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发言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厨房发言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厨房发言稿

厨房发言稿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C语言实验教学 教学方法

0 引言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所深刻地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且在各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情况必然对高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已经不再是理论型的人才了,更注重的是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这必然给高校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如何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这也是每一所高校办学的最终目标。

C语言作为目前每一所高校的一门必修课,在进行C语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只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实验教学才能真正的让学生将理论课所学的内容应用到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C语言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能力,采用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引导、启发学生,即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起主体引导的作用,让学生上机演练,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根据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答疑,最后根据实验的全过程进行总结。这种方法应用到了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对C语言实验教学的真实情况,现将实验教学方法做以下总结:

1 要想上好一节实验课,实验教师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

首先就是必须了解教学大纲的内容,可以说教学大纲是计算机教学的指导棒,它不仅仅对理论教学起到指导和约束的作用,对于C语言实验教学同样也是很重要的。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过程,还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都必须围绕教学大纲进行,才能使教学工作顺利的开展。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熟练掌握大纲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并将其完美的融入到实验教学当中。设计出的实验题目不仅要新颖,还要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还不能够背离教学大纲的内容。充分的将大纲中的重点、难点内容编入实验教学中,使学生在实验的动手过程中能够充分理解。语言编程是一项很枯燥乏味的工作,所以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说:C语言的实验教学可以根据理论课的内容划分为几个部分,例如C语言的三种基本结构,按照每一部分的内容编写出实验内容,这三部分之间又有相互的联系,应该举出比较典型的例题来进行实验教学。

其次就是教师必须在实验教学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定实验内容。教学目的要明确、便于理解,利用明白的讲解让学生清楚的知道每次实验课都要做什么、学什么;实验内容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但不能脱离大纲,还要每节课都突出重点,使学生了解自己应该掌握哪些内容。教师还要在每一节上实验课之前将每次的实验题目都做一遍,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免在课堂演示的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再来解决,这样会浪费课堂时间。教师还要对实验机房的机器进行调试与维护,对有故障的机器要及时进行维修,以减少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浪费时间。最后就是要了解学生的状态,这是上好计算机C语言实验教学课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每一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有的对计算机编程了解得多一些,有的根本没有基础,完全不理解,如果教师只是教,而不顾及学生的感受,会的同学知道怎样学,而不会的同学不知道怎样学、学什么,这样肯定不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不能再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给学生灌输实验内容,而是要对学生的个体差别进行引导、启发,教给学生如何学习C语言和在学习C语言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该如何解决。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有基础的学生可以增加难度,没有基础的学生可以耐心讲解,细心指导。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每次C语言实验课前,要求学生先复习理论课所学的知识,然后对实验题目进行预习,完成对实验课的预习工作,并列出疑难问题。有了课前预习,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就会比较容易,学生也能更快的掌握应该掌握的内容。

2 教师的实验教学方法

对于初识编程语言的学生来说,C语言是一门相当难理解的课程。他们没有语言编程的理论和模式,一切都是新的。所以,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编程理念和编程模型,要比让他们机械的把程序敲入计算机,简单的查看运行结果更重要。那么如何通过实验课使学生们对C语言变成感兴趣,如何建立编程思想才是实验老师应该考虑的重要内容。具体的讲课过程如下:

首先要把理论课上所学的与实验课相关的内容做一下简要的复习,加深学生们对C语言重点难点的理解,因为理论知识是进行实验操作的前提基础,只有充分掌握了理论知识才能上号实验课;然后针对学生们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以解决、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要进行详细的讲解,再按照实验教学计划进行实验课内容的教学。在C语言实验课上,一般教师都是先把教学步骤从头到尾的演示一遍,或者是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操作,在正确操作的基础上查看程序运行的结果。实际上,这种教学方法使得讲解和实际操作分离,不符合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学习规律,学生往往在课堂上是听懂了,但是一到实际操作,还是做不出来,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教师应该把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和演示,每次讲解的时间不要太长,要把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实践,着重强调操作要点,让学生自己完成实验题目。现在的C语言实验教学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利用大屏幕和投影仪向学生展示操作步骤及效果,使得学生加深了印象,在税后的动手操作中增强了信心,教学效果较好。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实验课的内容不结合实际,很乏味,没有任何现实意义,那么就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不会给学生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对于C语言中循环这一问题的编程实例,如果用简单的方法和程序来讲解不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印象,但相反,我可以这样给学生上课,我要求和学生做一笔生意,把循环当中“富翁和陌生人”的典型例题带入到实验课堂上。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自然会想办法把程序编写出来,他们也想知道这样的问题到底是怎样的答案。学生只要认真考虑这个问题了,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建立起一套正确的编程思想,这就达到了我们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

