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调查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村庄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村庄调查报告

村庄调查报告范文1

一、农村妇女撑起新农村建设的“半边天”

(一)妇女成为经营绿色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的“排头兵”,是农村改革和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为了引导、帮助广大农村妇女不断学习掌握农业科技新知识,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县妇联与时俱进,建立了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机制。依托县职业中专和县委党校,每年培训妇女学员1万人,逐步建立起文化、实用技术、新技术、绿色证书、农民技术员5个层次的培训体系。组织了“百万农家女百项新技术”培训,开展了“科技服务百千万”行动,科技服务大篷车、直通车,组织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讲座、咨询,组织农科专家讲师团,把农科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建立了农技专家—农家女联系卡,为农村妇女与农科专家结对子牵线搭桥。近15余万农家女直接接受了培训,并有6000多名农家女与200多名专家、农技员结成了科技服务对子;100%的村妇代会主任经过了“绿色证书”培训;接近3000名妇女获取了初级农民技术员资格。同时县妇联在广大农村妇女中深入开展“十万农家女争创致富户”、“争当致富能手,争当致富带头户”的“双争”活动、“信贷援巾帼致富助推新农村建设”、“机关妇女受教育,农村妇女得实惠”城乡妇女结对互助、“百岗联百村建农家女书屋”等活动,促进城乡妇女共同发展。对农业科技知识的掌握、城乡妇女的交流沟通开阔了农村妇女的视野,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农村妇女的劳动热情空前高涨,农业女能手、女标兵、女农民企业家层出不穷,女种养大户、加工大户、流通大户不断上规模、上档次,涌现了一批批集农工贸和科研于一体的高科技龙头企业,也成长了一批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巾帼科技种养大户和农民女企业家,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有许多外出务工的妇女回乡创业,办企业,上项目,成为带动一方致富的女能人,实现了“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的良好循环。全县涌现出年收入过万元的农村妇女13多万人,女厂长、女经理、女企业家89名,219名妇女获市以上荣誉称号。苏村镇姚家官庄村妇代会主任李洪美,通过培训学到了奶牛养殖知识,办起了养殖场,并创办了奶牛养殖合作社,示范带动群众发展奶牛养殖,目前全镇奶牛养殖户达217户,奶牛存栏570多头。广大农村妇女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创造了自己的新生活,赢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二)妇女成为管理村级事务、建设农村民主政治的的积极参与者。各级妇女组织通过举办巾帼文明队风采展、巾帼展风采文艺汇演、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向社会展示妇女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突出成就、展示女性为推动社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妇女观和《妇女权益保障法》、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女性参政的意义,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妇女、保护妇女权益的浓厚氛围。组织广大妇女认真学法、普法、用法,广大妇女的参政议政意识明显增强,参与基层民主政治的积极性有了进一步提高。同时县妇联深入开展“党建带妇建”工作,抓住村级班子换届的契机,争取各级级党委、组织部门的支持通过出台钢性政策、严把选举方案、畅通选人渠道、专题进行考核等措施大力推进农村妇女进村两委。目前我县600个行政村有507名妇女进入村两委,占行政村总数的84.5%。她们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反映妇女诉求,带动群众致富,展示了良好的形象。岸堤镇格拉山后村民大组负责人张昌云上任仅两年的时间,先后清理了三角债,筹资12万元建起100立方米的蓄水池1座,打大口井1眼,引水上山发展经济林150亩,发展大棚蔬菜100亩,中药材160亩,把昔日又穷又乱的小山村,建设成为一个民富村安文明向上的先进村,2007年,张昌云被市妇联表彰为“十大魅力女村官”。女村官们不让须眉,带动广大妇女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妇女成为弘扬文明风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头雁。各级妇女组织广泛开展了以“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爱国卫生、科普宣传、法制教育、全民健身、美德建设、安全知识六项活动进家庭。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在参与中提高了自身素质,传播了文明新风,维护了社会稳定。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融入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内涵在不断充实。“和谐型、学习型、创业型、廉洁型、环保型”等特色家庭的培植,使“平安家庭”从抽象的概念活化成了一个个生动的家庭形象,创建活动的价值取向更加明晰。全县涌现出“学习型家庭”100个,“创业型家庭”100个,“绿色和谐家庭”100个,各级各类“平安家庭”10000多户。为美化环境,广大妇女自觉庭院播绿、社区护绿、广场植绿、家庭评绿,围绕“节能减排进社区,绿色和谐进家庭”活动,倡导了绿色、环保的生活新概念。2005年以来,全县参加植绿护绿的农村妇女达13万人次,义务植树60多万棵。同时,广大妇女积极参与扶危济困活动,积极参与实施“春蕾计划”、“恒爱行动”、“爱心妈妈”。全县近6万名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实施“春蕾计划”,300多名女性争当孤残儿童的“爱心妈妈”,捐款130多万元,编织、捐赠衣物2万多件。广大妇女以强烈的责任感,维护社会稳定,帮助弱势群体,弘扬时代精神,营造良好风气,为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农村妇女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沂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妇女的发展,把《妇女发展纲要》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力度推动农村妇女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农村妇女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偏低。农村妇女的学历水平、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发展新项目、面对新事物过程中存在有心无力、等待观望、临渊羡鱼却不动手“结网”的现象。而且素质偏低使农村妇女面对高速发展的生产技术表现出不适应的同时,也束缚了她们的思想和才能的发挥,成为影响妇女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有待规范。农村妇女劳动力输出自发的、无序的多,有组织、规范的输出的少,而且往往文化水平低,就业技能少,因此存在劳动密集型多、技术型人才少;基层多、管理层的少;短期工、季节工多,长期工、固定型工人少的问题。输出人员集中在年轻人当中,一些中年妇女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宁愿在家闲坐也不愿外出打工,尤其是愿意从事家政服务的更是少之又少。

