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械工程实训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械工程实训报告范文1
【关键词】机械工程材料 教学改进 实践教学
《机械工程材料》是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为后续学习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加工工艺等课程做铺垫,是进行各种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加工制造,必要考虑的部分。可见,这门课十分重要。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方式体现培养学生“能力”,即不仅培养学生能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开展这门课理论和实践教学,以达到“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1机械工程材料特点和教学现状
这门课安排在第三学期上,是学生开始接触到专业课阶段。它涉及到机械、设计、材料和加工四方面。主要包括材料种类和性能,材料的微观结构、凝固与变形,铁碳合金相图及应用,热处理,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特性及选材。其知识面广,内容多,专业术语多,概念抽象,理论性强,但逻辑联系不强。学生们感觉内容头绪太多、记忆多。由于专业学时调整,课时现削减为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仅为24学时,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信息,学生接受难度大。加之,由于此门可前期没有认知实习,而金工实习通常又在此课之后,学生没有实践经验,缺乏感性认识,很难把它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实验教学多为普通验证性实验,设备老旧数量少,5—6人用一台,教学效果不好。因此,学生感觉学习空洞、乏味,兴趣低,考试就死记硬背。没有达到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目的,也没有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能力。
2机械工程材料的改革措施与实践
2.1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机械工程材料,本科生培养目标是保证掌握材料科学基础理论,运用它进行工程选材和帮助设计工艺流程等。因而教学内容设计,应与机械工程类紧密相连。对金属学部分,基础为材料的性能和结构,重点为材料成形的组织变化和性能,如铁碳合金相图。对热处理部分,重点为热处理的原理和工艺过程,改善材料的性能。对金属材料部分,重点为常用的机械材料的牌号、性能、热处理方式,及选材。而对于非金属材料部分,可不作为重点,但要了解,可精选些前言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讲解,如高分子复合材料、陶瓷材料等,开阔学生的眼界。压缩材料组成和微观结构,如晶体内部结构等内容。
2.2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联系工程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源,仅是枯燥的理论,学生们很难有兴趣。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可采用多种生动的形式,如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把枯燥的理论与工程实际联系起来,明白理论与生活密切相关,把抽象概念立体化、生动化,运用它可解决很多实际中难题。如在讲解它碳素钢时,含碳量对钢性能的影响,可以启发学生们思考:家中用的传统菜刀和砍刀,为何菜刀不能砍骨头,砍刀不能来切菜,原因是什么?若都用碳素钢,具体成分有何不同?通过层层剖析,让学生明白,含碳量大小影响材料的强度、硬度,从而影响用途。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抽象概念具体化,易理解。再者,也可以设立一题目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自行车外壳和车轴选材,哪些材料可以满足要求?材料加工工艺路线是什么?学生们提出了20多种方案,令人打开眼界。然后,由老师指导,理清思路,同大家一起对方案讨论,优劣对比,得出最佳方案。大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好。
2.3改进实践环节
实训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近两年,我系更换了一批老旧设备,增添了许多新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如高清晰的金相显微镜、维氏硬度计和金相试样抛光机等,实验硬件能力大大提升。可以开设一些新实验,还可以把某些理论课放到实验室进行。如讲解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可让每位学生自行动手实验,观察组织,总结材料性能,得出结论,老师仅从旁辅助。把原课堂难理解的知识放到实验室讲解,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同时,还增加了综合实验项目。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能学以致用。由指导老师设定题目,题目通常涉及到的零件是学生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如锉刀、锯条、自行车链轮等。给出机械零件的工作条件和失效形式。接着,由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制定工艺流程方案;指导老师审阅、修改。然后,学生独立自个动手完成实物操作,得出硬度分析和金相图,完成实验报告。最后,参加口试答辩,做为这课成绩考核的重要部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能熟练操作硬度计、金相显微镜、电阻炉和金相试样抛光机等仪器设备。像金相试样制备难度较大,可能需要失败多次,才能做出合格的试样。若对设备和操作掌握不牢固,就需要花更过的时间,反复做实验。而实验教学一共才8学时,显然不够。可允许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完成实验。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学生可根据自我情况安排实验,避免因时间紧就应付了事。给失败的同学再做机会,给有兴趣的同学敢于尝试创新的机会。实践证明,综合实验项目,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另外,根据我系机械工程学生培养方案,机械工程材料和“金工实习”在同一学期,可让两者同时进行,而不是同期的一前一后。让学生们在金工实习中,了解材料和加工工艺,增加感性认识,帮助材料理论知识掌握。如在车工实习中,实习指导教师可引入使用的各类刀具的材料,高速钢和硬质合金区别;加工工艺中,零件的调质处理方式,就是热处理的淬火和回火。实践表明,学生提前有了感性认识,进行理论教学效时,易于接受和掌握知识。
3结论
通过对机械工程材料的教学不断改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知识掌握更牢固、全面,动手能力加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锻炼,创新能力得到激发。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的探索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夯实理论知识,能“举一反三”,提高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有强,罗树丽,周岭.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2:56-58.
