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装潢设计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室内装潢设计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室内装潢设计论文

室内装潢设计论文范文1

关键词:室内装潢设计 设计原则 健康要求 设计风格 搭配

1. 室内装潢设计的内涵阐释

室内装潢设计是针对房屋内部空间进行的环境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追求室内环境美化的一种功能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实用艺术。它强调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结合,强调整体风格与局部装饰的协调统一,是人类文明的产物。

室内装潢设计与建筑设计有所不同,它是建筑设计的完善和艺术再创。人们可以通过装潢设计弥补建筑设计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缺陷,是对原设计的一种完善和优化,以达到最大的功能性和审美性为最终目的。

2. 室内装潢设计需要遵循的三大原则

2.1 实用性原则

室内装潢设计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但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生活在其中。因此,设计师进行创新设计的同时,要考虑到它的实用性,要考虑到不同的人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同,不同用途的房子需要不同方式的装潢设计。使装潢成为建筑本身的一种延续,避免盲目创新而造成奢侈浪费和华而不实。

2.2 美观性原则

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讲,美观性以其从属地位服务于实用性。但是,室内装潢设计是为了给生活或工作在其中的人营造一种良好和谐惬意的环境,因此,在进行装潢设计的时候不能单单考虑实用性,同时也应该考虑美观性原则,结合设计师的创新理念,使装潢设计真正成为实用和美观兼顾的艺术。

2.3 环保性原则

环境保护的理念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室内装潢设计也更不能例外。装潢材料环保系数的高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居住其中的人们的身体健康,废弃材料的处理直接关系到自然生态。因此,室内装潢设计必须尊重自然,注意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健康。

3. 常见室内装潢设计风格赏析

3.1 中式风格

中式风格是指带有典型中国传统特征的装饰装潢设计,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审美内涵。它是将具有代表中国特色的元素运用于室内装潢设计中,展现中国独有的庄重典雅、沉稳大气、精致华丽。

中式风格的装饰装潢设计通常以深色为主;装饰材料以木质见多,运用雕刻、彩绘等手法加以修饰;讲究空间层次感,多以屏风等分割来创造空间;同时,多在装饰上采用中国特色的字画、盆景、工艺品等陈设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2 欧式风格

欧式风格是指具有欧洲特色的风格,以其奢华、大气而被现代很多人所喜爱。典型的欧式风格主要有巴洛克风格、地中海风格、北欧风格、美式风格和地中海风格等。在室内装潢设计中主要强调流畅的线条、多以阴角线、罗马柱、壁画、地毯、多彩织物等表现出豪华富丽的效果。

3.3 个性风格

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同导致了其对装潢设计审美观点的不同。室内装潢设计的个性风格就是针对居住者的性格、个人审美观、兴趣爱好而进行的符合个人审美情趣的个性风格设计,通过家居环境就能体现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一般在装潢之前,由设计师或者居住者建议、想法或要求来确定装潢的设计方案,选取与之相匹配的装饰材料,这种风格在现代青年人中非常流行。

3.4 自然风格

自然风格倡导“回归自然”,推崇人们从快节奏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回归自然,获得一种心理和生理上的平衡。自然风格的室内装潢设计大量采用天然材料,多用原木色彩或者清新淡雅的色调表现出悠闲、舒畅的田园生活情趣,用最天然的自然气息来诠释一种独特的审美意味。

4. 室内装潢中的色彩、风格搭配

色彩心理学指出,人的情绪和心理会受到不同颜色的影响。色彩能够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神经细胞,从而对人的智力发育产生影响。因此,在室内装潢设计中合理地运用色彩美学,通过色彩和风格的合理搭配,有利于改善居住条件,创造出符合人们需要的空间。

要想达到预期的装饰效果,在进行装潢设计的时候要把握好色彩和预期风格的整体协调。通过色彩的冷暖、远近等关系,并通过不同色相的合理搭配创造出良好的效果。选用装潢材料的时候也要了解材料的色彩特性,因为有些材料长时间使用后会变色或褪色,这些都应该加以重视。同时色彩与照明也有很密切的关系,因为光源和照明方式都会带来色彩上很大的变化,大面积的光棚照明,光源自然均匀,像阳光下的花架,对室内的色彩影响不大。而日光灯色彩偏冷,筒灯、吊灯色彩则偏暖,它们的选用都要充分考虑与室内整体气氛的协调,要符合设计中的装潢装饰风格特点。

