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类专业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类专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类专业论文

金融类专业论文范文1

一、体系全面、深浅适度

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内容是从货币起源入手,研究货币理论、信用、利息等,在此基础上分析金融机构的产生和发展及其运作方式,最后落脚到对金融规律的把握和运用――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因此,要让高职高专非金融类专业学生了解货币流通规律及银行运作体系及银行实践,一方面,货币银行学必须在教学内容的广度上确保课程体系的全面性。一般而言,其课程内容应包括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利息、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供求与均衡、货币政策、国际金融、金融与经济发展等个部分,以让学生对货币银行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的深度上要注意深浅适度。要照顾到高职高专学生的理论基础,特别是要明确非金融类专业学生由于不以在金融领域从业为就业导向、其学习本门课程在目的定位上与金融类专业必然存在差异。为此,这就要求在教材选择上尽量选择使用面广、认可度高的适合非金融类专业使用的教材,最好是高职高专通用教材,教材内容及编排体系应基本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注意知识覆盖面应基本涵盖,重要的原理和模型既要有基本的论述,又要尽量避免采用复杂的纯推导过程以提高知识的可接受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应进一步根据所在学校及所在专业的具体特点对教学的内容安排及层次做出恰当的取舍。

二、案例教学、提升趣味

首先,对于所有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而言,由于其所涉及的不少课程均普遍存在一方面理论性较强、而另一方面学生对经济现实情况的了解或基础又很少的问题,因此案例教学从来都是一种非常有效、值得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而高职高专旨在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在货币银行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不断积累行业知识及经验、耳濡目染,养成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思维习惯,从案例中学习到要成为合格的社会应用型专业人才所必需的职业素质及技能,有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和应用型综合素质的提升,加快学生的专业化、社会化培养进程。同时,运用案例教学本身也是高职高专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的内在需要。货币银行学案例教学能够将丰富的经济、金融案例运用于理论教学之中,将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趣味,使课程教学生动形象、课堂氛围积极活跃、教学效果良好。此外,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经济金融浩如烟海的实践也为货币银行学实施案例教学法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素材。例如,在近期,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趋缓,中央银行运用包括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等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去年到今年的中国股市暴涨以及今年6月、7月的暴跌,全民论股、大学生炒股等均可以成为非常新鲜出炉的案例。当然,在案例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其中,强化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以提高案例教学法在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中的成效。

三、实践教学、注重应用

为提高非金融类专业高职高专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体系改革中,从人力、物力和时间上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应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和良好的环境进行实践知识的学习。显然,货币银行学课程必须强化实践教学,而其具体的形式和内容改革则应与课程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定位相适应,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重视能力的培养与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如下四种形式:一是查验性实践。如组织到商业银行营业部,现场开展对银行客户和银行从业人员的调查访问,观察商业银行所在的经营场所及其内在设施,了解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种类与具体流程;在商业银行经营场所学习各种票据业务如支票、本票、汇票的处理;在商业银行外汇业务部门学习外汇交易的有关知识及基本流程。二是参与性实践。如在金融专业实训室模拟或实盘参与股票、期货的买卖;在给定利率及还款期限的前提下计算房地产市场抵押贷款的还款额;具体参与个人理财实践等。三是辨析性实践,如以中国人民银行在今年连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及银行存贷利率为例进行讨论并预测央行的后续行为,将课程学习的全体学生分组并赋予小组课下讨论、课堂上讲演的责任,并由此展开小组间的讨论、最后形成相对一致的看法及结论。四是调研性实践。如:深入了解中国银行业特别是商业银行改革的历程,亲身感受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工作,分享商业银行的经营经验及可以从中汲取的经营教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亲身感受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的脉动、进程以及商业银行在此进程中应该提供、实际提供的金融支持。坚持以上四种类型的实践教学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实现货币银行学等课程实践教学全方位、立体式的教学功能,将培养并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将为学生今后步入实际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金融类专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金融MATLAB;实验教学;人才培养

A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Financial MATLAB Experimental Course

HONG Zhen-mu HUANG Li-li

(School of Finance,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ngbu Anhui 23303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request from the modern society to financial talents, financial experimental courses of universities need to make some explorations and bined with teaching experience in MATLAB,the author consults some reference 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in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 as well as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Financial MATLAB;Experimental teaching;Talent cultivation