[2]崔国明,李兴霞.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的实践教学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11,5:72-73,77.
机械工程实训报告范文2
关键词:工程硕士;创新;创业;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204-03
国家教育部于1997年起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要,优化研究生教育类型和结构,完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增强研究生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能力,正式设立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毕业人数的增加,工程硕士已经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由于专业学位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相比,具有招生起步晚,规模小,形式单一,涉及职业领域比较少,全日制攻读比例较小,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严重影响了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模式缺乏特色,教学方式、课程设置等常照搬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等缺陷。现在普遍采用的培养模式并没有突出工程硕士的工程特色,在培养方案的制订上往往与工学硕士相近,存在只重视论文的学术水平而忽视工程应用的不足,不能够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数量、质量的需求,所以对于一个教育体系来讲,在职培养的工程硕士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培养模式在很多方面还有待成熟和完善。本文通过对机械工程领域在职研究生创新及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专门研究,力图结合学科的特点,在传统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对于机械产品的市场调研以及公司运作相关的知识点的学习内容并完善相关的培养方案,以期达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于机械产品市场了解和对于生产企业运作的了解,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产品开发所需的创新技术,而且可以了解产品的市场需求,做到有针对性地开展产品研发,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对于毕业后想在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学生而言,掌握了机械产品的市场调研方法以及公司运作相关的知识点以后,无疑可以使学生们尽快胜任管理岗位;对于部分想自主创业的学生来讲,可以利用学到的公司运作所需的知识,结合产品创新和市场推广,迅速地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可以改变目前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为学生的就业开拓出一条新的道路。
一、机械工程领域在职研究生创新及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路
目前,国内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专门研究在研究生教育现状、存在问题、教学课程设置、教育方法改革及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有些研究者目前对于在职工程硕士的培养提出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理念,但是还只是局限在培养平台的建立上,还没有具体实施的事例,还没有见到关于适应机械工程领域专业学位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创新及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专门研究。
目前在机械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制订上往往与工学硕士相近,只是重视研究生的对于机械产品的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只重视论文的学术水平而忽视工程应用,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所以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为工矿企业、工程建设部门和公司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为了开阔在职研究生对于机械产品的创新能力和知识面,使学生不仅仅是局限于对某个机械产品的技术开发工作,而是从市场开发、公司运作等多个方面来考虑问题,使培养的学生具备创新和创业两种能力,成为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对于机械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除了强调其工程特色之外,还需在论文选题之初就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对于产品开发和技术市场的调研能力的培养以及和公司(或企业)运作相关的有关知识(比如公司的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了解,可以使研究生们在论文选题之初就学会对于机械产品的市场调研方法,选择市场急需的产品来开发研究,结合论文工作开发出产品的生产工艺,提高学生对于机械产品市场的了解和对于生产企业运作的了解,提高研究生的就业适应性和创业能动性,能够胜任专业技术工作岗位、管理工作岗位或是成为自主创业的能手,使研究生具备创新能力,增加研究生的知识面,为将来可以胜任本职工作、胜任管理岗位或是为将来自己创办公司打下良好的基础。构建该种培养模式时应该采取在对于某种机械产品的市场调研、生产工艺创新研究、市场推广的基础上,通过修订培养方案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创业能力。
二、机械工程领域在职研究生创新及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1.课题的市场调研是本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的前提和基础。每位学生开始进入课题之前,首先由导师在自己和框架式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建立上,还没有具体实施的事例,还没有见到关于适应机械工程领域在职工程硕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创新及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专门研究。建立符合机械工程领域在职工程硕士培养的、有本领域创新及创业能力特色的培养模式是本文需要着重研究的内容。