3 让学生自行动手操作

学生完全了解了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后,就可以开始上机操作。不可避免的在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要求教师要在教室内不断巡视,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一些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全班范围内的讲解说明。对于学生的提问,老师注意态度要和蔼亲切,一定不能表示出瞧不起学生,认为学生基础差,这样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利用合适的方法启发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这样才能达到我们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当然,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还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改进,真正找出一套适应本学校学生以及本校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且有效的教学方法才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毕生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徐立,倪衡建,等.“学生主体性引导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4):47-48.

[2]张震.论课堂教学的信息沟通与教学效果的提高.山东师大学报.2008(3):66~67.

厨房发言稿范文2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多角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信息化程度已经越来越高。几年前的课堂教学工具还是“黑板+粉笔”,现在多媒体教学已经越来越普及。教育作为国之根本,如果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则会影响国家的发展,因此目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初中作为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期对学生整个人生起到铺垫作用,初中语文的学习更是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探索新型初中语文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自主创新、主动思考、热爱实践、合作共赢的学生习惯具有深远的意义。教学方式的创新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来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化。

一.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初中语文作为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其学习也更具综合型。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中,对学生培养观察力、调查与搜集资料的能力、讨论与策划的能力等等都提出了要求,同时也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极可能夺得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定期要求学生通过报刊、互联网、电视、书籍等等渠道搜集整理资料,锻炼学生的相关能力;采用小组形式让学生展示其收集成果,锻炼学生的讨论与表达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一点点来累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多方位提供平台,例如演讲比赛、辩论赛、晚会演出等等让学生有展示和学习的平台。另外,教师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等教学资源。一个人的认知是有限的,教师也不例外。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宽广的知识面是其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所以教师要学会利用资源,不论是搜集大量的教学素材还是拓宽自身的知识面都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学习《孩童之道》、《我的信念》等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去访问与调查,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让学生展示一些别人的成果激发学生的灵感。这种主动式的学习方法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探究的动力。一份问卷的采集与设计、一次亲身的访问都可以从不同方面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组织能力,所以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最好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实践是学习的最佳途径。

二.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学习能力

在初中语文的学习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还不是很成熟,教师也无法直接传授,但是梳理归纳的方式方法教师可以向学生谈谈自己的经验,同时要渗入一些抽象思维和分析思考的思维。对知识的总结是完成一个小小阶段学习必须的回顾,这有利于“记忆曲线”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温故而知新或者可以发现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和理解错误的知识点。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或文言文时,一词多义的现象特别常见,例如“畔”一词原意是“田界”,引申义有“旁边”,由于与“叛”同音又有“背叛”之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必须善于总结归纳才能全面掌握教学目标。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养成勤于总结的习惯,有的教师习惯自己总结好以后呈现给学生,学生只需要背诵与记忆即可,这就抹杀了学生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机会,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自身角色,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做学生的引导着和鞭策着,而不是“保姆式”教学。

三.创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多角度多方位开展教学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活泼好动、调皮捣乱是其显著的特点,他们常常厌倦枯燥的学习,因此教师要结合课程目标融入新鲜的元素,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吸引学生的眼球。例如在学习《长城的价值》时可以通过视频放映一段长城的影像,这样的方式不仅新颖,更能从视觉上让学生了解到长城的宏伟与壮观,同时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观后感。教师还可以讲述一下关于长城的故事,来体会一下华夏子孙的聪明与勤劳,当然也有一些负面的故事,教师可以有选择的为学生讲述一些,有助于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学习《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一课时可以设置“如何界定聪明人与傻子”这样的话题来供学生讨论,观点没有对错,重点是要阐述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即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有可以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的就达到了一半。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可以适应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语文高效课堂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陈玉红.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J].学周刊,2012,27:80-81.