0 引言

MATLAB是一款由美国MathWorks公司的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商业数学软件。它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中,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数值计算的众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非交互式程序设计语言(如C、Fortran)的编辑模式。目前,MATLAB主要应用于工程计算、控制设计、信号处理与通讯、图像处理、信号检测、金融建模设计与分析等领域。

“大数据”时代,我们需要处理的金融数据量越来越大。随着投资表品种(股指期货指数、个股期权、分级基金等)的增加,我们所需掌握的定价模型也越来越复杂。复杂的定价模型需要强大的数值计算平台来支持,金融数量分析需要数值计算工具,而MATLAB强大的数值计算功能与丰富的工具箱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目前,MATLAB在世界各大金融机构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今使用MATLAB的金融机构有世界货币基金组织、联邦储备委员会、摩根斯坦利、高盛等。因此,对于财经类院校的金融本科生而言,学会如何使用MATLAB这一工具来进行金融数量分析是十分必要的,而如何更好地开设MATLAB金融实验课程也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中亟需探讨的问题之一。

1 金融类课程存在的教学问题

伴随着全球范围内金融深化的进展,不断加强和提高实验实践教学已成为大多数高校金融类专业本科教学的一项趋势。而MATLAB作为一种可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中的软件,已被许多高校列入培养方案,将其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独立开设。

但是,目前实验实践在金融类专业教学体系中的比重并不高,实验教学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使得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首先,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目前国内在开设《金融MATLAB》及相关实验课程时,采用的模式大多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动手完成相应的实验报告为辅,这就导致学生缺乏对实验课程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不是很明确。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能很好的衔接与配合,转化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实验教学的内容更新不及时,选用教材陈旧,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其次,实验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大多数MATLAB课程采用的是教师先讲授,学生再上机练习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的讲授大约占课堂时间的70%以上,造成学生所能获取动手练习的时间有限,这样的模式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非常不利的。

最后,教学考核的方式过于单一。大多实验教学采用的是完成实验报告或上机测试考核的形式,而这种方式使得教师对于学生的评定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2 MATLAB实验教学实践内容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般不考虑学生专业的差异性,教师按照教材章节内容讲授,再让学生通过上机实验巩固理论知识点。而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形成机械式的学习,使得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容易由于无法跟上教学进度而丧失学习热情。针对这些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笔者基于参与MATLAB教学的实际经验,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机制上做出了一些探索。

2.1 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所选的专业方向,在MATLAB的教授过程中应更加注重与学生专业应用的结合。教师在理论讲授中主要介绍MATLAB的基本使用技能和方法,在学生的实验操作中增添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应用内容。这样不仅有利于W生对于MATLAB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实现学以致用。

由于我校财经院校的性质,大多数学生为金融相关学科和专业,MATLAB的开设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以及毕业论文的设计。因此,在MATLAB 的教授中可以设置一些和金融相关的案例或建立具体的金融模型,利用MATLAB向学生演示金融数量分析具体过程,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2 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实验为辅”的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呆板乏味,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兴趣,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倡导以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活动,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W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在MATLAB的课堂讲授中,先以实例演示给学生观看,然后再引入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样一来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被大大地调动起来,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理论方面的知识和概念也会掌握得更加牢固,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2.3 评价机制

课程成绩对于学生而言是对其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评判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对于MATLAB实验课的教学至关重要。与其他课程的考查方式不同的是,实验课不是以单一的期末考试结果作为评分标准。实验课的考查应将考试以分数分散于平日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与最终的实验报告结果的综合,可将学生在多次实验过程的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例设为6:4,把平时的实验表现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避免学生为应付考试而草率递交实验报告了事,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实验的学习动力,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实验理论知识。

3 MATLAB实验教学实践效果

3.1 有利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

MATLAB具有强大的数值计算功能,其丰富的金融数据分析工具箱可以通过编程实现金融模型的构建,或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易操作的金融计算程序。通过金融MATLAB实验课程的开设,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编程技能的同时学会解决实际的金融问题,使实验内容与专业课程知识相结合,提高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3.2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枯燥的理论讲授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造成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若在实验课中先以实例演示加上问题导入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将MATLAB实验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学科的发展方向相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学生今后的毕业设计和职业规划。