本文在构建机械工程领域在职工程硕士创新及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时,首先应考虑到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特点,由于他们一般都有职业背景,且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其中不乏生产单位的技术骨干,对于机械产品的生产工艺甚至市场状况都有一定的了解。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采用的培养模式应该由导师将自己的成果或是自己熟知的研究领域内,为学生筛选出与学科前沿发展紧密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的工程实际课题拿来供学生筛选,为每一个研究生因人而异地设计好理论研究方向。在研究方向的设计上要以每个学生的研究方向为主,对研究生实施个性化管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每位学生在拿到导师提供的工程实际课题以后,首先需要对于课题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市场推广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产品和技术的市场调研能力,由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
2.培养方案的修订。在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采取个性化培养方案,导师除了给学生选择本领域必须掌握的课程以外,还可聘请与学生选择课题相关的交叉学科的老师作为导师组参与课程设置的工作。对于开发产品类的学生可适量加入对公司(或企业)运作相关的有关知识(比如公司的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了解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去思考问题,使学生不仅仅是局限于对某个机械产品的技术开发工作,而是从市场开发、公司运作等多个方面来考虑问题。对于这部分知识点,在现有的培养方案中可以采取让学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撰写市场调研报告或是采取听取讲座并撰写专题报告的方式进行培养。
三、具体培养过程的实施和验证
本文第一作者结合本课题的研究,将自己的研究思路用于自己的机械工程领域在职培养的工程硕士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的一个学生是2011年入校的在职工程硕士,进校时是一个民营企业的技术骨干,擅长数控机床编程操作等工作。我给学生列出了3个工程实际课题,首先让学生开展课题的市场调研。经过3个月的市场调研,该学生选择了“基于快速成型的树脂铸造模具的制造”课题,他认为这个课题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前景广阔,这个项目引起了他的学习兴趣。
确定了这个课题以后,作者给学生制定了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中除了机械工程领域必须掌握的一些课程以外,还聘请了我们学校工程实训中心的老师、商学院的老师以及研究生处的老师作为导师组,为学生制定了个性化的培养方案。该培养方案除了包含产品开发所需的知识点外,还包括了市场调研方法、公司注册、税务登记、银行以及财务管理等知识点,并分别由相关的老师进行个别辅导,该知识点的考核采取学生撰写总结报告的方式进行考核。
该学生经过3年的培养,不仅完成了硕士论文,而且还从原单位辞职,自己购买数控加工设备,在自己的家乡创办了自己的模具公司,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而这些公司注册、税务登记、银行以及财务管理等事项都是学生本人自己主持完成的,可以说该学生的表现证明本文构建的机械工程硕士创新及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是合理的,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四、机械工程领域在职研究生创新及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构建的总结
1.本文所构建的机械工程领域在职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突出了工程硕士的工程特色,在培养方案的制订上既重视了论文的学术水平也重视了论文的工程应用,能够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
2.本文构建的在职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强调了课题的市场调研是培养模式构建的前提和基础,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对产品和技术的市场调研能力。
3.本文构建的在职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在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根据学生课题研究的需要,采取了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避免了由于机械工程研究生属于理工科类招生范畴,不少高校在设置研究生课程方面,明显重视专业课的教育,而对于学科前沿和相关交叉学科课程的设置明显不足,这从某种程序上限制了机械工程硕士科研思维的发展的弊端。本文所述的培养模式中除了给学生选择本领域所需的必须掌握的课程以外,还适量加入了对公司(或企业)运作相关的有关知识(比如公司的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点,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去思考问题,使学生不仅仅是局限于对某个机械产品的技术开发工作,而是从市场开发、公司运作等多个方面来考虑问题,为学生以后从事管理工作或是自主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本文构建的机械工程领域在职研究生创新及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经过了作者实际培养过程的检验,培养的机械工程硕士从课题选择,到培养方案确定,再到完成毕业论文以及毕业后学生选择了自主择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本文的实践过程丰富了机械工程领域在职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丰富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理论,有利于深化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本质认识,促进学位制度和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以利于学校明确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提高专业学位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对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倪敬,孙a.面向企业需求的机械工程硕士创新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6).
