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教育技术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教育技术论文范文1
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异军突起,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作为引导时代新潮流的教育行业,必然首当其冲的受其影响,这就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迅速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理念,发展现代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纵观全国的教育改革,正是如火如荼之时:开创校园网站,建立计算机网络教室,网上教学,多媒体课件等等,多种形式齐头并进。在这种探索过程当中,也清楚地让我们看到:现代技术应用于教育是对教育本身一个质的突破。
旧式的教学,课堂是教师的舞台,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就要“独揽天下”,没有给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没有让学生有创新的机会,更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现在我们把它叫做“说教式”、“灌输式”,看来是无可厚非的。那又是不是说只要在教育中应用现代技术就可以改变这种局面了呢?我认为也不然,光有现代的技术,没有先进的思想同样是不行的。如今,在我们教师队伍中,还存在着这种现象:有教师认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占用了教学时间,影响升学率;大部分教师对现代技术的驾驶水平还偏低;有的教师虽然会使用现代技术,但不会处理它与教学之间的关系。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就只有在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努力的改革教育思想理念。
那要从哪些方面来改革教育思想理念呢?我认为: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要发展现代教育技术,首先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为什么要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的问题?”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理论学习,明确现代技术在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不断完善自身素质,使自己能游刃自如的操纵各种现代化教育手段。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两种:主动的学习和被动学习,一个乐意学习的人,肯定要比一个免为其学的人要学得更好,要让学生由“强学”变为“爱学”,这就需要充分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他们喜爱的事物与情境。例如:小学数学在所有学科中,它是最抽象化,概念化的一门学科,模糊的数字概念,枯燥的定义定律,不适合小学生的特性,如果我们能将这些数字的定义、定律等转变成生活中生动、鲜明的形象,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觉得: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这一点,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的学习。
2.教学方法要侧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精神
信息教育技术论文范文2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不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它与传统的学科相提并论,教学中也沿袭了传统学科的教学方法,甚至把学习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教育等同起来,缺乏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意识,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应有价值。
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由于教材里有关技术方面的内容远多于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分析、应用的内容,再加上教学过程中频频接触计算机软硬件,占据了这门课程的绝大多数时间;同时,具有指挥棒作用的信息技术会考中的题目也侧重于考核学生的软硬件操作的熟练程序,这就很容易让师生片面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就是学习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操作,这就背离了信息技术课真正的教学目标,走进了唯技术论的误区。
误区一 技术学习是教学目标
设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它的学习范畴远大于计算机学科的内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的计算机及其软件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应归于信息的收集、处理,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更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即: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使他们具备终生学习的意识和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
与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相比,技术是第二位、浅层次的。可以设想,今天一些优秀的软件,如VB、Office、Windows等将来都有可能被更好的软件取代,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却有很大的相似性,正如对于编程而言,具体的语言是可选的、多变的、愈来愈强大易用的,而算法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却基本保持不变。这便要求教师不仅教会学生使用信息工具,更要教会学生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正确理解、判断、评价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课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创新人才,而不是培养计算机的操作者。
在这方面有一些反例,如社会上有些人利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技术盗窃网上银行、制造病毒、成为黑客攻击网站等,这些现象如果没有引起信息技术课教师的充分重视,在教学中未能有意识地对学生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难免会产生新的计算机犯罪。例如:有的老师在讲穷举法时,提到可用此算法编写破解密码的程序,立刻有学生问能不能编出破解取款机上密码的程序。可见对信息的理解、评价和正确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比计算机的具体操作更为重要,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教师能够经常、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素养、道德、法规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信息观。
误区二 计算机是门独立学科
由于存在“学科本位”的思想以及应付会考等原因,部分教师只注重课本知识的教学,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缺乏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意识,这也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一大误区。信息技术课应融会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时时考虑到与其他课程的渗透,教师的这种意识甚至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最近,我听了几节信息技术评优课,同是讲Word中的自选图形,一位老师只是把课本内容讲完了事,另一位老师则是用自选图形绘制了高中物理课本中的各种图形,如物体受力图形等,显然,后一位老师深刻领会了信息技术课的内涵,将这门课的学习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学生通过这节课不但能很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也能联系到其他课程的学习。如果计算机老师都能像这位老师这样,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又如VB程序课,一位老师只讲了课本上的几个例子,另一位老师则讲了如何用VB编写一个打印数学上的正弦和余弦函数图形。从课堂气氛和课后效果看,后者明显好于前者。
