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培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内审培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内审培训总结

内审培训总结范文1

一、加强计划管理

1、市内审协会每年初根据上级协会和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制订《年度内部审计工作指导要点》,指导内审机构围绕各部门各单位重点工作制定年度内审工作目标和项目计划。

2、市内审协会将通过分片召开会议等形式,依据各部门各单位年度内审项目计划,检查实施进度和落实情况。

二、加强质量检查

1、市内审协会依据有关准则,结合市具体情况,制定与内部审计业务工作相配套的操作规范和办法。

2、市内审协会将不定期开展业务质量抽查,主要抽查各部门各单位内审工作程序、审计文书编制、项目案卷建立等,抽查结果纳入年度质量检查评比之中。

3、市内审协会每年组织开展一次业务质量检查评比,检查评比的主要内容包括审前调查、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立卷和成果运用等方面,通过检查评比,对优秀项目予以表彰,对质量差的项目和存在的问题予以通报批评。

三、加强业务培训

1、在组织内审人员参加上级审计机关和内审协会举办的各类培训的基础上,市审计局和市内审协会将采取单独办班的形式加强对内审人员的业务培训,每年至少一次。

2、市审计局各处室实施审计项目时,根据工作需要,吸收有关内审人员参与审计,通过“以审代训、边审边训”的方式,帮助内审人员提高业务素质。

3、根据各部门各单位实际需要和邀请,市审计局和市内审协会可选派业务骨干,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对内审人员进行业务指导或专题授课。

四、加强协作配合

1、市审计局各处室实施审计项目时,审计组进点、出点会议应邀请被审计单位内审机构、人员参加。

2、市审计局各处室实施审计项目过程中,审计组要认真听取内审机构的意见,取得内审机构的配合和帮助,对于内部审计结果,在确认可靠性的前提下,应加以充分运用,提高审计实施工作效率。

3、市审计局各处室起草审计报告,对被审计单位内控情况进行评价时,应对该单位内审机构建立情况、人员配备情况、内审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做出评价。

4、审计决定下达后,审计组要与被审计单位内审机构加强协作,共同督促检查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提高审计决定执行率和审计执法效果。

五、加强交流宣传

1、市内审协会将每年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组织内审机构交流工作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2、市内审协会要加强工作调研,注意发现和培育先进典型,帮助总结提炼经验成果,并及时予以宣传和推介。

3、市内审协会要建立内审信息专报制度,组织内审机构及时上报有关工作情况,编发《内部审计工作通讯》,介绍全市内审工作动态、经验做法和成果。

4、市内审协会要充分利用审计局的门户网站和《审计》杂志等刊物,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及时总结、宣传和推介我市内审工作的情况。

六、加强科研教育

1、市内审协会每年组织内审机构、内审人员开展一次优秀科研论文评比活动,对评为优秀的论文予以通报表彰,并推荐参加上级内审协会的论文评选。

2、市内审协会要组织内审人员积极参加CIA考试、后续教育和岗位资格证书年检,促进内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七、加强年度考核

市内审协会对各部门各单位内审工作情况每年组织一次考核,考核采取日常检查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内容包括内审机构建设、人员配备、工作成果和经验做法、业务质量、计划统计、信息专报、调研报告、信息化建设、科研工作等情况,考核结果将予以通报。

八、加强内审机构建设

1、市内审协会要建立全市内审机构、人员资料数据库,及时掌握各部门各单位内审机构、人员的变动情况,形成全市内审工作网络。

2、市内审协会要继续督促和指导具备条件的部门、单位建立内审机构,配齐配强内审人员,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加强内部审计各项基础工作。

3、市内审协会将根据不同系统、不同行业的工作需要,加强对内审协会分会和发展新会员工作的指导,不断壮大我市内部审计队伍。

4、市内审协会及各分会要加强自身建设,严格按照章程规范运作,不断提高协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九、加强对区(市)协会的工作指导

1、市内审协会要通过工作调研、召开会议等形式,听取协会工作汇报,提出改进建议,指导协会工作开展,促进区(市)内审协会健康发展。

内审培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1 领导重视,提高全员素质,增强全局意识

笔者曾做过这方面的了解,有些实验室只是把内审工作做为一项迎接外审工作的不得不做的工作,对之重视不够,所以内审质量不高,有效性不够,要真正把内审做好,要领导重视,提高全员素质,增强意识。