[2]黄东兆,胡忠举.机械工程硕士的培养现状及发展前景[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2).
[3]邹玲,汪毅能,陈启卷.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理论探索,2013,(11).
[4]王燕萍.从职业性要求看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模式[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6(5).
[5]高月娟,杨茜,黄琳.工程硕士培养中创新教育模式的探索[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
[6]赵岩,徐平.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改革与创新[J].现代教育管理,2012,(9).
机械工程实训报告范文3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培养 机械工程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
作为教育部和中国工程院共同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的首批十所高校之一,天津大学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2004年,天津大学投资3300万元建成15000㎡的实践教学大楼,将原来分散的实习中心和各基础实验室以及专业实验室集中在一起,成立了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中心。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围绕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目标,明确了长期建设发展方向:
(1)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理论基础厚、专业口径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人才”进行中心的规划和建设。
(2)深化工程实践教育改革,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提升认知、动手、创新三个能力和整体综合素质的培养。
(3)构建工程实践教育体系,将实践教学活动贯穿于现代工程教育的各个环节,用科研成果带动系列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创新。
(4)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与机械工程学科发展紧密结合,统筹规划实验室建设,以学科科研成果提升本科生实验教学水平。
2 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
2.1 建立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配合工程实践教育改革,中心建立层次化、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型实践教学、综合设计型实践教学和研究创新型实验教学三个层次。形成了包括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内外科技创新活动等主要教学环节,贯穿于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综合工程实践教育的新体系。
(1)基础型实践教学:面向本科低年级学生,培养基本的工程实践能力。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按照既定方法和仪器条件,完成全部实验过程,以深化课堂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基本实验能力。
(2)综合设计型实验教学:面向机械类和近机类学生,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一定的系统集成能力。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一定的实验内容。可以在一门课程的一个小循环之后安排综合实验,或在几门课程之后安排较大规模的、较长时间的综合实验,在教师指导下,采用集设计与制作为一体的开放式教学模式进行,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设计与实验能力。
(3)研究创新型实验教学:面向机械类高年级学生。学生根据实验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创造性思维,确定实验方案。独立操作完成实验,并进行综合分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科学研究)能力、组织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我校黄田教授科研成果——Diamond 高速并联机械手为载体,以其技术创新过程为典型案例,将设计、制造和控制三大系列课程的主要内容贯穿于机电产品的研究、创新与开发流程中,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并联机械手实验室面积12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一个班学生开展实验。实验贯穿了包括概念设计、运动学/刚性动力学分析、结构设计、三维造型与运动仿真,工艺设计、数控编程、零件加工、装配,机械手离线编程、控制系统搭建、程序网络传输、运动控制等内容系列课程的堂上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使用同一载体,开设创新型综合实验,构建可重构的模组散件和控制系统。该实验是以科研成果为引导的研究创新性教学——Research lead teaching,并实现了实验教学的国际交流。这种基于“1+X”模式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获2009年第六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基础型实验 28个,占54.9%;综合设计型实验20个,占39.2 %;研究创新型实验3个,占5.9%。综合设计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占总实验的45.1%。更新实验占总实验的15.7%。
2.2 教学内容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融入科技创新和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实验项目不断更新
