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德育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德育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德育论文

小学数学德育论文范文1

1、中小学学生存在年龄、思维的差异,大多数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并未充分考虑到初小衔接的“过渡期”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其心理、生理上都在逐步发展。小学以直观现象为主要思维特点,正在由机械记忆向意义记忆过渡,中学生要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意义识记为主。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以形象、直观的思维为主,慢慢出现抽象逻辑思维,认知活动的随意性、目的性逐渐增长。他们喜欢参与活动,但对老师有较大程度的依赖性,对教师的信任度比较大。然而很多的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思维方面的差异,只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导致很多小学里成绩优秀的学生到初中之后成绩却不好了。

2、中小学教学内容、要求存在差异,在此认知结构需要发生根本变化时学生“束手无策”小学生主要是学习具体的数,而到了六年级接触到用字母表示数,建立了代数概念,研究的是有理式的运算。这种由“数”到“式”的过渡,是学生在认识上由具体到抽象。在小学,解应用题采用算术解法,把未知量放在特殊的位置,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而进入初中后,则用列方程来解应用题,把未知量用字母来表示,且和已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设法找出各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但学生往往还是习惯运用算术法来解决问题。所以,在应用题教学中,要设计好应用题的“算术解法”和“代数解法”过渡的情景,如有这样一道题:“比一个数的5倍小7的数是8,求这个数。前者的特点是逆推求解,列出算式为(8+7)÷5,而后者则是顺向推导,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用代数法常感到不习惯。

3、中小学教学方式、策略上存在差异,学生面对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还需时间“消化”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讲得细,练得多,直观性强;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得精,练得少,抽象性也比较强。从实际情况看,小学生是机械记忆、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二、提高中小学数学衔接实效性的对策

1、针对中小学学生存在年龄、思维的差异的问题,教师应在新生入学的前段时期要抱着包容的态度,让学生充分做好迎接新挑战的心理准备例如学校去开展一些有关的讲座,消除新生对新的学习挑战的恐惧。或者可以邀请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和新生一起进行座谈会,学习一些过渡期的经验、学习经验。教师在面对新生不能很好的进行心理调节的时候要适当引导,让学生重新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带着包容的心态给新生充分的过渡时间。

2、针对教学内容、要求存在差异,在此认知结构需要发生根本变化时学生“束手无策”的问题,应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教师还应查缺补漏,搭好阶梯,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刚从小学升上初一,小学里的许多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应该继续保持.如:上课坐姿端正,答题踊跃,声音响亮,积极举手发言等。初一学生基于小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认为学数学就是做作业,多做练习,课本成了“习题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须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指导学生预习、复习和小结,适当选读课外读物,培养兴趣,开阔视野。

小学数学德育论文范文2

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有多个方面,图书馆的工作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图书馆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场所,是进行德育的潜在课堂,图书馆对学生的无形教育比有形教育更容易被接受,具有不可替代的德育功能。图书馆的主要属性是教育性,学生可以在图书馆内通过浏览和阅读古今中外各种书籍,学习现代科学的前沿知识,了解当今时展的最新消息,在图书馆安静的读书氛围中,阅读可以使学生的情操受到熏陶,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校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使学生树立文明、健康的思想道德意识,以正确的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健康有益的图书是学生健康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读一本好书可使学生终身难忘,受益无穷。一本优秀的图书,不仅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更能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开拓学生的思维眼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健康成长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2优化馆藏图书,为学校德育打好物质基础

高职学校的学生层次差别很大,对图书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作为图书管理人员,就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和现状,研究他们的需求,为学生选购适合学生阅读、顺应时展的优秀书籍。可以通过读书联系卡、图书调查问卷、学生平时借阅记录分析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图书的需要。同时,做为图书管理人员,要紧跟时代步伐,掌握国家的政治方向,了解教育的新思想、新思路、新做法,掌握学校学生所学专业的最前沿信息,开列出书目,并在师生中征求意见,确定新购书目。要多购进思想健康、观点正确、格调清闲、学术性强的图书。对图书馆的馆藏图书,要认真进行清理,建立详尽的图书目录,建立电子图书目录,方便学生借阅时进行检索。对新进书目,要通过新书介绍、内容概述等方式,精心做好导读工作,让学生对其进行了解,向学生推荐既开阔视野,思想性强,又能帮助他们提高思想修养的图书。把人类历史上最有价值、最能感动人的著作推荐给学生,把富有时代气息的书推荐给学生。同时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班级图书管理员作用,通过教师的介绍、同学间的相互转告,使这些健康有益的图书能让更多的学生阅读。