1.1 认真学习,充分了解内审工作的目的、作用及重要性,提高认识

内部审核是管理体系中质量控制的不可分割一部分,是对管理体系运行是否符合管理体系文件要求进行审核,也是对管体系文件是否有效进行审核。内审工作不只是内审组的事情,它要靠实验室全体共同协作完成的,提高内部审核的质量就要提高实验室的整体认识,首先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内审工作的重要性,并组织员工学习实验室认证准则、相关的法律法规及体系内质量文件,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内审工作的重要性,了解自己在内审工作的职责,这样,不仅让大家学到了更多的理论知识,还会将学到的知识认真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去,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精心选拔内审员并不断对加强内审员素质能力培养

内审员是实验室内审的主体,他们的素质能力是实施有效内部审核的基础和保障,所以,内审员必须是经过严格的挑选,首先内审员要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熟悉所审核领域技术及相关知识,熟悉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及技术操作;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各类标准;熟悉单位内部的管理状况,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敬业,正直、公正、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缜密的综合分析能力、准确的判断力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并且参加认可准则和审核要求、方法、技巧等知识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证书具备从事组织体系内部审核资格。要保证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运行,内审员的素质能力就需要不断的提高,内审员可以通过继续接受培训、自学、教学培训、参加各种相关会议或其他相关活动等保持和提高个人素质、知识和技能;也可以通过不断地参加内部管理体系审核来保持和证实其审核能力。

2 精心策划,制定年度审核计划和每次审核计划

质量负责人需精心策划年度的内部审核计划,这是做好内部审核工作的关键环节。策划应充分考虑实验室的特点,如组织结构、工作特点、过程和内审员的知识能力结构、人员搭配等。通过切合实际的精心策划,形成年度内审计划,每年度的内部审核要求覆盖与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部门、岗位。在审核计划中应明确:审核范围、审核依据、审核时机和频度、审核部门、内审人员组成、审核资源保证、审核持续时间等。具体到每一次内部审核,应按年度计划安排和内审程序规定详细编制内审计划再实施。特别是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制定时要统筹策划,对关键人员承担的工作量要仔细考虑。

3 做好审核前准备工作,为审核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1 文件预审

文件预审是制订抽样方案的基础。在现场审核开始前,审核组长一定要组织审核组成员审阅受审核部门的有关文件,才有可能制订出合理的抽样方案。文件预审的范围要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相关作业指导书、质量控制计划和记录比如受审核部门的典型检测报告,以及以前的审核结果和出现不符合的情况、相关方的抱怨记录等。

3.2 编制内审检查表

现场审核检查表是抽样方案的具体落实,是现场审核的重要工具,编写检查表的作用是:一是为内审员提供如何进行内审的指导(相当于内审工作指导书),二是弥补内审人员经验不足所需的必要文件。三是防止审核覆盖面不全或遗漏某些重要过程和区域,对内审人员有提示作用。四是防止审核中出现不公正、偏见,减轻审核人员心理负担。五是使内审工作有序、按计划进行,确保达到审核的目的。所以,编制检查表是内审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检查表编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内审的结果,编制检查表一定要有针对性,应根据实验室组织结构、检测/校准项目、范围、能力及过程特点进行编制。内审检查表一般包括计划审核项目、需寻找的证据、抽样的方法和数量、完成该项检查的时间以及所依据的文件要点。管理体系初建时,可采取由审核组长统一编制的方法;随着管理体系的不断成熟,应该由参加内部审核的内审员独立编写,但是所有内审员编写的检查表要经过审核组长统一审阅、批准后才能用于现场审核,必要时,可以组织审核组集体讨论,以防止审核内容的遗漏或重复。检查表的编制还应考虑使用者的经验、知识能力,一般而言:(1)对于工作能力强和内审经验较丰富者,可略为简单。(2)对于新参加内审的人,因缺乏足够的经验,检查表要更为细化一些。

4 编写好内审报告和总结报告

审核报告是审核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在内部审核策划时应制定好审核报告的格式,确定内容和要求。编写审核报告时应注意:(1)简单明确,不宜过长,简明扼要地叙述审核内容。(2)为了不跑题和遗漏内容,在预先策划好的格式和内容的基础上编写。(3)要用典型的事实、数据说话。(4)对于不符合项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不能就事论事,要以可操作、可控制、可评价为基本原则。(5)审核结论应与末次会议上结论一致。(6)对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要作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对成功的方面给予肯定,对存在问题的方面提出改进的方向。每一次内部审核结束后,质量负责人应组织有关内审人员对审核情况作出全面分析评估并写出总结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1)内部审核年度计划完成情况;(2)对不符合项进行分析,寻找原因;(3)对主要不符合的总结性说明及纠正措施完成情况;(4)对质量管理体系作整体评价;(5)对薄弱环节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6)为管理评审输出明确信息,要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的方向明确。为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有力的证据。