其实,很多老师也知道计算机不过是一种工具,学习它的目的是希望能利用它更好地获取信息,掌握更高效的手段,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好各学科知识。
信息教育技术论文范文3
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在利用信息技术创建良好英语交际环境的过程中,通过语言、图像和声音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左右脑并用,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有效地提高其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进行交际。交际可以是书面的,亦可以而且主要是口头的。英语教师一定要事先对话题、情景、训练项目(日常用语、词汇、语法等)精心设计。注意创建良好的交际环境,我们有很多办法创造良好的交际环境,而信息技术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手段。
2.转变传统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优质、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意味着“高密度”和“快节奏”。“高密度”指“学生外语实践量大、面宽”,而“快节奏”指“设计信息技术课件时,英语教学节奏明快,练习转换、环节交替紧凑。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贮存大量信息,我们更能多创设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轻松、愉快、适度紧张的课堂气氛,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增强英语教学效果。英语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做好英语课堂教学的复习(revision)、呈现(presentation)、操练(drill)、自由交际(freecommunication)等工作,教学方法由原来单纯地基于归纳或演绎的讲解转变为基于“合作学习”、随境创设”、“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意义构建”等多样新型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
3.转变传统教师观念和学生观念
信息教育技术论文范文4
1.1教育管理主体过多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主管部门能够分为四个类型,即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劳动社会保障部门与企业办学。这就导致职业院校的管理呈现逐一种职能交叉、条块分割的问题,不仅导致教育资源利用率差,也无法提升办学效益。
1.2业务部门的管理不协调
政府各个业务部门之间的管理协调性较差,从财政归属进行分析,教育事业费用是由财政部门管理的,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则由教育部门进行制定;从管理模块来看,技工院校与职业培训由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监管,职业高中与高职院校则由教育部门来管理,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管理成效。
1.3内部管理存在脱节问题
在我国教育部门之中,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是由两个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的,在现代社会,强调中高职院校衔接的背景下,两个教育部门的脱离脱节问题已经凸显出来,这也给职业教育工作的发展造成了体制性的障碍。
1.4政府权责不对称
国家法律法规有着明确的规定,县政府需要肩负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职责,但是,目前很多地区都存在县财政为职业教育支出经费的问题,而部分职业院校也未制定好完善的管理制度,权责不对称问题严重。
1.5社会缺乏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
与一般的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并没有特殊性,这就难以吸引专家、企业、行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到其管理过程中,失去了这些社会力量的支持,企业教育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
2利用信息技术改善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现状
针对现阶段下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种种不足,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进行了改革尝试,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需要积极地进行改革,形成统筹管理的局面,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1利用信息技术成立好专门的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
为了实现对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管理,我国可以成立专门的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由政府部门、教育部门、人事部门、劳动保障部门的领导与专家担任,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将政府与社会的责任深刻地落实到实处,利用信息技术协调好教育部门、计划部门、劳动部门、财政部门之间的关系,为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好基础。
2.2做好政府职能部门的调控工作
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发挥着统筹协调与管理的职能,为了保障职业教育事业可以得到可持续发展,可以为办学主体在招生规模、招生方式、经费使用上提供更大的自利,控制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比例,对职业学校的管理工作进行统筹管理,将法律手段与经济手段应用在其中,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并开展全面的监督工作,规范其办学行为。此外,还需要根据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来完善现阶段的政策法规,让职业教育可以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3利用信息技术设置好专门的职业教育处
为了便于统筹管理,教育部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置好专门的职业教育处,将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统筹纳入到这一部门中进行管理,合理安排培训工作,帮助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突破体制,凡是涉及两者之间的衔接问题,都可以通过职业教育处进行解决。如果办学条件成熟,可以由当地政府来成立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对全社会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工作,对整个职业技术教育活动进行统一的协调与管理。
2.4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
在未来阶段下,还需要做好教育部门与劳动部门之间的沟通工作,教育部门不仅要主管学历证书的发放,还需要协助劳动部门来发放职业资格证书,利用信息技术做好对各级技工学校的管理工作,建立起一种协作紧密、分工明确的局面,为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学历教育之间的融合奠定好基础。其他的部门则要积极配合教育部门的工作,开辟融资渠道、制订好完善的收费政策、对各项经费进行核实、对发展项目进行评估等,只有采取这种多管齐下的措施,才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一线人才。
2.5完善与修订职业教育法
虽然国家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制定了部分法规,但是这些法规只简单地规定了大局上的问题,没有对局部关系进行统筹规划,远远无法满足职业教育的发展脚步。因此,必须要出台一些清晰、明确的法律条款,为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明确的指导。此外,还要针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现行的法律进行补充与完善,只有在法律跟上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脚步的时候,才能够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3结语