3开展有益的读书活动,让图书馆成为学校德育不可或缺的战场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对图书的引领作用给出了最好的解释。但随着科技的发达,学生人手一部手机,上网、聊天、玩游戏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业余时间,学生大多不愿走进图书馆,看这些无声的图书。要想让图书吸引学生,就要开展有益的读书活动,让学生乐读书、读好书。在日常的工作中,多开展以“走进书世界,书香满校园”、“与好书做伴,与经典同行”、“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等为题的主题读书活动,从而促进校园内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的形成。可以通过在校园醒目的位置张贴创建“书香校园”的宣传画、警示语;利用业余时间开放学生阅览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站、电子屏的作用,向学生展示新书、读书的益处等方式进行宣传。还可以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制定相应的制度、班内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督促、激励学生积极读书;开展“课外阅读比赛”活动,让学生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言名句、心得体会等记录下来。另外,还要每学期对“走进书世界,书香满校园”等活动进行总结、表彰,使学生对图书更加感兴趣,使图书馆的德育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4充分发挥电子阅览室的引领作用,拓展德育平台

为顺应时展的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图书馆先后建立了电子阅览室,为学生提供另一种更加快捷、时尚的阅读方式。电子阅览室的主要服务功能在于进行馆藏资源的开发与宣传,为学生提供电子读物的阅览与下载、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和查询、读者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等。为提高电子阅览室的使用价值,图书馆还可以利用建立自己的网站,制作出学生喜爱的、有特色的网页,为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平台,分享读书的乐趣与收获,并积极给学生推荐一些好的网站,介绍一些好的信息,避免他们盲目误人不良网站。通过这些活动来增强学生网络道德防范意识,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上的免疫力。由于网络资源的良莠不齐,有的内容对学生的思想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因此,电子阅览室管理人员要引导学生用好网络,对读者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学生的上网活动进行必要的监控和检查,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技术上的筛选和过滤,建立安全屏障,最大限度地防止有害信息的侵人和无聊游戏软件的泛滥。让电子阅览室扬长避短,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小学数学德育论文范文3

一、通过读来整合小学数学和语文

在小学阶段,数学和语文是绝对的主科,是小学生学好其他各个学科的基础,可谓是基础的基础。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度地强调了这两个学科的专业化,使彼此孤立起来,相互之间缺少融合的时候。而这两者是有客观上的联系的,我们都知道小学语文需要朗读和阅读,岂不知,这是各个学科的基础,对于数学更是如此。数学中也存在“读”的问题,那就是读图和读题。因为没有弄清题意,或者没有准确地把握题目的要求而做题失误的事屡见不鲜,甚至都已经习以为常。这是个不正常的现象。数学教师必须在学生的数学阅读上多用心,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对学生加强相应的锻炼才能弥补这方面的缺失。

阅读对于各个学科的解题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更是如此,没有阅读就没有数学。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准确地抓住题意,对于数学成绩具有积极的意义,当然,通过数学思维的练习也能帮助学生懂得语言和阅读的条理性,对于他们的语言也有一定的帮助。比如,在教学生认识体积的一节中,可以让学生阅读乌鸦喝水的故事。乌鸦看到瓶子里有水,可是它的嘴巴够不到水面。水在瓶子的底部,上面有很大的空间,怎么办呢?聪明的乌鸦有办法,它衔来一粒又一粒的小石子投到瓶子里去,小石子占据了水的位置,水面渐渐地升了上来,乌鸦最后喝到了水。这个故事比较形象,也体现了一个小生灵的聪明,对于学生理解水的体积具有直观的教学效果。小学生数学的阅读理解能力必须以语文的阅读为前提,可以尝试让学生把语文和数学都当做阅读材料来进行练习。

二、通过说来整合小学数学和语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意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还要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因为语言是人思维的表现形式。很多时候学生的语言表达非常欠缺,不够流畅,这样的现象表现在男生身上的时候多,我认为这是他们的思维快于语言的原因造成的。他们的语言还不足以表达他们快速的思维,这就容易造成学生表达结巴不流畅。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辩证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思维的表征,反过来,通过对语言的练习也能帮助学生锻炼思维,促进思维更具有条理性。学生能够背出一个简单的数学概念,这是一件比较普通的事情,如果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这个概念的内涵,那就在难度上提高了一个层次。学生需要对数学概念有非常清楚的了解和把握,还要有足够的想象力,能够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某一概念的大概形式。