(三)农村妇女享有健康服务不够,家庭暴力行为时有发生。在去年离婚案中,80%是由于家庭暴力引起。千百年来的封建思想影响,农村中部分男同志还充当封建式家长的角色,对妻子、孩子经常施以拳头、棍棒,给妇女、儿童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很多妇女因不能忍受家庭暴力,通过法律途径,走出了不幸的婚姻,解放了自己。但是仍有部分妇女为了孩子,忍气吞声、委曲求全,生活在灰暗的家庭中。

(四)民主参与的程度尚嫌不够。近年来,各级妇联组织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采取各种倾斜措施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力度,农村女干部比例大幅提高。但是仍然存在副职多正职少的问题,与农村妇女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60%的状况相比,女性参政比例偏低、增长缓慢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也影响到农村妇女积极性和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农村的和谐和新农村建设。

三、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农村妇女是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生力军。能否有效地提高农村妇女的素质,调动农村妇女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小康目标的实现。组织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必须从解决农村妇女存在的问题入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促进农村妇女的全面进步与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妇女的生力军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加强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素质,努力培育新型女农民

当前,由于历史和文化观念上的原因,农村妇女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偏少,缺乏知识和技能。因此,提高妇女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要大规模开展农村妇女劳动力技能培训。目前,全县近24万农村妇女劳动力仅有34%的接受高新技术培训,10%的获“绿色证书”、农民技术员职称,这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把提高妇女整体素质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加快由体力型向技能型、专业型、知识型转变。要着眼于为农村妇女全面发展服务,下大力气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层次的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网络,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农村妇女劳动者,提高农村妇女科技致富能力。要紧贴农村妇女对农业技术培训的新需求、新变化,扩大培训范围,丰富培训内容,转变培训方式,抓好培训的组织实施。在培训内容上,不仅要继续加强农业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还要增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的农业农村政策和现代化农业发展趋势的教育、农业标准化生产知识和观念的教育,使农村妇女在发展和投身新产业领域能够了解政策,能有知识储备,能够大胆发展;在培训方式上,要因地制宜分类施教,在依托农广校、各级党校等培训阵地的同时,还要加大送科技下乡的力度,通过发动组织农业专家和科技示范户、巾帼科技志愿者队伍采取“送科技下乡”、专家讲座、女能手巡回演讲、图片展等形式,把农业科技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大棚鸡舍,送到妇女手中,努力把农村妇女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积极实施“阳光工程”和农村贫困妇女转移培训项目。推动妇女培训列入“阳光工程”,以培训促转移,以转移带培训,重点开展职业技能、家政服务、法律宣传、安全就业和城市生活常识培训。各级妇女组织要积极配合政府,采取外输内转、城乡统筹、就业创业并举、培训维权齐抓等有效措施,帮助农村富余女劳力实现有序非农转移。更重要的是各级妇女组织要整合资源,通过自办、联办、协办、民营、公司化运作等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再就业培训和职介服务,努力做到培训与企业需要结合、培训与就业结合、培训与提素结合、培训与资格证书结合,实行培训、发证、上岗一条龙服务。通过举办女性劳务集市、妇联劳务市场、与企业挂钩定点招聘等形式,积极为农村妇女劳动力转岗创业提供推介服务。大力培养巾帼创业带头人和致富带头人。各级妇联要联合农技部门、科技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建立农民创业指导基地,推进创业信息网建设,搭建农村妇女创业大平台,落实农民创业扶持政策,解决农村妇女创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开发适合农村妇女创业的项目,提供项目选择参考,培养更多的农村妇女创业带头人和致富领路人。要为务工妇女返乡创业搞好服务。叫响“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的口号,为外出务工妇女返乡创业搞好服务。外出务工妇女特别是年轻女性有一大部分掌握一技之长和拥有一定的资金积累,也有创业愿望。建议政府、劳动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这部分人员的培训和引导,为她们创办、领办民营企业搞好资金、信息、土地、招工等各方面的服务,实现“输出一个人、引回一企业”的良性循环,引导她们带动更多的农村妇女谋发展、奔小康。

(二)建立保障妇女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机制,进行社会性别意义的评估和论证,激发农村妇女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凡是不利于妇女发展的项目,应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加以禁止或遏止。在妇女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问题上,政府、市场、社会要各司其职,相互补充。尤其是要强化社会职能。例如社会教育、社会保障、社会救援、社区建设、群众自助等等,都要发动社会力量来办。妇联作为妇女群众自己的团体,要把主要精力放到社会层面上去,强化妇女的自我意识和团队精神,推动妇女谋求自身的发展。政府及有关部门在研究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教育、劳动、分配、社会保障等涉及妇女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时,要吸收妇联的代表参加,把听取妇联意见作为决策的一项程序。要注重强化农村妇女的主体性,保证她们的独立性、自主性,发挥她们的能动性、创造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农业产业化改革为农村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新农村建设要抓住这一契机,坚持从一乡一土一村一居的实际出发,注重发挥农村妇女的主力军作用,在制定政策、引导生产、强化服务等各方面切实树立性别意识,使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

村庄调查报告范文2

1、实习目的及意义:

在本次假期实践调查中,我们应积极进行实践调查有关情况,搜集整理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分析数据,以达到以下实习目的:

(1)运用本专业所学知识深入调查,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

(2)通过实习对目前农村家庭收入的各方面的调查,更好的了解现在农村低收入家庭的现状和特点,并深入分析农村贫困户致贫原因,从而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尽一份力量,同时我们也从中受到启发与教育树立强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

2、选题背景简介:

三农问题仍然是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农民成为社会关注的对象。国家号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东营市正在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新的形势对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线,为确保东营市全面实现小康,该是加大对农村落实群体的支持力度,多渠道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增强农村低收入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在这种形势下进行农村低收入家庭情况的统计,并根据样本进行分析。

二、实习内容

1、选题:农村低收入家庭生活保障状况调查

2、选定总体: 东营市三县两区低收入户

3、抽样:选取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韩庄村五户低收入家庭为样本

4、参考定义:

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

5、统计过程及分析

(1)收集数据

到东营市统计局进行有关数据的统计并到韩庄村村委会及此村有关低保户家进行咨询。

(2)整理数据

①运用观察法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将收集好的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分析。②建立多种形式的统计表。

表1: 东营市三县两区低收入户户数及低保标准一览表

县区

名称

XX年末

XX年年末

低收入户户数(户)

低收入户人数(人)

低保标准(元)

低收入户户数(户)

低收入户人数(人)

低保标准(元)

东营区

2987

4150

1100

2900

4000

1150

广饶县

3111

5299

1300

3007

5000

1350

河口区

3020

4750

850

2930

4500

900

垦利县

2800

4000

900

2720

3250

1000

利津县

2750

4000

1000

2677

4020

1100

由表格可计算出本市农村平均低保为1100元。XX年年末农村低收入家庭比去年减少434户,降低2.96%;低收入人口数比去年减少1429人,降低6.44%。东营市对农村低收入户实施增收帮扶工作,低收入户有所减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表2: 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韩庄村低收入家庭抽样统计

低收入家庭

家庭人口数

家庭劳动力数

家庭年收入

家庭人均收入

家庭一

4

2

5200

1300

家庭二

3

1

3300

1100

家庭三

1

1

800

800

家庭四

6

2

5100

850

家庭五

1

1

750

750

由表可看出低收入家庭中劳动力往往偏少,户均劳动力为1.4,比全村户均劳动力少1.31人,低收入户每个劳动力负担系数为2.14人,比全村每个劳动力负担系数高出0.63人,低收入户人均收入为960元。

附:本村共575户,总人口2352人,劳动力有1560 人,户均劳动力为2.71人,每个劳动力负担系数为1.51人。全村恩格尔系数为0.312,村民人均年收入为5250元。本村共有低保户20户,五保户四户。

表3: 低收入家庭消费及恩格尔系数统计

低收入家庭

食品消费支出

其它支出

总消费

恩格尔系数

家庭一

2900

3420

5900

0.492

家庭二

2700

3200

5900

0.458

家庭三

600

500

1100

0.545

家庭四

4600

5000

9600

0.479

家庭五

600

700

1300

0.462

村庄调查报告范文3

劳务输出是我镇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村尤为典型。如,__村5个小组278户895人,其中主要劳动力430个,长年外出务工378人,其中夫妻双方一起外出26户。他们主要从事建筑、餐饮、矿工等体力活,年收入平均3万余元,通过多年的积累,部分家庭经济有了好转,特别是二组临近村活动室的人家,十之八九都建起了小洋楼,但在本地投资创业的很少,地方经济发展显得后劲不足。据统计,__镇现有农村人口1.8万余人,实际在村人口1.1万左右,而且多为儿童、老人和妇女,留守儿童1027人,占农村儿童人数的28%,留守老人923人,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

儿女外出打工,空巢老人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不少老人不仅承担繁重的农活,还负担着照看孙辈的任务,他们多数无力辅导作业,加上孩子上网游戏自控力差,这让老人极度担心却又无力监管。除了大部分子女逢年过节回家团圆,平时有些老人连电话交流都没有,有的丧偶老人形单影只,倍感孤独落漠。加之各种老年病的威胁,他们抱病在家得不到及时救助的情况时有发生。在承受生活压力、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的同时,普遍文化娱乐馈乏,精神世界空虚。另外,由于留守老人防范能力不强,他们已成为一些诈骗分子的青睐对象。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得不到来自父母的道德教化及其有效控制和帮助,就容易在健康、安全、心理、性格等方面产生问题。在营养方面,有的家庭管理粗放,造成儿童身体发育迟缓。在看病就医方面,有的老年人往往用自己一直所信奉的土办法而错过最佳治疗。在安全管护方面,爷爷奶奶疏于管理,容易出现儿童溺水、摔伤等安全隐患。在行为养成方面,隔代扶养孩子纵容溺爱,以物质消费弥补对孩子的亲情关怀,极易形成儿童的功利和享乐观。在社会认知方面,缺少父母的言传身教,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念上的偏离。特别是现代传媒对留守儿童幼小心灵的不良渗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心理偏差,如:自卑、抗拒、不服管教等性格问题,影响他们茁壮成长。

留守人群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仅涉及到具体的一户,而且对整个地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为此,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改善农村留守人群的生活现状,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我镇有60岁以上老年人2900人,其中五保供养240人,70岁以上享受老年保健金2100人,将符合条件的老人优先纳入低保,解决了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

二是建立留守人群档案。学校、村两委会、民政办开展调查摸底,建立0-6周岁、6-l4周岁留守儿童和70岁以上空巢老人信息台帐,对留守人员登记建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三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干部、党员、志愿者开展家长、尊老敬老等活动,采取4321结对帮扶方式,积极为留守人群办实事解难题。