3.3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鼓励学生通过多参加实验和实践去获取新的知识,使得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大大提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充当答疑解惑的导师角色,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

4 结语

摒弃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中的各种问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机制上做出一定的改革,将MATLAB更多地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开设实验教学,提倡任务驱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学生平时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在财经类高校开设MATLAB实验课,要多以服务金融类专业课为基本原则,目前我校的实验教学发展尚有一些不足之处,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创新,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出更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兼备的优秀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骅月.MATLAB与金融实验[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杨菁.对金融学实践教学问题的反思与改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7).

[3]何启志.金融工程实验教学探讨[J].中国证券期贷,2011(9).

金融类专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实践;地方性高校;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1-0218-02

一、金融学专业实践的重要性分析

(一)金融学专业性质要求重视专业实践

关于对知识、技能及能力的认识,荷兰教育技术学博士、荷兰开放大学教育专长研究中心教授Kivschner在《旨在获得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学习环境设计》一文中对知识、技能及能力作了深刻阐述,他认为知识是特定领域所呈现的事实、概念、原理、程序和理论,知识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别人很容易查明你是不是掌握;技能更多强调学习者必须运用已掌握知识来执行的高级的心理过程,技能很难从外界观察到且很难一学就会;能力是从各种适当的行为中做出选择的本领,以保证在限定情况的范围内成功地达到目标,能力之所以比技能更高明,是在于它明确要求运用策略性知识与情境性知识[1]。可见,对任何课程知识的学习都有一个从知识到技能再到能力的过程;知识的学习属于初级阶段,而技能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属于高级阶段,是学习知识的具体应用,更强调通过实习、实践来学习。

具体金融学科来讲,金融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社会科学,必须使学生既学到理论,又学习掌握实务,具备技能,只有让学生进行实践课程的学习,了解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各类经济主体的运作业务,才能从亲自实践操作的学习中真正理解金融理论。

(二)办学定位要求着重于金融专业实践

随着金融的快速发展,金融产业也向链式化发展,金融人才需求呈现多样化。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我们金融学人才培养的定位就不能仅仅盯住高端人才,更要培养更多能满足实际需求的的人才。河南工业大学作为河南省属重点院校,就其教育质量及其办学基础、办学条件、办学层次来看,与国内985、211层次的学校有一定差距,国内985、211层次的学校对学生理论培养要高于我们,这些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在于从事理论研究的比例要大,所以,我们应错位发展,着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努力培养和造就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实践的应用型金融人才。

(三)教学现实要求注重实践技能提升

在我校金融学专业每年考取硕士研究生大约为20%左右,说明80%的学生要就业,就业就面临着到工作上需要实践技能。我院金融专业学生在四年大学的学习中,学习了40门、50门课程,考试历经数百次,他们肯定学了很多理论知识,但学生们的实践技能提高不多,所以,我校更要注重实践技能的提升。

二、金融学专业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校外企业接纳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我校金融专业虽然建设了几个校外基地,基本满足了学生专业实习的需要。但总体上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企业在接纳、指导与管理实习生方面的积极性不高,企业提出你学校能给我企业带来什么?这一方面是由于企业作为谋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经济主体,其从事任何一项活动都要尽可能地谋求经济利益,尤其是金融企业更多地从事脑力活动,其工作空间限制了接纳更多的人员[2]。另一方面是由于目前中国的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不完善,导致企业参与合作的热情不够,多数合作都是基于金融老师个人与金融企业管理人员的私人关系而开展,存在临时短期化的倾向[3]。

(二)校内实验室有限

我校现在没有单独的金融实验室,为全院四个专业共享的商务仿真实验室,具有200个机位,而学生占全院一半,加上中英国际学院一届180名学生。总体来讲,我院实验室的机位近五年基本没有变化,而学生在增加,所以,可以看出实验室有限制约了实践课程的开展。