5 结束语

实验室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是一项系统化、文件化的复杂验证过程,涉及实验室所有与检测有关的部门、审核准则的所有要素,只有全体员工高度重视,积极配合,不断学习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努力做好内审工作各个环节的工作,并在管理运行实践中不断摸索适合本单位实际工作的审核模式和措施,才能提高内部审核的有效性,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使之处于持续改进之中。

内审培训总结范文3

一、武汉分行辖区审计工作信息化实践

( 一) 以系统为媒介,总结转型项目的成功经验,推动辖区审计项目质量再上新台阶。

及时总结项目的成功经验,将系统建设作为固化审计成果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实现批量复制审计经验,达到成熟一点、带动一片的目标。2012 年受总行内审司委托,开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基建绩效审计评价系统》( CPAS) 。该系统凝聚了武汉分行绩效审计中总结出的成功经验,可以实现对基建项目规范化、定量化的绩效指标评价,保证审计成果的科学性、准确性与规范性,同时,也可以系统积累基建项目的基础数据和造价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及审计成果共享,从而在整体上推动了辖区基建绩效审计的质量。

( 二) 以系统为抓手,推动解决问题风险屡查屡犯、违规操作屡禁不止的问题。

长期以来,各级行在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和监督检查方面做了大量基础工作,对一些重要部门、重点领域的检查,还呈现高频率、多层次、广覆盖的特色。但一些单位问题风险屡查屡犯、违规操作屡禁不止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为此,2015年,武汉分行开发了《检查发现问题信息管理系统》( IPIS) 。在业务归属上,实现了下级业务部门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对接,保证上级主管部门可以看到与自身管理领域相关部门的问题数据,增强了下级行的整改动力; 在权限管理上,实现了分管行领导与其分管部门的关联,为分管行领导方便快捷地查看、管理自己分管业务领域的问题奠定了基础。该系统既可以成为行领导、业务部门负责人强化风险管理的有力抓手,同时也是系统是推动整改落实、强化成果运用的有效平台。

( 三) 积极利用已有的辅助审计系统,收集审计线索,推动审计工作现场与非现场的融合。

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是总行主导开发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具有数据更新及时、操作简便、审计方法权威等特点,是审计人员开展国库业务审计的得力助手。2015 年起,武汉分行针对辖内审计骨干,开展了为期3 期的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的使用培训工作。通过视频培训、平台交流、实践操作等多种途径引导审计人员熟练使用总行业已固化好的模型,做好国库业务审计线索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提高了现场审计的针对性,同时,也为不定期开展非现场检查,向国库部门反馈风险提示奠定了基础。

( 四) 加强常用软件基础功能培训,提高审计人员数据筛查能力。

随着人民银行业务系统化、数据化不断发展,从海量数据中查找有用数据,进行大数据筛选成为了审计人员面临的一个难题。武汉分行利用Excel 软件中自带的数据查找、排序、比对等基础功能,结合具体审计案例,编写了《运用Excel数据筛选辅助预算管理审计》的操作手册,从数据源提取、筛选条件设置、常见的审计问题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该软件在预算管理审计中的实际应用,提高了审计人员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

二、基层行内审信息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审计人员的业务活动贯穿着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是优秀的审计理念、审计方法、审计手段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因此,审计人员的主动性和专业性成为了制约内审信息化工作的关键因素。由于基层行内审人员年龄结构及知识结构老化、人数偏少、任务繁重等原因,推进内审信息化工作的难度呈现金字塔型,越是基层难度越大的特点。总体概括来讲,存在着六大矛盾。

( 一) 需求迫切性与自主研究滞后性并存。

使用先进的审计工具,可以较大幅度的提高现场审计效率、提升审计质量的观点在基层行达成了一致,但是不少基层行等、靠、要的思想仍然比较普遍,对于内审信息化工作的自主研究或是消极被动,或是畏难退缩,抱着等、靠、要的思想不放,寄希望于照搬上级行或兄弟行的成功经验,自己则置身事外,当旁观者、过路客。