另外,在叙述这些数学概念的时候要让学生养成语言简洁、表达准确的习惯。例如,在教“0的认识”的时候,我就尝试让学生先描述出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虽然这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看上去也非常简单,但对于刚接触数学概念的小学生来说也显得非常抽象。学生要么描述不出,要么难以表达清楚。我为学生展示了五幅简笔画,在第一幅上,水中有四只鸭子;而第二幅则有三只,第三幅有两只鸭子,第四幅水中有一只鸭子,而第五幅则只有水。我让学生看图说话,用具体的实物来帮助他们形成对数目的概念。学生在口头描述中也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0”的含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认识到“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之后,可以让学生用比较准确的话去描述其他事物的“0”。

三、通过其他语文手段来整合小学数学和语文

小学数学德育论文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实施途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转变教育理念是关键,要时刻将教书育人放在首要位置。要实现素质教育设定目标,优化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需从每一节课抓起,从每一位学生抓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才能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1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适量合理的练习

教学中以学生做为主体,就是要让学生们在教师的积极启发下,参与教学的一些过程,主动的获取知识。小学生获取知识大多是靠直接感知来进行相关知识的抽象概括,年级越低的学生感知越高,其自身的思维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教学上根据小学生的这个思维的特点,假如每次教学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适度的合理练习,让同学们能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主动获取知识。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意识。

2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的给予学生们参与的机会,鼓励学生们针对不同的教学问题,积极主动互相交流与讨论。可以尝试分组学习的方式,提供更多的时间,还要保证在每个小组合作学习中,所有的成员都会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在教授“圆的面积”一课时,先和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等面积公式推导时所使用的方法,再引导学生结合新旧图形间的关系推导出新图形的面积公式,学生之间可分小组合作讨论。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小组成员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其中。大家通过拼一拼、摆一摆、数一数、算一算等,知晓拼出的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以及梯形的上底与下底和圆的周长有关联,平行四边形的高、三角形的高与梯形的高又和圆的半径是一样的,借助这些关系也就能很顺利地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了。此后,教师再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学生之间的探讨成果展示出来,适当引导学生,让他们作必要补充,将小组的一些想法适当延伸,使每组学生都切实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3优化教学方法,使用启发式教学

优化教学方法对推动教学进程发挥至关重要之作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家长式的灌输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学习的积极性也得不到提高,主体地位不能体现出来,这也是传统教学的一大败笔。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可采取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通过探索新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这样既能调动积极思维,更利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当然,使用启发式教学需要突出学习兴趣。在兴趣的趋势下,学生才更愿意主动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很大。教师也可创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在他们的积极参与中进入教学之中。

4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

在教学时老师还应该对学生们进行相关的德育教育,对他们的发展架桥铺路。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学内容,适时的向同学们讲解我国古今数学家的伟大成就与光荣事迹,激发学生们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如在讲解“圆周率”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在教学时介绍我国古代的优秀数学家祖冲之,是他首次将“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了3.1415926-3.1415927之间,并把该世界纪录保持了一千多年之久。又比如,在教学“数的整除”这课时,教师可向同学们介绍现代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如何取得了“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桂冠等等,让学生们从中感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感染与熏陶,增强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自身的学习热情。

5科学评价学生成绩结果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着眼素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培养智能、重视德育、发展个性。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多种弊端,包括只重视应试结果,常结合成绩高低直接断定学生素质优劣等,相对地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评价,忽视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这显然是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对推动数学整体发展帮助很大。根据创新课程整改要求观察,作为新时代教师的我们有义务注重学生综合学习与活动参与能力等综合评价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鼓励与表扬的价值来教育学生,充分挖掘他们的个体潜能,欣赏他们阶段劳动成就,适时鼓励学生在生活规则中挖掘出更多创新数学的思维理念,和谐师生之间的情感,这能为课堂民主和风趣氛围的开拓积累适应性实力,这样更能顺势提升学生长久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更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与人格基础,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苏hi得到全面化发展。义务教育的核心任务指标就是令受教育人群逐渐掌握合格公民行为规范要求。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需在当代教育思想的引导下,充分利用科学方法,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与认知规律,认真专研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与学的应有价值,激发并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之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赵代川.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年08期.