四是实施6+1春风行动。围绕留守儿童和高龄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心理情感、权益保护、环境安全等方面,深化六项行动,开展每月一次的交流沟通、文化活动、情感连线、课外辅导、医疗服务、家访六个一活动。逐步健全监护、教育、社会扶助、医疗保健、安保及维权网络体系,建立社会共同关注关爱留守人群的长效机制。

留守人群是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可能是好几代外出务工家庭不得不承受的代价,需要基层政府在充分调动家庭养老主作用、大力张扬孝道文化的同时,承担起管理和保护的责任。

一是建立健全村级老年组织。各村成立老年协会,在村活动室建设老年之家,达到有办公场所、有坐班人员、有工作制度、有办公及娱乐设施。结合村两委活动室、老年活动中心、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平台,组织老年人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引导他们互相帮助。以组或院落组建老年人互助组,达到一个牌子、一间房子、一部电话、一本登记册,建立详细的成员档案,一年更新一次,让空巢老人有归属感,单身老人每天的动向有人关心和过问。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在学校、村委会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加强留守儿童德育和情商教育,定期讲解法律知识、生活常识、遇险自救,培养他们处理事情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组织家长、志愿者开展关爱活动、监护人专题讲座及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设俱乐部、爱心屋、亲情视频等,在保证正常学习之余,提供生活照料和情感关怀。

三是建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问题多发凸现,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可以调动社会资源,帮助弱势群体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发挥社会组织微观层面的事务职能,在社会管理中成为社会矛盾的缓冲带。

四是构建六大网络体系。建立以镇党委、政府及村级基层组织为主体,督促留守儿童家长和现有监护人履行法律责任的监护网络;完善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实施农村留守儿童思想、生活、心理、情感教育的学校教育网络;健全民政、

村庄调查报告范文4

一、基本情况

乃玛岱村位于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东6公里处,总面积25平方公里,全村辖8个自然社,总人口643户、1464人,常住人口300户、1232人,耕地面积38500亩(占总面积的10、3%)、人均26亩,主导产业为种养殖业,共有牲畜8310头只、人均牲畜6只。2017年全村农牧业产值3465.2万元,人均收入2.31万元。村党支部有活动阵地300平米,村“两委”班子成员6名,监督委员会3人,其中交叉任职2人。共有党员41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蒙古族党员4名,妇女党员7名,现重点培养积极分子1名。

二、乃玛岱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曾经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走访,乃玛岱村过去集体经济纯收入不足5万元,很难实现逐年递增,而且发展质量较差,收入少开销大,收入与开支比例失衡。通过总结,主要是以下几点原因造成的。一是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渠道较少。过去,乃玛岱村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看到别人做什么能挣钱就做什么,做了才知道不符合自己村的实际情况,而且存在“就在一棵树上吊死”问题,缺乏适合自己产业发展链的战略眼光,这种情况下,村集体经济收入微乎其微,甚至有时候还赔本,这种情况,村集体经济发展持续壮大就从无谈起。而且,过去村集体经济投入仅靠镇财政所拨付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没有专项较大数额的投入,很难有较好的发展项目落地。二是村集体建设用地匮乏,即使有好的项目,也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乃玛岱村利用土地重新确权契机,实事求是地将一些多年来无法改造的100多亩集体盐碱地,预留为建设用地,并协调办理了建设用地相关手续,彻底解决了因缺乏建设用地阻碍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三是村“两委”班子认识不足。过去,部分“两委”干部思想不统一,认识程度不高。对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存有模糊认识,大多数干部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劲头足,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乏积极性,有畏难情绪。特别是从“大集体”解散过来的“两委”干部,盲目地认为“大集体”就是教训,集体经济是很难发展起来的。没有认识到“大集体”解散是有其他客观原因的,只要总结教训,解决了实际问题,集体经济还是能健康蓬勃的发展的。还有少数群众集体观念淡薄,对集体事务漠不关心,不管不问。这些模糊、错误的认识,也成为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四是传统保守,缺乏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勇气。“两委”班子人才匮乏,没有引进“新鲜血液”,老一辈班子成员发展经济能力不强,观念保守,不敢大胆去想,不敢放手大胆去干,存在“人穷不做、马瘦不吃”现象,发展集体经济只停留在应付上级问责上,很难实现发展壮大。

三、对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经验总结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关键是选好“两委”班子,找准符合自己村的发展项目,依托村集体现有的资源和优势,努力争取更多的扶持政策,坚持多元化、多项目发展。

(一)提高认识,营造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舆论环境。从思想上大家要认识到,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脱贫攻坚工作、发展壮大农村牧区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地区和谐稳定的有力保障,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经济基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于统筹城乡发展、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村“两委”班子一定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常抓不懈。成立工作领导机构,安排专人和专项资金,建立和完善考核和奖励机制。特别是大力宣传像伊旗乌兰木伦村、杭锦旗隆茂营村那样走合作化和集体化道路的典型经验,对优秀的“两委”干部大力弘扬,提高其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营造发展集体经济无上光荣的浓厚舆论氛围。

(二)夯实队伍,增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战斗力。通过“两委”换届工作,新老结合,建设一支年轻化、学历高、肯吃苦的优秀的村干部队伍,努力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配强嘎查村“两委”班子,选好带头人。通过群众选举、公开竞聘、组织委派等方式,选派有口碑,有责任心、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人才进入嘎查村“两委”班子。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注重从各苏木镇选调生、应届大学毕业生、致富能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中选配嘎查村干部。同时,强化村级干部的配备和培养。要求村干部熟悉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熟悉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两委”班子一定要成为指导全村级集体经济的谋划者、实践者和参与者,必须进一步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他们指导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参谋能力、协调能力和指导能力。