[2]葛丽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导刊,2010,01:106-107.

厨房发言稿范文3

【关键字】高层建筑;岩土地基;强度;处理方法

1 高层建筑岩土地基强度的影响因素

高层建筑的上部结构具有较大的刚度,并且和基础与地基三者同处于一个共同作用的完整系统之中。建筑物的共同作用分析,一般说是颇为复杂的。因为,三者其中任一组成部分的某些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分析的结果。工程实践中,特性多变的地基和形式不一的上部结构,构成了共同作用课题研究的复杂性。

1.1 基础刚度的影响

在上部结构刚度和地基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基础内力随其刚度增大而增大,而相对挠曲却随此而减小。所以,从减小基础内力角度而言,基础刚度选择柔性为宜。然而,上部结构和基础是密切相联、相互制约的,上部结构的内力随着基础刚度的减小而明显增大,这是因为上部结构中除由外荷载引起的内力外,还应包括由于基础差异沉降所引起的次应力。次应力的大小是同基础沉降差(相对挠曲)成正比,与基础刚度成反比,基础刚度的减小必然在上部结构中引起更大的次应力。所以,就减小上部结构内力而言,基础更多选择刚性为宜。

在实际工程中,基础方案即基础形式、刚度的确定,应视结构类型和地基条件而定。对于那些对差异沉降不敏感的,上部结构为柔性的结构物,主要能满足一定的使用要求,基础刚度的选择宜柔不宜刚。对于那些建立在高压缩性土上,上部结构刚度较大的结构物,由于对不均匀沉降的敏感性、顺从性,基础刚度的选择宜刚不宜柔。

1.2 地基刚度的影响

共同作用的分析还同地基土的特征有关。随着地基的变软,基础相对挠曲和内力均相应地增大;但是,当地基刚度增大到相当大的时候,上部结构的刚度对基础内力已没有什么明显的影响,因为,此时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已很小了,已不需要上部结构来帮助减小不均匀沉降了,原先存在于结构物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作用己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当然上部结构的次应力亦可忽略。由此说明,在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考虑共同作用分析要比坚硬地基上的建筑物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地基刚度的变化将引起上部结构中纵向结构受力的重分布,这是因为,地基刚度的变化使建筑物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亦随之变化,当地基刚度减小时,边部纵向受力结构加载,而内部结构卸载,这种现象又随着上部结构刚度的增大而加剧。

2 高层建筑岩土地基处理方法的实例分析

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工程为某住宅小区#3、#4号楼,两栋楼房的建筑重要等级均为二级,全部为地上建筑,建筑面积分别为7,354㎡和2,443㎡,均为框架结构。

2.1 地基稳定性验算和有关加固处理方法

2.1.1 稳定性验算

对于此工程的非均匀性地基,除了要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对地面建筑物的倾斜、差异沉降和沉降等特征进行分析外,还要根据建筑物重要性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稳定性验算,但是国内外对于这一问题的文献记录相对较少,使得不少岩土工程师在进行相关内容的处理时仅仅以对基地稳定有利或有害轻轻带过,缺乏具体的说明,让设计人员的合理设计变得缺乏依据。

国外研究人员以地基整体破坏原理为基础,利用刚体平衡理论,假设塑性展开区的深度为1/3或1/4,并在此基础上对地基的承载能力进行分析,该方法对于做好整体稳定性分析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终则建议通过圆弧法对相关数值进行验算,也就是最危险的滑动面上的力对滑动中心所产生的抗滑力矩MR与滑动力矩MS应符合以下关系,即:K=MR/MS≥1.2