( 二) 需求多样性与获取渠道狭窄并存。

一是工具获取渠道狭窄。广义的审计工作包括项目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及后续整改阶段等多个过程。因此,促进审计工作开展的辅助工具也涉及多个环节、包含多个种类。而目前由于版权保护、权限管理、央行业务特殊性、沟通交流渠道狭窄等多方面的因素,从互联网下载获取免费资源的途径比较狭窄,直接使用外单位、外部门的成熟工具渠道也并不畅通。二是数据获取仍在障碍。一方面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很少体现审计需求,审计人员获取的电子数据往往并不能全面反映业务运行和管理的状况,审计分析只能就现有的数据开展,审计线索的质量常常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人民银行业务系统众多,系统架构及采用的数据库技术不尽相同,大量的异构数据加大了数据导入和数据管理的难度,同时系统的数据存储方式也不尽相同,有集中到总行的,有分省摆布的,也有分地市存放的,也给完整获取数据带来了阻碍。

( 三) 使用者期望值过高与审计工具实际效果不足并存。

一是辅助审计工具仅仅是审计工作的辅助和补充,不能完全与审计人员的审计经验判断脱节,更不能完全替代审计人员的审计活动。部分使用者将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视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寄希望于一个工具可以完全解决现场审计的所有活动,实现无脑化操作,这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值自然会与工具的实际使用效果产生强烈落差。二是辅助审计工具的研究也是一个不断研究、逐步完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部分审计人员不能正确对待工具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往往没有从如何完善工具功能的角度主动思考,而是简单对工具盖棺定论,全篇否定工具存在的实际意义。

( 四) 工具的专业性与审计人员使用能力不足并存。

从地区分布结构来看,审计人员计算机使用能力与信息技术审计能力的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地区间差异。从年龄结构来看,年老多,年轻少,没有形成老中青合理搭配的梯级结构。从知识结构来看,熟悉传统内审技术的多,通晓现代内审技术的少,自我学习能力强的少,后续教育可塑性强的少,与内审信息化不对接。而专业的审计工具,尤其是大数据筛选类工具,需要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经验,自主设置查询条件、逻辑关系等等,导致系统虽功能强大,但合格的使用者却寥寥无几,最终导致系统在实际使用中的效果大打折扣。

( 五) 工具使用培训与实际审计应用脱节并存。

审计工具不是空中楼阁,需要扎根于实际审计工作中。只有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运用,才能不断加深理解、提高应用能力。部分审计人员参与培训活动,仅仅从完成上级行下达的培训任务出发,培训结束后即将工具束之高阁,在实际审计中仍满足于使用老方法、老手段,导致了培训活动与实际应用相脱节。这种惯性或者惰性做法,违背了培训活动的初衷,也导致虽多次组织培训,仍然有部分审计人员不熟悉、不了解、不会熟练使用问题的产生。

( 六) 工具运行环境与电子设备更新发展脱节并存。

人民银行多数计算机辅助工具的开发背景均以业务网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 系统,IE 为6. 0 版本) 为基础。随着电子设备陆续到达报废年限,更新后的电子设备操作系统及IE 版本均有较大幅度变动。如,总行集中采购的清华同方超翔系列为例,操作系统为WIN7 系统,自带浏览器版本为IE10。运行环境发生变化后,可能导致工具界面显示不全、部分功能无法使用等诸多问题。

三、加强审计信息化工作的建议

( 一) 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远景规划,提升信息化工作的原动力。

建议上级行继续强调审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明确技术转型仍然是今后内审工作发展的重要方向,制订推动信息化工作的远景目标及行动举措,为基层行指明发展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同时,继续完善审计制度体系,制订关于审计工作信息化的规章制度,对开展信息化审计时参与各方的权责划分、信息化审计的规范化流程、信息化审计与非信息化审计的对接以及对数据证据的效力界定等给予明确规范。

( 二) 进一步加强对基层行的指导,提高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性。

一是指导基层行立足本地实际,积极发挥主动性,加强对信息化工具的研究和使用,扎实推进基层行审计信息化工作。可以按照从点起步,由点及面的原则,鼓励基层行吃透一点进而带动一片,最终形成百花齐放的格局。

二是将方法创新、工具使用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鼓励基层行在审计实践中积极使用辅助工具,编制具体的使用说明和案例介绍,并将成熟经验积极推广,提升基层行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性。