(三)师资力量薄弱

金融学系师资目前14人,随着学生人数增多,每位教师平均每学期担任三四门课,任务负载,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在总体师资紧缺的情况下,从教金融实践的教师数量更是稀缺,从事金融实践的教师也就是五六名,导致开发的金融实践课程有限。

三、金融学专业实践发展的对策

(一)重视金融实践教学,加强金融实践教学考核

我们应加大课程实践教学的力度,强制性地对课程实践教学进行管理,要严于一般性的纯理论性的课程的管理,要求每位教师至少开设一门实践类课程,硬性要求教师加大对金融实践教学的投入,对学生可实行“实践卡”制度,要求学生对“必学”项目必须过关[4]。

(二)重视“以我为主”的金融实践教学,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

金融实践教学要通过“以我为主”校内模拟实验室开展为主,在实验室里模拟业务设计及金融核算组织程序,可以使学生分班级,尽可能在实验室小班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实践课程在校内进行,能够多次仿真模拟,大大降低实习成本[5]。同时,可转换角度,请金融企业的工作人员到学校的实验室来,做学校的教学实践教师,以很快传递的工作经验[6]。

(三)增加经费支持,激发教师开设实践课程的积极性

目前,由于传统教育对实践课程不重视,绝大多数老师喜欢开设理论讲述课程,而不喜欢开设或承担实践类课程,所以,建议学校对老师开设的实践课程在经费支持、课时费等方面进行支持,形成不是要我上,而是我要上的局面。

(四)重视实践课程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事实践教学的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尽可能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模拟训练系统。同时,为调动学生学习金融实践课程的积极性,对学生利用金融实践课程的相关软件发表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和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在学分、评优上面予以加分,调动学生学习参与实践课程的热情。

参考文献:

[1] 王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的金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江南大学金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经济视角(下),2011,(5):20.

[2] 刘俊,孙从海,胡丁.关于强化高校金融类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基于西华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外汇交易模拟实习”课程教

学经验[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0,(6):30.

[3] 苟建华.校企合作模式下校外实习管理机制的探索――以高职经管类专业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0,(7):1.

[4] 朱新华.校外实习组织实施方法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5):20.

[5] 满雪东.浅谈金融专业的实践教学[J].商业经济,2011,(10):10.

[6] 吴建斌.构建适应“工学结合”学生管理机制的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8):15.

Study on the Importance of Professional Finance Practice to Local Universities

WANG Lai-xi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ereals Economy Research Center,Zhengzhou 450001,China)

金融类专业论文范文4

无独有偶,紧随其后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前校长、美国国家工程院院长查尔斯·威斯特博士也在其报告中提出:“21世纪,许多国家在共同面对和解决各种全球性问题进行合作,这为工程师们提供了服务于全球利益的绝佳机会。”

全球都面临工程师短缺

“我们必须提高公民中拥有物理学、工程学和数学学位的人数和比例。”

“由于德国工程师缺失,有些要从印度引进。”

“日本高科技行业工程师严重缺失。”

查尔斯·威斯特博士,先后担任过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布什的科技顾问,把他最近搜集来的几个发达国家对于工程师和研发人员的需求一一列举在屏幕上。台下听众席上许多中国工程院院士认真地用笔一一记录下来。

威斯特博士的学术报告题目是《21世纪的工程及面临的挑战》,这同时也是美国工程院的一个研究项目。在报告中,威斯特博士认为20世纪,技术的发展推动发达国家的经济不断实现增长,进入21世纪,现代化的技术为更多的国家、地区和人民加速发展经济提供了条件。

这种工程科学与工业全球化的趋势,导致了各国之间竞争与合作并存,对工程师的需求大幅增加。

而潘云鹤院士所做《关于国家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研究》报告中的一组数据更好地印证了这个结论。这一研究报告是中国工程院的一个重大咨询项目,有170位院士、268位专家参加。

“全球近40%的雇主难以在市场上找到合适人才填补空缺,最缺的前三名人才是业务代表、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日本数字技术行业缺少50万名工程师。德国急缺1.5万名工程师,英国、澳大利亚、巴西、波兰等许多国家都存在工程师短缺的问题。”

报告同时指出,在工程师短缺的同时,工程师的素质也正处于换代升级之际。美国工程院提出了面向2020年的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关键特征是:分析能力、实践经验、创造力、沟通能力、商务与管理能力、伦理道德、终身学习能力等。