根据稳定安全系数,可通过公式进行计算:K=R(Wi,cositani+cili)(p-pc)bx+Hz

公式中的R代表的是圆弧半径,Wi表示土条重量,ci表示土的抗剪强度,li表示土条的内滑弧长度,p-pc为基底附加压力的平均值,x表示附加压力的中心到滑弧圆心的水平距离,H表示水平外力。

该式仅适用于偏心荷载建筑物整体稳定性的计算,结果的精确度主要取决于滑弧深度的选择是否合理、准确,只要能够准确测定滑弧深度,那么地基土地的整体破坏范围也就能够得到确定。根据以往工程对于地基土圆弧滑动稳定性的验算结果以及塑性区的展形范围,可以认为在基础外角点底面以下,1/4基础宽度范围内,且这一点与地面的连线夹角为45°-/2的验算范围可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需求。通过前面介绍的公式对有关内容进行验算,直到结果满意,或者通过采用增强滑带土抗剪强度的方法来对地基稳定性的安全系数进行重新计算。

2.1.2 对不均匀地基的加固处理方法

不均匀地基的岩土横向和纵向上的物理学性质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反力集中的现象往往比均匀地基更加明显,如果在进行基础设计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处理,就容易给工程埋下安全隐患。所以,在对此类地基进行基础设计的时候,除了要首先沿着纵横向设置钢筋外,还要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对其进行处理:

(1)工程中的不同建筑物要尽量采取不同型式的地基。

(2)如果建筑物是建造在不均匀的地基土上,应该适当增加其基础刚度。

(3)层数较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单独柱基应该沿着纵、横两个主轴的方向设置系梁,尤其是那些各柱基重力荷载代表值的差异非常显著的柱基或者埋深差异较大的基础。

(4)同一个建筑物的基础不应该设置在岩土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岩土层上。

(5)设置在不均匀地基岩土上的桩基础,其顶部和底部应该设置大于1m箍筋加密区,如果采用的是预制桩则应采用高强度的预应力管桩。

(6)对于设置在不均匀地基上的底、内框架房屋和多层砌体房屋应设置相应的基础圈梁。

2.2 基础方案分析

2.2.1 天然地基浅基础的可行性分析

根据工程施工特点以及施工现场的实际条件可知,#3、#4号楼的衙载较大,而浅部地基土的承载能力却偏低,在软弱地基土层还存有一定数量的埋藏较深的溶洞,同时施工现场的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不适于采用换层法对地基进行处理。天然地基无法满足建筑物荷载的需求,因此不能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型式。

2.2.2 人工复合地基浅基础的可行性分析

#3、#4号楼的施工应采用CFG桩法或深层搅拌桩对上部地基的土层进行加固处理,使其能够满足建筑物基础部分对于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以层④作为桩端的持力层,预计桩长约在11.7~15.6m的范围内,实际搅拌深度应根据场地的实际条件进行相应的调节,并配以地基浅基础——条形基础。对于搅拌桩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可以通过现场单、复合多桩地基荷载的试验来进行,在初步设计时可参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中的有关要求进行处理。

3 结束语

基础选型首选成本低、施工简单、质量易控制的形式,一般的选择顺序是:浅基础预应力管桩人工挖孔桩钻冲孔桩、桩筏式基础。无论选择哪种基础,勘察除查明地层的物理力学特性外,还要注意施工的可行性、地下水的条件、持力层在施工开挖及地下水的作用下性质的改变、周边环境与施工的相互影响等4个方面的因素,只有经过全面的分析才能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才能确保地基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厨房发言稿范文4

关键词: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机械设计基础》涵盖很多方面知识,例如机械零件、材料力学等,涉及较广泛的领域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但是学生对诸多理论与知识较为生疏,这就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较为低下,从而为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1]。本文根据《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具体教学情况,提出几点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以期有助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帮助学生建立总体的知识框架

