里,我更领略了名师的风采。在教学改革的今天,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自己的优势,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以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力争使自己在教学、科研上,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数学名师工作室个人工作总结紧张而忙碌的一学期已落下帷幕,任爱芳名师工作室在教育局、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带动、示范、引领、辐射作用,精诚合作,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在老师们齐心协力地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让我们一起盘点收获,细数那些成长的故事吧!
一、理论学习,提升素养
工作室主持人任爱芳老师同时是许昌市教育名家吴正宪工作室的核心成员,她带领大家多次参加吴正宪教育教学的系列研修活动,并到郑州、商丘等地参加小学数学专业素养的培训活动。我们不只只“传道、授业、解惑”,更是力争做一个充满情和爱,给孩子自信,给孩子智慧,给孩子力量,为孩子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型教师。
在疫情特殊时期,秉承着“停课不停学,停教不停研”的理念,工作室携全校数学老师多次参加了教育部、教研网和中国好老师组织的“2020全国小学数学网络教研公开课"直播培训活动,专家们不仅指出了以后的课改方向,新的课改理念,而且在以后的教学中为我们指明了教学的新思路,新教法。
教学中要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才能不断的进步。学习也是如此,不断的积累与反思、总结,总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收获,更是我们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宝贵经验。
二、集体研修,彰显智慧
教师的成长不仅需要自身的历练,而且需要团队的合作扶持。工作室成员于“教学相长”中实现了共同的进步,丰富多彩而又求真务实的课堂,展现了他们不俗的功底。特别难能可贵的是,每一次磨课,对学员来说都是一次磨砺,是一次煎熬,更是一次提升。一路拼搏,一路成长,挥洒一路汗水,成就一抹辉煌。
工作室主持人任爱芳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的《格子乘法》示范课。在任老师的带领下学生经历探索格子乘法方法的过程,并对比格子乘法与笔算乘法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感受到解决数学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课后,老师们就这堂示范课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在场老师充分感受到了教学研究的巨大魅力。
工作室成员观摩贾海琴老师执教的《搭配》。贾海琴老师和学生一起走进课堂,感受搭配的多样化以及搭配的规律。同时让学生边做边想,通过捕捉关键词,了解搭配的特点。
黄婷慧老师执教的《植树问题》,为了让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以及突破教学重难点,黄老师以创景引题---先学后教---展示反馈三个模块为主线,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工作室邀请教研室领导对课堂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就教学理念、课堂设计以及对新老教法的理解、把握等问题与执教老师及全体听课成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与交流。
三、送教下乡,传经送宝
11 月26日,建安区实验小学杨淑敏校长带领名师工作室的任爱芳老师和刘瑞华老师到了建安区灵井镇的灵北小学,开展送教下基层活动。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原则,共同探讨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达到共同探讨、共同提高的目的。
刘瑞华老师给三年级的孩子呈现了一堂精彩的数学课——《线段、直线和射线》,刘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借助实物、图画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具体,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微课助力,一路同行
停课不停学期间,每天短短的20分钟名师课堂,怎样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怎样充分发挥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作用,经过工作室反复讨论商榷,决定分年级包课时录制微课,然后把资源分享给学生。时间紧任务重,常常是夜里十一、二点了,群里还在热烈的讨论着,为了高质量的录好一节课,一遍遍的尝试,一遍遍的提升,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累并快乐着!