村庄调查报告范文5

本次调查涉及全市**户384人,**年总纯收入**元,人均纯收入**元,95**为非低保户;5**为低保户,低保户中有**是因疾病损伤致贫,20**是因家中劳动力少致贫。

二、农村医疗服务状况

1、73**的人选择距离家最近的卫生组织是村卫生室,10**的人选择是私人诊所,9**的人选择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的人选择是乡镇卫生院,1**选择县级以上医院;家到最近的卫生组织的距离60**的人选择不足1公里,39**的人选择在1-2公里,1**的人选择在2-5公里。

2、99**的农户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在被调查的100户中,只有1户没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率达99**。

3、66**的人认为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以保大病或保住院为重点,33**的人认为门诊、住院都保,1**的人认为应以保门诊或保小病为重点。

4、19**的人对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感到满意,71**的人基本满意,8**的人不满意,2**的人选择说不清楚。不满意的地方主要有报销医药费少,报销手续烦,定点医院收费高,定点医院看病手续烦,定点医院少,就医不方便,定点医院医疗水平低等。

5、47**的人认为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所承担的比例基本合适,11**的人认为过高,10**的人认为过低,32**的人选择说不清楚

6、在现有合作医疗基础上,**的人愿意再增加医疗保障支出,56**的人不愿意增加。

7、如果有家庭成员患病,经常就诊的医疗单位**是村卫生室,**是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是私人诊所,5**是县级或以上医院。选择上述单位的主要原因56**是离家近,13**是质量好,11**是定点医疗单位,8**是有熟人,7**是价格低,5**是其他原因。

8、调查前半年,22**的农户没有家人患病,59**的农户有家人得了小病,10**的农户有家人有慢性病,7**的农户有家人患了大病、重病,2**的农户有家人得了其它病。89**的人患病后及时就诊,共花费医药费121743元,按照规定能报销或减免***元,实际报销或减免**元。没有及时就诊的主要原因有病轻,自己治疗,经济困难,能拖则拖,医药费不能报销等。

9、43**的人认为现在看病难,51**的人认为不难,6**的人选择说不清楚。认为看病难的主要原因有经济困难,医院缺少名医,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手续太烦等。

10、86**的人认为现在看病贵,5**的人认为不贵,9**的选择说不清楚。认为贵的原因主要有药品太贵,检查太多,医疗机构乱收费,个人支付比例高等。

11、9**的农户因家人得病在**年向医生送过红包。

三、农村居民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报销范围窄、比例低,报销的医药费少。调查显示,实际报销或减免仅占全部医药费的17**,农民挣钱不易,他们希望每一分钱的投入都要得到回报。而目前我市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为主,对小病、门诊补偿的比例很低。而一般来说,农民患上需住院治疗的大病相对较少,而头痛、感冒等小病时有发生,但不需住院治疗。因此,农民在缴纳费用后,往往全年得不到任何的医疗补偿,导致农民认为付出多,回报小,不划算。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身体健康、没有患过大病的农民不太愿意参加。调查显示在**年仅17**的农户得到补偿,表明绝大部分农户近期并没有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得到实惠。部分农户在问卷上写上了他们的困惑:“为什么只有非要得大病才能报销?”。

2、部分定点医院不规范经营,乱收费,农民利益受损。调查显示药品太贵、检查太多及乱收费是目前看病贵的主要原因,而现在的医疗机构都是按市场经济规律经营,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目标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机构有在合作医疗制度中受益的期望。而定点医院是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第一线的部位,它的服务好坏和收费高低至关农民切身利益。定点医院收费普遍较高,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能获得的补偿相比微不足道。许多农户反映,同样一个感冒或其它小病,在私人医生那里只花二十多元,而到定点医院却要花费几百元。一些比较常见的小病,医生却要病人作各种检查,什么心电图、B超和各种化验,小病大看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能报销,有病往定点医院跑,路费、餐宿费、误工费再加上虚高收费等,化了许多冤枉钱,就算得到了一定补偿,仔细算算反而不划算。

3、定点医院少,看病手续烦。调查显示,农民就医大多数选择乡镇卫生所、村合作医疗站以及个体医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医疗单位离家近,就医方便,药价便宜,收费低,服务态度好。定点医院少,给农民看病带来不方便。

4、村卫生室及私人诊所的医疗服务水平低。所调查的100户中,有51**的农户患病选择经常就诊村卫生室或私人诊所。在这些医疗单位中,规模小、设备简陋、药品种类少。医生的文化素质低,难以满足农民就医需要。在80年代以前从业的人员中,很多都是集体经济时期的赤脚医生,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普遍较低。

5、医务人员的素质差。调查显示患大病的农户有超过50**的人给医生送过红包,部分定点医院的医生服务态度欠佳也是农民看病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

1、加大政府的投入程度,充分体现政府为民办实事的诚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维系全市农民的民心工程,能否真正受到人民群众欢迎,能否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关键是我们的工作能否得到群众的认可和信任。从调查情况看,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各级人民政府应按照中央有关文件要求,逐步加大对农村卫生医疗的投入力度,加强基础医疗,这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政府要切实承担起组织和资金支持的责任。没有政府出面组织,合作医疗就会失去组织基础,政府的适当(根据财政支付能力)资金支持能够对农民参加合作医疗产生很大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2、及时调整补偿标准,扩大报销范围。以收定支、量入为出、逐步调整、保障适度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标准确定的基本原则。从调查资料分析,报销比例低是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已掌握一定信息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及时调整补偿标准,使基金既不沉淀过多,也不出现透支,提高农民受益程度。