在几年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有感触,该课程由于理论性过强,实践性缺乏,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难以建立整体的知识框架,以及将各章节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鉴于此,教师在讲解本课程每一章节前,首先应让学生对要讲到的知识结构体系有系统的总体认识,强调每一章节之间的联系及其应用,以及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应着重讲哪些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其次,应在实践能力方面对学生提出设计构思和设计技能的总体要求等,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好本课程的特点,使学生对本课程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建立一个总体的知识框架。

二、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必须充分利用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的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使学生对各种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在各种机械中的实际应用有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可以引入教学课件展示各类机构的运动过程,呈现不易观察的零件内部结构与动态特征,演示实际加工机床的运动与加工过程等,使学生的视觉活动和听觉活动有机结合,变枯燥的结构内容为形象生动的内容,增进学生的感性认识,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增强教学效果。使用挂图、投影仪等则可省去部分在黑板上画图的时间。

三、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对高职教学而言,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因此,教师应注意在“学”字上多做文章。该课程某些内容是对现实的抽象概括,某些则是现实相关内容的直接描述。在教学中,教师对直接描述实践的内容可采取现场教学、模型演示、光盘观摩、动画模拟、课后作业、操作性实验等多种形式,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究解决。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予以启发和引导,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师生间的互动。在活动中,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并进行小组团体考核,从而加强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相互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四、注重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馈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最有发言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教学评价[3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由于其理论性和抽象性比较强,一部分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有的放矢,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采取多种形式了解学生。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适应课程,进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五、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在高职《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中,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极大地增强教学效果。一方面,电子课件的使用,极大节约了课堂板书时间,使教师将精力放在透彻的讲解上。另一方面,多媒体的运用,使原本教师难以讲清的一些动态问题变得直观易懂。在教学上,更应注意多媒体的制作与开发,而不仅仅局限于电子教案的准备。

六、加强实践教学活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增强,从知识型到思考型再上升为创新型。应多让学生进入实验室开阔视野,通过实验和实践,使原来抽象的理论鲜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另外,开设新的实训组合有利于使学生掌握机械工程领域常用的实战手段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及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通过最近几年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的积极探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为了更好地满足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科技实用人才的要求,《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应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适应企业需求和岗位需要,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创新、总结及完善,从而提高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机械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盛林,王宏平,魏敏.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2(7):100-102.

厨房发言稿范文5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性;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的教育设施及教育质量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许多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并且该问题也已经受到了许多物理教师的关注。本文将此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些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方法。

一、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原始化

根据我国教育部编撰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该文件着重强调了初中物理的培养目标,这也就造成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容易造成教学目标原始化,即完全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来制订自己的教学计划。这样也容易造成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不同步,忽视一些初中物理课本所涉及的具有科学价值的内容。学生通过学习也只能掌握一般物理规律,而不能掌握一系列的科学研究方法,从而不能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

2.教学情境运用不当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普遍缺乏良好的课堂气氛,有时甚至过于死板。许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意识到了这一点,都想尽办法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转而采用情境化的教学方法。采用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使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提高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物理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但是,有些教师过分追求物理教学情境化,完全对物理教学的实际需要判断错误,许多精心设计的物理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也很有可能只对物理情境感兴趣而对本身的物理知识失去关注。

3.学生合作研究学习形式化

同学之间的合作研究学习一直是初中教学中的一个常用形式,在许多物理课堂上,都存在学生学习小组的形式。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该种学习形式已经被教师广泛接受。但是,在许多教师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都将学生合作研究学习形式化。同学之间并没有进行真正的物理学习经验交流,只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还很有可能讨论一些与课堂没有任何关联的内容。这样,一方面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锻炼,另一方面很容易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造成不良影响。

二、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的教学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可以得到相对应的提升。学生可以不用费尽功夫在课堂上对物理知识进行死记硬背,也不用做很多的题来对物理知识进行理解。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会得到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提高。学生思维意识、学习方法及手动能力等各个方面得到提高的结果,归根到底便是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

2.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

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有效研究,就有可能将许多新的理念引入教学中,可以给初中物理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从而将素质教育得到有效落实。