在实验内容建设方面,着重开展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规范基础实验教学内容。对于传统的基础实验,进行规范化管理,更新实验手段,修订实验教程,完善实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加强数控等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等实践教学内容。利用世行贷款、天南大共建、“985”项目等建设经费,采购一批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电火花加工等设备,加强数控技术实践教学内容。
(3)采购快速原型、教学机器人、MPS模块化制造系统、激光焊机、三坐标测量机等设备和仪器,用于实践教学,筹建了金相实验室和熔模铸造实验室,丰富了教学内容。
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引入现代技术,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融合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等多种方式辅助实验教学。例如:通过多媒体资料作为实习、实训的辅助教学手段,扩充学生对机械加工全面知识的认识,开阔视野。在线切割实习环节,利用CAD、CAM软件辅助教学,使学生对现代加工流程有直观的认识与了解。
在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中,中心注重启迪学生思维,注重培养创新意识。通过开放实验室建设和创新实验的开发、开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大赛、机械产品创新设计大赛等科技竞赛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2)建立适应学生能力培养、鼓励探索的多元实验考核方法和实验教学模式。中心采用命题实验、自选实验、开放实验等多种方法,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实验教学模式。所有试验全部为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不同实践教学模块采用不同的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对于独立设课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实验,重点考核学生的完成项目的思路、质量、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和研究创新能力,并为此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其中包括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实验总结等内容。改革考试制度和考核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考试是手段,真正学到本事才是目的。
中心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多人共同设计大型实验。例如:机器人创意设计及三维实体构型创新实验旨在锻炼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以及熟练使用三维实体绘图软件的能力;实验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在具备一定的知识背景后,融入创新理念和方法,鼓励学生从生活中观察、讨论、研究并确定每组各自的机器人方案,完成从概念设计、功能设计到产品构型设计的过程。在成果展示阶段,本组对各自机器人的名称、功能、用途和传动机构的特点等做详细介绍,同学们自由提问与当堂解答的方式调动了课堂气氛,最终成绩为各组互评和教师打分相结合。为学生在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等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奠定基础。
4 教学效果与成果
中心以现有机械设计实验室为依托,以机械设计模型室为主要基地,建立贯穿于大学生认知实验、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以及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综合性开放实验室硬件环境。中心建立了面向学生课外开放的实验室,建立创新设计实践教学平台,成立大学生创新活动俱乐部。“大学生创新活动俱乐部”的功能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企业之间沟通的平台,是实验教学的一个辅助机构。俱乐部强调成功是一种财富,失败同样是一种财富,重在实践;强调各类创新活动,但并不以大赛获奖为目标;强调跨专业的团队合作和知识的融合。组织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建立了多个学生实践活动基地,例如:“天津金轮自行车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福源世纪生物质能源技术”、 “天津东义镁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学生们在参加创新实验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深入“天津福源世纪生物质能源技术”活动基地,参加了节能减排大赛并获奖。
机械工程实训报告范文4
关键词: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10)11-99-02
一、人才培养的定位与思路
(一)人才培养的定位
以“能力培养为中心”,面向生产一线。面向企业、面向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多渠道、重技能、强素质、突个性,培养具有机械制造专业较扎实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加工、制造、自动化、机械工程管理”等“用得上、用得好、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
(二)以“应用人才”为培养思路
在教学体系建设上,突出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增加实践实训教学课时,强化工程实践实训。根据学生所修方向不同,开设系列选修课程。在理论上以够用、实用为主,在实践实训上以熟练、精通为主,延长学生实践实训时间,丰富教学实践教学内容,在保持传统的理论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对知识、技能、素质的协调相互促进发展。重视对学生开展社会责任能力的培养,建立较为科学、规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核心课程体系与实践实训体系
(一)核心课程体系
核心课程课堂教学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3个部分,每学年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技能要求情况、专业前景要求等进行适度调整,以及时与社会经济发展接轨。