4、逐步扩大定点医疗机构,方便参保农民就医。在全市依据一定标准确定一批定点医疗机构,并根据成熟一家扩大一家的原则,逐步扩大定点医疗机构覆盖面,参保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方便参保农民就医。

5、调整优化农村卫生资源,加快服务模式改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多渠道筹集资金,重点加强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建设,逐步配套必要的医疗卫生设备,合理调整优化农村卫生资源,加快改进乡村卫生机构服务模式,加快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

6、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鼓励优秀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卫生院工作,提高现有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特别是要加强市、乡、村卫生机构纵向业务合作,不断提高乡、村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让更多村民能在乡、村就诊医治,既降低了医疗成本,又能保证村民及时就医,努力做到让农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疑难重病不出县”,从而减少农民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7、进一步完善药品采购制度,切实降低农村药品价格。从调查看,医疗支出已经成为农村居民一项沉重的经济负担。在全部调查农户中,医疗支出占人均纯收入的7%。尽管经过几次医改,药价几度下调,但高昂的医药费用仍是农民进医院道路上的首要障碍。因此,加强农村药品监管,平抑农村药价,是当前农村卫生工作中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加强监督、检查,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使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以医德医风取信于民,服务于民,切实维护参合农民利益,最大限度地让利于农民,让困难群众也能看得起病。最大限度降低药价,更大限度地让利于农民。

8、继续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控制不合理医药费用,减轻群众负担。狠刹医务人员收受回扣、"红包"、开单提成、乱收费等违规行为,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的监管,全面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严肃查处违背职业道德,违反法律法规,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强化医德医风教育,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学习业内先进模范人物的高尚品质和道德情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广泛开展卫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充分运用舆论引导,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有效促进医德医风建设,为卫生改革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村庄调查报告范文6

那乐村“住村串屯入户”深度贫困状况调研组一行8人,在组长88同志带领下,于5月7-10日进驻那乐村,用连续4天时间,走完全部33个自然屯、走访全部2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召开5次座谈会,对其深度贫困状况进行了“解剖麻雀”式的调查分析。调研组着重围绕该村“十一有一低于”和贫困户“八有一超”脱贫摘帽指标完成现状进行调查,对照2018年底全部达标要求进行分析。通过调研,全面摸清了该村现状,找准了深度贫困问题,分析了原因,研究提出了推进脱贫摘帽的对策建议。

一、基本概况

那乐村位于长洲镇北部,北接砦牙乡,西抵乔音乡。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1个扶贫林果场,33个自然屯,现有404户1575人(壮族401户1564人,瑶族3户11人)。全村土地总面积2.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 704亩(水田595亩,旱地109亩),林地面积1.6万亩。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23户888人,贫困发生率54.7%,居全县第一。此外,2014-2015年贫困退出户56户229人。全村劳动力780人,转移就业620人(区外75人、县外区内35人、县内510人),留守老人儿童73人。群众收入主要来源于劳务输出和发展产业,201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720元,仅为全县的51.6%,同比增长30.1%,高于全县19.2%。

二、“十一有一低于”指标现状

(一)有特色产业。那乐村“3+1”产业分别是互联网+林下养殖核桃鸡、百香果、油茶和八角,每个产业覆盖贫困户超过100户,全村贫困户“3+1”产业覆盖率达到100%。

(二)有住房保障。全村404户农户中有安全住房保障387户,住房不达标农户17户58人(其中:贫困户10户33人,非贫困户7户25人)。具体情况是:

1.无房户5户14人:铜金屯罗柏户4人因分家无房,现与兄弟同住;林牙屯罗彩便户2人,因离婚分家后无房无屋基,现在长洲镇租房;十二坡罗永芳户2人,其本人暂住十二坡村部,其子长期外出务工,未建房;十二坡牙候生户3人,因长期外出务工未建房,临时与兄弟牙候芳住;十二坡牙候辉户3人,因长期外出务工未建房,临时与兄弟牙候芳住)。

2.危房户9户30人:那西屯龙超机户1人,木瓦结构房,因年久失修造成危房;那俄屯罗明站户6人,砖木结构,因年久失修造成危房;那俄屯罗明景户6人,砖木结构,因年久失修造成危房;那俄屯龙妈妮户3人,老平房,因年久失修造成危房;防乐屯龙炳户2人,木瓦结构房,因年久失修造成危房;防乐屯龙超文户5人,老平房,因年久失修造成房子开裂;防乐屯龙亿户4人,老平房,因年久失修造成房子开裂;林牙屯韦名珍户1人,砖木结构,因年久失修造成房子开裂;林牙屯韦乜乐户2人,砖木结构,因年久失修造成房子开裂。

3.在建但未达到基本入住条件的危改户2户7人:防乐屯龙乜平户4人;那乐屯莫静户3人。

4.住房面积不达标1户7人:那西屯龙永立户7人,全户住房面积65平方米,人均9.2平方米,不足13平方米。

(三)有基本医疗保障。全村404户1575人,2018年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1559人,16人未参保,均为非贫困人口(龙达胜、罗美朝、龙永弟、龙少卓、龙超昌、龙妈确、龙思怡、韦艳、龙小蜜、罗凤现、罗起军、罗凤恒、廖美祝、牙举明、牙彩红。其中3人因年老不愿意缴纳,13人长期外出务工不回来。工作队已经反复宣传动员,仍不愿意缴纳新农保),全村参保率为98.98%, 贫困人口应参保888人,已参保888人,贫困参保率达100%,达到自治区验收标准。