我国工程专业学生生源好但创新不足

由于全球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我国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在未来10~20年,我国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将进入一个难得的机遇期。”

潘云鹤院士指出,一方面我国大规模的制造业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用武之地,另外,我国庞大的基础建设和交通运输工程建设,为我国工程科技人员的成长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2004年9月,第三届国际工程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美国工程教育界最具影响力的组织——美国工程教育协会(ASEE)第一次选择在发展中国家举办工程教育大会,它们选择中国的理由非常简单:“中国是未来的制造业大国,未来的中国急需大量的工程师,工程教育在中国的前途不可限量。”

另外,潘云鹤院士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机遇就是我国的创新战略已经显现出良好的开端。国家逐年加大科技投入,国内发明专利逐年增加。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具体目标: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

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也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资源。2006年,我国本专科的工科毕业生达到614万人,研究生达到41万人。

对于这一点,威斯特博士的报告中的一组数据也提供了相同的结论。美国培养的金融类学生最多,而中国培养的工科学生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我国工程专业的学生生源好、规模大,就业市场和创新空间广阔,在这种条件下,就是要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潘云鹤院士在报告中指出,我国在21世纪的发展中迫切需要五类工程人才:第一类,理论+技术实践,解决工程问题的工程技术人才;第二类,理论+发展新技术,发表科研成果的工程科学人才;第三类,理论+技术实践+新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技术集成创新人才;第四类,理论+技术实践+创新设计,产品创意设计人才;第五类,理论+技术实践+创业与市场能力,工程管理与经营人才。

我国工程教育存在工程性与创新性缺位现象

虽然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面临着许多难得的机遇,但是潘云鹤院士在报告中同时指出了目前我国工程科技人才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工程教育中存在着工程性与创新性缺位的现象。”潘院士解释说,这种缺位具体表现在:一是教育过程中工程性缺失,实践环节薄弱;二是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少多样化和适应性。另外,基础教育也缺乏对工程科技创新的兴趣培养。“在现在的中小学生中,想当科学家的多,想当工程师的少。学校注重对他们传授知识,但忽视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潘院士在报告中也肯定了一些工程学科的成功教育。他说,课题组经过调研发现我国工科中的土木类专业的学生普遍受到好评,原因就是这个专业的学生在上学时,经常有土木设计方法的实践。

潘院士认为,对于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能力要求包括工程实践、工程设计和工程集成。

对于潘院士所做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工程院的一些院士们表示赞同。李国杰院士说,现在许多高校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实习减少了,有的甚至没有了,学生们没有实践锻炼当然没有创新的来源。另外,现在工程教材陈旧,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要的知识脱节。

博士出身的大学教师几乎100%没有工程实践背景

金融类专业论文范文5

摘要:财务分析是财会类、金融类专业的主干课,这门课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要实现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目标,对财务分析教师在知识技能储备、课前准备、教学实施、课后总结阶段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的教学志向、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从事教研的努力,学校组建教师发展中心和规范制度建设,系(部)教研室营造教研氛围,都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关键词:财务分析 教师教学能力 实习能力 教研能力

一、引言

大学本科财务分析课程是财会类、金融类专业的主干课,这门课综合性、应用性很强,一般在第六或第七学期开设,这时学习财务分析所需的先修课程已经学完。为了提高财务分析教学效果,实现财务分析教学目标,很多高校教师从不同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对财务分析教学进行改革和研究,提出和分享了很多教学实践经验。张先治(2007)指出保障财务分析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建设全方位、立体化财务分析教学系统。刘析(2009)指出财务分析课程的教与学都要依托互联网,采用网络导向教学法。陈卫军、徐文学、陈平(2012)指出财务分析课程可利用上市公司网上资源作为实践材料,进行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许秀梅、王秀华(2013)对财务分析课程整个授课过程进行设计以培养学生财务分析能力。张莉芳(2014)认为开展开放式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财务分析教学效果。高娟(2015)构建了财务分析课程“教-学-践-考”四维交互递进式教学模式。这些财务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都是为了提高财务分析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满足其今后工作需要。要实现这个目标,还必须高度重视财务分析教师教学能力所起的能动作用。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中最直接、最明显、最具效力的因素。本文主要关注财务分析教师教学能力问题,探讨财务分析教师需要具备的教学能力并对提高其教学能力提出建议。