信息教育技术论文范文5
论文摘要:信息技术是中小学的必修课,是学生将来学习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人类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广大农村中小学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存在许多的困难和问题,有的学校甚至只作为“课表”课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阻碍了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本文根据笔者的调查和研究工作的经验,从农村实际出发,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快速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广,信息技术课已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但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直接限制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发展,给信息技术教育的均衡发展与普及带来了巨大的阻力。笔者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精心设计符合农村自身特点的、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对策。
一、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信息技术认识不足,片面看待信息技术教育
(1)校领导方面: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的校领导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比较少,只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等同起来,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就是计算机教育,就是教会学生打字、上网、聊天、打游戏;有的校领导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今后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没有意识到它将是下一代人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认为信息技术离他们还很远,不够重视;有的校领导甚至认为信息技术是学生沉迷于网吧、游戏的根源,会使学生变坏,干脆一棒子打死,不开信息技术课。
(2)教师方面:目前农村中小学由于重视程度、人员编制和教育经费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专业教师力量不足,许多学校几乎没有信息技术专业教师,而只能让其他教师兼教或让教师们在排满工作量的情况下额外任教信息技术课。任课教师大多没有经过正规信息技术专业的培训,仅有基本的电脑常识,还不具备教学信息技术的能力;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课不作为中、高考考试科目,也就没有人去评价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上好上坏一个样,信息技术教师本身就产生“信息技术无用论”,平时不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上课则采用“放羊”式教学方法。这样的师资状况,难以胜任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
(3)学生方面: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学生是既好奇又充满求知欲的。然而学校不能传授学生相关的知识,广大学生不知信息技术为何物,只是在街头巷尾的网吧产生了第一认识:“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就是上网,就是用来玩游戏、聊天、看电影、娱乐的。”[1]于是部分学生沉湎于网吧,美其名曰“学习信息技术”;部分学生则不愿学习信息技术,怕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对它失去了兴趣。
2.学校教育设备少,硬件设施不足
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保证,信息技术教育可以说是一门高投入高损耗课,它的开展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作后盾。计算机房的日常维护费和电费,使有限的经费更加紧缺,致使学校的计算机无法及时修理和更新,可以说资金也是困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农村微机室现状是:计算机数量不多,大部分学校仅有一间利用“农远工程”建立的只有30台电脑的机房,将学生分成两组,还达不到一人一台,开放使用率低,难以保证学生上机时间;乡镇以下的许多小学校几乎没有计算机。[2]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使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举步维艰。
3.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使用
一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立高标准机房,把互联网、远程教育接收系统和多媒体教室都建设起来,但却没有配套的软件管理平台和新课程教学所需的学习软件,平时不开放,学生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练习;部分学校为了降低损耗,减少维护费,则把软、硬件资源尘封起来,只用作上级检查的展示品,充充自身的脸面。这就致使大量的投资资源白白浪费。
4.片面强调“计算机学科”教学,缺乏整合
由于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片面地强调“计算机学科”教学,只是教授学生简单的计算机技能,忽视了信息能力、信息素养、德育及情感教育,更谈不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严重偏离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5.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很多是课表课程,多采用“放羊”式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信息技术课程也日趋正规化,很多学校能按新课程标准开设、开齐信息技术课,但由于应试教育、硬件设施等原因,虽然一些学校的信息技术课上了课表,但却很少或者没有开展信息技术课,而被辅导课或被语文、数学课所挤占,成了名符其实的“课表”课程;有些学校即使上了课,多采用“放羊”式教学,也成了学生的休闲课、玩耍课。
二、实施方法和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领悟新课标精神
(1)为信息技术创设优良的大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吸取外地先进的经验,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举行一些公开的教育、教学活动。让校方领导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和长远影响,让他们有紧迫感和压力,能够为信息技术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
要组织各学校积极参加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全国中小学生电脑作品竞赛等相关赛事,让各校领导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同语文、数学一样重要,国家十分重视;同时还要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整合课堂大讲赛、校长信息技术知识比赛等活动。不但要学生比,还要教师比、校长比,让学校的每一个人都学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把信息技术教学和日常应用结合起来,真正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学习当中,为信息技术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培训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灵活多变。比如根据农村现有的实际采用校本培训方式、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分层推进,逐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首先,对年轻教师和基础较好的教师进行比较专业的培训,请外地专家来讲座或派到外地学习等,培养一部分骨干教师,完成信息技术教学。其次,要用最简单、最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所有的教师意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趋势,意识到信息技术将成为人类生产、生活、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教学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再次,要重新认识学与教的关系。我们国家长期实行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制,对于传统的知识传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处于被灌输的被动地位,难以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压抑学生、不让学生主动思考、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式,是与当代素质教育的根本精神相违背的,是不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因此,教师要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2.从实际出发,合理配置信息技术教学设施