5. 总结

室内装潢设计是文明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强调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要遵循实用性原则、美观性原则、环保性原则;要考虑到优质环保的家居材料、良好的通风和采光、科学合理的布局、安全的防范设施等健康要求。在把握好装饰风格的基础上注重色彩和风格的合理搭配,创造出优质的家居环境。

参考文献:

[1] 白露露. 室内装潢设计方法与步骤[J]. 才智. 2010

室内装潢设计论文范文2

论文摘 要: 由于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的高峰期也已经到来,就业形势呈现出多元化、全面化的特点。高职院校学生作为高等院校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高职院校中的艺术类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点个性的特点,在这种压力下呈现出更为明显的诸多心理问题,对此类问题的研究显得越发重要。  

 

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而根据国家教育改革政策的变化,越来越多的高等职业院校成为高等教育的新力军,加之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等诸多因素,就业趋势也呈现了多元化、全面化。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校毕业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艺术类”毕业生,其专业的特点决定了所面临的就业形势将会比普通类学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更加复杂。面对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很多艺术类学生产生了自卑、焦虑、偏执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解决这些严峻的问题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心理工作的一个新方向。 

一、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就业中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 

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所学专业的特点容易使得他们在就业问题上凸显出比普通大学生更明显的心理问题。 

1.对择业定向性的偏执心理。 

相较于普通大学生而言,艺术类学生个性较强,在考上大学前就开始了数年的专业基础学习,加之大学时期的专业课程学习,他们非常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可以学以致用的专业职位。但理想与现实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大量的储备人员接受小需求的市场挑选时,必然面对的是激烈的竞争。初次踏入社会应聘,频频的碰壁很容易对细腻化、感性化的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造成消极影响。面对着就业面的狭窄,有的学生不能及时认清形势,调整就业目标,降低就业期望值,甚至宁愿不就业也不改变,不能干本专业就不签约。长时间地执着于择业的定向性问题,会引起不良的情绪负性情绪反应,进而引发一定程度的偏执心理。 

2.自我价值无法实现的抑郁心理。 

艺术类专业学习过程中的高投入使得他们希望毕业后同样有一个高回报。但受整个社会用人成本大环境的影响,这种希望往往是很难实现的,当他们因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频频碰壁,无法就业或者找到的工作离预期目标相差过大时,支撑他们的精神理念就会轰然倒塌。这种因为主客观原因而造成的自我价值无法在短期内实现的失落感,在一定程度上对高职院校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最终导致大部分艺术学生在择业问题上难以自我认同,或是由于无法适应社会需求而自我放弃。 

3.急于求成的焦虑心理。 

在现实与期望激烈碰撞后,开始的满心期望变成了忧心忡忡、烦躁不安,难以排解,甚至对未来的职业生活彻底失去信心。还有部分举债求学,渴望毕业后赚钱还债的学生面对再三的面试失败,由感觉就业无望,自愧而产生焦虑。这种焦躁不安的心理,容易进一步转化为压力而导致他们不能正常地展示自己,影响用人单位对其作出正确评价,进而加重他们就业的心理负担。 

4.缺乏主见的依赖心理。  

由于艺术类专业是个需要高投入的专业,艺术类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总体而言优于普通类学生,加之当下独生子女较多,他们的父母在为他们提供优越成长环境的同时,也使他们养成强烈的依赖心理。在面对就业的重重困难时,他们往往不知所措,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只是一味地依赖学校的联系,听从家长的安排,被牵着鼻子走。一旦希望落空,就往往会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或者即使通过家长、学校的帮助走上工作岗位也难以胜任。  