(四)有义务教育保障。全村义务教育适龄人数316人,全部接受义务教育。全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54人(100%享受教育扶贫政策),其中,学前教育20人(均享受保教费补助),义务教育93人(均享受“两免一补”及营养餐补贴),高中15人(均享受国家助学金及学杂费减免),大中专院校26人(均享受雨露计划补贴26人)。 

(五)有安全饮水。全村建有集中供水15处,安装水管2.86万米,家庭水柜3座,安全饮水覆盖率100%。

(六)有路通村屯。全村20户以上的自然屯有11个,已全部通公路。其中,通硬化路10个,砂石路1个;5—19户自然屯19个,全部通公路,其中通硬化路2个,通砂石路17个。

(七)有电用。全村农户全部接通生活用电,通电率100%。

(八)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全村现有村级办公场所200平方米、宣传栏24米,建有篮球场、文化室、戏台、村卫生室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村部所在地已通宽带网络,村部安装3台办公电脑并配备打印机,可以轻松登陆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网等网络。全村应参加养老保险人数374人,已参保374人,参保率100%,其中贫困人口应参加养老保险人数305人,已参保305人,参保率100%,全村60周岁以上享受并领取养老保险待遇175人,享受率100%。

(九)有电视看。全村农户均配置有电视机,可通过卫星广播收看电视,有电视覆盖率100%。

(十)有村集体经济收入。那乐村村民合作社将1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资本金入股万寿谷公司养殖核桃鸡,2017年实现分红5.24万元,预计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万元。

(十一)有好的“两委”班子。村“两委”换届后,村“两委”班子共7人,其中,全脱产3人,半脱产4人。班子成员全部具备高中以上文化,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班子年龄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团结合作,能积极组织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好事,有效有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十二)贫困发生率低于3%。全村到2018年底,预计有61户贫困户无法达到脱贫摘帽认定标准,贫困发生率34.06%。因此,该村无法在2018年底达到整村脱贫摘帽核验标准。据预测,2018年可全面完成减贫72户323人计划任务;可在2019年底实现整村脱贫摘帽,贫困人口发生率控制在3%以内。

三、主要工作亮点和做法

(一)工作亮点。一是脱贫攻坚工作有序有效推进。2016年实现脱贫摘帽79户291人,2017年实现脱贫摘帽11户44人,贫困发生率下降20.71%。二是特色产业发展基础逐步夯实。已选定2个林下养殖小区建设场所,平整标准化鸡舍5个。有215户贫困户提交小额信贷手续,占贫困户96.4%,已有81户得到小额贷款,并用于养殖业。油茶、杉木、八角等传统产业贫困户覆盖率100%,带动脱贫贡献率高,人年均增收600元以上。三是基础设施全面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向好。新建完成集中供水项目6个,引水渠道项目12个8.5公里,农网升级改造项目3个,屯级道路硬化项目12个19.7公里,危房改造14户,建设村级服务中心1座。

(二)主要做法。一是选派“精兵强将”驻村开展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组织保障。先后选派县水利局党组成员、防汛办主任韩显德任驻村工作队队长,选派罗凤登任驻村第一书记,长洲镇选派龙正确为驻村工作副队长,罗著忠为驻村工作队员,脱贫攻坚工作队员安心、专心工作。二是投入“真金白银”推动脱贫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资金保障。县乡先后整合投入1187万元用于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83万元用于产业发展扶持,包村单位先后筹集174万元投入脱贫攻坚。三是多管齐下破解贫困群众收入难题。积极支持村民成立合作社,鼓励引导贫困户申请小额信贷资金,“抱团”发展“短平快”产业,如养殖鸡、鸭、猪等小养殖业和种植百香果;加大劳动力转移就业引导,全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79.5%。

四、主要优势和主要问题

(一)主要优势。一是林地资源丰富,全村人均林地10.3亩,适合大规模发展林下养殖产业。二是扶贫特色产业基础好,群众普遍有种植油茶、杉木和八角的意愿和习惯,传统产业面积较大,收入相对稳定。三是开发较晚,自然资源破坏少,生态林面积大,境内林幽、溪清、瀑雄,环境好,景点多,无污染,有利于发展旅游业和有机农业。