五、课题研究,共享成果
教师的成长不仅需要自身的历练,而且需要团队的合作扶持。任爱芳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认真地开展各项工作,搭建了一个学习提高、探讨交流的综合平台,全体成员通过学习、交流,在理论水平、科学素养、创新意识、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化发展等方面有了突出的进步和显著的提高。
工作室多位成员参与了课题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贾海琴老师和黄婷慧老师参与的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重点课题《中年级数学教学利用日记提升学生应用和反思能力的研究》正在研究阶段,刘瑞华老师主持的、张志华老师、谢佩佩老师参与的《小学高年级数学家庭作业有效性研究》市级课题在今年成功结题,工作室主持人任爱芳老师主持的市级课题《小学数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方法与策略》、孙利敏老师主持的县级课题《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高年级的教学应用研究》都成功立项。 刘瑞华老师、谢佩佩老师的于各类报刊杂志。
六、专业成长,读书先行
工作室研修总结范文6
一、高位均衡,构建区域协作新体制
均衡教育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为推进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朝阳区于2012年9月成立了“朝阳区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协作体”,成员单位包括12所优质发展校、特色校。一是搭建平台,形成互动机制。协作体通过“六个互动”———网络交流、专家讲坛、青蓝结对、优势互补、统筹招生和联席会议,实现协作体理念共融、业务同培、课题共研、课程共建、资源共享“五位一体”发展格局,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共同发展平台,为朝阳区教育高位均衡优质发展奠定了基础。区教育局拨专项资金,对协作体进行了经费保障。协作体开展以“百名师徒牵手成就教育梦想”为主题的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协作体师徒帮带活动,搭建教师共同发展平台,并通过共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参与科研课题研究等,实现共同发展目标。二是创新方式,推进互动成效。2015年11月,协作体在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开展了以“关注学习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为研究主题的面向全市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活动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交流彼此的经验,真正实现了区域内的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提升。
二、区域推进,整体研修
1.整体规划,建立整体研修平台。朝阳区遵循名校、优质学校整体带动的原则,把区属中小学校划分为六大学区片,实施“大学区”管理。通过大学区管理平台,以“学科生命教育研究”为载体,以“关注生命情怀,彰显阳光课堂”为主题,进行了生命课堂构建的实践探索,推进区域性整体研修。
2.典型激励,促进共同成长。协作体通过开展大学区优秀教研团队评比活动,各大学区选择优势学科、挖掘优质资源,通过教育论坛、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三个环节展示各区片的教研成果,使区域研修活动有了质的飞跃,实现了校际之间、新老教师之间、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通过整体推进,各校逐步形成了以生命教育为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涌现出一批省市级品牌学校、三星级特色学校、素质教育优质校等。
三、主题研训,构建教师培训体系
在培训策略上,朝阳区不断拓宽教师培训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努力构建教师培训体系。一是专家引领式培训。根据需求开展各种培训,聘请知名专家讲座,组织教师去上海、广州、南京等教育发达地区学习,让教师走近教育专家,教师专业素养大幅提升。近三年来,组织全区中小学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超过1000人次。二是基地孵化式培训。建立了以教师进修学校为中枢,以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协作体为重要平台,以优质学校为主要载体,以名师工作室为示范引领的“四级培训基地”,形成了进修学校统培、协作体带培、校际互培、工作室专培的立体培训网络。三是网络互动式培训。我们先后建立了“名师博客”、“朝阳区名师交流QQ群”、“基层师培工作联系QQ群”等,定期组织主题性论坛交流活动。四是名师导航式培训。2015年朝阳区第二批挂牌12个名师工作室,他们通过开展互访周活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主题研修、专题教研、外出培训等活动发挥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推广教育教学成果,共享教育教学资源。五是课题带动式培训。我们提出了“科研促培训、课题带常规”的工作思路,朝阳区教师进修学校以课题《优质教育与教师发展评价》《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为载体开展活动,促进了“学习型组织”和“教师发展型学校”工程的实施,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六是突出校本培训。以“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为载体,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研修活动,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本研修格局,创建了高水平的教师专业发展群体。
四、团队研修引领,打造培训亮点
为提高朝阳区教师进修学校研训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其在推进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上成为创新者和引领者,2015年进修学校制定了全方位的学习研修规划,并以“构建温暖和谐的学习团队”为主导思想,有序地开展系列研修活动。
1.校内培训,丰富内涵。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由教研员主讲或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从专业提升、课改新路、科研引领、心理调适等方面对教研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提高教研员的指导、研究、引领的能力和高度,促进内涵发展。
2.域外培训,开拓视野。2015年先后组织教研员40多人次赴北京、上海等课改前沿地区参加教研峰会、高级研修班、名师工作室论坛等活动,对教研员的专业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网络研修,学用并重。区教育局对进修学校教研员进行了“2015年教育技术提升工程”的培训,提出了“抓住机遇,学习充电,学研结合,学用并重”十二个字的目标,成立各研修小组并根据本组实际组织“学习沙龙、研修论坛、组内解惑”等一系列研修活动,使教研员的教育技术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4.备课调研,提升水平。区进修学校在每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分别召开备课调研会,所有学科教研员以及进修学校的领导共同参加,和全区的学科教师共同聆听教研员的备课,然后教研员进行研讨,针对备课的形式、内容、策略、深度、有效性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使教研员不断改进备课方式,提升教研员的培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