资金是制约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瓶颈,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设施建设上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够用即可”,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应有的效应,且不可好高骛远。
(1)高低搭配,新旧结合
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因此,计算机房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然而建一间拥有50台电脑的新机房需近20万元,显然,如此巨大的投入对欠发达的农村中小学来说是不现实的,因此,对农村中小学来说,最切合实际、最经济的就是高低搭配,新旧结合。具体做法是:本着“够用即可”的原则,用廉价的二手电脑配置机房,目前二手市场CPU赛扬1.2G、内存256M、硬盘30G、15寸彩显的学生机仅为500元左右。电脑更新换代快,二手电脑的实际应用时间并不长,质量也有保证。这样的配置,用于上网、一般的计算机教学足够了,而费用仅为新配置学生机的六分之一,两三万元就可建一个50台电脑的计算机房。如果经费允许可再补充新配置计算机作为教师机和服务器,以满足教师的学习、备课和教学使用。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实际需要,还可以把因电脑贬值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2)抓住机遇,挖掘现有资源
为了普及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设农村远程教育项目工程,各校应抓住大好时机,增加学校的信息技术硬件设备。同时,充分利用原有的资源,挖掘其最大的潜能。早些年各校都配置了VCD、功放机和音箱设备,如果再买一块带AV输出端口的显卡,加上农远工程中“模式一”的大屏幕彩电和电脑,就可以建成一间多媒体室。
3.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实现信息共享
有了硬件,还要有相关的教育教学软件。由于买配套的教学软件比较贵,并且有些公司开发的软件不能适应农村实际教学的需要,这就鼓励教师通过网络搜集素材,自己开发资源,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现在很多学校都通过宽带上网,我们可以把它与机房相连接实现共享上网,让教师、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查询,下载自己所需的资源,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完善自己的素质,主动迎接各种挑战,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还要加强学校教育资源库建设,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制作符合农村学生认识特点、具有特色的、适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软件。各学校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实现资源共享,使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可操作性更强。
4.加强教育教研,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教育的核心,二者整合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学校要构建教研网络,广泛开展学科信息技术教育、教研活动,引导教师从教育理念、学习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5.纠正课程偏差,采取适合农村学校的教学方法
各农村中小学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开足开齐信息技术课,同时利用课外时间适当地开放微机室,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浏览网络、搜集素材,巩固课堂知识,完成课后练习。
由于农村中小学学生对计算机使用非常少,大多数学生还是初次接触,既充满好奇和求知欲又十分迷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采取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
(1)正确引导,激发兴趣
教师要根据农村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和基础条件,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农远工程”提供的资源和Internet网络资源,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逐步学会自主学习,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让他们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以及信息技术对他们将来生活、学习的深远影响,让他们逐步重视信息技术课,而不是当作休闲课、玩耍课。
(2)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合作精神
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个教学活动既是学生个人学习任务的完成,也是学生团体共同参与的结果。由于农村学生智力及个性因素的差异,其认知水平和操作水平相差较大,所以民主平等、尊重信任、互助合作、共同参与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参与合作成为可能;再有对于那些水平偏低、缺少合作勇气的学生,教师要肯定他们的能力,经常有意识地引导、鼓励他们增强自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合作。
(3)发展兴趣小组,培养有特殊爱好的学生,以竞赛促普及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们国家相继开展了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全国中小学电脑作品竞赛等竞赛活动,并且省、市、县也举行了相关的竞赛活动。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科兴趣小组,培养有某项特长的学生,鼓励他们参加相关的比赛,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同时,也可带动更多的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为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添砖加瓦。
三、结束语
总之,在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信息技术教育除了要解决软、硬件和基础设备问题外,加强校领导和专业人才实际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也是实现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保障。教师要不断学习,及时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自觉能动地研究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并从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逐渐探究新的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从而有效地推进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备课会议应该如何开[DB/OL]./-ReadNews.aspNewsID=274,2007,10,2.