5.对自身认识不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  

在当今就业体系和用人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况下,艺术类专业中家庭经济比较好的学生的处境要相对优越得多。两相对比是不可避免的,所谓相形见绌的自卑心理就渐渐地在一些学生的心里占据上风。家庭条件一般,本身平时也表现不活跃的毕业生在面临就业竞争时会产生自卑犹豫的心理,觉得自己成绩平平,没什么突出表现,能力不如别人,不敢大胆地应聘,积极地择业。  

二、导致艺术类学生产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  

1.外界因素。  

(1)社会环境  

由于高考对艺术类考生文化课要求较低,艺术类专业报考和招生持续升温。报考艺术类的学生在逐年成倍地增加,一些高校也纷纷开设艺术专业,加之每年各个培训机构培训出来的社会人员,每年希望从事艺术类相关行业的人员数量规模相当可观。而与此同时,虽然目前我国的动画、游戏产业在大力地发展,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岗位,但艺术类专业社会需求还是整体较小,即使一些大城市,对艺术生需要也非常小,这些艺术类岗位也主要集中在广告、室内装潢设计上,而一些中小城市的需求就更小了,这些就业机会对于毕业生的需求而言仅仅是杯水车薪。加之社会上还存在着不正之风,对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心理产生巨大冲击,使一些学生心态失衡,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

(2)家庭因素 

艺术是一项需要高投入的教育,艺术类学生的家庭条件整体而言要优于普通文理类的学生,艺术类学生的父母从小就在他们身上倾注了大量的财力、精力,事事都为子女安排妥当,对他们期望值过高而导致的溺爱往往会使部分艺术类大学生在就业时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心理。 

2.内部因素。 

(1)学习动机 

由于艺术类专业对考生的文化课成绩要求相对要低,很多学生只是为了上大学,而在高中时期突击,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是真正地喜欢艺术,对专业所对的相关工作并不是很了解,考上学校后,专业基础较差,专业课程学习吃力,面临毕业更不知道何去何从。 

(2)自身定位 

人们常说:搞艺术的人感性思维大于理性思维,很多艺术类学生不善于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不能正确认清自我、全面了解社会,理想和现实往往脱节,当他们所追求的理想不能实现时,他们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落心理。面对初次就业,艺术类大学生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旦遇到困难和失败就容易产生抑郁心理。而个性较强、自我定位较高,对专业的学习更加执着,使得他们更渴望施展自己的抱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容易盲目追求就业环境、经济收入、福利待遇最优化,因而存在偏执心理。 

三、加强艺术类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指导 

由于受到自身教育及自身生理、心理因素和社会、家庭等因素的种种限制或制约,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的困扰,因此,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指导变得尤为重要。 

1.协助艺术类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 

“眼高手低、浮躁虚夸”是艺术类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最大的问题,他们往往对自己评价过高,不能正确地自我定位,也对未来的职业要求过高。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艺术类学生必须不断更新就业观念,给自己一个正确的社会定位。高校要积极开展就业心理辅导,纠正艺术类大学生的认知偏差,改变他们的不良心态,帮助他们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和定位。 

2.指导艺术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 

在就业中,艺术类学生对于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没有充分的认识,不能充分估计就业的难度,正确为自己定位,而是在择业的过程中一味攀比,盲目追求高收入、专业对口的就业岗位。还有部分艺术类大学生将就业定位在大城市、大单位,对于一些基层工作不屑一顾。目前,艺术专业毕业生已呈现明显的供过于求的趋势。我们要引导艺术类大学生摆正就业心态,将眼光放低、放长远,强化艺术类大学生“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就业观,鼓励艺术类学生利用自身的专业特点自我创业。 

3.引导艺术类大学生培养独立性,勇于面对各种择业竞争。 

大学生在择业时,社会并不把他们当作学生或未成熟的青年来看待,因此,艺术类学生培养独立意识十分重要。走自己的路,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对自己有信心,无论成功与否,身在顺境和逆境都能坦然面对,相信自己,做到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参与竞争;要注意提高遭受挫折后的心理承受能力,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主动摆脱受到挫折后的颓丧情绪,并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择业目标,鼓足勇气,争取新的就业机会。 

艺术类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社会、高校、家庭给予更多的关注,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而艺术类学生本身也要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树立好良好的心态,克服不良心理,抓住机遇,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