(二)主要问题。一是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全村地形地貌呈 “两坡夹一谷”态势,砦牙河穿村而过,坡陡谷深,河水湍急。只有4个生产队群众沿河居住,相对集中,其余8个生产队群众零星分布于两坡之间,相互间距离远、高差大,修建公路费用大且易破坏环境,如十二坡林果场到那乐村部海拔高差达900米,公路距离达14公里。交通的不便使得群众来往少,信息相对闭塞。二是耕地少且耕作成本高,林地管护难度大。全村人均耕地0.44亩(水田0.38亩,旱地0.06亩),绝大部分耕地小块而分散,不能机械化耕作,耕作成本高。林地面积虽然大,但林地坡度大、不通生产道路,林地管护、采收难度大,经济林地沿用粗放式经营,无法有效提高家庭收入。三是自然灾害频发且抵制能力弱。由于大多群众居住于山坡上,雨水季节地质灾害频发,容易出现泥石流、山体崩塌等自然灾害,冲毁民房、公路和耕地等资源,群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土地流失严重,特别2014年“6.4” “7.4”特大洪水灾害使得水毁农田损失惨重,是导致群众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四是农村青壮年流失多,劳动力成本畸高。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大多数青壮年不愿意留在村内从事农业生产,大多夫妻结伴、兄弟邀约、族间合作到外地务工(大部分在南宁武鸣、海南等地从事香蕉种植),造成人力资源大量流失,村内留守老人儿童多,劳力稀缺,劳动力成本畸高,单个工日达150元,出现了部分耕地撂荒、林地荒芜、房屋闲置、项目落地难等现象。给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带来困难。五是部分贫困群众脱贫意愿不强,主动性不高。一些贫困户受等靠要思想作祟,做事怕累怕苦,怕贷款怕担风险。比如目前还有8户贫困户不愿意申请小额信贷发展林下养殖产业,较多贫困户依然存在“贫困光荣、低保光荣”的落后思想;一些贫困户脱贫主体意识不足,担心脱贫即脱政策,害怕脱贫再无帮扶,再无“好处”可享,不配合脱贫认定。六是发展特色产业进度缓慢,工作力度不够。村林地资源丰富,群众居住分散,十分适合发展林下养殖产业,但到目前止,全村没有养殖一只核桃鸡,建好的22个鸡舍,白白浪费烂掉,最主要的原因为养殖合作社法人代表不敢承担贷款风险;加之青壮劳动外出务工较多,影响小额贷款进度,帮扶单位及驻村专业工作队及村两委没有及时沟通研究,解决问题,导致全村林下养殖工作进度缓慢滞后。七是部分贫农户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全村因病致贫12户33人,占当年贫困人口6%,因残致贫7户22人,占当年贫困人口4%,因学致贫18户68人,占当年贫困人口12%。目前,全村还有8户17人脱贫难度较大。分别是,一组龙永立、龙超机户,二队龙乜优户,七组罗乜万户,八组牙政日户,九组罗东燕户、罗彩便户,十二坡罗永芳户。

五、脱贫思路及对策建议

(一)千方百计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确保贫困群众“两不愁”

1.加快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兴旺,通过产业发展促进农村人才回流,促进乡村振兴。一是发展林下养殖核桃鸡产业。确保贫困群众小额信贷全覆盖,林下养殖全覆盖,加快林下养殖小区建设,力争下半年实现养殖。二是加大对传统产业的管护力度,提高林地效率。通过流转无人管护的林地实现规模化发展;建设产业示范园,提高管护技术含量;发展原生态林下中草药产业。三是加大对闲置土地流转力度,发展百香果或高山蔬菜产业。四是发展乡村旅游业。年内对“仙女瀑布”旅游景区进行规划和开发,打造集旅游观光、饮食养生、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带动周边贫困户就业,实现村经济集体增收。

2.全力提升劳动力素质,增加转移就业收入。一是加强就业培训;二是加强就业指导“春风行动”;三是加强贫困学生就读高等职业学校,提高村民素质,斩断穷根。

3.强化农村低保“两线合一”,提高特困群众低保补助水平。全力推进“特殊群体五大关爱行动”。管理和完善全村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残疾人信息管理数据库,建立帮扶“三留守”人员“一对一”帮扶制度。

(二)全力以赴夯实基础,确保贫困群众“三保障”

1.加快交通建设。那乐村最大的瓶颈是交通。计划道路建设2个屯5.3公里(弄老到岩廷0.5公里、在建牙王到那乐4.8公里);计划硬化道路 4个屯6.3公里(马好到可抗1.8公里、廷来到十二坡2.2公里、林老到班江0.8公里、廷皮到牙王1.5公里);硬化5—19户自然屯17个5.5公里。切实改善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交通条件,夯实发展基础。

2.加快住房建房,年内全部解决住房无保障问题。5户无房户通过移民搬迁解决4户(罗柏、罗彩便、牙候生、牙候辉),1户无房户(罗永芳)通过危房改造解决;9户危房户拟通过危房改建解决;督促2户在建户加快施工进度,争取在7月份全面建成面积达标、能够入住的新建房,并上报到县危改办争取危改补助资金;住房面积不达标1户(龙永立)通过整合资金加层,力争人均住房面积达13平米以上。

3.加大农村电网改造。随着农村农业用电量增大,线路长,那乐村电力保障率低,供电能力不足日渐突显,下步将通过农电改造升级解决。

4.巩固安全饮水保障。那乐村12个队有8个队居住在半山腰,虽然都建有集中供水工程,但随着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用水量增大,枯水期水源供水不足时有发生。下一步将通过加强水源地培植和保护,加大饮用水源的监测,确保饮用水水质;同时管理运行好集中供水工程,巩固和提高群众供水保障率。

5.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保障。持续全面落实从学前教育到大学的教育扶贫各项政策,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确保全村适龄儿童100%入学学习。

6.全力完成医保、社保两个100%。进一步筑牢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医疗救助与救急难“五道保障线”,通过实施分类救治,确保贫困户看得起病、不返贫。

(三)动真碰硬抓好队伍管理,强化机制建设

着重抓好驻村专业工作队伍管理,抓档案、抓调研、抓系统、抓日常。

1.从严执纪抓督查,用“问责”推动工作落实。一是严格执行县委、县人民政府“五包”工作机制,严格驻村专业工作队工作纪律,既要住得下又要管得住,既要真做事又要做成事,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敢于担当、的精锐之师。二是着重抓好村“两委”干部管理,不断提升其综合业务素质,使其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工作中,带领全村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实现整村脱贫摘帽。三是着重抓好党员、队干、经济能人队伍管理发挥好“党建+脱贫”作用,特别是充分发挥其在发展林下养殖、百香果等特色产业上的带头模范作用。要求全体将士必须吃住在村、在组、在户,严纪律、强管理、转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