(二)实践实训体系
机械工程实训报告范文5
关键词: 焊接实习 教学质量 探索与改革
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实施,促使各行各业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人才的需求量进一步提升,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所改变,为国家社会培养合适的人才,助力五年规划的顺利完成。在此背景下,机械工程实践教学改革必然要肩负起更大的责任,控制合理的实习时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1],不断采用创新式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做到与社会接轨。有关数据显示,国内大多数高校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因此,实践教学时间占比应相应提高,以便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焊接实习是机械工程专业必须掌握的实习内容,但是焊接实习操作环境复杂危险性大,工作强度高,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因此,如何让学生安全又充满兴趣地接受焊接知识,是焊接实习教学改革的关键点。
一、多层实施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本院所有专业都必须经过焊接实习。在实习中,学生必须掌握焊接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这些都对学生加深机械设计与后期产品维护至关重要。机械工程实践教学过程分四个层次:认识―理解―积累―创造,由外到里层层相扣,因此,教授学生时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层层递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息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在焊接“认识”过程中采用PPT+视频教学较为合理,经过立体形象的过程,实现对焊接的整体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减少学生对焊接学习的恐惧及厌倦,将兴趣引入学习,营造好的实习开端。
学生在产生兴趣的同时,便会产生各种疑惑,因此在焊接“理解”环节,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以学生提问为主、教师解答为辅的教学法,有助于规避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危险,提高学生对焊接内容认知的深度,增加师生互动次数,使学生有存在感、主体感。
在焊接“积累”环节,让学生利用教具将焊接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两者进行结合模拟,毕竟PPT、视频等得来的直观印象无法取代实物的物质属性,必须在正式操作实习前进行教具模拟,以便学生对使用的工具、仪器有直接的感触,将理论逐渐转化为实践,进一步规避危险。焊接“积累”环节重点在于学生真正动手实习,常规焊接如手工电弧焊、乙氧炔气气焊等,学生直接面对高温物质,易产生兴奋紧张的情绪,教师需要采用“一帮一”的教学方法,发现危险处理危险,发现错误校正错误,有效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的能力。学生之间的互动更为重要,学生怀有攀比心理,有意地引导这种心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焊接实习过程中对学生焊接样品进行点评,不点名式的称赞与批评能够有效提高后续焊接实习效果,让学生在“攀比”中获得进步。
“创造”是机械工程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学有所用,将焊接实习获得的感悟运用到机械设计及后期产品的维护,充分将焊接加工工艺融入产品设计,能有效提高产品设计的成功率,降低产品的成本。
二、虚拟焊接技术
焊接实习因其高热源的操作特点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实验室引进“虚拟焊接综合仿真实训系统”补充学生焊前操作训练,在虚拟环境中掌握焊接的基本操作要点,形象直观地获取焊接经验,为后续实际训练做准备。当然,虚拟技术并不能完全取代真正的焊接实习,但保证在虚拟环境下充足的训练时间,有利于掌握足够的焊接技能,有效减少能耗、焊材的使用及焊接对身体的危害[3]。
虚拟焊接技术的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新技术新方法的大量采用,改变了传统焊接实习高耗能、高污染、高危险的特征,让焊接领域焕发生机。
三、优化考核方式
传统的点名考勤方式易使学生产生“被动学习”的感觉,降低焊接实习的兴趣,采用最新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系统,能有效减少教师在考勤、教学管理及选排课、虚拟实验预习、实验报告自动评阅、虚拟实验考试等方面的工作量,引进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提高学生兴趣,降低实习危险系数,得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4]。
信息化的考核方式,有效保证焊接实习考核评价环节的客观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让学生在公正公平的环境下相互竞争,提高学生的实习积极性。
四、教师自身的技能知识与职业道德素质
实习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和业务水平,同时需要熟练掌握高信息集成度的实验中心管理系统及仪器设备,在教学技术的前沿不断拓展教学方法及教学思想。
在现代化的教学条件下,不断进行教学总结,不断发现好的教学方式,多走出去参观学习,接触新事物,带回好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更新观念和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融入教学过程中,用兴趣带动教学。
参考文献:
[1]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Undergraduates Who Work While Enrolled in Postsecondary Education[R].Washington DC:Department of Education,Office of Educational,1994:4.
[2]金成功.机械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交际,2016,09:132-133.