二、财务分析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一)财务分析课程性质

财务分析是为培养会计和财务管理领域的财务分析人才而开设的专业提高课程之一。财务分析是财务分析主体为实现财务分析目标,以财务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为基础,运用财务分析技术,对分析对象的财务活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为经营决策、管理控制及监督管理提供依据的一门具有独立性、边缘性、综合性的经济应用学科。

(二)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目标

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速区间不断下移,各类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环境逐渐发生变化,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考验着企业的承受力。为了提高决策效率,财务分析信息成为企业的各类投资人、债权人、经营管理者、材料供应商、产品购买者以及国家行政管理和监督部门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投资、筹资、经营管理、宏观管理等方面决策的依据。财务分析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和撰写财务分析综合报告的能力,为利益相关者做出财务预测、决策和控制提供信息。通过学习该课程,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企业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按照一定程序和步骤,对有关财务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根据财务分析结果评价企业生产经营绩效,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寻求降低成本和获取收益的可能途径。

另外,为了培养人才,提高学生就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后续的职业发展能力、学业发展能力,笔者对应届生求职网进行了调查,与毕业生进行了访谈,发现财务管理和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面很广,用人单位在任职要求中除了提出专业技能要求,比如财务分析能力外,绝大多数单位提出毕业生要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共享精神,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计划执行力,财务工作者更要强调职业操守和责任心。这也要求教师在选择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组织时,不仅要关注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获取,还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

三、财务分析课程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寓于整体教育过程之中,是教师专业能力中最主要的能力素质,主要表现为教师能否通过教学活动优质高效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素养。要实现财务分析教学目标,对财务分析教师在知识技能储备、授课前准备、课堂实施教学、课后总结等几个阶段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知识技能的储备阶段:学习能力和教研能力

1.教师要有学习能力。(1)财务分析课程有边缘性特点,其基本理论体系与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财务学、金融学、统计学等都有一定关联,要上好财务分析这门课,教师对这些学科理论都要有所了解。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很多学科理论在发展更新,所以教师的知识结构也要完备并且不断更新。(2)财务分析课程是财会专业提高课程,其先修课程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统计等课程,财务分析教师授课时要能把这些课程的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介绍。(3)财务分析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强,着重训练学生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在进行报表分析时,要从一些金融数据库和巨潮资讯网等网站获取公司的财务报表及其他资料,需要利用EXCEL、SPSS、EVIEWS进行数据计算、处理和分析。这些都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教学手段,掌握现代财务分析技术,才能达到课程教学要求。

2.教师要有教研能力。(1)研究新的教育理念,采用适合财务分析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2)研究财务分析的基本应用领域,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比较多,尤其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介入到金融活动中,他们做决策时对财务信息各有诉求。只有教师了解财务分析的基本应用,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针对特定公司进行财务分析和撰写财务分析报告,授课时才能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

(二)课前准备阶段:教学选择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

1.教师的教学选择能力。为进行财务分析教学设计,要事先准备充足的教学资料,教师要加以选择加工整理,还要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财务分析课程教学中,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因此必须从网络上或其他媒体上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选择加工整理,使之契合课程内容。

2.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财务分析教师要根据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要了解学生属于哪个专业及其人才培养目标,然后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编制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过程。要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安排实训教学,进行实验课时分配,设计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考核方式,还要为学生提供和推荐参考资料。

(三)教学实施阶段:组织教学能力

1.教学理念和教学态度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多给予积极的鼓励。授课不能满堂灌,给学生留出时间和机会去自主学习,让他们有机会训练财务分析技能,有时间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学习效果。

2.能利用先进多媒体教学手段,助力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可以使课堂时间利用率提高,从而扩大信息量。

3.能进行网络教学。网络功能强大,学习资源丰富,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所需要的大量公司财务报告数据和案例资料都可以从网上获取,所以教师要具备浏览和搜索信息的能力。还可以利用网络媒体的沟通功能,与学生借助qq、微博等工具进行交流,释疑解惑。