3.有利于新课改的实施

我国已经将新课改进行有效实施,但是在课改的过程中,许多教师的教学还存在着若干问题,例如,学生的合作研究变成休闲聊天,许多无用的提问作为对学生的启发式教育等。

三、有效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方法

1.有效的教学目标

有效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师教学计划的制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有效的教学目标可以对教学效率进行有效的提升,还可以规范教师的教学方式,防止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的主观随意性,使整个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初中物理教师在适应新课改的时候,要设立有效的教学目标,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遵循以下原则:具体化原则、系统化原则、科学化原则。

2.有效的教学方式

传统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都采用机械教学的方式,很容易造成课堂气氛低迷。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要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理解更多的物理知识,还可以增进学生与教师的感情,减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感,从而使教师实现教学的有效化。

3.扮演好教师自身的角色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都作为知识传授者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现在的教师一定要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将自己的角色努力转化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还要注意好教学尺度,对学生不会的问题要及时地予以解决。总之,教师要将自己的角色努力地扮演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中,也要做到与时俱进。教师不仅要不断地充实自身的理论知识,还要不断总结自己教学中的经验,对不足之处要进行反思,对有效的地方要给予肯定,对自己的缺陷进行及时修正。教师通过这样的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有效提高初中物理的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刘勇.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兴趣[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厨房发言稿范文6

本文在阐述高职院校《构成基础学》课程定位的基础上,论述了教学过程中应正确把握的教材框架、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构成基础学》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的衔接方向等问题,以期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职院校;构成基础学;课程地位;教学方法;衔接方向



就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的艺术专业教育来看,具有其本身定位的特殊性。首先不同于本科式的教育,侧重于专业理论性研究;其次不同于技工学校的技术工人式培养,仅限于实践动手能力。所以就其具有的这种特殊性,本文根据构成基础学课程的教育方法研究进行探讨,结合在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部分改革思路和个人教学中的实践认识,重点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以下研究剖析。

一、构成基础学课程定位

构成基础学归属于艺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范围,也是所有艺术类专业的必修课。那么学生在进入学习构成之前,就有必要将前修课程打好基础。前修课程主要包括:素描与色彩。素描课程的开设主要培养学生认识形体及塑造形体的基本能力。色彩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培养学生认识色彩,同时能够感知色彩带给人们的心理效应及视觉观感。构成基础学是由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及立体构成组合而成,其三个部分之间一定是相互关联、相互铺垫的。

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常常有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学习构成基础学?”作为老师我们换个角度不难理解,其实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就是构成基础学的学习目的是什么?那么就这个问题,我们来谈谈关于构成基础学的学习目的,首先人类有其本能对图形、图案、色彩、空间的生理性反应。例如一个人置身于黑夜空旷的原野中,其内心会产生恐惧及不可驾驭的感受,如果在开灯的房间内可以明显感觉到情绪稳定,但是再次置身于狭小的空间里则会明确地感受到压抑的情绪。所以学习构成基础学主要在于开发学生对图形、图案、色彩以及空间的潜在能力为之后从事设计工作,能更好地把握人类的认知、接纳及抗拒的极限。同时也将学生在之前学习中的素描与色彩,这些具象的思维方式转化为复杂的、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在陕西青年职业学院构成基础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理论讲授、实践创作、作品分析、作品考核。在这样的安排中,各环节之间相互穿插,注重于实践创作课的比重较大。因此,对于整体的构成基础学来讲,注重的并非最终的结果而是训练的过程,因为构成基础学主要是在训练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那么,构成基础学较之后开设的专业课程就成为一个必要的基础,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对图形、色彩、空间的认识及应用。