小学数学德育论文范文5

1.研究缘起。随着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迅速发展,美术教育也日惭趋于包括整个社会和人的整个一生的方向,其本质也转向培养受教育者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但是,当前的中学美术教育却多置美术之美育功能与任务于不顺,只施以临摹写生的纯技能训练的应试教育;而小学美术教育又多是片面夸大稚拙童趣的艺术性,忽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授,使“稚美”思想垄断整个小学发展阶段,造成儿童的审美素质与创造能力的长期“低幼化”。

2.现状略析。以上所述的“有术无美”的功利主义教育与“有美无术”的自然主义教育其本质都是一种与全面发展相背的、残缺偏窄的、停滞孤立的审美误导,在实践中产生了诸多矛盾。

(1)与教的矛盾首先,普通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区别于专业学校的美术教育就是其具有普及性、基础性、综合性并有一定建立于兴趣之上的应用性,皆着眼于螺旋上升的发展。而对技能的片面强化与对拙美的静态依重均割裂了知识技能与情意美感内容的有机联系,形成小学与中学间的智能断层和中学毕业生审美素质的严重匮乏,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美术教学必须遵循以审美教育为主线、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循序渐进等原则,遵循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情感体验与道德判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美育原则,在教学中也需要采用直观、形象、情感与动作相结合的方法,而前述两种顾此失彼的误导都与此相去甚远。

(2)与学的矛盾美术学习是一种促进主体美术知识、审美情感和表现技能逐渐准确和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比其它学科学习还要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技能教育忽视了动机与兴趣、情感与审美的心理基础,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平衡性;小学夸张稚美的教育则忽视了学生在右脑神经系能控制与其它神经系统密切配合下的操作性,忽视了发展的生理基矗两者都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另外,美术学习又是学生眼、脑、手和材料密切配合的智能、情感与操作活动,美术教学任务实现的具体表现也是促使学生的眼、脑、手协调并用,因而学习呈现着“观察思维(感受)表现(创作)观察……”的循环渐进过程。而前述两种教育均切断了这个螺旋型过程,不能实现视有所惑、脑有所思、手有所政、料有所用的最佳结合,也违背了学习规律。

(3)与个体完善和社会需要的矛盾美术教育作为学校美育的主要课程之一,除了对受教育者的审美结构的美育功能之外,还具有伦理结构的德育功能、智力结构的智育功能以及身心结构的健康功能。只有这些功能的全面发挥,方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健康发展的完善个体。而且,随着文化科技的进步,艺术与生产、生活日趋融合,社会要求劳动者具有高层次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丰沛的艺术情趣与创造意识。而前途美育的欠缺与片面都是美术教育功能的畸型发挥,都将造成个体心灵、精神和行动能力的巨大失衡,使人格和个性平面化,使再生产劳动力的感官运动与审美创造相分离,从而影响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影响社会的顺利发展。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与发展的审美定位

1.美术的教育目的与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可简单概括为审美教育、智力开发与美术知识技能培养三项。目的总是依赖于过程。如果说美术表现与创造活动是一种行为艺术的话,那么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智能、情绪、道德、知觉、美感、社会感与创造性等不断成长提高的过程,而中小学美术教材也正从形式与内容上整体地表现出了这种发展性,并要求通过绘画、欣赏、图案、手工等课题予以实施。

2.美术的学科特点与发展作为视觉化的造型艺术学科,美术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即教学的直观性、形象的审美性、美术的创造性及制作的技能性。教学必须以直观性前提,以技能性为条件,运用审美性方法,追求创造性目的。故而要求不断为学生创设感受环境、提供审美对象、教授表现与创作方法,提高其美术的创造能力(美化生活的能力、美化环境的能力及艺术的综合创造力),这就体现了美术审美教育功能的特殊性--通过形体、色彩、材质、空间等方面直接感性的视觉审美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对视觉对象的欣赏、表现与创造能力。

3.美术教育的现代化与发展随着国家素质教育体制的完善与对艺术教育的不断重视,现代美术教育已突破了学校教育的范畴,成为一种以美术智能和审美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社会活动,旨在培养人高度的创造性,这就要求中小学美术教育首先要强化美术教育意识,转变以往囿于学科内的美育思想,放眼整个社会生活空间,发掘并利用艺术、自然和社会中的一切审美因素进行全面的审美教育。

其次要加强美术教育的改革与研究,以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适应二十 一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再次,在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传统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故而引进新的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是美术教育的基本要求。

4.美术的素质教育与发展作为普及型立体型的美术素质教育,围绕发展的核心表现出以下特征:①科学性--基础性与系统性的统一,即向学生实施具有辅德、益智、健体(心)的美术“双基”,具有全面整体的、优化结构的、层次递进的、有序发展过程的教育,②实效性--因材施教与以点带面的统一,即以因材施教为根本,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达到以点带面的全局性教育效应;③创造性--主体性与适应性的统一,即充分发挥教学双方的主体能动性,做好相互间的合作与配合、促进教学活动从不适应向适应方面发展;④规范性--有一 定的教育评量体系与活动,即对学校美术教育实施综合评估并纳入教育、管理常规,根据甘一世纪学生美术素质的综合要求与表现,建立健全一整套过程与结果并重的美术活动的评量规则,并使之在实践中应用化;⑤发展性--以人为全面发展和“教育是基础生产力”的统一为宗旨,即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向,使未来的劳动者具有审美方面的生产能力和美化生活的能力的教育任务,以及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并能运用美术语言手段去感受、理解和创造美的教育目的。