机械工程实训报告范文6
[关键词] CDIO;科技创新;大学生竞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4-0095-02
一、前言
《高等教育法》中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所以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应该成为高校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现行的高等工科教育和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提供了的有效途径。
CDIO是以产品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间紧密联系的一种学习过程。高校大学生的科技项目和科技竞赛均是按照CDIO工程教育模式进行的。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参加大学生科技项目、实践活动、科技竞赛等来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高校通过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促进工程教育模式改革,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基于CDIO工程教育构建的基础平台
(一)创新实践硬件平台
近年来,机械工程学院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打造大学生科技创新孵化器,搭建创新实践平台,建立机器人创新实验室、机械基础实验室。表1为近三年机器人创新实验室购置的主要设备。
创新实践硬件平台以机电综合控制实验为主,发展以单片机、微机、工控机、PLC为代表的机电控制技术,以信息的采集、处理、反馈以及接口技术为主线,在机、电、液、气等多种系统中进行综合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长足、快速的发展,形成“设计、制造、控制、检测”四位一体互相支持的一个完整实践教学体系,完成实践教学、实践课程、理论课程的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
(二)校企合作平台
密切联系行业和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和推进了校外顶岗实习的力度。同时,建立健全了长效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使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受益,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推进CDIO工程教育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开展与实施,在多年的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2010年我校依托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012年获批国家级建设单位。2013年天津工业大学一经纬纺机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正式挂牌,标志着我院在校企合作方面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多年来企业为提升我校我院学生的工程素养,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作出了卓越贡献。
(三)科技创新实际课题
机械工程学院基于CDIO工程教育吸引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科技活动,结合国家大学生创新课题、学校创新课题、学院创新课题以及自拟(教师给定或自己选定)实验项目,最后以实物或者论文形式提交实验报告。以精心设计的课题、优质的管理、良好的仪器设备吸引教师、研究人员和学生参与。配备有经验丰富的教师作指导将专业理论知识以趣味性、科学性、实用性和挑战性形式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在此创新空间内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考核依据是学生是否获奖、发表科技论文、申请专利、各类挑战杯获奖等。
开展的课程主要设计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学校的“启智夏令营项目”培训课程;机械学院参加的大学生科技竞赛项目主要有“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国内高水平竞赛项目。每年参加全国、天津市、学校的科技竞赛200余项,800余人次。每年学生参加的大学生竞赛,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竞赛奖项,获省部级以上奖500人次。
三、基于CDIO模式实践教学的体会
(一)实践教学方法的建设
机械工程学院CDIO工程教育是将“培养和提高学生造型能力和模型制作样机生产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确立为实践教学培养目标。把建设“多层次、体系化、多样化”的实验教学体系确立为实践教学发展目标。通过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实验中心,完善资源共享机制,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投资效益,将实验中心建成贯穿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全过程,集设计、实验、制作、制造、控制为一体的服务于多层次设计实践教学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教学基地。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竞赛教学模式。通过CDIO工程理念具体开展了围绕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多层次、系列化的学生竞赛项目,学生能够更多地进入实验室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对本科生培养以创新性实践和实训为核心,以基础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学术讲座为支撑,构建创新型人才能力训练体系。主要有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训练、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和创业训练等三个层次,以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为根本目标,以“引导和深化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工程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实践教学理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将我院发展成为面向天津市机械制造类本科生实施创新实践教学基地,成为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研究成果孵化基地。
(二)以科学严格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做保障
建立严格的管理与长期开放的机制,制定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包括创新实践中心管理制度、教师职责、活动小组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条例、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实验室仪器设备借还登记管理制度。
以大三、大四高年级本科生为竞赛活动选拔对象,由平时实践课堂选拔一批参加夏令营培训再择优选取一定人员进行加强培训,准备赛事。由指导教师统一管理、指导竞赛,研究生辅助指导、配合工作,低年级本科生观摩学习,以作为储备力量培养,对参加竞赛的学生要求赛后经验总结,召开经验交流会谈,由高年级搭配低年级本科生携手竞赛,保证赛事经验的传承,对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对教师指导学生竞赛给予奖励等一系列在制度上给予保证。
(三)CDIO工程教育在机器人实践中心的具体应用
针对不同学习阶段和层次的学生特点及专业教学的需求,以机器人对象为载体,提供创新工程训练的教学和实验平台。
学生通过对机械结构进行亲自组装、基本电子电路的搭建,信号检测和分析调试,编写控制软件,控制机器人的各种行为,完成对人形机器人系统的各种演示、验证和创新实验。通过采购已有成型机器人产品,通过研究其设计方式、编程方法、控制方法等逐步建立设计的整体思路。对已有进产品行改造和挖掘包括二次编程设计实现更多功能,为进一步独立设计产品打好基础。由学生和教师利用实验室资源或采买元器件独立完成从方案设计、工程设计、工程安装、软件编程、运行调试的全过程。如何连接至人形机器人主板上;如何将编辑器、编译器、调试器等硬件缩微集成。如何实现离线对人形机器人专用主芯片进行编程、固化;研究带有远程无线遥控功能和编辑示教功能的电子装置,控制队表演。研究数码编程方法、语音指示说明的实现方法。研究机器人影像识别和传输方法等等内容,提高了各年级学生对机械结构、电子电路、信号分析、检测技术与传感器、控制技术、软件硬件系统基础等基本工程概念的理解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