二、构成基础学在教学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1、构成基础学的教材框架 

目前在各类高职院校的常用教材中和专业书店里,常可以看到《构成基础学》、《三大构成》等相关种类繁多的构成类书籍。但从整体的教材框架入手构成基础学教材的基本框架大致分为:第一部分提出构成、认识构成、掌握构成的基本理论、基本目标及要求;第二部分以“造型要素”为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及掌握构成的基本要素;第三部分以“形式要素”为重点。让学生通过对构成基础的学习及作品的制作,了解认知美学艺术中的形式美要素;第四部分主要侧重于对学生的综合训练,将之前所讲授的理论性知识用于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最后通过作品实物来体现构成的应用。整体教材框架中突出了构成基础学的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构成的过程中对艺术的感性与理性的体验与认知。

2、构成基础学的教学目标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为构成基础学课程设立了以下几个主要目标:首先,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创造性是指人们经常提到的构思,让老师与课本成为引导启发学生构思的工具,不去程式性的限制学生的构思,所谓设计无极限只有在学生不断变化的新颖构思中才能赋予设计新的生命力。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判断力。也就是设计人的感受对设计所投入的情感。每件作品都是设计者的一次情感表达,而情感表达的准确性是需要设计者的仔细衡量才可定论,最终通过实物作品得以体现的。再次,注重开发学生在设计作品中所采用的表现技法、技巧。构成基础学的课程中有大量的学生作品实例,学生进行再开发、再创造的过程中,使新的技法不断更新繁衍下去。

学习构成基础学最重要的环节在于训练的过程,在训练过程中逻辑思维的培养尤为关键。我们要通过逻辑的分类手段把元素尽可能组合、排列出来。而这种能力仅凭灵感是无法达到的,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将过去的形象思维方式向逻辑思维方式转换,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思路更清晰、作品样式更新颖、造型更可靠。构成基础学的核心在于运用科学的创造性思维和抽象的艺术表达方式,体现设计的新理念和创造性思维。所以,最终通过对构成基础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构成基础的形式美感,从而达到向多方面结构的研究,最终可以更好的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意识,为之后从事设计实践奠定更加稳固的基础。

3、构成基础学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感受出这样一组词语 “体验——感受——实验”。探析教学必定要从两方面入手,即“教”与“学”的关系。老师的教授要规范,在艺术类学科中,教师必须在基础理论知识之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艺术不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发挥想象力,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所以要着眼于社会的发展,将理论的观点运用并融入设计实践之中。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所谓体验,艺术讲求神韵、感悟。而这些都源于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体会、感受,所以学习艺术设计的方式,应从学生本身的体验入手。体验过后再讲感受,学生可通过观看经典作品讲出感受,自己感受到设计人要表达的意图与情感。与设计人产生共鸣,从而更进一步的去认识、体味设计作品。然后让学生去实验,这个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在整个构成的学习过程中,这一阶段尤为重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结合感受应用于实践同时在实践中得到印证。这样的教学方式更注重于学生自我思维意识的发展,避免 “模板式”的设计人员产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影像资料,对设计作品进行剖析,更加直观的演示给学生看。长此以往学生更容易对所学知识更好把握,并尝试在实践中应用起来,同时也建立起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构成基础学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的衔接方向

最初的构成基础学是作为设计类的基础课来学习,而后就要面临在专业课程中的运用与开发。而设计类的专业方向较多,所以在构成基础课程当中就应该尝试有倾向性的练习。以常见的平面设计类专业为例,构成基础学在平面构成中就要解决掉图形之间的组合关系,将图形图案语言情感在平面构成中加以练习。其次在色彩构成时要将色彩情感作为重要的练习课题,让学生在色彩构成结束时已经对于色彩情感表达有着明确的方向及心理感受。再结合学院所开设的动漫设计专业为例,在专业核心课的衔接方向上有3D的动画角色设计,这样的专业核心课程将原先的平面结构转换到具有一定的立体结构。所以,立体构成的课程开设,在培养学生的多向立体思维模式中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综上所述,在构成基础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总结教学的方方面面,时刻观察学生的课堂反映及教学动态,才能够帮助学生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中创造出更优秀的构思和作品。

【参考文献】

王守宜,宋永胜.构成基础学 .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

上一篇选手发言稿

下一篇考核发言稿