4.进行案例教学。财务分析课程必须采用案例教学法,一般教材上提供了大型案例来介绍整个财务分析过程,还可以从网上选择时效性强的或是比较经典的案例帮助关键知识点的理解,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行业企业或根据今后的就业取向选择某个公司作为实验教学的案例。

5.组织团队学习。在进行案例教学或实训教学时,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和讨论,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公司财务分析整个过程:搜集整理财务分析信息、企业战略分析、财务报表会计分析、财务指标分析和基本因素分析、财务分析综合评价并形成财务分析报告,然后做成PPT,在全班进行讨论汇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选好得力的小组长,然后做好动员、激励、督促、解疑、总结等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得到增强,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计划执行力得到锻炼。

6.教师要当好引路人。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可能不太清楚从哪里获取和搜索公司财务分析信息,教师要给学生推荐一些渠道。在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和学科论文时学生也会存在困难,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财经类期刊等。

(四)课后总结阶段:反思能力

课后,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就财务分析课堂表现进行反思、检查、评价、调整、总结,在总结时,可以向同行探讨和学习其教学经验,可以向学生了解其需求,这样教师教学能力得以螺旋上升。

四、多方助力提升财务分析课程教师教学能力

要实现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目标,有赖于财务分析教师是否具有指导学生进行财务分析的能力,有赖于财务分析教师是否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教师自身的努力和学校、教研室营造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都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一)教师自身努力提高教学能力

1.教学志向与教学准备。如果教师喜欢从事教师职业,能从教学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自然会做好各种教学准备,致力于改善教学效果的各种努力。

2.教师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的努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中指出:“人们逐步认识到,教师同其他职业一样,是一种‘学习’的职业,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有机会定期更新和补充他们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财务分析教师不仅要更新和补充财经类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提高财务分析技能,会利用Excel进行财务分析,能建立模型,利用计量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3.教师从事教研的努力。教师做财务分析教学方面或专业方面的研究,就要从财经类网上、期刊上参阅很多的参考资料,以了解同行在做什么工作,了解专业的发展前沿,掌握现代财务分析技术,把握财务分析的应用领域,这样财务分析教学像注入了活水一样,延展了教师和学生的视野。

(二)学校、系(部)教研室营造氛围助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1.学校成立教师发展中心,规范各种制度,助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学校对教师准入、培训、评价、激励等方面的制度要进行规范和完善。对于财务分析课程而言,鼓励教师到知名高校参加财务分析课程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或参加访学项目,网上MOOC也是很好的学习渠道。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规范、课堂教学设计、课堂讲授技巧、网络教学技术等方面加以重点培训和把握。

2.系(部)教研室建立财务分析课程组,在教师之间形成相互探讨的学习机制。该课程组成员主要是财务分析主讲教师,还可以吸纳一些学生参与。课程组主要任务是进行财务分析课程建设,如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研究、师资队伍培养、课题研究等。课程组可以定期组织有学生参与的教研活动,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的诉求,从而调整教学方式,改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先治.财务分析教学资源系统建设的尝试[J].中国大学教学,2007,(6).

2.刘析.大学财务分析课程网络导向教学法研究[J].财政监督,2009,(11).

3.陈卫军,徐文学,陈平.基于上市公司网上资源的《财务分析》实训教学探讨[J].财会通讯,2012,(1中).

4.许秀梅,王秀华.基于分析能力培养的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环节设计[J].财会通讯,2013,(6中).

5.张莉芳.《财务分析》课程开放式案例教学法[J].财会月刊,2014,(1下).

6.高娟.《财务分析》四维交互递进式教学模式浅探[J].财会通讯,2015,(1).

7.韦雪艳,纪志成,周萍,陆文君.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与提高措施实证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1,(7).