信息教育技术论文范文6
一、充分利用慕课自身特点改变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发展
信息技术教学在特殊教育学校已广泛得到普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与学生的需要,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学生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方式还是传统的教学手段,以知识的灌输为主要教学方法,虽然伴随着较先进的教学工具,教师在课前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做成一个单一的课件或者文档在课堂上将这些素材以集中展现的方式传授,单一地输送给学生,老师拥有课堂中的话语权与教授权,而障碍学生则是信息的需要者和接受者。教师、课堂、教材和其它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如:以潍坊聋校现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Photoshop为例,教师上课的方式一般是先把本次课的内容做一个PPT,将知识点、重点或难点都放在这上面,上课时,就放给学生们看,然后是作练习,教师在课堂中现场指导学生操作和回答学生的疑问。这样难免会单调,慢慢地学生也会产生厌倦的心理情绪。将信息技术与慕课的自身特点相结合,就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慕课具有开放、资源易获取、课程优质等特点,授课不再像传统课堂那样在固定的时间与地点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只要有电脑或者手机等可以上网的设备,就能方便及时地在线下载适合自己学习的教学资源。如果特校信息技术教师将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与慕课资源相结合,充分利用生动的慕课资源去引导学生,让其自主地进行课前、课后学习知识。学生能够学会自主利用慕课带来的便利资源主动完成学习任务,还可按照自己的特点安排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特殊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任务主要有两点:一是从向学生灌输信息到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学习信息。网络信息量非常大,刷新快,教师要帮助学生筛选符合特殊孩子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识别信息。二是要做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指导与培养。教师可以用一些鼓励措施,充分掌握学生在上以课前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的热情,及时回复学生线上线下的问题,随时掌握学生的线上的学习情况,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慕课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转变观念,创新发展
慕课时代下,特殊学校教师须积极主动做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及信息资源的使用者,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素养,做好新形势下的特殊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与慕课教育结合,教师应该充分借助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与技术平台,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从讲台到慕课平台,快速地把握住特殊教育信息技术与慕课结合的机遇,精心研究并设计属于特教学校的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水平为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技能,为其将来顺利地走上社会,自食其力,从而推动特殊教育事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慕课对于特殊教育是比较具有创新概念的题材,目前有大范围影响力的特殊教育慕课课程还不多,有国际知名度的特教理念慕课课程更是没有。因此特殊教育信息技术教师要抓住时机,将特殊教育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与慕课有效地结合起来,无论是教材使用还是教学环节的设想,理论指导与上机操作实训,从上课过程中的学习讨论及互动到课上特校学生的管理,视频拍摄及手语的合成、制作成片,还有上传至网络平台做成视频素材到慕课平台的研发,处处都是潜力无限的新世界。慕课在特教学校教学领域一定是一个集专业化、个性化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师领先面对与慕课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创新发展为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迈上新台阶创造新的契机。
三、慕课时代促进新型的师生关系形成,融洽关系,便于沟通
慕课时代下,使原来的特殊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由“手把手”的传统教学逐渐变为“面对面”的线上教学,使教师由原来的距离感到现在与学生的亲密无间,得到学生的喜欢和认可。在开放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在线上与教师展开交流,让学生不受约束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也加深了教师和学生的之间的友谊,便于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等,方便了管理学生。特殊学校信息技术教师还要看到,直观能力强是学生的一大特点,所以制作一个慕课旁加手语支持,以这样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会让学生眼前一亮,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效果显著。另外,慕课方式的教学也要密切地与传统的信息技术相结合,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要分离融合恰当,不仅要在线上了解学生,还要在现实中近距离地与学生接触,帮助他们做好实际操作等动手环节。近距离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如:有的学生可能会出现自控力不强,自己不学习,而是上网浏览或者打游戏等。要及时引导他们,避免出现烦躁、厌学等情绪。在特教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慕课与传统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用慕课的优质资源来实现特教范围内的教学共享,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学习,还可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习好习惯。
作者:葛琼杰 单位:山东省潍坊聋校
参考文献:
[1]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EB/OL].
[2]王颖,张金磊,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3]曾翰颖.慕课时代下重构计算机基础教育[J].计算机教育,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