( 三) 进一步加强整合资源,拓宽资源获取渠道。

一是建议总行加强资源整合,破除信息孤岛。可按照审计业务、审计监督、审计内务等三种类型,牵头推广整合系统内开发的成熟的审计工具,提高工具的使用范围和利用效果,避免系统内部工具重复建设,减少资源浪费及无效劳动。二是建议将审计辅助软件整合至单一或少数平台,按照其审计功能分类,减少使用多个审计辅助软件频繁登录系统的情况,加强审计辅助软件使用的便利性。三是建议创建单不同机构、不同部门间数据共享和协作机制,为数据获取扫清壁垒。

( 四) 进一步注重审计队伍的年轻化和可持续发展。

一是积极关注辖内内审人员的年龄结构和技术特长,注重审计队伍的年轻化建设。二是研究长效激励措施,提高审计人员自主学习的动力。三是加强审计人员常用软件基础技能培训,提升内审整体素质。

内审培训总结范文4

摘要: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因此,对内部审计人员应进行后续教育。但要保证后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必须科学安排教育内容,灵活选择教育方式,并强化其领导和管理。

关键词: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内容方式管理

后续教育,又叫“继续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不断进行知识、技能的更新和补充,以拓展和提高其创造、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职业道德水平,完善其知识结构的教育。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五条指出:“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后续教育制度”。这无疑将促进内审人员素质和内审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但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科学安排后续教育的内容

内审人员后续教育的内容,是内审人员进行学习的客体,是其丰富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的主要信息来源和实现学习目标的基本保证,其安排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的好坏。在确定内审人员后续教育内容时,首先要考虑内审人员的职业特性,通过广泛征求意见,明确内审人员需要学习什么。其次要考虑内容的实用性,保证学有所用,学能以用。第三要考虑不同内审人员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工作经验、所在行业或单位的特点等,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阅历、不同行业的内审人员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后续教育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后续教育产生广泛的认同感和强烈的号召力,才能保证后续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从总体上来讲,目前的后续教育内容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知识的教育。目前在国际内部审计工作各个环节,已经普遍运用了计算机审计手段,并将一些审计软件、计算机测试技术运用到审计实务中。但在我国仍有很多内审人员不熟悉计算机的应用,能利用审计软件开展审计工作的人就更少了。因此,应加强对内审人员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一般知识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和借助计算机审计软件来开展内审工作。通过培训,造就一批能运用计算机审计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使内审工作跟上时代步伐,以提高内审工作效率和质量。

2.审计新知识、新技能的教育。随着改革开放和内审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对内审的要求越来越高。内审的作用从局限于监督与评价逐步向风险管理和促进单位发展转移,审计范围不断扩大,审计方法不断创新。内审人员只有不断更新审计理论和实务知识,掌握先进的审计方法,并及时运用于内审实践,才能适应时展和内审要求的需要。

3.相关政策法规的教育。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越发展,法制就越健全;而审计工作本身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非常强的业务工作。如果内审人员不能及时掌握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化,不仅不能有效地保证审计质量,而且还会增加审计风险,影响内审工作地位的提高和内审作用的发挥。因此,内审人员必须及时掌握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变化,切实保证依法开展审计工作。内审人员应熟悉掌握的政策法规主要包括审计法规、会计法规、税收法规、财政金融法规等。

4.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国家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七条指出:“内部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应当严格遵守内部审计职业规范,忠于职守,做到独立、客观、公正、保密。”中国内审协会也颁布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但在内审实际工作中,内审人员不依法认真履行职责,不坚持原则,随意泄漏所知悉的资料,甚至、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严重地影响着内审工作的质量。因此,在后续教育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内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是非常必要的。

5.相关管理知识的教育。现代内部审计的目标是侧重于促进加强管理、提高效益。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求内审人员掌握现代管理的相关知识,也只有这样,内审工作才能够上台阶、上层次。内审人员应掌握的相关管理知识主要包括会计知识、战略管理知识、财务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等。

总之,后续教育的内容应突出两个字:“新”和“实”,必须内容新颖和实用,内审人员应做到自己缺什么就去学什么,学了什么就要能够在工作中用什么,充分保证后续教育的有效性。

二、灵活选择后续教育的方式

后续教育方式的选择是否灵活、合理,直接关系到后续教育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也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选择教育方式,既要考虑其对内审工作本身的冲击,单位经费的保障程度,还要考虑内审人员的素质高低,单位领导对内审工作的重视程度等因素,不能盲目地搞一刀切。笔者认为,为保证后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除采用传统的集中统一培训上课这种模式外,还可采用以下方式:

1.由内审协会或审计学会牵头举办研讨会,针对改革中的审计理论和实务问题,组织同行业和同学科中理论基础好、学术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的内审骨干力量进行深入探讨,并将成熟的讨论结果采用合适的途径传播。

2.组织内审人员到内审工作有特色的地区或单位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也可出国考察,以不断借鉴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

3.请有关专家学者到本行业或本地区举行报告会或专题讲座,介绍审计理论、审计实务或审计法规的最新动态和发展前景。

4.充分发挥网络快速传递信息的优势,努力办好内审网站。

5.办好内审刊物,鼓励内审人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撰写学术论文。

6.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内审人员参加各类资格考试。

内审培训总结范文5

为进一步提升iso管理体系运行质量与效率,促进iso质量管理体系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向精细化、科学化迈进,提高机关整体行政效能,市委办公室采取多项措施,推进iso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一)提高思想认识,完善iso督办事项工作规范。市委办公室进一步提高对督办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完善由决策、执行、督办、反馈、调整等环节组成的工作流程。各科室局加强对督办工作的对照检查,通过加强内审管理与日常工作流程监控,把登记分办、处理、回复、跟踪催办、反馈等环节落实到位,促使该办人员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参谋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

(二)创新运行载体,推进iso与oa系统紧密结合。结合iso管理体系,做好本部门业务流程框架图和资料数据库设计工作,制订出市委办公室党政内网应用系统设计框架,并抓紧进行内网数据资料库录入和业务应用系统试点工作,加快推进该办党政内网建设。同时,推动各市(区)委办公室把办公自动化建设起来,适时全面铺开应用,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我市党委系统办公室的整体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三)加强持续改进,健全iso管理体系内部文件。根据市iso办的部署,市委办公室将于3-4月份开展外部监督审核。外审前,各科室局在继承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内部审核,对照《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工作手册》,结合工作实际,拟定本年度应该增加和删减的体系文件,对iso体系文件进行重新修订,完善体系文件。同时,完善公文办理表格,进一步优化办文、办会、办事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内审培训总结范文6

一是抓好审核队伍。从某种层面上看,内部审核队伍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左右着审核的效果。因此,实验室必须精心地抓审核队伍的建设,从组织上建立基础性保障。首先,选用合适的人做内审人员。他们应该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即有道德、思想开明、善于交往、观察能力强、有感知力、适应力强、坚忍不拔、明断、自立,总而言之,既有职业水准,又有道德勇气和条理。应从各部门中选择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富有管理经验和具有强烈责任感的同志担当此任。其次,对审核人员进行必要的审核技能和审核技巧的培训。审核人员之间应采用适时的交流和研讨等手段,使审核人员不仅能熟练掌握标准中的各要素,正确理解并掌握实验室的质量体系文件,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熟练地运用标准,能够熟练审核并指导质量体系的实施。

二是要做到严谨务实。内审的目的是通过发现问题来推动和实现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提高内审质量,就是为了使内审更有成效,以此达到其目的。因此,审核工作必须严谨务实。我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重视审核准备。成立审核组,审核组应该确保自身能力建设,能满足“能力”的要求,则势必有利于内审质量。编制审核实施计划、检查表等工作文件,使审核工作得以有序进行。另外,受审方应正确认识内审,不要将内审敌视为单纯的挑刺。

2.抓好现场调查。内审员实施内部审核这是整个审核工作中关键性环节和重要接口,是整个审核工作的灵魂部分。在审核中,不仅要体现内审员本来应该具有的客观、公正,还要体现出严格性、准确性。将收集到的情况和问题,采取顺藤摸瓜的方法,切入现场查证核实,一查到底,由点及面了解全貌。多看,多想,多提问,争取找出质量体系中更多的基本符合和不符合。

3.提高内审的技巧和效率。实验室的质量体系内部审核一般每年至少一次,因而容易产生厌倦情绪,这就要求审核员要提高内审的技巧和效率。在安排审核要素时,尽量将记录、管理职责、不合格工作的控制、纠正预防措施等要素穿插在其他各要素审核中进行,尽量减少重复审核。在审核部门时,应注意检验工作流程或其他的工作顺序,避免来回跑路,影响审核效率。每次审核应编制不同的检查表,更换审查手段、提问方式等,特别是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几年后,人员、设备、环境设施、内审和管理评审等要素均已规范,这就要求我们应突出审核特点,否则会使审核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