金融类专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 课程体系建设

高职院校的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金融业的迅猛发展,满足银行、证券、保险业务经营与管理人才需要,尤其是地方金融、区域金融、合作金融、股份制金融的发展实际需要而设计的一个新专业。她是既与本科院校金融学、中等职业学校金融事务专业有联系,又与之有明显区别的专业。主要培养基层商业银行银行、证券和保险营业机构业务经营一线需要的,具有一定的金融理论基础和金融业岗位职业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那么,如何构建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体系,从而适应基层商业银行、证券和保险营业机构业务经营一线人才需要,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特点

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应紧跟国内外金融业大变革、大重组的时代步伐,进行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教育。当今,金融业的发展呈现出新特点:一是金融业发展的产业化、工程化、信息化,使金融业逐步成为产业结构中的核心战略产业;二是金融的载体和经营方式正在向网络化、虚拟化和混业化发展;三是金融交易的市场空间正在打破国界、区域界走向国际化、全球化;四是金融业的运作目标,开始出现从传统的单一利润最大化向两大目标:追求效率和追求安全;五是金融发展将走出传统的“竞争优于垄断”的定式,走向民主化管理的发展道路;六是地方金融、区域金融、合作金融、股份制金融发展很快;七是金融从业人员将实行持证上岗制度。这些特点必然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应根据金融业发展新特点,借鉴发达国家高等职业院校相关专业课程设置的情况,改革我们现有的课程体系,调整并优化专业课程结构,使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教育能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金融事业,特别是地方金融、股份制金融、合作金融的发展输送合格高素质人才。

二、中外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

与发达国家高职院校的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比,我国存在明显的差距。一是从所设课程的结构来看,国外注重对金融市场类、风险管理类、公司金融以金融产品营销策划类课程的设置;而我国注重开设培养学生理性认识的课程。二是从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来看,国外这一专业的核心课程涉及基层商业银行银行、证券和保险业的各个业务环节;而我国则以银行、证券、保险基本理论知识为主。三是从理论课程的设置来看,国外理论性课程少,我国理论性课程多。四是国外注重任职资格教育;而我国高职院校注重学历教育。五是从课程的总数量来看,国外的课程数量明显比我国少。

三、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教育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要,是培养综合核心技能的重要一环。另外,由于这一专业具有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法学多学科性,因此,课程的设置应具有鲜明的多学科相结合的应用性特色,在其课程体系建设中要得到具体的体现。

1.服从于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要求的实现。

2.强调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发展,培养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3.重视校本课程建设,体现专业特色。

4.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制度有机结合。

四、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原则

科学合理的建设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体系,总体应遵循以下原则:

1.应用性原则。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等应用性人才为目标,在课程设置上应强调课程计划适应现实的社会需要,实践教学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理论课程设置方面也要尽量和现实需要联系紧密。

2.现实性与超前性相结合的原则。在课程设置方面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以体现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新形势新情况。

3.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相结合原则。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应与金融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紧密结合。并选用相应教材,让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资格证书。

4.多学科,重核心能力原则。为使毕业生具有更强的社会竞争力,在课程中应增设诸如财经职业道德、金融礼仪等课程,以侧重于对学生包括为人处事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5.模块化原则。模块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十分有利于学校课程开放,可及时删减陈旧重复课程或课程内容,吸收最新科研成果,调整课程重心,保持课程的最佳适应性、先进性与时代性。

6.地方性、区域性原则。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地方金融、区域金融、合作金融、股份制金融特点,重点突出相关专业课程,以便充分体现出高职院校“服务于当地、就业在当地”的市场定位思想。

7.特色化原则。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充分体现各高职院校各种资源的优化利用,培养专业特色人才。

五、课程体系结构内容设想

1.改革基础课。对传统的老三段中的公共基础课进行改革。根据职业岗位所需核心能力和技能开设课程。

2.重组专业(含专业基础)课。根据职业岗位群所需职业专门技术能力要求开设课程。将课程体系分成专业基础课程、通用业务技能课程、岗位业务技能课程和发展能力课程四个模块。发展能力课程则是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而开设的课程。

3.强化实践课。应根据技能形成需要开设课程(或项目)。如:模拟商业银行业务实习、模拟证券业务实习、模拟保险业务实习、金融产品营销实习、社会调查、课程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在必修课、选修课中开设校本课程、与职业资格证考试方向一致的课程。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著,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

[2]李海燕,刘明亮.高等专科学校证券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5):55-56.

[3]封思贤.从金融理论变迁看金融本科教学改革[J].金融教学与研究-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