三、发展的审美教育的实施

1.树立“大美术”观念,将审美教育融注于一切美术教育活动之中。采用开放式的素质教育,以广义的美育思想指导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美育活动,发挥多种美术教育要素、形态和范围的综合作用,形成美育的总体效应。

2.加强美术教研,促进美术教改。面向未来和世界,着眼于全面发展,广泛深入地研究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外因素,结合时代与学生主体特征因材施教;加大教改力度,探索出一条适应个体与社会、有特色的中小学美育新路。

小学数学德育论文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留白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诸多教师往往在课堂中为学生布置诸多的任务,造成学生在学习方面无法精确地找准文章主题,长久以往造成学习倦怠。这类教学形式虽然投入了教师大量的精力,但是未必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因此适度将书画艺术中“留白”作为一项教学方法,在小学阅读课堂中运用,做好学生体验感受的把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探究,进行课堂“补白”,或将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以下为笔者根据自身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经验,系统论述了在当前小学阅读课堂中应如何运用留白艺术方法。

一、强化课堂“留白”设置,强化阅读感悟

(一)巧设悬念,做好课首留白

一堂课程的精彩与否,同其课程导入的良好度有关。教师在进行课程备课时,应当从教材着手,做好与课文内容有关案例的整理收集,充分对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做好把握,设置“留白”悬念,引导学生对教材产生强烈的探究欲,促使其积极的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之中。诸如在《会走路的树》一文授课时,教师可在课堂的开始,向学生提出质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树会走路,树儿为什么会走路”首先以此问题调动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因为在学生的主观思想中树木都是静止不动的,会走路的树对于他们而言即充满了神秘感,继而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令学生阐述自己对于会走路的树是什么态度。在组织学生讨论完毕后,教师即可打破悬念,让学生参读课文,在此形势下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即被良好调动,为新课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铺垫。

(二)强化课中语义“留白”,品读语文趣味

在学生的阅读学习中,教师应当专注做好教材文章的深化授课,因为在当前教材文章中有些文字存在着较深的韵味,很值得细细的品读,在课文的阅读时,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对于简单而有深意的语句进行衍化拓展,用自己的语言做出表达,使语句更为形象具体化。因此教师在阅读授课时,应当着重找准凝练的词句,留足空白供学生进行实践感悟,拓展想象思维。比如在苏教版二年级语文第三册《窗前一株紫丁香》课文学习时,教师可以专注“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中的“教师”二字,向学生提出问题:“紫丁香为什么会种在教师的窗台而非种在工人伯伯的窗台”,继而留白,指引学生精读课文,寻找美丽的紫丁香生长在教师窗台的缘故。并可结合多媒体手段进行丁香图片的展示,配合以歌曲《丁香花》播放,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的情景,从歌曲中领会到紫丁香同教师间的联系,使学生学会结合生活进行阅读,发现生活美、自然美,利用自身美的感受,领悟“教师”在文章中的主题性,使学生在文章阅读训练中专注于人文精神的感悟,以此促进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目的性及人文性的完美统一。

(三 )课末“留白”,促进学生的回顾探究

课末是教学课堂的“终曲”,在此阶段的留白,能够促使学生进行所学知识的回顾升华,激发起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欲望。虽然课程已经结束,但是教师通过悬念留白,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持续产生解决问题的效应特征,使教学工作达到持续化推进。因此,教师在此环节进行留白的同时,还应当引导学生将学习感悟由课堂演化到课外,多进行与课堂知识相关联的书籍阅读,填补教师留白的知识空缺,这样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文学想象,延伸其思维表达能力,更能够促进学生的知识理解层次,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把握文本空白,合理引导学生“补白”

(一)组织学生开展想象,引导学生依据插图“悟白”

在当前苏教版的小学语文中,存在着大量图文结合的文章,图画的结合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于课文的了解,一方面也预设了许多的空白供学生思考,这些文本空白的设置看似无意,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授课中均可以成为激发课堂活力的关键,便于教师与学生开展探索学习。因此只有认真就教材中该类空白点同课内外读物做好联系,组织灵活的开展教学工作,使学生能够有目的的做到知识层面的扩散,方能最大化地使学生思维空间达到完善创新,培养其对创造性语言的理解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